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语文测试卷_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

第三单元测试卷 总分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每小题2分) 1.下面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确凿(zdo) 和蔼 人迹罕至(han)人声鼎沸 搓捻(nidn) 奥秘 不求甚解(shen)小心冀冀 C.尴尬(jie) 弹簧 恍然大悟( huang)饥肠鹿鹿 D.枉然(wang)悔恨 煞有介事(sha) 戳然不同 2.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他在政治课上答错了一道题,结果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C.王老师说这话时,竟第一次严肃得面无一丝笑容,一时间满教室鸦雀无声。 D.云南地震突如其来,给当地的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月球“玉兔”其实是一个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机器人。 C.经过这次月考动员大会,使我端正了学习态度 D.她那活泼可爱的形象,清脆悦耳的嗓音,时时浮现在眼前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 ①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②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 ③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
1 第三单元测试卷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 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 分,每小题 2 分) 1.下面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确凿.(záo) 和蔼 人迹罕.至 (hăn) 人声鼎沸 B.搓捻.(niàn) 奥秘 不求甚.解(shèn) 小心冀冀 C.尴尬.(jiè) 弹簧 恍.然大悟(huǎnɡ) 饥肠鹿鹿 D.枉.然(wànɡ) 悔恨 煞.有介事(shà) 戳然不同 2.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 B.他在政治课上答错了一道题,结果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 C.王老师说这话时,竟第一次严肃得面无一丝笑容,一时间满教室鸦雀无声 ....。 D.云南地震突如其来 ....,给当地的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B.月球“玉兔”其实是一个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机器人。 C.经过这次月考动员大会,使我端正了学习态度。 D.她那活泼可爱的形象,清脆悦耳的嗓音,时时浮现在眼前。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_______ ①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②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 ③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

④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④③①D.③①④② 5.下列几组句子中表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这能全怪我吗? 这能怪我吗? B.四年租金为三万元 四年租金各为三万元 C.你的判断难道会准确吗?你的判断不会准确的 D.我们永远不会成功 我们难免会失败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欣赏下面诗歌,完成6、7题。(4分) 立春偶成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注】①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岁晚:写这首诗时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间称作内春,所 以叫岁晚。②参差:不整齐的样子。 6.诗中写实的诗句是( A.律回岁晚冰霜少 B.春到人间草木知 C.便觉眼前生意满 D.东风吹水绿参差 7.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抓住立春这一节气,描绘出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 B.从“草木知”到“生意满”写出了大自然的变化过程。 C.“便觉”写出了诗人因春回大地而无比喜悦的心情。 D.诗歌也流露出感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2分) 两脚书橱 毗陵陈济先生①善记书,其长子道侍侧,问曰:“外人云翁②善记,试探一书请诵之可 乎?”曰:“可。”得朱子③成书,曰:“是书固难记,汝可举首句。”如其言,遂朗诵终 篇,不误一字。当时文庙④尝谓济两脚书厨云。 【注】①毗陵陈济先生:毗陵,地名,今江苏常熟。陈济,明朝人,曾担任《永乐大典》编 纂总裁。下文“道”指其儿子陈道。②翁:父亲。③朱子:朱熹。成书:极为深奥的书。④ 文庙:即明成祖
2 ④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③①④② 5.下列几组句子中表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这能全怪我吗? 这能怪我吗? B.四年租金为三万元。 四年租金各为三万元。 C.你的判断难道会准确吗? 你的判断不会准确的。 D.我们永远不会成功。 我们难免会失败。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 分) (一)欣赏下面诗歌,完成 6、7 题。(4 分) 立春偶成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注】①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岁晚:写这首诗时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间称作内春,所 以叫岁晚。②参差:不整齐的样子。 6.诗中写实的诗句是( )。 A. 律回岁晚冰霜少 B.春到人间草木知 C. 便觉眼前生意满 D.东风吹水绿参差 7.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抓住立春这一节气,描绘出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 B.从“草木知”到“生意满”写出了大自然的变化过程。 C.“便觉”写出了诗人因春回大地而无比喜悦的心情。 D.诗歌也流露出感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2 题。(12 分) 两脚书橱 毗陵陈济先生①善记书,其长子道侍侧,问曰:“外人云翁②善记,试探一书请诵之可 乎?”曰:“可。”得朱子③成书,曰:“是书固.难记,汝可举首句。”如.其言,遂朗诵终 篇,不误一字。当时文庙④尝谓济两脚书厨云。 【注】①毗陵陈济先生:毗陵,地名,今江苏常熟。陈济,明朝人,曾担任《永乐大典》编 纂总裁。下文“道”指其儿子陈道。②翁:父亲。③朱子:朱熹。成书:极为深奥的书。④ 文庙:即明成祖

