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习题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习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颤动(chan)绮丽(qj)毡帽(zhan) 徘徊( B.神龛(kan) 佝楼(gU)脉脉含情(mo)给予帮助(gei) C.袅娜(nUo) 独处(chU) 不可估量(iang) D.休憩(xi) 诽谤(fei) 给予(j) 抚恤(xU)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他们向儿孙们叨唠着古怪的字眼,可是孩子们却掂记着玩耍从远方捎来的漂亮石子 B.林国达当然无法垂直于黑板,但这句话在逻辑上没有错误。 C.日月流失,年复一年。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D.一天夜里,暴发了叛乱。失望把勇气赋予那些由于恐惧而逆来顺受的人们。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1)北京是民主运动的“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 (2)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当花瓣微微 那就 是夜晚来临了。 (3)在东京的留学生,很有学法政理化 警察工业的,但没有人治文学和美术。 A.策源地合拢以至 B.发源地合拢以致 C.策源地合龙以致 D.发源地合龙以至 4.用括号中的短语代换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代换正确的一项是( A.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设身处 地) B.只要我问疆界那边藏着什么,大家就不住地摇头,一片嘘声。可我偏要刨根问底, 于是他们把我带到这块岩石上,让我看那些敢于蔑视上帝的人的累累白骨。(寻根究底) C.恐惧总是伴随着人们。谁要是得不到园中果实中应得的份额,又该怎么办呢?(无 法染指) D.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 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聊以自慰)。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应该是提高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习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颤动(chàn) 绮丽(qí) 毡帽(zhān) 徘徊(pái) B.神龛(kān) 佝楼(gōu) 脉脉含情(mò) 给予帮助(gěi) C.袅娜(nuó) 独处(chǔ) 空隙(xì) 不可估量(liàng) D.休憩(xī) 诽谤(fěi) 给予(jǐ) 抚恤(xù)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他们向儿孙们叨唠着古怪的字眼,可是孩子们却掂记着玩耍从远方捎来的漂亮石子。 B.林国达当然无法垂直于黑板,但这句话在逻辑上没有错误。 C.日月流失,年复一年。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D.一天夜里,暴发了叛乱。失望把勇气赋予那些由于恐惧而逆来顺受的人们。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1)北京是民主运动的________“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 (2)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当花瓣微微________,那就 是夜晚来临了。 (3)在东京的留学生,很有学法政理化________警察工业的,但没有人治文学和美术。 A.策源地 合拢 以至 B.发源地 合拢 以致 C.策源地 合龙 以致 D.发源地 合龙 以至 4.用括号中的短语代换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代换正确的一项是( ) A.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设身处 地) B.只要我问疆界那边藏着什么,大家就不住地摇头,一片嘘声。可我偏要刨根问底, 于是他们把我带到这块岩石上,让我看那些敢于蔑视上帝的人的累累白骨。(寻根究底) C.恐惧总是伴随着人们。谁要是得不到园中果实中应得的份额,又该怎么办呢?(无 法染指) D.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 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聊以自慰)。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应该是提高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

B.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是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 C.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也 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 D.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诺言,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 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6.请选出破折号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一一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B.说起科学,还应当想到它的一门嫡亲一一文学。 C.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一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D.瑞士雀巢有限公司1884年在中国作广告宣传时,用了一句精妙的也是地道的中国 普通话——味道好极了 7.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鸟和花虽有连带关系 惟有杜鹃却是两者同名,最为难得 ②西汉时著名的西域都护班超 那里经常是乌云蔽日,黄沙漫天,生活条件 十分艰苦 A.①然而鸟有鸟名,花有花名,几乎没有一个是雷同的 ②在遥远的大西北生活了三十余年 B.①但两者不尽相同,往往是花有花名,鸟有鸟名 ②在遥远的大西北生活了三十余年 ①然而鸟有鸟名,花有花名,几乎没一个是雷同的 ②在漫长的三十余年中一直生活在大西北 D.①但两者不尽相同,往往是花有花名,鸟有鸟名 ②在漫长的三十余年中一直生活在大西北
B.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是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 C.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也 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 D.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诺言,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 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6.请选出破折号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B.说起科学,还应当想到它的一门嫡亲——文学。 C.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D.瑞士雀巢有限公司 1884 年在中国作广告宣传时,用了一句精妙的也是地道的中国 普通话——味道好极了。 7.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鸟和花虽有连带关系,__________,惟有杜鹃却是两者同名,最为难得。 ②西汉时著名的西域都护班超__________。那里经常是乌云蔽日,黄沙漫天,生活条件 十分艰苦。 A.①然而鸟有鸟名,花有花名,几乎没有一个是雷同的 ②在遥远的大西北生活了三十余年 B.①但两者不尽相同,往往是花有花名,鸟有鸟名 ②在遥远的大西北生活了三十余年 C.①然而鸟有鸟名,花有花名,几乎没一个是雷同的 ②在漫长的三十余年中一直生活在大西北 D.①但两者不尽相同,往往是花有花名,鸟有鸟名 ②在漫长的三十余年中一直生活在大西北

