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第四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第五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第三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第四节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五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 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邀评论员文章 在全国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 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 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邀评论员文章 在全国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 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978年12月土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根本上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1、12月13日,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这实际上是十一届 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为全会实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基础。 2、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 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 组织路线。 3、全会公报全面分析了当前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4、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和实行改革开放上来,恢复了民主集中制 5、审查了历史遗留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根本上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1、12月13日,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这实际上是十一届 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为全会实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基础。 2、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 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 组织路线。 3、全会公报全面分析了当前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4、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和实行改革开放上来,恢复了民主集中制 5、审查了历史遗留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决定: 1、鉴于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已经基本上胜利完成,全党工 作的着重点应该从1979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2、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会决定在党的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民主, 明确党的思想路线,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和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3、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 4、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 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决定: 1、鉴于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已经基本上胜利完成,全党工 作的着重点应该从1979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2、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会决定在党的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民主, 明确党的思想路线,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和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3、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 4、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 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全会的深远意义: 1、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2、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党在思想、政治、组 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 3、结束了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 4、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的序幕
全会的深远意义: 1、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 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2、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党在思想、政治、组 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 3、结束了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 4、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的序幕。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二、拔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一)平反冤假错案 1、1978年11-12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开始后,陈云在分组讨论中提出要系统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意见。 2、1978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为“天安门事件”、“反击右倾翻案风”等重大错案平反的决定。 3、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为刘少奇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 4、1982年底,全国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
二、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一)平反冤假错案 1、1978年11-12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开始后,陈云在分组讨论中提出要系统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意见。 2、1978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为“天安门事件”、“反击右倾翻案风”等重大错案平反的决定。 3、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为刘少奇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 4、1982年底,全国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二)阐明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 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三)郑重做出第二个历史决议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王建党以来党的若王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二个历史决议) 1.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功绩是第一位,错误是第二位。 2.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基本结论。 3.标志着指导思想上拔乱反正的胜利完成。共产党是政治上,理论上成熟坚强的马克思主义革命政党
(二)阐明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 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三)郑重做出第二个历史决议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党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二个历史决议) 1. 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功绩是第一位,错误是第二位。 2. 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基本结论。 3. 标志着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共产党是政治上,理论上成熟坚强的马克思主义革命政党。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三、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国民经济的调整 ·1979年4月召开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 强调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 (二)农村等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实行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 ·1983年10月,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同时成立村民委员会为自治组织。 ·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以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三、改革开放的起步 (一)国民经济的调整 • 1979年4月召开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 强调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 (二)农村等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 实行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 • 1983年10月,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同时成立村民委员会为自治组织。 • 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三)对外政策的调整女 ·中日关系:197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和平友好条约》,邓小平访日。 ·中美关系: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 ·1980年1月,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提出,维护世界和平、实现祖国统一、加紧现代化建设是中国人民长 期奋斗的三件事。 祖国统一大业稳步推进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虫》;★ ·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阐明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项方针政策
(三)对外政策的调整★ • 中日关系:197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和平友好条约》,邓小平访日。 • 中美关系: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 • 1980年1月,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提出,维护世界和平、实现祖国统一、加紧现代化建设是中国人民长 期奋斗的三件事。 祖国统一大业稳步推进 •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 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阐明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项方针政策。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pptx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pptx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ppt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pptx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ppt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pptx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pptx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pptx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导言——以史为鉴知兴替.pptx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pptx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下编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pptx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pptx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09 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原则.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08《大国外交》: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中国力量.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07 “百名红通人员”头号嫌犯杨秀珠从美国回国投案自首.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06 十八大以来民生新变化速写.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05 “四个全面”的历史溯源.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04 准确认识和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深刻内涵.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03 连续4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最高法党组汇报,传递出哪些重要信息?.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件.pptx
-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书籍电子版(PDF电子书,共50集).doc
- 《中亚五国概况》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01课 中亚概述(1/2).pptx
- 《中亚五国概况》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03课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pptx
- 《中亚五国概况》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1课 吉尔吉斯斯坦国土、人民、简史.pptx
- 《中亚五国概况》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05课 哈萨克斯坦经济.pptx
- 《中亚五国概况》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06课 哈萨克斯坦科教卫化事业.pptx
- 《中亚五国概况》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07课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概况.pptx
- 《中亚五国概况》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08课 乌兹别克斯坦的政治制度.pptx
- 《中亚五国概况》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09课 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pptx
- 《中亚五国概况》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0课 乌兹别克斯坦科教卫体及文化.pptx
- 《中亚五国概况》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3课 塔吉克斯坦概况.pptx
- 《中亚五国概况》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6课 土库曼斯坦(1/2).pptx
- 《中亚五国概况》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7课 土库曼斯坦(2/2).pptx
- 《中亚五国概况》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04课 哈萨克斯坦政治制度.pptx
- 《中亚五国概况》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2课 吉尔吉斯斯坦政治与经济.pptx
- 《中亚五国概况》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4课 塔吉克斯坦政体.pptx
- 《中亚五国概况》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5课 塔吉克斯坦的经济与文化.pptx
- 《中亚五国概况》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02课 中亚概述(2/2).pptx
- 石河子大学:《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World Modern History.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