8.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其长子道/侍侧 外人云/翁善记 C.是/书固难记 D.当时/文庙尝谓济两脚书厨云 9.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固 (2)如(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试探一书请诵之可乎? (2)当时文庙尝谓济两脚书厨云。 1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所写的故事。(2分) 12.本文中的陈济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3.按要求填空。(8分,每空1分) (1)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2)遥怜故园菊,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 可以为师矣。(《十二章》) (5)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7)(《<论语〉十二章》)中辩证地阐述了学与思关系的两句 、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14分)
3 8.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其长子道/侍侧 B. 外人云/翁善记 C.是/书固难记 D. 当时/文庙尝谓济两脚书厨云 9.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2 分) (1)固( ) (2)如( ) 10.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试探一书请诵之可乎? (2)当时文庙尝谓济两脚书厨云。 1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所写的故事。(2 分) 12.本文中的陈济是一个怎样的人?(2 分) (三)古诗文积累。(8 分) 13.按要求填空。(8 分,每空 1 分) (1)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2)遥怜故园菊,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 ,可以为师矣。(《十二章》) (4) ,不亦君子乎。(《十二章》) (5)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7 )(《 十 二 章 》) 中 辩 证 地 阐 述 了 学 与 思 关 系 的 两 句 是 , 。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4—17 题。(14 分)

