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第十一章 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第十一章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第一节概述 常 用的消除干扰的方法:(1)控制分析 条件;(2)掩蔽;(3)分离 试样的分离比测定更因难! 为什么分离? 1样品组成的复杂性,在测定其中某一组分时,共存组 分产生干扰分离( Separation)。 EDTA Ca2+、Cu2+
◼ 试样的分离比测定更困难! EDTA Ca2+、Cu2+ 一、为什么分离? 1 样品组成的复杂性,在测定其中某一组分时,共存组 分产生干扰---分离(Separation)。 第十一章 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第一节 概述 常用的消除干扰的方法:(1)控制分析 条件;(2)掩蔽;(3)分离

2欲测组分的含量极微测定方法的 灵敏度不够-一—富集( Enrichment) 例如:测定海水中的痕迹量铀(1 2ng/mL)。 困难!
2 欲测组分的含量极微,测定方法的 灵敏度不够---富集(Enrichment)。 例如:测定海水中的痕迹量铀(1~ 2ng/mL)。 困难!

怎么办??? 活性C吸附,单宁一甲基紫共沉淀 可将1000L—0.01(浓度富集105倍 0.1~0.2mg/mL
活性C吸附,单宁-甲基紫共沉淀 可将1000L 0.01L(浓度富集105倍), 0.1 ~ 0.2mg/mL。 怎么办???

二、分离在定量分析中的作用 1将被测组分从复杂体系中分离出来后测定 2把对测定有干扰的组分分离除去 3将性质相近的组分相互分开 4把微量或痕量的待测组分通过分离达到 富集的目的 分离前的体系:均相; 分离体系总是两相:液-液;液固;气液;
1 将被测组分从复杂体系中分离出来后测定 二、分离在定量分析中的作用 2 把对测定有干扰的组分分离除去 3 将性质相近的组分相互分开 4 把微量或痕量的待测组分通过分离达到 富集的目的 分离前的体系:均相; 分离体系总是两相:液-液;液-固;气-液;

那么,是否什么都要分高富集呢? NO 沾污、损失、时间、费用等问题
那么,是否什么都要分离富集呢? NO ! 沾污、损失、时间、费用等问题

常用分离方法 1沉淀分离法 传统分离方法,采用沉淀剂;液-固分离。 2溶剂萃取分离法 被分离物质由一液相转入互不相溶的另 液相的过程;液液两相;互不相溶
三、常用分离方法 1 沉淀分离法 传统分离方法,采用沉淀剂;液-固分离。 2 溶剂萃取分离法 被分离物质由一液相转入互不相溶的另 一液相的过程;液-液两相;互不相溶

3.离子交换分离法 通过带电荷溶质与固体(或液体)离子交 换剂中可交换的离子进行反复多次交换而达到 分离。 4.色谱分离方法 柱色层;纸色层;薄层色层;
3.离子交换分离法 通过带电荷溶质与固体(或液体)离子交 换剂中可交换的离子进行反复多次交换而达到 分离。 4.色谱分离方法 柱色层;纸色层;薄层色层;

四、对分离或富集的要求 理想的分离是把n个组分的物质分成n个 彼此分开的部分 理想境界。 任何两组分都不易达到100%的分离
四、对分离或富集的要求 理想的分离是把n个组分的物质分成n个 彼此分开的部分 --理想境界。 任何两组分都不易达到100%的分离

定量分析对分离的要求: 待测组分A在分离过程中的损失要小, 即回收完全; 干扰组分B的残留量小。 两个量化参数:(1)回收率一R (2)分离率(分离因素)-S/A
定量分析对分离的要求: 待测组分A在分离过程中的损失要小, 即回收完全; 干扰组分B的残留量小。 两个量化参数: (1)回收率-RA ; (2)分离率(分离因素)-SB/A

回收率:R=分离后A的质量=g 分离前A的质量g B=分离后B的质量_9 分离前B的质量g 实际工作中,被测组分的含量不同,对R的要求也不同。 常量组分(含量>1%):R≥99 微量组分(含量0.01%-1%):R90%95%
回收率: 0 0 B B B A A A Q Q B B R Q Q A A R = = = = 分离前 的质量 分离后 的质量 分离前 的质量 分离后 的质量 实际工作中,被测组分的含量不同,对R的要求也不同。 常量组分(含量>1%):R 99% 微量组分(含量0.01%-1%):R 90%-95%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分析化学》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Absorption photometry).ppt
- 《分析化学》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doc
- 《分析化学》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6.8)络合滴定的方式及应用.ppt
- 《分析化学》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6.7)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ppt
- 《分析化学》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6.6)终点误差和准确滴定的条件.ppt
- 《分析化学》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6.5)络合滴定指示剂.ppt
- 《分析化学》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6.4)EDTA滴定曲线.ppt
- 《分析化学》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6.3)络合滴定中的副反应和条件形成常数.ppt
- 《分析化学》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6.1-6.2).ppt
- 《分析化学》第六章 思考题与习题.doc
- 《分析化学》第五章 思考题与习题.doc
- 《分析化学》第四章 思考题与习题.doc
- 《分析化学》第三章 思考题与习题.doc
- 《分析化学》第二章 思考题与习题.doc
- 《分析化学》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ppt
- 《分析化学》第四章 滴定分析法概述.ppt
- 《分析化学》第三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ppt
- 《分析化学》第一章 绪论.ppt
- 《分析化学》思考题与习题.doc
- 《分析化学》第十一章 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doc
- 《分析化学》第十二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ppt
- 《分析化学》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ppt
- 《分析化学》第八章 沉淀滴定法.ppt
- 《分析化学》第九章 重量分析法(Gravimetry).ppt
- 《分析化学》第八章 思考题与习题.doc
- 《分析化学》第九章 思考题与习题.doc
-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分析化学 Analytic Chemistry》课程教材(上册,第三版)PDF电子书(共十二章).doc
- 《分析化学实验习题参考答案》(共实验二十七).doc
- 《分析化学实验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复习资料.doc
-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doc
-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
- 《分析化学实验》doc电子教案.doc
- 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分析化学》教材PDF电子书(第四版,武汉大学主编,共九章).pdf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食品生物化学 FOOD BIO-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双语教材)第9章 人体生物学(2/2).pdf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食品生物化学 FOOD BIO-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双语教材)第10章 糖类代谢.pdf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食品生物化学 FOOD BIO-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双语教材)第11章 脂类代谢.pdf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食品生物化学 FOOD BIO-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双语教材)第12章 蛋白质代谢.pdf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食品生物化学 FOOD BIO-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双语教材)第13章 核酸代谢.pdf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食品生物化学 FOOD BIO-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双语教材)第14章 生物氧化.pdf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食品生物化学 FOOD BIO-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双语教材)第15章 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和调剂控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