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_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未校对版,仅供参考,正版稍后发布)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1至9页,第Ⅱ卷(表达题)9至10页,共10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 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宋以来,接地气的词、小说、戏曲的兴盛,促成了中国文化的下移,由 此导致官方意识形态传播的因时而变。在承袭固有的诗文传播之外,如何使词、 小说、戏曲担负起像诗文一样宣传正能量的职责,不仅要突破“诗文为贵,词曲 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更要面对的是文化下移带来的意识形态有效传播途径的 探索。 戏曲与意识形态的传播虽有深刻的关联,但官府因其“不登大稚之堂”而 疏于管理。随着戏曲从业人员的壮大,题材内容思想的拓边扩界,“优孟衣冠” 式的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匀栏瓦肆的演出,这导致“违规越礼”之事时时有之。如 《墙头马上》,剧中李千金与裴少俊在后花园违规越礼,颇为大胆。此类传播有 违儒家教化,这一现象逐渐引起官府的警觉,于是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也多了起 来。“诸妄撰词曲,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等条文在《元史·刑法志》中有明 确的记载。明承元风,逐渐强化。《御制大明律》云:“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 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 令妆扮者与之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明初,朱元璋盛推《琵琶记》。《琵琶记》岀现之前,蔡伯谐、赵五娘的 故事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但内容多为蔡伯谐应试及第,抛亲弃妻,被暴雷轰死 髙明感于蔡伯,皆行为有违教化,故在“休论插科打浑,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 孝与妻贤”创作动机的驱使下,把原本负心题材的故事,演绎成“有贞有烈赵贞 女,全忠全孝蔡伯谐”的教化剧 朱元璋之子朱权,潜心戏曲,援引“治世之音安以乐”,为《太和正音谱》 的戏曲文献整理鸣锣开道,并云“杂剧者,太平之胜事,非太平则无以出”。理 学家丘岑继承髙明戏曲遗风,言“借他时世曲,寓我圣贤言”。清初流传甚广的 《桃花扇》与《长生殿》,更是接续“资治通鉴”之史家意识,使情摆脱了晚明 己自由之立场,而放到一己之情与国运相关的宏大叙事之中。 戏曲传播的一个重要特性是易知易晓。丘溶直言,经书所载三纲五.常, 不如诗歌吟咏性情,容易感动人心。“近世以来做成南北戏文,人人观看,皆能 通晓,尤易感动人心”,使人“手舞足蹈不自觉”。在感发_人心这点上.丘溶不 但看到了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的一致性,而且体悟到“性情”传播的又体差井
成都市高 2013 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未校对版,仅供参考,正版稍后发布)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1 至 9 页,第Ⅱ卷(表达题)9 至 10 页,共 10 页,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 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 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 I 卷(阅读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有宋以来,接地气的词、小说、戏曲的兴盛,促成了中国文化的下移,由 此导致官方意识形态传播的因时而变。在承袭固有的诗文传播之外,如何使词、 小说、戏曲担负起像诗文一样宣传正能量的职责,不仅要突破“诗文为贵,词曲 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更要面对的是文化下移带来的意识形态有效传播途径的 探索。 戏曲与意识形态的传播虽有深刻的关联,但官府因其“不登大稚之堂”而 疏于管理。随着戏曲从业人员的壮大,题材内容思想的拓边扩界,“优孟衣冠” 式的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匀栏瓦肆的演出,这导致“违规越礼”之事时时有之。如 《墙头马上》,剧中李千金与裴少俊在后花园违规越礼,颇为大胆。此类传播有 违儒家教化,这一现象逐渐引起官府的警觉,于是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也多了起 来。“诸妄撰词曲,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等条文在《元史·刑法志》中有明 确的记载。明承元风,逐渐强化。《御制大明律》云:“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 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 令妆扮者与之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明初,朱元璋盛推《琵琶记》。《琵琶记》出现之前,蔡伯谐、赵五娘的 故事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但内容多为蔡伯谐应试及第,抛亲弃妻,被暴雷轰死。 高明感于蔡伯,皆行为有违教化,故在“休论插科打浑,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 孝与妻贤”创作动机的驱使下,把原本负心题材的故事,演绎成“有贞有烈赵贞 女,全忠全孝蔡伯谐”的教化剧。 朱元璋之子朱权,潜心戏曲,援引“治世之音安以乐”,为《太和正音谱》 的戏曲文献整理鸣锣开道,并云“杂剧者,太平之胜事,非太平则无以出”。理 学家丘岑继承高明戏曲遗风,言“借他时世曲,寓我圣贤言”。清初流传甚广的 《桃花扇》与《长生殿》,更是接续“资治通鉴”之史家意识,使情摆脱了晚明 一己自由之立场,而放到一己之情与国运相关的宏大叙事之中。 戏曲传播的一个重要特性是_易知易晓。丘溶直言,经书所载三纲五.常, 不如诗歌吟咏性情,容易感动人心。“近世以来做成南北戏文,人人观看,皆能 通晓,尤易感动人心”,使人“手舞足蹈不自觉”。在感发_人心这点上.丘溶不 但看到了卑体戏曲与尊体诗歌的一致性,而且体悟到“性情”传播的又体差井 性

