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11月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月考试题

2018年秋11月初三语文月考试题 第一卷(选择题共33分) 选择题(33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娉婷(ping)妖娆(rdo)佝偻(gu)亵渎(d) B.惊骇(hai)游弋(yi)宽宥(you)麾下(hu) C.恣雎(zi) 嗤笑(chi)栈桥(zhan)箴言(zhen) D.停滞(chi) 豢养(hun)绾发(wan)箪食(dan)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逞能撮弄盘缠三顾茅芦 B.恪守尴尬盲从附庸风雅 C.拮据应酬戮破前仆后继 D.秘决尴尬困厄李代桃僵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厦门市的新老建筑和谐衬托,相得益彰,令人赏心悦目。 B.对这次集体活动,班主任郑重其事地宣布了纪律。 C.经过办案人员艰苦卓绝的工作,这件蹊跷的案子终于水落石出 D.狂热的球迷们歇斯底里地在场外为自己喜爱的队员呐喊加油。 4.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我市水质量的明显增加,全市上下居民治水的信心更加果断了。 B.随着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怎样规范停放成为群众谈论热议的话题。 C.来自中国、加拿大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首次在琥珀中发现了雏鸟标本。 D.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会展中心 5.下列复句类型判断错误的是() A.你端起酒碗来说几句,我放下筷子来接几声。(并列复句) B.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承接复句) C.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假设复句) D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转折复句)
1 2018 年秋 11 月初三语文月考试题 第一卷 ( 选择题 共 33 分) 一、选择题(33 分 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娉.婷(pīnɡ) 妖娆.(ráo) 佝.偻(ɡǒu) 亵渎.(dú) B. 惊骇.(hài) 游弋.(yì) 宽宥.(yǒu) 麾.下(huī) C. 恣.雎(zì) 嗤.笑(chī) 栈.桥(zhàn) 箴.言(zhēn) D. 停滞.(chì) 豢.养(huàn) 绾.发(wǎn) 箪.食(dān)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逞能 撮弄 盘缠 三顾茅芦 B. 恪守 尴尬 盲从 附庸风雅 C. 拮据 应酬 戮破 前仆后继 D. 秘决 尴尬 困厄 李代桃僵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厦门市的新老建筑和谐衬托,相得益彰 ....,令人赏心悦目。 B. 对这次集体活动,班主任郑重其事 ....地宣布了纪律。 C. 经过办案人员艰苦卓绝的工作,这件蹊跷的案子终于水落石出 ....。 D. 狂热的球迷们歇斯底里 ....地在场外为自己喜爱的队员呐喊加油。 4.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我市水质量的明显增加,全市上下居民治水的信心更加果断了。 B. 随着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怎样规范停放成为群众谈论热议的话题。 C. 来自中国、加拿大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首次在琥珀中发现了雏鸟标本。 D. 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会展中心。 5.下列复句类型判断错误的是( ) A.你端起酒碗来说几句,我放下筷子来接几声。(并列复句) B.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承接复句) C.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假设复句) D.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转折复句)

阅读《你永远拥有两个世界》一文,回答6-8题 ①任何一个人都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手中的世界,一个是心中的世界。手中的世界是你已经掌握的 世界,比如你现在从事的职业、你目前所处的地位、你当下的亲人朋友。心中的世界是你未曾掌握却时刻 梦想获得的世界,比如你希望从事的事业、你渴望获取的财富、你渴盼争得的荣誉、你企望得到的人际关 系。这两个世界构成了一个人的现在和未来,容纳了你所有的心血和汗水 ②人无疑应该善待手中的世界,手中的世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它可以让你呼吸、给你温情 但人永远不能放弃心中的世界。人有一点与动物不同,那就是,若是为梦想活着的。没有梦想,人就没有 朝气,就不会想方设法开发生命的种种潜能,就可能终生碌碌无为。心中的世界就像一座我们从来没有走 近去的山,里面藏满了无数价值连城的珍宝:就像一条我们从来不曾趟过的河,里面充满着迷人的波涛。 手中的世界只是我们走向心中的世界的一个基地,却不是我们停步的理由 ③我们想走向心中的世界,需要带几个伴侣上路 ④第一个伴侣是自信。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够创造某个辉煌、抵达某种高度的心理素质。人先要相信 自己,才能超越自己。一个过于自卑的人很难实现生命的辉煌 ⑤世界总是多角度的,生活中有阳光、云霞,也会有风雨、泥泞。抵达过心中的世界的人,在只有手 中的世界的时候,无不遭逢过靠山山崩、靠水水流的日子。鲁迅先生一生的创作成就够高了吧,可他在民 国教育部做公务员时,曾因支持学生运动,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开除过:写《哈利·波特》的乔安妮·凯瑟 琳·罗琳现在够出名了吧,但她曾经离婚之后又碰上失业,最穷窘的时候连一日三餐都成问题。这两个人 后来之所以能够走向美丽的心中的世界,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忍耐力这个好伴侣。向往心中的世界的人与 般人的区别在于:面对失败,一般人会想,我这人太笨,注定干不成这个事,干脆算了吧;向往心中的世 界的人则认为,我这么聪明,眼前这点困难算什么,换个方向再试几次,我就不信突破不了。结果,他们 真的取得了成功。 ⑥我们还应该极力地培育自己的才华。人固然要有梦想,然而,如果你缺少抵达梦想的起码的才华 梦想再多也是废纸。 ⑦自信、忍耐力与才华的关系,好比一条河的奔流,自信、忍耐力提供的是河床,才华是实现河流流 动的势能一没有河床,河流自然流得不那么痛快:没有势能,河流根本就流不起来。 ⑧没有一个人不想踏平手中的世界的围栏,拥抱花红柳绿的心中的世界,但生活无时不在告诉我们 心中的世界不是高蹈于云端的极乐福地,它其实是一个人在手中的世界里不断出发、抵达的结果。 选自《新时文·触摸思想的力量》) 6.本文鲜明地提出了”人永远拥有两个世界"这一观点,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这两个世界,下面理解最准 确的一项是() A.任何一个人都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手中是世界,一个是心中的世界 B.人应该善待手中的世界,更不能放弃心中的世界。 C.手中的世界是已经掌握的世界,心中的世界是未曾掌握的世界 D.手中的世界和心中的世界构成了一个人的现在和未来 7.下列四句名言,更适合作为第④段的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A.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培根) B.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C.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车尔尼雪夫斯基) D.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 8.下而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作者看来,想要走向心中的世界,“自信、忍耐力、才华”是需要具备的条件 B.第⑤自然段画线句“靠山山崩、靠水水流”具体指的是“人生中会经历到的挫折、坎坷 磨难
