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时代变迁中的计划生育政策伦理思考
时代变迁中的计划生育政策 一一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现状、发展及其伦理问题 应用伦理学小组成员与选题情况 组长:姚家隽 组员 学号 年级 汪峻轩 13302010073 姚家隽 12300180084 李婉馨 13307110357 高秀莉 13300120124 大大大大大 周艺安 13307110385 欧阳宇琦 11307100407大三 朱慧敏 12347090207 大 选题:《时代变迁中的计划生育政策》 选题原因: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基本国策之一,自该政策确立以来,我国的人口数量得到控 制,避免了人口爆炸的现象。然而,于此同时,我国的人口结构却遭遇了失衡,男女比例不 均、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等现象接踵而来。近年来,国家对计划生育政策逐步作出一些调整, 例如,二胎政策与单独二胎的相继确立或是列入讨论范围,意味着计划生育政策将会得到进 一步的发展与完善。在这样的现状下,计划生育中的历史、变迁、发展以及其中的伦理问题 便值得我们讨论 新中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历程 、计划生育的提出(1953~1961年) (一)节制生育和计划生育的提出 1953年8月,邓小平同志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中第一个提出和倡导节制生育的。随后于 1954年12月,当时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在国务院第二办公室召开的节育问题座谈 会上,代表中共中央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现在我们要肯定一点,党是赞成节育的。”1955 年3月,中共中央批转了中共卫生部党组关于节制生育问题的报告。1956年9月,周恩来
时代变迁中的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现状、发展及其伦理问题 应用伦理学小组成员与选题情况 组长:姚家隽 组员 学号 年级 汪峻轩 13302010073 大一 姚家隽 12300180084 大二 李婉馨 13307110357 大一 高秀莉 13300120124 大一 周艺安 13307110385 大一 欧阳宇琦 11307100407 大三 朱慧敏 12347090207 大二 选题:《时代变迁中的计划生育政策》 选题原因: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基本国策之一,自该政策确立以来,我国的人口数量得到控 制,避免了人口爆炸的现象。然而,于此同时,我国的人口结构却遭遇了失衡,男女比例不 均、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等现象接踵而来。近年来,国家对计划生育政策逐步作出一些调整, 例如,二胎政策与单独二胎的相继确立或是列入讨论范围,意味着计划生育政策将会得到进 一步的发展与完善。在这样的现状下,计划生育中的历史、变迁、发展以及其中的伦理问题 便值得我们讨论。 新中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历程 一、计划生育的提出(1953~1961 年) (一)节制生育和计划生育的提出 1953 年 8 月,邓小平同志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中第一个提出和倡导节制生育的。随后于 1954 年 12 月,当时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在国务院第二办公室召开的节育问题座谈 会上,代表中共中央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现在我们要肯定一点,党是赞成节育的。” 1955 年 3 月,中共中央批转了中共卫生部党组关于节制生育问题的报告。1956 年 9 月,周恩来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 报告》中提出:“我们赞成在生育方面加以适当的节制,卫生部门应该协同有关方面对节育 问题进行适当的宣传,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 (二)节育活动的初步开展1965年8月,卫生部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和形势发展需要,发出 《关于避孕工作的指示》,进行广泛的公开宣传。这时,节制生育的群众活动己在国内一些 地区初步展开,有些地区还抓了计划生育试点工作。这一时期,许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 和医学家纷纷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参加座谈讨论,阐述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 性。其中最具影响的就是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的《新人口论》等有关人口问题的文章和 讲话。它系统地阐述了作者的人口理论观点,提出了控制人口的主张和建议,受到当时国内 外人士的广泛关注 (三)指导思想的反复1959~1961年,中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人口出生率下降,死 亡率上升,人口增长陷于停滞。在这种情况下,计划生育工作自然地被搁置下来,广大群众 的生育仍处于自发状态。 二、计划生育的实行(1962~1970年) (一)重新提倡计划生育自1962年起,工农业生产开始得到比较顺利的恢复和发展。随 着国民经济的好转、人民物质生活和营养状况的改善以及社会和家庭正常生活秩序的恢复, 结婚生育人数大幅度上升,人口变动迅速走出低谷,开始猛增。人口的急剧回升和膨胀再度 引起党和政府对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的重视。196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 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重申要重视和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 (二)加强对计划生育的组织领导1964年1月,国务院成立计划生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卫生部妇幼卫生司负责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此后各直辖市和多数省先后成立了计划生育 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并在卫生部门专设办公室。为从经费上保证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1964年4月,国务院决定在国家预算科目中增设“计划生育支出”一款,列在卫生部卫生 事业费项目中,专款专用。专门机构的建立使计划生育的各项工作有了较快的进展。 (三)以城市为重点的计划生育的开展1963年10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第二次城市工作会 议,把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列为会议主要内容之一。此后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以城市为重点逐 步开展起来。以1964年为转折点,此后城市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历年都低于县,而且城 乡差距不断扩大。当然,城市人口控制工作所以取得进展,不仅是由于抓了计划生育工作, 而且也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有一定的联系。这一时期在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 农村,除个别地区外,尚未开展计划生育,人口继续迅速增长。这表明,在中国这样一个农 村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国家里,要想真正取得控制人口的实效,除城市外,还必须把农村的计 划生育普遍搞起来。1965~196年,毛泽东同志意识到这一点,并多次提出:“计划生育 必须在抓城市的同时,以抓农村为重点。” (四)“文化大革命”对计划生育的干扰正当计划生育工作已经在城市取得进展并向广大 农村推行的时候,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使计划生育工作受到干扰和破坏。这次干扰不 但使得本来有可能抑制住人口高速增长的努力落空,而且使人口膨胀来得更加迅猛,致使后 来虽然采取了严格控制的措施,也难以克服其巨大惯性作用的影响,给以后的计划生育工作 带来严重困难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 报告》中提出:“我们赞成在生育方面加以适当的节制,卫生部门应该协同有关方面对节育 问题进行适当的宣传,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 (二)节育活动的初步开展 1965 年 8 月,卫生部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和形势发展需要,发出 《关于避孕工作的指示》,进行广泛的公开宣传。这时,节制生育的群众活动已在国内一些 地区初步展开,有些地区还抓了计划生育试点工作。 这一时期,许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 和医学家纷纷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参加座谈讨论,阐述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 性。其中最具影响的就是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的《新人口论》等有关人口问题的文章和 讲话。它系统地阐述了作者的人口理论观点,提出了控制人口的主张和建议,受到当时国内 外人士的广泛关注。 (三)指导思想的反复 1959~1961 年,中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人口出生率下降,死 亡率上升,人口增长陷于停滞。在这种情况下,计划生育工作自然地被搁置下来,广大群众 的生育仍处于自发状态。 二、计划生育的实行(1962~1970 年) (一)重新提倡计划生育 自 1962 年起,工农业生产开始得到比较顺利的恢复和发展。 随 着国民经济的好转、人民物质生活和营养状况的改善以及社会和家庭正常生活秩序的恢复, 结婚生育人数大幅度上升,人口变动迅速走出低谷,开始猛增。