戏曲传播的另一个特性是剧场的群体接受。戏曲批评界崇尚场上之曲,鄙 弃案头之书,这种批评旨趣反映了舞台性之于戏曲的重要,、币对舞台性的衡量 离不开台下受众的接受。丘溶著作中曾记录群体受众的面部表情:“座中观者不 下数百人,往往有感动者,有奋发者,有追悔者,有恻然叹息者,有法然流涕者。” 相较于诗文的个体阅读接受,戏曲之剧场的群体接受,更显示出戏曲传播的宽度 及其演员、观众互动的特殊性。 (选自《有宋以 来戏曲传播的有效利用》,有删改) 1.下列对官方重视戏曲传播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戏曲虽然地位不如诗文尊贵,但与意识形态的传播有着深刻的关联,是 意识形态传播的途径之 B.戏曲从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勾栏瓦肆的平民演出,文化下移也迫使官方重 视意识形态传播途径的改变。 C.戏曲不登大雅之堂,且妄撰词曲,在演出中常有违规越礼之事,未能充 分发挥意识形态传播的功效。 D.戏曲传播易知易晓,且受众广泛,传播面大,可以成为有效而广泛地传 播官方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 2.下列表述,不属于官方重视戏曲传播举措的一项是 A.元明时期拟定了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以法律形式对戏曲进行禁限和倡 导 B.创作者怀着“只看子孝与妻贤”的创作动机,改编戏曲内容以宣扬教 化 C.明朝统治者盛推能宣扬儒家伦常、实现传播教化的经典戏曲,如《琵琶 记》。 明朝朱权认为杂剧是“太平之胜事”,支持《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 整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有“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但在感发人心上,卑 体戏曲与尊体诗歌具有一致性。 B.《御制大明律》中的“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体现了官府借戏曲传播意识形态的意愿 C.清初流传的《桃花扇》与《长生殿》,将一己之情与国运相融合,不但 具有教化功能,而且接续了史家意识 D.诗文是个体的阅读接受,戏曲是剧场的群体接受,因此戏曲比诗文更能 打动受众,更具有传播的广泛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世充,字行满。祖西域胡,号支颓耨,后徒新丰,死,其妻与霸城人王 梁为庶妻。颓褥子收从之,冒梁姓,仕隋。生世充,以荫为左诩卫。大业初,世 充出为江都赞治,迁郡承。杨玄感反,吴人朱燮、晋陵人管崇起江南应之,兵十 余万。一世充以偏将募江都万人,频击破之。每捷必归功于下,虏获尽推与士卒, 故人争为效。大业十年,齐贼孟让转寇诸郡。至吁胎,世充拒之,保都梁山,列 五壁不战,赢兵以示弱。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妥知兵?吾今生缚毛,鼓行下江
戏曲传播的另一个特性是剧场的群体接受。戏曲批评界崇尚场上之曲,鄙 弃案头之书,这种批评旨趣反映了舞台性之于戏曲的重要,、币对舞台性的衡量 离不开台下受众的接受。丘溶著作中曾记录群体受众的面部表情:“座中观者不 下数百人,往往有感动者,有奋发者,有追悔者,有恻然叹息者,有法然流涕者。” 相较于诗文的个体阅读接受,戏曲之剧场的群体接受,更显示出戏曲传播的宽度 及其演员、观众互动的特殊性。 (选自《有宋以 来戏曲传播的有效利用》,有删改) 1.下列对官方重视戏曲传播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戏曲虽然地位不如诗文尊贵,但与意识形态的传播有着深刻的关联,是 意识形态传播的途径之一。 B.戏曲从宫廷娱乐逐渐转为勾栏瓦肆的平民演出,文化下移也迫使官方重 视意识形态传播途径的改变。 C.戏曲不登大雅之堂,且妄撰词曲,在演出中常有违规越礼之事,未能充 分发挥意识形态传播的功效。 D.戏曲传播易知易晓,且受众广泛,传播面大,可以成为有效而广泛地传 播官方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 2.下列表述,不属于官方重视戏曲传播举措的一项是 A.元明时期拟定了针对戏曲的法律条文,以法律形式对戏曲进行禁限和倡 导。 B.创作者怀着“只看子孝与妻贤”的创作动机,改编戏曲内容以宣扬教 化。 C.明朝统治者盛推能宣扬儒家伦常、实现传播教化的经典戏曲,如《琵琶 记》。 D.明朝朱权认为杂剧是“太平之胜事”,支持《太和正音谱》的戏曲文献 整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有“诗文为贵,词曲为卑”的陈旧文体观念,但在感发人心上,卑 体戏曲与尊体诗歌具有一致性。 B.《御制大明律》中的“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体现了官府借戏曲传播意识形态的意愿。 C.清初流传的《桃花扇》与《长生殿》,将一己之情与国运相融合,不但 具有教化功能,而且接续了史家意识。 D.诗文是个体的阅读接受,戏曲是剧场的群体接受,因此戏曲比诗文更能 打动受众,更具有传播的广泛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王世充,字行满。祖西域胡,号支颓耨,后徒新丰,死,其妻与霸城人王 梁为庶妻。颓褥子收从之,冒梁姓,仕隋。生世充,以荫为左诩卫。大业初,世 充出为江都赞治,迁郡承。杨玄感反,吴人朱燮、晋陵人管崇起江南应之,兵十 余万。一世充以偏将募江都万人,频击破之。每捷必归功于下,虏获尽推与士卒, 故人争为效。大业十年,齐贼孟让转寇诸郡。至吁胎,世充拒之,保都梁山,列 五壁不战,赢兵以示弱。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妥知兵?吾今生缚毛,鼓行下江

