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大学生就业观念与选择改变的调查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30
文件大小:437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大学生就业观念与选择改变的调查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用伦理学课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观念与选择的转变 ●应用伦理学课程课题 大学生就业观念与选 择的转变 指导老师:陈金华 小组成员:扈宁08300400058 张倩08300400071 高雯08300120117 2009年5月27日

应用伦理学课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观念与选择的转变 1 ⚫ 应用伦理学课程课题 大学生就业观念与选 择的转变 指导老师:陈金华 小组成员:扈宁 08300400058 张倩 08300400071 高雯 08300120117 2009 年 5 月 27 日

用伦理学课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观念与选择的转变 ●目录 课题研究报告:大学生就业观念与选择的转变3 后记:我们的心得体会 附录一:访谈录音稿: 【采访上海市宝兴殡仪馆办公室副主任单卫国老师】 …13 【采访在基层工作的大学生】 15 【采访在五角场街道办事处华师大应届毕业生】 17 【采访五角场社会保障科负责人】 【釆访复旦叶耀珍楼二楼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的孙益武老师】……22 【采访复旦大四学生陆同学】… …·24 附录二:调查问卷

应用伦理学课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观念与选择的转变 2 ⚫ 目录 课题研究报告:大学生就业观念与选择的转变 .......................................................3 后记:我们的心得体会 .............................................................................................12 附录一:访谈录音稿: 【采访上海市宝兴殡仪馆办公室副主任单卫国老师】.........................................13 【采访在基层工作的大学生】 .................................................................................15 【采访在五角场街道办事处华师大应届毕业生】 .................................................17 【采访五角场社会保障科负责人】 ....................................................................... 20 【采访复旦叶耀珍楼二楼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的孙益武老师】…… 22 【采访复旦大四学生陆同学】…………………………………………………… 24 附录二:调查问卷………………………………………………………………… 26

用伦理学课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观念与选择的转变 应用伦理学课程课题报告 课题名称:大学生就业观念与选择的转变 二、课题源起: 在今年的3月22日,上海市各大报纸都登出了“上海殡仪馆空缺418个岗 位5000名大学生争抢”等类似的新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绝大反响。新闻里提 到:“418个殡葬岗位吸引了5000名大学生到现场咨询,并收到简历3220份, 上海殡葬行业首次面向大学生的招聘会昨日火爆收场。昨天的招聘会不仅吸引 了上海各大髙校的应届生,还有一些‘海归’。部分殡仪馆反映,1/3应聘者选 中“防腐整容师’岗位。 大学生去殡葬业工作,这在我们听来也是一件新鲜事,这些高校毕业生,甚 至那些“海归”为什么会去殡葬业这种我们曾经认为不适合大学生的行业工作? 为什么这种曾经的冷门行业今日不断升温?联想到一些大学毕业生会选择下基 层工作积累经验,有一些甚至不顾专业是否对口,那么这种现象又说明了什么? 还有一些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这样的做法从大学生就业的层面上该怎么 看?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对自己的认识到底有何变化?这些都是我们迫切 想了解的问题。 三、研究过程 A.实地走访宝兴殡仪馆,亲身体验殡仪馆招聘大学生的工作环境。 B.采访殡仪馆负责人事招聘的办公室副主任单卫国老师,了解招聘的详细 过程。 C.实地走访五角场街道办事处。 D.采访在那里实习的大学生两名和社会保障科负责人。了解大学生的实际 想法和用人单位的反馈 E.采访复旦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的孙益武老师。 F.采访大四学长

应用伦理学课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观念与选择的转变 3 应用伦理学课程课题报告 一、 课题名称:大学生就业观念与选择的转变 二、 课题源起: 在今年的 3 月 22 日,上海市各大报纸都登出了“上海殡仪馆空缺 418 个岗 位 5000 名大学生争抢”等类似的新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绝大反响。新闻里提 到:“418 个殡葬岗位吸引了 5000 名大学生到现场咨询,并收到简历 3220 份, 上海殡葬行业首次面向大学生的招聘会昨日火爆收场。 昨天的招聘会不仅吸引 了上海各大高校的应届生,还有一些‘海归’。部分殡仪馆反映,1/3 应聘者选 中‘防腐整容师’岗位。 大学生去殡葬业工作,这在我们听来也是一件新鲜事,这些高校毕业生,甚 至那些“海归”为什么会去殡葬业这种我们曾经认为不适合大学生的行业工作? 为什么这种曾经的冷门行业今日不断升温?联想到一些大学毕业生会选择下基 层工作积累经验,有一些甚至不顾专业是否对口,那么这种现象又说明了什么? 还有一些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这样的做法从大学生就业的层面上该怎么 看?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对自己的认识到底有何变化?这些都是我们迫切 想了解的问题。 三、 研究过程: A. 实地走访宝兴殡仪馆,亲身体验殡仪馆招聘大学生的工作环境。 B. 采访殡仪馆负责人事招聘的办公室副主任单卫国老师,了解招聘的详细 过程。 C. 实地走访五角场街道办事处。 D. 采访在那里实习的大学生两名和社会保障科负责人。了解大学生的实际 想法和用人单位的反馈。 E. 采访复旦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的孙益武老师。 F. 采访大四学长

