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2008-2009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_初三联考语文试卷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16
文件大小:356.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2008-2009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_初三联考语文试卷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2008-2009学年下学期初三月考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含试题卷和答题卷只交答题卷) 题号 卷面分总分 得分 积累与运用(23分) 阅读下面的新闻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8分) 汶川地震让半个亚洲震动,让整个世界震惊。中国经历的磨难大多, 但从没在磨难中倒下。面临灾难,中国展现岀坚韧与顽强;珍视生命,中 国ying得了全世界的敬意和赞扬。在这个生死交织、人神共q的时刻 我们愿共同分担这份痛楚,愿共同祈祷生命的希望。 中国不需要同情,中国需要理解;中国不需要_①_,中国需要 我们愿以杯水之力,尽寸尺之能,和中国人民站在起。我们知道 个总理在两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万救援人员的国 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十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 伤员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q 祷 塞 (2).仿照画线句子,给选文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2分) ① (3).给上面的新闻加上合适的标题(2分) 2、古诗句名句填空(12分) ,人迹板桥霜。 b、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 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描写边塞悲凉的诗句 是 C、“面朝黄土背朝天”,写的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烈日下辛勤劳动的情凊景。 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将这种情景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的诗句是 d、幸福就是“身无彩凤双飞翼 的那种感应 是 听取蛙声一片”的那种舒畅;是“久早 逢甘霖,他乡遇故知”的那种惊奇;是“采菊东篱下

1 2008-2009 学年下学期初三月考 语 文 试 题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含试题卷和答题卷 只交答题卷)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卷面分 总 分 得 分 一、积累与运用(23 分) 1、阅读下面的新闻内容.完成下面的题目(8 分) 汶川地震让半个亚洲震动,让整个世界震惊。中国经历的磨难大多, 但从没在磨难中倒下。面临灾难,中国展现出坚韧与顽强;珍视生命,中 国 yíng 得了全世界的敬意和赞扬。在这个生死交织、人神共 qì 的时刻, 我们愿共同分担这份痛楚,愿共同祈祷.生命的希望。 中国不需要同情,中国需要理解;中国不需要 ① ,中国需要 ② 。 我们愿以杯水之力,尽寸尺之能,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我们知道, 一个总理在两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万救援人员的国 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十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 伤员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4 分) yíng qì 祷 塞 (2).仿照画线句子,给选文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2 分) ① ② (3).给上面的新闻加上合适的标题(2 分) 标题: 2、古诗句名句填空(12 分) a、 ,人迹板桥霜。 b、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 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描写边塞悲凉的诗句 是 , 。 c、“ 面朝黄土背朝天”,写的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烈日下辛勤劳动的情景。 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将这种情景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幸福就是“身无彩凤双飞翼, ”的那种感应; 是“ ,听取蛙声一片”的那种舒畅;是“久早 逢甘霖,他乡遇故知”的那种惊奇;是“采菊东篱下,

的那种恬炎;是 。(填古诗文名句) 的那种旷达。 e、读下面的语句,根据你的理解写出其中包含的两句古诗 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縣影;欧阳修的 醉意写在山清水秀之中;范仲淹的汨光朦胧了苍颜白发;陆游的梦乡回荡 着铁骑铮铮;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根据你的理解把想到的诗文 写下来 3、在横线上填上怡当的内容。(3分) 回顾三年的语文之旅,兴味盎然。我们欣赏了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 北国雪景,由衷赞叹祖国“冮山如此多娇”;我们聆听了蝈蝈的乐章、蛐 蛐的歌唱,领悟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我们认识了生活中是朋 友、艺术上是知音的傅家父子,感受到 我 们 二、综合性学习(共13分) 4、青春如花似火,灿烂热烈,是我们人生交响乐的序曲。青春让我们 充满热情,充满朝气,充满希望,请跟我来,我们·起上青春的车,欣赏 那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青春随想之英雄青春】(1)请介绍古今中外你最崇拜的青年名人, 并简要叙述他们的事迹。(2分) 【青春随想之青春感悟】(2)仿照划线句,写出你对青春的感悟(2 分) 世界上还有什么字眼比“青春”两个字更为动人,更富有魅力?青 春是一双明亮的眸子,在知识的海洋里不停地搜寻着自己需要的知识;青 春是大踏步前进的脚印,上面刻满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无畏; 青春是 【青春随想之青春视野】(3)成长的旅程中,我们接触了许多的关 于青春的影视,歌曲,书籍,名言等,它们伴随着我们走过这段纯真岁月 请你打开记忆之门,来填写下面的试题。(4分) (1)青春的影视: (2)青春的歌曲 3)青春的书籍 (4)青春的名言 【青春随想之青春发现】(4)名著知识填空。(2分) 什么样的人物才称得上英雄?《三国演义》中以勇武助刘备建立一番功 业的张飞固然是,《水浒传》里用谋略帮晁盖智取生辰纲的 何尝不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不屈服亍命运、坚持祟高理想追求的