2 阅读《你永远拥有两个世界》一文,回答 6-8 题。 ①任何一个人都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手中的世界,一个是心中的世界。手中的世界是你已经掌握的 世界,比如你现在从事的职业、你目前所处的地位、你当下的亲人朋友 。心中的世界是你未曾掌握却时刻 梦想获得的世界,比如你希望从事的事业、你渴望获取的财富、你渴盼争得的荣誉、你企望得到的人际关 系。这两个世界构成了一个人的现在和未来,容纳了你所有的心血和汗水。 ②人无疑应该善待手中的世界,手中的世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它可以让你呼吸、给你温情。 但人永远不能放弃心中的世界。人有一点与动物不同,那就是,若是为梦想活着的。没有梦想,人就没有 朝气,就不会想方设法开发生命的种种潜能,就可能终生碌碌无为。心中的世界就像一座我们从来没有走 近去的山,里面藏满了无数价值连城的珍宝;就像一条我们从来不曾趟过的河,里面充满着迷人的波涛。 手中的世界只是我们走向心中的世界的一个基地,却不是我们停步的理由。 ③我们想走向心中的世界,需要带几个伴侣上路。 ④第一个伴侣是自信。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够创造某个辉煌、抵达某种高度的心理素质。人先要相信 自己,才能超越自己。一个过于自卑的人很难实现生命的辉煌。 ⑤世界总是多角度的,生活中有阳光、云霞,也会有风雨、泥泞。抵达过心中的世界的人,在只有手 中的世界的时候,无不遭逢过靠山山崩、靠水水流的日子。鲁迅先生一生的创作成就够高了吧,可他在民 国教育部做公务员时,曾因支持学生运动,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开除过;写《哈利·波特》的乔安妮·凯瑟 琳·罗琳现在够出名了吧,但她曾经离婚之后又碰上失业,最穷窘的时候连一日三餐都成问题。这两个人 后来之所以能够走向美丽的心中的世界,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忍耐力这个好伴侣。向往心中的世界的人与一 般人的区别在于:面对失败,一般人会想,我这人太笨,注定干不成这个事,干脆算了吧;向往心中的世 界的人则认为,我这么聪明,眼前这点困难算什么,换个方向再试几次,我就不信突破不了。结果,他们 真的取得了成功。 ⑥我们还应该极力地培育自己的才华。人固然要有梦想,然而,如果你缺少抵达梦想的起码的才华, 梦想再多也是废纸。 ⑦自信、忍耐力与才华的关系,好比一条河的奔流,自信、忍耐力提供的是河床,才华是实现河流流 动的势能--没有河床,河流自然流得不那么痛快;没有势能,河流根本就流不起来。 ⑧没有一个人不想踏平手中的世界的围栏,拥抱花红柳绿的心中的世界,但生活无时不在告诉我们: 心中的世界不是高蹈于云端的极乐福地,它其实是一个人在手中的世界里不断出发、抵达的结果。 (选自《新时文· 触摸思想的力量》) 6.本文鲜明地提出了"人永远拥有两个世界"这一观点,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这两个世界,下面理解最准 确的一项是( ) A.任何一个人都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手中是世界,一个是心中的世界。 B.人应该善待手中的世界,更不能放弃心中的世界。 C.手中的世界是已经掌握的世界,心中的世界是未曾掌握的世界。 D.手中的世界和心中的世界构成了一个人的现在和未来。 7.下列四句名言,更适合作为第④段的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 A.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培根) B.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C.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车尔尼雪夫斯基) D.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庄子) 8.下而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作者看来,想要走向心中的世界,“自信、忍耐力、才华”是需要具备的条件。 B.第⑤自然段画线句“靠山山崩、靠水水流”具体指的是“人生中会经历到的挫折、坎坷、 磨难

C.第⑦自然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具体而生动地证明“生活像一条河流奔腾不息” 是本段的论点。 D对第⑧段划线句的理解是“心中的世界绝不是虚幻飘渺的,而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并不断 追求才能实现的目标。”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 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去国怀乡 去:到,往 B.锦鳞游泳 锦鳞:美丽的鱼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 D.吾谁与归 归:归依 1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渔人甚异之 B.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扶苏以数谏故 D.感极而悲者矣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1.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景物一暗一明,触发了“迁客骚人”一悲一喜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C.选文写景状物词句整齐,辞采华美,音韵和谐 选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乐以忘忧的思想感情。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87分) 二、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3 C.第⑦自然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具体而生动地证明“生活像一条河流奔腾不息” 是本段的论点。 D 对第⑧段划线句的理解是“心中的世界绝不是虚幻飘渺的,而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并不断 追求才能实现的目标。”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9~11 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 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去国怀乡 去:到,往 B.锦鳞游泳 锦鳞:美丽的鱼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 D.吾谁与归 归:归依 1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渔人甚异之 B.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扶苏以数谏故 D.感极而悲者矣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1.