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2版)前言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政策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的新版(第2版)。1998年,在 总结多年的教学与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编写出版了《政策科学》一书。该书有其特色和 优点,出版五年来多次重印,被广泛地使用和引证,尤其是被许多高校用作本科生和研究生 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并获得了多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或科研奖。简言之,《政策科学》获得了 学界的好评和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但是,受当时政策科学发展现状尤其是资料条件和研究水平的限制,该书的内容和体系 都有明显的不足和缺漏。同时,《政策科学》印行已经过去了五年,这五年正是我国政策科学 学科的教学和科研迅猛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的新文献,许多高校、党校和行政 学院纷纷开设这门课程以及相关专业,并积累起更丰富的教学经验,使得本书已落后于政策 科学迅速发展的形势,这就需要对该书加以修订、扩充和改版 这次修订是在《政策科学》(第1版)和《公共政策分析》(陈振明编著,全国MPA专 业学位核心课程教学大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的基础上进行的。新版除了保留 了《政策科学》(第1版)的原有主题外,做了大幅度扩充(增加了6个新主题):并对原有 的相当部分章节加以大改甚至重写。本书的修订仍然遵循如下三个原则:一是以马克思主义 经典作家以及毛泽东、邓小平的政策和策略理论作为指导;二是注意引进、消化和吸收当代 国外的政策科学的硏究成果,特别是注意跟踪当代西方政策科学发展的最新趋势,借鉴和吸 收其最新的理论与方法成果:三是立足于国情,紧密结合当前我国的政策实践,以我国的政 策系统、政策过程以及政策实践作为研究对象,并注意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实践经验。 本书为公共管理、政治学等学科及专业的研究生(特别是MPA学生)和本科生的“政策科 学”(“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提供一个基本的教学理论框架。它由三篇十六章所组成一—包 括导论、政策系统篇(4章)、政策过程篇(5章)、分析方法篇(5章)和结论,另加参考文 献(阅读书目)。由于涉及的主题内容多且广泛,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对象、课程性质和教 学时数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选择与增删 本书修订的任务主要由陈振明教授完成,厦门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2002~2003学年 度硏究生“政策科学研究”课程班(由2002级各专业的研究生及进修教师组成)的学生参加 了本书的研讨和修订工作,他们的参与为陈振明的全面修订奠定了前期的基础。参与各专题 硏讨和修订的学生分别是:第一章:王传国、林桢、马元富:第二章:张宏平、郑建艇、何 林生:第三章:卢霞、储亚萍、王余:第四章:许艳、黄文江、吴法;第五章:时磊、王哲、 唐桦;第六章:王传国、顾丽春、张燕君:第七章:陈樱花、林巧凤:第八章:卢琼莹、孙 慧英、朱海光:第九章:张娜、曹文杰、金剑锋;第十章:林洁榕、林炜臻、李洁琼;第十 一章:许建民、曾泽川、黄文菊:第十二章:贾玉洁、王玥娟、洪薇、林姗姗:第十三章: 徐志甫、李洁、杨国永:第十四章:刘智勇、欧阳君君、吴盛光:结论:唐文玉、谭英俊 张腾
1 前 言 本书是《政策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的新版(第 2 版)。1998 年,在 总结多年的教学与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编写出版了《政策科学》一书。该书有其特色和 优点,出版五年来多次重印,被广泛地使用和引证,尤其是被许多高校用作本科生和研究生 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并获得了多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或科研奖。简言之,《政策科学》获得了 学界的好评和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但是,受当时政策科学发展现状尤其是资料条件和研究水平的限制,该书的内容和体系 都有明显的不足和缺漏。同时,《政策科学》印行已经过去了五年,这五年正是我国政策科学 学科的教学和科研迅猛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的新文献,许多高校、党校和行政 学院纷纷开设这门课程以及相关专业,并积累起更丰富的教学经验,使得本书已落后于政策 科学迅速发展的形势,这就需要对该书加以修订、扩充和改版。 这次修订是在《政策科学》(第 1 版)和《公共政策分析》(陈振明编著,全国 MPA 专 业学位核心课程教学大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的基础上进行的。新版除了保留 了《政策科学》(第 1 版)的原有主题外,做了大幅度扩充(增加了 6 个新主题);并对原有 的相当部分章节加以大改甚至重写。本书的修订仍然遵循如下三个原则:一是以马克思主义 经典作家以及毛泽东、邓小平的政策和策略理论作为指导;二是注意引进、消化和吸收当代 国外的政策科学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注意跟踪当代西方政策科学发展的最新趋势,借鉴和吸 收其最新的理论与方法成果;三是立足于国情,紧密结合当前我国的政策实践,以我国的政 策系统、政策过程以及政策实践作为研究对象,并注意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实践经验。 本书为公共管理、政治学等学科及专业的研究生(特别是 MPA 学生)和本科生的“政策科 学”(“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提供一个基本的教学理论框架。它由三篇十六章所组成——包 括导论、政策系统篇(4 章)、政策过程篇(5 章)、分析方法篇(5 章)和结论,另加参考文 献(阅读书目)。由于涉及的主题内容多且广泛,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对象、课程性质和教 学时数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选择与增删。 本书修订的任务主要由陈振明教授完成,厦门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 2002~2003 学年 度研究生“政策科学研究”课程班(由 2002 级各专业的研究生及进修教师组成)的学生参加 了本书的研讨和修订工作,他们的参与为陈振明的全面修订奠定了前期的基础。参与各专题 研讨和修订的学生分别是:第一章:王传国、林桢、马元富;第二章:张宏平、郑建艇、何 林生;第三章:卢霞 、储亚萍、王余;第四章:许艳、黄文江、吴法;第五章:时磊、王哲、 唐桦;第六章:王传国、顾丽春、张燕君;第七章:陈樱花、林巧凤;第八章:卢琼莹、孙 慧英、朱海光;第九章:张娜、曹文杰、金剑锋;第十章:林洁榕、林炜臻、李洁琼;第十 一章:许建民、曾泽川、黄文菊;第十二章:贾玉洁、王玥娟 、洪薇 、林姗姗;第十三章: 徐志甫、李洁、杨国永;第十四章:刘智勇、欧阳君君、吴盛光;结论:唐文玉、谭英俊、 张腾

另外,还必须说明的是,参加《政策科学》第一版的编写的作者除了陈振明(他担任主 编,并撰写本书的大半部分)之外,还有骆沙舟,陈加刚、黄斌、李刚、陈炳辉,李孟怡、 叶树福、林平、朱仁显、邓卫文、虞维华、黄新华、江秀平等,新版保留了旧版相关章节的 某些内容。没有他们先前的工作,也许就没有今天这个新版。 本书的修订受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的资助,新版的问世 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本书在编写和修订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大量 中外文的文献,吸收了许多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也利用了主编本人的相关著作,特别是《公 共政策分析》和《政策分析方法》(讲义,厦门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1998年编印)等书的 相关资料。在此,对所有为本书的修订和出版做出贡献的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诚望读 者们一如既往,继续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03年5月5日 2
