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末复习:古诗鉴赏_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迎期末复习小练

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迎期末复习小练-古诗鉴赏 (六)古诗鉴赏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题潼关楼 崔颢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1)请说说首联在诗中的作用 (2)“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玉楼春·和吴见山韵 宋·吴文英
2013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迎期末复习小练 -- 古诗鉴赏 (六)古诗鉴赏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题潼关楼 崔颢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⑴请说说首联在诗中的作用。 ⑵“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⑶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玉楼春•和吴见山韵 宋•吴文英

阑干独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风叶寂。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随云去急。 霜花强弄春颜色,相吊年光浇大白①。海烟沈处倒残霞,一杼鲛绡和汨织 【注】①大白,酒名 (1)联系全词,说明首句中的“天涯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 (2)词的下阕“霜花强弄春颜色”句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 (3)这首词的末句用了什么典故?本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沈子福之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①荡桨向临圻②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释】①罟(gu师:渔夫。诗中借指船夫。②临圻(qi):地名
阑干独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风叶寂。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随云去急。 霜花强弄春颜色,相吊年光浇大白①。海烟沈处倒残霞,一杼鲛绡和泪织。 【注】①大白,酒名。 (1)联系全词,说明首句中的“天涯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 (2)词的下阕“霜花强弄春颜色”句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 (3)这首词的末句用了什么典故?本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 3.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沈子福之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①荡桨向临圻②。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释】①罟(ɡǔ)师:渔夫。诗中借指船夫。②临圻(qí):地名

(1)这两首诗都以 为题材,诗人都借 这一诗歌 传统意象表达情感,王诗首句点题,郑诗题目寓旨 (2)这两首诗描绘了相似的情境,但感情基调并不完全相同,前者 后者 (3)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诗人都将自己无形的感情化为有形的景、物,请结合诗句 具体分析。 4.阅读下面的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韦庄①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②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③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①韦庄(约836~910),五代前蜀诗人。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 为病困,写作此诗时正值黄巢兵乱。 ②吴娃:吴俗谓好女为娃。③青娥: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1)全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2)试想象尾联的“愁”的具体内容
⑴这两首诗都以 为题材,诗人都借 这一诗歌 传统意象表达情感,王诗首句点题,郑诗题目寓旨。 ⑵这两首诗描绘了相似的情境,但感情基调并不完全相同,前者 , 后者 。 ⑶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诗人都将自己无形的感情化为有形的景、物,请结合诗句 具体分析。 4. 阅读下面的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韦庄①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②。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③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①韦庄(约 836~910),五代前蜀诗人。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 为病困,写作此诗时正值黄巢兵乱。 ②吴娃:吴俗谓好女为娃。③青娥: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1)全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试想象尾联的“愁”的具体内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人们常说人间富贵似天上,本文作者却说“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请赏析颔联这样安排顺序的妙处 答 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杵声齐(古捣练子①) 贺铸 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注】①捣练是古人制衣的一道工序,就是裁剪衣服,先铺用作衣料的绢帛于砧 石上,由两人相对,各执一杵,将其捣洗平净,然后剪裁成衣 (1)简要概括词中刻画的主人公形象。 答 (2)试赏析前两句中“莹”和“齐”的妙处 答
(3)人们常说人间富贵似天上,本文作者却说“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请赏析颔联这样安排顺序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杵声齐(古捣练子①) 贺铸 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注】①捣练是古人制衣的一道工序,就是裁剪衣服,先铺用作衣料的绢帛于砧 石上,由两人相对,各执一杵,将其捣洗平净,然后剪裁成衣。 (l)简要概括词中刻画的主人公形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试赏析前两句中“莹”和“齐”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最后两句与欧阳修的“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作简要分析。 答 (六) 1.(1)写客行之中匆匆登楼,点题;引出下面登高所见的景象描写 (2)运用拟人、夸张、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山势的雄伟和潼关地势的险要 (3)赞美潼关一带山河壮丽,感叹潼关的地势险要;表达浓郁的思乡愁绪,以及对 国家前途命运的隐忧 2.(1)孤独惆怅,浪迹天涯的游子形象 (2)用了拟人的手法,用霜花强颜,表达虽有美景,却难抵心中狐寂的情怀; 用了对比(反衬)手法,把“霜花”和春色作对照,表达内心孤苦。(两种手法, 解说) (3)鲛人滴泪成珠,表达的是羁旅天涯的孤苦和对友人的思慕, 3.(1)送别;杨柳 (2)明快;低沉 (3)王诗以新奇的比喻,把无形的惜别之情比作眼前无处不在、无边无际的春 色,从江南到江北,一直陪伴在友人身边,表现出对友人惜别之情深厚。郑诗把原 本无形无象的“离恨”,化为可以运载的有形有量之物,仿佛画舸载着诗人的离 恨驶向江南,表现出离愁的深重。 4.(1)对比或反衬,府相等人沉浸在热闹的晚会中与作者的清醒愁情形成鲜明 的对比,府相家中热闹的气氛却解不了作者的愁情,以乐衬哀,显作者愁思之深 (2)伤时,怀乡,忧国,忧民
(3)最后两句与欧阳修的“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六) 1.⑴写客行之中匆匆登楼,点题;引出下面登高所见的景象描写。 ⑵运用拟人、夸张、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山势的雄伟和潼关地势的险要。 ⑶赞美潼关一带山河壮丽,感叹潼关的地势险要;表达浓郁的思乡愁绪,以及对 国家前途命运的隐忧。 2.(1)孤独惆怅,浪迹天涯的游子形象。 (2)用了拟人的手法,用霜花强颜,表达虽有美景,却难抵心中孤寂的情怀; 用了对比(反衬)手法,把“霜花”和春色作对照,表达内心孤苦。(两种手法, 解说) (3)鲛人滴泪成珠,表达的是羁旅天涯的孤苦和对友人的思慕。 3.(1)送别;杨柳 (2)明快;低沉。 (3)王诗以新奇的比喻,把无形的惜别之情比作眼前无处不在、无边无际的春 色,从江南到江北,一直陪伴在友人身边,表现出对友人惜别之情深厚。郑诗把原 本无形无象的“离恨”,化为可以运载的有形有量之物,仿佛画舸载着诗人的离 恨驶向江南,表现出离愁的深重。 4.(1)对比或反衬,府相等人沉浸在热闹的晚会中与作者的清醒愁情形成鲜明 的对比,府相家中热闹的气氛却解不了作者的愁情,以乐衬哀,显作者愁思之深。 (2)伤时,怀乡,忧国,忧民

