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云南省昆明市高三语文复习适应性练习_参考答案

2005年5月昆明市高三复习适应性练习 语文参考答案 第I卷(每小题3分,共42分) 1.D(A.“绮”读qi,别的都读yi:B.“居”读j,别的都读j:C.“猝”读cu,别的都 读cui:D.都读ja) 2.C(谗害) 3.B(熟悉,清楚地知道,知道得清楚:熟习,熟练掌握。扶植,扶持培植,使成长发展 其对象比扶持广:扶持,搀扶,帮助,其对象是人。界限,多用于抽象事物:界线,多用 于具体事物) 4.B(A.相敬如宾—一指夫妻之间,对象错误。C.出奇制胜一一与“获取胜利”表意重复, 不合使用习惯。D.不偏不倚一一并非指交往距离,而是指处理问题的公正态度,望文生义) 5.A(B.省略号应改为“等”。C.句中的破折号改为冒号。D.顿号与“和”互换) 6.B(A.成分残缺——删“在……上”。C.不合逻辑,否定不当造成表意相反一—删“不” D.语序不当—“不仅”“而且”所连接的两个分句换位) 7.C(“原史时代”是“国际史学界通常所说”的术语,不是专指“夏商周三代”,“需要考古 学和历史学合作才能有所收获”是一种条件和结果,不构成“时代”) 8.A(“这”指代“真正的考古探索被湮没在对历史传说的渴望中”,“耐人寻味”指“值得中 国考古学深层思考”) 9.D(“主流”关注与国外考古学合作的问题,理解不正确) 10.B(“为谁最贴近司马迁描述的‘白胡子老子’,打几十年的笔战”,可以说是缺少深刻意 义,但认为“真是毫无意义”则过于绝对化) 11.A(“荫”是“荫庇”的意思,文中的意思是“受祖上德惠的荫庇”) 12.D(“乃”,表悖接的副词,意为“才”;“辄”,表顺接的副词,意为“就”:“凡”,副词, 意为“总共”;“率”,副词,意为“大多”) 13.B(①是陶鲁对父老的号召,⑦是陶鲁为政的总体方略,不属于表现陶鲁“多智计,谋定 后战”举措的内容,再根据“全部表现”的筛选标准,答案应为②⑤⑥这一组) 14.D(“然鲁将兵不专尚武”,表明陶鲁不单单崇尚运用武力,理解为“并不善长武艺”,没 根据)。 第Ⅱ卷(共108分) 四、(18分) 分)译文:①贼寇的气焰在于吞灭我们的县城②就近升职主持县政③敛气屏声神色 也很庄肃④始终不能把握陶鲁的要领 16.(6分)①二字用得好:“满”既写出落英簇簇的美好景色,又可想见女主人公的纯美形 象和盎然情致:“谁”既是比较而言,也在猜测中透出女主人公的惊喜之情。②示例:白诗 是一种说教,温词只是一种美好团圆的向往。韦词则表现出一种果决的意志,一种热烈的追 求。为了婚姻生活的自由,可能产生的不幸遭遇,也决心自己承担不后悔。比较而言,韦词 更具思想深度。而且韦词还包含着一层广意哲理:对自己最爱之人之事,应当全心投入,义 无反顾
2005 年 5 月昆明市高三复习适应性练习 语文参考答案 第Ⅰ卷(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 一、 1.D(A.“绮”读 qǐ,别的都读 yǐ;B.“居”读 jū,别的都读 jù;C.“猝”读 cù,别的都 读 cuì;D.都读 jiá) 2.C(谗害) 3.B(熟悉,清楚地知道,知道得清楚;熟习,熟练掌握。扶植,扶持培植,使成长发展, 其对象比扶持广;扶持,搀扶,帮助,其对象是人。界限,多用于抽象事物;界线,多用 于具体事物) 4.B(A.相敬如宾——指夫妻之间,对象错误。C.出奇制胜——与“获取胜利”表意重复, 不合使用习惯。D.不偏不倚——并非指交往距离,而是指处理问题的公正态度,望文生义) 5.A(B.省略号应改为“等”。C.句中的破折号改为冒号。D.顿号与“和”互换) 6.B(A.成分残缺——删“在……上”。C.不合逻辑,否定不当造成表意相反——删“不”。 D.语序不当——“不仅”“而且”所连接的两个分句换位) 二、 7.C(“原史时代”是“国际史学界通常所说”的术语,不是专指“夏商周三代”,“需要考古 学和历史学合作才能有所收获”是一种条件和结果,不构成“时代”) 8.A(“这”指代“真正的考古探索被湮没在对历史传说的渴望中”,“耐人寻味”指“值得中 国考古学深层思考”) 9.D(“主流”关注与国外考古学合作的问题,理解不正确) 10.B(“为谁最贴近司马迁描述的‘白胡子老子’,打几十年的笔战”,可以说是缺少深刻意 义,但认为“真是毫无意义”则过于绝对化) 三、 11.A(“荫”是“荫庇”的意思,文中的意思是“受祖上德惠的荫庇”) 12.D(“乃”,表悖接的副词,意为“才”;“辄”,表顺接的副词,意为“就”;“凡”,副词, 意为“总共”;“率”,副词,意为“大多”) 13.B(①是陶鲁对父老的号召,⑦是陶鲁为政的总体方略,不属于表现陶鲁“多智计,谋定 后战”举措的内容,再根据“全部表现”的筛选标准,答案应为②⑤⑥这一组) 14.D(“然鲁将兵不专尚武”,表明陶鲁不单单崇尚运用武力,理解为“并不善长武艺”,没 根据)。 第Ⅱ卷(共 108 分) 四、(18 分) 15.(8 分)译文:①贼寇的气焰在于吞灭我们的县城②就近升职主持县政③敛气屏声神色 也很庄肃④始终不能把握陶鲁的要领 16.(6 分)①二字用得好:“满”既写出落英簇簇的美好景色,又可想见女主人公的纯美形 象和盎然情致;“谁”既是比较而言,也在猜测中透出女主人公的惊喜之情。②示例:白诗 是一种说教,温词只是一种美好团圆的向往。韦词则表现出一种果决的意志,一种热烈的追 求。为了婚姻生活的自由,可能产生的不幸遭遇,也决心自己承担不后悔。比较而言,韦词 更具思想深度。而且韦词还包含着一层广意哲理:对自己最爱之人之事,应当全心投入,义 无反顾

