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花卉栽培学》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十章 球根花卉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22
文件大小:162.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第一节概述 球根花卉( bulbflower)是多年生花卉中的一大类,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于地上部茎叶枯死之前,植株 地下部的茎或根发生变态,膨大形成球状或块状的贮藏器官,并以地下球根的形式渡过其休眠期(寒冷的 冬季或干旱炎热的夏季),至环境条件适宜时,再度生长并开花。可以利用地下球根蘖生的子球或其地下 膨大部分进行球根花卉的无性繁殖 由于球根花卉种类多,品种极为丰富,适应性强,栽培容易,管理简便,加之球根种源交流便利 因此广泛应用于花坛、花境、花带、岩石园或作地被、基础栽植等园林布置,还是商品切花和盆花的优 良材料。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十章球根花卉 第一节概述 球根花卉( bulbflower)是多年生花卉中的一大类,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于地上部茎叶枯死之前,植株地 下部的茎或根发生变态,膨大形成球状或块状的贮藏器官,并以地下球根的形式渡过其休眠期(寒冷的冬季 或干旱炎热的夏季),至环境条件适宜时,再度生长并开花。可以利用地下球根蘖生的子球或其地下膨大部 分进行球根花卉的无性繁殖。 由于球根花卉种类多,品种极为丰富,适应性强,栽培容易,管理简便,加之球根种源交流便利,因 此广泛应用于花坛、花境、花带、岩石园或作地被、基础栽植等园林布置,还是商品切花和盆花的优良材 根据球根的形态和变态部位,球根花卉可分为五大类 、鱗茎类(bulb) 鳞茎是变态的枝叶,其地下茎短缩,呈圆盘状的鳞茎盘(bulbω usplate),其上着生多数肉质膨大的变态 叶——鳞片( scale),整体呈球形。鳞茎盘的顶端为生长点(顶芽),鳞片多由叶基或叶鞘基肥大而成,简单的 鳞茎如朱顶红的鳞片全部由叶基特化而成,郁金香的鳞片则全部由叶鞘基特化而来,水仙( Narcissusspp 的鳞片则由叶基与叶鞘基共冋特化而成。成年鱗茎的顶芽可分化花芽,幼年鳞茎的顶芽为营养芽。鳞茎盘 上鳞片的腋内分生组织形成腋芽,形成茎、叶或子鳞茎( bulblet) 根据鳞片排列的状态,通常又将鳞茎分为有皮鳞茎( tunicatedbulb)和无皮鳞茎( nantun- catedbulb)。有 皮鳞茎又称层状鳞茎( l aminatebulb),鳞片呈同心圆层状排列,于鳞茎外包被褐色的膜质鱗皮(tuic),以保 护鳞茎,如郁金香、风信子、水仙、石蒜、朱顶红、文殊兰等大部分鳞茎花卉。无皮鳞茎又称片状鳞茎 scalybulb),鳞茎球体外围不包被膜状物,肉质鳞片沿鳞茎的中轴呈覆瓦状叠合着生,如百合、贝母等 依鱗茎的寿命可分为一年生和多年生两类。一年生鳞茎每年更新,母鳞茎的鱗片在生育期间由于贮臧 营养耗尽而自行解体,由顶芽或腋芽形成的子鳞茎代替,如郁金香等。多年生鳞茎的鱗片可连续存活多年, 生长点每年形成新的鳞片,使球体逐年増大,早年形成的鳞片被推挤到球体外围,并依次先后衰亡,如百 合、水仙、风信子、石蒜等。 球茎类(corm 地下茎短缩膨大呈实心球状或扁球形,其上着生环状的节,节上着生叶鞘和叶的变态体,呈膜质包被 于球体上。顶端有顶芽,节上有侧芽,顶芽和侧芽萌发生长形成新的花茎和叶,茎基则膨大形成下一代新 球,母球由于养分耗尽而萎缩,在新球茎发育的同时,其基部发生的根状茎先端膨大形成多数小球茎 (cormel) 球茎有两种根,一种是母球茎底部发生的须根,其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与水分;此外,在新球茎形成 初期,于新球茎基部发生粗壮的牵引根或称收缩根( contractileroot),其功能是牵引新球茎不远离母体,并 使之不露出地面。常见的球茎花卉如唐菖蒲、小苍兰、荷兰鸢尾、番红花、秋水仙、观音兰、虎眼万年青 等 三、块茎类( tuber) 地下茎变态膨大呈不规则的块状或球状,但块茎外无皮膜包被。根据膨大变态的部位不同可分为两类 种由地下根状茎顶端膨大而成,上面具有明显的呈螺旋状排列的芽眼,在其块茎上不能直接产生根,主 要靠形成的新块茎进行繁殖,如花叶芋。另一种由种子下胚轴和少部分上胚轴及主根基部膨大而成,其芽 着生于块状茎的顶部,须根则着生于块状茎的下部或中部,能连续多年生长并膨大,但不能分生小块茎, 因此需用种子繁殖或人工方法繁殖,如仙客来、球根秋海棠、大岩桐等 四、根茎类( rhizome) 地下茎呈根状肥大,具明显的节与节间,节上有芽并能发生不定根,根茎往往水平横向生长,地下分 布较浅,又称为根状茎。其顶芽能发育形成花芽开花,而侧芽形成分枝,如美人蕉、姜花、红花酢浆草、 铃兰、六出花等。 五、块根类( tuberousroot)

第十章 球根花卉 第一节 概 述 球根花卉(bulbflower)是多年生花卉中的一大类,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于地上部茎叶枯死之前,植株地 下部的茎或根发生变态,膨大形成球状或块状的贮藏器官,并以地下球根的形式渡过其休眠期(寒冷的冬季 或干旱炎热的夏季),至环境条件适宜时,再度生长并开花。可以利用地下球根蘖生的子球或其地下膨大部 分进行球根花卉的无性繁殖。 由于球根花卉种类多,品种极为丰富,适应性强,栽培容易,管理简便,加之球根种源交流便利,因 此广泛应用于花坛、花境、花带、岩石园或作地被、基础栽植等园林布置,还是商品切花和盆花的优良材 料。 根据球根的形态和变态部位,球根花卉可分为五大类。 一、鳞茎类(bulb) 鳞茎是变态的枝叶,其地下茎短缩,呈圆盘状的鳞茎盘(bulbousplate),其上着生多数肉质膨大的变态 叶——鳞片(scale),整体呈球形。鳞茎盘的顶端为生长点(顶芽),鳞片多由叶基或叶鞘基肥大而成,简单的 鳞茎如朱顶红的鳞片全部由叶基特化而成,郁金香的鳞片则全部由叶鞘基特化而来,水仙(Narcissusspp.) 的鳞片则由叶基与叶鞘基共同特化而成。成年鳞茎的顶芽可分化花芽,幼年鳞茎的顶芽为营养芽。鳞茎盘 上鳞片的腋内分生组织形成腋芽,形成茎、叶或子鳞茎(bulblet)。 根据鳞片排列的状态,通常又将鳞茎分为有皮鳞茎(tunicatedbulb)和无皮鳞茎(nontunl—catedbulb)。有 皮鳞茎又称层状鳞茎(1aminatebulb),鳞片呈同心圆层状排列,于鳞茎外包被褐色的膜质鳞皮(tunic),以保 护鳞茎,如郁金香、风信子、水仙、石蒜、朱顶红、文殊兰等大部分鳞茎花卉。无皮鳞茎又称片状鳞茎 (scalybulb),鳞茎球体外围不包被膜状物,肉质鳞片沿鳞茎的中轴呈覆瓦状叠合着生,如百合、贝母等。 依鳞茎的寿命可分为一年生和多年生两类。一年生鳞茎每年更新,母鳞茎的鳞片在生育期间由于贮藏 营养耗尽而自行解体,由顶芽或腋芽形成的子鳞茎代替,如郁金香等。多年生鳞茎的鳞片可连续存活多年, 生长点每年形成新的鳞片,使球体逐年增大,早年形成的鳞片被推挤到球体外围,并依次先后衰亡,如百 合、水仙、风信子、石蒜等。 二、球茎类(corm) 地下茎短缩膨大呈实心球状或扁球形,其上着生环状的节,节上着生叶鞘和叶的变态体,呈膜质包被 于球体上。顶端有顶芽,节上有侧芽,顶芽和侧芽萌发生长形成新的花茎和叶,茎基则膨大形成下一代新 球,母球由于养分耗尽而萎缩,在新球茎发育的同时,其基部发生的根状茎先端膨大形成多数小球茎 (cormel)。 球茎有两种根,一种是母球茎底部发生的须根,其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与水分;此外,在新球茎形成 初期,于新球茎基部发生粗壮的牵引根或称收缩根(contractileroot),其功能是牵引新球茎不远离母体,并 使之不露出地面。常见的球茎花卉如唐菖蒲、小苍兰、荷兰鸢尾、番红花、秋水仙、观音兰、虎眼万年青 等。 三、块茎类(tuber) 地下茎变态膨大呈不规则的块状或球状,但块茎外无皮膜包被。根据膨大变态的部位不同可分为两类。 一种由地下根状茎顶端膨大而成,上面具有明显的呈螺旋状排列的芽眼,在其块茎上不能直接产生根,主 要靠形成的新块茎进行繁殖,如花叶芋。另一种由种子下胚轴和少部分上胚轴及主根基部膨大而成,其芽 着生于块状茎的顶部,须根则着生于块状茎的下部或中部,能连续多年生长并膨大,但不能分生小块茎, 因此需用种子繁殖或人工方法繁殖,如仙客来、球根秋海棠、大岩桐等。 四、根茎类(rhizome) 地下茎呈根状肥大,具明显的节与节间,节上有芽并能发生不定根,根茎往往水平横向生长,地下分 布较浅,又称为根状茎。其顶芽能发育形成花芽开花,而侧芽形成分枝,如美人蕉、姜花、红花酢浆草、 铃兰、六出花等。 . 五、块根类(tuberousroot)

与上述四种变态茎不同,块根为根的变态,由侧根或不定根膨大而成,其功能是贮藏养分和水分。块 根无节、无芽眼,只有须根。发芽点只存在于根颈部的节上,故块根一般不直接用作繁殖材料。典型的块 根如大丽花、花毛莨、欧洲银莲花等 球根花卉的种类和园艺栽培品种极其繁多,原产地涉及温带、亚热带和部分热带地区,因此生长习性 各不相同。一般来说,球根花卉宜阳光充足、温度适宜,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喜欢疏松肥沃、排水良好 的沙质壤土或壤土,最忌水湿或积水。根据栽培习性可分为两类: 1。春植球根春植球根多原产中南非洲、中南美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和墨西哥高原等地区,如唐 菖蒲、朱顶红、美人蕉、大岩桐、球根秋海棠、大丽花、晩香玉等。这些地区往往气候温暖,周年温差较 小,夏季雨量充足,因此舂植球根的生育适温普遍较高,不耐寒。这类球根花卉通常春季栽植,夏秋季开 花,冬季休眠。进行花期调控时,通常采用低温贮球,先打破球根休眠再抑制花芽的萌动,来延迟花期。 2.秋植球根秋植球根多原产地中海沿岸、小亚细亚、南非开普顿地区和澳洲西南、北美洲西南部 等地,如郁金香、风信子、水仙、球根鸢尾、番红花、仙客来、花毛茛、小苍兰、马蹄莲等。这些地区冬 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旱,为抵御夏季的干旱,植株的地下茎变态肥大成球根状并贮藏大量水分和养分, 因此秋植球根较耐寒而不耐夏季炎热 秋植球根类花卉往往在秋冬季种植后进行营养生长,翌年春季开花,夏季进入休眠期。其花期调控通 常可利用球根花芽分化与休眠的关系,采用种球冷藏,即人工给以自然低温过程,再移人温室进行催花。 这种促成栽培的方法对那些在球根休眠期已完成花芽分化的种类效果最好,如郁金香、水仙、风信子等 已成功进入商业化栽培。 第二节百合科球根花卉 百合 学名 iliumspp 英名]liy [科属)百合科百合属 (形态特征)百合为多年生草本,地下具鱗茎,呈阔卵状球形或扁球形,由多数肥厚肉质的鳞片抱合而 成,外无皮膜,大小因种而异。多数种地上茎直立,少数为匍匐茎,高50~1OOcm。叶多互生或轮生,线 形、披针形、卵形或心形,具平行脉,叶有柄或无柄。花单生、簇生或成总状花序。花大,有漏斗形、喇 叭形、杯形和球形等。花被片6枚,内、外两轮离生,由3个花萼片和3个花瓣组成,颜色相同,但萼片 比花瓣稍窄。花色丰富,花瓣基部具蜜腺,常具芳香。重瓣花有瓣6~10枚,雄蕊6枚,花药丁字形着生。 柱头三裂,子房上位,蒴果3室,种子扁平。花期初夏至初秋。染色体数为x=12 产地与分布百合属约有90个原生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和寒带地区,热带高海拔山区也少有 分布,而南半球几乎没有野生种。我国是世界百合属植物的主要产地之一,也是世界百合的起源中心,有 47个种,18个变种,占世界百合种类总数的1/2以上,其中36个种、15个变种为我国特有种。百合在 我国27个省(区)都有分布,其中以四川省西部、云南省西北部和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分布种类最多。 (栽培史)我国关于百合的记载历史甚早,《尔雅》记有:“百合小者如蒜,大者如碗,数十片相累,壮 如白莲花,古名百合,谓百片合成也。”《本草纲目》中记载:“百合一名番韭,即百合蒜,一名强瞿,凡 物旁生为之瞿,一名蒜薯,因其根如大蒜,其味如山薯。”《金匮要略》记述了百合的药用价值。直到近代, 我国百合还以食用、药用为主 日本也是百合的重要原产地,在2000年前即用于宗教礼仪,直到现在还用百合花作酒樽装饰。欧洲 对百合记载较早的是引旧约圣经》,书中提到白花百合 Liliumcandidum)应用于宗教仪式,以洁白的百合花 象征圣母肖像,1794年麝香百合由日本传至荷兰,1819年传人英国,自20世纪前半期开始大规模展开杂 交育种,极大地丰富了品种。 百合种类丰富,适应性强,分布广泛,应用方式多样,可在园林中作花坛、花境,也可作为盆栽和切 花观赏。20世纪80年代以来,用于商品切花和盆花的百合品种和栽培技术发展最快,如东方系百合盆花 占全美盆栽植物年产量的第五位(一晶红、兰花、菊花、杜鹃和东方系百合)。目前世界百合球根生产占主 导的国家是荷兰和日本,据国际球根花卉中心( (nternational lower BulbCenter)统计,2000-2001年荷兰的

