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十中2012年高一人教版必修一月考语文试卷_高一语文月考答案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答案 基础知识 2.D(A.沧桑B.长篙C.凄婉) 3.A(A项“殚精竭虑”的意思是:用尽精力,费尽心思。B项“偃旗息鼓”的意思是: 放倒军旗,停击战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现多指停止战斗,也比喻停止批评 攻击等。宜用“按兵不动”(使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现也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 动)。C项“雨后春笋”的意思是: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 现。褒义贬用。D项“有口皆碑”的意思是:比喻人人称赞。宜用“有目共睹”(人人 都能看见,形容极其明显)。) 4.C(A.“91名乘客和机组人员”有歧义,可理解为“91名”包括乘客和机组人员,也可理 解为“91名”只指乘客。B.成分赘余。“千元以上”包括“数千元”。D.解析:缺少宾语 在“人权”后面添加“的行径”,原句为“对这一……行径”。) 5.C(编年史,春秋末年左丘明) 二、诗歌赏析 6、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 7、拟人: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的惊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 人生哲理 三、文言文(一) 8、C(A行李,古义:使者;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B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 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D夫人,古义:那人:今义:妻子。) 9、A(A项是语气词,后三项都作代词。) 10、D(①③不是烛之武所言,⑥并没有表现他的智慧。) 11、A(例句是宾语前置,只有A不是。) 文言文(二) 12、A(“卒”应为“终于”,“谢”应为“辞退”,“过”应为“超过”) 13.C(A.之:到,前往:;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没实在意义。B.而:可是、却, 表转折:表修饰。C.以:因为。D.乃:于是,就:才 14.B(④⑤⑥讲吴起跟士兵同甘共苦,士卒愿为之效死。) 15.D(“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因此非常痛恨他”与原文意思不合 16.(1)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秦国)出使的人往来(经过郑国时),(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您也没有 什么害处。(1+1+1) (2)鲁国有人恶语中伤(诋毁)吴起说:“吴起为人(做人处世),(对)人猜忌(猜疑) 残忍。”(1+1+1)
- 1 -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答案 一、 基础知识 1、 D 2.D (A.沧桑 B.长篙 C.凄婉) 3.A(A 项“殚精竭虑”的意思是:用尽精力,费尽心思。B 项“偃旗息鼓”的意思是: 放倒军旗,停击战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现多指停止战斗,也比喻停止批评、 攻击等。宜用“按兵不动”(使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现也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 动)。C 项“雨后春笋”的意思是: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 现。褒义贬用。D 项“有口皆碑”的意思是:比喻人人称赞。宜用“有目共睹”(人人 都能看见,形容极其明显)。) 4.C(A.“91 名乘客和机组人员”有歧义,可理解为“91 名”包括乘客和机组人员,也可理 解为“91 名”只指乘客。B.成分赘余。“千元以上”包括“数千元”。D.解析:缺少宾语, 在“人权”后面添加“的行径”,原句为“对这一……行径”。) 5.C(编年史,春秋末年左丘明) 二、诗歌赏析 6、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 7、拟人;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的惊喜,也反 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 人生哲理。 三、文言文(一) 8、C(A 行李,古义:使者;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B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 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D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妻子。) 9、A(A 项是语气词,后三项都作代词。) 10、D(①③不是烛之武所言,⑥并没有表现他的智慧。) 11、A(例句是宾语前置,只有 A 不是。) 文言文(二) 12、A(“卒”应为“终于”,“谢”应为“辞退”,“过”应为“超过”) 13.C(A.之:到,前往;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没实在意义。B.而:可是、却, 表转折;表修饰。C.以:因为。D.乃:于是,就;才 14.B(④⑤⑥讲吴起跟士兵同甘共苦,士卒愿为之效死。) 15.D(“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因此非常痛恨他”与原文意思不合。) 16.(1)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秦国)出使的人往来(经过郑国时),(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您也没有 什么害处。(1+1 +1) (2)鲁国有人恶语中伤(诋毁)吴起说:“吴起 为人(做人处世),(对)人猜忌(猜疑) 残忍。”(1+1+1)

