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2010届重庆西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高2011级第一次月考语文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12
文件大小:72.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2010届重庆西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高2011级第一次月考语文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重庆西南师大附中 高2011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第1至l1题为选择题,33分;第12至21题为非选择题, 117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第Ⅱ卷规定的位置。 2.答第1至11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12至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直接书写在第Ⅱ卷试题卷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第Ⅱ卷一并交回。第I卷自己保留,以备评讲 第I卷(选择题共3分)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是多音字,其中有两种读音的一组是 A.蒙头转向蒙昧无知蒙冤受屈蒙古 B.曲径通幽曲高和寡曲突徙薪曲直 C.漂洋过海漂洗衣裳作风漂浮漂亮 D.蔓菁遍野蔓草难除顺蔓摸瓜蔓延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精粹铮友唇枪舌剑原形毕露 B.诡秘座谈防危杜渐天随人愿 C.就绪璀璨殒身不恤九州风雷 D.装潢敲榨既往不咎禁若寒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里领导的作风亟需改变,因为他们对取得的成绩宣传不遗余力,对存在的缺点却 讳莫如深,不愿意深入检査反思。 B.学者何满子知识渊博,满而不溢。他的杂文,往往以小见大,浅中寓深,尖锐犀利 语中的,时有佳句照眼,耐人寻味。 C.李零在其新作中指岀,孔子是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与虎谋皮、拼命劝他

重庆西南师大附中 高 2011 级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 II 卷,第 1 至 11 题为选择题,33 分;第 12 至 21 题为非选择题, 117 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第 II 卷规定的位置。 2.答第 1 至 11 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 12 至 21 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直接书写在第 II 卷试题卷 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第 II 卷一并交回。第 I 卷自己保留,以备评讲。 第 I 卷(选择题 共 33 分)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是多音字,其中有两种读音的一组是 ( ) A.蒙.头转向 蒙.昧无知 蒙.冤受屈 蒙.古 B.曲.径通幽 曲.高和寡 曲.突徙薪 曲.直 C.漂.洋过海 漂.洗衣裳 作风漂.浮 漂.亮 D.蔓.菁遍野 蔓.草难除 顺蔓.摸瓜 蔓.延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精粹 铮友 唇枪舌剑 原形毕露 B.诡秘 座谈 防危杜渐 天随人愿 C.就绪 璀璨 殒身不恤 九州风雷 D.装潢 敲榨 既往不咎 禁若寒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这里领导的作风亟需改变,因为他们对取得的成绩宣传不遗余力,对存在的缺点却 讳莫如深 ....,不愿意深入检查反思。 B.学者何满子知识渊博,满而不溢 ....。他的杂文,往往以小见大,浅中寓深,尖锐犀利, 一语中的,时有佳句照眼,耐人寻味。 C.李零在其新作中指出,孔子是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与虎谋皮 ....、拼命劝他

们改邪归正的人 D.国家大剧院选择剧目的标准是艺术性、经典性,所以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的风 格会依照欧洲话剧朴实规矩的风格,不会有载笑载言的花哨场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嫦娥一号”卫星首次拍摄的“中国第一幅月图”,图幅宽约280公里,长约460公 里,面积相当于湖北省的三分之二 B.是司马迁,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前后一贯的历史兴趣、历史使命和历史规范,成为世 界上罕见的始终有史可循、以史立身的文明群体 C.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 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D.“和谐世界”,一个充满中国智慧的名词,它所描绘的国际关系的理想状态,得到了 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赞同和理解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千秋岁·咏夏景》 中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B.电影《后天》的预言真的会成为现实么,持续的暴雪与全球变暖是否有关,全球气 候是否面临转型?种种问题,随着雪灾难的发生,逐一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C.花要开成蓝色,必须具备两个要素:一是花卉本身要有蓝色基因,使花青素类物质 的一种——花翠素合成;二是要有能够使花翠素显现出蓝色的条件。 D.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 养才能有“即兴”)。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6-8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 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 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 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 的七言。四言诗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 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 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 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 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