2 的那种恬淡;是“ ,______________。(填古诗文名句) 的那种旷达。 e、读下面的语句,根据你的理解写出其中包含的两句古诗 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欧阳修的 醉意写在山清水秀之中;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陆游的梦乡回荡 着铁骑铮铮;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 根据你的理解把想到的诗文 写下来: , 。 3、 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3 分) 回顾三年的语文之旅,兴味盎然。我们欣赏了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 北国雪景,由衷赞叹祖国“江山如此多娇”;我们聆听了蝈蝈的乐章、蛐 蛐的歌唱,领悟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我们认识了生活中是朋 友 、 艺 术 上 是 知 音 的 傅 家 父 子 , 感 受 到 ; 我 们 , 。 二、综合性学习(共 13 分) 4、青春如花似火,灿烂热烈,是我们人生交响乐的序曲。青春让我们 充满热情,充满朝气,充满希望,请跟我来,我们一起上青春的车,欣赏 那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青春随想之英雄青春】(1)请介绍古今中外你最崇拜的青年名人, 并简要叙述他们的事迹。(2 分) 【青春随想之青春感悟】(2)仿照划线句,写出你对青春的感悟(2 分) 世界上还有什么字眼比“青春”两个字更为动人,更富有魅力?青 春是一双明亮的眸子,在知识的海洋里不停地搜寻着自己需要的知识;青 春是大踏步前进的脚印,上面刻满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无畏; 青春是 【青春随想之青春视野】(3)成长的旅程中,我们接触了许多的关 于青春的影视,歌曲,书籍,名言等,它们伴随着我们走过这段纯真岁月, 请你打开记忆之门,来填写下面的试题。(4 分) (1) 青春的影视: (2)青春的歌曲: (3) 青春的书籍: (4)青春的名言: 【青春随想之青春发现】(4)名著知识填空。(2 分) 什么样的人物才称得上英雄?《三国演义》中以勇武助刘备建立一番功 业的张飞固然是,《水浒传》里用谋略帮晁盖智取生辰纲的 何尝不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不屈服于命运、坚持崇高理想追求的

保尔柯察金固然是,《 》中“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了不朽乐 章的音乐家贝多芬又何尝不是? 5、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刘翔在赛前成为了人们的一大看点,可由于腿 伤,刘翔被迫在赛前退出了比赛,观众当时是议论纷纷。厦门市两个网友 针对此事的回帖,读后,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如果让你回帖,你将针对 谁回帖,请写出你的网名和回贴的内容。 甲】网名:一笑而过 留言板:他带伤去跑或许会更让人感动!!! 乙】网名:龙行天下 留言板:我们是龙的传人,是男人就该去战斗,可惜他是小白 脸!!!! 我的回帖网名 (1分) 留言板 (2分) 三、阅读理解。(共59分) (一)阅读下文,答问(14分) 词语权变之妙 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在具体运用中,若注意灵活变通, 如调整语序、更换词语、增添词语、巧用标点等手法,往往可以妙趣横生, 收到极佳的表达效果。试举数例,略谈其妙。 调整语序。于右任先生工于书法,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请他题写。 为了防滥,亦出于谦虚,他不愿随便满足别人的要求。有一次,一位来客 求墨心切,苦苦恳求。于老甚感为难,便草就一帧条幅:“不要随处小便。 于老心想,写的这些,人家把它挂出去则不适合了。岂料,来客取到条幅 满怀喜悦,心生一计,把条幅上的字逐个剪开,再调整词语顺序,裱成新 的条幅,成了“小处不要随便”的箴言。真是 二、更换词语。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这样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 近黄昏。″诗中情调显得低沉、消极、无奈,表现岀-种失落感。朱自清 先生把它改为“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经他妙笔-改,真 是笔下生辉,情调高昂,心境显得特别开朗,化消极为积极。叶剑英元帅 《八十书怀》中更有“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名句,显得 更为美妙,深为广大人民所敬仰。 三、尾添“字眼”。“字眼″是一句中的关键词,有了它,整句传神。 从前,有个秀才在自家大门上贴上一副对联,上联“身无分文”,下联“家 徒四壁″,横批“自得其乐″。对联贴出后,惹得旁人嘲笑,说是这个秀 才穷到如此地步,还能“自得其乐”吗?岂料,这位秀才走出门来,在上