人口的急剧回升和膨胀再度 引起党和政府对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的重视。1962 年 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 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重申要重视和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 (二)加强对计划生育的组织领导 1964 年 1 月,国务院成立计划生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卫生部妇幼卫生司负责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此后各直辖市和多数省先后成立了计划生育 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并在卫生部门专设办公室。为从经费上保证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1964 年 4 月,国务院决定在国家预算科目中增设“计划生育支出”一款,列在卫生部卫生 事业费项目中,专款专用。 专门机构的建立使计划生育的各项工作有了较快的进展。 (三)以城市为重点的计划生育的开展 1963 年 10 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第二次城市工作会 议,把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列为会议主要内容之一。此后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以城市为重点逐 步开展起来。以 1964 年为转折点,此后城市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历年都低于县,而且城 乡差距不断扩大。当然,城市人口控制工作所以取得进展,不仅是由于抓了计划生育工作, 而且也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有一定的联系。 这一时期在占全国人口 80%以上的 农村,除个别地区外,尚未开展计划生育,人口继续迅速增长。这表明,在中国这样一个农 村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国家里,要想真正取得控制人口的实效,除城市外,还必须把农村的计 划生育普遍搞起来。1965~1966 年,毛泽东同志意识到这一点,并多次提出:“计划生育 必须在抓城市的同时,以抓农村为重点。” (四)“文化大革命”对计划生育的干扰 正当计划生育工作已经在城市取得进展并向广大 农村推行的时候,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使计划生育工作受到干扰和破坏。这次干扰不 但使得本来有可能抑制住人口高速增长的努力落空,而且使人口膨胀来得更加迅猛,致使后 来虽然采取了严格控制的措施,也难以克服其巨大惯性作用的影响,给以后的计划生育工作 带来严重困难
三、计划生育的全面开展(1971~1978) (一)决心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1973年,周恩来同志提出:人口增长要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1974年底,毛泽东 在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一九七五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上做出了“人口非控制不行”的 重要批示,进一步指导和推动了全国城乡的计划生育工作。1978年,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 国家又提出了“提倡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量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的新的生育政策,表明要进 一步严格控制人口的态度。1978年3月,在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把 计划生育纳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实现有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二)计划生育在城乡广泛开展进入70年代以后,党和政府提出,要在城乡人民中大力宣 传和提倡计划生育,使晚婚和计划生育变成城乡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这一时期的农村计划 生育工作收到明显效果。人口出生率从1971年的31.86‰降至1978年的18.91‰。自然增 长率同期由2429‰降至1249‰。不过,这一时期各地工作进展并不平衡,仍有不少地区 计划生育工作尚未开展起来。 (三)人口与计划生育研究开始复苏70年代中期,随着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需要,人口理 论研究开始恢复。1976年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整理印发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对 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有关人口问题的论述。一些高等院校 中共党校、社会科学院陆续设置了人口研究机构,配合计划生育工作,宣传马克思主义人口 理论的基本观点,撰写出版人口理论的知识读物,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和 探讨。 四、计划生育发展的新阶段(1979年至今) (一)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1978年12月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共十 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也给计划生育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活力。 1979年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深刻而明确地指出中国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和长期性。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 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1982年,中共十二大报告正式把实行计划 生育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同年底,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 1979年以来,鉴于人口问题的日益严重和紧迫,党和政府采取了进一步严格控制人口 增长的方针和政策。该年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制定切 实可行的办法,奖励只生一个孩子的夫妇。”1980年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 的讲话中提出:“在今后二三十年内,必须在人口问题上采取一个坚决的措施,就是除了在 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地区以外,要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以便把人口增长率尽 快控制住,争取全国总人口在本世纪末不超过12亿。”1981年全国人大五届四次会议通过 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中国的人口政策概括为“限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素质 (二)符合国情的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90年代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 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自1991~199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已连续8年召开计划生育工作
三、计划生育的全面开展(1971~1978) (一)决心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1973 年,周恩来同志提出:人口增长要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1974 年底,毛泽东 在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一九七五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上做出了“人口非控制不行”的 重要批示,进一步指导和推动了全国城乡的计划生育工作。1978 年,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 国家又提出了“提倡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量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的新的生育政策,表明要进 一步严格控制人口的态度。1978 年 3 月,在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把 计划生育纳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实现有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二)计划生育在城乡广泛开展 进入 70 年代以后,党和政府提出,要在城乡人民中大力宣 传和提倡计划生育,使晚婚和计划生育变成城乡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这一时期的农村计划 生育工作收到明显效果。人口出生率从 1971 年的 31.86‰降至 1978 年的 18.91‰。自然增 长率同期由 24.29‰降至 12.49‰。不过,这一时期各地工作进展并不平衡,仍有不少地区 计划生育工作尚未开展起来。 (三)人口与计划生育研究开始复苏 70 年代中期,随着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需要,人口理 论研究开始恢复。