们改邪归正的人。 D.国家大剧院选择剧目的标准是艺术性、经典性,所以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的风 格会依照欧洲话剧朴实规矩的风格,不会有载笑载言 ....的花哨场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嫦娥一号”卫星首次拍摄的“中国第一幅月图”,图幅宽约 280 公里,长约 460 公 里,面积相当于湖北省的三分之二。 B.是司马迁,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前后一贯的历史兴趣、历史使命和历史规范,成为世 界上罕见的始终有史可循、以史立身的文明群体。 C.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 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D.“和谐世界”,一个充满中国智慧的名词,它所描绘的国际关系的理想状态,得到了 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赞同和理解。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 A.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千秋岁·咏夏景》 中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B.电影《后天》的预言真的会成为现实么,持续的暴雪与全球变暖是否有关,全球气 候是否面临转型?种种问题,随着雪灾难的发生,逐一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C.花要开成蓝色,必须具备两个要素:一是花卉本身要有蓝色基因,使花青素类物质 的一种——花翠素合成;二是要有能够使花翠素显现出蓝色的条件。 D.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 养才能有“即兴”)。 二、(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 6—8 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 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 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 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 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 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 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 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 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

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 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 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怡好也正 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 始也。体制—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鑪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 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 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啐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 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 统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 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 维持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 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6.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 B.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 C.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 D.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7.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 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 B.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 为活泼的缘故。 C.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 灵运之间

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 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 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 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 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 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 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晬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 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 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 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 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 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6.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 B.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 C.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 D.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7.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 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 B.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 为活泼的缘故。 C.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 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 灵运之间

D.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 两个方面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 B.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后来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也 就不足为奇了。 C.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 D.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 万石君,名奋,姓石氏。年十五,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 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 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徙其家长安中戚里o。 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奋 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日:“石君及 四子皆二干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②必式焉。 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 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童 仆诉如也。万石君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建老白首,万石君尚无恙。建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 归谒亲,窃问侍者,取亲中裙,身自浣涤,复与侍者,不敢令万石君知,以为常。庆为太仆, 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犹如此

D.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 两个方面。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 态。 B.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后来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也 就不足为奇了。 C.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 大。 D.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 辉煌。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 9—11 题。 万石君,名奋,姓石氏。年十五,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 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 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徙其家长安中戚里①。 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奋 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 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②必式.焉。 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 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童 仆 如也。万石君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建老白首,万石君尚无恙。建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 归谒亲,窃问侍者,取亲中裙,身自浣涤,复与侍者,不敢令万石君知,以为常。庆为太仆, 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犹如此

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长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岁余,建亦死。诸子孙 咸孝,然建最甚,甚于万石君 太史公日: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君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 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注:①中戚里:京城皇室外戚居住的地方。②路马:通“辂马”,天子所乘之马,此指天子的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宫门阙,必下车趋 趋:趋向,表示追随于后 B.见路马必式焉 式:同“轼”,手扶车轼表敬。 C.虽燕居必冠 燕:同“宴”,安逸、闲适。 D.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讷:言语迟钝,寡言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其万石君之谓邪 ②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①因长老肉袒固谢罪 ②不如因而善遇之 C.①若能从我乎 ②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D.①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 ②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万石君出身低微,十五岁初侍高祖,因为端庄有礼,虽无才能却颇受汉高祖信任并 官至太中大夫 B.汉景帝称石奋为“万石君”是一种褒扬。这是针对石奋父子五人所受恩宠及官阶俸禄 说的。 C.文章表现石奋父子为官治家的恭敬孝谨,客观上也反映了朝臣们谨小慎微而又惶恐的 里 D.司马迁认为石奋品行忠厚,善于教化而不苛刻,做到了孔子所说的“讷于言而敏于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Ⅱ17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8分) 2.(1)用斜线()为下面文言文画横线部分断句。(2分) 叶廷珪云:余幼嗜书,自肄业郡庠,牵丝入仕,四十余年未尝释卷,食以饴口,怠 以为枕。土大夫家有异书无不借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而后止长 恨无资不能尽传写间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