3 保尔·柯察金固然是,《 》中“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了不朽乐 章的音乐家贝多芬又何尝不是? 5、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刘翔在赛前成为了人们的一大看点,可由于腿 伤,刘翔被迫在赛前退出了比赛,观众当时是议论纷纷。厦门市两个网友 针对此事的回帖,读后,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如果让你回帖,你将针对 谁回帖,请写出你的网名和回贴的内容。 【甲】 网名:一笑而过 留言板:他带伤去跑或许会更让人感动!!! 【乙】 网名:龙行天下 留言板:我们是龙的传人,是男人就该去战斗,可惜他是小白 脸!!!! 我的回帖 网名: (1 分) 留言板: (2 分) 三、阅读理解。(共 59 分) (一)、阅读下文,答问(14 分) 词语权变之妙 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在具体运用中,若注意灵活变通, 如调整语序、更换词语、增添词语、巧用标点等手法,往往可以妙趣横生, 收到极佳的表达效果。试举数例,略谈其妙。 一、调整语序。于右任先生工于书法,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请他题写。 为了防滥,亦出于谦虚,他不愿随便满足别人的要求。有一次,一位来客 求墨心切,苦苦恳求。于老甚感为难,便草就一帧条幅:“不要随处小便。” 于老心想,写的这些,人家把它挂出去则不适合了。岂料,来客取到条幅 满怀喜悦,心生一计,把条幅上的字逐个剪开,再调整词语顺序,裱成新 的条幅,成了“小处不要随便”的箴言。真是 二、更换词语。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这样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 近黄昏。”诗中情调显得低沉、消极、无奈,表现出一种失落感。朱自清 先生把它改为“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经他妙笔一改,真 是笔下生辉,情调高昂,心境显得特别开朗,化消极为积极。叶剑英元帅 《八十书怀》中更有“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名句,显得 更为美妙,深为广大人民所敬仰。 三、尾添“字眼”。“字眼”是一句中的关键词,有了它,整句传神。 从前,有个秀才在自家大门上贴上一副对联,上联“身无分文”,下联“家 徒四壁”,横批“自得其乐”。对联贴出后,惹得旁人嘲笑,说是这个秀 才穷到如此地步,还能“自得其乐”吗?岂料,这位秀才走出门来,在上

下联之下各补上一个字,对联成为“身无分文债,家徒四壁书”,转贫为 富了。旁观者个个惊叹这位秀才很有点能耐,怪不得可以“自得其乐”了。 看来,根据上下文意,衔接上恰当的词语,即一句中的“字眼”,也不失 为妙法。 四、巧拆成语。就是用表达语气的标点巧妙地点断原有的成语。国共 合作和谈时,有一次,国民党的代表和中共代表周恩来在谈判时,国民党 代表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均遭到周恩来的严词驳斥。国民党代表理屈词穷, 恼羞成怒,拍案且蛮横地说:“跟你周恩来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恩来机 智地接过其话锋,从容不迫地说:“对!牛弹琴。〃将对方诬蔑的成语“对 牛弹琴”,用表语气的感叹号巧妙点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驳得对方 自知理亏,哑口无言。 五、妙断语句。标点是无声的语言,是书面语言的五官。语句中恰当 增添标点,把整句分开,可以使语句中的意思正好相反。据称,抗日战争 时期,敌占区农村的墙壁上被汉奸刷上一条这样的标语:“粮食不卖给八 路军。”老百姓看了很气愤。出于义愤,老百姓中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在 标语上巧妙地增加了一个逗号,变成“粮食不卖,给八路军”,与原标语 的意思正相反。一个小小的标点的增添,把句子分拆,充分体现了当时敌 占区人民爱憎分明的大仁大义。 6、根据文意,解释标题中“杈权变”一词的意思。(2分) 7、文章主要使用了 两种说明方法,文章说明了 事理 0(4分) 8、文中“调整语序”部分的最后一句:“真是 。下面 选项中,填入该句空格的最佳一项是:()(2分 A.化俗为雅,点石成金! B.别出心裁,字字珠玑! C.工夫不负有心人 D.得来全不费功夫 9、“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朱自清改李商隐诗,已属妙 笔,而叶帅《八十书怀》中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则 是更胜一筹。叶帅诗句比朱自清诗句好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说出一点 即可)(4分) 我的分析 10、明代的徐文长人称“滑稽才子”,因遇梅雨季节久住朋友家。一日, 朋友留下一张字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字条没有标点;其意思是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徐文长看后,故意错误断句来曲解其意,仍 是久住不走。请你先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句话抄在答题卡上

