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三章 进程管理(试题)

第三章进程管理一、选择题:1、下面过于程序的描述,正确的是()A.程序执行的最终结果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跟初始条件无关B.程序执行的最终结果跟速度有关C.程序是按前后次序相继地进行计算机操作序列集合,是一个静态的概念D.程序只能通过顺序执行2、程序的顺序执行有以下特点()A.顺序性、封闭性、独立性B.顺序性、封闭性、可再现性C.顺序性、封闭性、随机性D.顺序性、随机性、独立性3、程序A、B共享变量N,执行次A都要操作变量N,,N=N+1,每执行次B都要 print(N)N=0,初始值为N=0。若执行顺序为先A后B,其结果为()A.110B.010C.101D. 0014、如上题13所述,执行先B后A,其结果为()A.110B.010C.101D. 0015、如上题所述,执行为A在B中间,起结果为.()A.110B.010C.101D.0116、下面关于进程描述完全的是()A.进程是可以并发执行的计算部分;B.进程是一个独立的调度活动C.进程是一个抽象实体D.进程是并发执行的过程中分配和管理资源的基本单位。7、现代操作系统的特点()
1 第三章 进程管理 一、选择题: 1、下面过于程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程序执行的最终结果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跟初始条件无关 B. 程序执行的最终结果跟速度有关 C. 程序是按前后次序相继地进行计算机操作序列集合,是一个静态的概念; D. 程序只能通过顺序执行 2、程序的顺序执行有以下特点( ) A. 顺序性、封闭性、独立性 B. 顺序性、封闭性、可再现性 C. 顺序性、封闭性、随机性 D. 顺序性、随机性、独立性 3、程序 A、B 共享变量 N,执行次 A 都要操作变量 N, N=N+1,每执行次 B 都要 print(N), N=0,初始值为 N=0。若执行顺序为先 A 后 B,其结果为( ) A. 1 1 0 B. 0 1 0 C. 1 0 1 D. 0 0 1 4、如上题 13 所述,执行先 B 后 A,其结果为( ) A. 1 1 0 B. 0 1 0 C. 1 0 1 D. 0 0 1 5、如上题所述,执行为 A 在 B 中间,起结果为.( ) A. 1 1 0 B. 0 1 0 C. 1 0 1 D. 0 1 1 6、下面关于进程描述完全的是( ) A. 进程是可以并发执行的计算部分; B. 进程是一个独立的调度活动. C. 进程是一个抽象实体. D. 进程是并发执行的过程中分配和管理资源的基本单位。 7、现代操作系统的特点( )

A.程序的并发执行;B.系统所拥有的资源被共享;D以上三者都是。C.用户随机地使用系统资源;8、进程和程序的区别是()A.进程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而程序则是一个静态的概念;B.进程具有并发性而程序没有;C.进程是一个独立的调度活动.D.A和B都正确。9、多道程序系统中的程序执行的特点为()A.独立性、随机性、资源共享性;B.顺序性、封闭性、可再现性;C.顺序性、封闭性、随机性;D.顺序性、随机性、独立性;10、描述信息所包括的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进程名B.用户名C.家族关系D.用户资源11、现代oc的3个特点不包括()。A.程序并发执行B.进程优先级D.用户随即使用系统资源C.系统所拥有的资源共享12、与进程优先级有关的PCB表项不包括()。A.程序开始地址B.占有 CPU 的时间D.占据内存时间C.进程优先级偏移13、PCB所包含的信息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描述信息B.控制信息C.资源信息D.CPU信息14、进程的静态描述不包括下列哪个?()A.进程控制块PCBB.有关程序段C.程序状态D.该程序段对其进行操作的数据结构集15、用户级上下文不是由进程的用户程序段部分编译而成的下列哪个组成的()。A.用户正文段B.用户数据C.用户下文D.用户栈2