1976 年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整理印发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对 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有关人口问题的论述。一些高等院校、 中共党校、社会科学院陆续设置了人口研究机构,配合计划生育工作,宣传马克思主义人口 理论的基本观点,撰写出版人口理论的知识读物,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和 探讨。 四、计划生育发展的新阶段(1979 年至今) (一)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978 年 12 月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共十一 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也给计划生育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活力。 1979 年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深刻而明确地指出中国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和长期性。1980 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 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1982 年,中共十二大报告正式把实行计划 生育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同年底,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 1979 年以来,鉴于人口问题的日益严重和紧迫,党和政府采取了进一步严格控制人口 增长的方针和政策。该年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制定切 实可行的办法,奖励只生一个孩子的夫妇。”1980 年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 的讲话中提出:“在今后二三十年内,必须在人口问题上采取一个坚决的措施,就是除了在 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地区以外,要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以便把人口增长率尽 快控制住,争取全国总人口在本世纪末不超过 12 亿。”1981 年全国人大五届四次会议通过 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中国的人口政策概括为“限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素质”。 (二)符合国情的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 90 年代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 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自 1991~199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已连续 8 年召开计划生育工作
座谈会。这一时期,在邓小平人口思想指引下,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经 过全国人民和广大计划生育工作者的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我国计划生育工作不仅有效地控 制了人口增长,使生育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平稳渡过了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有力地 支持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且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 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 美国生态经济学家莱斯特·布朗在2008年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我认为在过 去20—30年,中国做得很好的一件事就是控制人口。如果中国没有实行计划生育,那么中 国的人口将比现在多很多。”的确,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人类人口激增的放缓做出了贡献, 对我国也有利,使莱斯特·布朗曾在1994年曾预言的2030年达到16亿不太可能成为现实 计划生育政策的深远意义 以下将探讨计划生育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的积极的促进作用,以及 与计划生育政策相关的社会问题 计划生育与经济 人口发展影响人均国民收入的分配,影响它分为人均积累基金和人均消费基金的比例 人口增长过快,必然会导致消费基金的总量增加而使人均积累基金总量缩减。”(彭希哲 《政府的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生产的社会最优化》,《南方人口》,1995年第4期)人多 了,就需要更多的社会资源,国家就要在国民收入中拨出更多的钱用于福利设施,包括医疗、 教育、公共设施,而如果国民生产总值没有增长到可以覆盖这一部分的话,那么用于积累的 钱势必就会变少,这会影响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 以上可以在表8.13中得到印证,1996年中国东部的人口出生率为11.57‰,为东部 中部、西部最低,相应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7889元,是全国最高。我国中部地区人口出 生率为14.9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396元。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出生率为19.79‰,人均 国内生产总值为3449元。 表8.131996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GDP 和人口占全国比重及人均GDP和人口出生率比较 地区GP(亿元)比重%人口(万人)比重%人均GDP(元)人口出生率(%) 67795 00.0 东部 .9 11.57 中部 18979 43354 14.92 27979 19.79 注:东中西部地区GDP相加与总数略有差异 资料来源:徐钢:《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人口控制与经济发展对比分析》,《调研世界》,1997年第4期。 纵向比较这三十年来中国的自然人口出生率(表2.2)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表2.3) 的关系,可以看到在1990年左右自然增长率开始下降,大约过了10多年,即2002年 左右,中国GDP开始高速增长。当然不排除其他客观因素,比如中国加入了WTO世界贸 易组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计划生育所带来的合适的人口基数,增加了人均积累基金,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座谈会。这一时期,在邓小平人口思想指引下,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经 过全国人民和广大计划生育工作者的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我国计划生育工作不仅有效地控 制了人口增长,使生育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平稳渡过了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有力地 支持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且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 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 美国生态经济学家莱斯特·布朗在 2008 年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我认为在过 去 20—30 年,中国做得很好的一件事就是控制人口。如果中国没有实行计划生育,那么中 国的人口将比现在多很多。”的确,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人类人口激增的放缓做出了贡献, 对我国也有利,使莱斯特·布朗曾在1994年曾预言的2030年达到16亿不太可能成为现实。 计划生育政策的深远意义 以下将探讨计划生育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的积极的促进作用,以及 与计划生育政策相关的社会问题。 计划生育与经济 “人口发展影响人均国民收入的分配,影响它分为人均积累基金和人均消费基金的比例。 人口增长过快,必然会导致消费基金的总量增加而使人均积累基金总量缩减。”(彭希哲: 《政府的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生产的社会最优化》,《南方人口》,1995 年第 4 期)人多 了,就需要更多的社会资源,国家就要在国民收入中拨出更多的钱用于福利设施,包括医疗、 教育、公共设施,而如果国民生产总值没有增长到可以覆盖这一部分的话,那么用于积累的 钱势必就会变少,这会影响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 以上可以在表 8.13 中得到印证,1996 年中国东部的人口出生率为 11.57‰,为东部、 中部、西部最低,相应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 7889 元,是全国最高。我国中部地区人口出 生率为 14.9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 4396 元。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出生率为 19.79‰,人均 国内生产总值为 3449 元。 纵向比较这三十年来中国的自然人口出生率(表2.2)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表2.3) 的关系,可以看到在 1990 年左右自然增长率开始下降,大约过了 10 多年,即 2002 年 左右,中国 GDP 开始高速增长。