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2013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单测题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5
文件大小:71.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2013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单测题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A、这能全怪我吗 这能怪我吗?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单测题 B、四年租金为三万元 四年租金各为三万元 C、你的判断难道会准确吗?你的判断不会准确的 一、选择题(50分) D、我们难免会失败 我们永远不会成功 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7、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憔悴(cui) 整宿(xi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好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 B、寒颤(zhan) 擞谎(s) 脸颊(ji) B、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分歧(qi1) C、像这样的事情还很多 D、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D、祷告(do) 8、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匿笑(ni) A俄而雪骤 B.即公大兄无奕女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译:突然间,雪下得紧了 译:就是谢安长兄的女儿无奕 A、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 C.待君久不至,已去 D.元方入门不顾 世界 译:等了很久也没来,已经离开了 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 B、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 课内阅读:( C、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D、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患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 3、句中加点的词语可以换成括号中的词语且换后表达效果更好的一项是() 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A、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傻乎乎(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 B、我从来不肯妄弃(抛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一留着,叠成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一一生命。 在海里 C、后来发生了分歧(意见}: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 D、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淡淡的,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 4、句中□处不能用问号(“?”)的一项是() 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二多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 A、我也不知道他后来怎样了□B、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 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 C、“那只羚羊哪儿去啦 妈妈突然问我 D、可是,这能全怪我 长。我说:“走大路。” 5、对句中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 A、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这里的“爱”指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 你就背着我。”母亲 对我说 对母亲的爱,其“悲哀”是指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 9.“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 B、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 A.母亲老了,她依赖长大了的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个世界。(“慢慢地”、“稳稳地”表明我们在人生道路上都很细心,都很稳重。) B.母亲老了,没有自己的主见,就像小时候我没有自己的主见一样 C、我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天。(“熬”字可以让我们想像母亲过冬的艰难,也可想象“我”为 C.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肩上转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依糗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 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D.母亲老了 从我的安排,就像小时候我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排一样 D、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温和的二月,而北京却10、“母亲”开始想走大路,后来为什么改变主意要走小路了?() 是肃条的严冬,所以“惊异”:又因为“我”想起了小时候“精神虐杀”的一幕,而这一幕水远无 A、因为小路有意 B、因为她看见孙子要走小路 法弥补,所以“悲哀”。) C、她怕儿子为难 D、因有儿子在身边,可随时背她。 6、下列几组句子中表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1l、“母亲”改变主意,说明了这个家庭的关系是: A、老人总爱迁就孙子,原则性不强。B、老人本来没什么主见,总爱听别人的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单测题 一、选择题(50 分) 1、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憔悴.(cuì) 霎.时(chà) 整宿.(xiù) B、寒颤.(zhàn) 撒.谎(sā) 脸颊.(jiá) C、嫩.芽(lènɡ) 拆.散(cāi) 分歧.(qì) D、祷.告(dǎo) 花瓣.(pàn) 匿.笑(nì)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 世界。 B、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 C、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D、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患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3、句中加点的词语可以换成括号中的词语且换后表达效果更好的一项是( ) A、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傻乎乎 ...(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B、我从来不肯妄弃..(抛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 在海里。 C、后来发生了分歧..(意见):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D、月亮出来了,冷冷的 ...(淡淡的),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4、句中 在 处不能用问号(“?”)的一项是( ) A、我也不知道他后来怎样了 在 B、我还能希求什么呢 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C、“那只羚羊哪儿去啦 在 ”妈妈突然问我。 D、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在 5、对句中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这里的“爱”指 对母亲的爱,其“悲哀”是指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 B、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 ...,稳稳地 ...,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 个世界。(“慢慢地”、“稳稳地”表明我们在人生道路上都很细心,都很稳重。) C、我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天。(“熬”字可以让我们想像母亲过冬的艰难,也可想象“我”为 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D、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温和的二月,而北京却 是肃条的严冬,所以“惊异”;又因为“我”想起了小时候“精神虐杀”的一幕,而这一幕永远无 法弥补,所以“悲哀”。) 6、下列几组句子中表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这能全怪我吗? 这能怪我吗? B、四年租金为三万元。 四年租金各为三万元。 C、你的判断难道会准确吗? 你的判断不会准确的。 D、我们难免会失败。 我们永远不会成功。 7、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好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 B、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C、像这样的事情还很多。 D、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8、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俄而雪骤 B.即公大兄无奕女 译:突然间,雪下得紧了。 译:就是谢安长兄的女儿无奕 C.待君久不至,已去。 D.元方入门不顾 译:等了很久也没来,已经离开了。 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 课内阅读:(一)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 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 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 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 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 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 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 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 对我说。。 9.“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的意思是( ) A.母亲老了,她依赖长大了的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B.母亲老了,没有自己的主见,就像小时候我没有自己的主见一样。 C.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肩上转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 一样。 D.母亲老了,只能听从我的安排,就像小时候我只能听从母亲的安排一样。 10、“母亲”开始想走大路,后来为什么改变主意要走小路了? ( ) A、因为小路有意思,好玩。 B、因为她看见孙子要走小路。 C、她怕儿子为难。 D、因有儿子在身边,可随时背她。 11、“母亲”改变主意,说明了这个家庭的关系是: ( ) A、老人总爱迁就孙子,原则性不强。 B、老人本来没什么主见,总爱听别人的