4 下联之下各补上一个字,对联成为“身无分文债,家徒四壁书”,转贫为 富了。旁观者个个惊叹这位秀才很有点能耐,怪不得可以“自得其乐”了。 看来,根据上下文意,衔接上恰当的词语,即一句中的“字眼”,也不失 为妙法。 四、巧拆成语。就是用表达语气的标点巧妙地点断原有的成语。国共 合作和谈时,有一次,国民党的代表和中共代表周恩来在谈判时,国民党 代表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均遭到周恩来的严词驳斥。国民党代表理屈词穷, 恼羞成怒,拍案且蛮横地说:“跟你周恩来谈判是对牛弹琴。”周恩来机 智地接过其话锋,从容不迫地说:“对!牛弹琴。”将对方诬蔑的成语“对 牛弹琴”,用表语气的感叹号巧妙点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驳得对方 自知理亏,哑口无言。 五、妙断语句。标点是无声的语言,是书面语言的五官。语句中恰当 增添标点,把整句分开,可以使语句中的意思正好相反。据称,抗日战争 时期,敌占区农村的墙壁上被汉奸刷上一条这样的标语:“粮食不卖给八 路军。”老百姓看了很气愤。出于义愤,老百姓中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在 标语上巧妙地增加了一个逗号,变成“粮食不卖,给八路军”,与原标语 的意思正相反。一个小小的标点的增添,把句子分拆,充分体现了当时敌 占区人民爱憎分明的大仁大义。 6、 根据文意,解释标题中“权变”一词的意思。(2 分) 。 7、 文章主要使用了 、 两种说明方法,文章说明了 事理 。(4分) 8、 文中“调整语序”部分的最后一句:“真是 ”。下面 选项中,填入该句空格的最佳一项是:( )(2 分) A. 化俗为雅,点石成金! B. 别出心裁,字字珠玑! C. 工夫不负有心人! D. 得来全不费功夫! 9、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朱自清改李商隐诗,已属妙 笔,而叶帅《八十书怀》中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则 是更胜一筹。叶帅诗句比朱自清诗句好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说出一点 即可)。(4 分) 我的分析: 10、 明代的徐文长,人称“滑稽才子”,因遇梅雨季节久住朋友家。一日, 朋友留下一张字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字条没有标点;其意思是: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徐文长看后,故意错误断句来曲解其意,仍 是久住不走。请你先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句话抄在答题卡上