与上述四种变态茎不同,块根为根的变态,由侧根或不定根膨大而成,其功能是贮藏养分和水分。块 根无节、无芽眼,只有须根。发芽点只存在于根颈部的节上,故块根一般不直接用作繁殖材料。典型的块 根如大丽花、花毛莨、欧洲银莲花等。 球根花卉的种类和园艺栽培品种极其繁多,原产地涉及温带、亚热带和部分热带地区,因此生长习性 各不相同。一般来说,球根花卉宜阳光充足、温度适宜,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喜欢疏松肥沃、排水良好 的沙质壤土或壤土,最忌水湿或积水。根据栽培习性可分为两类: 1。春植球根 春植球根多原产中南非洲、中南美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和墨西哥高原等地区,如唐 菖蒲、朱顶红、美人蕉、大岩桐、球根秋海棠、大丽花、晚香玉等。这些地区往往气候温暖,周年温差较 小,夏季雨量充足,因此春植球根的生育适温普遍较高,不耐寒。这类球根花卉通常春季栽植,夏秋季开 花,冬季休眠。进行花期调控时,通常采用低温贮球,先打破球根休眠再抑制花芽的萌动,来延迟花期。 2.秋植球根 秋植球根多原产地中海沿岸、小亚细亚、南非开普顿地区和澳洲西南、北美洲西南部 等地,如郁金香、风信子、水仙、球根鸢尾、番红花、仙客来、花毛茛、小苍兰、马蹄莲等。这些地区冬 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旱,为抵御夏季的干旱,植株的地下茎变态肥大成球根状并贮藏大量水分和养分, 因此秋植球根较耐寒而不耐夏季炎热。 秋植球根类花卉往往在秋冬季种植后进行营养生长,翌年春季开花,夏季进入休眠期。其花期调控通 常可利用球根花芽分化与休眠的关系,采用种球冷藏,即人工给以自然低温过程,再移人温室进行催花。 这种促成栽培的方法对那些在球根休眠期已完成花芽分化的种类效果最好,如郁金香、水仙、风信子等, 已成功进入商业化栽培。 第二节 百合科球根花卉 一、百 合 (学名)Liliumspp. [英名]lily [科属)百合科百合属 (形态特征)百合为多年生草本,地下具鳞茎,呈阔卵状球形或扁球形,由多数肥厚肉质的鳞片抱合而 成,外无皮膜,大小因种而异。多数种地上茎直立,少数为匍匐茎,高 50~lOOcm。叶多互生或轮生,线 形、披针形、卵形或心形,具平行脉,叶有柄或无柄。花单生、簇生或成总状花序。花大,有漏斗形、喇 叭形、杯形和球形等。花被片 6 枚,内、外两轮离生,由 3 个花萼片和 3 个花瓣组成,颜色相同,但萼片 比花瓣稍窄。花色丰富,花瓣基部具蜜腺,常具芳香。重瓣花有瓣 6~10 枚,雄蕊 6 枚,花药丁字形着生。 柱头三裂,子房上位,蒴果 3 室,种子扁平。花期初夏至初秋。染色体数为 x=12。 (产地与分布)百合属约有 90 个原生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和寒带地区,热带高海拔山区也少有 分布,而南半球几乎没有野生种。我国是世界百合属植物的主要产地之一,也是世界百合的起源中心,有 47 个种,18 个变种,占世界百合种类总数的 1/2 以上,其中 36 个种、15 个变种为我国特有种。百合在 我国 27 个省(区)都有分布,其中以四川省西部、云南省西北部和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分布种类最多。 (栽培史)我国关于百合的记载历史甚早,《尔雅》记有:“百合小者如蒜,大者如碗,数十片相累,壮 如白莲花,古名百合,谓百片合成也。”《本草纲目》中记载:“百合一名番韭,即百合蒜,一名强瞿,凡 物旁生为之瞿,一名蒜薯,因其根如大蒜,其味如山薯。”《金匮要略》记述了百合的药用价值。直到近代, 我国百合还以食用、药用为主。 日本也是百合的重要原产地,在 2 000 年前即用于宗教礼仪,直到现在还用百合花作酒樽装饰。欧洲 对百合记载较早的是引旧约圣经》,书中提到白花百合(Liliumcandidum)应用于宗教仪式,以洁白的百合花 象征圣母肖像,1794 年麝香百合由日本传至荷兰,1819 年传人英国,自 20 世纪前半期开始大规模展开杂 交育种,极大地丰富了品种。 百合种类丰富,适应性强,分布广泛,应用方式多样,可在园林中作花坛、花境,也可作为盆栽和切 花观赏。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用于商品切花和盆花的百合品种和栽培技术发展最快,如东方系百合盆花 占全美盆栽植物年产量的第五位(一晶红、兰花、菊花、杜鹃和东方系百合)。目前世界百合球根生产占主 导的国家是荷兰和日本,据国际球根花卉中心(InternationalFlowerBulbCenter)统计,2000—2001 年荷兰的

百合种植面积达4200hm2,年产百合种球约20亿头,用于切花栽培的商品百合品种已达300多个,且每 年不断有新品种问世。 分类与主要种类]百合的原种和变种很多,其中不少原种也具有较高观赏价值而被栽培应用,现代栽 培的商品品种是由多个种反复杂交选育出来的 1.野生种的分类根据百合的形态特征可分为四个组。 (1)百合组百合组花朵呈喇叭形,横生于花梗上,花瓣先端略向外弯,雄蕊的上部向上弯曲,叶互生 此类百合观赏价值较高,如著名的王百合、麝香百合、布朗百合等。 ①王百合( Regale):王百合又名王冠百合,原产我国四川、云南800~180m高地。鳞茎卵形至椭圆 形,棕黄色,洒紫红晕,周径12~25cm,味苦。茎直立,株高60~150cm,茎绿色有紫色斑点。叶披针 形。通常每株开花4~5朵,多时达20~30朵。花白色,喉部黄色,外面有淡紫晕,花径12-1Scm,芳 香。花期早,6~7月开花。染色体2n=24。 ②麝香百合( longi/ Jorum):麝香百合又名铁炮百合,原产我国台湾及日本九州南部诸岛海边岩上 鳞茎近球形至卵形,周径18-25cm。直立茎,株高60~100cm。叶披针形。花白色,内侧深处有绿晕 花单生或2~4朵,花被片长15~18cm,长筒状喇叭形,有浓香。花期6~8月。染色体数为2n=24 ③布朗百合( broxil):布朗百合又称紫背百合,原产我国华中、华南、西南诸省海拔1500~1800m 的山地草坡或林下。鳞茎扁球形,黄白色,有时有紫色条纹,周径26~28cm,有苦味。直立茎,株高60~ 80cm,半阴地可达 lOOcm以上。每株开花2~3朵,有时5~6朵。花冠乳白色,有红紫色条纹,长约16cm, 花粉赤褐色,有浓香。花期6-7月。本种有许多栽培变种,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2)钟花组钟花组花瓣片较百合组短,花朵向上、倾斜或下垂,雄蕊向中心靠拢,叶互生。我国这 类百合遗传资源特别丰富,如渥丹、毛百合、玫红百合( Lamoenum)、紫花百合( Souliei)等。 ①渥丹( Concolor):渥丹又名山丹,原产我国北部、朝鲜和日本。鳞茎小,味苦。花小,深红色,有 光泽,无异色斑点。易实生繁殖,曾产生许多变种。本种在我国华北山地多有野生 ②毛百合 Dauricum):毛百合又名兴安百合,原产我国东北部、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以东、日本及朝鲜 鳞茎球形至圆锥形,周径10~15cm,白色,可食用。地下匍匐茎。株高40~50cm。花橙黄色,有紫色斑 点,花径9一IOcm,每茎有花3~4朵,多时7~8朵。花期5月下旬。染色体数2n=24 (3)卷瓣组卷瓣组花朵下垂,花瓣向外反卷,雄蕊上端向外张开,叶互生。这类百合宜作庭院露地栽 培,如卷丹、鹿子百合、湖北百合( Henryi)、川百合等,食用百合如兰州百合也属此组 ①卷丹( Lanci/ olium):卷丹又名虎皮百合、南京百合,原产我国各地,江浙一带常栽培作食用。鳞 茎卵圆形至扁球形,黄白色。地下茎易生小鳞茎,地上茎多生珠芽。株高80~150cm,圆锥状总状花序 有花15~20朵,花瓣朱红色,有暗紫大斑点,花径10~12cm。花期7~8月。为三倍体,染色体数3n ②兰州百合( Ldavidiivar. unicolor):兰州百合是大卫百合(davd)的变种。大卫百合原产于我国西北、 西南、中南地区海拔1500~300m的高地,鳞茎白色,扁卵形,周径10~12cra,株高100~200cm,多 花性,有花20~40朵,花期7~8月,染色体2n=24。兰州百合则花大,橙红色,花期晚,我国大面积作 食用栽培。 ③鹿子百合( Speciosum):鹿子百合又称药百合,原产我国浙江、江西、安徽、台湾及日本。鱗茎呈 球形至扁球形,周径20—25cm。鳞片颜色依品种而异,有橙、绿黄、紫、棕等色,味苦。株髙50-15cm 花红色者茎浅绿色。有花10~12朵,大鳞茎可有花40~50朵,花径10~12cm,芳香。花期8~9月。染 色体2n千24 (4)轮叶组轮叶组叶片轮生或近轮生,花朵向上或下垂。花朵向上的如青岛百合( Ltsingtauense),花朵 下垂且花瓣反卷的如欧洲百合( Martagon)、新疆百合( Lmartagonvar. pilosiusculum)等 2.园艺栽培种的分类百合的园艺品种众多,1982年,国际百合学会在1963年英国皇家园艺学会百 合委员会提出的百合系统分类的基础上,依据亲本的产地、亲缘关系、花色和花姿等特征,将百合园艺品 种划分为九个种系,即:亚洲百合杂种系、星叶百合杂种系( Martegonhy- brids)、白花百合杂种系 ( Candidumhybrids)、美洲百合杂种系( Americanhybrids)、麝香百合杂种系、喇叭型百合杂种系( Trumpet brids)、东方百合杂种系、其他类型( Miscellaneoushybrids)和原种(包括所有种类、变种及变型)。这个分