都矣!”时百姓皆入保,野无所掠,让又苦五壁闭道不得南,即分兵围之。世充 数战阳不利走壁让_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世充知喊懈,夜夷灶 撤幕,毁垣,奋击,大破之,让以数十骑去。李密逼东都,诏世充为将军,以兵 屯洛口。大小百余战,无大胜负。诏即拜右=3卫将军,趣破贼,世充大败,越 王杨侗以书慰勉,赐金帛安之。会江都拭逆,群巨奉杨伺为帝,以世充为吏部尚 书。侗听内史令元文都、卢楚等谋,以重官界李密,趣兵北讨。密战胜来告,众 大悦,世充独谓其下曰:“文都等刀笔才,必为密禽。且我军与贼战,多杀其父 子兄弟,一旦为之下,一吾属无类矣!”文都等闻,大惧。后侗欲以文都为御史 大夫,世充不许,曰:“尝与公等约,左右仆射、尚书令、御史大夫,留待勋旧。 今各欲得,则流竞开矣,何以共守?”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入殿伏甲杀 毛。纳言段达驰告世充,世充夜以兵袭含嘉门,围宫城。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 等遣将费耀、田阁拒战太阳门.眼败,世充入之,无逸以单骑遁,收楚杀之。时 紫微宫尚闭,世充扣门,给侗曰:“元文都等欲执陛下降李密,臣不反,诛反者 耳。”段达执文都送世充,杀之。世充悉遣腹心代卫士,然后入谢曰:“文都、 楚无状,规相屠戮,臣急为此,非敢它。”侗与之盟,进拜尚书左仆射 (选自《唐 书·卷八十五。列传第十》,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_.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B.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L.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i卜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Ⅰ).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庶妻,正妻之外的姬妾。嫡庶制度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内容 “嫡”指正妻及其 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 字之前或之后加 字予以区分,如降职称“左迁”。 C.大业,年号名。古代封建王朝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只能用一个年号。 后世即以年一号 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太宗皇帝 D.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的最高长官。吏部掌管对全国文官的任 免、考课、升 降、调动等事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世充能笼络士卒。参与平定杨玄一感之乱.他功归部下。战利品一概 赏给士兵,深受 拥戴。 B.工世充有军事才能。叮胎之战,以弱胜强;洛口之战,前后百余次与敌 对峙,屡占 卜风。 C.王世充有理性判断。李密战胜而归,众人皆喜,而世充却认为李密可 能带来巨大的
都矣!”时百姓皆入保,野无所掠,让又苦五壁闭道不得南,即分兵围之。世充 数战阳不利走壁让_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世充知喊懈,夜夷灶 撤幕,毁垣,奋击,大破之,让以数十骑去。李密逼东都,诏世充为将军,以兵 屯洛口。大小百余战,无大胜负。诏即拜右=}3 卫将军,趣破贼,世充大败,越 王杨侗以书慰勉,赐金帛安之。会江都拭逆,群巨奉杨伺为帝,以世充为吏部尚 书。侗听内史令元文都、卢楚等谋,以重官界李密,趣兵北讨。密战胜来告,众 大悦,世充独谓其下曰:“文都等刀笔才,必为密禽。且我军与贼战,多杀其父 子兄弟,一旦为之下,一吾属无类矣!”文都等闻,大惧。后侗欲以文都为御史 大夫,世充不许,曰:“尝与公等约,左右仆射、尚书令、御史大夫,留待勋旧。 今各欲得,则流竞开矣,何以共守?”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入殿伏甲杀 毛。纳言段达驰告世充,世充夜以兵袭含嘉门,围宫城。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 等遣将费耀、田阁拒战太阳门.眼败,世充入之,无逸以单骑遁,收楚杀之。时 紫微宫尚闭,世充扣门,给侗曰:“元文都等欲执陛下降李密,臣不反,诛反者 耳。”段达执文都送世充,杀之。世充悉遣腹心代卫士,然后入谢曰:“文都、 楚无状,规相屠戮,臣急为此,非敢它。”侗与之盟,进拜尚书左仆射。 (选自《唐 书·卷八十五。列传第十》,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_.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B.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L.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i 卜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I).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庶妻,正妻之外的姬妾。嫡庶制度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内容, “嫡”指正妻及其 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 字之前或之后加一 字予以区分,如降职称“左迁”。 C.大业,年号名。古代封建王朝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只能用一个年号。 后世即以年一号 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太宗皇帝。 D.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的最高长官。吏部掌管对全国文官的任 免、考课、升 降、调动等事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工世充能笼络士卒。参与平定杨玄一感之乱.他功归部下。战利品一概 赏给士兵,深受 拥戴。 B.工世充有军事才能。叮胎之战,以弱胜强;洛口之战,前后百余次与敌 对峙,屡占 卜风。 C.王世充有理性判断。李密战胜而归,众人皆喜,而世充却认为李密可 能带来巨大的

