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师范)专业《热学》课程教学大纲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17
文件大小:230.8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师范)专业《热学》课程教学大纲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热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Thermal Physics 课程代码 PHYS1002 课程性质 大类基础课程 授课对象 物理学(师范) 学分3学分 学时 54学时 主讲教师 须神 修订日期 2021年6月 指定教材李椿,章立源,钱尚武.热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热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认识物质热运 动形态的特点、规律和研究方法:掌握比较系统的热力学和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 理,并能较灵活地加以运用:切实掌握基本内容并初步领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掌握热现象 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特别是物理学思想,为后继课程打好扎实的基础 能。培养学生运用热学理论去分析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以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活 跃学生的思想,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 生开展研究和讨论,加强科学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 世界观。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掌握热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认识物质热运动形态的特点、 规律和研究方法。 课程目标2:掌握比较系统的热力学和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能较灵活 地加以运用.掌握由宏观的热力学定律和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出发来研究宏观物体的热的性质 的研究方法,了解宏观可测量量与微观量的关系以及如何把宏观规律与微观解释相联系的方 法。为后继课程打好扎实的基础。 课程目标3:掌握热现象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特别是物理学思想 培养学生运用热学理论去分析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以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活跃学

1 《热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Thermal Physics 课程代码 PHYS1002 课程性质 大类基础课程 授课对象 物理学(师范) 学 分 3 学分 学 时 54 学时 主讲教师 须萍 修订日期 2021 年 6 月 指定教材 李椿,章立源,钱尚武. 热学(第三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热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认识物质热运 动形态的特点、规律和研究方法;掌握比较系统的热力学和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 理,并能较灵活地加以运用;切实掌握基本内容并初步领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掌握热现象 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特别是物理学思想,为后继课程打好扎实的基础; 能。培养学生运用热学理论去分析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以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活 跃学生的思想,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 生开展研究和讨论,加强科学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 世界观。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掌握热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认识物质热运动形态的特点、 规律和研究方法。 课程目标 2:掌握比较系统的热力学和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能较灵活 地加以运用。掌握由宏观的热力学定律和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出发来研究宏观物体的热的性质 的研究方法,了解宏观可测量量与微观量的关系以及如何把宏观规律与微观解释相联系的方 法。为后继课程打好扎实的基础。 课程目标 3:掌握热现象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特别是物理学思想, 培养学生运用热学理论去分析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以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活跃学

生的思想,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开 展研究和讨论,提高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桔神等科学素养。 课程目标4:正确理解中学物理热学部分的教学内容,能解决今后中学物理教学中遇到 的热学问题。 课程目标5:通过对热学发展史上某些重大的发现和发明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物理学思 想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学习和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 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勇于创新,振兴中华,将 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 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对应课程内容 对应毕业要求(及对应关系说明) 第一章温度 掌握物体内部热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 第二章气体分子动理论的基 热运动对物体性质的影响,使学生了解 研究热现象的宏观理论。 本概念 第三章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 和能量的统计分布律 课程目标1 第四章气体内的输运过程 第五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六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理解 第七章固体 物理 知识 第八章液体 体系 第九章相变 与结 基本掌握研究宏观物体热性质的宏观描述 第五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原 课程目标2 方法,由实验所总结出来的热力学定 理。 第六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律,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研究宏观 物理的热性质

2 生的思想,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开 展研究和讨论,提高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科学素养。 课程目标 4:正确理解中学物理热学部分的教学内容,能解决今后中学物理教学中遇到 的热学问题。 课程目标 5:通过对热学发展史上某些重大的发现和发明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物理学思 想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学习和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 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勇于创新,振兴中华,将 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 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表 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对应课程内容 对应毕业要求(及对应关系说明) 课程目标 1 第一章 温度 第二章 气体分子动理论的基 本概念 第三章 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 和能量的统计分布律 第四章 气体内的输运过程 第五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六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七章 固体 第八章 液体 第九章 相变 3-1 理解 物理 知识 体系 与结 构、 基本 原 理。 掌握物体内部热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 热运动对物体性质的影响,使学生了解 研究热现象的宏观理论。 课程目标 2 第五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六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掌握研究宏观物体热性质的宏观描述 方法,由实验所总结出来的热力学定 律,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研究宏观 物理的热性质