当然不排除其他客观因素,比如中国加入了 WTO 世界贸 易组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计划生育所带来的合适的人口基数,增加了人均积累基金,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表221978年-2005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人口 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R 15.00 份当虽舀竇翌图氢§§昌 □出生率一死亡率一自然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表2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P),1978-2011年 人民币(元 40000 30000 的中的的的的护的的护护护的的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鳖》,2012年 计划生育和粮食资源 从总量看,中国与粮食相关的资源资源位居世界前列。如我国淡水资源总量有28124.4 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耕地总面积12330万公顷(国家土地局耕地概査数),总量居世界 第4位;森林资源总面积12465万公顷,森林蓄积量91.4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和蓄积总量 居世界第5位。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十分有限。人均淡水资源量(2600 立方米),位居世界第109位;人均耕地1.4亩,只占世界平均水平(4.65亩)的32%,是 世界上人多耕地少的国家之一;人均森林面积1.6亩,人均森林蓄积量8.35立方米,位居 世界第136位。 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一方面需要研发技术提高粮食产量,使有限的资源能养活更多的人。 但我们也要意识到,马尔萨斯在他1798年出版著作《人口论及其对未来社会的进步的影响》 提出的“两个级数”一—“人口在没有阻碍的条件下是以几何级数增加,而生活资料只能 以算术级数增加。”更加关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避免人口无限制地增长。莱斯特布朗莱斯 特·布朗于1994年在《世界观察》杂志(1994年第9~10期)上发表的《谁来养活中国》 预测“中国到2030年将达到16亿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将达到4.79亿吨,那时中国
表 2.2 1978 年-2005 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表 2.3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1978–2011 年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 年 计划生育和粮食资源 从总量看,中国与粮食相关的资源资源位居世界前列。如我国淡水资源总量有 28124. 4 亿立方米,居世界第 6 位;耕地总面积 12330 万公顷(国家土地局耕地概查数),总量居世界 第 4 位;森林资源总面积 12465 万公顷,森林蓄积量 91. 4 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和蓄积总量 居世界第 5 位。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十分有限。人均淡水资源量(2600 立方米),位居世界第 109 位;人均耕地 1. 4 亩,只占世界平均水平(( 4. 65 亩)的 32%,是 世界上人多耕地少的国家之一;人均森林面积 1. 6 亩,人均森林蓄积量 8. 35 立方米,位居 世界第 136 位。 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一方面需要研发技术提高粮食产量,使有限的资源能养活更多的人。 但我们也要意识到,马尔萨斯在他 1798 年出版著作《人口论及其对未来社会的进步的影响》 提出的“两个级数”—— “人口在没有阻碍的条件下是以几何级数增加,而生活资料只能 以算术级数增加。”更加关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避免人口无限制地增长。莱斯特布朗莱斯 特·布朗于 1994 年在《世界观察》杂志(1994 年第 9 ~10 期)上发表的《谁来养活中国》, 预测“中国到2030年将达到16亿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将达到4.79亿吨,那时中国
粮食产量减少到2.63亿吨,将缺粮2.16亿吨,这一数量将超过1993年2亿吨的 世界全部粮食出口。没有一个国家能提供这种规模的粮食。” 要使中国达到合理的人口容量8亿人,只有靠计划生育。而中国目前有13亿人口,而 非更多,已经大大地减少了饥饿人口的数量,这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功劳,是对国家、对民众、 对人类做出的贡献。 与计划生育相关的社会问题 性别失衡现象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出现偏离正常值现象,90年代以来,持 续上升。2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新生婴儿性别比已达到117:100,我国的 出生人口性别比出现了严重的失衡。相比计划生育政策,观念上和现实上的是更加主要的原 以前就有重男轻女、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思想,现在还有这种根深蒂固的封建观念, 特别是在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人们还是更偏爱男孩;《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 法》第三十六条“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 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给 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现在我国是不准性别鉴定的,但因为医学技术发达了,还是有人 违法、找熟人做性别鉴定,如果是女孩的话就打掉,这现象难发现、难査证;新型农村社 会养老保险客观上存在制度上、政策上的缺陷,只关注到一些人,而生了儿子,就可以防老、 养老。 因此,性别失衡问题从根源上讲不是计划生育的问题 超生现象 计划生育是我国基本国策、一项法律,中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明星张艺谋、陈 凯歌、孙楠等明星却生了不止一个孩子,难道纯粹是为了孩子的欣喜才多生吗?这值得打个 问号,从观者来看这种行为更多的是为了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财富,似乎是“看我有钱有 地位,我可以多生,我是有特权的”。究竟是权高于法,还是法高于权?在这种情况下法律 似乎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中国要建设法治社会就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 在现在的中国,我们缺乏一种共识,一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共识,无论你是乞丐还是 富豪,无论你是残疾人还是健全的人。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引起了许多争议,我们可以借应用伦 理学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多维反思: 首先,让我们从计划生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开始 计划生育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多种多样。包括与传统观念冲突造成男女比例失调、造成人 口老龄化以及独生子女问题等等,但最核心最突出的是计划生育政策与个体家庭切实利益造 成冲突的问题,也就是管理超生的问题。这包括不恰当的管理措施,比如节育措施的乱用问
粮食产量减少到2.63亿吨,将缺粮2.16亿吨,这一数量将超过1993年2亿吨的 世界全部粮食出口。没有一个国家能提供这种规模的粮食。” 要使中国达到合理的人口容量8亿人,只有靠计划生育。而中国目前有13亿人口,而 非更多,已经大大地减少了饥饿人口的数量,这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功劳,是对国家、对民众、 对人类做出的贡献。 与计划生育相关的社会问题 性别失衡现象 上个世纪 80 年代初,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出现偏离正常值现象,90 年代以来,持 续上升。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新生婴儿性别比已达到 117∶100,我国的 出生人口性别比出现了严重的失衡。相比计划生育政策,观念上和现实上的是更加主要的原 因。。 以前就有重男轻女、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思想,现在还有这种根深蒂固的封建观念, 特别是在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人们还是更偏爱男孩;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 法》第三十六条“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 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给 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现在我国是不准性别鉴定的,但因为医学技术发达了,还是有人 违法、找熟人做性别鉴定,如果是女孩的话就打掉,这现象难发现、难查证; 新型农村社 会养老保险客观上存在制度上、政策上的缺陷,只关注到一些人,而生了儿子,就可以防老、 养老。 因此,性别失衡问题从根源上讲不是计划生育的问题。 超生现象 计划生育是我国基本国策、一项法律,中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明星张艺谋、陈 凯歌、孙楠等明星却生了不止一个孩子,难道纯粹是为了孩子的欣喜才多生吗?这值得打个 问号,从观者来看这种行为更多的是为了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财富,似乎是“看我有钱有 地位,我可以多生,我是有特权的”。究竟是权高于法,还是法高于权?在这种情况下法律 似乎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中国要建设法治社会就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 在现在的中国,我们缺乏一种共识,一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共识,无论你是乞丐还是 富豪,无论你是残疾人还是健全的人。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引起了许多争议,我们可以借应用伦 理学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多维反思: 首先,让我们从计划生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开始。 计划生育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多种多样。包括与传统观念冲突造成男女比例失调、造成人 口老龄化以及独生子女问题等等,但最核心最突出的是计划生育政策与个体家庭切实利益造 成冲突的问题,也就是管理超生的问题。这包括不恰当的管理措施,比如节育措施的乱用问