剩下半碗饭王韭 ①14岁那年,父亲给我找了个继母。继母带来了一个男孩,比我大几个月,我叫他“喂” ②家里陡然增加了两张嘴与“喂”的学费,父亲的脸开始阴沉起来。每到吃饭时,“喂” 总是低着头一粒粒地扒着碗里的饭,吃完了也不敢再去盛第二碗,因为父亲在旁边冷眼瞪着。 只有等我和父亲先后离开桌子后,继母才会趁我们不注意,迅速将我剩下的那半碗饭倒进 “喂”的碗里。 ③一天,我照例剩下半碗饭,但我却悄悄溜进厨房,舀了一勺盐倒进碗里,然后回到桌 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放下碗筷。等我走后,继母照例将那半碗饭给了“喂”。这一幕被 幸灾乐祸的我,躲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不知有诈的“喂”,猛扒了一大口饭,没嚼几下, 就表情痛苦地吐个不停。“哈哈哈!”我终于忍不住笑岀声来。然而上了当的“喂”,却并不 生气,只是默默起身倒了些开水在碗里,然后继续埋头吃了起来。 ④高中时,我的数理化成绩非常差,排名落到班上的最后几名。我开始颓废起来,索性 连写文章的爱好也放弃了。父亲很着急,却毫无办法 ⑤就在这时,一个报社的编辑写信给我,告诉我他接到了几个学生的来信,说很喜欢我 不久前发表的某篇文章,鼓励我多写。我迅速振作起来,成绩好了,人也开朗起来。我再度 趾高气扬,每天都与父亲高谈阔论,成心要气气数理化比我好的“喂”,不过“喂”并不在 ⑥一个周日,“喂”在学校打篮球,我无意中走进他的房间里,发现他的书桌上散落着 几个信封。我拿起来一看,都是写给报社编辑的。我再抽出信一看,上面说我最近发表的那 篇文章让他深感共鸣,并向编辑打听我的通讯方式。每一封信,笔迹不同,内容不同,落款 也不同,是市里各个学校的名称和地址:一中、二中、三中、职中……我呆呆地看着,有点 糊涂。正好“喂”推门而入,我举着信问他:“谁写的?”他本能地说:“我的一些朋友。”我 忽然明白过来,那位编辑收到的信,一定全是他求朋友写的,然后自己骑着车,去各个学校 附近的邮筒发信,难怪他的自行车最近总是爆胎 ⑦我发疯似地对他拳打脚踢:“骗子,骗子!原来我的文章没人喜欢。”他情急地大叫: “不是的,我们班就有好多人喜欢。就是他们说要写信给编辑,我才想到这个招的!”我停 下手,泪眼朦胧:“真的?”“千真万确,否则我这个只攻数理化的人,哪里知道你文章的好 ⑧那天饭桌上,他依然慢慢地数着碗里的饭粒,而很久都不再剩饭的我却端着故意剩下 的半碗饭平静地说:“哥,我吃不完,给你吧。”瞬间,大家都愣住了,为我叫的那声“哥”。 继母首先反应过来,马上把我的剩饭接过去倒在他碗里。他想笑却哽咽道:“妹妺的剩饭本 来就应该是哥哥吃的
4 剩下半碗饭 王韭 ①14 岁那年,父亲给我找了个继母。继母带来了一个男孩,比我大几个月,我叫他“喂”。 ②家里陡然增加了两张嘴与“喂”的学费,父亲的脸开始阴沉起来。每到吃饭时,“喂” 总是低着头一粒粒地扒着碗里的饭,吃完了也不敢再去盛第二碗,因为父亲在旁边冷眼瞪着。 只有等我和父亲先后离开桌子后,继母才会趁我们不注意,迅速将我剩下的那半碗饭倒进 “喂”的碗里。 ③一天,我照例剩下半碗饭,但我却悄悄溜进厨房,舀了一勺盐倒进碗里,然后回到桌 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放下碗筷。等我走后,继母照例将那半碗饭给了“喂”。这一幕被 幸灾乐祸的我,躲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不知有诈的“喂”,猛扒了一大口饭,没嚼几下, 就表情痛苦地吐个不停。“哈哈哈!”我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然而上了当的“喂”,却并不 生气,只是默默起身倒了些开水在碗里,然后继续埋头吃了起来。 ④高中时,我的数理化成绩非常差,排名落到班上的最后几名。我开始颓废起来,索性 连写文章的爱好也放弃了。父亲很着急,却毫无办法。 ⑤就在这时,一个报社的编辑写信给我,告诉我他接到了几个学生的来信,说很喜欢我 不久前发表的某篇文章,鼓励我多写。我迅速振作起来,成绩好了,人也开朗起来。我再度 趾高气扬,每天都与父亲高谈阔论,成心要气气数理化比我好的“喂”,不过“喂”并不在 意。 ⑥一个周日,“喂”在学校打篮球,我无意中走进他的房间里,发现他的书桌上散落着 几个信封。我拿起来一看,都是写给报社编辑的。我再抽出信一看,上面说我最近发表的那 篇文章让他深感共鸣,并向编辑打听我的通讯方式。每一封信,笔迹不同,内容不同,落款 也不同,是市里各个学校的名称和地址:一中、二中、三中、职中……我呆呆地看着,有点 糊涂。正好“喂”推门而入,我举着信问他:“谁写的?”他本能地说:“我的一些朋友。”我 忽然明白过来,那位编辑收到的信,一定全是他求朋友写的,然后自己骑着车,去各个学校 附近的邮筒发信,难怪他的自行车最近总是爆胎。 ⑦我发疯似地对他拳打脚踢:“骗子,骗子!原来我的文章没人喜欢。”他情急地大叫: “不是的,我们班就有好多人喜欢。就是他们说要写信给编辑,我才想到这个招的!”我停 下手,泪眼朦胧:“真的?”“千真万确,否则我这个只攻数理化的人,哪里知道你文章的好 坏?” ⑧那天饭桌上,他依然慢慢地数着碗里的饭粒,而很久都不再剩饭的我却端着故意剩下 的半碗饭平静地说:“哥,我吃不完,给你吧。”瞬间,大家都愣住了,为我叫的那声“哥”。 继母首先反应过来,马上把我的剩饭接过去倒在他碗里。他想笑却哽咽道:“妹妹的剩饭本 来就应该是哥哥吃的