用伦理学课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观念与选择的转变 G.通过专业的问卷设计平台设计和发放问卷。 H.结合第一手资料分析总结。 四、调研结果分析 ()“冷门”变“热门”的现象背后一一揭秘殡葬业招聘 北大学子卖猪肉”,“丧葬业招聘会火爆”这些看上去既新奇又矛盾的新闻 曾一度成为社会热点。像“卖猪肉”、“殡仪馆”这些原来冷门甚至可以说长期遭 人歧视的行当现在却不断升温,并且与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联系在一起,从中 体现了大学生就业观念怎样的改变呢?我们小组到上海市宝兴殡仪馆进行考察, 并从殡葬行业出发结合调查问卷进行了思考 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在招聘会上宝兴殡仪馆供收到简历400多份,共同争 夺包括基建、物业、业务(市场营销)和办公室(文秘档案)在内的管理层工作。 殡仪馆组织成立了专门的招聘委员在400多分简历中初步筛选出50份参加第 轮面试。(主要看学历和专业)。在第一轮面试中,主要是提出关于特长和专业 的问题,旨在综合考察应聘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并进行评 分和讨论,最终选出了15个人参加复试。第二轮面试的形式很特别,面试官带 领面试者参观殡仪馆,包括第一线的化妆间、接受遗体的地方,回到会议室后每 人写一篇感想,最后根据各人在参观过程中学习观察感受到的不同,择优录取。 我们可喜的发现有一部分的大学生不再回避殡葬行业。宝兴殡仪馆办公室副 主任单卫国老师提供的细节说明了这一点。他向我们回忆起3月21日丧葬业招 聘会火爆的场景:“最后,殡葬行业一共收到简历3000多份,其中我们宝兴殡 仪馆就有400多份。我们本来只是带一个能夹20张简历的小夹子去的,没想到 会有那么多,最后得用大袋子装。”而在这些投递的简历中,大多数是大学生。 在带领应聘的大学生参观化妆间,停尸间等地方时,“他们表现的都蛮正常的。” 虽然,金融危机导致许多外企和本土企业不进行招聘是解释这一现象的主要原 因,但我们无法否认部分的大学生在择业时不再拘泥于约定俗成的“条条框框” 他们能够更加理性地分析思考工作对自己的意义。单老师告诉我们许多人选择殡 葬行业的原因是看重其稳定性,相比之下,“晦气”、“恐怖”等因素就变得不 再重要并且可以克服。其实,殡葬业招聘也是与其他行业无异的自由双向选择过

