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文化与历史》课程参考资料:宗教与美国政治与生活——美国西雅图宗教田野考察记

美国 ★★★★★★ ★★★★★★★★★★★★★ CHI 异域采风 西雅图宗教田野考察记 ★★★★★★★★★★★★★★★★★★★★★★★★★★★★★★★ ▣ 巴莫阿依 1996年9月,经都瑞教授的举荐, (Seattle First Free Methodist 时摸不着头脑,一定会以为在开音乐 我有幸获得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和美 Church),英文简称为FFMC。教堂坐 会。 国华盛颜大学中国项目的资助,来到 落在昆岸山脚,与西雅图太平洋大学 后来,我了解到,西雅图第一自由 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系进行为期一年的 一街之隔。太平洋大学是一所教会资 卫理公会的确以其卓越的音乐崇拜闻 访问学习。 助开办的大学,FFMC教堂的信徒有 名美国的西海岸。由于重视信徒的音 了解美国宗教与宗教徒,在离开 相当一部分来自该大学的师生员工, 乐普及教育,加之依托太平洋大学音 北京前就列入了计划。当时我想,要了 教堂与大学关系极为密切。 乐系雄厚的专业资源,整个教会的音 解宗教,也许最好的办法是与信徒生 从我们的住处驱车5分钟便到达 乐素质较高。我曾向安贝打听西雅图 活在一起。我的宗教田野考察就从我 教堂。我们先去教堂对面太平洋大学 各种宗教机构的有关资料。她给我提 住进一位信仰基督教的单身女士安贝 音乐系的讲演厅,参加教会的星期日 供了西雅图市的电话号码本,其中有 家里开始 学校。我们要去的是老年班,有专名叫 一专栏叫Churches,即教堂,包括所 Homebuilder Class,进入讲演厅,主 有各宗教机构的电话与名址,共有700 深人“田野” 持人正带领大家进行简短的析祷,接 多个条目,如教堂、清真寺、佛寺等等。 着让大家通报各自一周的新情况,安 我发现,小小的昆岸地区,就有12间 贝把我拉起来,给大家介绍她的新房 基督教教堂。涵盖六七个不同的小教 第一个星期天,我便迫不及待地 客,特地提到我对宗教感兴趣,想做田 派。在教堂密度那么大的地方,要争夺 要求跟安贝到教堂去做礼拜。安贝的 野调查,并对满堂的人风遵地说:“我 信众,没有特色,教会是办不下去的。 教堂名叫西雅图第一自由卫理公会教 们就是她的田野。” 而在西雅图第一自由卫理公会,孩子 从教室出来,随 们可以参加儿童唱诗班,接受高水平 者人流我们到了教 的音乐教育,每星期全家上教堂不仅 堂。优美的音乐拉开 做了礼拜,还可以欣赏赞美上帝的音 了礼拜的序幕。由干 乐,加入唱诗的行列,何乐而不为。教 语言的章碍、文化的 堂每月的最后一个礼拜六还有专场音 隔膜,一个小时的礼 乐炭拜会(Music Worship)。看来, 拜活动下来,我只有 我的第一感觉没错,音乐的确是这个 对两个问题最有感 教会吸引信徒,经营教会的重要因素, 触,一是音乐,另一 另一个让我颇有感触的是在仪式 个是拳献。整个礼 中传递竹篮做奉献。我知道教会的生 拜,可以说有一半的 存是靠信徒的捐款,但不知道是以这 时间是在优美的乐 样的方式。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中国的 器声和赞美诗的歌 寺庙和道观里,功德箱被固定在一处, 咏声中进行的。当时 人们捐赠是自愿的.私下的即便在教 我在假想,如果有像 堂也没见过传递竹篮收取捐赠的情况。 我一样英语不好的 但在这里,收集捐赠是公开进行的,竹 作者(右)与美国房东 人闯进那种氛围,一 篮要在每个人手中传递,一旦接住它, 43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似乎很难不为它增加点份量就递下去。 异 教堂要维持日常开支,付神职人员的 薪水,进行传教活动,开展宗教教育, 还要为信徒和社会提供各种福利和施 风 行善举,没有钱不行,尤其是在美国这 样的国家。但我一直不好问安贝关于 拳献的规则与使用,我不想让她觉得 我在探查教堂的秘密。但有一个显期 天,礼拜布道的题目就叫“Money(金 ,)”,牧师与信徒用颇似小话剧的对 白形式,表达基督牧的金钱观.礼拜程 序单公布了教堂过去一年的收支情况, 做出来年各大项目的支出预算。