(3)吴起贪恋名利而爱好女色,然而带兵打仗,就是司马穰苴也比不过他。(1+1+1 古文翻译: 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曾经向曾子求学,奉事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 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娶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当时,吴起一心想成名, 就杀了自己的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鲁君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 把齐军打得大败 鲁国有人诋毁吴起说:“吴起为人,猜疑残忍。他年轻的时候,家里积蓄足有千金,在外边 求官没有结果,把家产也耗费尽了,乡邻中有人笑话他,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己的人。 然后从卫国的东门逃跑了。他和母亲诀别时,咬着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说:‘我吴起不做卿相 绝不再回卫国。’于是就拜曾子为师。不久,他母亲死了,吴起最终还是没有回去奔丧。曾 子瞧不起他,并和他断绝了师徒关系。吴起就到鲁国去,学习兵法来奉事鲁君。鲁君怀疑他 吴起杀掉妻子表明心迹,用来谋求将军的职位。鲁国只是个小国,现在却有了战胜强国的名 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 于抛弃了卫国。”鲁君对此心有疑虑,就辞退了吴起 这时,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想去事奉他。文侯问李克说:“吴起这个人怎么样啊?”李克 回答说:“吴起贪恋名利而爱好女色,然而带兵打仗,就是司马穰苴也比不过他。”于是魏 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 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 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 替他吸吮脓液,怎么还哭呢?”那位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啊。以前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 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吸吮毒疮,我不知道 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他啊。” 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信任,就任命他担 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 四、默写题:17(略) 五、现代文阅读 8、(2分)变故、失落、背叛、疑惑、烦恼、辛酸 19、(6分)①使人学着应变,努力耕耘,收获果实,提升认知,强健体态 ②可以构筑和平,达成理解,净化心灵。 ③能使人享受到生命底蕴的醇味,超越悲观 20、第二层:面对生活中的逆境,我们应该学会微笑 第三层:微笑是生命的体验,能够带来美妙的结果。 主旨:作者用文学的笔调书写了微笑的重要作用,说明微笑能够带来理解和幸福,鼓 励人们微笑着面对生活,用乐观积极的心态生活 21、(4分)BE(B“一定不会”E无“托物言志”)
- 2 - (3)吴起贪恋名利而爱好女色,然而带兵打仗,就是司马穰苴也比不过他。(1+1+1) 古文翻译: 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曾经向曾子求学,奉事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 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娶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当时,吴起一心想成名, 就杀了自己的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鲁君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 把齐军打得大败。 鲁国有人诋毁吴起说:“吴起为人,猜疑残忍。他年轻的时候,家里积蓄足有千金,在外边 求官没有结果,把家产也耗费尽了,乡邻中有人笑话他,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己的人。 然后从卫国的东门逃跑了。他和母亲诀别时,咬着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说:‘我吴起不做卿相, 绝不再回卫国。’于是就拜曾子为师。不久,他母亲死了,吴起最终还是没有回去奔丧。曾 子瞧不起他,并和他断绝了师徒关系。吴起就到鲁国去,学习兵法来奉事鲁君。鲁君怀疑他, 吴起杀掉妻子表明心迹,用来谋求将军的职位。鲁国只是个小国,现在却有了战胜强国的名 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 于抛弃了卫国。”鲁君对此心有疑虑,就辞退了吴起。 这时,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想去事奉他。文侯问李克说:“吴起这个人怎么样啊?”李克 回答说:“吴起贪恋名利而爱好女色,然而带兵打仗,就是司马穰苴也比不过他。”于是魏 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 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 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 替他吸吮脓液,怎么还哭呢?”那位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啊。以前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 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吸吮毒疮,我不知道 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他啊。” 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信任,就任命他担 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 四、默写题:17(略) 五、现代文阅读 18、(2 分)变故、失落、背叛、疑惑、烦恼、辛酸 19、(6 分)①使人学着应变,努力耕耘,收获果实,提升认知,强健体态。 ②可以构筑和平,达成理解,净化心灵。 ③能使人享受到生命底蕴的醇味,超越悲观。 20、第二层:面对生活中的逆境,我们应该学会微笑。 第三层:微笑是生命的体验,能够带来美妙的结果。 主 旨:作者用文学的笔调书写了微笑的重要作用,说明微笑能够带来理解和幸福,鼓 励人们微笑着面对生活,用乐观积极的心态生活。 21、(4 分)B E(B“一定不会” E 无“托物言志”)

3
- 3 -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平江十中2012年高一人教版必修一月考语文试卷_高一月考语文试卷答卷.doc