应用伦理学课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观念与选择的转变 4 G. 通过专业的问卷设计平台设计和发放问卷。 H. 结合第一手资料分析总结。 四、 调研结果分析 (一) “冷门”变“热门”的现象背后 ——揭秘殡葬业招聘 “北大学子卖猪肉”,“丧葬业招聘会火爆”这些看上去既新奇又矛盾的新闻 曾一度成为社会热点。像“卖猪肉”、“殡仪馆”这些原来冷门甚至可以说长期遭 人歧视的行当现在却不断升温,并且与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联系在一起,从中 体现了大学生就业观念怎样的改变呢?我们小组到上海市宝兴殡仪馆进行考察, 并从殡葬行业出发结合调查问卷进行了思考。 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在招聘会上宝兴殡仪馆供收到简历 400 多份,共同争 夺包括基建、物业、业务(市场营销)和办公室(文秘档案)在内的管理层工作。 殡仪馆组织成立了专门的招聘委员在 400 多分简历中初步筛选出 50 份参加第一 轮面试。(主要看学历和专业)。在第一轮面试中,主要是提出关于特长和专业 的问题,旨在综合考察应聘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并进行评 分和讨论,最终选出了 15 个人参加复试。第二轮面试的形式很特别,面试官带 领面试者参观殡仪馆,包括第一线的化妆间、接受遗体的地方,回到会议室后每 人写一篇感想,最后根据各人在参观过程中学习观察感受到的不同,择优录取。 我们可喜的发现有一部分的大学生不再回避殡葬行业。宝兴殡仪馆办公室副 主任单卫国老师提供的细节说明了这一点。他向我们回忆起 3 月 21 日丧葬业招 聘会火爆的场景:“最后,殡葬行业一共收到简历 3000 多份,其中我们宝兴殡 仪馆就有 400 多份。我们本来只是带一个能夹 20 张简历的小夹子去的,没想到 会有那么多,最后得用大袋子装。”而在这些投递的简历中,大多数是大学生。 在带领应聘的大学生参观化妆间,停尸间等地方时,“他们表现的都蛮正常的。” 虽然,金融危机导致许多外企和本土企业不进行招聘是解释这一现象的主要原 因,但我们无法否认部分的大学生在择业时不再拘泥于约定俗成的“条条框框”, 他们能够更加理性地分析思考工作对自己的意义。单老师告诉我们许多人选择殡 葬行业的原因是看重其稳定性,相比之下,“晦气”、“恐怖”等因素就变得不 再重要并且可以克服。其实,殡葬业招聘也是与其他行业无异的自由双向选择过

用伦理学课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观念与选择的转变 程,都是双方经过利益权衡的结果,不存在“高就”“低就”之分。在大学生, 是经过薪酬、稳定性、专业、个人发展等多方权衡带有先就业再择业色彩的选择; 在殡仪馆,是符合其发展需求在实践和理论都较优秀的可培养的人才。所以说是 互惠双赢的选择。 此外,因为面向的是大专生和本科生,丧葬业提供的主要是能发挥他们所学 的岗位,如基建、物业、营销、文秘等职位。这是客观的行业需求,不应该因为 行业特性就对其一切岗位抱有偏见。况且像与尸体接触的化妆师是需要专业资格 的,缺乏专门技术和知识的大学生并不适合。同时,良好的工作环境也是原因之 。宝兴殡仪馆的工作环境整洁优美,并不似人们所想的那般阴森,这在一定程 度上也减少了应聘大学生们的担心。 然而与我们所预料的不同的是,本科生在应聘中却未必就有绝对的优势。单 老师告诉我们,这次招聘文秘时,虽然应聘者中不乏本科生,但他们最终招的却 是一名大专生。因为“他曾经在市委的办公室做档案工作,我们面试之后觉得他 很内行,有工作经验,所以就选择他一个人做文秘档案工作。”同时他也坦言, 他们单位目前的骨干还是那些从业多年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而不是刚刚招聘进 来的大学生,他们现在还不是内行,仍然需要2到3年的培训才能向骨干的方向 发展。可见,大学生的弱势之一便是涉世未深、经验不足。而殡葬业是强调经验 和实践的行业,出现大学生竞争不过大专生的情况也不足为奇 事实也并不是完全乐观,旧观念的影响依旧没有消除。单老师曾提到:同行 业的龙华殡仪馆在招聘化妆师时,不少大学生在第二第三轮筛选时退缩了。这不 仅归咎于他们在就业压力下的盲目择业,也源于扎根在他们或他们亲友脑中的 “观念定式”:殡葬业与死人打交道,卑微又晦气。而且我们可以从众媒体对“大 学生热衷丧葬业”的强烈反应中反观出这种“观念定式”在百姓中的影响。大学 生也是人,在择业时,他们各自都有各自的想法,这本来是件很平常的事。然而, 问题在于人们对“大学生”和“丧葬业”都下了定义:大学生一一天之骄子,国 之栋梁,注定从事高薪髙尚的工作。丧葬业一一可怕,倒霉,一般人是不会做的。 这两个词语放在一起,在“观念定式”的框架下产生强烈反差。媒体便利用这 点吸引人们的关注,不停地反复强调这种反差观念,反而不利于这种观念的消除