百合种植面积达 4 200hm2,年产百合种球约 20 亿头,用于切花栽培的商品百合品种已达 300 多个,且每 年不断有新品种问世。 (分类与主要种类]百合的原种和变种很多,其中不少原种也具有较高观赏价值而被栽培应用,现代栽 培的商品品种是由多个种反复杂交选育出来的。 1.野生种的分类 根据百合的形态特征可分为四个组。 (1)百合组 百合组花朵呈喇叭形,横生于花梗上,花瓣先端略向外弯,雄蕊的上部向上弯曲,叶互生。 此类百合观赏价值较高,如著名的王百合、麝香百合、布朗百合等。 ①王百合(Lregale):王百合又名王冠百合,原产我国四川、云南 800~1 800m 高地。鳞茎卵形至椭圆 形,棕黄色,洒紫红晕,周径 12~25cm,味苦。茎直立,株高 60~150cm,茎绿色有紫色斑点。叶披针 形。通常每株开花 4~5 朵,多时达 20~30 朵。花白色,喉部黄色,外面有淡紫晕,花径 12—1Scm,芳 香。花期早,6~7 月开花。染色体 2n=24。 ②麝香百合(1longi/Jorum):麝香百合又名铁炮百合,原产我国台湾及日本九州南部诸岛海边岩上。 鳞茎近球形至卵形,周径 18—25cm。直立茎,株高 60~100cm。叶披针形。花白色,内侧深处有绿晕。 花单生或 2~4 朵,花被片长 15~18cm,长筒状喇叭形,有浓香。花期 6~8 月。染色体数为 2n=24。 ③布朗百合(Lbroxvnii):布朗百合又称紫背百合,原产我国华中、华南、西南诸省海拔 1 500~l 800m 的山地草坡或林下。鳞茎扁球形,黄白色,有时有紫色条纹,周径 26~28cm,有苦味。直立茎,株高 60~ 80cm,半阴地可达 lOOcm 以上。每株开花 2~3 朵,有时 5~6 朵。花冠乳白色,有红紫色条纹,长约 16cm, 花粉赤褐色,有浓香。花期 6—7 月。本种有许多栽培变种,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2)钟花组 钟花组花瓣片较百合组短,花朵向上、倾斜或下垂,雄蕊向中心靠拢,叶互生。我国这一 类百合遗传资源特别丰富,如渥丹、毛百合、玫红百合(Lamoenum)、紫花百合(Lsouliei)等。 ①渥丹(Lconcolor):渥丹又名山丹,原产我国北部、朝鲜和日本。鳞茎小,味苦。花小,深红色,有 光泽,无异色斑点。易实生繁殖,曾产生许多变种。本种在我国华北山地多有野生。 ②毛百合(Ldauricum):毛百合又名兴安百合,原产我国东北部、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以东、日本及朝鲜。 鳞茎球形至圆锥形,周径 10~15cm,白色,可食用。地下匍匐茎。株高 40~50cm。花橙黄色,有紫色斑 点,花径 9 一 lOcm,每茎有花 3~4 朵,多时 7~8 朵。花期 5 月下旬。染色体数 2n=24。 (3)卷瓣组 卷瓣组花朵下垂,花瓣向外反卷,雄蕊上端向外张开,叶互生。这类百合宜作庭院露地栽 培,如卷丹、鹿子百合、湖北百合(Lhenryi)、川百合等,食用百合如兰州百合也属此组。 ①卷丹(Llanci/olium):卷丹又名虎皮百合、南京百合,原产我国各地,江浙一带常栽培作食用。鳞 茎卵圆形至扁球形,黄白色。地下茎易生小鳞茎,地上茎多生珠芽。株高 80~150cm,圆锥状总状花序, 有花 15~20 朵,花瓣朱红色,有暗紫大斑点,花径 10~12cm。花期 7~8 月。为三倍体,染色体数 3n= 36。 ②兰州百合(Ldavidiivar.unicolor):兰州百合是大卫百合(Ldavidii)的变种。大卫百合原产于我国西北、 西南、中南地区海拔 l 500~3 000m 的高地,鳞茎白色,扁卵形,周径 10~12cra,株高 100~200cm,多 花性,有花 20~40 朵,花期 7~8 月,染色体 2n=24。兰州百合则花大,橙红色,花期晚,我国大面积作 食用栽培。 ③鹿子百合(Lspeciosum):鹿子百合又称药百合,原产我国浙江、江西、安徽、台湾及日本。鳞茎呈 球形至扁球形,周径 20—25cm。鳞片颜色依品种而异,有橙、绿黄、紫、棕等色,味苦。株高 50—150cm。 花红色者茎浅绿色。有花 10~12 朵,大鳞茎可有花 40~50 朵,花径 10~12cm,芳香。花期 8~9 月。染 色体 2n 千 24。 (4)轮叶组 轮叶组叶片轮生或近轮生,花朵向上或下垂。花朵向上的如青岛百合(Ltsingtauense),花朵 下垂且花瓣反卷的如欧洲百合(Lmartagon)、新疆百合(Lmartagonvar.pilosiusculum)等。 2.园艺栽培种的分类 百合的园艺品种众多,1982 年,国际百合学会在 1963 年英国皇家园艺学会百 合委员会提出的百合系统分类的基础上,依据亲本的产地、亲缘关系、花色和花姿等特征,将百合园艺品 种划分为九个种系,即:亚洲百合杂种系、星叶百合杂种系(Martegonhy—brids)、白花百合杂种系 (Candidumhybrids)、美洲百合杂种系(Americanhybrids)、麝香百合杂种系、喇叭型百合杂种系(Trumpet hybrids)、东方百合杂种系、其他类型(Miscellaneoushybrids)和原种(包括所有种类、变种及变型)。这个分

类系统已被普遍认可并在所有的百合展览中采用。常见栽培的主要有以下三个种系 (1)亚洲百合杂种系( Asiatichybrids)亚洲百合的亲本包括卷丹、川百合、山丹、毛百合等,花直立向 上,瓣缘光滑,花瓣不反卷 (2)麝香百合杂种系 Longiflorumhybrids麝香百合杂种系又称铁炮百合、复活节百合,花色洁白,花 横生,花被筒长,呈喇叭状。主要是麝香百合与台湾百合(L/ formosanum)衍生的杂种或杂交品种,也包括 这两个种的种间杂交种—一新铁炮百合(LX/ ormolongo),花直立向上,可播种繁殖。目前应用最多的品 种是日本培育的‘雷山系列 (3)东方百合杂种系 Orientalhybrids)东方百合杂种系包括鹿子百合、天香百合( Laurate)、日本百合、 红花百合及其与湖北百合的杂种,花斜上或横生,花瓣反卷或瓣缘呈波浪状,花被片上往往有彩色斑点。 主要百合商业品种有亚洲系的 Avignon、 ConnecticutKing、 Pollyanna、 Nove Cento等;东方系的 apuleo Casablanca、 Siberia、 Sorbonne、 MarcoPolo、 Stargazer等;麝香系的 SnOwQueen、 WhiteFox等 (生物学特性)百合类大多性喜冷凉、湿润气候,耐寒;大多数种类品种喜阴。要求腐殖质丰富、多孔 隙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多数喜微酸性土壤,有些种和杂种能耐受适度的碱性土壤,适宜pH为5.5- 7。5,忌土壤高盐分。生育和开花的适温为15-20℃,5℃以下或30℃以上时,生育近乎停止 百合的地下部包含鳞茎盘和鳞片,其顶端分生组织发育为地上茎和叶。初期分化的叶为基生,叶,当 地上茎达到一定长度时顶端分化花芽,花茎上着生茎生叶。不开花的幼年鳞茎只形成基生叶。鳞片的腋内 生长点分化的鳞片群形成子鳞茎,以后形成旁蘖。当母鱗茎开花之后,子鳞茎的:鳞片数不再增加,但其 大小、重量则继续增长。地表以下的茎节上可形成茎生小鱗茎,有时在鳞茎盘及匍匐茎的节上也能着生小 鳞茎,又称为“木子”,地上茎节上着生的小鳞茎特称“珠芽”,木子和珠芽都是无性繁殖器官。 百合类为秋植球根,鳞茎盘下方的根原基通常在秋凉后萌发基生根,并萌生新芽,但新芽多不岀土 基生根肉质,有分支,可以维持数年寿命,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供茎叶生长及开花。经自然低温越冬后于 翌春回暖后萌发地上茎,并迅速生长开花,自然花期暮舂至夏季。秋冬来临时其地上部逐渐枯萎,再以鱗 茎休眠态在深土中越冬。百合植株的地下部分也能发生不定根,称为“茎生根”或“颈根”,为纤维性根, 分布于土壤表面,所吸收营养主要供新鳞茎发育,每年秋季随植株地上部枯萎而死亡 百合在开花后鳞茎进入休眠期,经过夏季一段时期的高温即可打破休眠,再经低温春化诱导,于适宜 温度下形成花芽。打破休眠及低温春化的温度、时间因品种而异,打破休眠一般需20~30(2温度3-4周 亚洲系百合需在一2℃条件下冷藏,而东方系和麝香百合通常需在一1~一L5℃条件下度过低温春化期 并在茎叶长到8~lOcm时即开始形成花芽 (繁殖)百合的繁殖方法较多,以自然分球法最为常用,也可分珠芽、鳞片扦插、播种和利用组培快繁。 (1)分球繁殖百合分生的子鳞茎和小鳞茎是主要的分球繁殖材料。分球率低的如麝香百合,子球大, 可较早达到开花龄。分球力强的如卷丹,子球较小,需两年以上方能开花。麝香百合、鹿子百合等能形成 多量小鳞茎,将茎轴旁形成的小鳞茎与母鳞茎分离,选择冷凉地或海拔800m以上的山地,于10月中旬至 l1月上旬下种,适当深栽15~20cm,翌年春追施肥水,及时中耕除草并摘除花蕾,10月至11月中旬可 收获种球。 卷丹、鳞茎百合( Bulbi/erum)、硫花百合( Sulphureum)等可发生大量珠芽,商用百合的少数品种亦 有珠芽发生。用珠芽播种,一般经2~3年才能形成商品种球,但通过珠芽繁殖可促使百合复壮 (②)鱗片扦插对不易形成小鳞茎和珠芽的种类,常用鳞片扦插法来扩大繁殖量。取成熟大鳞茎,剥下 健壮鳞片,稍晾干后,斜插于沙土或蛭石等疏松介质中。保持温度20~C左右,自鳞片基部伤口处可发生 小鳞茎并生根,一般经3年培育可成开花球。每个鳞片通常可发生2~5个不定芽,形成小鳞茎需10~30d 鳞片繁殖时母球外层鳞片形成小鱗茎的能力较强,故可剥取外层鳞片作扦插材料,余下内层鳞茎仍可作切 花栽培。 (3)种子繁殖百合多数种的白花结实率高,但长期营养繁殖的后代有白花不亲和现象,采用异花授粉 可提高结实率。早花种授粉后约60d种子成熟,中花种80~90d,晚花种则需150d。百合种子可保持发芽 力2~3年 春、秋均可播种,种子发芽适温为15~25℃。麝香百合、王百合、台湾百合、川百合等子叶出土者多 行秋播,播后两周发芽,翌年可开花。毛百合、青岛百合、鹿子百合等子叶不出土者播种后发芽迟缓,常