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长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岁余,建亦死。诸子孙 咸孝,然建最甚,甚于万石君。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君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 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史记 • 万石张叔列传》) 注:①中戚里:京城皇室外戚居住的地方。②路马:通“辂马”,天子所乘之马,此指天子的 车驾。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过宫门阙,必下车趋. 趋:趋向,表示追随于后。 B.见路马必式.焉 式:同“轼”,手扶车轼表敬。 C.虽燕.居必冠 燕:同“宴”,安逸、闲适。 D.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讷:言语迟钝,寡言。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其万石君之.谓邪 ②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①因.长老肉袒固谢罪 ②不如因.而善遇之 C.①若.能从我乎 ②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D.①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 ②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万石君出身低微,十五岁初侍高祖,因为端庄有礼,虽无才能却颇受汉高祖信任并 官至太中大夫。 B.汉景帝称石奋为“万石君”是一种褒扬。这是针对石奋父子五人所受恩宠及官阶俸禄 说的。 C.文章表现石奋父子为官治家的恭敬孝谨,客观上也反映了朝臣们谨小慎微而又惶恐的 心里。 D.司马迁认为石奋品行忠厚,善于教化而不苛刻,做到了孔子所说的“讷于言而敏于 行”。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117 分) 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8 分) 12.(1) 用斜线(/)为下面文言文画横线部分断句。(2 分) 叶廷珪云:余幼嗜书,自肄业郡庠,牵丝入仕,四十余年未尝释卷,食以饴口,怠 以为枕。士 大 夫 家 有 异 书 无 不 借 借 无 不 读 读 无 不 终 篇 而 后 止 长 恨 无 资 不 能 尽 传 写 间 作 数 十 大 册 择 其 可 用 者 手 抄 之 名 曰《 海

(取材于《初潭集》) (2)将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君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 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4分) ②余幼嗜书,自肄业郡庠,牵丝入仕,四十余年未尝释卷,食以饴口,怠以为枕 (4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 (南宋昊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③。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 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 先生 (1)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4分) (2)“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14.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10分) (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 (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杜甫《登岳阳楼》)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 (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王羲之《兰亭集序》) (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 宫赋》) (6)剑阁峥嵘而崔嵬 (李白《蜀道难》) (7)下列各句中所写的文学家分别是 ①他的作品被誉为“美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代表作品有《麦琪的礼物》等等 ②他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一生著述颇丰,《四世同堂》是其抗日题材的

录 》。 (取材于《初潭集》) (2)将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①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君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 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4 分) ②余幼嗜书,自肄业郡庠,牵丝入仕,四十余年未尝释卷,食以饴口,怠以为枕。 (4 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春 日 (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 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 先生。 (1) 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4 分) (2)“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 分) 14.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10 分) (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5)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 宫赋》) (6)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7)下列各句中所写的文学家分别是: ①他的作品被誉为“美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代表作品有《麦琪的礼物》等等, _________。 ②他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一生著述颇丰,《四世同堂》是其抗日题材的