应用伦理学课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观念与选择的转变 5 程,都是双方经过利益权衡的结果,不存在“高就”“低就”之分。在大学生, 是经过薪酬、稳定性、专业、个人发展等多方权衡带有先就业再择业色彩的选择; 在殡仪馆,是符合其发展需求在实践和理论都较优秀的可培养的人才。所以说是 互惠双赢的选择。 此外,因为面向的是大专生和本科生,丧葬业提供的主要是能发挥他们所学 的岗位,如基建、物业、营销、文秘等职位。这是客观的行业需求,不应该因为 行业特性就对其一切岗位抱有偏见。况且像与尸体接触的化妆师是需要专业资格 的,缺乏专门技术和知识的大学生并不适合。同时,良好的工作环境也是原因之 一。宝兴殡仪馆的工作环境整洁优美,并不似人们所想的那般阴森,这在一定程 度上也减少了应聘大学生们的担心。 然而与我们所预料的不同的是,本科生在应聘中却未必就有绝对的优势。单 老师告诉我们,这次招聘文秘时,虽然应聘者中不乏本科生,但他们最终招的却 是一名大专生。因为“他曾经在市委的办公室做档案工作,我们面试之后觉得他 很内行,有工作经验,所以就选择他一个人做文秘档案工作。”同时他也坦言, 他们单位目前的骨干还是那些从业多年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而不是刚刚招聘进 来的大学生,他们现在还不是内行,仍然需要 2 到 3 年的培训才能向骨干的方向 发展。可见,大学生的弱势之一便是涉世未深、经验不足。而殡葬业是强调经验 和实践的行业,出现大学生竞争不过大专生的情况也不足为奇。 事实也并不是完全乐观,旧观念的影响依旧没有消除。单老师曾提到:同行 业的龙华殡仪馆在招聘化妆师时,不少大学生在第二第三轮筛选时退缩了。这不 仅归咎于他们在就业压力下的盲目择业,也源于扎根在他们或他们亲友脑中的 “观念定式”:殡葬业与死人打交道,卑微又晦气。而且我们可以从众媒体对“大 学生热衷丧葬业”的强烈反应中反观出这种“观念定式”在百姓中的影响。大学 生也是人,在择业时,他们各自都有各自的想法,这本来是件很平常的事。然而, 问题在于人们对“大学生”和“丧葬业”都下了定义:大学生——天之骄子,国 之栋梁,注定从事高薪高尚的工作。丧葬业——可怕,倒霉,一般人是不会做的。 这两个词语放在一起,在“观念定式”的框架下产生强烈反差。媒体便利用这一 点吸引人们的关注,不停地反复强调这种反差观念,反而不利于这种观念的消除

用伦理学课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观念与选择的转变 此外,通过和调查问卷结果的对比,我们发现:同一般大学的学生相比,名 感兴趣但薪水低于预期B无法体现自身价但新水不牌大学的学生们似乎更容 C遭到一些人歧视 ■D.中小城市或乡村 mF竞争激烈,压力大 易受观念的束缚。由于问卷 调查是在复旦校园内进行 的,其结果反映的就是部分 复旦人的想法。令人吃惊的 23% 是,当问及“假设手上有许 多 Offers,不会考虑以下哪 三类工作?”时,大多数同学不会考 这是大学生经受锻炼积累经验的良好迷径 虑比较冷门的职业。甚至在被问及“你 这是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无权干涉 如何看待大学生‘高职低就’的现象 这是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必然反映 这是对其他低层久就让入员的中击 时。仍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这是对 这是对教资原的浪费 教育资源的浪费。说明我们中还是有 这是事先没有充分的业规妥协 人对职业不同抱有偏见,以高高在上 的心态,不能客观的看待职业的属性 01020304050 数据来源:问卷星 ww,soUmd, com 二)千分之二一一五角场街道千人见习岗位大学生 最近有这样一句话见诸报端:“市人才服务中心负责人透露,到基层去、到 重点建设一线工作成为今年大学生就业去向的主旨。”的确,为了解决广大大学 生就业难问题,政府为大学生提供了许多的基层岗位。通过对五角场街道大学生 就业情况的调查,我们得知到今年所有在五角场街道实习的大学生都是通过杨浦 区“千人见习项目”获得了在基层工作的机会。面对政府所提供的机会,不堪就 业压力的大学毕业生们的态度又是如何的呢?我们小组成员对五角场街道社会 保障科的老师以及在那里工作的大学生进行了采访,我们了解到: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主修食品计量与安全的蔡敏和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主 修行政管理的髙倩宁(化名)虽然通过通过同样的见习项目,做着性质相同的工 作,但她们的初衷和未来设想却是不同的。蔡敏同学在大学期间根本没有想到过 到居委会工作,今天的工作跟原本的设想是不符合的。只是在没有找到工作的时 候,偶然被“千人见习岗位”吸引。并认为“一个人在基层做了一定时间之后