2 A. 程序的并发执行; B. 系统所拥有的资源被共享; C. 用户随机地使用系统资源; D. 以上三者都是。 8、进程和程序的区别是( ) A. 进程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而程序则是一个静态的概念; B. 进程具有并发性而程序没有; C. 进程是一个独立的调度活动. D. A 和 B 都正确。 9、多道程序系统中的程序执行的特点为( ) A. 独立性、随机性、资源共享性; B. 顺序性、封闭性、可再现性; C. 顺序性、封闭性、随机性; D. 顺序性、随机性、独立性; 10、描述信息所包括的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进程名 B. 用户名 C. 家族关系 D. 用户资源 11、现代 oc 的 3 个特点不包括()。 A. 程序并发执行 B. 进程优先级 C. 系统所拥有的资源共享 D. 用户随即使用系统资源 12、与进程优先级有关的 PCB 表项不包括( )。 A. 程序开始地址 B. 占有 CPU 的时间 C. 进程优先级偏移 D. 占据内存时间 13、PCB 所包含的信息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描述信息 B. 控制信息 C. 资源信息 D. CPU 信息 14、进程的静态描述不包括下列哪个?( ) A. 进程控制块 PCB B. 有关程序段 C. 程序状态 D. 该程序段对其进行操作的数据结构集 15、用户级上下文不是由进程的用户程序段部分编译而成的下列哪个组成的( )。 A. 用户正文段 B. 用户数据 C. 用户下文 D. 用户栈

16、进程上下文切换过程不包含下列哪个部分()?A.为保存被切换进程的正文部分B.操作系统中有关调度和资源分配程序执行,并选取新的进程C.将被选中的进程的原来被保存的正文部分从有关存储区中取出,并送至有关寄存器和堆栈中,激活被选中进程执行。D.为保存被切换进程的下文部分17、任一进程都有一个自己的地址空间,我们把该空间称为()。A.进程空间B.用户空间C.系统空间D.计算机空间18、为了提高系统的执行效率,有的计算机在设计时采用了()。A.多组寄存器技术B.批处理C.分页存储D.进程的调度19、上下文的动态部分是指()A.程序的执行B.进入和退出不同的上下文层次时,系统为各层上下文相关联的寄存器值所保存和恢复的记录C.进程执行过程中顺序关联的静态描述D.并发执行的程序在执行过程中分配和管理资源的基本单位。20、下面哪项不属于进程的基本状态:()B、就绪状态A.初始状态C.挂起状态D.执行状态21、在单CPU系统中,任一时刻处于执行状态的进程有几个:()A. 1B. 2c. 3D.无法判断22、下面哪项不是等待状态的子状态:()A.内存等待B.外存等待C.文件等待D.数据等待23、就绪状态分为内存就绪和外存就绪,这种方式的好处是:()A明显提高内存的利用效率B.降低系统开销C. 降低系统复杂性D.降低系统参数和状态转换过程3
3 16、进程上下文切换过程不包含下列哪个部分( )? A. 为保存被切换进程的正文部分 B. 操作系统中有关调度和资源分配程序执行,并选取新的进程 C. 将被选中的进程的原来被保存的正文部分从有关存储区中取出,并送至有关寄存器 和堆栈中,激活被选中进程执行。 D. 为保存被切换进程的下文部分 17、任一进程都有一个自己的地址空间,我们把该空间称为( )。 A. 进程空间 B. 用户空间 C. 系统空间 D. 计算机空间 18、为了提高系统的执行效率,有的计算机在设计时采用了( )。 A. 多组寄存器技术 B. 批处理 C. 分页存储 D. 进程的调度 19、上下文的动态部分是指( ) A. 程序的执行 B. 进入和退出不同的上下文层次时,系统为各层上下文相关联的寄存器值所保存和恢 复的记录 C. 进程执行过程中顺序关联的静态描述 D. 并发执行的程序在执行过程中分配和管理资源的基本单位。 20、下面哪项不属于进程的基本状态:( ) A. 初始状态 B. 就绪状态 C. 挂起状态 D. 执行状态 21、在单 CPU 系统中,任一时刻处于执行状态的进程有几个:( ) A.1 B.2 C.3 D.无法判断 22、下面哪项不是等待状态的子状态:( ) A.内存等待 B.外存等待 C.文件等待 D.数据等待 23、就绪状态分为内存就绪和外存就绪,这种方式的好处是:( ) A. 明显提高内存的利用效率 B. 降低系统开销 C. 降低系统复杂性 D. 降低系统参数和状态转换过程