类系统已被普遍认可并在所有的百合展览中采用。常见栽培的主要有以下三个种系: (1)亚洲百合杂种系(Asiatichybrids) 亚洲百合的亲本包括卷丹、川百合、山丹、毛百合等,花直立向 上,瓣缘光滑,花瓣不反卷。 (2)麝香百合杂种系(Longiflorumhybrids) 麝香百合杂种系又称铁炮百合、复活节百合,花色洁白,花 横生,花被筒长,呈喇叭状。主要是麝香百合与台湾百合(L/ormosanum)衍生的杂种或杂交品种,也包括 这两个种的种间杂交种——新铁炮百合(L X/ormolongo),花直立向上,可播种繁殖。目前应用最多的品 种是日本培育的‘雷山’系列。 (3)东方百合杂种系(Orientalhybrids) 东方百合杂种系包括鹿子百合、天香百合(Lauratum)、日本百合、 红花百合及其与湖北百合的杂种,花斜上或横生,花瓣反卷或瓣缘呈波浪状,花被片上往往有彩色斑点。 主要百合商业品种有亚洲系的 Avignon、ConnecticutKing、Pollyanna、NoveCento 等;东方系的 AcapuleoCasablanca、Siberia、Sorbonne、MarcoPolo、StarGazer 等;麝香系的 SnOwQueen、WhiteFox 等。 (生物学特性)百合类大多性喜冷凉、湿润气候,耐寒;大多数种类品种喜阴。要求腐殖质丰富、多孔 隙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多数喜微酸性土壤,有些种和杂种能耐受适度的碱性土壤,适宜 pH 为 5.5— 7。5,忌土壤高盐分。生育和开花的适温为 15—20℃,5℃以下或 30℃以上时,生育近乎停止。 百合的地下部包含鳞茎盘和鳞片,其顶端分生组织发育为地上茎和叶。初期分化的叶为基生,叶,当 地上茎达到一定长度时顶端分化花芽,花茎上着生茎生叶。不开花的幼年鳞茎只形成基生叶。鳞片的腋内 生长点分化的鳞片群形成子鳞茎,以后形成旁蘖。当母鳞茎开花之后,子鳞茎的:鳞片数不再增加,但其 大小、重量则继续增长。地表以下的茎节上可形成茎生小鳞茎,有时在鳞茎盘及匍匐茎的节上也能着生小 鳞茎,又称为“木子”,地上茎节上着生的小鳞茎特称“珠芽”,木子和珠芽都是无性繁殖器官。 . 百合类为秋植球根,鳞茎盘下方的根原基通常在秋凉后萌发基生根,并萌生新芽,但新芽多不出土。 基生根肉质,有分支,可以维持数年寿命,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供茎叶生长及开花。经自然低温越冬后于 翌春回暖后萌发地上茎,并迅速生长开花,自然花期暮春至夏季。秋冬来临时其地上部逐渐枯萎,再以鳞 茎休眠态在深土中越冬。百合植株的地下部分也能发生不定根,称为“茎生根”或“颈根”,为纤维性根, 分布于土壤表面,所吸收营养主要供新鳞茎发育,每年秋季随植株地上部枯萎而死亡。 百合在开花后鳞茎进入休眠期,经过夏季一段时期的高温即可打破休眠,再经低温春化诱导,于适宜 温度下形成花芽。打破休眠及低温春化的温度、时间因品种而异,打破休眠一般需 20~30'(2 温度 3—4 周。 亚洲系百合需在一 2℃条件下冷藏,而东方系和麝香百合通常需在一 1~一 L 5℃条件下度过低温春化期, 并在茎叶长到 8~lOcm 时即开始形成花芽。 (繁殖)百合的繁殖方法较多,以自然分球法最为常用,也可分珠芽、鳞片扦插、播种和利用组培快繁。 (1)分球繁殖 百合分生的子鳞茎和小鳞茎是主要的分球繁殖材料。分球率低的如麝香百合,子球大, 可较早达到开花龄。分球力强的如卷丹,子球较小,需两年以上方能开花。麝香百合、鹿子百合等能形成 多量小鳞茎,将茎轴旁形成的小鳞茎与母鳞茎分离,选择冷凉地或海拔 800m 以上的山地,于 10 月中旬至 11 月上旬下种,适当深栽 15~20cm,翌年春追施肥水,及时中耕除草并摘除花蕾,10 月至 11 月中旬可 收获种球。 卷丹、鳞茎百合(Lbulbi/erum)、硫花百合(Lsulphurenum)等可发生大量珠芽,商用百合的少数品种亦 有珠芽发生。用珠芽播种,一般经 2~3 年才能形成商品种球,但通过珠芽繁殖可促使百合复壮。 (2)鳞片扦插 对不易形成小鳞茎和珠芽的种类,常用鳞片扦插法来扩大繁殖量。取成熟大鳞茎,剥下 健壮鳞片,稍晾干后,斜插于沙土或蛭石等疏松介质中。保持温度 20~C 左右,自鳞片基部伤口处可发生 小鳞茎并生根,一般经 3 年培育可成开花球。每个鳞片通常可发生 2~5 个不定芽,形成小鳞茎需 10~30d。 鳞片繁殖时母球外层鳞片形成小鳞茎的能力较强,故可剥取外层鳞片作扦插材料,余下内层鳞茎仍可作切 花栽培。 (3)种子繁殖 百合多数种的白花结实率高,但长期营养繁殖的后代有白花不亲和现象,采用异花授粉 可提高结实率。早花种授粉后约 60d 种子成熟,中花种 80~90d,晚花种则需 150d。百合种子可保持发芽 力 2~3 年。 春、秋均可播种,种子发芽适温为 15~25℃。麝香百合、王百合、台湾百合、川百合等子叶出土者多 行秋播,播后两周发芽,翌年可开花。毛百合、青岛百合、鹿子百合等子叶不出土者播种后发芽迟缓,常

用春播,播后2~3年开花 (4)组培繁殖百合的鳞片、鳞茎盘、小鳞茎、珠芽、茎、叶、花柱等各组织均可作外植体培养分化成 苗。但不同品种、不同部位分化小鳞茎的能力有很大差异。目前多认为以鳞片的中、下部为外植体,生长 快,形成鳞茎大,常用作百合快速繁殖的材料。不同的培养基及激素组合对诱导分化小鳞茎也有较大影响, 普遍认为MS培养基较适于各种百合离体培养,生长素类中的萘乙酸(NAA)与细胞分裂素类中的6—苄基 腺嘌呤(趾)配合为佳 (栽培管理)百合对土壤盐分很敏感,最忌连作,故以新选地并富含腐殖质、土层深厚疏松且排水良好 者为宜,东西向做高畦或栽培床。选用周径10cm以上、无病虫害侵染的百合鳞茎,东方系百合周径在12cm 1.露地栽培百合9~10月定植,翌年4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开花。早春2-3月也可定植,但最 忌在春末移栽,易导致成活率下降、开花受损。百合基生根可存活两年,一般不必每年起球,尤其是园林 栽种,可3~5年起球一次。种前需施入充分腐熟的基肥,百合所需的氮、磷、钾比例应为5:10;10。 百合属浅根性植物,但种植宜稍深,一般种球顶端到土面距离为8~15cm,约为鳞茎直径的两倍。种 植密度随种系和栽培品种、种球大小等的不同而异(表11-1)。在种植后3周施氮肥,以lkg/m2硝酸钙 的标准施人。种球时土壤应疏松、稍湿润,当百合地上茎开始岀土时,茎生根迅速生长并为植株提供大量 水分和养分。百合在春暖时分抽薹并开始花芽分化,追施2~3次饼肥水等稀薄液肥使之生长旺盛;4月下 旬进入花期,增施1~2次过磷酸钙、草木灰等磷、钾肥,施肥应离茎基稍远:孕蕾时土壤应适当湿润 花后水分减少。及时中耕、除草并设立支撑网,以防花枝折断 百合喜光照充足,但在其生长过程中注意防止光照过强,因此普遍采用遮荫设备。在夏季全光照下 亚洲系和麝香百合可遮去50%的光照,东方系百合则应遮去70%左右的光照,并保证栽植地充分通风透 2.促成栽培欲使百合在10月至翌年4月开花,可采用促成栽培技术 (1)种球冷藏促成栽培需在定植前进行充分的种球冷藏处理。一般取周径12~14cm的大鳞茎,在13 15℃条件下处理6周,在8℃下再处理4-5周。冷藏时用潮湿的泥炭或新鲜木屑等基质包埋种球置于塑料 箱内,并用薄膜包裹保湿,冷藏的百合种球已充分发根,若发现新芽长5~6cm时,应尽快下种。百合种 球的长期冷藏或远距离运输,需在一1一一2~C条件下进行。 抑制栽培需长时间冷藏,先以1℃预冷6-8周提高其渗透压,亚洲系百合在一2~C可贮藏一年以上, 东方系和麝香百合在一L5℃条件下不能长时间冷藏,贮藏期为6~8个月 (2)定植时期经冷藏处理的百合种球,如能满足其生长的温度条件,可在任何时期种植,从而达到调 节花期的目的。 在长江流域,若让百合在国庆节前后开花,必须于7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定植,此时正值夏季高温 植株生长发育不良,严重影响切花品质。因此,必须在降温条件好的设施中或海拔800m以上的冷凉山地 栽培。如要在11月至元旦前后开花,取冷藏球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12月后保温或加温到15℃以 上。如要在春节前后至4月开花,取冷藏球于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定植,冬季加温到13-15℃,并进行 人工补光。 (3)温、光调节经冷藏处理的百合鳞茎,自下种到开花一般只需60~80d。在10月下旬后需加薄膜 保温或加温至15~C以上,保持昼温20~25℃、夜温10-15℃,注意防止出现白天持续25℃以上的高温 及夜晚持续5℃以下的低温。注意保护地内的通风透气,避免温度、湿度的剧烈变化,在开花期应尽量减 少浇水。 盆花促成栽培宜用轻松基质,如泥炭、蛭石(或珍珠岩)、园土以2:l:1混合,pH6.5-7.0,盆径 15cm,栽深5~6cm,随植株生长拉开盆距。控制昼温在20~25℃、夜温15℃左右,盆花高度宜在40 百合为长日照植物,尤其是亚洲系百合对光照比较敏感,为防止出现盲花、落芽或消蕾现象(消蕾最易 发生在11月至翌年3月),冬季促成栽培中需人工补光。百合的补光以花序上第一个花蕾发育为临界期 花蕾达到0.5~1cra之前开始加光直到切花采收为止。在温度16℃条件下,大约维持5周的人工光照 从20:00至次日4:00,加光8h,对防止百合消蕾、提早开花、提高切花品质等有明显效果

用春播,播后 2~3 年开花。 (4)组培繁殖 百合的鳞片、鳞茎盘、小鳞茎、珠芽、茎、叶、花柱等各组织均可作外植体培养分化成 苗。但不同品种、不同部位分化小鳞茎的能力有很大差异。目前多认为以鳞片的中、下部为外植体,生长 快,形成鳞茎大,常用作百合快速繁殖的材料。不同的培养基及激素组合对诱导分化小鳞茎也有较大影响, 普遍认为 MS 培养基较适于各种百合离体培养,生长素类中的萘乙酸(NAA)与细胞分裂素类中的 6—苄基 腺嘌呤(趾)配合为佳。 (栽培管理)百合对土壤盐分很敏感,最忌连作,故以新选地并富含腐殖质、土层深厚疏松且排水良好 者为宜,东西向做高畦或栽培床。选用周径 10cm 以上、无病虫害侵染的百合鳞茎,东方系百合周径在 12cm 以上。 1.露地栽培 百合 9~10 月定植,翌年 4 月下旬至 6 月中、下旬开花。早春 2—3 月也可定植,但最 忌在春末移栽,易导致成活率下降、开花受损。百合基生根可存活两年,一般不必每年起球,尤其是园林 栽种,可 3~5 年起球一次。种前需施入充分腐熟的基肥,百合所需的氮、磷、钾比例应为 5:10;10。 百合属浅根性植物,但种植宜稍深,一般种球顶端到土面距离为 8~15cm,约为鳞茎直径的两倍。种 植密度随种系和栽培品种、种球大小等的不同而异(表 11—1)。在种植后 3 周施氮肥,以 1kg/m2 硝酸钙 的标准施人。种球时土壤应疏松、稍湿润,当百合地上茎开始出土时,茎生根迅速生长并为植株提供大量 水分和养分。百合在春暖时分抽薹并开始花芽分化,追施 2~3 次饼肥水等稀薄液肥使之生长旺盛;4 月下 旬进入花期,增施 1~2 次过磷酸钙、草木灰等磷、钾肥,施肥应离茎基稍远;孕蕾时土壤应适当湿润, 花后水分减少。及时中耕、除草并设立支撑网,以防花枝折断。 百合喜光照充足,但在其生长过程中注意防止光照过强,因此普遍采用遮荫设备。在夏季全光照下, 亚洲系和麝香百合可遮去 50%的光照,东方系百合则应遮去 70%左右的光照,并保证栽植地充分通风透 气。 2.促成栽培 欲使百合在 10 月至翌年 4 月开花,可采用促成栽培技术。 (1)种球冷藏 促成栽培需在定植前进行充分的种球冷藏处理。一般取周径12~14cm的大鳞茎,在13~ 15℃条件下处理 6 周,在 8℃下再处理 4—5 周。冷藏时用潮湿的泥炭或新鲜木屑等基质包埋种球置于塑料 箱内,并用薄膜包裹保湿,冷藏的百合种球已充分发根,若发现新芽长 5~6cm 时,应尽快下种。百合种 球的长期冷藏或远距离运输,需在一 1 一一 2~C 条件下进行。 抑制栽培需长时间冷藏,先以 1℃预冷 6—8 周提高其渗透压,亚洲系百合在一 2~C 可贮藏一年以上, 东方系和麝香百合在一 L 5℃条件下不能长时间冷藏,贮藏期为 6~8 个月。 (2)定植时期 经冷藏处理的百合种球,如能满足其生长的温度条件,可在任何时期种植,从而达到调 节花期的目的。 在长江流域,若让百合在国庆节前后开花,必须于 7 月中旬至 8 月中、下旬定植,此时正值夏季高温, 植株生长发育不良,严重影响切花品质。因此,必须在降温条件好的设施中或海拔 800m 以上的冷凉山地 栽培。如要在 11 月至元旦前后开花,取冷藏球于 8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定植,12 月后保温或加温到 15℃以 上。如要在春节前后至 4 月开花,取冷藏球于 9 月下旬至 10 月中旬定植,冬季加温到 13—15℃,并进行 人工补光。 (3)温、光调节 经冷藏处理的百合鳞茎,自下种到开花一般只需 60~80d。在 10 月下旬后需加薄膜 保温或加温至 15~C 以上,保持昼温 20~25℃、夜温 10—15℃,注意防止出现白天持续 25℃以上的高温 及夜晚持续 5℃以下的低温。注意保护地内的通风透气,避免温度、湿度的剧烈变化,在开花期应尽量减 少浇水。 盆花促成栽培宜用轻松基质,如泥炭、蛭石(或珍珠岩)、园土以 2:l:1 混合,pH6.5—7.0,盆径 15cm,栽深 5~6cm,随植株生长拉开盆距。控制昼温在 20~25℃、夜温 15℃左右,盆花高度宜在 40— 60cm。 百合为长日照植物,尤其是亚洲系百合对光照比较敏感,为防止出现盲花、落芽或消蕾现象(消蕾最易 发生在 11 月至翌年 3 月),冬季促成栽培中需人工补光。百合的补光以花序上第一个花蕾发育为临界期, 花蕾达到 0.5~1cra 之前开始加光直到切花采收为止。在温度 16℃条件下,大约维持 5 周的人工光照, 从 20:00 至次日 4:00,加光 8h,对防止百合消蕾、提早开花、提高切花品质等有明显效果