应用伦理学课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观念与选择的转变 6 此外,通过和调查问卷结果的对比,我们发现:同一般大学的学生相比,名 牌大学的学生们似乎更容 易受观念的束缚。由于问卷 调查是在复旦校园内进行 的,其结果反映的就是部分 复旦人的想法。令人吃惊的 是,当问及“假设手上有许 多 Offers,不会考虑以下哪 三类工作?”时,大多数同学不会考 虑比较冷门的职业。甚至在被问及“你 如何看待大学生‘高职低就’的现象 时。仍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这是对 教育资源的浪费。说明我们中还是有 人对职业不同抱有偏见,以高高在上 的心态,不能客观的看待职业的属性。 (二) 千分之二 ——五角场街道千人见习岗位大学生 最近有这样一句话见诸报端:“市人才服务中心负责人透露,到基层去、到 重点建设一线工作成为今年大学生就业去向的主旨。”的确,为了解决广大大学 生就业难问题,政府为大学生提供了许多的基层岗位。通过对五角场街道大学生 就业情况的调查,我们得知到今年所有在五角场街道实习的大学生都是通过杨浦 区“千人见习项目”获得了在基层工作的机会。面对政府所提供的机会,不堪就 业压力的大学毕业生们的态度又是如何的呢?我们小组成员对五角场街道社会 保障科的老师以及在那里工作的大学生进行了采访,我们了解到: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主修食品计量与安全的蔡敏和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主 修行政管理的高倩宁(化名)虽然通过通过同样的见习项目,做着性质相同的工 作,但她们的初衷和未来设想却是不同的。蔡敏同学在大学期间根本没有想到过 到居委会工作,今天的工作跟原本的设想是不符合的。只是在没有找到工作的时 候,偶然被“千人见习岗位”吸引。并认为“一个人在基层做了一定时间之后

用伦理学课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观念与选择的转变 他必定会成熟会改变,这个时候应该就可以走出去。”而高倩宁同学却于在校期 间就想过从基层做起,并把到居委会工作作为目标,而目前还没考虑过换工作 如果居委会需要便留在这里 但是她们都认为居委会工作不太好的工资和待遇不是最重要的,工作经验的获 得才是最宝贵的。对大学生下基层也持肯定态度,认为既能够摆脱刚毕业的 迷茫状态,又能够积累相当的社会经验。正如蔡敏同学说的:“对于就业,都认 为每个人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走下去,又何必在乎到底是哪条路。” 社会保障科的负责老师还向我们透露了一些,我们看不到的情况。有几名参 加“千人实习项目”的大学生去基层报到之后,因为看到现实的工作并不是自己 原先所想的那样,告辞之后便了无音讯。与大学生对于工作环境的挑剔相比,社 区对于大学生是十分宽容接纳的。基层的招聘首要看重的是愿意从事社区工作的 意愿,其次才是专业素质能否为社区所用,就是要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积累经验的 机会。但不幸的是,本科生流失率仍然很高。 我们分析有如下原因: 第一,基层并不是所有大学生的最终目标。通过采访,我们发现,基层工作 对于不少大学毕业生来说是过渡阶段更是学习阶段。当问及以后面对条件相对更 好的工作时是否会跳槽,他们或含蓄 1000以下0 或直接地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一个重 1000300 要的原因在于基层单位为刚踏入社会 3000-5000 不久的大学生提供的薪酬并不高。通 5000-7000 过问卷,我们了解到多数大学生的薪 700010000 水预期是3000-500,而基层工作的 薪酬一般在2000元上下,低于了他们 10000以上1 的心理期望 第二,在职业中的发展空间是大学生80 就业的重要考量之一。当问及“最看重的5 74 职业条件”时,大多数的受访者将“个人4 发展的空间”放在首位。然而基层工作的 发展空间有限,同时对于一些大学生来 经济收入专业扣口个人发展受他人及所在单位【其它 空司社会尊重的声警