作品 ③“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写的是 ④“陈王昔日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中“陈王”指的是 五、(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内在生命的伟大 ①小时候,也许我也曾经像那些顽童一样,尾随一个盲人,一个瘸子,一个驼背,一个 聋哑人,在他们的背后指指戳戳,嘲笑,起哄,甚至朝他们身上扔石子,如果我那样做过, 现在我忏悔,请求他们的原谅。 ②即使我不曾那样做过,现在我仍要忏悔。因为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多么无知,竟然以 为残疾人和我是完全不同的种类,在他们面前,我常常怀有一种愚蠢的优越感,一种居高临 下的怜悯。 ③现在,我当然知道,无论是先天的残疾,还是后天的残疾,这厄运没有落到我的头上 只是侥幸罢了。遗传,胚胎期的小小意外,人生任何年龄都可能突发的病变,车祸,地震, 不可预测的飞来横祸,种种造成了残疾的似乎偶然的灾难原是必然会发生的,无人能保证自 己一定不被选中。 ④被选中诚然是不幸,但是,暂时一一或者,直到生命终结,那其实也是暂时—一未被 选中,又有什么可优越的?那个病灶长在他的眼睛里,不是长在我的眼睛里,他失明了,我 仍能看见。那场地震发生在他的城市,不是发生在我的城市,他失去了双腿,我仍四肢齐 全……我要为此感到骄傲吗?我多么浅薄啊! ⑤上帝掷骰子,我们都是芸芸众生,都同样地无助。阅历和思考使我懂得了谦卑。懂得 了天下一切残疾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在造化的恶作剧中,他们是我的替身,他们就是我 他们在替我受苦,他们受苦就是我受苦 ⑥我继续问自己:现在我不瞎不聋,肢体完整,就证明我不是残疾了吗?我双眼深度近视, 摘了眼镜寸步难行,不敢独自上街。在运动场上,我跑不快,跳不高,看着那些矫健的身姿 心中只能羡慕。置身于一帮能歌善舞的朋友中,我为我的身体的笨拙和歌喉的喑哑而自卑 在所有这些时候,我岂不都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吗? ⑦事实上,残疾与健全的界限是十分相对的。从出生那一天起,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就 已经注定要走向衰老,会不断地受到损坏。由于环境的限制和生活方式的片面,我们的许多 身体机能没有得到开发,其中有一些很可能已经萎缩。严格地说,世上没有绝对健全的人 有形的残缺仅是残疾的一种,在一定的意义上,人人皆患着无形的残疾,只是许多人对此已 经适应和麻木了而已 ⑧我不得不承认,如果人的生命仅是肉体,则生命本身就有着根本的缺陷,它注定会在 岁月的风雨中逐渐地或突然地缺损,使它的主人成为明显或不明显的残疾人。那么,生命抵 御和战胜残疾的希望究竞何在? ⑨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系列高贵的残疾人形象。在西方有又瞎又聋又瘫的永恒的少女海 伦·凯勒。在中国,有受了腐刑仍写下史家“千古绝唱”的司马迁,有受了膑刑却仍然叱咤 疆场指挥若定的孙子,以及今天仍然坐着轮椅在文字之境中自由驰骋的史铁生。他们的肉体 诚然缺损了,但他们的生命因此也缺损了吗?当然不,与许多肉体没有缺损的人相比,他们 拥有的是多么完整而健康的生命 ⑩诗人里尔克常常歌咏盲人。在他的笔下,盲人能穿越纯粹的空间,能听见从头发上流 过的时间和在脆玻璃上玎玲作响的寂静。在热闹的世界上,盲人是安静的,而他的感觉是敏 锐的,能以小小的波动把世界捉住。最后,面对死亡,盲人有权宣告:“那把眼睛如花朵般

