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子登岘山》ppt课件1_《与诸子登岘山》课件

与诸子登岘 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生平简介】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唐代著名的山水 诗人。其诗与王维齐名,时称"王孟"。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 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 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开元二十八年(七四零)诗 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 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才 了结了求官的愿望。他虽然隐居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显宦如张 九龄等有往还,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 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 李白称颂他“髙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 句尽堪传”。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他死后不到十年,诗集 便两经编定,并送上「秘府」保存。现有《孟浩然集》
【生平简介】 • 孟浩然(689一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唐代著名的山水 诗人。其诗与王维齐名,时称"王孟" 。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 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 但以“当路无人” ,只好还归故园。开元二十八年(七四零)诗 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 据说就是因为“食鲜疾动” ,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 •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才 了结了求官的愿望。他虽然隐居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显宦如张 九龄等有往还,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 •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 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 李白称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 句尽堪传”。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他死后不到十年,诗集 便两经编定,并送上「秘府」保存。现有《孟浩然集》

与诸子登岘山 [吊古伤今诗] N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 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 读罢泪沾襟!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 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 读罢泪沾襟! 与诸子登岘山 [吊古伤今诗] 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 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了古和今 江山留胜迹 江上留下许多名胜古迹, 我们又来登临 我辈复登临。 水落下去鱼梁显露出来, 水落鱼梁浅 天气寒冷,云梦泽显得格外 °天寒梦泽深。深远。 羊公碑尚在,·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 读罢泪沾襟!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了衣襟
与诸子登岘山 • 人事有代谢, • 往来成古今。 • 江山留胜迹, • 我辈复登临。 • 水落鱼梁浅, • 天寒梦泽深。 • 羊公碑尚在, • 读罢泪沾襟! •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 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了古和今。 • 江上留下许多名胜古迹, 我们又来登临。 • 水落下去鱼梁显露出来, 天气寒冷,云梦泽显得格外 深远。 • 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 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了衣襟

品读与探讨】 作者是如何表达吊古伤今这种情感的? 首联凭空落笔,似不入题,但却引出了诗人的无限感慨 第二联紧扣上联的“古”“今”,道出自己的怀古伤今 来自于这次的登临; 诗歌的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第三联写登临所见,严冬天寒,更衬托出登临者的伤感 第四联既是写景,也是吊古伤今。“读罢泪沾襟”,是 诗人的自我感伤,也暗用了“堕泪碑”的典故 寓怀古伤今之情于说理和叙事写景之中
【品读与探讨】 作者是如何表达吊古伤今这种情感的? • 首联凭空落笔,似不入题,但却引出了诗人的无限感慨; • 第二联紧扣上联的“古”“今” ,道出自己的怀古伤今 来自于这次的登临; • 诗歌的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 第三联写登临所见,严冬天寒,更衬托出登临者的伤感; • 第四联既是写景,也是吊古伤今。 “读罢泪沾襟” ,是 诗人的自我感伤,也暗用了“堕泪碑”的典故。 • 寓怀古伤今之情于说理和叙事写景之中

从静悟中得之,故语 淡而味终不薄 清沈德潜
•从静悟中得之,故语 淡而味终不薄。 ——清沈德潜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与李贺共饮》ppt课件.ppt
- 《与朱元思书》讲学稿.doc
- 《与朱元思书》表格式教案.doc
- 《与朱元思书》演讲稿.doc
- 《与朱元思书》教案.doc
-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doc
- 《与朱元思书》ppt课件9.ppt
- 《与朱元思书》ppt课件8.ppt
- 《与朱元思书》ppt课件7_与朱元思书.ppt
- 《与朱元思书》ppt课件6_与朱元思书.ppt
- 《与朱元思书》ppt课件5.ppt
- 《与朱元思书》ppt课件4.ppt
- 《与朱元思书》ppt课件1.ppt
- 《与朱元思书》ppt课件18.ppt
- 《与朱元思书》ppt课件14.ppt
- 《与朱元思书》ppt课件13.ppt
- 《与朱元思书》ppt课件12.ppt
- 《与朱元思书》ppt课件11.ppt
- 《与朱元思书》ppt课件10.ppt
- 《与朱元思书》ppt课件_与朱元思书---上课ppt.ppt
- 《丑小鸭》ppt课件3.ppt
- 《丑小鸭》ppt课件4.ppt
- 《丑小鸭》ppt课件5.ppt
- 《丑小鸭》ppt课件6.ppt
- 《丑小鸭》ppt课件7_丑小鸭.ppt
- 《丑小鸭》ppt课件8.ppt
- 《丑小鸭》ppt课件9.ppt
- 《丑小鸭》提高作业练习_3 丑4小鸭.doc
- 《丑小鸭》教学设计6.doc
- 《丑小鸭》教案12.doc
- 《丑小鸭》教案8.doc
- 《丑小鸭》表格式教案7.doc
- 《丑小鸭》课件1_丑小鸭(二).ppt
- 《丑小鸭》课件2_丑小鸭(三).ppt
- 《丑小鸭》课件.ppt
- 《丑石》ppt课件1.ppt
- 《专题“叶”》ppt课件1_专题叶.ppt
- 《专题“叶”》ppt课件2.ppt
- 《专题“汉字”》ppt课件1_汉字修改.ppt
- 《专题“汉字”》ppt课件2.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