应用伦理学课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观念与选择的转变 7 他必定会成熟会改变,这个时候应该就可以走出去。”而高倩宁同学却于在校期 间就想过从基层做起,并把到居委会工作作为目标,而目前还没考虑过换工作, 如果居委会需要便留在这里。 但是她们都认为居委会工作不太好的工资和待遇不是最重要的 ,工作经验的获 得才是最宝贵的。对大学生下基层也持肯定态度,认为既能够摆脱刚毕业的 迷茫状态,又能够积累相当的社会经验。正如蔡敏同学说的:“对于就业,都认 为每个人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走下去,又何必在乎到底是哪条路。” 社会保障科的负责老师还向我们透露了一些,我们看不到的情况。有几名参 加“千人实习项目”的大学生去基层报到之后,因为看到现实的工作并不是自己 原先所想的那样,告辞之后便了无音讯。与大学生对于工作环境的挑剔相比,社 区对于大学生是十分宽容接纳的。基层的招聘首要看重的是愿意从事社区工作的 意愿,其次才是专业素质能否为社区所用,就是要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积累经验的 机会。但不幸的是,本科生流失率仍然很高。 我们分析有如下原因: 第一,基层并不是所有大学生的最终目标。通过采访,我们发现,基层工作 对于不少大学毕业生来说是过渡阶段更是学习阶段。当问及以后面对条件相对更 好的工作时是否会跳槽,他们或含蓄 或直接地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一个重 要的原因在于基层单位为刚踏入社会 不久的大学生提供的薪酬并不高。通 过问卷,我们了解到多数大学生的薪 水预期是 3000—5000,而基层工作的 薪酬一般在 2000 元上下,低于了他们 的心理期望。 第二,在职业中的发展空间是大学生 就业的重要考量之一。当问及“最看重的 职业条件”时,大多数的受访者将“个人 发展的空间”放在首位。然而基层工作的 发展空间有限,同时对于一些大学生来

用伦理学课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观念与选择的转变 说,针对社区事宜和居民琐事的工作挑战性不大,很难带给他们实现价值的成就 感,这也是一些大学生不以基层为职业目标的原因。 第三,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在选择“下基层”前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大学 生的不辞而别说明了这 52 点。我们曾到政通路第一居 委会实地感受了基层工作 的环境和内容。那里工作环 境朴素,绝大部分的工作人 员都已人到中年,主要工作 则是处理小区卫生、物业 治安等各个方面的事务。这 了解 比较了解略微了解不了解 和许多人所梦想的 Office 的职业生活大相径庭,也许 是导致大学生们虽有意愿“下基层”,但最后却退缩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调查 问卷的结果,我们也发现大学生对基层的工作的认知并不深入。当问及“您是否 了解基层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性质?”时,仅有3.7%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是了解的, 绝大多数聚集在“略为了解”的水平。 我们可以看到,社区基层工作不看重大学生是否有工作经验,就是给大学生 个在基层锻炼的机会,帮助他们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上来,锻炼他们与人相处、 解决矛盾的能力。这正是毫无经验有深处就业迷茫状态的大学生所需要的。相匹 配的,低就业门槛意味着低薪酬,但只有具备了相应的工作经验之后,才能有谋 求高薪的机会。而接受基层工作欠佳的工作条件和琐碎的工作内容本身也是一种 成熟。 总而言之,大学生下基层,重中之重还是积累经验。大多数的职业招聘都要 求有几年相关行业的工作经验,学历加经验似乎成了不可缺少的“敲门砖”。社 会也是一所“大学”,基层的实习对于一些大学毕业生来说,也许相当于“大五 “大六”。从中,他们会获得经验,锻炼能力,学会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相 结合。在就业市场人才供大于求的情况下,降低对于薪酬待遇的期望值,着重于 经验的积累,为以后的职业选择做好准备,这种“先就业再择业”的做法不失为

应用伦理学课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观念与选择的转变 8 说,针对社区事宜和居民琐事的工作挑战性不大,很难带给他们实现价值的成就 感,这也是一些大学生不以基层为职业目标的原因。 第三,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在选择“下基层”前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大学 生的不辞而别说明了这一 点。我们曾到政通路第一居 委会实地感受了基层工作 的环境和内容。那里工作环 境朴素,绝大部分的工作人 员都已人到中年,主要工作 则是处理小区卫生、物业、 治安等各个方面的事务。这 和许多人所梦想的 Office 的职业生活大相径庭,也许 是导致大学生们虽有意愿“下基层”,但最后却退缩的重要原因。通过分析调查 问卷的结果,我们也发现大学生对基层的工作的认知并不深入。当问及“您是否 了解基层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性质?”时,仅有 3.7%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是了解的, 绝大多数聚集在“略为了解”的水平。 我们可以看到,社区基层工作不看重大学生是否有工作经验,就是给大学生 一个在基层锻炼的机会,帮助他们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上来,锻炼他们与人相处、 解决矛盾的能力。这正是毫无经验有深处就业迷茫状态的大学生所需要的。相匹 配的,低就业门槛意味着低薪酬,但只有具备了相应的工作经验之后,才能有谋 求高薪的机会。而接受基层工作欠佳的工作条件和琐碎的工作内容本身也是一种 成熟。 总而言之,大学生下基层,重中之重还是积累经验。大多数的职业招聘都要 求有几年相关行业的工作经验,学历加经验似乎成了不可缺少的“敲门砖”。社 会也是一所“大学”,基层的实习对于一些大学毕业生来说,也许相当于“大五”、 “大六”。从中,他们会获得经验,锻炼能力,学会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相 结合。在就业市场人才供大于求的情况下,降低对于薪酬待遇的期望值,着重于 经验的积累,为以后的职业选择做好准备,这种“先就业再择业”的做法不失为