要求 每个信徒回去也做预算,智慧地安排 收入,鼓励为上帝为教堂奉献。 从教堂回来,安贝果然按照教堂 的布置缩在客厅的沙发上算帐。半年 的相处,安贝对我也很少避讳什么了。 迪的文化展憾来自于她用基督徒的眼 夜晚关怀站和小学来饪两项兼职收入, 我联络、自我组织、自我活动,目的是 通过各种形式的群组及其活动以满足 光来看外面的世界。 加上3位扇客的房费,97年安贝全年 将有28000美元的收入.安贝准备每月 信徒的不同需要,增加内部的交往.而 奉献280元,资助的项目有:南非卫理 教堂通过群组把大家拧在一起。跟着 公会的传教活动,夜晚关怀站,南非一 安贝,我进了她的妇女小组。当然,事 “我们的教堂” 位小姑娘受教育费每月20美元(安贝 先得通过小组成员的同意。大家每星 是这位女孩受教育的资助人),安贝解 期聚一次,有时有固定话题围绕讨论, 回国前,在小组为我举行的告别 释说,写支票给教常时,只要注明资助 但绝大多数时候谈天说地,设有定规。 会上,苏维发表讲话,认为我的出现对 的项目,教堂会按信徒的要求把相应 儿女,丈夫、朋友,是议论的主要人物, 小组来说是一段新的经历,不仅因为 的钱数放入那一项目的经费中。我好 书籍、电影、服装、烹调是经常的话题。 我与她们“分享”了关于中国的故事、 奇地问安贝,教堂的领导们会不会滥 讲故事,说笑话、做手工、交换礼物、 彝族的故事,使她们消除了许多误解, 用职权,贪污浪费。安贝说,在这一点 举办生日会,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成 增加了新的知识,还因为那次我带小 上你绝对地放心。她以牧师马克做例 员们走到一起来,分享幸福和快乐,也 组去一间黑人教堂的“冒险”经历。因 子,马克只留下教堂给他的部分薪水, 分担痛苦与忧虑。记得一次吉利谈到, 为对她们来说,去别的教堂,尤其是黑 以维持生活,将其余部分返还给教堂。 他的大儿子从越战回来后,一直纠缠 人教堂参加活动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马克不但住的是小房子,开的是小车 在自责自怨自恨的情结中。家里人当 但在我的建议下,还真做到了.后来在 子,绝对值得信赖,而且他精明智慧, 他的面从不敢提越战。但最近儿子才 回来的路上,我发现小组成员们个个 会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我脑子里老 告诉她,越战时他开枪打死了在田里 深有感能。辛迪兴奋地说,“祈祷会太 有什一税的概念,可安贝坚持奉献自 劳作的没有武装的越南农民。吉利对 棒了,我其希望我是黑人,那样的话, 愿和拳献数额自愿的说法。后来,我与 儿子的精神状态十分担忧。听了吉利 我一定参加这家教堂的活动。”我追 詹森期天,詹森倒是很肯定地说奉献 的故事,苏维建议吉利动员儿子来教 问,“为什么你非要是黑人才参加,我 自己收入的10%,是各敦堂不成文的 堂参加教堂的活动,从信仰上帮助他 们不是来了吗?”辛迪说,“但我还是 习惯性规定。这也是他不愿意信教上 解脱。让我惊奇的是,这些美国妇女们 感觉不自然。”苏维埋怨我把大家带到 教堂的原因之一。 对陌生的文化十分感兴趣,自从我进 前排,她说,“你就差没把我们领到第 在第一自由卫理公会,我所参加 了小组后,中国、彝族也成为小组经常 一排去了。”她们原想坐最后一排的。 的活动中,最随意最不拘形式而又有 的话题。一次,我讲到彝族传统社会中 苏维说,最让她感到窘迫的是当那些 乐趣的是妇女小组的活动。在美国,像 对违反家规法的处理,辛迪一直都不 黑人年轻人转过身来,正好对若我们 西雅图第一自由卫理公会教堂近千数 理解,为什么彝族社会没有饶恕 四个白人女士(她把我排除在外),让 成员的教会吞怕不多。马克经营教堂 (forgiveness)与宽容(tolerance).我 人特别不自在。可是我根本就没想到 的策略是以小群组为取向,由信众根 告诉她,因为那是彝族牡会,如果饶恕 什么肤色问题,我说,“如果能把这位 据兴趣、特长、年龄、性别、住地等自 与宽容,社会就会动摇,就会崩溃。辛 讲道的黑人博士请到我们的教堂'去 44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做一次布道就好了!”安贝马上说, 公平的。”我说,“不知不为过。”这可 帝的态度因为外相母而变得越来越坏。 “尽管邱恩博士的布道很激动人心,讲 难住了谢丽尔.