(3)诗人承接首联歌舞喧闹、花团锦簇的豪华场面,倒说出“因知海上神仙窟, 只似人间富贵家”,可诗人匠心独运,以倒语说出,便觉语新意奇。本来神话中 的仙境,人间再美也是比不上的。而诗人却倒过来说,即使“海上神仙窟”,也 只能象这样的“人间富贵家”。淡淡一语,衬托出府相家中惊人的豪奢 5.(1)本词中刻画的是为戍边丈夫制作征衣的思妇形象。 (2)“莹”与“齐”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进行描写,“莹”,指砧石表面已被磨 得光滑晶莹,说明年深日久。“齐”则说明捣练操作熟练,与同伴合作协调。这 两个词集中体现了思妇劳作的艰辛。 (3)采用了层层深入(更进一层)的写法。这两句先写玉关,极言戍边之远。 再推进一层,写戍人所在之地更远,把思妇的伤离怀远之情表现得更加曲折、深 入
(3)诗人承接首联歌舞喧闹、花团锦簇的豪华场面,倒说出 “因知海上神仙窟, 只似人间富贵家”,可诗人匠心独运,以倒语说出,便觉语新意奇。本来神话中 的仙境,人间再美也是比不上的。而诗人却倒过来说,即使“海上神仙窟”,也 只能象这样的“人间富贵家”。淡淡一语,衬托出府相家中惊人的豪奢。 5.(1)本词中刻画的是为戍边丈夫制作征衣的思妇形象。 (2)“莹”与“齐”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进行描写,“莹”,指砧石表面已被磨 得光滑晶莹,说明年深日久。“齐”则说明捣练操作熟练,与同伴合作协调。这 两个词集中体现了思妇劳作的艰辛。 (3)采用了层层深入(更进一层)的写法。这两句先写玉关,极言戍边之远。 再推进一层,写戍人所在之地更远,把思妇的伤离怀远之情表现得更加曲折、深 入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末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_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迎期末复习小练.doc
- 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语言运用_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迎期末复习小1.doc
- 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语病_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迎期末复习小练.doc
- 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_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迎期末复习小练.doc
- 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成语_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迎期末复习小练.doc
- 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字音_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迎期末复习小练.doc
- 2013届高三第二轮复习专题卷:选做题(二)_2013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卷.doc
- 2013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导学案.doc
- 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_2013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迎期末复习小练.doc
- 2013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段压缩_2013届高三11月12月月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doc
- 2013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病_2013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doc
- 2013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排序题及连贯得体_2013届高三11月12月月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doc
- 2013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成语、词语_2013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doc
- 2013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仿写_2013届高三11月12月月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doc
- 2013届高三成语分类专项练习——褒贬失当、错用对象、不合语境_2013届高三成语分类专项练习.doc
- 2013届高三各地模考作文题导写、例文与训练_2013届高三各地模考作文题导写.doc
- 2013届高三二轮专题训练:字音(90页)_2013届高三二轮专题训练.doc
- 2013届高三“古诗词鉴赏”专题强化练案_2013届高三.doc
- 2013届莱芜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山东省莱芜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doc
- 2013届苏教版第一轮高考复习优化演练:选用、变换句式_题组一选用句式.doc
- 2013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_2013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迎期末复习小练.doc
- 2013届高三语文限时训练(3份).doc
- 2013届高三语文限时训练(3份).doc
- 2013届高三语文限时训练(3份).doc
- 2013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与示例:命题作文写作_2013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与示例汇集23.doc
- 2013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与示例:材料作文写作_2013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与示例汇集22.doc
- 2013届高考作文备考:材料作文的基本行文思路_2013高考作文备考.doc
- 2013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pptx
- 2013届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试题精选集赏析_诗歌鉴赏试题精选集赏析.doc
- 2013届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指导_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仍然考小说.doc
- 2013届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_2013届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doc
- 2013届高考模拟状物散文阅读精选(39页)_2013届高考模拟状物散文阅读精选.doc
- 2013届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略(25页)_2013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方略.doc
- 2013届高考现代文阅读:模拟状物散文类阅读精选精练_2013届高考语文模拟状物散文类阅读精选精练.doc
- 2013届高考病句专题复习2012考语文病句试题汇编ppt课件.ppt
- 2013届高考第二轮专题训练:正确使用词语(149页)_2013届高三二轮专题训2.doc
- 2013届高考第二轮专题训练:正确使用词语(149页)_2013届高三二轮专题训练.doc
- 2013届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写作猜题训练_2013届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doc
- 2013届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鉴赏_2013届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doc
- 2013届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图文转换_2013届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