威胁。 D.工世充果断而谨慎。他夜围宫城,消灭政敌,又能审时度势采取种种措 施,确保自身 安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5分) 译文 (2)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人殿伏甲杀之。(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 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①,还家 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称不能荐②,羞为 献纳臣③。 【注】①《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 之裘敝,黄金百斤尽”。②称,称衡, 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③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 人自指。 8.对本诗首联进行简要赏析。(5分) 答 9.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李白《蜀道难》运用夸张手法,直接描写山峰之高、崖壁之险的句子是 (2)韩愈在《师说》中用“ ”正面解释了教 师的职能和任务。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句子是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小城三 萧红 我有一个姨,她是我的继母的继母的女儿。我这个外祖母已经做了寡妇之 后才来到外 祖父家,翠姨就是这个外祖母在另外的一家所生的女儿。 翠姨对我哥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哥哥对翠姨就像对我们,也是完全的 样。不过哥哥
威胁。 D.工世充果断而谨慎。他夜围宫城,消灭政敌,又能审时度势采取种种措 施,确保自身 安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5 分) 译文: (2)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人殿伏甲杀之。(5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8~9 题。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 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①,还家 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称不能荐②,羞为 献纳臣③。 【注】①《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 之裘敝,黄金百斤尽”。②称,称衡, 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③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 人自指。 8.对本诗首联进行简要赏析。(5 分) 答: 9.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 (1)李白《蜀道难》运用夸张手法,直接描写山峰之高、崖壁之险的句子是: (2)韩愈在《师说》中用“ , ”正面解释了教 师的职能和任务。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句子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 分) 小城三 月 萧红 我有一个姨,她是我的继母的继母的女儿。我这个外祖母已经做了寡妇之 后才来到外 祖父家,翠姨就是这个外祖母在另外的一家所生的女儿。 翠姨对我哥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哥哥对翠姨就像对我们,也是完全的一 样。不过哥哥

讲故事的时候,翠姨总比我们留心些。哥哥对翠姨比对我们稍稍客气一点,这显 然因为翠姨 是客人的关系,而且在名分上比他大。 翠姨订婚,转眼三年了。正这时,翠姨的婆家通了消息来,张罗要娶。她 的母亲来接她 回去整理嫁妆。 翠姨一听就得病了。但没几天,她母亲就带着她到哈尔滨采办嫁妆去了。 偏偏那带着 她采办嫁妆的向导又是哥哥给介绍来的他的同学。翠姨带着哥哥的介绍信,像 个女同学 似的被他们招待着。又加上已经学了俄国人的规矩,处处尊重女子,所以翠姨当 然受了他们 不少的尊敬。不用说,买嫁妆她是不痛快的,但那几天,总算她一生中最开心的 时候。 她回来时,母亲又接她来到我们家。后来,她的母亲发现她对出嫁太不热 心,该剪裁的 衣裘,她不去剪裁。做母亲的总是常常要加以督促,后来就要接她回去,接到她 身边,好随时 提醒。她的母亲以为年轻的人必定要随时提醒,不然总是贪玩。而况出嫁的日子 又不远了, 或者就是二三月。 想不到外祖母来接她的时候,她竟很勇敢的提出读书的要求。她说她要念 书,她想不到 出嫁。开初外祖母不肯,到后来,她说若是不让她读书,她是不出嫁的。外祖母 没有办法,依 了她。给她在家里请了一位老先生,就在自己家院子的空房子里摆上了书桌,还 有几个邻居 家的姑娘,一齐念书。 念了书,不多日子,人就开始咳嗽,而且整天闷闷不乐。她的母亲问她, 有什么不如意? 陪嫁的东西买得不顺心吗?或者是想到我们家去玩吗?什么事都问到了。 翠姨摇着头不说什么。 过了些日子,我的母亲去看翠姨,带着我的哥哥。他们一看见她,第一个 印象,就觉得她 苍白了不少。而且母亲断言,她活不久了。大家都说是念书累的,外祖母也说是 念书累的 没什么要紧的,要出嫁的女儿们,总是先前瘦,嫁过去就要胖了。 翠姨自己则点点头,笑笑,不承认,也不加以否认。还是念书,也不到我 们家来了 翠姨越来越瘦了,哥哥去到外祖母家看了她两次,也不过是吃饭,喝酒, 应酬。而且说是 去看外祖母的。哥哥回来也并不带回什么欢喜或是什么新的忧郁,还是一样和大 家打牌 下棋
讲故事的时候,翠姨总比我们留心些。哥哥对翠姨比对我们稍稍客气一点,这显 然因为翠姨 是客人的关系,而且在名分上比他大。 翠姨订婚,转眼三年了。正这时,翠姨的婆家通了消息来,张罗要娶。她 的母亲来接她 回去整理嫁妆。 翠姨一听就得病了。但没几天,她母亲就带着她到哈尔滨采办嫁妆去了。 偏偏那带着 她采办嫁妆的向导又是哥哥给介绍来的他的同学。翠姨带着哥哥的介绍信,像一 个女同学 似的被他们招待着。又加上已经学了俄国人的规矩,处处尊重女子,所以翠姨当 然受了他们 不少的尊敬。不用说,买嫁妆她是不痛快的,但那几天,总算她一生中最开心的 时候。 她回来时,母亲又接她来到我们家。后来,她的母亲发现她对出嫁太不热 心,该剪裁的 衣裘,她不去剪裁。做母亲的总是常常要加以督促,后来就要接她回去,接到她 身边,好随时 提醒。她的母亲以为年轻的人必定要随时提醒,不然总是贪玩。而况出嫁的日子 又不远了, 或者就是二三月。 想不到外祖母来接她的时候,她竟很勇敢的提出读书的要求。她说她要念 书,她想不到 出嫁。开初外祖母不肯,到后来,她说若是不让她读书,她是不出嫁的。外祖母 没有办法,依 了她。给她在家里请了一位老先生,就在自己家院子的空房子里摆上了书桌,还 有几个邻居 家的姑娘,一齐念书。 念了书,不多日子,人就开始咳嗽,而且整天闷闷不乐。她的母亲问她, 有什么不如意? 陪嫁的东西买得不顺心吗?或者是想到我们家去玩吗?什么事都问到了。 翠姨摇着头不说什么。 过了些日子,我的母亲去看翠姨,带着我的哥哥。他们一看见她,第一个 印象,就觉得她 苍白了不少。而且母亲断言,她活不久了。大家都说是念书累的,外祖母也说是 念书累的, 没什么要紧的,要出嫁的女儿们,总是先前瘦,嫁过去就要胖了。 翠姨自己则点点头,笑笑,不承认,也不加以否认。还是念书,也不到我 们家来了。 翠姨越来越瘦了,哥哥去到外祖母家看了她两次,也不过是吃饭,喝酒, 应酬。而且说是 去看外祖母的。哥哥回来也并不带回什么欢喜或是什么新的忧郁,还是一样和大 家打牌 下棋