第二章气体分子动理论的基 了解热运动和其他运动形式之间的相 本概念 互转化,了解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相哦 第三章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 系的基本思想方法。 课程目标3 和能量的统计分布律 第四章气体内的输运过程 第六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九章相变 第二章气体分子动理论的基 3-2 掌握物体内部热运动的基本规律,使学 本概念 堂握 生了解热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趣律,塑 课程目标1 第三章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 物 握把宏观规律与微观解释相联系的力 和能量的统计分布律 过程 第五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通过由实验所总结出来的热力学定律 与研 课程目标2 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研究宏观物理 第六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法。 的热性质,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温度 1.教学目标 了解热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热学问题的方法,了解热学发展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及科 学精神: 理解平衡态的概念: 掌握电热力学第零定律的意义,理解温度概念及理想气体温标: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应用。 2.教学重难点 平衡态、温度等基本概念,描述气体状态的参量以及状态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3.教学内容 3.1平衡态状态参量 掌握平衡态、状态参量的基本概念:描述物质的状态的参量有哪些 3.2温度 3

3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温度 1.教学目标 了解热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热学问题的方法,了解热学发展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及科 学精神; 理解平衡态的概念; 掌握电热力学第零定律的意义,理解温度概念及理想气体温标; 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应用。 2.教学重难点 平衡态、温度等基本概念,描述气体状态的参量以及状态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3.教学内容 3.1 平衡态 状态参量 掌握平衡态、状态参量的基本概念;描述物质的状态的参量有哪些 3.2 温度 课程目标 3 第二章 气体分子动理论的基 本概念 第三章 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 和能量的统计分布律 第四章 气体内的输运过程 第六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九章 相变 了解热运动和其他运动形式之间的相 互转化,了解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相联 系的基本思想方法。 课程目标 1 第二章 气体分子动理论的基 本概念 第三章 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 和能量的统计分布律 3-2 掌 握 物 理 学 发 展 的 过 程 与 研 究 方 法。 掌握物体内部热运动的基本规律,使学 生了解热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掌 握把宏观规律与微观解释相联系的方 法。 课程目标 2 第五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六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通过由实验所总结出来的热力学定律, 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研究宏观物理 的热性质,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掌握热力学第零定律,理解定律的物理意义:建立温标的基本要素,了解经验温标、理 想气体温标、热力学温标。 3.3气体的物态方程 掌握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道尔顿分压定律:了解非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范德瓦耳斯 方程、昂内斯方程。 4.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注意引导、启发学生思维,课常练习和思考题的讨论等, 5.教学评价 完成课后相应习题,课后阅读。 第二章气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1.教学目标 理解理想气体微观模型: 理解理想气体压强的意义与公式: 理解温度的微观意义: 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级相互作用势能曲线: 理解范德瓦耳斯方程及修正项的意义。 2.教学重难点 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和宏观物质的微观结构,宏观可观测量压强、温度的微观决定因 素,以及从理想气体近似模型出发修正从而导出范德瓦耳斯气体方程。 3.教学内容 3.1物质的微观模型 掌握物质的微观模型的基本概念:掌握如何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出发来解释热现象的基本 规律。 3.2理想气体的压强 掌捏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推导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理解宏观量是微观量的统计平均。 33温度的微观解释 掌握理想气体的温度的微观解释:理解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的统计意义。 3.4分子力 掌握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理解分子间的势能曲线的意义。 3.5范德瓦耳斯气体的压强 推导范德瓦耳斯方程:理解范德瓦耳斯方程对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的修正

4 掌握热力学第零定律,理解定律的物理意义;建立温标的基本要素,了解经验温标、理 想气体温标、热力学温标。 3.3 气体的物态方程 掌握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道尔顿分压定律;了解非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范德瓦耳斯 方程、昂内斯方程。 4.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注意引导、启发学生思维,课堂练习和思考题的讨论等。 5.教学评价 完成课后相应习题,课后阅读。 第二章 气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 1.教学目标 理解理想气体微观模型; 理解理想气体压强的意义与公式; 理解温度的微观意义; 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级相互作用势能曲线; 理解范德瓦耳斯方程及修正项的意义。 2.教学重难点 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和宏观物质的微观结构,宏观可观测量压强、温度的微观决定因 素,以及从理想气体近似模型出发修正从而导出范德瓦耳斯气体方程。 3.教学内容 3.1 物质的微观模型 掌握物质的微观模型的基本概念;掌握如何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出发来解释热现象的基本 规律。 3.2 理想气体的压强 掌握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推导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理解宏观量是微观量的统计平均。 3.3 温度的微观解释 掌握理想气体的温度的微观解释;理解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的统计意义。 3.4 分子力 掌握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理解分子间的势能曲线的意义。 3.5 范德瓦耳斯气体的压强 推导范德瓦耳斯方程;理解范德瓦耳斯方程对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的修正

