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PPT课件讲稿)混凝土用砂石试验

混峡土用沙、石试验 东南大学材料学院 2011/9/1
2011/9/1 1 东南大学材料学院 混凝土用砂、石试验

混凝土用砂、石试验 >根据GB/T1468414685一2001和JGJ5253一92 标准对混凝土用砂、石进行试验,评定其质量, 并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原材料参数。 >(一)取样:取样部位不少于8处,均匀选取, 其总量应多于试验用量的1倍。 四分法缩取试样:将取回的砂(或石子)试样拌 匀后摊成厚度约20mm的圆饼(砂)或圆锥体 (石子),在其上划十字线,分成大致相等的四 份,除去其对角线的两份,将其余两份按同样的 方法再持续进行,直至缩分后的材料量略多于试 验所需的数量为止。 2011/9/1
2011/9/1 2 混凝土用砂、石试验 根据GB/T14684~14685-2001和JGJ52~53-92 标准对混凝土用砂、石进行试验,评定其质量, 并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原材料参数。 (一)取样:取样部位不少于8处,均匀选取, 其总量应多于试验用量的1倍。 四分法缩取试样:将取回的砂(或石子)试样拌 匀后摊成厚度约20mm的圆饼(砂)或圆锥体 (石子),在其上划十字线,分成大致相等的四 份,除去其对角线的两份,将其余两份按同样的 方法再持续进行,直至缩分后的材料量略多于试 验所需的数量为止

检验规则 >砂石检验项目主要有颗粒级配、表观密度、堆积 密度与空隙率、泥含量及泥块含量和石子的压碎 值、针片状颗粒含量等。经检验后,其结果符合 标准规定可判为该产品合格,若其中一项不符合, 则应再次从同一批样品中加倍抽样并对该项进行 复检,复验仍不符合本标准技术指标,则该批产 品为不合格。 2011/9/1
2011/9/1 3 检验规则 砂石检验项目主要有颗粒级配、表观密度、堆积 密度与空隙率、泥含量及泥块含量和石子的压碎 值、针片状颗粒含量等。经检验后,其结果符合 标准规定可判为该产品合格,若其中一项不符合, 则应再次从同一批样品中加倍抽样并对该项进行 复检,复验仍不符合本标准技术指标,则该批产 品为不合格

砂的筛分析试验 >(一)主要仪器设备: >砂筛GB/T14684标准筛孔径为0.150,0.300,0.600,1.18, 2.36,4.75, 9.50mm的方孔筛;JGJ52标准筛孔径为0.160, 0.315,0.630,1.25mm的方孔筛和孔径为2.50,5.00, 10.00mm的圆孔筛,并附有筛底和筛盖。电动振动筛,振幅 0.5士0.1mm,频率50士3Hz等。 (二)试验步骤: 1.试样先过孔径为10.0mm筛(算出其筛余百分率),然后 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放在烘箱中于 105士5℃烘至恒重,冷却至室温。 2.准确称取试样500g。 >3.将整套砂筛置于摇筛机上并固紧,摇筛10min; 4.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的0.1%为止。 5. 称取各号筛上的筛余量m。 2011/9/1
2011/9/1 4 砂的筛分析试验 (一)主要仪器设备: 砂筛 GB/T14684标准筛孔径为0.150,0.300,0.600,1.18, 2.36,4.75, 9.50mm的方孔筛;JGJ52标准筛孔径为0.160, 0.315, 0.630, 1.25mm 的 方 孔 筛 和 孔 径 为 2.50, 5.00, 10.00mm的圆孔筛,并附有筛底和筛盖。电动振动筛,振幅 0.5±0.1mm,频率50±3Hz等。 (二)试验步骤: 1.试样先过孔径为10.0mm筛(算出其筛余百分率),然后 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放在烘箱中于 105±5℃烘至恒重,冷却至室温。 2.准确称取试样500g。 3.将整套砂筛置于摇筛机上并固紧,摇筛10min; 4.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的0.1%为止。 5.称取各号筛上的筛余量mi

摇筛机 巴 2011/9/1
2011/9/1 5 摇筛机

筛分结果计算与评定 >1. 计算分计筛余a,(0.1%)=m×100%/500。 72计算累计筛余A,(1),本 >如A1=a1,A2=a1+a2,A3=a1+a2+a3.. >绘制筛分曲线,根据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颗粒级配。 > 3.按下式计算砂的细度模数M.(精确至0.1): M.= (42+4+4+A+A6)5 100-A >4. 取两次试验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如超 过0.20,则需重新测试 >5. 砂按细度模数(M)分为粗(Mx=3.13.7)、中 (Mx=3.0~2.3)、细(Mx=1.6~2.2)三种规格。 2011/9/1 6
2011/9/1 6 筛分结果计算与评定 1.计算分计筛余ai(0.1%)=mi×100%/500。 2.计算累计筛余Ai(1%), 如A1=a1,A2=a1+a2,A3=a1+a2+a3…… 绘制筛分曲线,根据累计筛余百分率,评定颗粒级配。 3.按下式计算砂的细度模数Mx(精确至0.1): 4.取两次试验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如超 过0.20,则需重新测试 5. 砂 按 细 度 模 数 ( Mx ) 分为粗 (Mx=3.1~ 3.7) 、 中 (Mx=3.0~2.3) 、细(Mx=1.6~2.2)三种规格。 1 2 3 4 5 6 1 100 ( ) 5 A A A A A A A Mx i j Ai ai 1

