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光纤通信原理》第二十一讲 系统的设计

第二十一讲系统的设计
第二十一讲 系统的设计

主要内容 系统设计的任务和基本方法 损耗限制系统中再生中继距离的设 计方法。 色散限制系统中再生中继距离的设 计方法。 四、中继距离与系统传输速率的关系
主要内容 • 一、系统设计的任务和基本方法。 • 二、损耗限制系统中再生中继距离的设 计方法。 • 三、色散限制系统中再生中继距离的设 计方法。 • 四、中继距离与系统传输速率的关系

系统设计的任务 根据用户对传输距离和传输容量及 其分布的要求,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 何谓当前设备的技术水平,经过综合考 虑和反复计算,选择最佳路由和局站设 置,传输体制和传输速率以及光纤光缆 和光端机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以使 系统的实施达到最佳的性能价格比
一、系统设计的任务 • 根据用户对传输距离和传输容量及 其分布的要求,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 何谓当前设备的技术水平,经过综合考 虑和反复计算,选择最佳路由和局站设 置,传输体制和传输速率以及光纤光缆 和光端机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以使 系统的实施达到最佳的性能价格比

系统中继距离的设计方法 最坏情况法(参数完全已知) 统计法(所有参数都是统计定义) 半统计法(只有某些参数是统计定 义)
系统中继距离的设计方法 • 最坏情况法(参数完全已知) • 统计法(所有参数都是统计定义) • 半统计法(只有某些参数是统计定 义)

二、损耗限制系统中继距离的设计方法 若系统速率较低,光纤损耗系数较大,中继距离主要由 光纤的线路损耗限制,故要求S和R参考点之间光纤线路总损耗 必须不超过系统的总功率衰减。即 L(a+as+cm)≤--2ca-Me 或 P-P-20-M D≤ Clc a + O 其中,P为平均发送光功率,P是接收灵敏度,α是连接器损 耗(dB/km),M是系统余量,a是光纤损耗系数(dB/km), as是每公里光纤平均接头损耗(dB/km),am是每公里光纤 线路损耗余量(dB/km),L是中继距离
二、损耗限制系统中继距离的设计方法 L f + s + m Pt − Pr − 2c − Me ( ) f s m Pt Pr c Me L + + − − − 2 若系统速率较低,光纤损耗系数较大,中继距离主要由 光纤的线路损耗限制,故要求S和R参考点之间光纤线路总损耗 必须不超过系统的总功率衰减。即: 或 其中,Pt为平均发送光功率,Pr是接收灵敏度,α c是连接器损 耗(dB/km),Me是系统余量,αf是光纤损耗系数(dB/km) , α s是每公里光纤平均接头损耗( dB/km) ,α m是每公里光纤 线路损耗余量(dB/km) ,L是中继距离

数字光纤线路系统示意图 ② R (a)无中继器的系统 RC2中c1S 继 (b)包含一个中继器的系统
数字光纤线路系统示意图 Tx Rx S R T ` T C1 C2 (a)无中继器的系统 Tx Rx S R T C1 C2 (b)包含一个中继器的系统 中 继 器 R C2 C1 S T `

色散限制系统中继距离的设计方法 设传输速率为f=1/T,发射脉冲为半占空比的归零码, 输出脉冲为高斯波形g(t),且 8()=exp(~x 2 其中0是均方根rms脉冲宽度 把输出脉冲用半高全宽度(FWHM)τ表示,即 +△z 2 △T 光纤线路的(FWHM)脉冲展宽,取决于所 用光纤的类型和色散特性
三、色散限制系统中继距离的设计方法 • 设传输速率为fb =1/T,发射脉冲为半占空比的归零码, 输出脉冲为高斯波形g(t),且 其中σ是均方根rms脉冲宽度。 • 把输出脉冲用半高全宽度(FWHM)τ表示,即 Δτf——光纤线路的 (FWHM)脉冲展宽,取决于所 用光纤的类型和色散特性。 ) 2 ( ) exp( 2 2 t g t − = 2 2 ) 2 ( f T = +

对于多模光纤,光纤线路的总带宽B和速率f之间的关 系为: B=(0.83~0.56f 中继距离L和1km光纤带宽B1的关系为B=BL′,因此 L=[(1211.78)B1/f6 对于单模光纤系统,中继距离为 0.226×10° foac 对于实际的单模光纤通信系统,受色散限制的中继距 离L可表示为 E×106 L
• 对于多模光纤,光纤线路的总带宽B和速率fb之间的关 系为: • 中继距离L和1km光纤带宽Bl的关系为 ,因此 • 对于单模光纤系统,中继距离为 • 对于实际的单模光纤通信系统,受色散限制的中继距 离L可表示为; b B = (0.83~0.56) f 1 1 [(1.21 1.78) / ] b L = ~ B f 0 6 0.226 10 ¨ f C L b 0 6 10 F C L b = r Bl = BL