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选文景物一暗一明,触发了“迁客骚人”一悲一喜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C.选文写景状物词句整齐,辞采华美,音韵和谐。 D.选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乐以忘忧的思想感情。 第二卷 ( 非选择题 共 87 分) 二、12.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3.古诗文默写。(5分) (1)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故国东来渭水流。(许浑《咸阳城东楼》) (3)戍鼓断人行, 。(杜甫《月夜忆舍弟》) (4)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5)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14.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4分) 在山神庙里刚坐下,没喝上几口酒,便听见草料场那边必必剥剥地爆响。他从门缝中朝外一看,只见 火焰冲天,草料场燃起了大火。他提了花枪,正待开门去救火,却听得有人说话:“……便逃得了性命时, 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一两块骨头 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会干事。” (1)选段出自哪部名著中的哪个故事情节?(2分) (2)选文涉及哪几个主要人物?(2分) 15.综合性学习。(6分) 5月18日,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召开大会,为新华书店庆祝80岁生日。新华书店 已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近期,新华书店准备开展一次以“传播先进文化,培育读书风尚”为主题 的读书活动,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一个不大的书店,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小小的身影,一脸专注的神情。从孔子到鲁迅 从散文到诗歌,从连环画到章回体。在一个个平凡的新华书店里,多少儿童尽享阅读的乐趣,从天真孩 童长成热血青年…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华书店发行的图书为扫除数以亿计的文盲(不识字的成年人)起着重要 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末,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刚恢复,新华书店帮助考生走出知识荒漠,改变了他们的 命运:今天,新华书店是我们中学生开阔视野、认识世界的窗口 材料三:为响应国家“全民阅读”的倡导,新华书店先后开展了新华大讲堂、爱心阅读、征文比赛 等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通过各种公益读书活动,大力推动书香社会建设 (1)【历史回顾】请探究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八十年来新华书店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2分) 2)【读书启智】本次活动准备办一期展板,需要设计几个读书栏目,请你参考示例,再设计一个栏目并 说明设计意图。(2分) 示例:栏目一:读世·人间百态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社科类作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栏目二 设计意图: (3)【爱上阅读】书店将开辟一个阅读体验专区,请你写一小段话,鼓励人们到这里进行阅读体验。(要
4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3.古诗文默写。(5 分) (1)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_______________,故国东来渭水流。(许浑《咸阳城东楼》) (3)戍鼓断人行,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4)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5)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14.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4 分) 在山神庙里刚坐下,没喝上几口酒,便听见草料场那边必必剥剥地爆响。他从门缝中朝外一看,只见 火焰冲天,草料场燃起了大火。他提了花枪,正待开门去救火,却听得有人说话:“……便逃得了性命时, 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一两块骨头 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会干事。” (1)选段出自哪部名著中的哪个故事情节? (2 分) (2)选文涉及哪几个主要人物?(2 分) 15.综合性学习。(6 分) 5 月 18 日,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召开大会,为新华书店庆祝 80 岁生日。新华书店 已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近期,新华书店准备开展一次以“传播先进文化,培育读书风尚”为主题 的读书活动,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一个不大的书店,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小小的身影,一脸专注的神情。从孔子到鲁迅, 从散文到诗歌,从连环画到章回体。在一个个平凡的新华书店里,多少儿童尽享阅读的乐趣,从天真孩 童长成热血青年……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华书店发行的图书为扫除数以亿计的文盲(不识字的成年人)起着重要 的作用;上世纪 70 年代末,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刚恢复,新华书店帮助考生走出知识荒漠,改变了他们的 命运;今天,新华书店是我们中学生开阔视野、认识世界的窗口。 材料三:为响应国家“全民阅读”的倡导,新华书店先后开展了新华大讲堂、爱心阅读、征文比赛 等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通过各种公益读书活动,大力推动书香社会建设。 (1)【历史回顾】请探究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八十年来新华书店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书启智】本次活动准备办一期展板,需要设计几个读书栏目,请你参考示例,再设计一个栏目并 说明设计意图。 (2 分) 示例:栏目一:读世·人间百态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社科类作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上阅读】书店将开辟一个阅读体验专区,请你写一小段话,鼓励人们到这里进行阅读体验。(要