24、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就绪状态进程得到除CPU以外其他资源,只要调度得到处理机,便可立即执行 B.只有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经调度选中之后才可以进入执行状态 C.处于外存就绪状态的进程只有先成为内存就绪状态后,才可执行 D.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转换只要使用不同的控制过程就可以实现 25、等待状态可等待事件的不同而进一步分为不同的子状态,这样的好处是: A.系统控制简单,发现和唤醒相应的进程较为容易() B.降低系统参数 C。简化状态转换过程 D.提高内存利用效率 26、下列说法错误的:() A.进程的状态转换比较简单 B.。在有的系统中,从系统态到用户态的转换要借助于硬件触发器 C.系统根据PCB结构中的状态值控制进程 D.一个进程在并发执行中,由于资源共享与竞争,有时处于执行状态 27、关于进程状态之间的转换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系统唤醒,进程由阻塞态进入就绪态 B.因为申请某资源忙或者O设备忙,进程由执行态进入阻塞态 C.因时间片用完,进程由执行态进入就绪态 D.进程经由一段时间的等待后,可以自动由就绪态到执行态 28、下面哪项是划分用户态和系统态的原因:() A.把用户程序和系统程序区分开,以利于程序的共享与保护 B.使进程的执行状态更加的清晰 C.降低系统复杂度 D.降低系统开销 29、进程的状态转换,除了要使用不同的控制过程,有时还要借助于:() A.其他程序 B.用户手动控制 C.硬件触发器 D.处理机 30、()就是系统使用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程序段来创建、撤销进程以及完成进程各状态间 的转换,从而达到多进程高效率并发执行和协调、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 4
4 24、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就绪状态进程得到除 CPU 以外其他资源,只要调度得到处理机,便可立即执行 B.只有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经调度选中之后才可以进入执行状态 C.处于外存就绪状态的进程只有先成为内存就绪状态后,才可执行 D.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 转换只要使用不同的控制过程就可以实现 25、等待状态可等待事件的不同而进一步分为不同的子状态,这样的好处是: A.系统控制简单,发现和唤醒相应的进程较为容易( ) B.降低系统参数 C.简化状态转换过程 D.提高内存利用效率 26、下列说法错误的:( ) A.进程的状态转换比较简单 B.在有的系统中,从系统态到用户态的转换要借助于硬件触发器 C.系统根据 PCB 结构中的状态值控制进程 D.一个进程在并发执行中,由于资源共享与竞争,有时处于执行状态 27、关于进程状态之间的转换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系统唤醒,进程由阻塞态进入就绪态 B.因为申请某资源忙或者 I/O 设备忙,进程由执行态进入阻塞态 C.因时间片用完,进程由执行态进入就绪态 D.进程经由一段时间的等待后,可以自动由就绪态到执行态 28、下面哪项是划分用户态和系统态的原因:( ) A.把用户程序和系统程序区分开,以利于程序的共享与保护 B.使进程的执行状态更加的清晰 C.降低系统复杂度 D.降低系统开销 29、进程的状态转换,除了要使用不同的控制过程,有时还要借助于:( ) A.其他程序 B.用户手动控制 C.硬件触发器 D.处理机 30、( )就是系统使用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程序段来创建、撤销进程以及完成进程各状态间 的转换,从而达到多进程高效率并发执行和协调、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 )

A进程调度 B.进程通信 C.进程同步 D.进程控制 31、一般地,把系统态下执行的某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程序段称为()。 A进程 B.线程 C,原语 D.命令 32、执行期间不允许中断地原语是()。 A.机器指令集原语 B.功能集原语 CA、B均是 D.A、B均不是 33、作为原语的程序段不允许并发执行的是()。 A.机器指令集原语 B.功能集原语 C.A、B均是 D.A、B均不是 34、由系统统一创建的进程之间的关系是()的。 A继承 B.隶属 C.平等 D.不平等 35、无论是系统创建方式还是父进程创建方式,都必须调用()来实现。 A.创建原语 B.撒销原语 C.阻塞原语 D.唤醒原语 36、导致进程被撒销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个()。 A.该进程己完成所要求的功能而正常终止B.由于某种错误导致非正常终止 C,子孙进程出现错误 D.祖先进程要求撤销某个子进程 37、()是在一个进程期待某一事件(例如键盘输入数据、写盘、其他进程发来的数据等) 发生,但发生条件尚不具备时,被该进程自己调用用来阻塞自己。 A创建原语 B.撤销原语 C.阻塞原语 D.唤醒原语 38、唤醒原语首先将被唤醒进程从相应的等待队列中摘下,将被唤醒进程置为()状态后, 送入就绪队列 A阻塞 B.就绪 C.等待 D.执行 39、当等待队列中的进程所等待的事件发生时,等待该事件的()进程将被唤醒, A队列首 B.队列尾