用伦理学课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观念与选择的转变 明智之举。 三)为自己打工一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现象 有人曾把80年代“统招统分”的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比作“包办婚姻”, 而将90年代之后的“双向选择”喻为“自由恋爱”,那么之后的国家鼓励大学生 自主创业则又为大学生的择业空间打开了一个新的自由天地。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赵宇一一复旦大学新闻系04级毕业生,“复旦学子卖盒 饭”事件的主人公。他的自主创业之路可以称得上是成功的案例。在大学四年里 就开始做兼职,打过各种各样的工。毕业后,在友人的注资下,开了第一家饭店 如今,尚未到而立之年的他已经拥有了2家饭店,同时正在筹划着开连锁店的事 宜。他时时憧憬着自己的理想:“我想在40岁之前,能够在海南、大连拥有两 幢自己的酒店式公寓。”同时创业的每一步都在计划之下走得踏踏实实:“等我 盒饭生意做好了,就要去找个公司上班了,学习管理经验就非常有必要。我的目 的不是钱,而是经验。经验是最宝贵的财富。”当被问及在母校门前卖盒饭是否 会感到尴尬时,他回答道:“有些时候,我们需要放下我们高高的头颅。我就 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再过四五年,我会用我的行动,让所有曾经 鄙视过我的人哑口无言! 另一方面,为了鼓励上海市大学生依托科技自主创业2005年上海市设立 了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向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四所大学各投入一千万元资金。 截止2005年年底,四所大学共受理了一千两百多名学生提交的近五百个项目 经过筛选,其中一百七十二个项目获得了创业资金资助,资助总金额超过两千四 百万元,学生自筹资金超过三千一百万元。 可以说,目前的社会舆论已为大学生创业制造了良好的氛围。国家在政策上 的扶持和在经济上的补助,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定的后盾力量。 处于金融危机的阴霾之下,就业不景气,经常会出现几百几千人为了一份工 作而挣得“头破血流”的情况。求职之路漫漫,竟争愈加激烈,与其跟成千上万 的求职者正面P,不如另辟蹊径自主创业。于是职场的就业压力与激烈竞争也 成为促使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推手”之 大学生们也对这样的号召给予积极地回应。在我们小组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

应用伦理学课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观念与选择的转变 9 明智之举。 (三) 为自己打工 ——大学生自主创业现象 有人曾把 80 年代“统招统分”的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比作“包办婚姻”, 而将 90 年代之后的“双向选择”喻为“自由恋爱”,那么之后的国家鼓励大学生 自主创业则又为大学生的择业空间打开了一个新的自由天地。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赵宇——复旦大学新闻系 04 级毕业生,“复旦学子卖盒 饭”事件的主人公。他的自主创业之路可以称得上是成功的案例。在大学四年里 就开始做兼职,打过各种各样的工。毕业后,在友人的注资下,开了第一家饭店。 如今,尚未到而立之年的他已经拥有了 2 家饭店,同时正在筹划着开连锁店的事 宜。他时时憧憬着自己的理想:“我想在 40 岁之前,能够在海南、大连拥有两 幢自己的酒店式公寓。”同时创业的每一步都在计划之下走得踏踏实实:“等我 盒饭生意做好了,就要去找个公司上班了,学习管理经验就非常有必要。我的目 的不是钱,而是经验。经验是最宝贵的财富。”当被问及在母校门前卖盒饭是否 会感到尴尬时,他回答道:“有些时候,我们需要放下我们高高的头颅。我就一 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再过四五年,我会用我的行动,让所有曾经 鄙视过我的人哑口无言!” 另一方面,为了鼓励上海市大学生依托科技自主创业 2005 年上海市设立 了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向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四所大学各投入一千万元资金。 截止 2005 年年底,四所大学共受理了一千两百多名学生提交的近五百个项目。 经过筛选,其中一百七十二个项目获得了创业资金资助,资助总金额超过两千四 百万元,学生自筹资金超过三千一百万元。 可以说,目前的社会舆论已为大学生创业制造了良好的氛围。国家在政策上 的扶持和在经济上的补助,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定的后盾力量。 处于金融危机的阴霾之下,就业不景气,经常会出现几百几千人为了一份工 作而挣得“头破血流”的情况。求职之路漫漫,竞争愈加激烈,与其跟成千上万 的求职者正面 PK,不如另辟蹊径自主创业。于是职场的就业压力与激烈竞争也 成为促使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推手”之一。 大学生们也对这样的号召给予积极地回应。在我们小组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

