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练习

病句修改 1 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能做好工作的前提。 有无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是评判好文章的标准之一 为了防止不错过借书的机会,他总是第一个赶到图书室 些家长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阻止孩子不上网 听了老师的话,使我豁然开朗 6、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培养。 7、 这篇文章的内容和见解都很丰富 8、它水量的充沛和纯净近乎神话 9 这次讨论会的气氛非常热烈得很 10、大家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我们要注意改正并找出文中的错别字。 当今社会处于竞争之中,人人都要谋求生存参与竞争 1234567890 老师语重心长地走过来对我说:“……"。 我上街买了鱼、肉、西红柿、大白菜、苹果等蔬菜。 同学们和许多共青团员争先恐后上台演讲。 16、程砚秋是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 韩愈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也是唐宋八大家。 一个人难免不犯错 能否刻苦钻硏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那个夜晚,只有几座灯塔在远处闪着衰弱的光芒 21、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22、周末晚会上,教室里回荡着同学们欢乐的笑容和歌声 杭州的三月是个美丽的城市。 24、洁白的一串串槐花,散发出醉人的花香 我们在生活中要有改正错误,认识错误的勇气。 26、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 当我走出车站时,被一位擦皮鞋的大嫂拦住了 28、秋季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大熊猫是一种极为稀奇的动物,只有我国四川一带才有。 大街的两旁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 课外文言文练习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 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 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shen笑)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执一隅以自矜严(指矜持自负)者,视此省 1、解释加点字含义。 有盲子道涸溪 放下即实地也 握楯长号 视此省哉 2、翻译文言句子 (1)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病句修改 1、 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能做好工作的前提。 2、 有无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是评判好文章的标准之一。 3、 为了防止不错过借书的机会,他总是第一个赶到图书室。 4、 一些家长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阻止孩子不上网。 5、 听了老师的话,使我豁然开朗。 6、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培养。 7、 这篇文章的内容和见解都很丰富。 8、 它水量的充沛和纯净近乎神话。 9、 这次讨论会的气氛非常热烈得很。 10、 大家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11、 我们要注意改正并找出文中的错别字。 12、 当今社会处于竞争之中,人人都要谋求生存参与竞争。 13、 老师语重心长地走过来对我说:“……”。 14、 我上街买了鱼、肉、西红柿、大白菜、苹果等蔬菜。 15、 同学们和许多共青团员争先恐后上台演讲。 16、 程砚秋是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 17、 韩愈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也是唐宋八大家。 18、 一个人难免不犯错。 19、 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20、 那个夜晚,只有几座灯塔在远处闪着衰弱的光芒。 21、 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22、 周末晚会上,教室里回荡着同学们欢乐的笑容和歌声。 23、 杭州的三月是个美丽的城市。 24、 洁白的一串串槐花,散发出醉人的花香。 25、 我们在生活中要有改正错误,认识错误的勇气。 26、 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 27、 当我走出车站时,被一位擦皮鞋的大嫂拦住了。 28、 秋季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29、 大熊猫是一种极为稀奇的动物,只有我国四川一带才有。 30、 大街的两旁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 课外文言文练习 A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 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 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shěn 笑)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执一隅以自矜严(指矜持自负)者,视此省 哉。 1、 解释加点字含义。 有盲子道.涸溪 放下即.实地也 握楯长号. 视此省.哉 2、 翻译文言句子。 (1)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2)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3、读了这则寓言后,你获得了哪些启发? 景公好弋(射鸟),使烛邹主(管理)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 有三,请数之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 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 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明白道理)矣。” 、解释加点字含义。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使诸侯闻之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二、翻译文言句子。 (1)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2)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三、从文中可看出景公是怎样的一个人?晏子呢 荀巨伯(人名)远看友人疾,值胡贼(入侵的军队)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 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损坏)义以求生,岂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这里是轻蔑称呼),而敢独止?”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值胡贼攻郡_不忍委之_子可去_遂班军而还 、翻译文言句子。 (1)败义以求生,岂巨伯所行邪? (2)败义以求生,岂巨伯所行邪? (3)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三、荀巨伯的行为感动了胡贼,从 一句可看出 四、荀巨伯不肯离去的原因是什么?
