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战后科技革命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八章 战后科技革命及 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八章 战后科技革命及 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科技革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 力,同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 影响。二战后发展起来的科技革命,是 近代以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 革命不仅大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而且对世界产业结构、国际经济关系都 有着深远的影响
科技革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 力,同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 影响。二战后发展起来的科技革命,是 近代以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 革命不仅大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而且对世界产业结构、国际经济关系都 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一节战后科技革命 、科技革命的含义 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总称。 科学革命是指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和 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重要发现,即人们在认识 客观世界上质的飞跃;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 自然界的手段和方法上的重大发明和突破,即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上质的飞跃
第一节 战后科技革命 一、科技革命的含义 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总称。 科学革命是指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和 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重要发现,即人们在认识 客观世界上质的飞跃;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 自然界的手段和方法上的重大发明和突破,即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上质的飞跃

小资料: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学革命始于1543年,以太阳中心说的提 出、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和机械自然观的产生为 标志 第一次技术革命始于18世纪中叶,以牛顿经典力 学为背景、以纺织机械的革新为起点、以蒸汽机 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
小资料:三次科技革命 ▪ 第一次科技革命 ➢ 第一次科学革命始于1543年,以太阳中心说的提 出、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和机械自然观的产生为 标志 ➢ 第一次技术革命始于18世纪中叶,以牛顿经典力 学为背景、以纺织机械的革新为起点、以蒸汽机 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学革命始于19世纪中叶,以能量转换与 守衡定律、电磁场理论、原子分子论、细胞学说 和生物进化说的提出为标志 第二次技术革命始于19世纪中叶,以电力和无线 电技术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
▪ 第二次科技革命 ➢ 第二次科学革命始于19世纪中叶,以能量转换与 守衡定律、电磁场理论、原子分子论、细胞学说 和生物进化说的提出为标志 ➢ 第二次技术革命始于19世纪中叶,以电力和无线 电技术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学革命始于二战结束后,以量子论、相 对论和基因论的提出为标志 第三次技术革命始于二战结束后,以原子能、微 电子、高分子合成技术、信息技术和航天技术的 出现和使用为标志
▪ 第三次科技革命 ➢ 第三次科学革命始于二战结束后,以量子论、相 对论和基因论的提出为标志 ➢ 第三次技术革命始于二战结束后,以原子能、微 电子、高分子合成技术、信息技术和航天技术的 出现和使用为标志

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 战后的这次科技革命在原子能、微电子 高分子合成技术、信息技术和航天技术等 领域都出现了重大突破。从这次科技革命 演变的过程来看,它先后经历了五次重大 变革:
二、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 战后的这次科技革命在原子能、微电子、 高分子合成技术、信息技术和航天技术等 领域都出现了重大突破。从这次科技革命 演变的过程来看,它先后经历了五次重大 变革:

1945—1955,以原子能的释放与和平利用为标志, 人类开始利用核能的新时代; 1955—1965,以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为标志,人 类开始向外层空间进军; >1965-1975,以DNA重组实验的成功为标志, 人类进入可以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的新阶段; 19751985,以微处理器的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 为标志,揭开了扩大人脑智慧的新篇章; 1985-1995,以软件开发和大规模信息产业化为 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革命的新纪元
➢ 1945 — 1955,以原子能的释放与和平利用为标志, 人类开始利用核能的新时代; ➢ 1955 — 1965,以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为标志,人 类开始向外层空间进军; ➢ 1965 — 1975,以DNA重组实验的成功为标志, 人类进入可以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的新阶段; ➢ 1975 — 1985,以微处理器的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 为标志, 揭开了扩大人脑智慧的新篇章; ➢ 1985 — 1995,以软件开发和大规模信息产业化为 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革命的新纪元

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战后科技革命既是以往科技革命的延续,又 有突破性的发展,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许 多新的特点: 这次科技革命具有全面性,影响到生产力的各个 方面 >这次科技革命具有综合性,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密不可分;
三、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战后科技革命既是以往科技革命的延续,又 有突破性的发展,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许 多新的特点: ➢ 这次科技革命具有全面性,影响到生产力的各个 方面; ➢ 这次科技革命具有综合性,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密不可分;

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周期大为缩短,科学转化 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现代科技革命要求大力开发科技人才资源,对人 力资本、知识的依赖加强: 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科技进 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各国政府加强了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支持和 干预
➢ 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周期大为缩短,科学转化 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 现代科技革命要求大力开发科技人才资源,对人 力资本、知识的依赖加强; ➢ 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科技进 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 各国政府加强了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支持和 干预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武汉大学:《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战后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ppt
- 武汉大学:《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战后国际金融与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ppt
- 武汉大学:《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战后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演变.ppt
- 武汉大学:《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ppt
- 《公共经济学 Public Economics》课程PPT教学课件(共十四章).ppt
- 《经济学》课程电子教案:第一章 绪论.ppt
- 《经济学》课程电子教案:第十一章 通货膨胀理论.ppt
- 《经济学》课程电子教案:第十章 就业理论.ppt
- 《经济学》课程电子教案: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ppt
- 《经济学》课程电子教案:第九章 国民收入的变动和调节.ppt
- 《经济学》课程电子教案:第二章 价格理论.ppt
- 《经济学》课程电子教案: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ppt
- 《经济学》课程电子教案:第八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ppt
- 《国际贸易》自考试卷2001年.doc
- 《国际贸易》自考试卷2000年.doc
- 《国际贸易》模拟试卷一.doc
- 《国际贸易》模拟试卷二.doc
- 《国际贸易》课程PPT:国际贸易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的目的要求、各章教学大纲(共十五章).ppt
- 河海大学:《经济预测与决策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经济预测概述(史安娜).ppt
- 河海大学:《经济预测与决策方法》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自适应过滤法.ppt
- 武汉大学:《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ppt
- 武汉大学:《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西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国际经济协调.ppt
- 武汉大学:《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全球性问题.ppt
- 武汉大学:《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特征.ppt
- 武汉大学:《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发展中国家经济.ppt
- 武汉大学:《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武汉大学:《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世界经济格局.ppt
- 武汉大学:《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经济全球化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ppt
-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笔记.doc
- 《金融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货币概述.ppt
- 《金融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信用与金融.ppt
- 《金融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金融市场概述.ppt
- 《金融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金融市场构成.ppt
- 《金融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国际金融市场.ppt
- 《金融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利率及其决定.ppt
- 《金融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汇率及其决定.ppt
- 《金融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八章 风险管理及投资组合.ppt
- 《金融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九章 资产定价.ppt
- 《金融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章 金融机构体系.ppt
- 《金融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一章 商业银行.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