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16.阅读《行路难》,回答问题(4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2分)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的艺术手法是什么?简要分析。(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14分) 留守乡村的爷爷 蒋曼 ①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洪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 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 ②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 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下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在他 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 ③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 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④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 赶场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岀来,看着都感觉稀奇。天燥地旱,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 天干油分足。”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灌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某年洪水来犯, 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 ⑤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爷爷能在一岁一枯 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
5 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行路难》,回答问题(4 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2 分)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的艺术手法是什么?简要分析。(2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14 分) 留守乡村的爷爷 蒋曼 ①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洪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 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 ②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 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下蛋在山上,便宜了黄鼠狼。在他 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 ③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 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④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 赶场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天燥地旱,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 天干油分足。”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灌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某年洪水来犯, 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数十年与土地亲密相守,其经验足够让他从容不迫。 ⑤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爷爷能在一岁一枯 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请来风水先生

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燥 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 ⑥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 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水泥森林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 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 ⑦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爷爷说不来动 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 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 ⑧有一次,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 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 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 ⑨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 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 摘自2016年5月《长春日报》) 文中“爷爷”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3分) 18.结合全文,揣摩下列词句含义。(4分) (1)从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 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结合全文, 请你谈谈句中加点词“镌刻”在文中的含义。) (2)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 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为什么说爷爷给孙女的故乡是“广袤而丰盈”的?) 19.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的作用。(2分) 20.请简要概括文中“爷爷”的形象特点。(2分) 21.爷爷为什么要在乡下给孙女种一棵香樟树?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四、22.作文(50分) 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由“吃”组成的汉语词汇不胜枚举。如:吃苦、吃亏、吃醋、吃透、吃得 开、吃小灶、吃独食、吃老本、吃后悔药、靠山吃山等。“吃”,可谓意蕴无穷。相信这些词语一定会引 发你的联想与思考。 从画横线的十个词语中,任选一个你最有感触的词语做标题,写一篇文章