翠姨后来支持不了,躺下了。她的婆婆听说她病,就要娶她,因为花了钱, 死了不是可惜 了吗?这种消息,翠姨听了病就更加严重 母亲叫哥哥去看翠姨。母亲晓得他们年轻人是很构泥的,或者不好意思去 看翠姨,也或 者翠姨是很想看他的,他们好久未能看见了。同时翠姨不愿出嫁,母亲很久就在 心里边猜疑 着他们了。男子是不好去专访一位小姐的,这城里没有这样的风俗。母亲给了哥 哥一件礼 物,哥哥就可去了。 哥哥去的那天,她家里正没有人。 翠姨大概听出什么人来了,就在里边说:“请进来。” 哥哥进去了,坐在翠姨的枕边,他要去摸一摸翠姨的前额,是否发热,他 说:“好了点 他刚一伸手,翠姨就突然拉了他的手,而且大声哭起来,好像一颗心也哭 出来了似的。 哥哥没有准备,很害怕,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同时听得见外边已经有人来了, 就要开门进 来了 翠姨平静的向他笑着,说: “你来得很好,一定是姐姐告诉你来的,她爱我一场,可惜我不能报答她 了……我现在只 想死得快一点就好,多活一天也是多余的……人家也许以为我是任性……其实是 不对的,那 家对我也很好,要是过去,他们对我也会是很好的,但是我不愿意。我小时候, 就不好,我的 脾气总是,不从心的事,我不愿意……可是我怎能从心呢……真是笑话……谢谢 姐姐她还惦 着我…请你告诉她,我并不像她想的那么苦呢,我也很快乐……”翠姨苦笑了 一笑,“我心 里很安静,而且我求的我都得到了……” 哥哥茫然的不知道说什么,这时祖父进来了。看了翠姨的热度,又感谢了 我的母亲,片 我哥哥的降临,感到荣幸。他说放心吧,翠姨的病马上就会好的,好了就嫁过去。 哥哥看了 翠姨就退出去了,从此再没有看见她 哥哥后来提起翠姨常常落泪。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 等我春假回来,母亲还当我说:“要是翠姨一定不愿出嫁,那也可以,假 如他们当我说 翠姨坟头的草籽已经发芽了,坟头显出淡淡的青色,常常会有白色的山羊 跑过 时城里的街巷,又装满了春天。暖和的太阳,又转回来了 街上有提着筐子卖蒲公英的了,也有卖小根蒜的了。更有些孩子们按着时 节去折了那
翠姨后来支持不了,躺下了。她的婆婆听说她病,就要娶她,因为花了钱, 死了不是可惜 了吗?这种消息,翠姨听了病就更加严重。 母亲叫哥哥去看翠姨。母亲晓得他们年轻人是很构泥的,或者不好意思去 看翠姨,也或 者翠姨是很想看他的,他们好久未能看见了。同时翠姨不愿出嫁,母亲很久就在 心里边猜疑 着他们了。男子是不好去专访一位小姐的,这城里没有这样的风俗。母亲给了哥 哥一件礼 物,哥哥就可去了。 哥哥去的那天,她家里正没有人。 翠姨大概听出什么人来了,就在里边说:“请进来。” 哥哥进去了,坐在翠姨的枕边,他要去摸一摸翠姨的前额,是否发热,他 说:“好了点吗?” 他刚一伸手,翠姨就突然拉了他的手,而且大声哭起来,好像一颗心也哭 出来了似的。 哥哥没有准备,很害怕,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同时听得见外边已经有人来了, 就要开门进 来了。 翠姨平静的向他笑着,说: “你来得很好,一定是姐姐告诉你来的,她爱我一场,可惜我不能报答她 了……我现在只 想死得快一点就好,多活一天也是多余的……人家也许以为我是任性……其实是 不对的,那 家对我也很好,要是过去,他们对我也会是很好的,但是我不愿意。我小时候, 就不好,我的 脾气总是,不从心的事,我不愿意……可是我怎能从心呢……真是笑话……谢谢 姐姐她还惦 着我……请你告诉她,我并不像她想的那么苦呢,我也很快乐……”翠姨苦笑了 一笑,“我心 里很安静,而且我求的我都得到了……” 哥哥茫然的不知道说什么,这时祖父进来了。看了翠姨的热度,又感谢了 我的母亲,片 我哥哥的降临,感到荣幸。他说放心吧,翠姨的病马上就会好的,好了就嫁过去。 哥哥看了 翠姨就退出去了,从此再没有看见她。 哥哥后来提起翠姨常常落泪。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 等我春假回来,母亲还当我说:“要是翠姨一定不愿出嫁,那也可以,假 如他们当我说。” 翠姨坟头的草籽已经发芽了,坟头显出淡淡的青色,常常会有白色的山羊 跑过。 这时城里的街巷,又装满了春天。暖和的太阳,又转回来了。 街上有提着筐子卖蒲公英的了,也有卖小根蒜的了。更有些孩子们按着时 节去折了那

刚发芽的柳条,拧成哨子,就含在嘴里满街的吹 大街小巷,到处的鸣呜呜,呜呜鸣。好像春天是从他们的手里招回来似的。 接着杨花飞起来了,榆钱飘满了一地 年轻的姑娘们,她们坐着马车去选择衣料了,因为就要换春装了 她们热心的弄着剪刀,打着衣样,白天黑夜的忙着。不久春装换起来了 只是不见载着 翠姨的马车来。 (节选自萧红《小城三月》,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开头对翠姨身世的介绍,既表明翠姨和哥哥有恋爱的可能 又暗示翠姨生活 凄苦,没有选择命运、追求婚姻幸福的权利 B.哥哥和翠姨之间的爱慕是不露痕迹的,但从翠姨坚决要“念 书”、哥哥后来“常常 落泪”等细节,可以看出他们早已互相倾心。 C.翠姨的母亲“什么事都问到了”,却唯独不知道翠姨内心的真正 想法,小说以此反 映了母女之间的隔阂,表现了翠姨的孤独。 D.“我”是翠姨命运的见证者,在众人都不懂得翠姨的情况下, 我”却表现出对翠姨 和哥哥勇敢热烈的爱情的理解和同情 E.小说以波澜不惊的语言,叙述了翠姨短暂而又充满无奈与悲哀的 人生,小城这 生活背景的落后,更显出她的人生的孤独感 (2)翠姨是一个怎样的女性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3)小说结尾着力描写了春天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答 (4)文中写道:“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翠姨究竟为 什么会死去?请 结合全文对此加以探析。(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流沙河: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了 徐琳玲 暗幽幽的光线里,流沙河坐在背靠阳台窗户的单人沙发里,慢悠悠讲着《诗 经》,语调平 缓得如一条溪流。坐着看,这是一个干瘦干疫的老头儿,头脑却敏捷、锐利得让 人赶不上趟
