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模拟、数字电子技术)_第15章 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复习)

第15章复习
(1-1) 第15章 复习

内容小结 半导体材料中有两种载流子:电子和空穴。电子带 负电,空穴带正电。在纯净半导体中掺入不同的杂质, 可以得到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2.采用一定的工艺措施,使P型和N型半导体结合在 起,就形成了PN结。PN结的基本特点是单向导电性。 3.二极管是由一个PN结构成的。其特性可以用伏安特 性和一系列参数来描述
(1-2) 1.半导体材料中有两种载流子:电子和空穴。电子带 负电,空穴带正电。在纯净半导体中掺入不同的杂质, 可以得到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2.采用一定的工艺措施,使P型和N型半导体结合在一 起,就形成了PN结。PN结的基本特点是单向导电性。 3.二极管是由一个PN结构成的。其特性可以用伏安特 性和一系列参数来描述。 1. 内容小结

4.三极管工作时,有两种载流子参与导电,称为双 极型晶体管 5.是一种电流控制电流型的器件,改变基极电流就 可以控制集电极电流。 6.特性可用输入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来描述 7.有三个工作区:饱和区、放大区和截止区。 1-3)
(1-3) 4.三极管工作时,有两种载流子参与导电,称为双 极型晶体管。 5.是一种电流控制电流型的器件,改变基极电流就 可以控制集电极电流。 6.特性可用输入特性曲线和输出特性曲线来描述。 7.有三个工作区:饱和区、放大区和截止区

2例题及课后习题 例1:二极管构成的限幅电路如图所示,R=1kΩ, UREF=2V,输入信号为u;o (1)若为4V的直流信号,分别采用理想二极管模型、理 想二极管串联电压源模型计算电流/和输出电压uo 解:(1)采用理想模型分析。 R URU REF 4V-2V =2mA REF =2V REF 釆用理想二极管串联电压源模型分析。 REF-0 4V-2V-0.7 1.3mA R REF +U=2V+0.7=27
(1-4) 例1:二极管构成的限幅电路如图所示,R=1kΩ, UREF=2V,输入信号为ui。 (1)若 ui为4V的直流信号,分别采用理想二极管模型、理 想二极管串联电压源模型计算电流I和输出电压uo + - - + U I u REF R i uO 解:(1)采用理想模型分析。 采用理想二极管串联电压源模型分析。 2mA 1k i REF 4V 2V R u U I= uo UREF 2V 1 3mA 1k i REF D 4V 2V 0 7V . . R u U U I - = uo UREF UD 2V 0.7V 2.7V 2 例题及课后习题

(2)如果u;为幅度±4V的交流三角波,波形如图(b)所 示,分别采用理想二极管模型和理想二极管串联电压源模 型分析电路并画出相应的输出电压波形。 R 2V. 0| REF 解:①采用理想二极管 2V 模型分析。波形如图所示
(1-5) (2)如果ui为幅度±4V的交流三角波,波形如图(b)所 示,分别采用理想二极管模型和理想二极管串联电压源模 型分析电路并画出相应的输出电压波形。 + - - + U I u REF R i uO 解:①采用理想二极管 模型分析。波形如图所示。 0 -4V 4V ui t 2V 2V uo t

R 4v|… 27V…y4…… -4V.1 REF 2.7 ②采用理想二极管串联 电压源模型分析,波形 如图所示
(1-6) 0 2.7Vuo t 0 -4V4Vui t 2.7V ②采用理想二极管串联 电压源模型分析,波形 如图所示。 +- -+ U I u REF R i uO

[15.3.2]电路图中,E=5V,u;=10 sino v, 极管D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试分别画出输出电 压u。的波形。 E 10 解: (a)u;为正半周时:u;>E,D导通;u;<E,D截止。 ;为负半周时,D截止。D导通时,u。=E;D截止时,u。=u;
(1-7) 解:

10 10 Uo/V 10 (d)u;为正半周时:1>E,D导通;u;<E,D截止。u;为负 半周时,D截止。D导通时,。=u1;D截止时,u。=E
(1-8)