- 平江十中2012年高一人教版必修一月考语文试卷_高一月考语文试卷.doc
- 平山县外国语中学2013年3月月考高二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试题_河北省平山县外国语中学2013年3月月考.doc
- 平凉市静宁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oc
- 常见的高考作文的思维结构_作文的思维结构.doc
- 常熟市2021届高二语文限时训练.doc
- 常州市横山桥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_江苏省常州市横山桥高级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doc
- 常州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查试卷.doc
- 常州外国语学校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初考试试题_常州外国语学校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初考试.doc
- 带着预案上路,写好高考作文.doc
- 市十二中2012年高一必修二半期调研检测语文试卷_攀枝花市 市十二中2011-2012学年度(下.doc
- 市一中11级高中新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_市一中11级高中新生入学考试.doc
- 巴蜀名校联盟2009高考1语文文言文选材预测_巴蜀名校联盟2009高考1语文文言文选材预测(约75400字).doc
- 巴中市巴州区第七中学高2011级高三半期考试语文试题.doc
- 巴中市2009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doc
- 巩留县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oc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一(1)班期中小结之“学习策略”研讨ppt课件.ppt
- 工业科技中等专业学校2008—20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职高版).doc
- 巢湖市示范高中09-10学年苏教版高一第一学期四校期中联考试卷_巢湖市示范高中09.doc
- 巢湖市2010届省示范高中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_巢湖市2010届省示范高中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doc
- 平遥二中2013年苏教版高一年级十月考试语文试题.doc
- 平邑县高考补习学校2010年1月阶段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_平邑县高考补习学校2010年1月阶段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
- 平顶山市2017-2018学年下学期人教版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平顶山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 平顶山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_平顶山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doc
- 广 西2013届高三高考信息卷语文试题(一)_广.doc
- 广东六校联合体201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_广东六校联合体201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doc
- 广东华南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年级月考语文试卷.doc
- 广东实验中学2012届高考考前热身训练语文试卷_广东省实验中学2012届高三考前热身训练试题语文.doc
- 广东揭阳市2011届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_广东揭阳市2011届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doc
- 广东梅县东山中学2010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广东省梅县东山中学09-10学年高一下期末考试--语文.doc
- 广东梅县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广东梅县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题.doc
- 广东梅州联合中学粤教版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_广东梅州联合中学高一月考语文试题(粤教版).doc
- 广东汕头澄海区2009—2010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考试卷_广东汕头澄海区2009.doc
- 广东海珠区2013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广东海珠区2012学年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 广东深圳市翠园中学2012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_广东深圳市翠园中学2012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doc
- 广东番禺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科考试试卷_广东番禺中学09届高三第一次跃考试卷及答案.doc
- 广东省2009届高三下学期三校联考语文试卷_广东省执信中学 中山纪念中学 深圳外国语2009届高三下学期三校联考.doc
- 广东省2009届高三六校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_2009届六校第二次联考语文答案.doc
- 广东省2009届高三六校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_2009届六校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doc
- 广东省2009届高三六校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_第二次六校联考语文试题更正通知.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