4.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适当进行随堂测与思考题的讨论。 5.教学评价 课后相应习题,课后阅读。 第三章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和能量的统计分布律 1.教学目标 理解速率分布函数的意义,掌握麦克斯韦速率分布: 理解速度空间、麦克斯韦速度分布,了解从速度分布导出速率分布: 了解气体分子碰壁数的应用: 了解等温大气压强公式与玻耳兹曼分布 掌握能力均分定理。 2.教学重难点 平衡态下气体分子速率的统计分布规律的一些性质和特点以及玻尔兹曼分子按能量 分布规律和重力场中粒子按高度的分布: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3.教学内容 3.1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律 掌握速率分布函数的意义:理解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的规律:理 想分布律的统计意义。 3.2用分子射线实验验证麦克斯书速度分布律 了解分子射线:了解葛正权实验、密勒和库士实验。 3.3玻耳兹曼分布律重力场中微粒按高度的分布 掌握玻耳兹曼分布律:理解重力场中微粒按高度的分布、等温压强公式。 3.4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掌握自由度的概念:掌握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掌握理想气体的热容的概念:了解经 典理论在解释热容随温度变化的缺陷 4.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结合,课堂练习与思考题的讨论。 5.教学评价 课后习题,实验模拟 第四章气体内的输运过程 1.教学目标

5 4.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适当进行随堂测与思考题的讨论。 5.教学评价 课后相应习题,课后阅读。 第三章 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和能量的统计分布律 1.教学目标 理解速率分布函数的意义,掌握麦克斯韦速率分布; 理解速度空间、麦克斯韦速度分布,了解从速度分布导出速率分布; 了解气体分子碰壁数的应用; 了解等温大气压强公式与玻耳兹曼分布 掌握能力均分定理。 2.教学重难点 平衡态下气体分子速率的统计分布规律的一些性质和特点以及玻尔兹曼分子按能量 分布规律和重力场中粒子按高度的分布;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3.教学内容 3.1 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律 掌握速率分布函数的意义;理解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的规律;理 想分布律的统计意义。 3.2 用分子射线实验验证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 了解分子射线;了解葛正权实验、密勒和库士实验。 3.3 玻耳兹曼分布律 重力场中微粒按高度的分布 掌握玻耳兹曼分布律;理解重力场中微粒按高度的分布、等温压强公式。 3.4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掌握自由度的概念;掌握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掌握理想气体的热容的概念;了解经 典理论在解释热容随温度变化的缺陷。 4.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结合,课堂练习与思考题的讨论。 5.教学评价 课后习题,实验模拟。 第四章 气体内的输运过程 1.教学目标

理解黏性现象、热传导现象和扩散现象的宏观规律及微观解释: 掌握分子间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的概念 了解气体输运系数的导出,稀薄气体的输运过程 2.教学重难点 气体由非平衡态趋向平衡态的变化过程,三种输运现象的微观解释,平均自由程、碰 3.教学内容 3.1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掌握平均自由程、碰撞频率的基本概念:理解平均自由程、碰撞频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了解分子按自由程的分布。 3.2输运过程的宏观规律 理解黏性现象、热传导现象、扩散现象的宏观规律:了解牛顿黏性定律、傅里叶定律、 斐克定律。 3.3输运过程的微观解释 了解黏性现象、热传导现象、扩散现象的微观解释:了解黏性系数、导热系数、扩散系 数与哪些因素有关:了解低压下的热传导和黏性现象。 4.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理解输运现象 5.教学评价 课后作业,课后阅读。 第五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L.教学目标 掌握功、热量、内能的物理意义及其计算: 掌握热容量的物理意义: 了解的概念和应用: 掌提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对理想气体各种等值过程的应用: 理解热机的基本原理,掌握循环过程热机效率的计算和卡诺循环: 了解制冷机与制冷系数 了解焦耳-汤姆孙效应 2.教学重难点 6