5 A. 进程调度 B. 进程通信 C. 进程同步 D. 进程控制 31、一般地,把系统态下执行的某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程序段称为( )。 A. 进程 B. 线程 C. 原语 D. 命令 32、执行期间不允许中断地原语是( )。 A. 机器指令集原语 B. 功能集原语 C. A、B 均是 D. A、B 均不是 33、作为原语的程序段不允许并发执行的是( )。 A. 机器指令集原语 B. 功能集原语 C. A、B 均是 D. A、B 均不是 34、由系统统一创建的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的。 A. 继承 B. 隶属 C. 平等 D. 不平等 35、无论是系统创建方式还是父进程创建方式,都必须调用( )来实现。 A. 创建原语 B. 撤销原语 C. 阻塞原语 D. 唤醒原语 36、导致进程被撤销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个( )。 A. 该进程已完成所要求的功能而正常终止 B. 由于某种错误导致非正常终止 C. 子孙进程出现错误 D. 祖先进程要求撤销某个子进程 37、( )是在一个进程期待某一事件(例如键盘输入数据、写盘、其他进程发来的数据等) 发生,但发生条件尚不具备时,被该进程自己调用用来阻塞自己。 A. 创建原语 B. 撤销原语 C. 阻塞原语 D. 唤醒原语 38、唤醒原语首先将被唤醒进程从相应的等待队列中摘下,将被唤醒进程置为( )状态后, 送入就绪队列。 A. 阻塞 B. 就绪 C. 等待 D. 执行 39、当等待队列中的进程所等待的事件发生时,等待该事件的( )进程将被唤醒。 A. 队列首 B. 队列尾

D.所有C.随机选取一个40、加锁实现进程互斥存在的弊端为()。(1)循环测试锁定位将损耗较多的cpu计算时间(2)产生不公平现象(3)不能实现资源共享B. (1), (2), (3)A. (1), (2)C. (1), (3)D. (1)41、()管理相应临界区的公有资源,它代表可用资源实体。信号量大于等于零时代表可供并发进程使用的资源实体数,但是 sem小于零时则表示正在等待使用临界区的进程数。A.PCBB.临界区D.JCBC.信号量sem42、当某个进程正在临界区执行时,其他进程如果执行了P原语操作,则该进程将。()A返回到LOCK的起点,等以后重新执行测试。B在等待队列中等待有其他进程做V原语操作释放资源后,进入临界区C撤销,不在执行。D继续执行,直到其执行V原语。43、当有好几个进程执行P原语未通过而进入等待状态之后,如有某进程作了√原语操作,则()A等待进程都进入临界区,但是都不能执行B等待进程中的多个可以进入临界区,一个可以执行-C全部进程都不能进入临界区,都必须等待D等待进程中的一个可以进入临界区,其他的进程必须等待。44、下面那个不是P原语操作的主要动作()。A信号量sem减一B若 sem减一后仍大于或等于零,则P原语返回,该进程继续执行C若 sem 减一小于零,则该进程被阻塞后与该信号相对应的队列中,然后转进程调度D 唤醒等待队列中的一个进程。45、设临界区的类名为S,为了保证每一次临界区中只能有一个程序段被执行,又设锁定位key[S]。key[S]表示该锁定位属于类名为S 的临界区,加锁后的临界区程序描述为:()Lock(key[S)6