⑨他埋头欢快地吃起来。虽然我泪眼模糊,但还是看清了他脸上的喜悦之色。 14.理清文章思路,在下面空白处补全情节。(4分) 继母趁我和父亲不注意,将我的利饭倒进“喂”的碗 我无意间发现“喂”为了帮 我树立学习信心,暗中求同学们写信给编辑 15.文中的“喂”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实例加以说明。(3分) 16.如何理解第⑧段加横线句子的含义。(3分) 17.为什么“我”最后不再称他为“喂”了?这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16分) 三袋米的故事 ①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 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A】母亲拿着针线,轻轻地、细细地将母爱 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B】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 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涨满 了笑意
5 ⑨他埋头欢快地吃起来。虽然我泪眼模糊,但还是看清了他脸上的喜悦之色。 14. 理清文章思路,在下面空白处补全情节。(4 分) 继母趁我和父亲不注意,将我的剩饭倒进“喂”的碗 里 我无意间发现“喂”为了帮 我树立学习信心,暗中求同学们写信给编辑 。 15. 文中的“喂”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实例加以说明。(3 分) 16. 如何理解第⑧段加横线句子的含义。(3 分) 17. 为什么“我”最后不再称他为“喂”了? 这对你有什么启示?(4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18—22 题。(16 分) 三袋米的故事 ①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 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A】母亲拿着针线,轻轻地、细细地将母爱 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B】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 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涨满 了笑意

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 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对于这个家庭 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③没多久,母亲一瘸一拐地挪进学校食堂,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 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 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粗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 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声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 ④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眉头又锁紧,还是 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 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 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不敢吱声,低着头一瘸一拐地离开了食堂。 ⑤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 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 怎么背来的,就怎样背回去!” ⑥母亲似乎早有预料,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 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来。 ⑦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肿大的僵硬的变形的腿。母亲抹了一把泪,说: 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 打到了学校……” ⑧校长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 三年后,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 将这位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 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麻布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 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麻布袋,情绪激动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 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⑨儿子疑惑地往下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前走。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 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情的一幕上演了,母子 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 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18.第⑦段儿子理解母亲,决意停学帮母亲维持生计,为什么母亲狠狠地打了儿子一巴掌? (3分) 1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表现了什么主题?(4分)
6 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 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 30 斤米交给食堂,对于这个家庭 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③没多久,母亲一瘸一拐地挪进学校食堂,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 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 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粗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 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声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 ④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眉头又锁紧,还是 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 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 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不敢吱声,低着头一瘸一拐地离开了食堂。 ⑤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 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 怎么背来的,就怎样背回去!” ⑥母亲似乎早有预料,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 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来。 ⑦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肿大的僵硬的变形的腿。母亲抹了一把泪,说: “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 打到了学校……” ⑧校长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 三年后,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 将这位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 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麻布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 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麻布袋,情绪激动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 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⑨儿子疑惑地往下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前走。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 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情的一幕上演了,母子 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 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18.第⑦段儿子理解母亲,决意停学帮母亲维持生计,为什么母亲狠狠地打了儿子一巴掌? (3 分) 19.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表现了什么主题?(4 分)

20.本文语言优美、清新自然。请你从第①自然段画线的【A】【B】两处中任选一处加以品析 (3分) 21.第⑧自然段中校长为什么说这三袋米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2分) 22.第⑨自然段:“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 请你发挥合理的想象写出儿子当时的“那份震撼”。(4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23.综合性学习。(6分) (1)请写出一句适合悬挂在校园花圃的标语。(2分) (2)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在下列横线上 写出与该场合相适应的敬辞谦语。(2分) 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 与人初次见面说“ ”;好久未见说“久违 (3)七年级(1)班的肖帆同学,晚上常到网吧玩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班主任召集班 干部与他谈心,让他认识沉迷网游的危害,并请大家都为他写一句劝勉词。假如你是班干部, 请你给他写一句劝勉的话。(必须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 24.写作。(50分)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迈进学校大门的时候,你的中学生活就已经开始了!在这里,你认 识了新的同学,新的老师。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两个月来的初中生活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
7 20.本文语言优美、清新自然。请你从第①自然段画线的【A】【B】两处中任选一处加以品析。 (3 分) 21.第⑧自然段中校长为什么说这三袋米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2 分) 22.第⑨自然段:“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 请你发挥合理的想象写出儿子当时的“那份震撼”。(4 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 分) 23.综合性学习。(6 分) (1)请写出一句适合悬挂在校园花圃的标语。(2 分) (2)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在下列横线上 写出与该场合相适应的敬辞谦语。(2 分) 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 ”。 与人初次见面说“ ”;好久未见说“久违”。 (3)七年级(1)班的肖帆同学,晚上常到网吧玩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班主任召集班 干部与他谈心,让他认识沉迷网游的危害,并请大家都为他写一句劝勉词。假如你是班干部, 请你给他写一句劝勉的话。(必须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2 分) 24.写作。(50 分)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迈进学校大门的时候,你的中学生活就已经开始了!在这里,你认 识了新的同学,新的老师。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两个月来的初中生活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