6 理解黏性现象、热传导现象和扩散现象的宏观规律及微观解释; 掌握分子间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的概念; 了解气体输运系数的导出,稀薄气体的输运过程。 2.教学重难点 气体由非平衡态趋向平衡态的变化过程,三种输运现象的微观解释,平均自由程、碰 撞频率。 3.教学内容 3.1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掌握平均自由程、碰撞频率的基本概念;理解平均自由程、碰撞频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了解分子按自由程的分布。 3.2 输运过程的宏观规律 理解黏性现象、热传导现象、扩散现象的宏观规律;了解牛顿黏性定律、傅里叶定律、 斐克定律。 3.3 输运过程的微观解释 了解黏性现象、热传导现象、扩散现象的微观解释;了解黏性系数、导热系数、扩散系 数与哪些因素有关;了解低压下的热传导和黏性现象。 4.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理解输运现象。 5.教学评价 课后作业,课后阅读。 第五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教学目标 掌握功、热量、内能的物理意义及其计算; 掌握热容量的物理意义; 了解焓的概念和应用;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对理想气体各种等值过程的应用; 理解热机的基本原理,掌握循环过程热机效率的计算和卡诺循环; 了解制冷机与制冷系数; 了解焦耳-汤姆孙效应。 2.教学重难点

功、热量,内能、热容量,焓等基本概念,及热力学第一定律,学会用热力学第一定 律解愿的方法及求循环过程效率的方法和卡诺循环效率的方法。 3.教学内容 3.1热力学过程 掌握准静态过程、非静态过程的基本概念:理解pV图上任意一点、任意一条线的意义, 3.2功 掌握体积功的计算,在一V图的表示,功是过程的特征:了解其他形式的功,表面张力 的功、电荷移动的功,广义功的概念。 3.3热量 了解热量的认知过程理解焦耳实验的意义。 3.4热力学第一定律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理解内能是态函数的意义,内能、功、热量之间的守恒和转化。 3.5热容焓 掌握热容、的基本概念:理解定容热容、定压热容的概念 3.6气体的内能焦耳-汤姆孙实验 了解焦耳实验、焦耳-汤姆孙实验:理解焦耳实验的意义,理想气体内能仅是温度的函 数:理解焦汤效应:掌握理想气体的内能、焓的计算 37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掌握等体过程、等压过程、等温过程、绝热过程中的内能、功、热量的转化:了解多方 过程。 3.8循环过程和卡诺循环 掌握循环过程及其效率的计算:掌握卡诺循环及其效率的计算 4.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结合,课堂练习与思考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5.教学评价 课后相应习题,补充习题,课后阅读讨论。 第六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1.教学目标 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及其实质 理解可逆过程、不可逆过程: 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及其与第一定律、第零定律的区别:

7 功、热量,内能、热容量,焓等基本概念,及热力学第一定律,学会用热力学第一定 律解题的方法及求循环过程效率的方法和卡诺循环效率的方法。 3.教学内容 3.1 热力学过程 掌握准静态过程、非静态过程的基本概念;理解 p-V 图上任意一点、任意一条线的意义。 3.2 功 掌握体积功的计算,在 p-V 图的表示,功是过程的特征;了解其他形式的功,表面张力 的功、电荷移动的功,广义功的概念。 3.3 热量 了解热量的认知过程;理解焦耳实验的意义。 3.4 热力学第一定律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理解内能是态函数的意义,内能、功、热量之间的守恒和转化。 3.5 热容 焓 掌握热容、焓的基本概念;理解定容热容、定压热容的概念。 3.6 气体的内能 焦耳-汤姆孙实验 了解焦耳实验、焦耳-汤姆孙实验;理解焦耳实验的意义,理想气体内能仅是温度的函 数;理解焦汤效应;掌握理想气体的内能、焓的计算 3.7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掌握等体过程、等压过程、等温过程、绝热过程中的内能、功、热量的转化;了解多方 过程。 3.8 循环过程和卡诺循环 掌握循环过程及其效率的计算;掌握卡诺循环及其效率的计算。 4.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讨论结合,课堂练习与思考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5.教学评价 课后相应习题,补充习题,课后阅读讨论。 第六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1.教学目标 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及其实质; 理解可逆过程、不可逆过程; 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及其与第一定律、第零定律的区别;

