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负责人:仲冬梅)

大学语文 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研室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我校自1988年建校以来,一直把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程,纳 入全校各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内。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和国家教委对大学语文 课程“素质教育”的性质定位,不断加强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设,切实抓好大学语 文的教学工作。 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大学语文课程立足于发挥 本国语言文学的特有优势,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陶治情操,弘扬人文精神, 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 本课程的具体要求如下: (一)知识传授: 1、了解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特点和历史发展,理解汉语言文学与中国文化的 密切关系。 2、了解中国文学数千年来的基本发展线索,掌握各时期、各文体的代表作 家作品,认识中国文学的基本特点和优秀传统。 3、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掌握阅读、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二)能力培养: 1、进一步提高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
1 大学语文 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研室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我校自 1988 年建校以来,一直把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程,纳 入全校各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内。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和国家教委对大学语文 课程“素质教育”的性质定位,不断加强大学语文课程的建设,切实抓好大学语 文的教学工作。 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大学语文课程立足于发挥 本国语言文学的特有优势,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陶冶情操,弘扬人文精神, 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 本课程的具体要求如下: (一)知识传授: 1、了解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特点和历史发展,理解汉语言文学与中国文化的 密切关系。 2、了解中国文学数千年来的基本发展线索,掌握各时期、各文体的代表作 家作品,认识中国文学的基本特点和优秀传统。 3、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掌握阅读、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二)能力培养: 1、进一步提高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

能力。 2、进一步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能力,着重培养对作品的审美感悟和 鉴赏能力。 3、培养丰富的想象、类比、直觉、感悟等形象思维能力,培养搜集材料 形成观点、进行推理论证的逻辑思维能力,触发创造性思维。 (三)精神提升: 1、了解中国语言、文学及其体现的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提高民族自信心 和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经典作品的解读、赏析,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品位。 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优美而丰富的 人性,培养爱心,追求真善美,关怀生命的终极价值,全面提升人文精神。 二、教材与教学内容: (一)教材:《大学语文》,教育部高教司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6 月第1版 (二)教学内容: 1、讲解各单元“概述”,理清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 2、精讲各单元的部分作品29篇,分析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技巧,指导学 生阅读其余作品。 3、讲解“附录”,重点讲解古代汉语语法知识。 三、教学原则: (一)用人文精神指导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大力弘扬人文精神
2 能力。 2、进一步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能力,着重培养对作品的审美感悟和 鉴赏能力。 3、培养丰富的想象、类比、直觉、感悟等形象思维能力,培养搜集材料、 形成观点、进行推理论证的逻辑思维能力,触发创造性思维。 (三)精神提升: 1、了解中国语言、文学及其体现的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提高民族自信心 和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经典作品的解读、赏析,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品位。 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优美而丰富的 人性,培养爱心,追求真善美,关怀生命的终极价值,全面提升人文精神。 二、教材与教学内容: (一)教材:《大学语文》,教育部高教司编,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1 年 6 月第 1 版 (二)教学内容: 1、讲解各单元“概述”,理清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 2、精讲各单元的部分作品 29 篇,分析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技巧,指导学 生阅读其余作品。 3、讲解“附录”,重点讲解古代汉语语法知识。 三、教学原则: (一)用人文精神指导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大力弘扬人文精神

(二)在统一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的前提下,提倡教学安排、教学方式、教 学手段的多样化,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和教学个性。 (三)合理使用大学语文课程组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中提倡 制作个性化的课件。 (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努力改革语文教学的传统模式,大力调 动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教学课时数与教学进度建议: (一)教学课时数:51课时(3课时×17周) (二)教学进度建议: 一、以课本编排为序 序号 教学内容 建议课时 1 绪言 2 2 第一单元概述、5篇作品 7 3 第二单元概述、3篇作品 4 4 第三单元概述、4篇作品 5 5 第四单元概述、5篇作品 > 6 第五单元概述、4篇作品 5 7 第六单元概述、2篇作品 3 第七单元概述、2篇作品 3
3 (二)在统一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的前提下,提倡教学安排、教学方式、教 学手段的多样化,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和教学个性。 (三)合理使用大学语文课程组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中提倡 制作个性化的课件。 (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努力改革语文教学的传统模式,大力调 动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教学课时数与教学进度建议: (一)教学课时数:51 课时(3 课时×17 周) (二)教学进度建议: 一、以课本编排为序 序号 教 学 内 容 建议课时 1 绪言 2 2 第一单元 概述、5 篇作品 7 3 第二单元 概述、3 篇作品 4 4 第三单元 概述、4 篇作品 5 5 第四单元 概述、5 篇作品 7 6 第五单元 概述、4 篇作品 5 7 第六单元 概述、2 篇作品 3 8 第七单元 概述、2 篇作品 3