3.主要病虫害百合的病害主要是真菌类病害和病毒病,多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发生。防治措施包 括:在种植前检査鱗茎的茎盘部分是否已被真菌侵染并进行种球消毒;土壤消毒,并严格防止连作;避免 土壤及空气过湿:;生长旺期后勿向叶面浇水,避免栽植地内气温突然升高:及时喷施百菌清、代森锰锌等 杀菌剂: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百合的病毒病是造成生长发育不良和品种退化的重要原因。在已报道的14种常见的百合病毒病原菌 中,以黄瓜花叶病毒百合株系( cucumbermosaicvirus- lilystrain,CMV、百合无症状病毒( (lilysymptomlessvirus, LsSⅤ)、百合花叶病毒( lilymosaicvirus,LMv)或称郁金香碎锦病毒( ulipbreakingvirus,TB等三种病毒的 为害最大,被荷兰等国认定为百合鳞茎的必检病毒 百合还易出现生理性的叶烧病,多是根系生长不良或土壤盐分过高、空气过于干燥或气温变化过大 光照过强使叶面蒸腾过大等原因所致。应注意适当深植、淋洗土壤盐分,光照过强时采取遮荫、喷水、通 风等管理措施 4.采收与包装亚洲系百合第一朵花着色后即可剪花,东方系百合则至少有三个花蕾开始着色后才 能采收。采收后分级,去除下部loem的叶片,以10支一東扎束,立即插入水中。若需贮藏,温度宜为2~ YC。可用带孔的瓦楞纸盒包装,在运输过程中保持温度1~5℃ 观赏与应用)百合有“百事合意,百年好合”之意,尤其白百合代表少女的纯洁,在欧洲被视为圣母 玛利亚的象征,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百合花期长、花姿独特、花色艳丽,在园林中宜片植疏林、草 地,或布置花境。商业栽培常作鲜切花,也是盆栽佳品。 二、郁金香 [学名] Tulipagesneriana 英名ulip 别名]草麝香、洋荷花 [科属]百合科郁金香属 形态特彻郁金香为多年生草本,地下鱗茎呈扁圆锥形,具棕褐色皮膜,茎、叶光滑具白粉。叶3~5 枚,长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全缘并呈波状。花单生茎顶,花冠杯状或盘状,花被内侧基部常有黑 紫或黄色色斑。花被片6枚,花色丰富。雄蕊6枚,花药基部着生,紫色、黑色或黄色。子房3室,柱头 短,蒴果背裂,种子扁平 [产地与分布)郁金香原产地中海沿岸、中亚细亚、土耳其,中亚为分布中心。重要原种包括考夫曼郁 金香(丁, kaufmaniana)、克氏郁金香(丁, clusiana)、佛氏郁金香(丁./' osterman)、郁金香、芬芳郁金香 (丁, suaveolens)、格里氏郁金香(丁. greigE)等,叶片上多有花斑或条纹。我国约产14种,主要分布在新 疆地区,如伊犁郁金香(丁. iliensis)、准噶尔郁金香(丁.Au- -hseana)等。 [栽培史郁金香栽培约始于1554年,由丸G. Busbequius在土耳其发现,并将种球带至欧洲栽培,1637 643年和1733-1734年先后两次在欧洲形成了郁金香热,1753年林奈氏将栽培的实际上已是杂种的郁 金香定名为 Tulipagesneriana。19世纪又发现了许多新种,同时,新的杂种和品种不断涌现,推动了郁金香 分类学的发展。如今世界各国都有栽培,主产国有荷兰、英国、丹麦、日本,目前荷兰是世界上最大的郁 金香球根和切花生产国。据国际球根花卉中心统计,200-2001年荷兰郁金香的种植面积达10313hmz 每年约生产郁金香种球42亿头,其中75%出口,销往全世界125个国家和地区。 郁金香是重要的春花球根花卉,花形、花色极为丰富,宜植于园林作花境、花坛,还是重要的切花与 盆花材料。我国有关郁金香的历史文字记载很少,栽培品种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成功栽培的城市有 西安、杭州、北京等地,并在公园群植形成景观效果。同时,在甘肃、宁夏、新疆、河北等冷凉地区和浙 江、云南等高山地区形成了种球复壮与繁育栽培基地。 (品种分类)郁金香的园艺栽培品种多达8000余个,由栽培变种、种间杂种以及芽变而来,亲缘关系 极为复杂。通常按花期可分为早、中、晚;按花型分有杯型(cup- shaped)、碗型(bow- shaped、百合花型或 高脚杯型( goblet-shaped)、流苏花型( fringed)、鹦鹉花型(par-rot)及星型sar- shaped)等;花色则有白、粉、 红、紫、褐、黄、橙、黑、绿斑和复色等,花色极丰富,惟缺蓝色。 1981年,在荷兰举行的世界品种登录大会郁金香分会上,重新修订并编写成的郁金香国际分类鉴定名 录中,根据花期、花形、花色等性状,将郁金香品种分为4类15群

3.主要病虫害 百合的病害主要是真菌类病害和病毒病,多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下发生。防治措施包 括:在种植前检查鳞茎的茎盘部分是否已被真菌侵染并进行种球消毒;土壤消毒,并严格防止连作;避免 土壤及空气过湿;生长旺期后勿向叶面浇水,避免栽植地内气温突然升高;及时喷施百菌清、代森锰锌等 杀菌剂;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百合的病毒病是造成生长发育不良和品种退化的重要原因。在已报道的 14 种常见的百合病毒病原菌 中,以黄瓜花叶病毒百合株系(cucumbermosaicvirus-lilystrain,CMV)、百合无症状病毒(1ilysymptomlessvirus, LSV)、百合花叶病毒(1ilymosaicvirus,LMV)或称郁金香碎锦病毒(tulipbreakingvirus,TBV)等三种病毒的 为害最大,被荷兰等国认定为百合鳞茎的必检病毒。 百合还易出现生理性的叶烧病,多是根系生长不良或土壤盐分过高、空气过于干燥或气温变化过大、 光照过强使叶面蒸腾过大等原因所致。应注意适当深植、淋洗土壤盐分,光照过强时采取遮荫、喷水、通 风等管理措施。 4.采收与包装 亚洲系百合第一朵花着色后即可剪花,东方系百合则至少有三个花蕾开始着色后才 能采收。采收后分级,去除下部 lOem 的叶片,以 10 支一束扎束,立即插入水中。若需贮藏,温度宜为 2~ YC。可用带孔的瓦楞纸盒包装,在运输过程中保持温度 1~5℃。 [观赏与应用)百合有“百事合意,百年好合”之意,尤其白百合代表少女的纯洁,在欧洲被视为圣母 玛利亚的象征,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百合花期长、花姿独特、花色艳丽,在园林中宜片植疏林、草 地,或布置花境。商业栽培常作鲜切花,也是盆栽佳品。 二、郁金香 [学名]Tulipagesneriana [英名]tulip [别名]草麝香、洋荷花 [科属]百合科郁金香属 [形态特征]郁金香为多年生草本,地下鳞茎呈扁圆锥形,具棕褐色皮膜,茎、叶光滑具白粉。叶 3~5 枚,长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全缘并呈波状。花单生茎顶,花冠杯状或盘状,花被内侧基部常有黑 紫或黄色色斑。花被片 6 枚,花色丰富。雄蕊 6 枚,花药基部着生,紫色、黑色或黄色。子房 3 室,柱头 短,蒴果背裂,种子扁平。 [产地与分布)郁金香原产地中海沿岸、中亚细亚、土耳其,中亚为分布中心。重要原种包括考夫曼郁 金香(丁.kaufmaniana)、克氏郁金香(丁,clusiana)、佛氏郁金香(丁./'osteriana)、郁金香、芬芳郁金香 (丁.suaveolens)、格里氏郁金香(丁.greigii)等,叶片上多有花斑或条纹。我国约产 14 种,主要分布在新 疆地区,如伊犁郁金香(丁.iliensis)、准噶尔郁金香(丁.Au—hseana)等。 [栽培史]郁金香栽培约始于 1554 年,由丸 G.Busbequius 在土耳其发现,并将种球带至欧洲栽培,1637 —1643 年和 1733—1734 年先后两次在欧洲形成了郁金香热,1753 年林奈氏将栽培的实际上已是杂种的郁 金香定名为 Tulipagesneriana。19 世纪又发现了许多新种,同时,新的杂种和品种不断涌现,推动了郁金香 分类学的发展。如今世界各国都有栽培,主产国有荷兰、英国、丹麦、日本,目前荷兰是世界上最大的郁 金香球根和切花生产国。据国际球根花卉中心统计,2000—2001 年荷兰郁金香的种植面积达 10 313hmz, 每年约生产郁金香种球 42 亿头,其中 75%出口,销往全世界 125 个国家和地区。 郁金香是重要的春花球根花卉,花形、花色极为丰富,宜植于园林作花境、花坛,还是重要的切花与 盆花材料。我国有关郁金香的历史文字记载很少,栽培品种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引进,成功栽培的城市有 西安、杭州、北京等地,并在公园群植形成景观效果。同时,在甘肃、宁夏、新疆、河北等冷凉地区和浙 江、云南等高山地区形成了种球复壮与繁育栽培基地。 (品种分类)郁金香的园艺栽培品种多达 8 000 余个,由栽培变种、种间杂种以及芽变而来,亲缘关系 极为复杂。通常按花期可分为早、中、晚;按花型分有杯型(cup-shaped)、碗型(bowl-shaped)、百合花型或 高脚杯型(goblet-shaped)、流苏花型(fringed)、鹦鹉花型(par—rot)及星型(star-shaped)等;花色则有白、粉、 红、紫、褐、黄、橙、黑、绿斑和复色等,花色极丰富,惟缺蓝色。 1981 年,在荷兰举行的世界品种登录大会郁金香分会上,重新修订并编写成的郁金香国际分类鉴定名 录中,根据花期、花形、花色等性状,将郁金香品种分为 4 类 15 群