好几天,谢丽尔特地上 因为安贝的母亲自丈夫去世后,几年 演很富有激情,但缺乏深度。信仰=思 棱来对我说,如果上帝的福音没有传 来以泪洗面,在忧伤中度日,常常析求 国 想+感情,要不然激情一过,信仰就 到我的家乡,上帝不会因此不管我的 上帝让她到天堂跟丈夫团圆。所以,安 枯萎了。今天康复的黑人年轻人感动 彝族同胞,即便他们崇拜偶像,信仰多 贝的女儿就生气地说,“上帝为什么把 得热泪盈眶,但如果没有理性的信仰 神,也会得到上帝的宽恕与拯教,死后 外粗母留在世上受罪,她是最虔诚的 做支撑,走若瞧,康复只是短暂的。”谢 进人天堂,跟上帝在一起,得到水生。 教徒。”安贝说,她也经常在问自己“到 丽尔倒不以为然,她说她很喜欢这个 但是对于那些得到了上帝的福音,而 底为什么?” 布道,也喜欢黑人析祷会的这种活跃 拒绝上帝的人来说,是永远不会进人 对于信仰,詹森曾告诉我,他16. 热烈的气氛。布道有的需要简单。有的 天堂得到永生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 17岁时,每星期去教堂,大概坚持了 需要深刻,有的要有激情,有的要有深 谢丽尔话语的犀利与尖刻。 一年。但他总觉得自己内心并不信仰 度,要看对象。像马克的布道适合第一 上帝,如果去也是装样子,于是不再去 自由卫理公会的信众,因为大多是知 精神成长 数堂,他认为,牧师布道常常从圣经中 识分子。如果搬到黑人教堂来,倒不一 抽取只言片语断章取义加以发挥,如 定受欢迎。 水远的工程 果把整个故事读下来或许根本不是那 记得我最早对安贝、对教堂的人 么回事。后来,有人劝他到教堂去,因 总是说“你们的教堂”,对都瑞和华大 出生于基督教家庭的安贝,年轻 为那里有许多姑娘上教堂,信教的姑 的朋友总是说“我房东安贝的教堂”。 时却是一位教会的叛逆者,她曾考察 娘心底好,可以找女朋友。詹森说,他 半年后,就是这次到黑人教堂“官险”, 过东方的佛教,探索过美国的摩门教。 觉得不应该,去教堂是为了做礼拜,做 我脱口而出“我们的教堂”,说明我认 折腾十多年后,1985年回到自己从前 祷告。不信仰就不要去,要诚实。 同的变化,这是一个不知不觉的过程。 的教会,第一自由卫理公会。安贝告诉 一晃一年时间过去了,该到我回 从此,与安贝和教堂的朋友在一起时, 我,转了一圈回到教会,坚定了对耶稣 国的时间了。我到教堂跟马克告别,他 我改用为“我们的教堂”。但检讨自己, 对上帝的信仰,但并不等于说在信仰 送给我一本他新写的书《迷惘时代的 我对教堂的认同,主要是因为自己在 上就没有问题了。她脑子里仍然有问 精神生活》。就这样,带着这本书,几 这间教堂活动,有这间教堂的朋友,喜 号,仍然在寻找答案,精神上的成长是 本郴瑞教授送的基督教的书籍和曾牧 欢这里的布道和音乐,而不是在信仰 一辈子的工程。每天早上的早诗是安 师“希望你早日信主”的愿望,我离开 上对耶稣和上帝的认同。 贝雷打不动的安排。读《圣经》,做将 了西雅图,离开了美国。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有次我和谢 告,看信仰书籍,做笔记心得,安贝总 丽尔聊天,她说,“我听见你说our 是那么用功刻苦。我曾开玩笑说:“安 (责任编样张秀秀) church,我很高兴,你有没有打算在 贝,你要是做博士论文的话早就做出 回中国之前成为基督教徒?”我说, 来了。”的确,与安贝交谈,会感到信 不,我没有打算入教。她说,“这是我 仰对她来讲不是言目的,她是经过认 的一个愿望,希望你在离开美国前能 真比较,做过深人研究的。记得一个礼 够加人教会。”我沉默了一下,思考怎 拜六我应邀参加了Seventh Day 样向谢丽尔作些解释。很快我放弃了 Adventist Church聚餐会。回来后, 这种努力。我知道,她是为了“拯救” 颇有感触地跟安贝谈到这家教会太注 我,而我已经给了她回答。 重食物,讲究营养。这引发了安贝的一 其实,谢面尔是知道我对人教的 套“比较宗教学"。安贝说,Seventh 态度.在这之前,她虽未正面跟我谈过 Day Adventist Church把关注点放 入教的事儿,可旁敲侧击是经常的。有 在身体保养上,而把更重要的东西,精 一次,她跟我探讨拯救、来世、水生, 神的升华丢掉了,浸礼公会把关注点 谈到其核心是信仰问题,即信不信耶 放在洗礼上,其实洗礼只是一种形式, 稣,信不信上帝。我转移话题方向,反 过重地注重形式,并不等于有坚定的 过来问她,在我的家乡,彝族人崇拜祖 信仰和对上帝的忠诚。