题。以及管理效果差的问题。目前我国依然普遍采用上环节扎等生育控制措施,在之前更有 发现超生后打引产针强制人流的,这甚至会给超生者带来生命危险。但即使是用上这些“ 刑峻法”加上各种罚款等经济处罚措施,并且计划生育政策在很多地方政府政绩考评中都处 于”一票否决”的地位,超生现象依然屡禁不止,黑户泛滥,以各种方式超生了又逃避惩罚的 比比皆是。这些问题贯穿了整个计划生育政策执行过程中 这类问题是由计划生育政策的本质所决定的。一方面控制生育首先对单个家庭的切实利 益是有很大影响的。生育行为是人的自然行为,任何人都有可能想生超过一个孩子,西方学 者早就对计划生育限制了人们的这一与生俱来的权利进行过批评。同时,在我国,多生孩子 还有更现实的考虑,在旧时的农村地区,计生会造成家庭劳动力缺乏的问题:而直到目前, 我国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水平也实在不足,养儿防老依然是现实的需要。 但另一方面,生育行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在单个家庭为了短期利益和个人利益 而多生的同时,我国不断上升的人口数已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若总体人口得到控制,将能 够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并最终从根本上促进个体的人权和经济利益的提升。但这一过程在 短期内并不明显,而且尤其对个体行为没有效果。按照经济学上的纳什平衡原理,即给定所 有其它人的决策后让你来选择最优决策,那么即使这一决策会另整体更加贫穷,你也倾向于 选择它。在农村地区,无论社会整体再贫穷,对个人来说多要孩子也比少要孩子具有更大的 经济利益。人口过剩的问题已经成了不被人考虑的外部因素,所以依靠人们自觉减少生育, 使人口数量适应社会发展水平是不符合个人最大利益的,也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也是像 印度等提倡计划生育但执行力度不大的国家人口得不到有效控制的原因 要解决这些问题,最理想的办法无疑是循序渐进通过法制规章等,把不受人考虑的外 部因素内部化。具体包括完善计划生育的奖励制度,以及完善农村地区的社保机制,以便使 人民分享到社会发展的福利,特别是他们牺牲掉养儿防老的机会后为社会带来的发展的福利 从而使人们能够在经济上自觉计划生育。这就是靠制度力量结合市场经济手段达到计划生育 的目的。但当时我国根本等不起这一过程,我国人口过剩的紧迫程度以及积贫积弱的现实, 只有通过像计划生育政策这样一种为了社会和国家整体长远利益而牺牲个人短期利益的政 策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也只有社会主义的中国能够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社会的整体长远利益 坚持实施计划生育了 在政府强制控制的情况下,人权问题和经济问题的核心其实都是个体与长远,眼前与长 远,甚至当代人与子孙后代之间的矛盾了。计划生育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无形的,并且可能要 在很多年后才能出现,其具体效益甚至在今生今世都不能出现。再考虑到人权问题时则一切 又更复杂了。人存在的意义是在于眼前的幸福快乐还是长远的积累?当代人又在多大程度上 需要为后代考虑?人的本性中难免有自私的基因,因此即使是宣传教育后,也偏向于为眼前、 为自己考虑。我国是靠着巨大的政策毅力,才完成了为世界少生数亿人口的伟业的,但这同 时也是一个更多代表着社会整体发展利益的政府忽略个体利益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 的人伦悲剧,也同样触目惊心。如今我国政府己经提倡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计划生育 的这一核心问题不可不做新的考察 现在再让我们来看计划生育执行过程中面临的其它问题,首先是传统观念带来的男女比 例失调问题。传统观念有其产生的原因和现实中依然存在的土壤。也就是以男丁作为家庭经 济支柱以及老人的养老保障的社会背景。传统观念对女性一定要生出男孩的要求同样是侵犯
题。以及管理效果差的问题。目前我国依然普遍采用上环节扎等生育控制措施,在之前更有 发现超生后打引产针强制人流的,这甚至会给超生者带来生命危险。但即使是用上这些“严 刑峻法”加上各种罚款等经济处罚措施,并且计划生育政策在很多地方政府政绩考评中都处 于”一票否决”的地位,超生现象依然屡禁不止,黑户泛滥,以各种方式超生了又逃避惩罚的 比比皆是。这些问题贯穿了整个计划生育政策执行过程中。 这类问题是由计划生育政策的本质所决定的。一方面控制生育首先对单个家庭的切实利 益是有很大影响的。生育行为是人的自然行为,任何人都有可能想生超过一个孩子,西方学 者早就对计划生育限制了人们的这一与生俱来的权利进行过批评。同时,在我国,多生孩子 还有更现实的考虑,在旧时的农村地区,计生会造成家庭劳动力缺乏的问题;而直到目前, 我国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水平也实在不足,养儿防老依然是现实的需要。 但另一方面,生育行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在单个家庭为了短期利益和个人利益 而多生的同时,我国不断上升的人口数已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若总体人口得到控制,将能 够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并最终从根本上促进个体的人权和经济利益的提升。但这一过程在 短期内并不明显,而且尤其对个体行为没有效果。按照经济学上的纳什平衡原理,即给定所 有其它人的决策后让你来选择最优决策,那么即使这一决策会另整体更加贫穷,你也倾向于 选择它。在农村地区,无论社会整体再贫穷,对个人来说多要孩子也比少要孩子具有更大的 经济利益。人口过剩的问题已经成了不被人考虑的外部因素,所以依靠人们自觉减少生育, 使人口数量适应社会发展水平是不符合个人最大利益的,也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也是像 印度等提倡计划生育但执行力度不大的国家人口得不到有效控制的原因。 要解决这些问题,最理想的办法无疑是循序渐进通过法制规章等,把不受人考虑的外 部因素内部化。具体包括完善计划生育的奖励制度,以及完善农村地区的社保机制,以便使 人民分享到社会发展的福利,特别是他们牺牲掉养儿防老的机会后为社会带来的发展的福利。 从而使人们能够在经济上自觉计划生育。这就是靠制度力量结合市场经济手段达到计划生育 的目的。但当时我国根本等不起这一过程,我国人口过剩的紧迫程度以及积贫积弱的现实, 只有通过像计划生育政策这样一种为了社会和国家整体长远利益而牺牲个人短期利益的政 策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也只有社会主义的中国能够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社会的整体长远利益 坚持实施计划生育了。 在政府强制控制的情况下,人权问题和经济问题的核心其实都是个体与长远,眼前与长 远,甚至当代人与子孙后代之间的矛盾了。计划生育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无形的,并且可能要 在很多年后才能出现,其具体效益甚至在今生今世都不能出现。再考虑到人权问题时则一切 又更复杂了。人存在的意义是在于眼前的幸福快乐还是长远的积累?当代人又在多大程度上 需要为后代考虑?人的本性中难免有自私的基因,因此即使是宣传教育后,也偏向于为眼前、 为自己考虑。我国是靠着巨大的政策毅力,才完成了为世界少生数亿人口的伟业的,但这同 时也是一个更多代表着社会整体发展利益的政府忽略个体利益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 的人伦悲剧,也同样触目惊心。如今我国政府已经提倡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计划生育 的这一核心问题不可不做新的考察。 现在再让我们来看计划生育执行过程中面临的其它问题,首先是传统观念带来的男女比 例失调问题。传统观念有其产生的原因和现实中依然存在的土壤。也就是以男丁作为家庭经 济支柱以及老人的养老保障的社会背景。传统观念对女性一定要生出男孩的要求同样是侵犯
人权的,可以认为它也是古代的一种生育调控制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农村社会保障制 度的完善,传统观念总有失去土壤的一天,传统观念的影响也在逐步下降 与逐步下降的受传统观念影响的问题不同,计划生育产生的另外一些重要问题:人口老 龄化问题,独生子女问题都是逐步上升的。同时,由于不尽合理的执法方式造成的低素质人 口多生、高素质人口少生问题、行政成本高涨、户籍管理混乱问题也越发严重。计划生育毕 竟是对生育这一自然问题进行人工干预,本来就充满了不确定性,是人类少有的艰巨工程。 而干预的实施者政府也是由许许多多常人所组成,任何一个过程都不可能趋于完美,而且常 常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充分研究论证、对制度不断进行完善和修改 目前正在实行的放开二胎政策,就是计划生育政策在新时期的调整。同时,政府也只有经过 体制机制改革,才能更好地周全考虑、高效执行、顾及各方利益与各种社会因素,更好地履 行计划生育工作这一人类少有的艰巨任务。 像日本、以色列这样人口稠密物资缺乏的国家也能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发达国家,而 有三亿人口的美国人均GDP还比6000万人口且面积更大的加拿大高一点点。改革开放三十 年来,人口最多的我国也成为了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这些事实很容易让人把发 展的人口红利看得太绝对,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论调如今又频繁出现。质疑计划生育的声音也 越来越多,甚至有人说如果计划生育少生了一个袁隆平那么损失就大了。