[15.3.5]在下图中,试求以下几种情况的端电压VY, 及各元件流过的电流: (1)VA=10V,VB=0V lkn 解: (1)二极管D优先导通,则 R 9kn VM=ox 10 1+9 v=9 V 9 R9×10 =1×10A=1mA D反向偏置截止,In2=0
(1-9) [15.3.5]在下图中,试求以下几种情况的端电压VY, 及各元件流过的电流: (1)VA=10V,VB=0V; 解:

(2)vA=6V,VB=5.8V; Ips Ikn B Y 设D和D2两管都导通应用结点电压法计算Vr R 9kn 65.8 11 1 8×9, 19V=5.59V<5.8V 可见D3管也确能导通。 6-5.59 A=0.41×10A=0.41mA 1×10 5.8-5.59 1×10 A=0.21×103A=0.21mA 5.59 9×10 A=0.62×10-3A=0.62mA 1-10
(1-10) (2)VA=6V,VB=5.8V;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子技术(模拟、数字电子技术)_第15章 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2/2).ppt
- 电子技术(模拟、数字电子技术)_第15章 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1/2).ppt
- 电子技术(模拟、数字电子技术)_电工技术-辅导课.ppt
- 光纤和光缆通信基本知识.pdf
- 高职系列教材《程控交换技术实用教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7章 现代通信与程控交换.ppt
- 高职系列教材《程控交换技术实用教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6章 程控交换机的工程设计与管理维护.ppt
- 高职系列教材《程控交换技术实用教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电话网及信令.ppt
- 高职系列教材《程控交换技术实用教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C&C08程控数字.ppt
- 高职系列教材《程控交换技术实用教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程控交换机的交换网络.ppt
- 高职系列教材《程控交换技术实用教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ppt
- 高职系列教材《程控交换技术实用教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概述.ppt
- 高职系列教材《程控交换技术实用教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封面.ppt
- 高职系列教材:《电视技术》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9章 彩色显像管的结构及其附属电路.ppt
- 高职系列教材:《电视技术》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8章 PAL制解码器.ppt
- 高职系列教材:《电视技术》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7章 同步扫描电路分析.ppt
- 高职系列教材:《电视技术》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6章 伴音通道.ppt
- 高职系列教材:《电视技术》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5章 图像中频通道.ppt
- 高职系列教材:《电视技术》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4章 高频调谐器.ppt
- 高职系列教材:《电视技术》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3章 彩色电视的基本原理.ppt
- 高职系列教材:《电视技术》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2章 黑白电视的基本原理.ppt
- 电子技术(模拟、数字电子技术)_第16章 基本放大电路(1/5).ppt
- 电子技术(模拟、数字电子技术)_第16章 基本放大电路(2/5).ppt
- 电子技术(模拟、数字电子技术)_第16章 基本放大电路(3/5).ppt
- 电子技术(模拟、数字电子技术)_第16章 基本放大电路(4/5).ppt
- 电子技术(模拟、数字电子技术)_第16章 基本放大电路(5/5).ppt
- 电子技术(模拟、数字电子技术)_第16章 基本放大电路(复习).ppt
- 电子技术(模拟、数字电子技术)_第17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ppt
- 电子技术(模拟、数字电子技术)_第17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复习).ppt
- 电子技术(模拟、数字电子技术)_第18章 正弦波振荡器.ppt
- 电子技术(模拟、数字电子技术)_第18章 正弦波振荡器(复习).ppt
- 电子技术(模拟、数字电子技术)_第19章 直流稳压电源(1/2).ppt
- 电子技术(模拟、数字电子技术)_第19章 直流稳压电源(2/2).ppt
- 电子技术(模拟、数字电子技术)_第19章 直流稳压电源(复习).ppt
- 电子技术(模拟、数字电子技术)_第20章 晶闸管.ppt
- 电子技术(模拟、数字电子技术)_第20章 晶闸管(复习).ppt
- 电子技术(模拟、数字电子技术)_第21章 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1/2).ppt
- 电子技术(模拟、数字电子技术)_第21章 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2/2).ppt
- 电子技术(模拟、数字电子技术)_第22章 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3/3).ppt
- 电子技术(模拟、数字电子技术)_第21章 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复习).ppt
- 电子技术(模拟、数字电子技术)_第22章 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1/3).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