应用伦理学课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观念与选择的转变 F待业在家 中,当被问及“假设即将毕业的 E考公务员G其他 你在金融危机下没能找到理想 A从基层做起 的工作时,你会怎么办?”时 有20%的受访者选择了“自主创 D读研 42% 自主包业 业”,人数仅次于“读研”和“下 基层”。但另一个事实是华东师 当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你会? 范大学对上海高校540名本 科生进行的调查报告显示,有7 7.6%的学生表示有创业意向,可最终创业的不足2%。更雪上加霜的是中国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形势并不乐观。在今年的“两会”上,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 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平均比例是0.3%,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也只有 4%,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自主创业者比例约为20% 牵绊大学生创业脚步的因素有很多,如知识限制、心态问题、创新能力薄弱 资金问题等。但我们这里想重点谈谈经验在其中的作用。 首先,我们要肯定的一个前提是:“创业”本身就是一种就业,无论是对自 己还是对他人。自主创业还能为他人提供就业机会,减轻社会负担。很大一部分 有意向创业,但没有付诸行动的人是本着先就业后创业的观点的,目的就是积累 创业所需的经验。但是,正如前文提到的赵宇,他却说:“我的目的不是钱,而 是经验。经验是最宝贵的财富。”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创业者是为了经验,暂缓 创业者也是为了经验。这两种获取经验的不同途径说明了一个共同的问题一一大 学生已经意识到经验是其创业成功与否的软肋 五、总结 通过这一次的课题研究,我们感受到正如有关专家所指出的:“大学毕业生 的就业观念正出现三个方面的转变:向基层迈进;向中小、民营企业迈进;向积 累经验、提升自身能力迈进。” 曾经的冷门行业也已经升温,大学生们拓宽自己的就业之路,有更多选择, 他们能够了解自己,认清形势,有些人选择了“先就业再择业”的方法度过就业 难关;去基层工作成为当今大学生锻炼自己的一个平台,他们愿意在基层积累经

应用伦理学课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观念与选择的转变 10 中,当被问及“假设即将毕业的 你在金融危机下没能找到理想 的工作时,你会怎么办?”时, 有 20%的受访者选择了“自主创 业”,人数仅次于“读研”和“下 基层”。但另一个事实是华东师 范大学对上海高校540名本 科生进行的调查报告显示,有7 7.6%的学生表示有创业意向,可最终创业的不足2%。更雪上加霜的是中国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形势并不乐观。在今年的“两会”上,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 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平均比例是 0.3%,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也只有 4%,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自主创业者比例约为 20%。 牵绊大学生创业脚步的因素有很多,如知识限制、心态问题、创新能力薄弱、 资金问题等。但我们这里想重点谈谈经验在其中的作用。 首先,我们要肯定的一个前提是:“创业”本身就是一种就业,无论是对自 己还是对他人。自主创业还能为他人提供就业机会,减轻社会负担。很大一部分 有意向创业,但没有付诸行动的人是本着先就业后创业的观点的,目的就是积累 创业所需的经验。但是,正如前文提到的赵宇,他却说:“我的目的不是钱,而 是经验。经验是最宝贵的财富。”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创业者是为了经验,暂缓 创业者也是为了经验。这两种获取经验的不同途径说明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大 学生已经意识到经验是其创业成功与否的软肋。 五、 总结 通过这一次的课题研究,我们感受到正如有关专家所指出的:“大学毕业生 的就业观念正出现三个方面的转变:向基层迈进;向中小、民营企业迈进;向积 累经验、提升自身能力迈进。” 曾经的冷门行业也已经升温,大学生们拓宽自己的就业之路,有更多选择, 他们能够了解自己,认清形势,有些人选择了“先就业再择业”的方法度过就业 难关;去基层工作成为当今大学生锻炼自己的一个平台,他们愿意在基层积累经

共30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