刚发芽的柳条,拧成哨子,就含在嘴里满街的吹。 大街小巷,到处的鸣呜呜,呜呜鸣。好像春天是从他们的手里招回来似的。 接着杨花飞起来了,榆钱飘满了一地。 年轻的姑娘们,她们坐着马车去选择衣料了,因为就要换春装了。 她们热心的弄着剪刀,打着衣样,白天黑夜的忙着。不久春装换起来了, 只是不见载着 翠姨的马车来。 (节选自萧红《小城三月》,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5 分) A.小说开头对翠姨身世的介绍,既表明翠姨和哥哥有恋爱的可能, 又暗示翠姨生活 凄苦,没有选择命运、追求婚姻幸福的权利。 B.哥哥和翠姨之间的爱慕是不露痕迹的,但从翠姨坚决要“念 书”、哥哥后来“常常 落泪”等细节,可以看出他们早已互相倾心。 C.翠姨的母亲“什么事都问到了”,却唯独不知道翠姨内心的真正 想法,小说以此反 映了母女之间的隔阂,表现了翠姨的孤独。 D.“我”是翠姨命运的见证者,在众人都不懂得翠姨的情况下, “我”却表现出对翠姨 和哥哥勇敢热烈的爱情的理解和同情。 E.小说以波澜不惊的语言,叙述了翠姨短暂而又充满无奈与悲哀的 人生,小城这一 生活背景的落后,更显出她的人生的孤独感。 (2)翠姨是一个怎样的女性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答: (3)小说结尾着力描写了春天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4)文中写道:“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翠姨究竟为 什么会死去?请 结合全文对此加以探析。(8 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 分) 流沙河: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了 徐琳玲 暗幽幽的光线里,流沙河坐在背靠阳台窗户的单人沙发里,慢悠悠讲着《诗 经》,语调平 缓得如一条溪流。坐着看,这是一个干瘦干疫的老头儿,头脑却敏捷、锐利得让 人赶不上趟

谈话间,他在客厅和书房间来回疾行:一会儿从书房里搬出一本厚厚的《十三经 注疏》,“咬 地又一转身,拿来一个放大镜,“咬”地又起身从书房端出纸笔,给记者拆解姓 氏的由来。 他原名余勋坦,笔名“流沙河”出自《尚书·禹贡》之“东至于海,西至 于流沙”01931年 生于成都,4岁开始研习古文,在民国时代的公立学校里念完了小学、初中、高 中至大学一 年级。 那是一个新旧文化彼此交汇、撞击的年代。学堂的国文老师们认为白话文 浅近直白 看就懂,老祖宗留下的古文篇章才是珍珠。“我的小学老师规定所有的作文必须 用文言文 写。中学时,国文老师把《古文观止》里的许多文章都选进来。所以,我们在课 堂里学的,比 国民政府规定的《国文教科书》要多得多。”念高中时,他已经背下了《庄子》、 《孟子》、《荀子》 中的不少篇章,以及曾国藩、桐城派的文章。“当时我们十三四五岁,记忆力特 别好,背了这 么多古诗词、经典,}!I现在想忘记都忘不掉。”流沙河认为,学古文的第一要 义就是背诵,记住 了会终生受益,“你会用一辈子来消化它,慢慢懂得它,形成一种文化性人格。” 1947年春,他考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和当时大多数热爱文艺的青年 一样,兴趣迅 速转向了新文学。巴金一的小说、鲁迅的杂文、曹禺的戏剧,还有艾青的诗歌都 让他沉迷。他 开始向报纸投稿,陆陆续续发表了十来篇短篇小说、诗、杂文。一个崭新的世界 于1949年到 来。以最高分考入四川大学农化系后,流沙河再也按搽不住热情,就读半年后就 离校投身 “创造历史的洪流”.先在《川西农民报》任副刊编辑,后调到四川省文联,任 创作员。又任《四 川群众》编辑、《星星》诗刊编辑。 此时的流沙河是一名积极上进的青年文艺工作者,用诗歌、散文、先进人 物事迹报道讴 歌着社会的新面貌 随着政治运动的到}〉i9:W年流沙河被打成右派。在省文联接受劳 动监督时,他一度 被分配到图书资料室管报纸。在资料室的库房里,他欣喜地发现一堆“破四旧” 留下的旧书 里头大部分是先秦典籍。他一头扎进旧书堆里,每日忙完劳役后在里头读书度日 后来,他 干脆把床铺也挪到书库里。在发黄的旧书堆里,这个被命运抛入谷底的年轻人找 到一个与
谈话间,他在客厅和书房间来回疾行:一会儿从书房里搬出一本厚厚的《十三经 注疏》,“咬” 地又一转身,拿来一个放大镜,“咬”地又起身从书房端出纸笔,给记者拆解姓 氏的由来。 他原名余勋坦,笔名“流沙河”出自《尚书·禹贡》之“东至于海,西至 于流沙”0 1931 年 生于成都,4 岁开始研习古文,在民国时代的公立学校里念完了小学、初中、高 中至大学一 年级。 那是一个新旧文化彼此交汇、撞击的年代。学堂的国文老师们认为白话文 浅近直白,一 看就懂,老祖宗留下的古文篇章才是珍珠。“我的小学老师规定所有的作文必须 用文言文 写。中学时,国文老师把《古文观止》里的许多文章都选进来。所以,我们在课 堂里学的,比 国民政府规定的《国文教科书》要多得多。”念高中时,他已经背下了《庄子》、 《孟子》、《荀子》 中的不少篇章,以及曾国藩、桐城派的文章。“当时我们十三四五岁,记忆力特 别好,背了这 么多古诗词、经典,}!I 现在想忘记都忘不掉。”流沙河认为,学古文的第一要 义就是背诵,记住 了会终生受益,“你会用一辈子来消化它,慢慢懂得它,形成一种文化性人格。” 1947 年春,他考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和当时大多数热爱文艺的青年 一样,兴趣迅 速转向了新文学。巴金一的小说、鲁迅的杂文、曹禺的戏剧,还有艾青的诗歌都 让他沉迷。他 开始向报纸投稿,陆陆续续发表了十来篇短篇小说、诗、杂文。一个崭新的世界 于 1949 年到 来。以最高分考入四川大学农化系后,流沙河再也按搽不住热情,就读半年后就 离校投身 “创造历史的洪流”.先在《川西农民报》任副刊编辑,后调到四川省文联,任 创作员。又任《四 川群众》编辑、《星星》诗刊编辑。 此时的流沙河是一名积极上进的青年文艺工作者,用诗歌、散文、先进人 物事迹报道讴 歌着社会的新面貌。 随着政治运动的到} > i 9 :W 年流沙河被打成右派。在省文联接受劳 动监督时,他一度 被分配到图书资料室管报纸。在资料室的库房里,他欣喜地发现一堆“破四旧” 留下的旧书, 里头大部分是先秦典籍。他一头扎进旧书堆里,每日忙完劳役后在里头读书度日。 后来,他 干脆把床铺也挪到书库里。在发黄的旧书堆里,这个被命运抛入谷底的年轻人找 到一个与