四、中继距离与系统传输速率的关系 以140Mb/s单模光纤系统为例计算中继距离, 设系统平均发送功率P二一3dBm,接收灵敏度为 P=-42dBm,设备余量为M=3B连接器损耗 为a=0.3Bkm,光纤损耗系数a=0.35B/km,光纤 余量an=0.3B/km,每km光纤平均接头损耗为a 0.03dB/km.将数据代入损耗限制系统中继距离 计算公式可得 3-(-42)-3-2×0.3 ≈74(km) 0.35+0.03+0.1
四、中继距离与系统传输速率的关系 以140Mb/s单模光纤系统为例计算中继距离, 设系统平均发送功率Pt=-3dBm,接收灵敏度为 Pr = -42dBm,设备余量为Me = 3dB,连接器损耗 为αc = 0.3dB/km,光纤损耗系数αf= 0.35dB/km,光纤 余量αm = 0.3dB/km, 每km光纤平均接头 损耗为αs = 0.03dB/km.将数据代入损耗限制系统中继距离 计算公式可得 74 ) 0.35 0.03 0.1 3 ( 42) 3 2 0.3 L (k m + + − − − − − =

又设线路码型为5B6B码,线路码速率Fb=140× (65)=168Mbs,Co=3.0ps(mkm, σ=2.5m,将数据代入色散限制系统中继距离计算 公式可得: 0.115×10 ≈91(km) 168×3.0×2.5 光纤通信系统的中继距离从损耗和色散限制系统 两个计算结果中,选择较短的距离,作为中继距 离计算的最终结果。因此本例在工程设计中取中 继距离为74km,中继距离主要受损耗限制
• 又设线路码型为5B6B码,线路码速率Fb=140× (6/5)=168Mb/s, C0 =3.0ps/(nm.km), σλ=2.5nm,将数据代入色散限制系统中继距离计算 公式可得: • 光纤通信系统的中继距离从损耗和色散限制系统 两个计算结果中,选择较短的距离,作为中继距 离计算的最终结果。因此本例在工程设计中取中 继距离为74km,中继距离主要受损耗限制。 91 ) 168 3.0 2.5 0.115 106 L (k m =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高职:《光纤通信原理》第十九讲 两种数字传输体制 (PDH和SDH).ppt
- 高职:《光纤通信原理》第一讲 光纤通信概述.ppt
- 高职:《光纤通信原理》第八讲 半导体激光器(一).ppt
- 高职:《光纤通信原理》第九讲 半导体激光器(二).ppt
- 高职:《光纤通信原理》第二讲 光纤光缆的结构与分类.ppt
- 高职:《光纤通信原理》第十五讲 光接收机(一).ppt
- 高职:《光纤通信原理》第十四讲 光发送机(二).ppt
- 高职:《光纤通信原理》第十一讲 光电检测器.ppt
- 高职:《光纤通信原理》第十讲 发光二极管LED.ppt
- 高职:《光纤通信原理》第十三讲 光发送机(一).ppt
- 高职:《光纤通信原理》第十二讲 光无源器件.ppt
- 石家庄邮电职院:《邮政业务与管理》邮政业务与管理.ppt
- 石家庄邮电职院:《邮政业务与管理》邮政营业手工操作实验课.ppt
- 《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无限长单位脉冲响应(IIR)滤波器设计 3.1 根据模拟滤波器设计IIR滤波器.ppt
- 《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多采样率信号处理.ppt
- 《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实现 5.6 数字信号处理硬件.ppt
- 《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实现 5.1 数字滤波器的结构 5.2 量化与量化误差 5.3 有限字长运算对数字滤波器的影响 5.5 极限环振荡.ppt
- 《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有限长单位脉冲响应(FIR)滤波器的设计方法.ppt
- 《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无限长单位脉冲响应(IIR)滤波器设计 3.3 从模拟滤波器低通原型到各种数字滤波器的频率变换(2/2).ppt
- 《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无限长单位脉冲响应(IIR)滤波器设计 3.3 从模拟滤波器低通原型到各种数字滤波器的频率变换(1/2).ppt
- 高职:《光纤通信原理》第二十二讲 光纤放大器.ppt
- 高职:《光纤通信原理》第二十三讲 波分复用技术.ppt
- 高职:《光纤通信原理》第二十四讲 光孤子通信技术.ppt
- 高职:《光纤通信原理》第二十五讲 相干光通信技术.ppt
- 高职:《光纤通信原理》第二十讲 系统的性能指标.ppt
- 高职:《光纤通信原理》第十八讲 光纤线路编码.ppt
- 高职:《光纤通信原理》第十六讲 光接收机(二).ppt
- 高职:《光纤通信原理》第七讲 光纤的测量.ppt
- 高职:《光纤通信原理》第三讲 光纤的导光原理.ppt
- 高职:《光纤通信原理》第四讲 光纤的损耗特性.ppt
- 高职:《光纤通信原理》第十七讲 光端机辅助系统.ppt
- 高职:《光纤通信原理》第六讲 光纤的连接.ppt
- 高职:《光纤通信原理》第五讲 光纤的色散特性.ppt
- 高职:《光纤通信原理》第1讲习题.doc
- 高职:《光纤通信原理》第1讲习题参考答案.doc
- 高职:《光纤通信原理》第17讲习题.doc
- 高职:《光纤通信原理》第23讲习题.doc
- 高职:《光纤通信原理》第24讲习题.doc
- 高职:《光纤通信原理》第20讲习题.doc
- 高职:《光纤通信原理》第21讲习题.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