作品_______。 ③“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写的是 ___________。④“陈王昔日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中“陈王”指的是 ______________。 五、(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 题。 内在生命的伟大 ①小时候,也许我也曾经像那些顽童一样,尾随一个盲人,一个瘸子,一个驼背,一个 聋哑人,在他们的背后指指戳戳,嘲笑,起哄,甚至朝他们身上扔石子,如果我那样做过, 现在我忏悔,请求他们的原谅。 ②即使我不曾那样做过,现在我仍要忏悔。因为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多么无知,竟然以 为残疾人和我是完全不同的种类,在他们面前,我常常怀有一种愚蠢的优越感,一种居高临 下的怜悯。 ③现在,我当然知道,无论是先天的残疾,还是后天的残疾,这厄运没有落到我的头上, 只是侥幸罢了。遗传,胚胎期的小小意外,人生任何年龄都可能突发的病变,车祸,地震, 不可预测的飞来横祸,种种造成了残疾的似乎偶然的灾难原是必然会发生的,无人能保证自 己一定不被选中。 ④被选中诚然是不幸,但是,暂时——或者,直到生命终结,那其实也是暂时——未被 选中,又有什么可优越的?那个病灶长在他的眼睛里,不是长在我的眼睛里,他失明了,我 仍能看见。那场地震发生在他的城市,不是发生在我的城市,他失去了双腿,我仍四肢齐 全……我要为此感到骄傲吗?我多么浅薄啊! ⑤上帝掷骰子,我们都是芸芸众生,都同样地无助。阅历和思考使我懂得了谦卑。懂得 了天下一切残疾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在造化的恶作剧中,他们是我的替身,他们就是我, 他们在替我受苦,他们受苦就是我受苦。 ⑥我继续问自己:现在我不瞎不聋,肢体完整,就证明我不是残疾了吗?我双眼深度近视, 摘了眼镜寸步难行,不敢独自上街。在运动场上,我跑不快,跳不高,看着那些矫健的身姿, 心中只能羡慕。置身于一帮能歌善舞的朋友中,我为我的身体的笨拙和歌喉的喑哑而自卑。 在所有这些时候,我岂不都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吗? ⑦事实上,残疾与健全的界限是十分相对的。从出生那一天起,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就 已经注定要走向衰老,会不断地受到损坏。由于环境的限制和生活方式的片面,我们的许多 身体机能没有得到开发,其中有一些很可能已经萎缩。严格地说,世上没有绝对健全的人。 有形的残缺仅是残疾的一种,在一定的意义上,人人皆患着无形的残疾,只是许多人对此已 经适应和麻木了而已。 ⑧我不得不承认,如果人的生命仅是肉体,则生命本身就有着根本的缺陷,它注定会在 岁月的风雨中逐渐地或突然地缺损,使它的主人成为明显或不明显的残疾人。那么,生命抵 御和战胜残疾的希望究竟何在? ⑨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系列高贵的残疾人形象。在西方有又瞎又聋又瘫的永恒的少女海 伦·凯勒。在中国,有受了腐刑仍写下史家“千古绝唱”的司马迁,有受了膑刑却仍然叱咤 疆场指挥若定的孙子,以及今天仍然坐着轮椅在文字之境中自由驰骋的史铁生。他们的肉体 诚然缺损了,但他们的生命因此也缺损了吗?当然不,与许多肉体没有缺损的人相比,他们 拥有的是多么完整而健康的生命。 ⑩诗人里尔克常常歌咏盲人。在他的笔下,盲人能穿越纯粹的空间,能听见从头发上流 过的时间和在脆玻璃上玎玲作响的寂静。在热闹的世界上,盲人是安静的,而他的感觉是敏 锐的,能以小小的波动把世界捉住。最后,面对死亡,盲人有权宣告:“那把眼睛如花朵般