这似乎又带来了 个新的关于计划生育的本质合不合理的核心问题。但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地球资源的总量 是有限的,如今已不是古代那个人类可以任意扩张的时代了,如今的地球更像是一个在太空 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必须精打细算利用携带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人口无节制的后果是不 堪设想的,其可能埋没的人才比计划生育少生的人才无疑多得多,其对发展的限制也无疑比 众人拾柴火焰高带来的效益更加显著。我们应该理智地看待计划生育的意义和问题,不管怎 么说,计划生育都是中国历史的选择,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发展做出的伟大贡献,也是人类历 史上人的主观能动性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二胎政策与单独二胎 二胎政策与单独二胎产生的原因一一生育政策与时代现状相适应的选择 近年来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调整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其中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二胎 政策与今年提出的单独二胎。二胎政策指的是,满足一定条件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其 中包括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单独二胎指的是对二胎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即夫妻双方只要 满足有一方是独生子女即可生育两个孩子,不过,单独二胎政策目前并未完全开放,还处于 理念阶段,还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无论是二胎政策还是更进一步的单独二胎,都无疑是对 计划生育的调整与修改。而相对于以往采取这种较为严密的措施规定只准生一个而言,调整 后的生育政策是更为开放的。 自我国将计划生育政策列为基本国策以来,该政策便显现了强有力的作用,三十余年来, 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明显被抑制住,人口现状也达到了相对稳定安全的状态。此番调整,究 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人口已进入低增长状态,逐步放开二胎政策并不会对我国人口现状造 成太大影响,另外一方面则是为了缓和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出现的各种问题。我国现阶段 人口除数量问题外主要还包括人口老龄化与性别比例失调
人权的,可以认为它也是古代的一种生育调控制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农村社会保障制 度的完善,传统观念总有失去土壤的一天,传统观念的影响也在逐步下降。 与逐步下降的受传统观念影响的问题不同,计划生育产生的另外一些重要问题:人口老 龄化问题,独生子女问题都是逐步上升的。同时,由于不尽合理的执法方式造成的低素质人 口多生、高素质人口少生问题、行政成本高涨、户籍管理混乱问题也越发严重。计划生育毕 竟是对生育这一自然问题进行人工干预,本来就充满了不确定性,是人类少有的艰巨工程。 而干预的实施者政府也是由许许多多常人所组成,任何一个过程都不可能趋于完美,而且常 常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充分研究论证、对制度不断进行完善和修改。 目前正在实行的放开二胎政策,就是计划生育政策在新时期的调整。同时,政府也只有经过 体制机制改革,才能更好地周全考虑、高效执行、顾及各方利益与各种社会因素,更好地履 行计划生育工作这一人类少有的艰巨任务。 像日本、以色列这样人口稠密物资缺乏的国家也能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发达国家,而 有三亿人口的美国人均 GDP 还比 6000 万人口且面积更大的加拿大高一点点。改革开放三十 年来,人口最多的我国也成为了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这些事实很容易让人把发 展的人口红利看得太绝对,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论调如今又频繁出现。质疑计划生育的声音也 越来越多,甚至有人说如果计划生育少生了一个袁隆平那么损失就大了。这似乎又带来了一 个新的关于计划生育的本质合不合理的核心问题。但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地球资源的总量 是有限的,如今已不是古代那个人类可以任意扩张的时代了,如今的地球更像是一个在太空 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必须精打细算利用携带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人口无节制的后果是不 堪设想的,其可能埋没的人才比计划生育少生的人才无疑多得多,其对发展的限制也无疑比 众人拾柴火焰高带来的效益更加显著。我们应该理智地看待计划生育的意义和问题,不管怎 么说,计划生育都是中国历史的选择,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发展做出的伟大贡献,也是人类历 史上人的主观能动性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二胎政策与单独二胎 二胎政策与单独二胎产生的原因——生育政策与时代现状相适应的选择 近年来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调整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其中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二胎 政策与今年提出的单独二胎。二胎政策指的是,满足一定条件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其 中包括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单独二胎指的是对二胎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即夫妻双方只要 满足有一方是独生子女即可生育两个孩子,不过,单独二胎政策目前并未完全开放,还处于 理念阶段,还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无论是二胎政策还是更进一步的单独二胎,都无疑是对 计划生育的调整与修改。而相对于以往采取这种较为严密的措施规定只准生一个而言,调整 后的生育政策是更为开放的。 自我国将计划生育政策列为基本国策以来,该政策便显现了强有力的作用,三十余年来, 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明显被抑制住,人口现状也达到了相对稳定安全的状态。此番调整,究 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人口已进入低增长状态,逐步放开二胎政策并不会对我国人口现状造 成太大影响,另外一方面则是为了缓和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出现的各种问题。我国现阶段 人口除数量问题外主要还包括人口老龄化与性别比例失调
人口老龄化是计划生育实施的必然结果,在严格的生育政策下,新生儿比例相对过去减小, 势必会造成日后老年人口所占人口比例大、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我国目前已进 入老龄化社会。为保证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劳动的需要,逐步开放二胎政策有利于社会劳 动力所占比重达到所需比例,减轻社会的养老负担。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为达到更好的实施效果,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这些 措施中有些就可能导致性别比例的失调。例如:农村中如果第一胎是女孩的可以生育第二胎。 该政策客观上破坏了自然生育规律,从而导致了我国如今男女比例的失衡。而进一步开放二 胎政策则有利于减缓男女比例拉大的趋势,缓和性别不平衡的矛盾 总体来说,二胎政策和单独二胎的出现时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与我国现阶段人口现状相适应 的结果 二胎政策与单独二胎的理解误区一一是对计划生育的完善而非否定 对于二胎政策与单独二胎,存在一个普遍的理解误区,即二胎政策等是对计划生育政策的 否定。这种观点无疑是错误的。二胎政策不能被看做是对计划生育的否定,而是计划生育的 完善与发展,是计划生育在新的人口状况下必要的衍生品。 首先,我们应该注意到,虽然存在老龄化和性别比例失调等问题,我国最突出的人口现状 仍然是人口数量过大。虽然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遏制住了我国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但 由于人口基数过大,我国的人口问题绝不是短期能解决的。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我国现在仍 然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人口数量占世界人口总量的近五分之一。这样的人口现状对我国的经 济转型有影响,更会对环境与自然资源造成难以弥补的消耗与破坏。计划生育政策是需要长 期坚持的,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只能根据每个时代的现状进行调整,而绝不能停止。 其次,对生育政策的调整虽然用于缓和我国的一些人口问题,但这并不代这些人口问题便 全然由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例如,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欧美等国在社 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自然地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的北上广的发展程度高的城市也已 迈入老龄化社会,但造成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而并非计划生育政策带 来的影响 最后,二胎政策是经过谨慎的调查与实践的结果,它的实施并不会导致我国的人口现在突 然间发生激烈的转变。在政策正式宣布实施前,已经经过了广泛的调查与部分的试点。在上 海的调查结果显示,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符合条件的夫妇并不愿意生养第二个孩子。这一方面 是因为城市居民的生育观已经发生了转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我国生养一个孩子的负担并 不小。而试点的结果也显示,二胎政策并不会导致人口数量的激增,例如山东省的长岛县, 在实施了二胎政策后,经过短暂的人口反弹后,随即进入负增长状态。 二胎政策不能被看做对以往计划生育政策的否定。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多年以来对我人口控 制做出的贡献是不容否定的。二胎政策只能看做是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补充与完善 生育政策的未来一—与时代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人口政策 任何一项正确、完善的政策的制定都不是盲目草率的,都需要结合其自身国情,社会背景 与时代意义的,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而的因素,辩证地看待正反矛盾方而,综合考虑个人