1.早花类( Early Flowering) (1)单瓣早花群( Single Early Group)花单瓣,杯状,花期早,花色丰富,株高20~25cm (2)重瓣早花群( DoubleEarly Group)花重瓣,大多来源于共同亲本,色彩较和谐,高度相近,花期比 单瓣种稍早。 2。中花类( Midseason Flowering) (3凯旋系( Triumph Group)或称胜利系,花大,单瓣,花瓣平滑有光泽。由单瓣早花种与晚花种杂交 而来,花期介于重瓣早花与达尔文杂种之间,株高45~5cm,粗壮,花色丰富。如著名品种开氏内里斯 ( KeesNelis),血红色,亮黄边 (4)达尔文杂种系( DarwinHybridsGroup)由晚花达尔文郁金香与极早花的佛氏郁金香及其他种杂交而 成。植株健壮,株高50~70cm,花大,杯状,花色鲜明。如常用的品种金阿帕尔顿( GoldenApeldoorn),纯 3.晚花类( Late flowering) (5)单瓣晚花群( SingleLate Group)包括原分类中的达尔文系( Darwin)和考特吉系( Cottege)。株高65 80cm,茎粗壮,花杯状,花色多样,品种极多。如受欢迎的品种法兰西之光( Iledefrance),鲜红色:夜皇 后( QueenofNight),紫黑色。 (6)百合花型群( Lily-flowered Group)花瓣先端尖,平展开放,形似百合花。植株健壮,高约60cm, 花期长,花色多种。如展览常用品种希巴女王( QueenofShuba),红花黄边:阿拉丁( Aladdin),红花白边 (⑦流苏花群( Fringed Group)花瓣边缘有晶状流苏。如哈密尔顿( Hamilton),黄色带流苏;阿美(Arma) 红色带流苏。 (8)绿斑群( Viridiflora Group)花被的一部分呈绿色条斑 (9)伦布朗群( RembrandtGroup)有异色条斑的芽变种,如在红、白、黄等色的花冠上有棕色、黑色、 红色、粉色或紫色条斑。 (10)鹦鹉群( ParrotGroup)花瓣扭曲,具锯齿状花边,花大。如黑鹦鹉( Black par-rot),花鹦鹉 ( Flamingparrot),洛可可( Rococo)等 (11)重瓣晚花群( DoubleLate Group)也称牡丹花型群( Peony Flowered Group),花大,花梗粗壮,花色多 种。如蒙地卡罗( MonteCarlo),纯黄色;天使( Angelique),亮粉色 4.变种及杂种( VarietiesandHybrids) (12)考夫曼群( Koufmaniana Group)原种为考夫曼郁金香,花冠钟状,野生种金黄色,外侧有红色条纹 栽培变种有多种花色,花期早。叶宽,常有条纹。植株矮,通常10~20cm。易结实,播种易发生芽变。 (13)佛氏群( Forsteriana group)有高型(25~30em)和矮型(l5-18cm两种,叶宽,绿色,有明显紫红色 条纹。花被片长,花冠杯状,花绯红色,变种与杂种有多种花色,花期有早晚 (14)格里氏群( Greige( Group)原种株高20~4cm,叶有紫褐色条纹。花冠钟状,洋红色。与达尔文郁 金香的杂交种花朵极大,花茎粗壮,花期长,被广泛应用。 (15)其他混杂群( Miscellaneous Group)这些种及杂种不在上述各群中。 以上各群中(1)~(1)是多次杂交后形成的,即为普通郁金香。(12)~(15)群为野生种、变种或杂种,但 其原种的性状依然明显,故以亲本名称作为群的名称 常见的商品切花及盆栽品种(包括促成栽培品种)主要属于中花类的凯旋系、达尔文杂种系和晩花类的 单瓣种等。 生物学特性)郁金香适宜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沙土或沙质壤土,最忌黏重、低湿的冲积土。耐寒 性强,地下部球根可耐一34℃的低温,但生根需在5~14℃,尤其在9~10C最为适合,生长期适温为5 20℃,最适温度15~18℃。郁金香的花芽分化在鳞茎贮藏期内完成,适温为17-23℃。花期在3~5月, 花白天开放,傍晚或阴雨天闭合 由于郁金香花芽分化是在鳞茎贮藏期内完成,因此花后6~7月球根贮藏期间的温度条件至关重要 若6月处于较高温(20~25℃),而7月处于较低温(20C以下),则花芽分化顺利完成。反之,超过35℃的 高温,分化受到抑制,易出现花芽畸形或花被片部分叶化。 地下鱗茎是典型的变态茎,寿命通常为一年,基部有Ⅰ~2个较大的子鳞茎,植株开花后发育成更新

1.早花类(EarlyFlowering) (1)单瓣早花群(Single Early Group) 花单瓣,杯状,花期早,花色丰富,株高 20~25cm。 (2)重瓣早花群(DoubleEarlyGroup) 花重瓣,大多来源于共同亲本,色彩较和谐,高度相近,花期比 单瓣种稍早。 2。中花类(MidseasonFlowering) (3)凯旋系(TriumphGroup) 或称胜利系,花大,单瓣,花瓣平滑有光泽。由单瓣早花种与晚花种杂交 而来,花期介于重瓣早花与达尔文杂种之间,株高 45~55cm,粗壮,花色丰富。如著名品种开氏内里斯 (KeesNelis),血红色,亮黄边。 (4)达尔文杂种系(DarwinHybridsGroup) 由晚花达尔文郁金香与极早花的佛氏郁金香及其他种杂交而 成。植株健壮,株高 50~70cm,花大,杯状,花色鲜明。如常用的品种金阿帕尔顿(GoldenApeldoorn),纯 黄色。 3.晚花类(LateFlowering) (5)单瓣晚花群(SingleLateGroup) 包括原分类中的达尔文系(Darwin)和考特吉系(Cottege)。株高 65~ 80cm,茎粗壮,花杯状,花色多样,品种极多。如受欢迎的品种法兰西之光(1ledeFrance),鲜红色;夜皇 后(QueenofNight),紫黑色。 (6)百合花型群(Lily-floweredGroup) 花瓣先端尖,平展开放,形似百合花。植株健壮,高约 60cm, 花期长,花色多种。如展览常用品种希巴女王(QueenofShuba),红花黄边;阿拉丁(Aladdin),红花白边。 (7)流苏花群(FringedGroup) 花瓣边缘有晶状流苏。如哈密尔顿(Hamilton),黄色带流苏;阿美(Arma), 红色带流苏。 (8)绿斑群(ViridifloraGroup) 花被的一部分呈绿色条斑。 (9)伦布朗群(RembrandtGroup) 有异色条斑的芽变种,如在红、白、黄等色的花冠上有棕色、黑色、 红色、粉色或紫色条斑。 (10)鹦鹉群(ParrotGroup) 花瓣扭曲,具锯齿状花边,花大。如黑鹦鹉(Black Par—rot),花鹦鹉 (FlamingParrot),洛可可(Rococo)等。 (11)重瓣晚花群(DoubleLateGroup) 也称牡丹花型群(PeonyFloweredGroup),花大,花梗粗壮,花色多 种。如蒙地卡罗(MonteCarlo),纯黄色;天使(Angelique),亮粉色。 4.变种及杂种(VarietiesandHybrids) (12)考夫曼群(KoufmanianaGroup) 原种为考夫曼郁金香,花冠钟状,野生种金黄色,外侧有红色条纹。 栽培变种有多种花色,花期早。叶宽,常有条纹。植株矮,通常 10~20cm。易结实,播种易发生芽变。 (13)佛氏群(ForsterianaGroup) 有高型(25~30em)和矮型(15—18cm)两种,叶宽,绿色,有明显紫红色 条纹。花被片长,花冠杯状,花绯红色,变种与杂种有多种花色,花期有早晚。 (14)格里氏群(GreigiiGroup) 原种株高 20~40cm,叶有紫褐色条纹。花冠钟状,洋红色。与达尔文郁 金香的杂交种花朵极大,花茎粗壮,花期长,被广泛应用。 (15)其他混杂群(MiscellaneousGroup) 这些种及杂种不在上述各群中。 以上各群中(1)~(11)是多次杂交后形成的,即为普通郁金香。(12)~(15)群为野生种、变种或杂种,但 其原种的性状依然明显,故以亲本名称作为群的名称。 常见的商品切花及盆栽品种(包括促成栽培品种)主要属于中花类的凯旋系、达尔文杂种系和晚花类的 单瓣种等。 [生物学特性)郁金香适宜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沙土或沙质壤土,最忌黏重、低湿的冲积土。耐寒 性强,地下部球根可耐一 34℃的低温,但生根需在 5~14℃,尤其在 9~10~C 最为适合,生长期适温为 5 —20℃,最适温度 15~18℃。郁金香的花芽分化在鳞茎贮藏期内完成,适温为 17—23℃。花期在 3~5 月, 花白天开放,傍晚或阴雨天闭合。 由于郁金香花芽分化是在鳞茎贮藏期内完成,因此花后 6~7 月球根贮藏期间的温度条件至关重要。 若 6 月处于较高温(20~25℃),而 7 月处于较低温(20~C 以下),则花芽分化顺利完成。反之,超过 35℃的 高温,分化受到抑制,易出现花芽畸形或花被片部分叶化。 地下鳞茎是典型的变态茎,寿命通常为一年,基部有 1~2 个较大的子鳞茎,植株开花后发育成更新

鳞茎。母鳞茎中每层鳞片腋内均有一个子鳞茎,将来发育成子球,其中最大的子鳞茎又称为“梨球”,其 余的称为“子球”。在鳞茎的更新过程中,有些子鳞茎往往不发育,因此收获时子球的数量一般较子鳞茎 数要少,如郁金香达尔文杂种型的中晚花种平均繁殖系数为3 郁金香的根系属肉质根,再生能力较弱,折断后难以继续生长 繁殖]郁金香常用的繁殖方式有分球、播种和组织培养。 1.分球繁殖郁金香以自然分球繁殖为主,在秋季9~10月分栽子鳞茎,大者一年、小者2~3年可 培育成开花球。荷兰利用其气候优势,尤其在邻近海边的埃克霍森一带大量进行种球生产,通常采用分级 繁育法,即用周径为8~9cm、10~lm的栽植种球经一年分别培育成周径为11~12cm、12cm以上的商 品球(开花种球)。荷兰非常重视郁金香的轮作,一般每隔5~6年才连作一次,其间用旋耕机打碎地下的残 余球根,并与马铃薯或豆科作物等进行间作, 国内引种郁金香后,更新球极易发生退化现象,表现为鳞茎变小、开花率降低、花色浅、花小等。为 有效地保存良种,可选择气候冷凉地或海拔800~100m的山地进行种球的复壮栽培,采用冷凉地区越夏 贮藏、掌握种植适期及合理定植的密度和深度、施用合理的配方基肥、加强苗期管理并及时摘花、后期进 行遮荫、适时收球等措施,可取得良好的复壮效果。 2.播种繁殖郁金香种子发芽需要湿润与低温(0~IOC)条件,超过10℃发芽迟缓,25℃以上则不能 发芽。一般露地秋播,经冬季低温后萌发,当年只形成一片真叶,地下部为圆形小鳞茎,一般需经3~5 年生长才能发育成开花球。 3.组培快繁郁金香的自然繁殖系数较低,但郁金香的所有组织皆可用来进行组培繁殖,如新鲜鳞 片、叶片、花茎、子鳞茎、花及鱗茎盘等。郁金香的所有组织都可发生芽及愈伤组织,但并非都可发生再 生茎和再生根。试验证明,用花茎茎段来诱导芽最为成功,需8周( Wrightand Alderson,l980),而子鳞茎 诱导芽则需6个月 (栽培管理) 1.露地栽培 (1)定植前准备定植前首先检査郁金香鳞茎有无病虫害,将罹染病害或开始腐烂者捡出焚毁。病球捡 出后,将球根浸泡于杀菌药液中消毒,如在百菌清600倍液中浸泡20~30rain,于8月中旬左右,切开3 4个郁金香鳞茎,观察其内部鼻头(Nose,即已完成分化的花芽)的发育,以鼻头长达3~4mm、呈象牙色而 硬者为好,白色、扁平者为次。 选择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做20cm以上的高畦,并于定植前一个月用1%~2%的福尔 马林溶液浇灌进行土壤消毒。栽培床底层最妤用炉渣等粗颗粒物铺垫,施人充分腐熟的堆肥作基肥,充分 灌水,定植前2一3d耕耙,确保土质疏松。: 2)定植9月下旬至11月下旬均可定植,定植深度一般为种球高度的两倍,株行距为9cmⅪocra,切 花栽培可采用露岀球肩的浅植方法。定植前需消毒种球,用托布津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20min 由于地温高,郁金香会发生脱春化现象,因此不宜早植,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定植为好。虽然自 然露地栽培不会因定植早晩而影响开花期,但因为郁金香的根系在整个冬季吸收并贮藏大量氮元素,如种 植太晚则会因地温过低而影响植株根系的正常发育,而郁金香根系发育是否良好是栽培成败的关键。定植 后表面铺草可防止土壤板结,早期应充分灌水,以促使其生根 (3)田间管理郁金香发根后经过一个自然低温阶段,此期间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但要防止土壤积水。 2月初开始发叶后,进行田间除草,并及时检査病株,拔出销毁。当植株发生两片叶后,追施l~2次稀薄 液肥或复合肥,因郁金香对钾、钙较为敏感,适当施用磷酸二氢钾、硝酸钙等无机肥,可提高花茎的硬度。 5月初开花结束后,追施1—2次磷酸二氢钾或复合肥,以利地下更新鳞茎的膨大发育 郁金香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中句盛花,花期应控制肥水,并通过遮荫、遮雨等措施延长花期,同时 避免阳光直晒。 (4收球郁金香叶片基本枯黄后,择干燥晴天掘球。注意掘球时勿伤根,否则伤口极易染病腐烂。掘 起后摘叶,将球根按大小分开,置阴处充分晾干或风干。若置强光下晒干,易罹病, 将种球适当摊开或只装半箱,在通风良好、20~25℃条件下贮藏越夏。其间应翻箱2~4次并捡出腐 烂球

