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六章 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第六章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第一节近亲繁殖及其遗传效应 第二节纯系学说 第三节杂种优势的表现 第四节杂种优势的遗传理论 第五节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在育种上的利用 制作:刘向东俞淑红
制作:刘向东俞淑红 第六章 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第一节 近亲繁殖及其遗传效应 第二节 纯系学说 第三节 杂种优势的表现 第四节 杂种优势的遗传理论 第五节 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在育种上的利用

第一节近亲繁殖及其遗传效应 近亲繁殖的概念 、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 回交的遗传效应 制作:刘向东俞淑红
制作:刘向东俞淑红 第一节 近亲繁殖及其遗传效应 一、近亲繁殖的概念 二、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 三、回交的遗传效应

第一节 、近亲繁殖的概念 近亲繁 殖及其 ●定义 遗传效 近亲繁殖,也称近亲交配,或简称 近交,是指血统或亲缘关系相近的两个 近个体间的交配;也就是指基因型相同或 亲繁殖 的遗传 效应 相近的两个个体间的交配。 三、回 交的遗 传效应 制作:刘向东俞淑红
制作:刘向东俞淑红 一、近亲繁殖的概念 ●定义 近亲繁殖,也称近亲交配,或简称 近交,是指血统或亲缘关系相近的两个 个体间的交配;也就是指基因型相同或 相近的两个个体间的交配。 第一节 近亲繁 殖及其 遗传效 应 一、近 亲繁殖 的概念 二、近 亲繁殖 的遗传 效应 三、回 交的遗 传效应

第一节 近亲繁 殖及其 根据亲缘远近的程度一般可分为: 遗传效 近 全同胞、半同胞和表兄妹 亲繁殖 的概念 植物自花授粉的交配,称为自 交,是最极端的近亲繁殖。 近 亲繁殖 的遗传 效应 交的遗 传效应 制作:刘向东俞淑红
制作:刘向东俞淑红 • 根据亲缘远近的程度一般可分为: • • 全同胞、半同胞和表兄妹 • 植物自花授粉的交配,称为自 交,是最极端的近亲繁殖。 第一节 近亲繁 殖及其 遗传效 应 一、近 亲繁殖 的概念 二、近 亲繁殖 的遗传 效应 三、回 交的遗 传效应

第一节 ●表示方法 近亲繁 殖及其 近亲系数(F):一个合子中两个 遗传效等位基因来自双亲共同祖先的某一基因 的概率,即每一个体中某一座位上两个 近 亲繁殖 基因共同来源的概率。 的概念 二、近 亲繁殖 的遗传 位点:DNA上某个核苷酸 效应 座位:指整个基因,数百个至几千 交的遗 个核苷酸 传效应 制作:刘向东俞淑红
制作:刘向东俞淑红 ●表示方法 近亲系数(F):一个合子中两个 等位基因来自双亲共同祖先的某一基因 的概率,即每一个体中某一座位上两个 基因共同来源的概率。 位点:DNA上某个核苷酸 座位:指整个基因,数百个至几千 个核苷酸 第一节 近亲繁 殖及其 遗传效 应 一、近 亲繁殖 的概念 二、近 亲繁殖 的遗传 效应 三、回 交的遗 传效应

第一节 ●植物的繁殖方式 近亲繁 殖及其 植物天然杂交率的高低,可将植物分为 遗传效 三大类: O自花授粉植物( self-povlinatecl plant)。异交率05%:水稻、小麦、大豆、 烟草。 二、近 ○常异花授粉植物( often cross 亲繁殖 的遗传 poilinatecl plant)。异交率5-20%:棉花、 效应 高梁 三、回 O异花授粉植物(cros- pollinate 交的遗 plant)。异交率20-50%:玉米、黑麦、白 传效应 菜型油菜 制作:刘向东俞淑红
制作:刘向东俞淑红 • ●植物的繁殖方式 • 植物天然杂交率的高低,可将植物分为 三大类: • ○自花授粉植物(self-povlinatecl plant)。异交率0.5%: 水稻、小麦、大豆、 烟草。 • ○常异花授粉植物(often crosspoilinatecl plant)。异交率5-20%:棉花、 高梁 • ○异花授粉植物(cross-pollinatecl plant)。异交率20-50%:玉米、黑麦、白 菜型油菜 第一节 近亲繁 殖及其 遗传效 应 一、近 亲繁殖 的概念 二、近 亲繁殖 的遗传 效应 三、回 交的遗 传效应

第一节二、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 近亲繁 殖及其 遗传效 ●杂合体通过自交可以导致后代基因的 分离,将使后代群体中的遗传组成迅速趋 近 亲繁殖于纯合化 的概念 举例:以一对基因为例,即AA× aa F1100%都是杂合体 F2有12杂合体和1/2纯合体(根据 三、回 传效应分离比例而得)
制作:刘向东俞淑红 二、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 ●杂合体通过自交可以导致后代基因的 分离,将使后代群体中的遗传组成迅速趋 于纯合化 举例:以一对基因为例,即AA×aa F1 100%都是杂合体 F2 有1/2杂合体和1/2纯合体(根据 分离比例而得) 第一节 近亲繁 殖及其 遗传效 应 一、近 亲繁殖 的概念 二、近 亲繁殖 的遗传 效应 三、回 交的遗 传效应