摘下的死亡,将无法个及我的双眸……” Φ是的,我也相信,盲人失去的只是肉体的眼睛,心灵的眼睛一定更加明亮,能看见我 们看不见的事物,生活在一个更本质的世界里。 口感官是通往这个世界的门户,同时也是一种遮蔽,会使人看不见那个更高的世界。貌 似健全的躯体往往充满虚假的自信,踌躇满志地要在外部世界里闯荡,寻求欲望和野心的最 大满足。相反,身体的残疾虽然是限制,同时也是一种敞开。看不见有形的事物了,却可能 因此看见了无形的事物。不能在人的国度里行走了,却可能因此行走在神的国度里。残疾提 供了一个机会,使人比较容易觉悟到外在生命的不可靠,从而更加关注内在生命,致力于灵 魂的锻炼和精神的创造。 U由此可见,生命与肉体显然不是一回事,肉体只是一个躯壳,它的确是脆弱的,很容 易破损。但是,寄寓在这个躯壳之中,又超越于这个躯壳,我们更有一个不易破损的内在生 命,这个内在生命的通俗名称叫做精神或者灵魂。灵魂是一个单纯的整体,外部的机械力量 能够让人的肢体断裂,但不能切割下哪怕一小块人的灵魂;自然界的病菌能够损坏人的器官, 但没有任何路径可以侵蚀人的灵魂。正因为如此,一个人无论躯体怎样残缺,仍可使自己的 内在生命保持完好无损。 囚原来,上帝只在一个不太重要的领域里掷骰子,在现象世界播弄芸芸众生的命运。在 本体世界,上帝是公平的,人人都被赋予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灵魂,一个永远不会残缺的内在 生命。同样,在现象世界,我们的肉体受千百种外部因素的支配,我们自己做不了主人。可 是,在本体世界,我们是自己内在生命的主人,不管外在遭遇如何,都能够以尊严的方式活 着 15.解释画线句子含义。(4分 那把眼睛如花朵般摘下的死亡,将无法企及我的双眸……(2分) 身体的残疾虽然是限制,同时也是一种敞开。(2分) 16.说明第⑧段对于全文的作用,并作简要分析。(4分) 17.文章思考生命,得出了“伟大的内在生命”的认识,请阐述作者围绕这一认识,是如何 构思全文的?(6分) 18.作者认为,如果身为健全人就鄙视残疾人,是非常愚蠢与浅薄的。请联系全文,分点说 明作者坚持这一观点的理由。(6分) 六、(9分)

摘下的死亡,将无法企及我的双眸……” ○11是的,我也相信,盲人失去的只是肉体的眼睛,心灵的眼睛一定更加明亮,能看见我 们看不见的事物,生活在一个更本质的世界里。 ○12感官是通往这个世界的门户,同时也是一种遮蔽,会使人看不见那个更高的世界。貌 似健全的躯体往往充满虚假的自信,踌躇满志地要在外部世界里闯荡,寻求欲望和野心的最 大满足。相反,身体的残疾虽然是限制,同时也是一种敞开。看不见有形的事物了,却可能 因此看见了无形的事物。不能在人的国度里行走了,却可能因此行走在神的国度里。残疾提 供了一个机会,使人比较容易觉悟到外在生命的不可靠,从而更加关注内在生命,致力于灵 魂的锻炼和精神的创造。 ○13由此可见,生命与肉体显然不是一回事,肉体只是一个躯壳,它的确是脆弱的,很容 易破损。但是,寄寓在这个躯壳之中,又超越于这个躯壳,我们更有一个不易破损的内在生 命,这个内在生命的通俗名称叫做精神或者灵魂。灵魂是一个单纯的整体,外部的机械力量 能够让人的肢体断裂,但不能切割下哪怕一小块人的灵魂;自然界的病菌能够损坏人的器官, 但没有任何路径可以侵蚀人的灵魂。正因为如此,一个人无论躯体怎样残缺,仍可使自己的 内在生命保持完好无损。 ○14原来,上帝只在一个不太重要的领域里掷骰子,在现象世界播弄芸芸众生的命运。在 本体世界,上帝是公平的,人人都被赋予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灵魂,一个永远不会残缺的内在 生命。同样,在现象世界,我们的肉体受千百种外部因素的支配,我们自己做不了主人。可 是,在本体世界,我们是自己内在生命的主人,不管外在遭遇如何,都能够以尊严的方式活 着。 15.解释画线句子含义。(4 分) “那把眼睛如花朵般摘下的死亡,将无法企及我的双眸……”(2 分) 身体的残疾虽然是限制,同时也是一种敞开。(2 分) 16.说明第⑧段对于全文的作用,并作简要分析。(4 分) 17.文章思考生命,得出了“伟大的内在生命”的认识,请阐述作者围绕这一认识,是如何 构思全文的?(6 分) 18.作者认为,如果身为健全人就鄙视残疾人,是非常愚蠢与浅薄的。请联系全文,分点说 明作者坚持这一观点的理由。(6 分) 六、(9 分)