17.(任选两小题)(4分)①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②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③寻 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烟光凝而暮山紫 五、(18分) 8.(1)(2分)“隐士的某种本质”指艺术家要保持最为珍视的艺术生命,而经得起孤独和寂 寞的根本品质。(关键词:根本、艺术、孤独、寂寞。“根本”1分:“艺术”,“孤独、寂寞” 之一,1分。语言不通顺酌减) (2)(2分)“不可解决的悖论”指梵高所处的两难境地:一方面,为了艺术,他必须承受孤 独和贫穷:另一方面,孤独和贫穷又加剧他精神的苦痛,使他处在精神和现实的紧张状态 中。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体。(关键词:两难,孤独、贫穷,精神、现实。“两难”1 分;“孤独、贫穷”之一,“精神、现实”之一,1分。语言不通顺酌减) 19.(1)(4分)不顾一切地表达:对绘画有一种独有的生命的虔诚:最直接地表达了他的热 情;体现出不屈与挣扎(意思同即可)(每答对一句1分 (2)(2分)“火中取栗”原比喻冒风险,白吃苦,未得一点好处。梵高这里指自己的绘画作 品和痛苦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已经成为自己痛苦生活的结晶。(关键词:①绘画作品:② 生活经历或人生:③痛苦或孤独、贫乏;④结晶或产物。每答对一点0、5分。语言不通顺 酌减) 20.(4分)示例:贝多芬在失聪的情况下,勇于同命运抗争,最终成为闻名全球的音乐大 师。他的不屈精神已成为人类宝贵的财富。(评分要点:“本文所说的‘不屈和挣扎’问题”, 专指梵高一类与命运不屈抗争最终获得成功的艺术家、文学家:“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例 子”,应是与梵高大致等量级的具有典型性的具体实例;“举例谈谈你个人的看法”,不只是 举例,要就举出的例子谈自己的见解主张。举例2分,谈看法2分,语言不通顺,酌减) 21.(4分)C、D(C.“看不见的铁墙”主要应指梵高在绘画中所遇到的外部世界给他内心 造成的混沌和障碍。D.“突兀”和“不可定义”,是说梵高进入艺术史是个例外,是独特的 现象。“突兀”并非指“偶然”,指“必然”更恰当些;“独一无二”过于绝对,艺术史上类 似的例子,还是有的。每选对一项2分;多选一项,扣2分) 六、(12分) 22.(2分)创维巨资进军半导体产业(关键词:创维、巨资、进军、半导体产业。两处1 分。超字、语言不通顺,酌减) 23.(6分)示例:①中华民族从来就不缺乏凝聚力,越是危急时刻,我们胸腔中那颗中国 心跳动的节奏就越整齐铿锵。②奥林匹克的熊熊圣火召唤着我们,带着希望、带着勇气、带 着一颗中国心,让我们一起出征雅典!③今天是你五十岁华诞,我们的共和国,让儿女们为 你献上最美好的祝福,还有一颗滚烫的中国心。④印度洋的巨浪冲垮了我们邻舍的家园,让 我们伸出热情的援助手,献上真诚的中国心,帮助他们。⑤佳节倍思家,天涯共此时。此时 此地,我们的心跳动着同样的节拍,让我们同唱这一首心中的歌。⑥长江长城依旧记得南京 城的血痕,黄山黄河不会忘记卢沟桥的炮火,中国的心中永远铭刻着国耻!(4分) 24.(4分)示例:处处笙歌,喜值秋高爽朗天。 七、作文(60分) 25.作文评分:20(内容)+20(表达)+20(发展)
17.(任选两小题)(4 分)①水波不兴 苏轼 《赤壁赋》②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③寻 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4 烟光凝而暮山紫 五、(18 分) 18.⑴(2 分)“隐士的某种本质”指艺术家要保持最为珍视的艺术生命,而经得起孤独和寂 寞的根本品质。(关键词:根本、艺术、孤独、寂寞。“根本”1 分;“艺术”,“孤独、寂寞” 之一,1 分。语言不通顺酌减) ⑵(2 分)“不可解决的悖论”指梵高所处的两难境地:一方面,为了艺术,他必须承受孤 独和贫穷;另一方面,孤独和贫穷又加剧他精神的苦痛,使他处在精神和现实的紧张状态 中。