6 C. 随机选取一个 D. 所有 40、加锁实现进程互斥存在的弊端为( )。 (1)循环测试锁定位将损耗较多的 cpu 计算时间 (2)产生不公平现象 (3)不能实现资源共享 A.(1),(2) B.(1),(2),(3) C.(1),(3) D.(1) 41、( )管理相应临界区的公有资源,它代表可用资源实体。信号量大于等于零时代表可供 并发进程使用的资源实体数,但是 sem 小于零时则表示正在等待使用临界区的进程数。 A . PCB B. 临界区 C. 信号量 sem D. JCB 42、当某个进程正在临界区执行时,其他进程如果执行了 P 原语操作,则该进程将. ( ) A 返回到 LOCK 的起点,等以后重新执行测试。 B 在等待队列中等待有其他进程做 V 原语操作释放资源后,进入临界区 C 撤销,不在执行。 D 继续执行,直到其执行 V 原语。 43、当有好几个进程执行 P 原语未通过而进入等待状态之后,如有某进程作了 V 原语操作, 则( ) A 等待进程都进入临界区,但是都不能执行 B 等待进程中的多个可以进入临界区,一个可以执行 C 全部进程都不能进入临界区,都必须等待 D 等待进程中的一个可以进入临界区,其他的进程必须等待。 44、下面那个不是 P 原语操作的主要动作( )。 A 信号量 sem 减一 B 若 sem 减一后仍大于或等于零,则 P 原语返回,该进程继续执行 C 若 sem 减一小于零,则该进程被阻塞后与该信号相对应的队列中,然后转进程调度 D 唤醒等待队列中的一个进程。 45、设临界区的类名为 S,为了保证每一次临界区中只能有一个程序段被执行,又设锁定位 key[S]。key[S]表示该锁定位属于类名为 S 的临界区,加锁后的临界区程序描述为.( ) Lock(key[S])

Unlock(key[S])设 key[S] =1时表示类名为S 的临界区可用,key[S]=0 表示类名为S的临界区不可用,则unlock(key[S)可用下面那条语句即可实现().B. key[S]<-1A. key[S]<-0C.AB都可D.以上都不可46、下面那些方法能实现并发进程的互斥。()(1)把临界区中的每个过程按不同的时间排列调用。(2)对临界区加锁(3)利用PV原语和信号量。A. (1) (2)B. (1) (3)c. (2) (3)D. (D) (2) (3)47、在程序语句执行期间,因为可能发生中断和调度使得与当前进程无关的程序得以执行,为了保证最终结果的正确性,通过())来对并发进程进行制约,以控制它们的执行速度和对资源的竞争。A.PCBB.临界区C.PV原语D.以上都可以48、一组并发进程互斥执行时必须满足的准则为()(1)不能假设各并发进程的相对执行速度。(2)并发进程中的某个进程不在临界区时,它不阻止其他进程近日临界区。(3)并发进程中的若干歌进程申请进入临界区时,只能允许一个进程进入。(4)并发进程中的某个进程申请进入临界区时开始,应在有限时间内得以进入临界区。A. (1) (2) (3)B. (1) (3) (4)C. (1) (2) (3) (4)D. (2) (4)49、并发进程申请进入临界区时,首先检测该临界区是否是上锁的,如果该临界区已被锁住,则该进程将()。A.等到临界区开锁以后才有可能进入临界区。B.等到临界区开锁后肯定能进入临界区。C.直接进入临界区,但是不能立即执行。D,直接进入临界区,并开始执行
7 Unlock(key[S]) 设 key[S] =1 时表示类名为 S 的临界区可用,key[S]=0 表示类名为 S 的临界区不可用, 则 unlock(key[S])可用下面那条语句即可实现( ). A. key[S]0 B. key[S]1 C. A,B 都可 D. 以上都不可 46、下面那些方法能实现并发进程的互斥。( ) (1)把临界区中的每个过程按不同的时间排列调用。 (2)对临界区加锁 (3)利用 PV 原语和信号量。 A.(1)(2) B.(1)(3) C.(2)(3) D.(1)(2)(3) 47、在程序语句执行期间,因为可能发生中断和调度使得与当前进程无关的程序得以执行, 为了保证最终结果的正确性,通过( )来对并发进程进行制约,以控制它们的执行速 度和对资源的竞争。 A. PCB B. 临界区 C. PV 原语 D. 以上都可以 48、一组并发进程互斥执行时必须满足的准则为( ) (1)不能假设各并发进程的相对执行速度。 (2)并发进程中的某个进程不在临界区时,它不阻止其他进程近日临界区。 (3)并发进程中的若干歌进程申请进入临界区时,只能允许一个进程进入。 (4)并发进程中的某个进程申请进入临界区时开始,应在有限时间内得以进入临界区。 A.(1)(2)(3) B. (1)(3)(4) C.(1)(2)(3)(4) D. (2)(4) 49、并发进程申请进入临界区时,首先检测该临界区是否是上锁的,如果该临界区已被锁住, 则该进程将( )。 A.等到临界区开锁以后才有可能进入临界区。 B.等到临界区开锁后肯定能进入临界区。 C.直接进入临界区,但是不能立即执行。 D,直接进入临界区,并开始执行

