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上海交通大学:《法律与社会》教学资源_Law and Society 概述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16
文件大小:451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法律与社会》教学资源_Law and Society 概述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上海交通大学 2009公共选修课程 法律与社会 Law and Society 李学尧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1 法律与社会 Law and Society 李学尧 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 2009公共选修课程

前言(1):课程开设的背景 ▲法律是理解现代社会的主要线索之一 世界各国的经验显示,法律不但具有社会控制及解 决争端的功能,而且法也能影响社会变迁,甚至带动 社会改革,并导引社会朝向一定的方向发展。 随着法治建设事业的扩展、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全面把握和理解迅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必须将法律 作为一条主要的线索。 2

2 前言(1) :课程开设的背景 ▲ 法律是理解现代社会的主要线索之一 世界各国的经验显示,法律不但具有社会控制及解 决争端的功能,而且法也能影响社会变迁,甚至带动 社会改革,并导引社会朝向一定的方向发展。 随着法治建设事业的扩展、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全面把握和理解迅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必须将法律 作为一条主要的线索

前言(2):课程目标 ▲践行培育领袖气质的教育理想 1.视野的拓宽 向非法律专业的学生系统展现法律与社会相互的关 系,特别是法律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与状况。 2.洞察力的培育 帮助学生培养对法律问题所反映的更广阔的社会事 务和人生问题的洞察力 3

3 前言(2):课程目标 ▲践行培育领袖气质的教育理想 1.视野的拓宽 向非法律专业的学生系统展现法律与社会相互的关 系,特别是法律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与状况。 2.洞察力的培育 帮助学生培养对法律问题所反映的更广阔的社会事 务和人生问题的洞察力

前言(3):一些建议 一、超越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的视角 (1)个人:经验、情操、明志 (2)职业:避免成为无灵魂、缺乏精神独立的技匠 (3)国家:主体意识下,构筑中国社会的理想图景 二、广泛阅读、职业思考 (1)广泛阅读 特别是社会科学的经典著作,增大课外阅读量。 (2)始终带着社会责任的思考 比如民族的复兴、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等。 4

4 前言(3): 一些建议 一、超越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的视角 (1)个人:经验、情操、明志 (2)职业:避免成为无灵魂、缺乏精神独立的技匠 (3)国家:主体意识下,构筑中国社会的理想图景 二、广泛阅读、职业思考 (1)广泛阅读 特别是社会科学的经典著作,增大课外阅读量。 (2)始终带着社会责任的思考 比如民族的复兴、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等

前言(4):我们的研究基础 ▲学科支撑:法社会学是交大凯原法学院的研究特长 我校法学理论学科是国内法理学界一流的团队。 1.在法学界的地位 拥有对中国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最具奠基性影响 的两大理论流派,即“权利分析法学”和“程序法治 理论”的代表人物:郑成良教授与季卫东教授。 2.法社会学的研究状况 学科点成员对法社会学原理、中国传统法律与社 会、民间法、社会阶层和社会冲突、司法改革、法律 职业等课题的研究,在国内都处于显著领先的地位, 甚至拥有与国际主流学界直接对话的能力。 5

5 前言(4):我们的研究基础 ▲学科支撑:法社会学是交大凯原法学院的研究特长 我校法学理论学科是国内法理学界一流的团队。 1.在法学界的地位 拥有对中国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最具奠基性影响 的两大理论流派,即“权利分析法学”和“程序法治 理论” 的代表人物 :郑成良教授与季卫东教授。 2.法社会学的研究状况 学科点成员对法社会学原理、中国传统法律与社 会、民间法、社会阶层和社会冲突、司法改革、法律 职业等课题的研究,在国内都处于显著领先的地位, 甚至拥有与国际主流学界直接对话的能力

前言(5):授课方法与手段等 ▲主题演讲与课堂讨论结合 (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专题式授课为主 (二)课堂讨论的方式: 全班同学分成6个小组,确定主持人后,分别讨论。 进而,从各个小组中选取2名代表,采用指定发言和自 由发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班范围的讨论。 (三)作业和考试。 参与讨论的书面发言稿作为期中的考试依据,占总 分20%;平时分数为20%;期末考试采用书面考试, 考试题目以主观论述题为主,占总分数的60%。 6

6 前言(5):授课方法与手段等 ▲ 主题演讲与课堂讨论结合 (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专题式授课为主 (二)课堂讨论的方式: 全班同学分成6个小组,确定主持人后,分别讨论。 进而,从各个小组中选取2名代表,采用指定发言和自 由发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班范围的讨论。 (三)作业和考试。 参与讨论的书面发言稿作为期中的考试依据,占总 分20%;平时分数为20%;期末考试采用书面考试, 考试题目以主观论述题为主,占总分数的60%

前言(6):纪律要求 ▲严格的出勤要求 (一)关于出勤:经常性点名。两次、三次无故未到者, 分别扣平时分10分、15分;四次以上未到者(括合理 的病假、公假等),据学校规定,取消考试资格。 (二)其它要求:(1)请勿在教室内进食; (2)请勿摄像或者拍照。 7

7 前言(6):纪律要求 ▲ 严格的出勤要求 (一)关于出勤:经常性点名。两次、三次无故未到者, 分别扣平时分10分、15分;四次以上未到者(括合理 的病假、公假等),据学校规定,取消考试资格。 (二)其它要求:(1)请勿在教室内进食; (2)请勿摄像或者拍照

课程内容(概述) ▲动态展现法律影响社会的过程 1.理论介绍:法律与社会的基本理论脉络 2.动态展现:法律影响社会的过程: 立法、行政与司法 3.视角提升:法律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4.回顾自身:中国传统与当代的法律与社会 8

8 课程内容(概述) ▲ 动态展现法律影响社会的过程 1.理论介绍:法律与社会的基本理论脉络 2.动态展现:法律影响社会的过程: 立法、行政与司法 3.视角提升:法律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4.回顾自身:中国传统与当代的法律与社会

课程内容(大纲) 第一讲概述 第二讲法律与社会的理论框架 第三讲法律机构与法的制定 第四讲法律、公共政策与社会控制 第五讲法律与争端解决 第六讲法律与社会变迁 第七讲法律职业与社会发展 第八讲中国传统法律与社会 第九讲中国现代法律与社会 第十讲理论框架的反思 9

9 课程内容(大纲) 第一讲 概述 第二讲 法律与社会的理论框架 第三讲 法律机构与法的制定 第四讲 法律、公共政策与社会控制 第五讲 法律与争端解决 第六讲 法律与社会变迁 第七讲 法律职业与社会发展 第八讲 中国传统法律与社会 第九讲 中国现代法律与社会 第十讲 理论框架的反思

第一讲概述 10

10 第一讲 概述

共16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