然后运用标点断句,显示出徐文长的曲解之意。(2分) (二)阅读《拔掉那颗蛀牙》,答问。(24分) 拔掉那颗蛀牙 秦素衣 ①她恨全家人 ②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 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爱 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 不错了! ③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④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 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 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牙,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⑤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 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 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 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个月就要花 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 个星期。 ⑥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 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 吃到拉肚子,·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 里的第一名 ⑦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 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⑧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 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⑨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 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 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虛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 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⑩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 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 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 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5 然后运用标点断句,显示出徐文长的曲解之意。(2 分) (二)、阅读《拔掉那颗蛀牙》,答问。(24 分) 拔掉那颗蛀牙 秦素衣 ①她恨全家人。 ②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 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 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 不错了! ③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④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 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 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牙,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⑤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 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 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 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 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 一个星期。” ⑥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 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 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 里的第一名。 ⑦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 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⑧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 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⑨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 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 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 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⑩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 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 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 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 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 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 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 父亲抢过电话, 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岀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 来。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 第二天,又发杲。她决定回国 ⑩2是一杀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 —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 家,破旧了。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 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 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 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 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3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 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 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 4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份,姐姐-份,弟弟-份。父 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 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 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11、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拔掉那勦蛀牙》有何深刻含义?(3分) 12、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仿照下面的例子在方框内 填写恰当的内容。(字数在10字以内)(4分) h s h r 13、联系上下文,体味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她恨全家人。(她具体“恨”什么?开篇独句成段,有何作用?) (3分) (2)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牙,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6 ⑾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 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 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 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 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 来。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 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 ⑿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 ——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 家,破旧了。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 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 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 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 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⒀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 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 “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 ⒁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 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 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 ⒂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11、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拔掉那颗蛀牙》有何深刻含义..?(3 分) 12、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仿照下面的例子在方框内 填写恰当的内容。(字数在 10 字以内)(4 分) 13、联系上下文,体味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她恨全家人。(她具体“恨”什么?开篇独句成段,有何作用?) (3 分) (2)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牙,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地 位 尴 尬,滋 生 仇 恨 回 报 亲 情,收 获 快 乐

(“茁壮”为何加引号?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3)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此处景物描写有 何作用?)(3分) 14、第⑩η自然段“她”打电话回来时,家人对她的反应可不可以删去?为 什么?(4分) 15、选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并有-定的警示意义,试结合全文作简 析。(4分)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21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 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 旗靡,故逐之。 16、解释文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小信未孚( )(2)小大之狱( (3)公将鼓之( 4)望其旗靡( 17、翻译下列语句。(2分)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1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7 (“茁壮”为何加引号?有什么深刻含义?)(3 分) (3)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此处景物描写有 何作用?)(3 分) 14、第⑾自然段“她”打电话回来时,家人对她的反应可不可以删去?为 什么?(4 分) 15、选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并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试结合全文作简 析。(4 分)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 (21 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 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 旗靡,故逐之。” 16、解释文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1)小信未孚.( ) (2)小大之狱.( ) (3)公将鼓.之( ) (4)望其旗靡.( ) 17、 翻译下列语句。(2 分)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1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一鼓作气” 在选文中的意思是鼓足干劲,一气把事情完成。 B.“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土气 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 C.选文第一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 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D选文刻阃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八个字 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19、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3分) 0、本文略写了哪-部分的内容?结合你的写作经验,谈谈作者这样安排 的用意。(4分) 我的理解 21、齐鲁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结合课外积累, 你能举出另两个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吗?(2分) 我的积累 22、鲁国获胜的原因有哪些?你感受最深的点是什么?结合实际简要谈 谈 获胜原因 (2分) 我的感受 (2分) 四、写作(55分 23、作文(50分,卷面分5分 个人在成长的历程中,需要的有时很多,有时很少。有的人需要无限 的鼓励、关怀、理解和空间,有的人则只需要一张书桌,一个上学的机 会;有的人渴望成长不惧挫折,有的人则害怕成长所要付出的代价. 亲爱的同学,你认为成长最需要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认识和感受 在下面题目的横线上填入一个你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如宽容、空间 挫折、成功、快乐、付出代价等),然后完成作文 题目:成长,需要

8 A. “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一鼓作气” 在选文中的意思是鼓足干劲,一气把事情完成。 B. “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 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 C. 选文第一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 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D .选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八个字 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19、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3 分) 20、本文略写了哪一部分的内容?结合你的写作经验,谈谈作者这样安排 的用意。(4 分) 我的理解: 21、齐鲁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结合课外积累, 你能举出另两个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吗?(2 分) 我的积累: 22、鲁国获胜的原因有哪些?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结合实际简要谈 谈。 获胜原因: (2分) 我的感受: (2 分) 四、写作(55 分) 23、作文 ( 50 分,卷面分 5 分) 一个人在成长的历程中,需要的有时很多,有时很少。有的人需要无限 的鼓励、关怀、理解和空间,有的人则只需要一张书桌,一个上学的机 会;有的人渴望成长不惧挫折,有的人则害怕成长所要付出的代价…… 亲爱的同学,你认为成长最需要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认识和感受, 在下面题目的横线上填入一个你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如宽容、空间、 挫折、成功、快乐、付出代价等),然后完成作文。 题目:成长,需要 _____________

F上

9 100 200 300 400

10 500 600 700 800

共16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