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体。(关键词:两难,孤独、贫穷,精神、现实。“两难”1 分;“孤独、贫穷”之一,“精神、现实”之一,1 分。语言不通顺酌减) 19.⑴(4 分)不顾一切地表达;对绘画有一种独有的生命的虔诚;最直接地表达了他的热 情;体现出不屈与挣扎(意思同即可)(每答对一句 1 分) ⑵(2 分)“火中取栗”原比喻冒风险,白吃苦,未得一点好处。梵高这里指自己的绘画作 品和痛苦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已经成为自己痛苦生活的结晶。(关键词:①绘画作品;② 生活经历或人生;③痛苦或孤独、贫乏;④结晶或产物。每答对一点 0、5 分。语言不通顺 酌减) 20.(4 分)示例:贝多芬在失聪的情况下,勇于同命运抗争,最终成为闻名全球的音乐大 师。他的不屈精神已成为人类宝贵的财富。(评分要点:“本文所说的‘不屈和挣扎’问题”, 专指梵高一类与命运不屈抗争最终获得成功的艺术家、文学家;“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例 子”,应是与梵高大致等量级的具有典型性的具体实例;“举例谈谈你个人的看法”,不只是 举例,要就举出的例子谈自己的见解主张。举例 2 分,谈看法 2 分,语言不通顺,酌减) 21.(4分)C、D(C.“看不见的铁墙”主要应指梵高在绘画中所遇到的外部世界给他内心 造成的混沌和障碍。D.“突兀”和“不可定义”,是说梵高进入艺术史是个例外,是独特的 现象。“突兀”并非指“偶然”,指“必然”更恰当些;“独一无二”过于绝对,艺术史上类 似的例子,还是有的。每选对一项2分;多选一项,扣 2 分) 六、(12 分) 22.(2 分)创维巨资进军半导体产业(关键词:创维、巨资、进军、半导体产业。两处 1 分。超字、语言不通顺,酌减) 23.(6 分)示例:①中华民族从来就不缺乏凝聚力,越是危急时刻,我们胸腔中那颗中国 心跳动的节奏就越整齐铿锵。②奥林匹克的熊熊圣火召唤着我们,带着希望、带着勇气、带 着一颗中国心,让我们一起出征雅典!③今天是你五十岁华诞,我们的共和国,让儿女们为 你献上最美好的祝福,还有一颗滚烫的中国心。④印度洋的巨浪冲垮了我们邻舍的家园,让 我们伸出热情的援助手,献上真诚的中国心,帮助他们。⑤佳节倍思家,天涯共此时。此时 此地,我们的心跳动着同样的节拍,让我们同唱这一首心中的歌。⑥长江长城依旧记得南京 城的血痕,黄山黄河不会忘记卢沟桥的炮火,中国的心中永远铭刻着国耻!(4 分) 24.(4 分)示例:处处笙歌,喜值秋高爽朗天。 七、作文(60 分) 25.作文评分:20(内容)+20(表达)+20(发展)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2005学年度扬州市高三语文复习资料大全(320页)_2004-2005学年度扬州市高三语文复习资料.doc
- 2005─2006学年度上期重庆市部分中学高三联考题(二次)_05─06学年度上期重庆市部分中学高三联考题(二次)语文试题.doc
- 2005─2006学年度上期重庆市部分中学高三联考题(二次)_05─06学年度上期重庆市部分中学高三月考题(二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doc
- 2005─2006学年度上期重庆市部分中学高三联考题(二次)_05-06学年度上期重庆市部分中学高三联考(二次)语文科答题卷.doc
- 2005—2006学年三元区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下语文试卷_三元区2005-2006期末答案(语文).doc
- 2005—2006学年三元区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下语文试卷_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没有答案.doc
- 2005-2007年文言文高考题分类汇编_2005-2007高考文言文.doc
- 2005-2006年度下学期杭锦后旗五中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_答案.doc
- 2005-2006年度下学期杭锦后旗五中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_初一语文试题.doc
- 2005-2006年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5单元同步测试题_2005-2006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第5单元同步测试B卷.doc