19.阅读下面文字,筛选、整合相关信息,为“光活化农药”下一个定义。(4分) 20世纪初,人们研究了吖啶、荧光素等染料在光照下的杀虫作用。70年代,约荷 等人又研究了卤代荧光素对家蝇的光动力作用,将光活化农药的硏究推向一个新的高 潮。研究中人们发现,一些物质平时并没有毒性,但进入生物体内以后在光诱导的作用 下,会变得有毒,从而对家蝇、大蚁、象鼻虫等害虫起到毒害作用。这些物质还具有在 自然界迅速降解为无害物质的特性,因此很适合制成农药。近年来,光活化农药的优点 和应用前景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光活化农药是 20.下面是一则寻物启事,在格式、标点、词语、语法等方面有问题,请找出其中的五处并 加以订正。(5分) 寻物启事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① 本人不慎在校内于昨天傍晚丢失一个钱包②,内有银行卡、身份证各张人民币若千元 ③。有抬到者请与我联系④,可能给予酬谢⑤。 张 年4月22旦⑦ 七、作文(60分)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文。 一个欧洲观光团来到非洲—一个叫亚米亚尼的原始部落。部落里有位老者,穿着白袍 盘着腿安静地在一棵菩提树下做草编。草编非常精致,它吸引了-位法国商人。他想 要是将这些草编运到法国,巴黎的女人戴着这种小囻帽和挎着这种草编的花篮,将是多 么时尚多么风情啊!想到这里,商人激动地问:这些草编多少钱一件? “10比索。”老者微笑着回答道

19.阅读下面文字,筛选、整合相关信息,为“光活化农药”下一个定义。(4 分) 20 世纪初,人们研究了吖啶、荧光素等染料在光照下的杀虫作用。70 年代,约荷 等人又研究了卤代荧光素对家蝇的光动力作用,将光活化农药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 潮。研究中人们发现,一些物质平时并没有毒性,但进入生物体内以后在光诱导的作用 下,会变得有毒,从而对家蝇、大蚁、象鼻虫等害虫起到毒害作用。这些物质还具有在 自然界迅速降解为无害物质的特性,因此很适合制成农药。近年来,光活化农药的优点 和应用前景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光活化农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是一则寻物启事,在格式、标点、词语、语法等方面有问题,请找出其中的五处并 加以订正。(5 分) 寻物启事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①: 本人不慎在校内于昨天傍晚丢失一个钱包②,内有银行卡、身份证各一张、人民币若干元 ③。有拾到者请与我联系④,可能给予酬谢⑤。 张山⑥ 2008 年 4 月 22 日⑦ 七、作文(60 分)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文。 一个欧洲观光团来到非洲一个叫亚米亚尼的原始部落。部落里有位老者,穿着白袍 盘着腿安静地在一棵菩提树下做草编。草编非常精致,它吸引了一位法国商人。他想: 要是将这些草编运到法国,巴黎的女人戴着这种小圆帽和挎着这种草编的花篮,将是多 么时尚多么风情啊!想到这里,商人激动地问:这些草编多少钱一件? “10 比索。”老者微笑着回答道