参考答案 解析:绮丽(q1),给予帮助(j),休憩(qi)。答案:C 2.解析:A.“掂记”为“惦记”;C.“流失”为“流逝”;D.“暴发”为“爆发”。答 案:B 3.解析:策源地:战争、社会运动等策动、起源的地方。发源地:(河流)开始流出 起源的地方。合拢:合到一起;闭合。合龙:修筑堤坝或桥梁等从两端施工,最后在中间接 合,叫做合龙。以至:连词,①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②用在下半句话 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致:连词,用在 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答案:A 4.解析:A.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B.寻根究底:追究根底。 泛指弄清一切事情的来龙去脉;也说寻根问底;C.无法染指: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D.聊 以自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答案:B 5.解析:A.“提高”和“人才”搭配不当:B.“并非”的意思是“并不是”,其后的 “是”赘余:C.语序不当,这是一个层进关系的复句,应该是“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 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答案:D 6.解析:A、B、D三项是解释说明,C是话题转换。答案:C 7.答案:C
参考答案 1.解析:绮丽(qǐ),给予帮助(jǐ),休憩(qì)。答案:C 2.解析:A.“掂记”为“惦记”;C.“流失”为“流逝”;D.“暴发”为“爆发”。答 案:B 3.解析:策源地:战争、社会运动等策动、起源的地方。发源地:(河流)开始流出、 起源的地方。合拢:合到一起;闭合。合龙:修筑堤坝或桥梁等从两端施工,最后在中间接 合,叫做合龙。以至:连词,①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②用在下半句话 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致:连词,用在 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答案:A 4.解析:A.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B.寻根究底:追究根底。 泛指弄清一切事情的来龙去脉;也说寻根问底;C.无法染指: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D.聊 以自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答案:B 5.解析:A.“提高”和“人才”搭配不当;B.“并非”的意思是“并不是”,其后的 “是”赘余;C.语序不当,这是一个层进关系的复句,应该是“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 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答案:D 6.解析:A、B、D 三项是解释说明,C 是话题转换。答案:C 7.答案:C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习题(4).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习题(3).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习题(2).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习题(1).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8 小狗包弟 巴金课件.ppt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8 小狗包弟 巴金课件(4).ppt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8 小狗包弟 巴金课件(3).ppt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8 小狗包弟 巴金课件(2).pptx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8 小狗包弟 巴金课件(1).ppt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8 小狗包弟 巴金教案.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8 小狗包弟 巴金教案(4).docx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8 小狗包弟 巴金教案(2).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8 小狗包弟 巴金教案(1).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8 小狗包弟 巴金导学案.docx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8 小狗包弟 巴金导学案(4).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8 小狗包弟 巴金导学案(3).docx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8 小狗包弟 巴金导学案(2).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8 小狗包弟 巴金导学案(1).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8 小狗包弟 巴金习题.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8 小狗包弟 巴金习题(4).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导学案(1).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导学案(2).docx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导学案(3).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导学案(4).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导学案.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教案(1).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教案(2).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教案(3).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教案(4).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教案.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课件(1).pptx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课件(2).pptx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课件(3).ppt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课件(4).ppt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课件.ppt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4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习题(1).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4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习题(2).docx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4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习题(3).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4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习题(4).doc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4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习题.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