6 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燥 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 ⑥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 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水泥森林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 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 ⑦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爷爷说不来动 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 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 ⑧有一次,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那一棵树。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 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 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 ⑨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 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 (摘自 2016 年 5 月《长春日报》) 17. 文中“爷爷”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3 分) 18. 结合全文,揣摩下列词句含义。(4 分) (1)从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 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结合全文, 请你谈谈句中加点词“镌刻”在文中的含义。) (2)不由地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 我由此豁然开朗,哀而不伤。(为什么说爷爷给孙女的故乡是“广袤而丰盈”的?) 19. 结合全文,谈谈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的作用。(2 分) 20. 请简要概括文中“爷爷”的形象特点。(2 分) 21.爷爷为什么要在乡下给孙女种一棵香樟树?请谈谈你的理解。(3 分) 四、22.作文(50 分) 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由“吃”组成的汉语词汇不胜枚举。如:吃苦、吃亏、吃醋、吃透、吃得 开、吃小灶、吃独食、吃老本、吃后悔药、靠山吃山等。“吃”,可谓意蕴无穷。相信这些词语一定会引 发你的联想与思考。 从画横线的十个词语中,任选一个你最有感触的词语做标题,写一篇文章

2018年秋初三语文11月考试题答案 1.【答案】C试题分析:考査字音的识记。A项,佝偻(g6u)-(gou);B项,宽宥(yu)-(you):C项, 正确;D项,停滞(chi)-(zhi)。据此,答案为C 2.【答案】B试题分析:考查字形的识记。A项,“三顾茅芦”应写作“三顾茅庐”;B项,正确:C项, “戮破”应写作“戳破”:D项,“秘决”应写作“秘诀”。据此,答案为B。 【答案】D试题分析:考査成语的正确使用。A相得益彰:互相配合、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长处。与语 境相合,使用正确。B郑重其事:指对某事持慎重、严肃、认真的态度。使用正确。C水落石出:本指水位 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D歇斯底里:常用来形容人 情绪激动、举止失常。适用对象错误。据此,答案为D 4.【答案】C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 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 病句的语感能力。A项,搭配不当,“信心”与“果断”不能搭配;B项,语意重复,“谈论”和“热议” 语义重复,删去“谈论”:D项,成分残缺,主语残缺,去掉“在”。 5.答案C(递进复句)6.B7.A8.C 9.【答案】A本题考查文言实词。A.“去国怀乡”中“去”是“离开”的意思。 10.【答案】C本题考查文言虚词。A.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指代渔人见到的景象:B.连词,就/连词, 如果;C.介词,因为/介词,因为: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11.【答案】D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选文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主旨,故D项错误。 12.(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分) (2)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2分) 13.(5分)【答案】(1).到乡翻似烂柯人(2).行人莫问当年事(3).边秋一雁声(4).人迹板桥 霜(5).蜡炬成灰泪始干 14.【答案】(1)《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2分)(2)林冲陆谦(陆虞侯)(2分)试题分 析:考查名著阅读。(1)根据文本中的“山神庙”“草料场”“花枪”等信息可知,这段文字写的故事是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个故事出自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所著(据传)的《水浒传》中的第一章。(2)这 故事讲的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刺配后,几经周折后被分到看守草料场的工作。因大雪压塌住处,无奈 来到一个破旧的山神庙暂住一宿。正因此才凑巧听见门外陆谦、富安和差拨的谈话,得知自己已被陷害, 而且差点被害死。恼怒中,林冲终于爆发,提枪戳死三人,并将陆谦剖腹剜心。可以说,正是这次事件
7 2018 年秋初三语文 11 月考试题答案 1. 【答案】C 试题分析:考查字音的识记。A 项,佝偻(ɡǒu)- (ɡōu);B 项,宽宥(yǒu)-(yòu);C 项, 正确;D 项,停滞(chì)-(zhì)。据此,答案为 C。 2.【答案】B 试题分析:考查字形的识记。A 项,“三顾茅芦”应写作“三顾茅庐”;B 项,正确;C 项, “戮破”应写作“戳破”;D 项,“秘决”应写作“秘诀”。据此,答案为 B。 3.【答案】D 试题分析: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A 相得益彰:互相配合、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长处。与语 境相合,使用正确。B 郑重其事:指对某事持慎重、严肃、认真的态度。使用正确。C 水落石出:本指水位 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D 歇斯底里:常用来形容人 情绪激动、举止失常。适用对象错误。据此,答案为 D。 4.【答案】C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 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 病句的语感能力。A 项,搭配不当,“信心”与“果断”不能搭配;B 项,语意重复,“谈论”和“热议” 语义重复,删去“谈论”;D 项,成分残缺,主语残缺,去掉“在”。 5.答案 C(递进复句) 6.B 7.A 8.C 9.【答案】A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A.“去国怀乡”中“去”是“离开”的意思。 10.【答案】C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A.