砂的表观密度测定 > (一)主要仪器:容量瓶(500mL),天平(精 度1g)等。 >(二)试验步骤 >1. 称取烘干试样300g(m)置于盛半瓶冷开水 的容量瓶中,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 >2.用滴管加水至500ml刻度处,擦干瓶外水分, 称试样、瓶加水重量m1(g)。 >3.称瓶加水的重量m2(g)。 z 注:整个试验过程应在15~25℃温度范围内进 行,试验过程中温度差不应超过2℃。 2011/9/1
2011/9/1 7 砂的表观密度测定 (一)主要仪器:容量瓶(500mL),天平(精 度1g)等。 (二)试验步骤 1.称取烘干试样300g(m0)置于盛半瓶冷开水 的容量瓶中,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 2.用滴管加水至500ml刻度处,擦干瓶外水分, 称试样、瓶加水重量m1(g)。 3.称瓶加水的重量m2(g)。 注:整个试验过程应在15~25℃ 温度范围内进 行,试验过程中温度差不应超过2℃

表观密度计算 > (三)结果计算 > 1.计算砂表观密度pP,(10kgm3),其中分母等 于排开水的质量 mo Po= mo m -m >2.1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20kg/m3时,应重新取样进 行试验。 a与水温有关, 水温℃ 15 6~17181920~2122~23 24 25 a 0.002 0.003 0.004 0.005 0.006 0.007 0.008 2011/9/1
2011/9/1 8 表观密度计算 (三)结果计算 1.计算砂表观密度ρ0(10kg/m3),其中分母等 于排开水的质量 2.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20kg/m3时,应重新取样进 行试验。 α与水温有关, w m m m m ( ) 0 2 1 0 0 水温℃ 15 16~17 18~19 20~21 22~23 24 25 α 0.002 0.003 0.004 0.005 0.006 0.007 0.008

砂的堆积密度与空隙率测定 主要仪器:容量筒。金属圆柱形,容积1L,内径108mm, 净高109mm。 > 试验步骤: 1.称取过5mm筛的烘干试样。 >2. 先称容量筒重量m,(kg),下料斗口距简口50mm。 3. 称出容量筒连同砂样的总重量m2(kg) 4.容量筒容积校正 (三)结果计算与评定 1. 堆积密度计算(10kg/m3):A,= m2-%×1000 (g1m2) >2. 空隙率计算(1%):2 ×100 (% P×1000 3.取两次试验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并评定该试样 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与空隙率是否满足标准规定值。 2011/9/1
2011/9/1 9 砂的堆积密度与空隙率测定 主要仪器:容量筒。金属圆柱形,容积1L,内径108mm, 净高109mm。 试验步骤: 1.称取过5mm筛的烘干试样。 2.先称容量筒重量m1(kg),下料斗口距筒口50mm。 3.称出容量筒连同砂样的总重量m2(kg)。 4.容量筒容积校正 (三)结果计算与评定 1.堆积密度计算(10kg/m3): 2.空隙率计算(1%): 3.取两次试验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并评定该试样 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与空隙率是否满足标准规定值。 1000 ( / ) ' 2 1 3 0 kg m V m m 100 ( ) 1000 1 0 ' ' 0 0 % P

堆积密度容量简 2011/9/1 10
2011/9/1 10 堆积密度容量筒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稿)粘土——水系统的双电层实验(主讲:庞超明).pdf
- 《材料科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文献)The role of graphene for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pdf
- 《材料科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文献)Stimulated X-ray emission for materials science.pdf
- 《材料科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文献)A Statistical Learning Framework for Materials Science:Application to Elastic Moduli of k-nary Inorganic Polycrystalline Compounds.pdf
- 《材料科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文献)Machine learning for molecular and materials science.pdf
- 沈阳建筑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pdf
- 安徽建筑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二).docx
- 安徽建筑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pdf
- 安徽建筑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无损检测综合实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
- 安徽建筑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实验》课程教学大纲.pdf
- 安徽建筑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19版).doc
- 安徽建筑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19版).doc
- 安徽建筑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方案(2019版).doc
- 安徽建筑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19版).doc
- 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pdf
- 南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pdf
- 南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pdf
- 南华大学:2019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pdf
- 北方工业大学:《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Ⅱ(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智慧城市).pdf
- 北方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新材料)《材料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稿)沥青材料试验.pdf
-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稿)粉体材料密度和比表面积的测定.pdf
- 运城学院:《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pdf
- 运城学院:《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绪论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pptx
- 运城学院:《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键合.pptx
- 运城学院:《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纯晶体的凝固 THE SOLIDIFICATION OF MATERIALS.pptx
- 运城学院:《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pptx
- 运城学院:《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二元系相图与合金的凝固 THE BINARY PHASE DIAGRAM(2/2).pptx
- 运城学院:《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晶体缺陷 CRYSTAL DEFECTS.pptx
- 运城学院:《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八章 三元相图及其类型(2/2).ppt
- 运城学院:《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二元系相图与合金的凝固 THE BINARY PHASE DIAGRAM(1/2).pptx
- 运城学院:《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八章 三元相图及其类型(1/2).pptx
- 运城学院:《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固体结构.pptx
- 运城学院:《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材料形变与再结晶.pptx
- 北京化工大学:《工程材料》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绪论 Engineering Materials、第一章 材料的结构与性能1/3(主讲:李方俊).ppsx
- 北京化工大学:《工程材料》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2/3.ppsx
- 北京化工大学:《工程材料》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3/3、第二章 金属材料组织和性能的控制1/6.ppsx
- 北京化工大学:《工程材料》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金属材料组织和性能的控制2/6.ppsx
- 北京化工大学:《工程材料》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金属材料组织和性能的控制3/6.ppsx
- 北京化工大学:《工程材料》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金属材料组织和性能的控制4/6.pp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