理解卡诺定理与热力学温标: 理解熵的概念与嫡增加原理: 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通过介绍宏观态与微观状态的关系来阐述嫡的微观意义及玻耳兹曼关系,培养学生辩证 唯物主义思想观。 2.教学重难点 热力学第二定律两种表述及其童义,可逆与不可逆过程,卡诺定理,以及熵和熵增加 原理及其微观统计意义。 3.教学内容 3.1热力学第二定律 掌握开尔文表述、克劳修斯表述:理解开尔文表述和克劳修斯表述的等效。 3.2热现象过程的不可逆性 掌握可逆过程、不可逆过程的概念:理解真空自由膨胀的不可逆性、功转化为热的不可 逆性、热传导的不可逆性 3.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理解概率、宏观状态、微观状态的概念: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3.4卡诺定理 掌握卡诺定理的意义:了解卡诺定理的证明。 3.5热力学温标 了解热力学温标的引入:了解热力学温标与理想气体温标的关系。 3.6熵 理解克劳修斯等式:理解态函数熵的定义:掌握可逆过程中的熵变的计算:理解温熵图 的意义。 3.7熵增加原理 了解不可逆过程中的熵的变化的计算:理解熵增加原理 38熵与热力学概率 了解如何表示热力学概率:了解玻耳兹曼关系式:了解熵增加原理的微观实质、熵的微 观意义 4.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 5.教学评价

8 理解卡诺定理与热力学温标; 理解熵的概念与熵增加原理; 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通过介绍宏观态与微观状态的关系来阐述熵的微观意义及玻耳兹曼关系,培养学生辩证 唯物主义思想观。 2.教学重难点 热力学第二定律两种表述及其童义,可逆与不可逆过程,卡诺定理,以及熵和熵增加 原理及其微观统计意义。 3.教学内容 3.1 热力学第二定律 掌握开尔文表述、克劳修斯表述;理解开尔文表述和克劳修斯表述的等效。 3.2 热现象过程的不可逆性 掌握可逆过程、不可逆过程的概念;理解真空自由膨胀的不可逆性、功转化为热的不可 逆性、热传导的不可逆性。 3.3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理解概率、宏观状态、微观状态的概念;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3.4 卡诺定理 掌握卡诺定理的意义;了解卡诺定理的证明。 3.5 热力学温标 了解热力学温标的引入;了解热力学温标与理想气体温标的关系。 3.6 熵 理解克劳修斯等式;理解态函数熵的定义;掌握可逆过程中的熵变的计算;理解温熵图 的意义。 3.7 熵增加原理 了解不可逆过程中的熵的变化的计算;理解熵增加原理。 3.8 熵与热力学概率 了解如何表示热力学概率;了解玻耳兹曼关系式;了解熵增加原理的微观实质、熵的微 观意义。 4.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 5.教学评价

课后相应习题,课后阅读讨论。 第七章固体 1.教学目标 了解晶体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结构,晶体中粒子的四种典型的结合力和结合能及晶体中粒 子热运动的特性。 2.教学重难点 晶体中粒子的结合力和结合能,晶体中粒子的热运动。 3.教学内容 3.1晶体 了解晶体的微观结构:了解晶体的宏观性质 32晶体中粒子的结合力和结合能 了解晶体中粒子的结合力、结合力的普遍特征:了解晶体的结合能:晶体弹性的微观解 释。 3.3晶体中粒子的热运动 热振动:热缺陷的产生和运动。 4.教学方法 师生讨论, 5.教学评价 课后阅读讨论。 第八章液体 1.教学目标 了解表面张力与表面能: 掌握球形液面附加压强及其运算: 理解润湿与不润湿及毛细现象。 2.教学重难点 液体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张力、表面层内分子力的作用,液固接触处的表面现象。毛细现 象等表面性质。 3.教学内容 3.1液体的微观结构液品 了解液体的微观结构:了解不同类型液品的分子排列、性质的不同。 3.2液体的彻体性质