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指代渔人见到的景象;B.连词,就/连词, 如果;C.介词,因为/介词,因为;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11.【答案】D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选文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主旨,故 D 项错误。 12.(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 分) (2)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2 分) 13.(5 分)【答案】(1). 到乡翻似烂柯人 (2).行人莫问当年事 (3).边秋一雁声 (4).人迹板桥 霜 (5). 蜡炬成灰泪始干 14.【答案】(1)《水浒传》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 分) (2)林冲 陆谦(陆虞侯) (2 分)试题分 析:考查名著阅读。(1)根据文本中的“山神庙”“草料场”“花枪”等信息可知,这段文字写的故事是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个故事出自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所著(据传)的《水浒传》中的第一章。(2)这 一故事讲的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刺配后,几经周折后被分到看守草料场的工作。因大雪压塌住处,无奈 来到一个破旧的山神庙暂住一宿。正因此才凑巧听见门外陆谦、富安和差拨的谈话,得知自己已被陷害, 而且差点被害死。恼怒中,林冲终于爆发,提枪戳死三人,并将陆谦剖腹剜心。可以说,正是这次事件

才使得林冲对官场的仅存的美好愿景化为泡影,不得已只得投靠梁山。据此,这段文字涉及的主要人物是 林冲和陆谦两个人。其他的人物则是次要人物。 15.(1).(1)①陪伴儿童成长;②满足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知识的需求:③推动了书香社会的建设(2分) (2)示例一:栏目二:读人·风流人物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名人故事,学习其精神品质。示例二:栏 目二:读情·有情时光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情感类美文,体会人间美好情感。(2分) (3)示例:亲,来这里坐坐吧!闻一缕书香,读一篇美文,享一段时光。何乐而不为?(2分 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 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三个材料可概括 个主要意思,然后用通顺的词语连接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意。如第一个,陪伴了一个人的成长:第二 个,说得是新华书店对于当下中学生的作用:第三个讲的是,新华书店在当下社会中的时代作用。(2)本 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所设计的活动一 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3)此题解答,内容以鼓励为主,按要求运用合适的修辞方法,如比 喻、排比等。 16.(1)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2分) (2)用典。运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 希望。(2分) 17.①仔细安排家里地里活计。②从容安排身后事。③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④再种一棵香樟树当 礼物送给孙女。⑤领着孙女看自家的土地。(3分) 18.(1)①“镌刻”原指雕刻。②在文中指爷爷与大自然、与土地不可分离的紧密关系。(2分) (2)因为爷爷在广阔的故乡留给孙女的一切都是丰富的,他希望孙女能同样感受到他的自豪和眷恋。(2分) 19.①交代文中的主要人物。②点明文章的主旨。(2分) 20.①年纪大但身体硬朗。②热爱乡村生活。③有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2分) 21.①爷爷把香樟树当作礼物送给孙女。②让孙女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心灵相通的所在:香樟树,和她一起 成长。③爷爷送给孙女的不仅仅是一棵树,也是告诉孙女,她与故乡,与土地血脉相连,故乡和土地是我 们心灵的起点和归宿。(3分)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査对文文章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准事件,采用“人+事” 的方法用简洁的语句概括作答。可依据文章的48段的“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乡
8 才使得林冲对官场的仅存的美好愿景化为泡影,不得已只得投靠梁山。据此,这段文字涉及的主要人物是 林冲和陆谦两个人。其他的人物则是次要人物。 15.(1). (1)①陪伴儿童成长;②满足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知识的需求;③推动了书香社会的建设 (2 分) (2)示例一:栏目二:读人•风流人物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名人故事,学习其精神品质。 示例二:栏 目二:读情•有情时光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情感类美文,体会人间美好情感。 (2 分) (3)示例:亲,来这里坐坐吧!闻一缕书香,读一篇美文,享一段时光。何乐而不为?(2 分) 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 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三个材料可概括一 个主要意思,然后用通顺的词语连接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意。如第一个,陪伴了一个人的成长;第二 个,说得是新华书店对于当下中学生的作用;第三个讲的是,新华书店在当下社会中的时代作用。(2)本 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所设计的活动一 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3)此题解答,内容以鼓励为主,按要求运用合适的修辞方法,如比 喻、排比等。 16.(1)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2 分) (2)用典。运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 希望。(2 分) 17. ①仔细安排家里地里活计。②从容安排身后事。③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④再种一棵香樟树当 礼物送给孙女。⑤领着孙女看自家的土地。(3 分) 18.(1)①“镌刻”原指雕刻。②在文中指爷爷与大自然、与土地不可分离的紧密关系。 (2 分) (2)因为爷爷在广阔的故乡留给孙女的一切都是丰富的,他希望孙女能同样感受到他的自豪和眷恋。(2 分) 19. ①交代文中的主要人物。②点明文章的主旨。(2 分) 20. ①年纪大但身体硬朗。②热爱乡村生活。③有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2 分) 21.①爷爷把香樟树当作礼物送给孙女。②让孙女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心灵相通的所在:香樟树,和她一起 成长。③爷爷送给孙女的不仅仅是一棵树,也是告诉孙女,她与故乡,与土地血脉相连,故乡和土地是我 们心灵的起点和归宿。(3 分) 【解析】 【17 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文章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准事件,采用“人+事” 的方法用简洁的语句概括作答。可依据文章的 4~8 段的“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乡