9 第八单元概述、1篇作品 10 第九单元概述、5篇作品 7 11 第十、十一、十二单元概述、2篇作品 3 12 附录二、古代汉语语法知识 2 13 复习、答疑 1 二、以时代序 序号 教学内容 建议课时 1 绪言 2 2 第一单元先秦时代概述、4篇作品 5 3 第二单元汉代概述、2篇作品 3 4 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概述、3篇作品 4 5 第四单元唐代概述、11篇作品 18 6 第五单元宋代概述、5篇作品 7 7 第六单元元明清代概述、3篇作品 8 第七单元现当代概述2篇作品 4 9 附录一、古代汉语语法知识 2 10 复习、答疑 1
4 9 第八单元 概述、1 篇作品 2 10 第九单元 概述、5 篇作品 7 11 第十、十一、十二单元 概述、2 篇作品 3 12 附录二、古代汉语语法知识 2 13 复习、答疑 1 二、以时代序 序号 教 学 内 容 建议课时 1 绪言 2 2 第一单元 先秦时代概述、4 篇作品 5 3 第二单元 汉代概述、2 篇作品 3 4 第三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概述、3 篇作品 4 5 第四单元 唐代概述、11 篇作品 18 6 第五单元 宋代概述、5 篇作品 7 7 第六单元 元明清代概述、3 篇作品 5 8 第七单元 现当代概述 2 篇作品 4 9 附录一、古代汉语语法知识 2 10 复习、答疑 1

五、考核方法与成绩构成: (一)考核包括平时和期末考试。总评成绩中,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 绩占30%。平时成绩由课堂讨论发言、平时作业、参加相关竞赛获奖和发表作 品等要素组成。 (二)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考试题型及分值为: 1、单项选择题(以文学常识为主)10分(1分×10题) 2、填空题(以文学常识为主)10分(1分×10题) 3、翻译题(古代散文)10分(5分×2题) 4、名词解释题(以文学常识为主)15分(3分×5题) 5、默写题(以诗词为主)10分(10分×1题) 6、简答题(以作品理解为主)20分(10分×2题) 7、作文(作品赏析)25分 J
5 五、考核方法与成绩构成: (一)考核包括平时和期末考试。总评成绩中,期末考试占 70 %,平时成 绩占 30 %。平时成绩由课堂讨论发言、平时作业、参加相关竞赛获奖和发表作 品等要素组成。 (二)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考试题型及分值为: 1、 单项选择题 (以文学常识为主) 10 分(1 分×10 题) 2、 填空题(以文学常识为主) 10 分(1 分×10 题) 3、 翻译题(古代散文) 10 分(5 分×2 题) 4、 名词解释题(以文学常识为主) 15 分(3 分×5 题) 5、 默写题(以诗词为主) 10 分(10 分×1 题) 6、 简答题(以作品理解为主) 20 分(10 分×2 题) 7、作文(作品赏析) 25 分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福乐智慧》书籍PDF电子版(汉文译本,优素甫·哈斯·哈吉甫).pdf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参考资料:《金圣叹批水浒传》书籍PDF电子版(文字版,共七十回).pdf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书籍PDF电子版(编选:龙榆生).pdf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桃花扇》参考书籍PDF电子版(编著:孔尚任).pdf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明诗综——30终》参考书籍PDF电子版.pdf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明清民歌时调集》参考书籍PDF电子版(明:冯梦龙).pdf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中国戏曲史资料《明代杂剧全目》参考书籍PDF电子版(著:傅惜华).pdf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中国古典文学《官场现形记》参考书籍PDF电子版(共六十回,清:李宝嘉).pdf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孽海花》参考书籍PDF电子版(共三十五回,清:曾朴).pdf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参考书籍PDF电子版(共一百零八回,清:吴趼人).pdf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四大奇书第一种《三国演义》参考书籍PDF电子版(毛宗岗批评本).pdf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中国小说研究史》参考书籍PDF电子版(著:黄霖).pdf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书籍)古典名著普及文库《红楼梦》电子版PDF(共一百二十回,著:曹雪芹、高鹗).pdf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参考书籍:《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书籍PDF电子版(第3集·第13卷·散文集四,1840-1919,任访秋).pdf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参考书籍:《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书籍PDF电子版(第3集·第12卷·散文集三,1840-1919,任访秋).pdf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书籍)古籍《中国小说史略》鲁迅PDF电子版.pdf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参考书籍:《中国古典小说史论》第六卷PDF电子版(共二十章,著:杨义).pdf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书籍)【张庚】《中国戏曲通史》第三编 昆山腔与弋阳诸腔戏(公元十四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初叶的戏曲).pdf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书籍)中國文學史.袁行霈著(第四卷)中国文学史(明代文学、清代文学、近代文学).pdf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书籍)晚清小说史(阿英).pdf
- 海南大学:《大学语文》课程练习题(无答案).doc
- 海南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诗经》与《楚辞》.doc
- 海南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七章 南唐北宋词.doc
- 海南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三章 陶渊明及乐府诗.doc
- 海南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九章 南宋诗词.doc
- 海南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二章 古诗十九首及建安诗坛.doc
- 海南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五章 初盛唐诗歌(下).doc
- 海南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八章 苏轼诗词.doc
- 海南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上)白居易及其作品《长恨歌》.doc
- 海南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六章(下)李商隐及其作品《锦瑟》.doc
- 海南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戏曲概说.doc
- 海南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三章 散文(上).doc
- 海南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三章 散文(下).doc
- 海南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二章 赋.doc
- 海南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四章 中国古代小说.doc
- 海南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十章 王沂孙及戴望舒.doc
- 海南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四章 初盛唐诗歌(上).doc
- 海南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大学国文——中国古代小说.ppt
- 海南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中国古代戏曲概说.ppt
- 海南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乐府诗.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