9 课后相应习题,课后阅读讨论。 第七章 固体 1.教学目标 了解晶体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结构,晶体中粒子的四种典型的结合力和结合能及晶体中粒 子热运动的特性。 2.教学重难点 晶体中粒子的结合力和结合能,晶体中粒子的热运动。 3.教学内容 3.1 晶体 了解晶体的微观结构;了解晶体的宏观性质。 3.2 晶体中粒子的结合力和结合能 了解晶体中粒子的结合力、结合力的普遍特征;了解晶体的结合能;晶体弹性的微观解 释。 3.3 晶体中粒子的热运动 热振动;热缺陷的产生和运动。 4.教学方法 师生讨论。 5.教学评价 课后阅读讨论。 第八章 液体 1.教学目标 了解表面张力与表面能; 掌握球形液面附加压强及其运算; 理解润湿与不润湿及毛细现象。 2.教学重难点 液体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张力、表面层内分子力的作用,液固接触处的表面现象.毛细现 象等表面性质。 3.教学内容 3.1 液体的微观结构 液晶 了解液体的微观结构;了解不同类型液晶的分子排列、性质的不同。 3.2 液体的彻体性质

了解液体的热容、热膨胀、热传导、扩散、黏性现象。 3.3液体的表面性质 掌握表面张力的概念:理解表面层内分子力的作用:推导球形液面内外的压强差:理解 液面与固体接触处的表面现象、毛细现象。 4.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学生小组讨论,注意与自然现象、日常生活的联系。 5.教学评价 课后阅读讨论。 第九章相变 1.教学目标 理解相与相变的概念: 了解汽化与凝结的物理现象: 理解真实气体等温线和范德瓦耳斯等温线: 掌握一级相变和连续相变的特征: 掌握相图与克拉珀龙方程。 2.教学重难点 一级相变的普遍特征,了解范德瓦耳斯等温线的特点,掌握克拉珀龙方程及等温相变的 特点。 3.教学内容 3.1单元系一级相变的普遍特征 掌握相、相变的概念:掌握一级相变的特征。 3.2气液相变 了解蒸发与沸腾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了解影响蒸发和沸腾的因素:了解过热液体、过饱 和蒸气:掌握气液的等温相变过程。 3.3克拉珀龙方程 推导克拉珀龙方程:理解沸点与压强、熔点与压强的关系。 3.4临界温度很低的气体的液化低温的获得 了解节流膨胀法使气体液化:了解绝热膨胀法使气体液化:了解绝热去磁法获得低温。 3.5范德瓦耳斯等温线对比物态方程 理解范德瓦耳斯等温线:推导临界点的温度、压强、体积:了解对比物态方程。 3.6周液相变

10 了解液体的热容、热膨胀、热传导、扩散、黏性现象。 3.3 液体的表面性质 掌握表面张力的概念;理解表面层内分子力的作用;推导球形液面内外的压强差;理解 液面与固体接触处的表面现象、毛细现象。 4.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学生小组讨论,注意与自然现象、日常生活的联系。 5.教学评价 课后阅读讨论。 第九章 相变 1.教学目标 理解相与相变的概念; 了解汽化与凝结的物理现象; 理解真实气体等温线和范德瓦耳斯等温线; 掌握一级相变和连续相变的特征; 掌握相图与克拉珀龙方程。 2.教学重难点 一级相变的普遍特征,了解范德瓦耳斯等温线的特点,掌握克拉珀龙方程及等温相变的 特点。 3.教学内容 3.1 单元系一级相变的普遍特征 掌握相、相变的概念;掌握一级相变的特征。 3.2 气液相变 了解蒸发与沸腾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了解影响蒸发和沸腾的因素;了解过热液体、过饱 和蒸气;掌握气液的等温相变过程。 3.3 克拉珀龙方程 推导克拉珀龙方程;理解沸点与压强、熔点与压强的关系。 3.4 临界温度很低的气体的液化 低温的获得 了解节流膨胀法使气体液化;了解绝热膨胀法使气体液化;了解绝热去磁法获得低温。 3.5 范德瓦耳斯等温线 对比物态方程 理解范德瓦耳斯等温线;推导临界点的温度、压强、体积;了解对比物态方程。 3.6 固液相变

共17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