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 一排香樟树”“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 家的土地上”这些语句依次概括即可。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1)考査对文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联系作品内容和 作者感情去推断其语境义。“镌刻”原指雕刻,在文中指爷爷与大自然、与土地的关系密切。(2)本题考 查句子含意的理解。结合文中爷爷与孙女的话,可以看出爷爷认为故乡的一切都是孩子的,他希望在城里 居住的孙女能感受到他留守乡村,留守在土地边的那种自豪和对土地的眷恋之情,而这种情感是丰富的, 所以说是“广袤而丰盈”的。据此理解作答。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査标题作用。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标题在小说中的一般作用,主要有:①突出主题,对主题 的表现起画龙点睛作用;②设置悬念;③指明文章线索;④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⑤推动故事情节 的发展或转折,化解人物矛盾冲突等。本文的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既交代了本文的主要人物一一爷 爷,又点明其“留守”的快乐与意义,即点明了文章主旨。据此理解作答。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 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从第①段可见, 他“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从第②段内容“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 下”可见他热爱乡村生活:从第⑤⑧段内容,可以看出他有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2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 去分析。从文中爷爷带孙女参观故乡时所说的话,可以看出爷爷为女儿种树的目的,不仅是当成一件出生 的礼物:更重要的是希望用树将城里的孙女与故乡联系到一起,让孙女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心灵相通的依 托。文中也有表述的句子“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 ˉ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据此理解整理作答 【点睛】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 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 行分析: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析;更要抓住文章中抒情和议论语句来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9 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豁达……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我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 一排香樟树”“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 家的土地上”这些语句依次概括即可。 【18 题详解】 试题分析:(1)考查对文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联系作品内容和 作者感情去推断其语境义。“镌刻”原指雕刻,在文中指爷爷与大自然、与土地的关系密切。(2)本题考 查句子含意的理解。结合文中爷爷与孙女的话,可以看出爷爷认为故乡的一切都是孩子的,他希望在城里 居住的孙女能感受到他留守乡村,留守在土地边的那种自豪和对土地的眷恋之情,而这种情感是丰富的, 所以说是“广袤而丰盈”的。据此理解作答。 【19 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标题作用。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标题在小说中的一般作用,主要有:①突出主题,对主题 的表现起画龙点睛作用;②设置悬念;③指明文章线索;④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⑤推动故事情节 的发展或转折,化解人物矛盾冲突等。本文的标题“留守乡村的爷爷”,既交代了本文的主要人物——爷 爷,又点明其“留守”的快乐与意义,即点明了文章主旨。据此理解作答。 【20 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 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从第①段可见, 他“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从第②段内容“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 下”可见他热爱乡村生活;从第⑤⑧段内容,可以看出他有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2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 去分析。从文中爷爷带孙女参观故乡时所说的话,可以看出爷爷为女儿种树的目的,不仅是当成一件出生 的礼物;更重要的是希望用树将城里的孙女与故乡联系到一起,让孙女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心灵相通的依 托。文中也有表述的句子“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 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据此理解整理作答。 【点睛】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 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 行分析;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析;更要抓住文章中抒情和议论语句来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作文 22.【详解】试题分析:(1)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作文的题目要从阅读材料给出的十个词语中选择一个。 作文时,一定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最有话说,最有感悟的词语作为写作的中心。假如我们选择了“吃苦” 这个词语,我们可以通过记叙自己吃苦的事情,表达积极的人生态度:也可以以“吃苦”为论题,论述吃 苦的意义,写一篇议论文。写记叙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细节描写及人物刻画方法的恰当运用:写议论文 的时候,一定注意论证方法的恰当的运用
