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苏教版必修四“笔落惊风雨”检测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3
文件大小:3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苏教版必修四“笔落惊风雨”检测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必修四“笔落惊风雨”检测 姓名 班级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16分)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在诗中空格处填写相应的诗句。(4分) 2、请分析诗中“无边”“不尽”两个词语的妙处。(6分) 3、结合诗歌内容,写出“万里悲秋常作客”中“悲”的三层含义。(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17分)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晩 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开头十四字,“冷冷清清”写的是 “惨惨戚戚”写的是 表现了词人 。(6分) 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是 描写,既写 ,又写了 (5分) 6、请简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的妙处。(6分) ①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12分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 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容?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7、这段文字的中心是 采用的表达方式 是 (4分) 8、翻译下列的句子(8分) ①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②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四、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12分) 如梦令

必修四“笔落惊风雨”检测 姓名 班级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16 分)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 在诗中空格处填写相应的诗句。(4 分) 2、 请分析诗中“无边”“不尽”两个词语的妙处。(6 分) 3、 结合诗歌内容,写出“万里悲秋常作客”中“悲”的三层含义。(6 分) ① ② ③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17 分)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 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开头十四字,“冷冷清清”写的是 ,“惨惨戚戚”写的是 ,表现了词人 。(6 分) 5 、“ 梧 桐 更 兼 细 雨 , 到 黄 昏 , 点 点 滴 滴 ” 是 描写,既写 了 ,又写了 。(5 分) 6、请简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的妙处。(6 分) ① ②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12 分)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 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容?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7、这段文字的中心是 ,采用的表达方式 是 。(4 分) 8、翻译下列的句子(8 分) ①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 ②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 四、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12 分) 如梦令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9、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词抒写的是什么事 物?(4分) 10、请就这首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8分) 五、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9分)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这首诗大约作于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 自求外任。 l1、第一句中“铺”字换用“照”字,好不好?为什么?(3分) 12、“可怜”意思是 (2分) 13、根据诗意,写出作者所抒发的感情。(4分) 六、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生查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4、这两首诗采用了相似的表现手法,请指出来并作简要分析。(10分) 七、默写(24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2、连峰去天不盈尺 此时无声胜有声。 4、同是天涯沦落人 5、沧海月明珠有泪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9、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词抒写的是什么事 物?(4 分) 10、请就这首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8 分) 五、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9 分)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这首诗大约作于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 自求外任。 11、第一句中“铺”字换用“照”字,好不好?为什么?(3 分) 12、“可怜”意思是 (2 分) 13、根据诗意,写出作者所抒发的感情。(4 分) 六、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生查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14、这两首诗采用了相似的表现手法,请指出来并作简要分析。(10 分) 七、默写(24 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2、连峰去天不盈尺, 。 3、 ,此时无声胜有声。 4、同是天涯沦落人, 。 5、沧海月明珠有泪,

6、问君能有几多愁? 独上高楼, 8、执手相看泪眼, 9、今宵酒醒何处? 秋水共长天 l1、天高地迥 兴尽悲来 12、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答案: 略 2、“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的声音,长 江汹涌的场景,更能让人在景色中品味出韶光易逝、美人迟暮的感伤。与下联“万里”“百 年”呼应,诗人的羁旅之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答出一点 3、他乡作客,一可悲;经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 当此重九节,没有任何饮酒等乐事,只是去登台,五可悲;亲朋凋零,孤零零地独自去登台, 六可悲:身体健旺也还罢了,却又是扶病去登,七可悲;而这病又是经常的多种多样的,八 可悲:光阴可贵,人生不过百年,如今年过半百,只落得这般光景,九可悲。 4、外在环境、内心情绪、空虚寂寞悲苦的情怀 5、细节(动作)描写、细雨的声响、灵魂的孤苦 6、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的纷繁,说不尽 的思绪,用一句“怎一个愁字了得”代了。“愁”字之外,到底还有怎样的心情呢?无法用 言语说得清,戛然而止的写法,给读者留下阔大的想象空间,让人回味不已 7、人事忧劳的伤害比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议论 8、①百种忧虑影响他的心绪,万件事情劳累他的形体,心绪波动,必然耗损他的精神 ②到底是什么引发了人生的艰辛磨难,又何必去怨恨那秋声呢? 9、“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潜的《桃花源记》,由 此可知这首词写得是桃花。 0、这首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 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这首 词还用了映衬对比手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 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l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用“铺”,这是因为“残阳”已接近地平线,几乎贴 着地面照射,用“铺”更贴切、形象;或“铺”字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 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12、可爱 13、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或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之情。 14、这两首诗都采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表达了极为相似的物是人非的感慨。崔诗用“人面” 桃花”作为线索贯串,通过去年寻春艳遇和今日重寻不遇,虽同时同地同景但人不同的对 比,把诗人因此而生的惆怅,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欧阳修词上片说“去年”,下片说“今 年”,写元夜、花、柳、灯、月都依旧,就是“不见去年人”,继而用“泪满春衫袖”将物是 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相当动人

6、问君能有几多愁? 。 7、独上高楼, 。 8、执手相看泪眼, 。 9、今宵酒醒何处? 。 10、 , 秋水共长天一色。 11、天高地迥, ;兴尽悲来, 。 12、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 答案: 1、 略。 2、“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的声音,长 江汹涌的场景,更能让人在景色中品味出韶光易逝、美人迟暮的感伤。与下联“万里”“百 年”呼应,诗人的羁旅之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答出一点 即可。 3、他乡作客,一可悲;经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 当此重九节,没有任何饮酒等乐事,只是去登台,五可悲;亲朋凋零,孤零零地独自去登台, 六可悲;身体健旺也还罢了,却又是扶病去登,七可悲;而这病又是经常的多种多样的,八 可悲;光阴可贵,人生不过百年,如今年过半百,只落得这般光景,九可悲。 4、外在环境、内心情绪、空虚寂寞悲苦的情怀。 5、细节(动作)描写、细雨的声响、 灵魂的孤苦 6、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的纷繁,说不尽 的思绪,用一句“怎一个愁字了得”代了。“愁”字之外,到底还有怎样的心情呢?无法用 言语说得清,戛然而止的写法,给读者留下阔大的想象空间,让人回味不已。 7、人事忧劳的伤害比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 议论 8、①百种忧虑影响他的心绪,万件事情劳累他的形体,心绪波动,必然耗损他的精神。 ②到底是什么引发了人生的艰辛磨难,又何必去怨恨那秋声呢? 9、“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潜的《桃花源记》,由 此可知这首词写得是桃花。 10、这首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 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这首 词还用了映衬对比手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 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1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用“铺”,这是因为“残阳”已接近地平线,几乎贴 着地面照射,用“铺”更贴切、形象;或“铺”字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 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12、可爱。 13、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或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之情。 14、这两首诗都采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表达了极为相似的物是人非的感慨。崔诗用“人面” “桃花”作为线索贯串,通过去年寻春艳遇和今日重寻不遇,虽同时同地同景但人不同的对 比,把诗人因此而生的惆怅,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欧阳修词上片说“去年”,下片说“今 年”,写元夜、花、柳、灯、月都依旧,就是“不见去年人”,继而用“泪满春衫袖”将物是 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相当动人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