安贝认为,自已 先,信仰鬼神,他们从来不知道有上 的教堂能够全方位地理解上帝,并没 帝.有耶稣,谈不上信仰不信仰,他们 有拣了艺麻,丢了西瓜,这使她感到很 到底能不能得救?能不能进人天堂? 幸运。 谢丽尔不加思索地说,不信上帝不信 对儿女和孙女的信仰问题,安贝 耶酥,当然不能得数。“你的上帝是不 很少谈及。只有一次安贝说,女儿对上 45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美国的文化与历史》课程参考书:宗教与美国政治与生活《美国的陪审团》(美)威廉·L·德威尔.pdf
- 《美国的文化与历史》课程参考书:宗教与美国政治与生活《在华盛顿代表上帝——宗教游说在美国政体中的作用》(艾伦·D·赫茨克).pdf
- 《美国的文化与历史》课程参考资料:宗教与政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pdf
- 《美国的文化与历史》课程参考书:从独立战争到制宪会议《近距离看美国之四:如彗星划过夜空》【林达】.pdf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美国的文化与历史》课程参考书:从独立战争到制宪会议《论美国的民主》(上卷)[法]托克维尔.pdf
-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从《美国的文化与历史》课程参考书:从独立战争到制宪会议《民治政府:美国政府与政治》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第20版).pdf
- 《美国的文化与历史》课程参考书:从独立战争到制宪会议《美国赖以立国的文本》Words That Make America Great.pdf
- 《美国的文化与历史》课程参考资料:中国人的美国观——关于中美关系史和美国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pdf
-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中美关系研究丛书《美国的文化与历史》课程参考书:《中国人的美国观》一个历史的考察.pdf
- 《美国的文化与历史》课程参考资料: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pdf
- 《美国的文化与历史》课程参考书:不断向西扩展的边疆与内战《美国人民的历史》霍华德·津恩 A PEOPLE'S HISTORY OF THE UNITED.pdf
- 《美国的文化与历史》教学资源(课程参考书)A People’s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1/2)HOWARD ZINN.pdf
- 《美国的文化与历史》教学资源(课程参考书)A People’s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2/2)HOWARD ZINN.pdf
-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史 A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教学资源(课程PPT课件)07 现代物理学革命.ppt
-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史 A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教学资源(课程PPT课件)06 生物进化论与遗传学说.ppt
-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史 A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教学资源(课程PPT课件)05 经典科学的建立和产业革命.ppt
-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史 A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教学资源(课程PPT课件)04 科学革命——从哥白尼到牛顿.ppt