C、表现了祖孙三代相互谦让、团结、和谐的关系 D.文章第三段写“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这一细节,表现出母亲时时刻刻在关注着儿子的 12、“有的浓,有的淡”中“浓”的意思是:( 情绪变化,一个“挡”字,突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拳拳爱心。 A、气味或味道很重。B、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多。C、这里指颜色深。D、程度深。19.当“我”摔东西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我”的动静,因为() 13、文中加点的“这”是指代: A母亲怕东西砸到自己身上。B母亲理解“我”的心情,但又关心“我”,怕我”做傻事 A、树上的嫩芽B、大块小块的新绿C、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D、以上三项都是 C“我”的脾气已经无法控制,母亲想等“我”能控制自己时再出来 14、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一生命。破折号的作用是:() A、解释说明B、声音延长C、意思递进 D、意思转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阅读(二) 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 也 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陈太丘与友期 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 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 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门不顾 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20、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cou)B.公大兄无奕女(yi)C.尊君在不b)D.友人怖(chdn) ④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21、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A、陈太丘与友期不期而遇 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粗取精 圓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C、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以重任D、友人惭,下车引之引经据典 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5、“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着.·这名话的含义是() 2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鼓励儿子珍惜生命,坚强的活下去。B、鼓励自己为了儿子要坚强的活下去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坚信自己的病能治好,儿子的腿也能治好。D、母子俩身忠重病,要互相依靠,互相鼓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16、母亲坚持让我看菊花的目的是(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喜欢花,可是"我”瘫痪后,她侍弄的花都死了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为了让"我”出去散散心,使"我”的心情好转起来 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鼓励"我”学习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的令人神往 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 17、文中与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水远水远的诀别照应的一句是() 2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B、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C、她还在大口大口的吐着鲜血。D、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8.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B.陈元方小时候做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面“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 A.文章之所以以《秋天的怀念》为题,一是因为文中描写的故事都发生在秋天。二是因为 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而我则是在秋天获得了“新生” 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B.文章第一段写到“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第三段又写到“她又悄悄出去了”,这两个细 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节都主要是为了表现母亲对儿子内心痛苦的体谅 25、下列加点的词解有误的一项是 C.文章第六段写母亲临终时,“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两个“艰难”4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女几) 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的强调主要是为了表达“我”对母亲一生不幸的深深同情 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

C、表现了祖孙三代相互谦让、团结、和谐的关系。 12、“有的浓,有的淡”中“浓”的意思是:( ) A、气味或味道很重。B、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多。 C、这里指颜色深。D、程度深。 13、文中加点的“这”是指代: ( ) A、树上的嫩芽 B、大块小块的新绿 C、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 D、以上三项都是 14、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破折号的作用是: ( ) A、解释说明 B、声音延长 C、意思递进 D、意思转折 阅读(二)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 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 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 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 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 觉。 …… ④ 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 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 ⑥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 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5、“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着……”这名话的含义是( ) A、鼓励儿子珍惜生命,坚强的活下去。 B、鼓励自己为了儿子要坚强的活下去。 C、坚信自己的病能治好,儿子的腿也能治好。 D、母子俩身患重病,要互相依靠,互相鼓励。 16、母亲坚持让我看菊花的目的是( ) A、母亲喜欢花,可是“我”瘫痪后,她侍弄的花都死了。 B、为了让“我”出去散散心,使“我”的心情好转起来。 C、鼓励“我”学习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D、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的令人神往。 17、文中与“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照应的一句是( ) A、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B、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C、她还在大口大口的吐着鲜血。 D、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 18.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之所以以《秋天的怀念》为题,一是因为文中描写的故事都发生在秋天。二是因为 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而我则是在秋天获得了“新生”。 B.文章第一段写到“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第三段又写到“她又悄悄出去了”,这两个细 节都主要是为了表现母亲对儿子内心痛苦的体谅。 C.文章第六段写母亲临终时,“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两个“艰难” 的强调主要是为了表达“我”对母亲一生不幸的深深同情。 D.文章第三段写“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这一细节,表现出母亲时时刻刻在关注着儿子的 情绪变化,一个“挡”字,突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拳拳爱心。 19.当“我”摔东西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我”的动静,因为( ) A 母亲怕东西砸到自己身上。B 母亲理解“我”的心情,但又关心“我”,怕“我”做傻事。 C “我”的脾气已经无法控制,母亲想等“我”能控制自己时再出来。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 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 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 门不顾。 20、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俄而雪骤.(còu) B.公大兄无奕.女(yì) C.尊君在不.bù) D.友人惭.(chán) 21、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陈太丘与友期. 不期.而遇 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粗取精 C、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以重任 D、友人惭,下车引.之 引.经据典 2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 亲 2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 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25、下列加点的词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女儿) 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