50、利用P,V原语实现进程同步的方法可分为三步,而下列选项中不在三步之列的是(。A.为各并发进程设置私用信号量。B.为各并发进程设置公用信号量。C.为私用信号量赋初值。D.利用P,V原语和私用信号量规定各进程的执行顺序。51、在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1.直接制约进程之间具有固定的执行顺序。2.直接制约进程之间具没有固定的执行顺序。3.间接制约的进程之间没有固定的执行顺序。4.间接制约的进程之间有固定的执行顺序A. 1,2B. 1,3C. 1,4D. 3,452、下列的选项中属于并发进程间的制约的是()。1.直接制约。2.互斥。3.间接制约。4.以上三种皆属于。A. 1,2B.1.3 C. 2.3 D. 1,2,353、在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1.直接制约是并发进程互相共享对方的私有资源所引起的。2.直接制约是由竞争共有资源而引起的。3.间接制约是由竞争共有资源而引起的。4.间接制约是并发进程互相共享对方的私有资源所引起的。A. 1,3B.1,4C. 2,3D.2,454、下列选项中能够实现进程间的直接制约的是()。A.加锁法。B.P,V原语及其他互相传递信号的方式。C.互斥。D.以上三种皆可以实现。55、下列选项中关于直接制约中被制约进程和制约进程的执行顺序描述正确的是()。A.只有制约进程执行后,被制约进程才能继续往前推进。B.同时执行。8
8 50、利用 P,V 原语实现进程同步的方法可分为三步,而下列选项中不在三步之列的是( )。 A. 为各并发进程设置私用信号量。 B. 为各并发进程设置公用信号量。 C. 为私用信号量赋初值。 D. 利用 P,V 原语和私用信号量规定各进程的执行顺序。 51、在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1. 直接制约进程之间具有固定的执行顺序。 2. 直接制约进程之间具没有固定的执行顺序。 3. 间接制约的进程之间没有固定的执行顺序。 4. 间接制约的进程之间有固定的执行顺序。 A. 1,2 B. 1,3 C. 1,4 D. 3,4 52、下列的选项中属于并发进程间的制约的是( )。 1. 直接制约。 2. 互斥。 3. 间接制约。 4. 以上三种皆属于。 A. 1,2 B. 1.3 C. 2.3 D. 1,2,3 53、在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1. 直接制约是并发进程互相共享对方的私有资源所引起的。 2. 直接制约是由竞争共有资源而引起的。 3. 间接制约是由竞争共有资源而引起的。 4. 间接制约是并发进程互相共享对方的私有资源所引起的。 A. 1,3 B. 1,4 C. 2,3 D. 2,4 54、下列选项中能够实现进程间的直接制约的是( )。 A. 加锁法。 B. P,V 原语及其他互相传递信号的方式。 C. 互斥。 D. 以上三种皆可以实现。 55、下列选项中关于直接制约中被制约进程和制约进程的执行顺序描述正确的是( )。 A. 只有制约进程执行后,被制约进程才能继续往前推进。 B. 同时执行

.只有被制约进程执行后,制约进程才能继续往前推进。D.交叉执行。56、具有同步关系的一组并发进程称为()。A.合作进程。B.同步进程。C.互斥进程。D.同步并发进程。57、合作进程间互相发送的信号称为()。A.信号量。B.私用信号量。C.公用信号量。D.消息或事件。[答案:D]58、由于进程的直接制约会造成大量的CPU时间浪费,一种最为简单和直观的方法是直接制约的进程互相给对方进程发送执行条件已经具备的信号。这样,被制约进程即可省去对执行条件的测试,只要收到了制约进程发来的信号便(),而在未收到制约进程发来的信号时便进入()。A.开始执行、等待状态。B.开始执行、就绪状态。C.开始等待、提交状态。D.开始等待、收容状态。[答收案:A]59、计算机系统中,每个进程都申请使用和释放各种不同类型的资源,下列资源中属于硬件资源的是()。A.外设、内存和临界区。B.外设、内存和缓冲区。C.数据、外设和缓冲区。D.例程、外设和临界区。[答案:B60、低级通信一般传送()字节的信息。A.十几个B.一个或几个C.几十个D.几Kb61、低级通信一般只传送一个或几个字节的信息,其目的是()。9
9 C. 只有被制约进程执行后,制约进程才能继续往前推进。 D. 交叉执行。 56、具有同步关系的一组并发进程称为( )。 A.合作进程。 B.同步进程。 C.互斥进程。 D.同步并发进程。 57、合作进程间互相发送的信号称为( )。 A.信号量。 B.私用信号量。 C.公用信号量。 D.消息或事件。[答案:D] 58、由于进程的直接制约会造成大量的 CPU 时间浪费,一种最为简单和直观的方法是直接 制约的进程互相给对方进程发送执行条件已经具备的信号。这样,被制约进程即可省去 对执行条件的测试,只要收到了制约进程发来的信号便( ),而在未收到制约进程发来 的信号时便进入( )。 A.开始执行、等待状态。 B.开始执行、就绪状态。 C.开始等待、提交状态。 D.开始等待、收容状态。[答收案:A] 59、计算机系统中,每个进程都申请使用和释放各种不同类型的资源,下列资源中属于硬件 资源的是( )。 A.外设、内存和临界区。 B.外设、内存和缓冲区。 C.数据、外设和缓冲区。 D.例程、外设和临界区。[答案:B] 60、低级通信一般传送( )字节的信息。 A. 十几个 B. 一个或几个 C. 几十个 D. 几 Kb 61、低级通信一般只传送一个或几个字节的信息,其目的是( )