天哪!这会让我发大财的,商人欣喜若狂。 假如我买10万顶草帽和10万个草篮,那你打算每一件优惠多少钱? 那样的话,就得要20比索一件。 “什么?”商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几乎大喊着问:“为什么”? “为什么?”老者也生气了,"做十万件一模一样的草帽和十万个—模一样的草篮, 它会让我乏味死的。” 要求:以角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8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 B(A mengmeng meng meng B quququ qu C piao pido piao pido D man man wan m an) 2.A(A铮→诤B危→微随→遂C无D榨→诈禁→噤) 3.D(载笑载言:指有说有笑的情形) 4.B(A“首次与”“第一幅”重复,且“图幅”指意不明:C句式杂糅:D把“赞同”和 “理解”调换) 5.C(A句末的句号放到引号后;B前三句应是三个问句,所以用问号:D句末句号放到整 个括号前) 6.C(“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有误) 7.D(A项“对《诗经》兴趣的降低”理解有误;B项原因表述有误;C项《文心雕龙》只 指出转变后的状况) 8.C(不能因为二者并列而否定对语言形式追求而产生的二者互补,共同促进中国诗歌繁 荣发展的意义) 9.A(“趋”应理解为“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10.C(A项中“之”,①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②助词,放在主胃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B项中的“因”,①通过,经由:②乘,趁机。C项中的两个“若”都是人称 代词“你”。D项中的“以”,①因为,②在) 11.A(A项中官至“大中大夫”是孝文帝时的事情,与汉高祖无关) 12.(1)士大夫家有异书/无不借/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而后止/长恨无资/不能尽传 写/间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录》。 (2)①孔子有句话,“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努力”,恐怕就是说的“万石君”这样 的人吧?因此他的教化不急峻却能成功,不苛刻即能使局面安定。这可以说是努力按照 孔子说的标准去做了。 ②我从小酷爱读书,从在郡学修士(或学习)到入仕途做官,四十多年,不曾放下书卷 吃饭的时候用它来甜嘴,疲倦的时候用它当枕头

天哪!这会让我发大财的,商人欣喜若狂。 “假如我买 10 万顶草帽和 10 万个草篮,那你打算每一件优惠多少钱?” “那样的话,就得要 20 比索一件。” “什么?”商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几乎大喊着问:“为什么”? “为什么?”老者也生气了,“做十万件一模一样的草帽和十万个一模一样的草篮, 它会让我乏味死的。” 要求:以角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800 字左右。 参考答案 1.B(A mēng méng méng měng B qū qǔ qū qū C piāo piǎo piāo piào D mán màn wàn m àn) 2.A(A 铮→诤 B 危→微 随→遂 C 无 D 榨→诈 禁→噤) 3.D(载笑载言:指有说有笑的情形) 4.B(A“首次与”“第一幅”重复,且“图幅”指意不明;C 句式杂糅;D 把“赞同”和 “理解”调换) 5.C(A 句末的句号放到引号后;B 前三句应是三个问句,所以用问号;D 句末句号放到整 个括号前) 6.C(“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有误) 7.D(A 项“对《诗经》兴趣的降低”理解有误;B 项原因表述有误;C 项《文心雕龙》只 指出转变后的状况) 8.C(不能因为二者并列而否定对语言形式追求而产生的二者互补,共同促进中国诗歌繁 荣发展的意义) 9.A(“趋”应理解为“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10.C(A 项中“之”,①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②助词,放在主胃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B 项中的“因”,①通过,经由;②乘,趁机。C 项中的两个“若”都是人称 代词“你”。D 项中的“以”,①因为,②在) 11.A(A 项中官至“大中大夫”是孝文帝时的事情,与汉高祖无关) 12.(1) 士大夫家有异书/无不借/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而后止/长恨无资/不能尽传 写/间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录》。 (2) ①孔子有句话,“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努力”,恐怕就是说的“万石君”这样 的人吧?因此他的教化不急峻却能成功,不苛刻即能使局面安定。这可以说是努力按照 孔子说的标准去做了。 ②我从小酷爱读书,从在郡学修士(或学习)到入仕途做官,四十多年,不曾放下书卷。 吃饭的时候用它来甜嘴,疲倦的时候用它当枕头

共12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