2 另外,还必须说明的是,参加《政策科学》第一版的编写的作者除了陈振明(他担任主 编,并撰写本书的大半部分)之外,还有骆沙舟,陈加刚、黄斌、李刚、陈炳辉,李孟怡、 叶树福、林平、朱仁显、邓卫文、虞维华、黄新华、江秀平等,新版保留了旧版相关章节的 某些内容。没有他们先前的工作,也许就没有今天这个新版。 本书的修订受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的资助,新版的问世 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本书在编写和修订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大量 中外文的文献,吸收了许多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也利用了主编本人的相关著作,特别是《公 共政策分析》和《政策分析方法》(讲义,厦门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 1998 年编印)等书的 相关资料。在此,对所有为本书的修订和出版做出贡献的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诚望读 者们一如既往,继续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03 年 5 月 5 日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政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2版)结论——走向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doc
- 东北农业大学:《演讲学》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共七章1-7章,人文学院:郑孝萍).ppt
- 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馆藏电子资源系列讲座(PPT).ppt
- 东北农业大学:《创造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课程介绍.ppt
- 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PPT讲稿)银盘公司文摘数据库.ppt
- 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PPT讲稿)超星数字图书馆.ppt
- 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PPT讲稿)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ppt
- 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PPT讲稿)第二节 原理、技术、方法、途径.ppt
- 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PPT讲稿)第一节 概述.ppt
- 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PPT讲稿)搜索引擎.ppt
- 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PPT讲稿)中国期刊网.ppt
- 西北工业大学:《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思考题.ppt
- 西北工业大学:《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大众心理.ppt
- 西北工业大学:《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团体心理.ppt
- 西北工业大学:《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社会行为.ppt
- 西北工业大学:《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人际关系.ppt
- 西北工业大学:《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人际交往.ppt
- 西北工业大学:《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社会态度.ppt
- 西北工业大学:《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社会认知.ppt
- 西北工业大学:《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社会动机.ppt
- 《政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2版)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doc
- 《政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2版)第一章 政策与政策系统.doc
- 《政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2版)第十一章 系统分析方法.doc
- 《政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2版)第十二章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doc
- 《政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2版)第十三章 公共政策的伦理学分析.doc
- 《政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2版)第十四章 政策分析中的创造性思维.doc
- 《政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2版)第二章 政策活动者.doc
- 《政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2版)第三章 公共决策体制.doc
- 《政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2版)第四章 政策工具.doc
- 《政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2版)第五章 政策制定.doc
- 《政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2版)第六章 政策执行.doc
- 《政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2版)第七章 政策评估.doc
- 《政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2版)第八章 政策监控.doc
- 《政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2版)第九章 政策终结与周期.doc
- 《公共关系理论》 公共关系理论的核容.ppt
- 公共关系对组织的功能概论.ppt
- 西北工业大学:《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课程资源(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西北工业大学:《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课程资源(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社会化.ppt
- 西北工业大学:《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课程资源(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自我意识.ppt
- 西北工业大学:《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课程资源(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社会动机.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