A控制通信量 B.控制进程的执行速度 C.方便交换信息 D.易于实现 62、以下进程通信方式中效率最高的是()。 A主从式 B.会话式 C,消息或邮箱机制 D.共享存储区方式 63、以下不属于主从式通信系统主要特点的是()。 A主进程可自由使用从进程的资源或数据 B.从进程的动作受主进程控制 C.主进程和从进程的关系是固定的 D.从进程可自由使用主进程的资源或数据 64、以下方式中,()不要求数据移动。 A.主从式 B.会话式 C.消息或邮箱机制 D.共享存储区方式 65、用户进程与磁盘管理进程之间的通信是()系统的一个例子。 A主从式 B.会话式 C.消息或邮箱机制 D.共享存储区方式 66、在同一时间内,系统中存在着的多个消息队列的长度是()。 A.周定的 B.不周定的 C.相等的 D.不相等的 67、发送进程消息时,邮箱中要有()空格能存放该消息。 A.至少一个 B.至少两个 C.可以没有 D.大量 68、消息的一般形式为4个部分组成,其中不包括()。 A.接受进程名 B.发送进程名 C.数据 D.消息名 69、以下不属于消息或邮箱机制特点的是()。 A.只要存在空缓冲区,发送进程就可以发送消息 B.发送进程与接受进程间无直接连接关系 C.存在缓冲区用来存放被存放消忘 D.不要求数据移动
10 A. 控制通信量 B. 控制进程的执行速度 C. 方便交换信息 D. 易于实现 62、以下进程通信方式中效率最高的是( )。 A. 主从式 B. 会话式 C. 消息或邮箱机制 D. 共享存储区方式 63、以下不属于主从式通信系统主要特点的是( )。 A. 主进程可自由使用从进程的资源或数据 B. 从进程的动作受主进程控制 C. 主进程和从进程的关系是固定的 D. 从进程可自由使用主进程的资源或数据 64、以下方式中,( )不要求数据移动。 A. 主从式 B. 会话式 C. 消息或邮箱机制 D. 共享存储区方式 65、用户进程与磁盘管理进程之间的通信是( )系统的一个例子。 A. 主从式 B. 会话式 C. 消息或邮箱机制 D. 共享存储区方式 66、在同一时间内,系统中存在着的多个消息队列的长度是( )。 A.固定的 B. 不固定的 C. 相等的 D. 不相等的 67、发送进程消息时,邮箱中要有( )空格能存放该消息。 A.至少一个 B. 至少两个 C. 可以没有 D. 大量 68、消息的一般形式为 4 个部分组成,其中不包括( )。 A. 接受进程名 B. 发送进程名 C. 数据 D. 消息名 69、以下不属于消息或邮箱机制特点的是( )。 A. 只要存在空缓冲区,发送进程就可以发送消息 B. 发送进程与接受进程间无直接连接关系 C. 存在缓冲区用来存放被存放消息 D. 不要求数据移动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三章 进程管理(答案).doc
-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二章 操作系统用户界面(答案).doc
-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二章 操作系统用户界面(试题).doc
-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一章 绪论(答案).doc
-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一章 绪论(试题).doc
-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08-09-2卷(试题).doc
-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08-09-2卷(答案).doc
-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08-09-1卷(试题).doc
-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08-09-1卷(答案).doc
-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07-08-2卷(答案).doc
-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07-08-2卷(试题).doc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4章 数制与信息编码.ppt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章 计算机系统概述.ppt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2章 计算思维.ppt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章 计算机与计算.ppt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8章 网站及网页设计入门.ppt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7章 计算机网络.ppt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6章 大数据基础.ppt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8章 网页设计_Dreamweaver网页制作基础.ppt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0章_vb2/2.ppt
-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四章 处理机调度(试题).doc
-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四章 处理机调度(答案).doc
-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五章 存储管理(答案).doc
-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五章 存储管理(试题).doc
-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六章 文件管理(答案).doc
-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六章 文件管理(试题).doc
-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七章 设备管理(答案).doc
-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七章 设备管理(试题).doc
-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操作系统引论.ppt
-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进程管理.ppt
-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处理机调度与死锁.ppt
-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存储器管理.ppt
-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文件管理.ppt
-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设备管理.ppt
-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7章 操作系统接口.ppt
- 《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Linux终端操作.ppt
- 《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建立Linux系统.ppt
- 《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用户管理及组管理.ppt
- 《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Linux服务与进程管理.ppt
- 《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软件包管理.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