第一节 近亲繁 F3有1/4杂合体和3/4纯合体 殖及其 遗传效 Fr有(1/2)杂合体,1-(12)纯合 体。详见表6-1 近 亲繁殖 的概念 当连续自交多代时,后代将逐渐 趋于纯合每自交一代,杂合体所占比 例即减少一半,并逐渐接近于0,但是 三、回 存在,而不会完全消失 交的遗 传效应 作F:刘同水則
制作:刘向东俞淑红 F3 有1/4杂合体和3/4纯合体 Fr 有(1/2)r杂合 体, 1-(1/2) r纯合 体。详见表6-1 当连续自交多代时, 后代将逐渐 趋于纯合,每自交一代,杂合体所占比 例即减少一半, 并逐渐接近于0, 但是 存在, 而不会完全消失。 第一节 近亲繁 殖及其 遗传效 应 一、近 亲繁殖 的概念 二、近 亲繁殖 的遗传 效应 三、回 交的遗 传效应

表6-1一对杂合基因(Aa)连续自交的后代基因型比例的变化 ·世代自交基因型的比数杂合体(Aa)纯合体(AA+a) 代数 比数%比数 Aa 100 F lAA2Aa1aa2/41/21=502/41-1/21=50 F324AA2AA4Aa2a4a4/161/21=25116112=75 l/2→0 1/2l→100 制作:刘向东俞淑红
制作:刘向东俞淑红 • 表6-1 一对杂合基因(Aa)连续自交的后代基因型比例的变化 • 世代 自交 基因型的比数 杂合体(Aa) 纯合体(AA+aa) • 代数 比数 % 比数 % • F1 0 Aa 100 0 • F2 1 1AA 2Aa 1aa 2/4 1/21=50 2/4 1-1/21=50 • F3 2 4AA 2AA 4Aa 2aa 4aa 4/16 1/21=25 12/16 1-1/21=75 • Fr r 1/2r 0 1-1/21 100

第一节 △多对基因的情形 近亲繁 设n对异质基因 殖及其 遗传效 自交r代 求自交r代后群体中各种纯合成对 近 亲繁殖 基因的个体数 的概念 通式[1+(2-1) 二、近 亲繁殖 其中1其n次方表示具有杂合基 的遗传 效应 因对的个体数 2-1—其n次方表示具有纯合基 交的遗 传效应 因对的个体数 制作:刘向东俞淑红
制作:刘向东俞淑红 △多对基因的情形 设 n对异质基因 自交r代 求 自交r代后群体中各种纯合成对 基因的个体数 通式 [1+(2r -1)]n 其中 1——其n次方表示具有杂合基 因对的个体数 2 r -1 ——其n次方表示具有纯合基 因对的个体数 第一节 近亲繁 殖及其 遗传效 应 一、近 亲繁殖 的概念 二、近 亲繁殖 的遗传 效应 三、回 交的遗 传效应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知识点学习笔记.doc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笔记)第10章 氨基酸代谢.doc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笔记)第14章 RNA的生物合成.doc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笔记)第13章 DNA的复制和修复.doc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笔记)第9章 脂代谢.doc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笔记)第7章 激素.doc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笔记)第6章 核酸.doc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笔记)第4章 酶.doc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笔记)第1章 糖类化学.doc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笔记)第12章 生物氧化.doc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笔记)第11章 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doc
-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笔记)第2章 脂类Lipids.doc
- 《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四章 生命的延续——繁殖与遗传(4-4)遗传物质的改变突变.ppt
- 《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四章 生命的延续——繁殖与遗传(4-5)克隆技术.ppt
- 《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四章 生命的延续——繁殖与遗传(4-2)染色体遗传学说.ppt
- 《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四章 生命的延续——繁殖与遗传(4-3)遗传的分子基础.ppt
- 《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第四章 生命的延续——繁殖与遗传(4-1)繁殖方式和减数分裂.ppt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六章 维生素与矿物质(Vitamin and Minerals).ppt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五章 蛋白质化学.ppt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化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四章 脂质(主讲:张洪微).ppt
- 《细胞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完整讲稿,共十二章).ppt
-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生命系统与生命科学.ppt
-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ppt
-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遗传——生命延续的保证.ppt
-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代谢——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ppt
-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细胞(细胞的化学组分、生物膜系统、细胞骨架系统、细胞核与染色体、细胞的增殖与分化).ppt
-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三章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四大体系、生物技术新浪潮).ppt
-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四章 现代生物材料.ppt
-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五章 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共同目标.ppt
-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二章 生物与环境(生态学概述 ? 种群生态 ? 群落生态 ? 生态系统).ppt
-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一章 仿生学——开启新技术的钥匙.ppt
-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章 多姿的动物世界(动物的类群 动物的生长、发育 动物的行为).ppt
-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八章 多彩的植物世界.ppt
-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生物信息传递(遗传信息、细胞通讯、感觉和行为).ppt
-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生物进化——生命发展的必然.ppt
- 《仪器分析测试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ppt
- 《生物仪器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ppt
- 《生物仪器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光分析导论.ppt
- 《生物技术安全》(英文版) BIOSAFETY An introduction.ppt
- 《生物技术安全》(英文版) Chapter 1. Classification of infective.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