象呢?请以初中学习生活为写作素材,选取具体的事例,补全题目作文。以《我的 中学生活》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8 象呢?请以初中学习生活为写作素材,选取具体的事例,补全题目作文。以《我 的 中学生活》 为题 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 1 0 0 字 4 0 0

9 6 0 0

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1.A2.B3.B4.C5.C6.A7.D8.C 9.(1)本来(2)按照 10.(1)拿一本书请你背诵一下可以吗? (2)当时明成祖曾称陈济为“两脚书橱”。 11.陈济为儿子一字不差地背诵朱熹的书。 12.他是个博闻强记,记忆力强的人 13.略 14.我故意将舀有一勺盐的半碗饭留给“喂”吃;我终于接受了“喂”,并真诚留给他半碗饭
10 2018 年秋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1.A 2.B 3.B 4.C 5.C 6.A 7.D 8.C 9.(1)本来 (2)按照 10.(1)拿一本书请你背诵一下可以吗? (2)当时明成祖曾称陈济为“两脚书橱”。 11.陈济为儿子一字不差地背诵朱熹的书。 12.他是个博闻强记,记忆力强的人。 13.略 14. 我故意将舀有一勺盐的半碗饭留给“喂”吃;我终于接受了“喂”,并真诚留给他半碗饭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2018年上期(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doc
- 2018年11月连云港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x
- 2018与2019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考试说明详细对比列表_2018与2019河北中考语文考试说明详细对比列表.doc
- 2018-2019学年度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_2018_2019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docx
- 2018-2019学年人教版第二学期七年级第一单元测评卷.doc
- 2017年开学第一课ppt课件.ppt
- 2017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 2017届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试卷_2017 海淀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 2016年秋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字词小测(1-6).doc
- 2016年秋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字词小测(1-6).doc
- 2016年秋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字词小测(1-6).doc
- 2016年秋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字词小测(1-6).doc
- 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docx
- 2016年上海市徐汇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_2015学年徐汇区第一学期初三质量检测.doc
- 2016-2017学年苏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
- 2016-2017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 2015年黑龙江省龙东五市中考优秀、满分作文《且行且珍惜》(5篇)_2015年黑龙江龙东五市中考优秀作文.doc
- 2015年辽宁省丹东中考优秀、满分作文《___留在心里》(5篇)_2015年辽宁丹东中考优秀作文.doc
- 2015年苏州园区初三语文调研试卷及答案.doc
- 2015年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名句默写_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精选汇编:名句默写(含解析).doc
-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语文测试卷_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doc
-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训练题.docx
-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扩展、压缩、句式、修辞、标点.doc
-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扩展、压缩、句式、修辞、标点.doc
-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扩展、压缩、句式、修辞、标点.doc
-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综合考查.doc
-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综合考查.doc
-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综合考查_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04 综合考查.doc
- 2018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2018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 2018年宁夏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2018年山东省莱芜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2018年广东省中考语文大纲及考纲对比_2018年广东中考语文考试大纲.docx
- 2018年广东省中考语文大纲及考纲对比_2018年广东省考纲对比(语文).doc
- 2018年广西柳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 2018年广西省南宁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
- 2018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
- 2018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浙江省嘉兴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原卷版).doc
- 2018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浙江省嘉兴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 2018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湖北省咸宁市2018年初中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 2018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湖北省荆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无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