- 2005-2006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联考试卷_2005112021274093785.doc
- 2005-2006学年度河南省驻马店一高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6)_驻马店一高2005-2006学年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11).doc
- 2005-2006学年度河南省驻马店一高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5)_驻马店一高2005-2006学年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10).doc
- 2005-2006学年度河南省驻马店一高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4)_驻马店一高2005-2006学年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9).doc
- 2005-2006学年度河南省驻马店一高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3)_驻马店一高2005-2006学年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8).doc
- 2005-2006学年度河南省驻马店一高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2)_驻马店一高2005-2006学年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7).doc
- 2005-2006学年度河南省驻马店一高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1)_驻马店一高2005-2006学年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6).doc
- 2005-2006学年度天津市高三第一学期六校联考.doc
- 2005---2006年搜集作文材料300篇_05--06年报刊搜集300篇作文素材.doc
- 2005---2006学年语文版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卷.doc
- 2005年5月云南省昆明市高三语文复习适应性练习_答题卡.doc
- 2005年5月云南省昆明市高三语文复习适应性练习_语文试题.doc
- 2005年三门县初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doc
- 2005年三门县初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doc
- 2005年上海市语文中考模拟卷.doc
- 2005年中考专题复习集合(人教版)_作文(定稿).doc
- 2005年中考专题复习集合(人教版)_参考答案(定稿).doc
- 2005年中考专题复习集合(人教版)_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定稿).doc
- 2005年中考专题复习集合(人教版)_文学作品(定稿).doc
- 2005年中考专题复习集合(人教版)_文言文(定稿).doc
- 2005年中考专题复习集合(人教版)_议论文阅读(定稿).doc
- 2005年中考专题复习集合(人教版)_说明文阅读(定稿).doc
- 2005年中考佳作百篇欣赏_2005中考佳作百篇欣赏.doc
- 2005年中考满分作文佳句集锦ppt课件.ppt
- 2005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次月考自测题_xym123的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五次月考试卷.doc
- 2005年武汉中考满分作文欣赏_2005年武汉中考满分作文欣赏.doc
- 2005年浙江省湖州市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样卷.doc
- 2005年浙江省金华市十校语文高考模拟试卷.doc
- 2005年福州市中考作文优卷选登.doc
- 2005年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课改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