10 作文 22.【详解】试题分析:(1)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作文的题目要从阅读材料给出的十个词语中选择一个。 作文时,一定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最有话说,最有感悟的词语作为写作的中心。假如我们选择了“吃苦” 这个词语,我们可以通过记叙自己吃苦的事情,表达积极的人生态度;也可以以“吃苦”为论题,论述吃 苦的意义,写一篇议论文。写记叙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细节描写及人物刻画方法的恰当运用;写议论文 的时候,一定注意论证方法的恰当的运用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2018年福建省龙岩市九年级学业(升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图片版).doc
- 2018年福建省莆田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卷_2018年莆田市质检语文试卷.doc
- 2018年福建省莆田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卷_2018年莆田市质检语文试卷-语文答案.pdf
- 2018年福建省福州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 2018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doc
- 2018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语文试卷_2018年泉州市质检试卷及答案.doc
- 2018年福建省南平市初中毕业班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doc
- 2018年福建省三明市中考质检语文试卷及答案_2018三明市中考质检语文试卷.pdf
- 2018年福建省三明市中考质检语文试卷及答案_2018三明市中考质检语文答案.pdf
- 2018年甘肃省张掖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甘肃省张掖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 2018年甘肃省定西市中考语文试卷_甘肃省定西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
- 2018年甘肃省宁县早胜初中九年级语文段一考试题.docx
- 2018年甘肃省天水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甘肃省天水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 2018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甘肃省兰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 2018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2018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 2018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2018语文评分标准.doc
- 2018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2018语文.doc
- 2018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湖南省益阳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 2018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2018年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 2018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2018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答案不全).doc
- 2018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综合测试卷_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版.doc
- 2018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测试卷_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版.doc
- 2018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测试卷_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doc
- 2018年秋季学期何官屯中学九年级上第一单元测试题语文(统编版).doc
- 2018年秋季学期何官屯中学九年级上第一单元测试题语文(统编版)_何官屯中学2018年秋季学期九年级语文.doc
- 2018年秋季学期大田中学学生心理调查问卷.doc
- 2018年秋宜昌市第二十六中学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 2018年秋宜昌市第二十六中学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 2018年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卷_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卷(含解版.doc
- 2018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Ⅲ卷】_2018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doc
- 2018年职高春招班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x
- 2018年语文版《致橡树》pptx课件(26页).pptx
- 2018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语文科试题及答案.doc
- 2018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2018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 2018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 2018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贵州省铜仁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 2018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辽宁省丹东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 2018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 2018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辽宁省沈阳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解析版).doc
- 2018年辽宁省铁岭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