30.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4分)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单测题答案卷 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 选择题答案(50分) 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18分)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 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题号212223 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其认真地写,那作文 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个是,老师天天笑眯昧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 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 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 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世说新语》)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 26.“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他是在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法则。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只写序号)。(2分)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 27.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蹋鼻子的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 (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称 2)久而益敬益: 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妈妈刚睁开眼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 28.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给您一件礼物。” A.袁公问/日资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妈妈笑了 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他笑笑:“我的作文。”说着双手递过来那个大信封。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砰砰地跳! C.袁公问/日资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 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2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弱者抚之以仁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结着 译文: 芳香的果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单测题答案卷 一、选择题答案(5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2 分)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 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 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世说新语》) 26.“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 法则。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只写序号)。(2 分) 27.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 分) (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 称: (2)久而益.敬 益: 28.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29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 分) 弱者抚之以仁 译文: 30.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4 分) 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 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18 分)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 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其认真地写,那作文 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 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 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 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 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 他是在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 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蹋鼻子的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 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妈妈刚睁开眼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 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给您一件礼物。” 妈妈笑了:“什么?” 他笑笑:“我的作文。”说着双手递过来那个大信封。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砰砰地跳! 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 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结着 芳香的果

1、从小男孩的作文《愿望》看,他希望得到什么?老师满足了他的愿望吗?(4分) 2、从文中看,你认为老师是怎样的人?(2分) 学习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你是否被文中“母亲”的伟大母爱所感动呢?你会不会不由 自主地想到你的妈妈对你所做的一切,此时此刻你是否也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请以《妈妈,我想 体会下面这个比喻句,“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它表现了小男对您说》为题,写一封信 心情。(2分) “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这句话除了讲天气、时间外,还有别的意思吗?(4分) 5.文中的小男孩虽然“智力受损”,其实也还聪明乖巧,试找出一个这样的细节,写在下边的横线 上。(2分) 仔细阅读小男孩的作文《愿望》,完成下面的点评。(2分) 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 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点评:这是小男孩的一个 的愿望。(填上一个短语或短句) 7.文中有一段满含着哲理的抒情,将它积累在下边,并且永远记住它。(2分)

1、从小男孩的作文《愿望》看,他希望得到什么?老师满足了他的愿望吗?(4 分) 2、从文中看,你认为老师是怎样的人?(2 分) 3.体会下面这个比喻句,“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它表现了小男 孩 心情 。(2 分) 4、“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这句话除了讲天气、时间外,还有别的意思吗?(4 分) 5.文中的小男孩虽然“智力受损”,其实也还聪明乖巧,试找出一个这样的细节,写在下边的横线 上。(2 分) 6.仔细阅读小男孩的作文《愿望》,完成下面的点评。(2 分) 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 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点评:这是小男孩的一个 的愿望。(填上一个短语或短句) 7.文中有一段满含着哲理的抒情,将它积累在下边,并且永远记住它。(2 分) 四、写作 学习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你是否被文中“母亲”的伟大母爱所感动呢?你会不会不由 自主地想到你的妈妈对你所做的一切,此时此刻你是否也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请以《妈妈,我想 对您说》为题,写一封信

答案: 1、B2、D3、A4、A5、B6、、C7、B8、B 9、c10、B11、c12、c13、D14、矗 15、A16、c17、A18、D19、B 20、B21、A22、 c24、c25、A 参考答案:26.(2分)③27.(1)称赞,赞许(2)效法 28.(2分)D (2分)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尉他们(用仁义安抚贫弱的人) 30.(4分)①强者缓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②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 效法家君 参考平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有一次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令尊在太丘县认职时,远近的人都称 赞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元方说:“家父在太丘时,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慈去 体恤他,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 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你的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法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 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做法却是如出一辙,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 不效法周公。” 1、他希望得到肯定与尊重:老师满足了他的愿望。 2、善解人意、充满爱心 3.写出了这个小孩受到老师的表扬后高兴的样子 4、既指天气,更指小男孩的心情:(表明这是一个美丽的日子,将给人带来好心情。) 5.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6.感人至深、真诚、发自肺腑等 7.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 香的果(每题2分共12分)

答案: 1、B 2、D 3、A 4、A 5、B 6、、C 7、B 8、 B 9、C 10、B 11、C 12、C 13、D 14、A 15、A 16、C 17、A 18、D 19、B 20、B 21、A 22、D 23、C 24、C 25、A 参考答案:26.(2 分)③ 27.(1)称赞,赞许 (2)效法 28.(2 分)D 29.(2 分)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尉他们(用仁义安抚贫弱的人) 30.(4 分)①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②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 效法家君 参考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有一次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令尊在太丘县认职时,远近的人都称 赞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元方说:“家父在太丘时,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慈去 体恤他,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 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你的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法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 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做法却是如出一辙,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 不效法周公。” 1、他希望得到肯定与尊重;老师满足了他的愿望。 2、善解人意、充满爱心 3.写出了这个小孩受到老师的表扬后高兴的样子 4、既指天气,更指小男孩的心情;(表明这是一个美丽的日子,将给人带来好心情。) 5.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 6.感人至深、真诚、发自肺腑等 7.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 香的果(每题 2 分共 12 分)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