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人民邮电出版社:21世纪通信教材《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正弦波振荡器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43
文件大小:1.18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5.1 概述 5.2 反馈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5.3 LC正弦振荡器 5.4 LC正弦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5.5 晶体振荡器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五章正弦波振荡器 5.1概述 5.,2反馈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53LC正弦振荡器 54LC正弦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55晶体振荡器

第五章 正弦波振荡器 5.1 概述 5.2 反馈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5.3 LC正弦振荡器 5.4 LC正弦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5.5 晶体振荡器

51概述 正弦波振荡器:能自动将直流电能转换成(具有一定 频率和振幅的)正弦交流电能的电路。它与放大器的区 别在于这种转换不需外部信号的控制。振荡器输出的信 号频率、波形、幅度完全由电路自身的参数决定。 应用:通信电路中作载波,本振信号;信号源及无线 电测量仪表中。 产生方式:反馈式振荡器和负阻式振荡器 分类:频率:低频,高频,微波振荡器 输出波形:正弦振荡器和非正弦振荡器 要求:输出功率大,效率高,波形失真小,频率稳定度高

正弦波振荡器:能自动将直流电能转换成(具有一定 频率和振幅的)正弦交流电能的电路。它与放大器的区 别在于这种转换不需外部信号的控制。振荡器输出的信 号频率、波形、幅度完全由电路自身的参数决定。 应用:通信电路中作载波,本振信号;信号源及无线 电测量仪表中。 产生方式:反馈式振荡器和负阻式振荡器 分类: 频率:低频,高频,微波振荡器 输出波形:正弦振荡器和非正弦振荡器 要求:输出功率大,效率高,波形失真小,频率稳定度高 5.1 概述

5.2反馈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521基本组成 反馈式振荡器: 利用正反馈产生自激振荡 F 反馈系数:F==FleP 反馈式振荡器的方框图 开环增益:A=D=4|e1 开关K接在1端,U=AU这时将开关迅速地转换到 接于2端,去掉外部输入,此时U=UF=UAF 若AF=,则U=U,没有输入也能维持输出,构成了 振荡电路。 回归比:′AF为反馈放大器的环路增益 T>1:增幅振荡;T<1:减幅振荡

开关K接在1端,Uo =AUi。这时将开关迅速地转换到 接于2端,去掉外部输入,此时Uf=UoF=UiAF 若AF=1,则Uf=Ui,没有输入也能维持输出,构成了 振荡电路。 回归比:T= AF为反馈放大器的环路增益。 T>1:增幅振荡;T<1:减幅振荡 反馈式振荡器: 利用正反馈产生自激振荡 5.2 反馈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反馈式振荡器的方框图 A 1 U 2 i F K U0 5.2.1 基本组成 反馈系数: F f j F e U U F  | | 0   开环增益: A j i A e U U A  | | 0  

522振荡的建立与振荡条件 振荡的建立与稳定 T1,则每循环一次,幅度就 增大一次,产生增幅振荡,如图所 示。 增幅振荡 等幅振荡 振荡幅度增大,稳幅电路使T( 起振和稳幅过程 降低,最终使To)=1,振荡器进 入稳幅振荡状态

原始激励:电源接通瞬间,相 当于接入脉冲跳变信号,此外,电 路中还有噪声,它们包含有丰富地 频率成分,但是幅度非常微弱。 对于某一频率ωg的信号若满足: T(ωg) >1 ,则每循环一次,幅度就 增大一次,产生增幅振荡,如图所 示。 增幅振荡 等幅振荡 起振和稳幅过程 T>1 T=1 A U Ui iA 0 U0 F 1 Q T<1 减幅 振荡 5.2.2 振荡的建立与振荡条件 一、振荡的建立与稳定 1、基本原理 振荡幅度增大,稳幅电路使T(ωg) 降低,最终使T(ωg) =1,振荡器进 入稳幅振荡状态。 ωg称为振荡频率,或叫 作振荡器的工作频率