窗外世界截然不同的“桃花源”。他不复觉得自己是天下最不幸的人。在史家留 下的书里, 记载着各朝代的黑暗岁月、人的艰难处境,以及各种各样的冤案错案。流沙河说 自己读了历 史之后,就觉得个人的连遇很微不足道了,甚至开始感恩。 给他带来最多安慰的,是少年时图固吞下的《庄子》。这大抵是中国读书 人的一个命运 传统一一当人生遭遇困顿、“兼济天下”的入世理想破灭,几乎无一例外地走 向释、道二家。 平和、柔顺、不争,这是流沙河面对外部世界的姿态,他自称是庄子2300年后 的门徒 1978年,他作为全国最后一批“右派”获得平反。一年后,他重回四川 省文联,也重回 《星星》诗刊编辑部。自1989年起,流沙河决意弃“诗”从“文”。冉云飞对 流沙河的诗歌评价 并不高,“‘他真正有价值的,是80年代之后一系列文化、文字研究的著作 包括《庄子现代 版》、他写的随笔,以及这十来年的《白鱼解字》、《文字侦探》、《流沙河认 字》 这些作品才真 正匹配他今天的盛名。”近二十年来,他把大部分精力倾注于古文字研究,埋首 于甲骨文、金 文和篆文之中,津津有味地探究着每个汉字背后属于“自己的故事”。和写诗相 比,他认为这 才是自己做过的一点真正有意义的“小事”。他热爱着这些有着3}0。年的生命 史,承载着庄 子、诗经、楚辞、唐诗的方块字。它们滋养过他的身心,在他坎坷的人生中,给 他带来了连绵 不断的情感与知性的慰藉 流沙河与古文字研究的缘分,最早要追溯到他的中学时代。杭日战争末期, 位成都来 的刘姓国文先生自作主张,用清代王药著的《文字蒙求》,给他们上起了古文字 学。十来岁的 少年由此萌发了兴趣:原来汉字的组成如小孩手中的七巧板一样神奇。当右派被 监督劳动 时,他开始阅读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从此发现了一个趣味盎然的世界.“像 毒瘾一样,每 认识一个字就快活得不得了。 “世界上那么多民族,那么多文字,帷一留下来的象形文字就是我们的汉 字,没有了,全 世界都没有了,连日文都半拼音化了。人类的文字最初都是从图画过来的。为什 么世界上 其他民族很早就告别象形,转向拼音,唯有我们这个民族一直在坚持着呢?”他 说,“汉字完全 应该得到尊重
窗外世界截然不同的“桃花源”。他不复觉得自己是天下最不幸的人。在史家留 下的书里, 记载着各朝代的黑暗岁月、人的艰难处境,以及各种各样的冤案错案。流沙河说 自己读了历 史之后,就觉得个人的连遇很微不足道了,甚至开始感恩。 给他带来最多安慰的,是少年时图固吞下的《庄子》。这大抵是中国读书 人的一个命运 传统—一当人生遭遇困顿、“兼济天_下”的入世理想破灭,几乎无一例外地走 向释、道二家。 平和、柔顺、不争,这是流沙河面对外部世界的姿态,他自称是庄子 2300 年后 的门徒。 1978 年,他作为全国最后一批“右派”获得平反。一年后,他重回四川 省文联,也重回 《星星》诗刊编辑部。自 1989 年起,流沙河决意弃“诗”从“文”。冉云飞对 流沙河的诗歌评价 并不高,“‘他真正有价值的,是 80 年代之后一系列文化、文字研究的著作, 包括《庄子现代 版》、他写的随笔,以及这十来年的《白鱼解字》、《文字侦探》、《流沙河认 字》。”“这些作品才真 正匹配他今天的盛名。”近二十年来,他把大部分精力倾注于古文字研究,埋首 于甲骨文、金 文和篆文之中,津津有味地探究着每个汉字背后属于“自己的故事”。和写诗相 比,他认为这 才是自己做过的一点真正有意义的“小事”。他热爱着这些有着 3}O。年的生命 史,承载着庄 子、诗经、楚辞、唐诗的方块字。它们滋养过他的身心,在他坎坷的人生中,给 他带来了连绵 不断的情感与知性的慰藉。 流沙河与古文字研究的缘分,最早要追溯到他的中学时代。杭日战争末期, 一位成都来 的刘姓国文先生自作主张,用清代王药著的《文字蒙求》,给他们上起了古文字 学。十来岁的 少年由此萌发了兴趣:原来汉字的组成如小孩手中的七巧板一样神奇。当右派被 监督劳动 时,他开始阅读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从此发现了一个趣味盎然的世界.“像 毒瘾一样,每 认识一个字就快活得不得了。” “世界上那么多民族,那么多文字,帷一留下来的象形文字就是我们的汉 字,没有了,全 世界都没有了,连日文都半拼音化了。人类的文字最初都是从图画过来的。为什 么世界上 其他民族很早就告别象形,转向拼音,唯有我们这个民族一直在坚持着呢?”他 说,“汉字完全 应该得到尊重

至于他自己,他在《白鱼解字》序言里的一段话恐怕是最好的注解 鱼又名蠢鱼, 蛀书虫也。劳我一生,博得书虫几名。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了 (摘编自《南方人物周刊》) 【相关链接】 ①因为《就是那一只蟋蟀》和《理想》,流沙河成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明 星诗人,可是不 久,他就宣布封笔。述及缘由,他说:“那时候名声很大,但我的脑子是清醒的。 我的诗都是 骨头,没有肉。尤其是读过余光中的诗后,我说算了算了,不写了,我怎么写也 写不出他们那 样的好诗来。”(摘自《解放周末》) ②流沙河:我希望我的书能教年轻人爱国。什么是爱国?爱国是爱你的土 地,爱土地上 的人民,爱你的文化.爱你的母语,爱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字。研究古汉字,不仅 因为这是古人 留下来的有韵味的、美丽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品,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过去。(摘 自《解放周 末》)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0(5分) A.流沙河早年在学堂读书时对古文字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因此 背诵了许多古 诗词和经典,这让他终生受益。 B.被打成右派以后,流沙河把大部分精力倾注于古代典籍,体现一 r中国读书人在遭 遇困顿时不再过问世事的选择。 C.流沙河认为.由于汉字是从图画演变过来的象形文字,所以我们 这个民族能尊重 汉字并一直坚持使用汉字。 D.“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是流沙河对自己人生的总结。体 现了这位历经沧桑 的文化老人平静而朴实的人生态度 E.本文撷取流沙河人生中的若干片段,展示了他曲折丰富的人生, 行文中融人作者 的评论,读来真切而深刻 (2)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流沙河晚年为何要弃“诗”从“文”?清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流沙河的"文化性人格”有怎样的表现?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至于他自己,他在《白鱼解字》序言里的一段话恐怕是最好的注解一一“白 鱼又名蠢鱼, 蛀书虫也。劳我一生,博得书虫几名。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了。” (摘编自《南方人物周刊》) 【相关链接】 ①因为《就是那一只蟋蟀》和《理想》,流沙河成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明 星诗人,可是不 久,他就宣布封笔。述及缘由,他说:“那时候名声很大,但我的脑子是清醒的。 我的诗都是 骨头,没有肉。尤其是读过余光中的诗后,我说算了算了,不写了,我怎么写也 写不出他们那 样的好诗来。”(摘自《解放周末》) ②流沙河:我希望我的书能教年轻人爱国。什么是爱国?爱国是爱你的土 地,爱土地上 的人民,爱你的文化.爱你的母语,爱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字。