-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史 A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教学资源(课程PPT课件)03 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科学.ppt
-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史 A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教学资源(课程PPT课件)02 希腊、罗马的科学.ppt
-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史 A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教学资源(课程PPT课件)01 导言古代科学与科学史(钮卫星).ppt
- 《美国的文化与历史》课程参考书:宗教与美国政治与生活《20世纪美国宗教与政治》董小川.pdf
- 《美国的文化与历史》课程参考资料: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宗教与美国政治与生活——进化论在美国150年(兼谈宗教与科学).pdf
- 《美国的文化与历史》课程参考书:欧洲宗教改革、发现新大陆与移民美洲《欧洲史 THE HISTORY OF EUROPE》[法国]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内特.德尚.pdf
- 《美国的文化与历史》教学资源(课程参考书)欧洲宗教改革、发现新大陆与移民美洲《自由的崛起:16-18世纪,加尔文主义和五个政府的形成》(美)道格拉斯·F·凯利.pdf
- 《美国的文化与历史》课程参考书:美国与中国《从雅尔塔到板门店:美国与中、苏、英(1945-1953)》(华庆昭).pdf
- 《美国的文化与历史》课程参考书:费正清《美国与中国》(第四版).pdf
- 《美国的文化与历史》课程参考书:美国与中国教育制度比较《精英的阶梯——美国教育考查》(薛涌).pdf
- 《美国的文化与历史》课程参考书:美国与中国教育制度比较《哈佛修炼:亲历肯尼迪政府学院》(第二版).pdf
- 《美国的文化与历史》课程参考书:美国人生活与毒品(美)艾里克·施洛瑟《大麻的疯狂:美国黑市中的性、毒品以及廉价劳工》Reefer Madness.pdf
- 《美国的文化与历史》课程参考书:美国人生活与毒品《谁统治美国:权力政治和社会变迁》(美)威廉·多姆霍夫.pdf
- 《美国的文化与历史》教学资源(课程参考书)美国人的中国观《美国与中国(第四版)》(美)费正清.pdf
- 《美国的文化与历史》教学资源(课程参考书)美国六十年代的反正统文化运动《愤怒之爱——六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史》.pdf
- 《美国的文化与历史》教学资源(课程参考书)美国六十年代的反正统文化运动【美】麦隆·马格尼特:美国政要热读《梦想与梦魔——六十年代给下层阶级留下的遗产》.pdf
- 《美国的文化与历史》教学资源(课程参考书)美国商界的精英人物:洛克菲勒与乔布斯《洛克菲勒日记》[美]迈克尔D·波顿.pdf
- 《美国的文化与历史》教学资源(课程参考书)美国国家体制遭遇的挑战《34座里程碑:造就美国的34次判决》(美)迈克尔·特拉切曼.pdf
- 《美国的文化与历史》教学资源(课程参考书)美国国家体制遭遇的挑战《基辛格:大国博弈的背后》[美]艾萨克森着.pdf
- 《美国的文化与历史》教学资源(课程参考书)美国的种族问题《近距离看美国之三:我也有一个梦想》.pdf
- 《美国的文化与历史》教学资源(课程参考书)论美国的民主(上).pdf
- 《美国的文化与历史》教学资源(课程参考书)论美国的民主(下).pdf
- 《美国的文化与历史》教学资源(课程参考书)谁统治美国?34座里程碑:造就美国的34次判决(美)迈克尔·特拉切曼着.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