选频网络 2、电路组成: 放大器完成能量转换 十E 选频网络一完成频率选择及滤波 反馈网络一完成正反馈 稳幅电路—决定振荡的稳态振幅 E 反馈网络 放大器

2、电路组成: 放大器—完成能量转换 选频网络—完成频率选择及滤波 反馈网络—完成正反馈 稳幅电路—决定振荡的稳态振幅 放大器 选频网络 反馈网络

二、振荡条件 1、起振条件: T>1 振幅起振条件:|T|=|A|·|F|>1 相位起振条件:qr(o)=qA+pr=2nπ(n=0,1,2,3.) 2、平衡条件: T=1 振幅平衡条件:|T|=|A|·|F|=1 相位平衡条件:qr(o)=A+pr=2nπ(n=0,1,2,3., 相位平衡条件的含义--建立正反馈 满足振荡平衡条件时,经过稳幅过程实现等幅输出

2、平衡条件: T=1 振幅平衡条件: |T|=|A|•|F| =1 相位平衡条件: T()=φA+φ F=2n (n=0,1,2,3…) 相位平衡条件的含义----建立正反馈 满足振荡平衡条件时,经过稳幅过程实现等幅输出。 1、 起振条件: T>1 振幅起振条件:|T|=|A|•|F| >1 相位起振条件: T()=φA+φ F=2n (n=0,1,2,3…) 二、振荡条件

3、振荡稳定条件 当振荡器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失去平衡后 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或能够在原平衡 状态附近重建平衡的,称为稳定的平衡。 稳定条件分为振幅稳定条件和相位稳定条件, 振幅稳定条件是指当外界因素造成振荡幅度变化 后,振荡器能够自动恢复原来振荡幅度所需满足 的条件。相位稳定条件是指相位平衡条件被破坏 时,电路能够重新建立相位平衡的条件。相位稳 定条件同时也是频率稳定条件,因为相位的变化 必然引起频率的变化

3、 振荡稳定条件 当振荡器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失去平衡后, 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或能够在原平衡 状态附近重建平衡的,称为稳定的平衡。 稳定条件分为振幅稳定条件和相位稳定条件, 振幅稳定条件是指当外界因素造成振荡幅度变化 后,振荡器能够自动恢复原来振荡幅度所需满足 的条件。相位稳定条件是指相位平衡条件被破坏 时,电路能够重新建立相位平衡的条件。相位稳 定条件同时也是频率稳定条件,因为相位的变化 必然引起频率的变化

(1)振幅稳定条件 图中A、B均为平衡点,其中A 点为稳定平衡点,当某中扰动使电 路离开A点(T≠1)时,电路会自动 回到A点;B点是非稳定平衡点,受 硬激励 到扰动时电路会停振(左移)或过 渡到A点(右移)。 上图的电路中起始扰动电压必须 大于U,称为硬激励;下图的电 A 路开机即可振荡,称为软激励。振 荡电路应避免硬激励状态。 软激励 综上所述 OT 振幅稳定条件:aU,14<0

 0   U iA U i T 综上所述 振幅稳定条件: 图中A、B均为平衡点,其中A 点为稳定平衡点,当某中扰动使电 路离开A点(T≠1)时,电路会自动 回到A点;B点是非稳定平衡点,受 到扰动时电路会停振(左移)或过 渡到A点(右移)。 上图的电路中起始扰动电压必须 大于UiB,称为硬激励;下图的电 路开机即可振荡,称为软激励。振 荡电路应避免硬激励状态。 B A Ui T UiB UiA 1 硬激励 T 1 A UiA Ui 软激励 (1)振幅稳定条件

(2)相位稳定条件 p(O) (pt(O) 图中A点为稳 定平衡点,B点 B 0 为非稳定平衡点。 负载回路相频特性:ω增大,φr减小 相位条件的稳定是靠o增大,φ降低来实现的 相位稳定条件:p(o) <0 00\o=0 回路Q值越高稳定性越好

相位稳定条件: 0 ( )     A T      负载回路相频特性:增大 ,T 减小 相位条件的稳定是靠增大,T降低来实现的 回路Q值越高稳定性越好  A φT (ω) 0 A' B ω 0 φT (ω) (2)相位稳定条件 图中A点为稳 定平衡点,B点 为非稳定平衡点

53LC正弦波振荡器 53.1互感耦合振荡器 利用互感耦合实现反馈振荡 E 改变同名端的位置,则反馈极 C 性改变 振荡近似等于LC回路的谐振频率 E O。=0 互感耦合反馈式振荡电路 (L+MC

互感耦合反馈式振荡电路 利用互感耦合实现反馈振荡 5.3 LC正弦波振荡器 改变同名端的位置,则反馈极 性改变 L M C LC g ) 1 0    ( 振荡近似等于 回路的谐振频率   5.3.1 互感耦合振荡器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