人口老龄化是计划生育实施的必然结果,在严格的生育政策下,新生儿比例相对过去减小, 势必会造成日后老年人口所占人口比例大、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我国目前已进 入老龄化社会。为保证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劳动的需要,逐步开放二胎政策有利于社会劳 动力所占比重达到所需比例,减轻社会的养老负担。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为达到更好的实施效果,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这些 措施中有些就可能导致性别比例的失调。例如:农村中如果第一胎是女孩的可以生育第二胎。 该政策客观上破坏了自然生育规律,从而导致了我国如今男女比例的失衡。而进一步开放二 胎政策则有利于减缓男女比例拉大的趋势,缓和性别不平衡的矛盾。 总体来说,二胎政策和单独二胎的出现时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与我国现阶段人口现状相适应 的结果。 二胎政策与单独二胎的理解误区——是对计划生育的完善而非否定 对于二胎政策与单独二胎,存在一个普遍的理解误区,即二胎政策等是对计划生育政策的 否定。这种观点无疑是错误的。二胎政策不能被看做是对计划生育的否定,而是计划生育的 完善与发展,是计划生育在新的人口状况下必要的衍生品。 首先,我们应该注意到,虽然存在老龄化和性别比例失调等问题,我国最突出的人口现状 仍然是人口数量过大。虽然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遏制住了我国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但 由于人口基数过大,我国的人口问题绝不是短期能解决的。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我国现在仍 然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人口数量占世界人口总量的近五分之一。这样的人口现状对我国的经 济转型有影响,更会对环境与自然资源造成难以弥补的消耗与破坏。计划生育政策是需要长 期坚持的,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只能根据每个时代的现状进行调整,而绝不能停止。 其次,对生育政策的调整虽然用于缓和我国的一些人口问题,但这并不代这些人口问题便 全然由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例如,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欧美等国在社 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自然地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的北上广的发展程度高的城市也已 迈入老龄化社会,但造成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而并非计划生育政策带 来的影响。 最后,二胎政策是经过谨慎的调查与实践的结果,它的实施并不会导致我国的人口现在突 然间发生激烈的转变。在政策正式宣布实施前,已经经过了广泛的调查与部分的试点。在上 海的调查结果显示,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符合条件的夫妇并不愿意生养第二个孩子。这一方面 是因为城市居民的生育观已经发生了转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我国生养一个孩子的负担并 不小。而试点的结果也显示,二胎政策并不会导致人口数量的激增,例如山东省的长岛县, 在实施了二胎政策后,经过短暂的人口反弹后,随即进入负增长状态。 二胎政策不能被看做对以往计划生育政策的否定。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多年以来对我人口控 制做出的贡献是不容否定的。二胎政策只能看做是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补充与完善。 生育政策的未来——与时代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人口政策 任何一项正确、完善的政策的制定都不是盲目草率的,都需要结合其自身国情,社会背景 与时代意义的,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而的因素,辩证地看待正反矛盾方而,综合考虑个人
国家以及整个社会的各个发展。应对我国的复杂人口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政策是我 们解决人口问题的核心所在。 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对于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进一步表述为“以人的全而发展和福利增长为导向的人口与资源 环境的动态均衡过程”人口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于人与自然的均衡。如果人口与经济发展水 平不相适应,或者破坏了资源与环境,造成人与自然的失衡,就会危及人的生存基础。人口 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同发展,既实现人口发展的目标, 又实现人口赖以生存的资源与环境的和谐。 二胎政策正是在当代人与后代人的需求平衡中寻求的平衡点,它既能改善我国当今的人口 结构,解决一系列问题,又不会导致人口激增对环境资源产生不利影响。然而,随着时代的 发展,我国的人口状态必将发生变化,届时,生育政策也会随之进行相应调整,而无论怎样 的调整,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人口政策恒久不变的主题。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1中国的老龄化现状 人口老龄化,源于英文的“ aging”,简单说来就是人口中老年比例不断上升的趋势。 人口老龄化有的含义有两个:一是指老年人口增多,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上升,这主 要是指一个趋势和过程;二是指当老年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例达到一定数值,人口结构 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对此,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 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7%,即意味着这个国 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我国已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在1999年10月,60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 已达1.2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8687万,占7%更为 突出的是,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已达1100万,并以年均5%的惊人速度递增。到2011 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37%。2013年,老年人口超过 2亿;2013年至2033年,平均每年新增老年人口1000万,2033年将突破4亿,2050 年达到峰值4.8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高达341%,分别占届时亚洲老年人口的2/5和 全球老年人口的1/4,比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的总和还要多出1亿。与此同时,80岁以上高 龄令老人将由目前2100万增加到2050年的1.08亿,比重由114%提高到223%高龄老 人生活不能自理率达30%以上,90岁以上老人的生活不能自理率高达50%以上。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老年人口系数缓慢上升, 在人口年轻型与成年型社会之间徘徊:60年代,受三年经济困难的影响,老年人口系数有 所回落:70年代后,老年人口系数稳步上升,向人口老年型社会迈进。1996年,我国老年 人口系数已达到694%,200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8811万,占总人口的696%, 距人口老龄化国家的标准7%只有一步之遥了。在老龄化进程中,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 很大,1996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086亿,同年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3 亿,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快,一般西方国家从人口成年型国家进入老年型国家要经过50-80