(2)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3、读了这则寓言后,你获得了哪些启发? B 景公好弋(射鸟),使烛邹主(管理)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 有三,请数之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 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 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明白道理)矣。” 一、解释加点字含义。 景公好.弋 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使.诸侯闻之 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二、翻译文言句子。 (1) 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2) 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三、从文中可看出景公是怎样的一个人?晏子呢? C 荀巨伯(人名)远看友人疾,值胡贼(入侵的军队)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 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损坏)义以求生,岂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这里是轻蔑称呼),而敢独止?”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一、 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值.胡贼攻郡 不忍委.之 子可去. 遂.班军而还. 二、 翻译文言句子。 (1) 败义以求生,岂巨伯所行邪? (2) 败义以求生,岂巨伯所行邪? (3) 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三、荀巨伯的行为感动了胡贼,从 一句可看出。 四、荀巨伯不肯离去的原因是什么?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七年级上第一单元作文训练《记一件事》ppt课件_语文初一七年级上第一单元作文训练《记一件事》课件.ppt
- 《黑珍珠》ppt课件1_《黑珍珠》课件1,共12张.ppt
- 《黄生借书说》ppt课件5.ppt
- 《黄生借书说》ppt课件4_黄生借书说.ppt
- 《黄生借书说》ppt课件3.ppt
- 《黄果树瀑布》同步练习.doc
- 《鹊桥仙》ppt课件3.ppt
- 《鹊桥仙》ppt课件2_鹊桥仙.ppt
- 《鱼我所欲也》《《庄子》故事两则》同步练习.doc
- 《高山仰止》ppt课件3.ppt
- 《高原,我的中国色》《悟沙》同步练习.doc
- 《骑桶者》ppt课件3_《骑桶者》PPT1.ppt
- 《骆驼赋》ppt课件2_骆驼赋.ppt
- 《马来的雨》ppt课件3.ppt
- 《马来的雨》ppt课件2.ppt
- 《马》表格式教案16.doc
- 《马》ppt课件16.ppt
- 《飞红滴翠记黄山》ppt课件7_苏教版九年级飞红滴翠记黄山课件.ppt
- 《风筝》ppt课件17.ppt
- 《风筝》ppt课件16.ppt
- 七年级第一节语文课ppt课件_七年级第一节语文课.ppt
- 三道岗子学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月考测试_七年月考9.doc
- 上梅中学语文版八年级上期期中考试试卷_上梅中学八年级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上蒜中学08-09学年苏教版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 专题《气象物候》ppt课件.ppt
- 中国当代诗二首之《我遥望》ppt课件2_8《中国当代诗二首》《我遥望》课件2,共13张.ppt
- 中国当代诗二首之《麦地》ppt课件2_《中国当代诗二首》《麦地》课件,共18张.ppt
- 中学古代汉语中常见几种语法现象举隅ppt课件.ppt
-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练题.doc
-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2份)_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心理1.doc
-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2份)_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doc
-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辅导资料_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辅导资料及答案(整理).doc
- 中考作文指导:精心打造文章的开头ppt课件.ppt
- 中考作文有忌讳ppt课件_中考作文有忌讳.ppt
- 中考作文立意训练ppt课件2_中考作文立意训练.ppt
- 中考古诗文默写综合训练题.doc
- 中考名著复习试题汇编(6篇)_07中考综合性学习专题训练.doc
- 中考名著复习试题汇编(6篇)_2007年名著复习题精选.doc
- 中考名著复习试题汇编(6篇)_2007总复习文学名著检测.doc
- 中考名著复习试题汇编(6篇)_中考名著复习绝密档案必读名著相关知识相应练习.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