鳞茎。母鳞茎中每层鳞片腋内均有一个子鳞茎,将来发育成子球,其中最大的子鳞茎又称为“梨球”,其 余的称为“子球”。在鳞茎的更新过程中,有些子鳞茎往往不发育,因此收获时子球的数量一般较子鳞茎 数要少,如郁金香达尔文杂种型的中晚花种平均繁殖系数为 3.14。 郁金香的根系属肉质根,再生能力较弱,折断后难以继续生长。 [繁殖]郁金香常用的繁殖方式有分球、播种和组织培养。 1.分球繁殖 郁金香以自然分球繁殖为主,在秋季 9~10 月分栽子鳞茎,大者一年、小者 2~3 年可 培育成开花球。荷兰利用其气候优势,尤其在邻近海边的埃克霍森一带大量进行种球生产,通常采用分级 繁育法,即用周径为 8~9cm、10~llcm 的栽植种球经一年分别培育成周径为 11~12cm、12cm 以上的商 品球(开花种球)。荷兰非常重视郁金香的轮作,一般每隔 5~6 年才连作一次,其间用旋耕机打碎地下的残 余球根,并与马铃薯或豆科作物等进行间作。 国内引种郁金香后,更新球极易发生退化现象,表现为鳞茎变小、开花率降低、花色浅、花小等。为 有效地保存良种,可选择气候冷凉地或海拔 800~1000m 的山地进行种球的复壮栽培,采用冷凉地区越夏 贮藏、掌握种植适期及合理定植的密度和深度、施用合理的配方基肥、加强苗期管理并及时摘花、后期进 行遮荫、适时收球等措施,可取得良好的复壮效果。 2.播种繁殖 郁金香种子发芽需要湿润与低温(0~IO~C)条件,超过 10℃发芽迟缓,25℃以上则不能 发芽。一般露地秋播,经冬季低温后萌发,当年只形成一片真叶,地下部为圆形小鳞茎,一般需经 3~5 年生长才能发育成开花球。 3.组培快繁 郁金香的自然繁殖系数较低,但郁金香的所有组织皆可用来进行组培繁殖,如新鲜鳞 片、叶片、花茎、子鳞茎、花及鳞茎盘等。郁金香的所有组织都可发生芽及愈伤组织,但并非都可发生再 生茎和再生根。试验证明,用花茎茎段来诱导芽最为成功,需 8 周(WrightandAlderson,1980),而子鳞茎 诱导芽则需 6 个月。 (栽培管理) 1.露地栽培 (1)定植前准备 定植前首先检查郁金香鳞茎有无病虫害,将罹染病害或开始腐烂者捡出焚毁。病球捡 出后,将球根浸泡于杀菌药液中消毒,如在百菌清 600 倍液中浸泡 20~30rain,于 8 月中旬左右,切开 3~ 4 个郁金香鳞茎,观察其内部鼻头(Nose,即已完成分化的花芽)的发育,以鼻头长达 3~4mm、呈象牙色而 硬者为好,白色、扁平者为次。 选择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做 20cm 以上的高畦,并于定植前一个月用 1%~2%的福尔 马林溶液浇灌进行土壤消毒。栽培床底层最好用炉渣等粗颗粒物铺垫,施人充分腐熟的堆肥作基肥,充分 灌水,定植前 2—3d 耕耙,确保土质疏松。 : (2)定植 9 月下旬至 11 月下旬均可定植,定植深度一般为种球高度的两倍,株行距为 9cmXlocra,切 花栽培可采用露出球肩的浅植方法。定植前需消毒种球,用托布津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泡 15~20min。 由于地温高,郁金香会发生脱春化现象,因此不宜早植,一般在 10 月下旬至 11 月定植为好。虽然自 然露地栽培不会因定植早晚而影响开花期,但因为郁金香的根系在整个冬季吸收并贮藏大量氮元素,如种 植太晚则会因地温过低而影响植株根系的正常发育,而郁金香根系发育是否良好是栽培成败的关键。定植 后表面铺草可防止土壤板结,早期应充分灌水,以促使其生根。 (3)田间管理 郁金香发根后经过一个自然低温阶段,此期间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但要防止土壤积水。 2 月初开始发叶后,进行田间除草,并及时检查病株,拔出销毁。当植株发生两片叶后,追施 l~2 次稀薄 液肥或复合肥,因郁金香对钾、钙较为敏感,适当施用磷酸二氢钾、硝酸钙等无机肥,可提高花茎的硬度。 5 月初开花结束后,追施 1—2 次磷酸二氢钾或复合肥,以利地下更新鳞茎的膨大发育。 郁金香一般在 3 月下旬至 4 月中旬盛花,花期应控制肥水,并通过遮荫、遮雨等措施延长花期,同时 避免阳光直晒。 (4)收球 郁金香叶片基本枯黄后,择干燥晴天掘球。注意掘球时勿伤根,否则伤口极易染病腐烂。掘 起后摘叶,将球根按大小分开,置阴处充分晾干或风干。若置强光下晒干,易罹病, 将种球适当摊开或只装半箱,在通风良好、20~25℃条件下贮藏越夏。其间应翻箱 2~4 次并捡出腐 烂球

2.促成栽培将球根贮藏于5℃或9℃低温一定时间后,转入温室催花。在设施栽培的轮作制中,种 植一季为50d左右,从10月中旬到3月底之间均可种植,产花期则从11月下旬到5月底。 (1)冷藏方式鳞茎花芽分化完成后,于8月10日左右置于13~15℃条件下预冷处理2-3周,再以2 5℃冷藏8周左右。5℃冷藏处理技术适合大部分品种,5℃冷处理以8周为准。郁金香有些品种可用9℃冷 藏处理技术,其方法是在9℃条件下冷藏12~16周,后6周需将种球种在木箱或塑料箱内,浇水后进人9℃ 生根冷风库,在冷库内植株发根、抽芽。5℃促成栽培时,自种球下种到开花506,而9℃箱式栽培移 人温室催花的时间仅为25d左右。长叶后,若叶横向展开,且伸长缓慢,则表示其低温处理不足;反之 若叶直立而细,看仙徒长,花药枯死者,表示低温过度。一般而言,预冷加冷藏约70d后,打破休眠。若 低温不足,可用400mg/L的赤霉素液滴于叶筒间加以弥补,由于亦霉素最易由叶腋被植株吸人体内,故 用喷洒法难以见效。郁金香促成栽培中,因低温处理不足,有些品种易发生盲花现象,亦可用400mg/L 赤霉素溶液在叶筒中滴入o.5~lml加以防止。此外,不同品种对盲花的敏感性不同,有些早花品种如圣 诞快乐、横滨等,若早期遇较高温,则很容易发生盲花现象 (2)温、光调控郁金香最适生长温度为15~18C。当气温降至5℃以下时停止生长,因此当夜温降至 l0‘C以下时,必须加塑料布覆盖保温或加温,使保护地内昼温保持在25℃以下,夜温14~C左右。但温 度、湿度过高时,易徒长及发生灰霉病、畸形花,应注意通风透气。一旦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焚毁。 郁金香植株对光照不甚敏感,花期忌强光 (3)栽培要点 ①种植前,通过遮荫、浇水等措施,尽可能使地温降至10’C左右,在下种后的两周内,最佳土温为 14~16~C,以利种球良好发根。②种植前除去鳞茎基部附近的外皮膜,勿伤及鳞茎盘。将种球按下时,不 能用力过大,种球应种植在微湿的土壤中。③保持土壤和水源的低盐水平,若土壤盐分含量过高,种植前 两周应充分浇水,以冲洗盐分,土壤pH不可低于6。④郁金香严禁连作,必须轮作。⑤尽量保持土壤的 持续潮湿,浇水时需保持上层土壤的完好,灌水量以种球下方的土壤可握捏成球为准。⑥5℃处理的球种 植后覆土5cm左右:9℃处理的球一般采用箱式栽培法,浅植至露肩,种植密度可达200头/m’以上 ⑦确认植株根系发育良好后,可施用硝酸钙肥,用量为50g/m2,温度也可增加到17-19℃。⑧当植株长 到5~lOcm时,检査未出苗的种球,剔除病虫害植株。⑨防止出现昼夜温差过大,保持相对湿度不高于 80%。 (4)切花采收切花采收应在花苞充分显色但花朵仍闭合时进行。整株收获后切除鳞茎部分,并将切花 浸入log/L硝酸钙保鲜液中30~60min。处理后,尽快将切花放置到2~5℃的冷库中,相对湿度不低于 90%。注意不能将种球、鲜切花与水果、蔬菜放在同一个冷库 3.病虫害防治郁金香的主要病害有郁金香基腐病( Fusariumoxysorum)、郁金香青霉病 ( Penicilliumspp.)、郁金香疫病( Botrylistulipae)等,主要虫害有蛴螬、蚜虫、锈螨等。郁金香的病毒病易造 成种球退化、花瓣碎裂、叶片花斑。防治方法有:尽可能选用脱毒种球栽培:进行充分的土壤消毒和种球 消毒:及时焚毁病球、病株;注意种球复壮:;撒布二硫松粒剂,以防锈螨。此外,郁金香还易发生缺钙、 缺硼的生理性病害,生产中应注意防治 (观赏与应用,郁金香是重要的春季球根花卉,以其独特的姿态和艳丽的色彩赢得各国人民的喜爱,成 为胜利、凯旋的象征。郁金香花期早、花色多,可作切花、盆花,在园林中最宜作春季花境、花坛布置或 草坪边缘呈自然带状栽植 第三节鸢尾科球根花卉 、唐菖蒲 [学名) Gladiolushybridus [英名] gladiolus, wordily tg,j名]剑兰、菖兰、十三太保等 [科属]鸢尾科唐菖蒲属 (形态特征)唐菖蒲为多年生草本,地下具球茎,球形至扁球形,外被膜质鳞片。基生叶剑形,嵌叠为 列状,通常7~9枚。穗状花序顶生,着花8~20朵,小花漏斗状,色彩丰富,花径7—18cm,苞片绿