国家以及整个社会的各个发展。应对我国的复杂人口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政策是我 们解决人口问题的核心所在。 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对于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进一步表述为“以人的全而发展和福利增长为导向的人口与资源、 环境的动态均衡过程”人口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在于人与自然的均衡。如果人口与经济发展水 平不相适应,或者破坏了资源与环境,造成人与自然的失衡,就会危及人的生存基础。人口 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同发展,既实现人口发展的目标, 又实现人口赖以生存的资源与环境的和谐。 二胎政策正是在当代人与后代人的需求平衡中寻求的平衡点,它既能改善我国当今的人口 结构,解决一系列问题,又不会导致人口激增对环境资源产生不利影响。然而,随着时代的 发展,我国的人口状态必将发生变化,届时,生育政策也会随之进行相应调整,而无论怎样 的调整,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人口政策恒久不变的主题。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1.中国的老龄化现状 人口老龄化,源于英文的“aging”,简单说来就是人口中老年比例不断上升的趋势。 人口老龄化有的含义有两个:一是指老年人口增多,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上升,这主 要是指一个趋势和过程;二是指当老年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例达到一定数值,人口结构 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对此,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 60 岁以 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 10%,或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 7%,即意味着这个国 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我国已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在 1999 年 10 月,60 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 已达 1.26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 10%,其中,65 岁以上老年人口为 8687 万,占 7%。更为 突出的是,我国 80 岁以上高龄老人已达 1100 万,并以年均 5%的惊人速度递增。到 2011 年底,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 1.85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 13.7%。2013 年,老年人口超过 2 亿;2013 年至 2033 年,平均每年新增老年人口 1000 万,2033 年将突破 4 亿,2050 年达到峰值 4.83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高达 34.1%,分别占届时亚洲老年人口的 2/5 和 全球老年人口的 1/4,比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的总和还要多出 1 亿。与此同时,80 岁以上高 龄老人将由目前 2100 万增加到 2050 年的 1.08 亿,比重由 11.4%提高到 22.3%。高龄老 人生活不能自理率达 30%以上,90 岁以上老人的生活不能自理率高达 50%以上。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老年人口系数缓慢上升, 在人口年轻型与成年型社会之间徘徊;60 年代,受三年经济困难的影响,老年人口系数有 所回落;70 年代后,老年人口系数稳步上升,向人口老年型社会迈进。1996 年,我国老年 人口系数已达到 6.94%,2000 年,我国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为 8811 万,占总人口的 6.96%, 距人口老龄化国家的标准 7%只有一步之遥了。在老龄化进程中,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 很大,1996 年,我国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 0.86 亿,同年 60 岁以上的老人已达 1.3 亿,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快,一般西方国家从人口成年型国家进入老年型国家要经过 50-80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关于艾滋病病人是否可以进入公共澡堂的调查报告.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关于医患关系问题的调查研究.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见死不救还是见义勇为?——调查结果分析.docx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从近现代中、日、韩、朝四国关系看国与国的利益与友谊的关系.docx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课题总结报告(详细).docx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视频中的课题总结稿.docx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动物权利保护问题——问卷及思考.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对于大学生地方戏曲认知的调研问卷.docx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关于死囚器官移植的调研——感想与总结.docx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同性恋合法化调研报告.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关于整形美容事件的分析——整形致死事件案例分析.docx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关于转基因食品问题的调研——转基因食物之分析.docx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应用伦理学报告——国粹之殇(袁梦妍).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上海孤儿收养情况调查.docx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浅谈“韩剧”中的韩国文化与国民心态.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社会舆论与司法审判的关系研究.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医患关系的调查研究报告.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动物福利与人类需要的博弈.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应用伦理学无偿献血实践项目报告.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大学生处女情结课题调查报告.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临时夫妻的伦理问题.docx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爱孩子就给他最好的?——由“孩奴”问题引发的伦理思考.docx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家庭暴力——对夫妻之间家庭暴力的现状分析和解决途径的探索及反思.docx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关于“无节操游戏”调查报告.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H7N9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的研究报告.docx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离了爱情,我们还怎么活——爱的伦理——研究报告.docx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人造美女——整容中的伦理问题.docx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公共场合索吻的伦理道德问题调查报告.docx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表演性采访的伦理讨论——新闻价值的伦理冲突采访提问.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有偿招领问题之讨论——小品.pdf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黑客算不算是创新人才?——“黑客”问题的伦理研究.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买房离婚之追问——调查报告.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朝鲜核实验的伦理问题的调查问卷.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面对强暴,生命与贞洁的选择调研报告.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女生穿着暴露的利弊分析——课题报告.docx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同人女现象探源——访谈2.docx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报告(梁莉颖 沈艾雯 叶雯倩 凌宏).doc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当街乞讨是否合理の调研报告.docx
- 复旦大学:《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报告)有偿招领问题调查报告.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