研究古汉字,不仅 因为这是古人 留下来的有韵味的、美丽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品,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过去。(摘 自《解放周 末》)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流沙河早年在学堂读书时对古文字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因此 背诵了许多古 诗词和经典,这让他终生受益。 B.被打成右派以后,流沙河把大部分精力倾注于古代典籍,体现一 r 中国读书人在遭 遇困顿时不再过问世事的选择。 C.流沙河认为.由于汉字是从图画演变过来的象形文字,所以我们 这个民族能尊重 汉字并一直坚持使用汉字。 D.“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是流沙河对自己人生的总结。体 现了这位历经沧桑 的文化老人平静而朴实的人生态度。 E.本文撷取流沙河人生中的若干片段,展示了他曲折丰富的人生, 行文中融人作者 的评论,读来真切而深刻。 (2)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3)流沙河晚年为何要弃“诗”从“文”?清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答: (4)流沙河的"文化性人格”有怎样的表现?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共 80 分)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成都市2015届高三下期“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成都高2015届.doc
- 成都市2014届高三热身考试语文试卷_成都.doc
- 成都市2014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成都2014届高三.doc
- 成都市2013年高二半期考试语文试卷(人教版)_成都.doc
- 成都市2013年高一半期考试语文试卷(人教版)_成都高2016届半期考试语文试卷.doc
- 成都市2013届高中毕业班高三一诊语文试卷及答案_四川省成都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
- 成都市2013届高三摸底测试语文试卷.doc
- 成都市2013届高三摸底测试语文卷.doc
- 成都市2013届高三摸底测试语文卷.doc
- 成都市2013届高三摸底测试语文卷.ppt
- 成都市2012年高中阶段统一招生考试模拟语文试题(1-3).doc
- 成都市2012年高中阶段统一招生考试模拟语文试题(1-3).doc
- 成都市2012年高中阶段统一招生考试模拟语文试题(1-3).doc
- 成都市2012年高中阶段统一招生考试压轴题AB卷(8份).doc
- 成都市2012年高中阶段统一招生考试压轴题AB卷(8份).doc
- 成都市2012年高中阶段统一招生考试压轴题AB卷(8份).doc
- 成都市2012年高中阶段统一招生考试压轴题AB卷(8份).doc
- 成都市2012年高中阶段统一招生考试压轴题AB卷(8份).doc
- 成都市2012年高中阶段统一招生考试压轴题AB卷(8份).doc
- 成都市2012年高中阶段统一招生考试压轴题AB卷(8份).doc
- 成都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doc
- 成都市20lO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_成都市20lO届高三一诊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 成都市十八中高2010级2008年高二年级九月月考考试语文试卷.doc
- 成都市川化中学高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 成都市川化中学高12级人教版高二上册半期语文试题.doc
- 成都市新都区高2010级高三语文联考试卷_高三语文试题.doc
- 成都市新都区高2010级高三语文联考试卷_高三语文试题答案.doc
- 成都市树德中学高2009级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_四川省树德中学2009届高三3月月考试题.doc
- 成都市石室中学2011届高三“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四川省石室中学高2011级“三诊”模拟考试语文.doc
- 成都市重点学校2013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_四川省成都市重点学校2013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doc
- 成都市金牛区2016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成都市 2013级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试题.doc
- 成都铁中201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测试语文试卷_四川省成都市铁路中学11-12学年高二2月入学考试(语文).doc
- 我的满师ppt课件及文稿(高考文言文复习)_文言文翻译的考点.doc
- 我的满师ppt课件及文稿(高考文言文复习)_满师课件.ppt
- 我的青春我做主----高二319班提前走近高考挑战自我主题班会ppt课件.ppt
- 我的青春谁做主---走进高三挑战自我主题班会ppt课件.ppt
- 房县一中2009-2010学年度人教版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doc
- 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2013年苏教版高二第二学期3月份学情调研试卷_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doc
- 扬州市2012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苏教版)_江苏省扬州市.doc
- 扬州市2013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苏教版)_江苏省扬州.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