2.促成栽培 将球根贮藏于 5℃或 9℃低温一定时间后,转入温室催花。在设施栽培的轮作制中,种 植一季为 50d 左右,从 10 月中旬到 3 月底之间均可种植,产花期则从 11 月下旬到 5 月底。 (1)冷藏方式 鳞茎花芽分化完成后,于 8 月 10 日左右置于 13~15℃条件下预冷处理 2—3 周,再以 2~ 5℃冷藏 8 周左右。5℃冷藏处理技术适合大部分品种,5℃冷处理以 8 周为准。郁金香有些品种可用 9℃冷 藏处理技术,其方法是在 9℃条件下冷藏 12~16 周,后 6 周需将种球种在木箱或塑料箱内,浇水后进人 9℃ 生根冷风库,在冷库内植株发根、抽芽。5'C 促成栽培时,自种球下种到开花 50—60d,而 9℃箱式栽培移 人温室催花的时间仅为 25d 左右。长叶后,若叶横向展开,且伸长缓慢,则表示其低温处理不足;反之, 若叶直立而细,看仙徒长,花药枯死者,表示低温过度。一般而言,预冷加冷藏约 70d 后,打破休眠。若 低温不足,可用 400mg/L 的赤霉素液滴于叶筒间加以弥补,由于亦霉素最易由叶腋被植株吸人体内,故 用喷洒法难以见效。郁金香促成栽培中,因低温处理不足,有些品种易发生盲花现象,亦可用 400mg/L 赤霉素溶液在叶筒中滴入 o.5~lml 加以防止。此外,不同品种对盲花的敏感性不同,有些早花品种如圣 诞快乐、横滨等,若早期遇较高温,则很容易发生盲花现象。 (2)温、光调控 郁金香最适生长温度为 15~18~C。当气温降至 5℃以下时停止生长,因此当夜温降至 10‘C 以下时,必须加塑料布覆盖保温或加温,使保护地内昼温保持在 25℃以下,夜温 14~C 左右。但温 度、湿度过高时,易徒长及发生灰霉病、畸形花,应注意通风透气。一旦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焚毁。 郁金香植株对光照不甚敏感,花期忌强光。 (3)栽培要点 ①种植前,通过遮荫、浇水等措施,尽可能使地温降至 10’C 左右,在下种后的两周内,最佳土温为 14~16~C,以利种球良好发根。②种植前除去鳞茎基部附近的外皮膜,勿伤及鳞茎盘。将种球按下时,不 能用力过大,种球应种植在微湿的土壤中。③保持土壤和水源的低盐水平,若土壤盐分含量过高,种植前 两周应充分浇水,以冲洗盐分,土壤 pH 不可低于 6。④郁金香严禁连作,必须轮作。⑤尽量保持土壤的 持续潮湿,浇水时需保持上层土壤的完好,灌水量以种球下方的土壤可握捏成球为准。⑥5℃处理的球种 植后覆土 5cm 左右;9℃处理的球一般采用箱式栽培法,浅植至露肩,种植密度可达 200 头/m’以上。 ⑦确认植株根系发育良好后,可施用硝酸钙肥,用量为 50g/m2,温度也可增加到 17—19℃。⑧当植株长 到 5~lOcm 时,检查未出苗的种球,剔除病虫害植株。⑨防止出现昼夜温差过大,保持相对湿度不高于 80%。 (4)切花采收 切花采收应在花苞充分显色但花朵仍闭合时进行。整株收获后切除鳞茎部分,并将切花 浸入 log/L 硝酸钙保鲜液中 30~60min。处理后,尽快将切花放置到 2~5℃的冷库中,相对湿度不低于 90%。注意不能将种球、鲜切花与水果、蔬菜放在同一个冷库。 3. 病 虫害 防 治 郁 金香 的 主要 病 害 有郁 金 香基 腐 病(Fusariumoxysorum) 、 郁 金香 青 霉 病 (Penicilliumspp.)、郁金香疫病(Botrylistulipae)等,主要虫害有蛴螬、蚜虫、锈螨等。郁金香的病毒病易造 成种球退化、花瓣碎裂、叶片花斑。防治方法有:尽可能选用脱毒种球栽培;进行充分的土壤消毒和种球 消毒;及时焚毁病球、病株;注意种球复壮;撒布二硫松粒剂,以防锈螨。此外,郁金香还易发生缺钙、 缺硼的生理性病害,生产中应注意防治。 (观赏与应用,郁金香是重要的春季球根花卉,以其独特的姿态和艳丽的色彩赢得各国人民的喜爱,成 为胜利、凯旋的象征。郁金香花期早、花色多,可作切花、盆花,在园林中最宜作春季花境、花坛布置或 草坪边缘呈自然带状栽植。 第三节 鸢尾科球根花卉 一、唐菖蒲 [学名)Gladiolushybridus [英名]gladiolus,swordlily tg,j 名]剑兰、菖兰、十三太保等 [科属]鸢尾科唐菖蒲属 (形态特征)唐菖蒲为多年生草本,地下具球茎,球形至扁球形,外被膜质鳞片。基生叶剑形,嵌叠为 二列状,通常 7~9 枚。穗状花序顶生,着花 8~20 朵,小花漏斗状,色彩丰富,花径 7—18cm,苞片绿

色。雄蕊3枚,花柱单生,子房下位。蒴果,种子扁平,有翼。染色体数2n=30、60-130 (产地与分布唐菖蒲原产南非好望角、地中海沿岸及小亚细亚,现代栽培品种由10个以上原生种经长 期杂交选育而成。对现代唐菖蒲做出贡献的重要原生种包括绯红唐菖蒲(G. cardin-alis)、柯氏唐菖蒲 (G. Xcolvillei)丶甘德唐菖蒲(G. gandavensis)、鹦鹉唐菖蒲(C. psittaci--inus、多花唐菖蒲(G.// oribundus) 报春花唐菖蒲(G. primuline)等 (品种分类现代唐菖蒲品种上万个,形态、性状多样,园艺上常按生育习性、花期、花朵大小、花型、 花色等进行分类 1.按生态习性分 (1)春花类主要由欧、亚原种杂交育成。耐寒性较强,在温和地区秋植春花。多数品种花朵小,色淡 株矮,有香气,已少见栽培。 (2)夏花类多由南非的印度洋沿岸原种杂交育成。耐寒力弱,春种夏花。花型、花色、花径、香气、 花期早晚等性状均富于变化,是当前栽培最广泛的一类 2.按生育期长短分 (1)早花类种植种球后70~80开花。生育期要求温度较低,宜早春温室栽种,夏季开花,也可夏植 秋花。 (2)中花类种植种球后80~90d开花,如经催芽、早栽,则生长快,花大,新球茎成熟亦早 (3)晚花类种植种球后90~OOd开花。植株高大,叶片数多,花序长,产生子球多,种球耐夏季贮 藏,可用于晚期栽培以延长切花供应期 3.按花型分 (1)大花型花径大,排列紧凑,花期较晩,新球与子球发育均较缓慢。 (2)小蝶型花朵稍小,花瓣有皱褶,常有彩斑 (3)报春花型花形似报春,花序上花朵少而排列稀疏 (4)鸢尾型花序短,花朵少而密集,向上开展,呈辐射状对称。子球增殖力强。 4.按花朵大小分按花径大小(J)将唐菖蒲分为五类:z<6,4cm为微型花;6,4cm≤x<8.9cm为小 型花;8,9cm≤x<11.4cm为中型花;11.4cm≤x<14.0cm为大花型(标准型):工≥14cm为特大花型 5.按花色分一般按花的基本色分为12色系,即白、绿、黄、橙、橙红、粉红、红、玫瑰红、淡紫、 蓝、紫、烟色、黄褐等色系。 [生物学特性] 1.生育周期现代杂种唐菖蒲多为春植球根,夏季开花,秋季成熟,冬季球根休眠。生长发育可分为 如下时期: (1)萌芽与孕花种植后,首先在基部生出不定根,也称下层根。栽后15-20d出苗,先伸。出1~2 片鞘状叶。当有两片完全叶展开时(二叶期)开始花芽分化,约经40达到雌蕊分化期,当有三片叶展开时(三 叶期)花茎开始伸长,四叶期花芽明显膨大,外观上达孕花期。 (2)新球茎形成约在二叶期球茎基部开始逐渐形成新球茎,并在基部生出水平伸展的粗根,称为牵引 根或上层根。 (3)花茎伸出与子球形成当有6-8片叶展开时,花茎自叶丛中抽出,这时在新球与上层根之间形成 些短的根状茎,其先端膨大成为子球,在上层根发育的同时,老球茎与下层根逐渐死亡萎缩 (4)开花花茎全部伸出后,小花迅速发展,自下至上依次着色、开放。花期一般可延续l~2周。 (5)新球成熟与休眠花期后地下新球迅速增大,子球增多、增大。花后约一个月,地上部枯黄,果实 成熟并开裂,新球与子球进入休眠。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球茎在4~5℃萌芽,10~C以下生长缓慢,昼温20~25℃、夜温12-18C为生育’最适温 炎夏花蕾易枯萎或开花不盛,常使种球退化:在生长季气候凉爽地区,株髙健壮,花色鲜明,种球不易退 化,即使球径1.5cra的小球也能开花 (2)光照唐菖蒲为典型的阳性植物,对光强度、光周期要求高,14h以上的长日有利于花芽分化。冬 季室内栽培,人工加光可提高成花率。花芽分化后,短日条件能促进花的发育,使其提前开放,花后还可

色。雄蕊 3 枚,花柱单生,子房下位。蒴果,种子扁平,有翼。染色体数 2n=30、60—130。 (产地与分布)唐菖蒲原产南非好望角、地中海沿岸及小亚细亚,现代栽培品种由 10 个以上原生种经长 期杂交选育而成。对现代唐菖蒲做出贡献的重要原生种包括绯红唐菖蒲(G.cardin—alis)、柯氏唐菖蒲 (G.Xcolvillei)、甘德唐菖蒲(G.gandavensis)、鹦鹉唐菖蒲(C.psittac—inus)、多花唐菖蒲(G.//oribundus)、 报春花唐菖蒲(G.primulinus)等。 (品种分类)现代唐菖蒲品种上万个,形态、性状多样,园艺上常按生育习性、花期、花朵大小、花型、 花色等进行分类。 1.按生态习性分 (1)春花类 主要由欧、亚原种杂交育成。耐寒性较强,在温和地区秋植春花。多数品种花朵小,色淡 株矮,有香气,已少见栽培。 (2)夏花类 多由南非的印度洋沿岸原种杂交育成。耐寒力弱,春种夏花。花型、花色、花径、香气、 花期早晚等性状均富于变化,是当前栽培最广泛的一类。 2.按生育期长短分 (1)早花类 种植种球后 70~80d 开花。生育期要求温度较低,宜早春温室栽种,夏季开花,也可夏植 秋花。 (2)中花类 种植种球后 80~90d 开花,如经催芽、早栽,则生长快,花大,新球茎成熟亦早。 (3)晚花类 种植种球后 90~lOOd 开花。植株高大,叶片数多,花序长,产生子球多,种球耐夏季贮 藏,可用于晚期栽培以延长切花供应期。 3.按花型分 (1)大花型 花径大,排列紧凑,花期较晚,新球与子球发育均较缓慢。 (2)小蝶型 花朵稍小,花瓣有皱褶,常有彩斑。 (3)报春花型 花形似报春,花序上花朵少而排列稀疏。 (4)鸢尾型 花序短,花朵少而密集,向上开展,呈辐射状对称。子球增殖力强。 4.按花朵大小分 按花径大小(J)将唐菖蒲分为五类:z<6,4cm 为微型花;6,4cm≤x<8.9cm 为小 型花;8,9cm≤x<11.4cm 为中型花;11.4cm≤x<14.0cm 为大花型(标准型);工≥14cm 为特大花型。 5.按花色分 一般按花的基本色分为 12 色系,即白、绿、黄、橙、橙红、粉红、红、玫瑰红、淡紫、 蓝、紫、烟色、黄褐等色系。 [生物学特性] 1. 生育周期 现代杂种唐菖蒲多为春植球根,夏季开花,秋季成熟,冬季球根休眠。生长发育可分为 如下时期: (1)萌芽与孕花 种植后,首先在基部生出不定根,也称下层根。栽后 15—20d 出苗,先伸。出 l~2 片鞘状叶。当有两片完全叶展开时(二叶期)开始花芽分化,约经 40d 达到雌蕊分化期,当有三片叶展开时(三 叶期)花茎开始伸长,四叶期花芽明显膨大,外观上达孕花期。 (2)新球茎形成 约在二叶期球茎基部开始逐渐形成新球茎,并在基部生出水平伸展的粗根,称为牵引 根或上层根。 (3)花茎伸出与子球形成 当有 6—8 片叶展开时,花茎自叶丛中抽出,这时在新球与上层根之间形成 一些短的根状茎,其先端膨大成为子球,在上层根发育的同时,老球茎与下层根逐渐死亡萎缩。 (4)开花 花茎全部伸出后,小花迅速发展,自下至上依次着色、开放。花期一般可延续 l~2 周。 (5)新球成熟与休眠 花期后地下新球迅速增大,子球增多、增大。花后约一个月,地上部枯黄,果实 成熟并开裂,新球与子球进入休眠。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球茎在 4~5℃萌芽,10~C 以下生长缓慢,昼温 20~25℃、夜温 12—18~C 为生育’最适温。 炎夏花蕾易枯萎或开花不盛,常使种球退化;在生长季气候凉爽地区,株高健壮,花色鲜明,种球不易退 化,即使球径 1.5cra 的小球也能开花。 (2)光照 唐菖蒲为典型的阳性植物,对光强度、光周期要求高,14h 以上的长日有利于花芽分化。冬 季室内栽培,人工加光可提高成花率。花芽分化后,短日条件能促进花的发育,使其提前开放,花后还可

共22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