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概论》第十六讲 网络(陈天洲)

网络 兴 陈天洲
网络 陈天洲

计算机网络的起源 ◆计算机网络的演变与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Y·●第个阶段是计算机 计算机的简 单网络 ··第三个阶段是开放式标准化的、易于 普及和应用的网络; ◆●第四个阶段是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化发 展阶段
计算机网络的起源 计算机网络的演变与发展的四个阶段: l第一个阶段是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l第二个阶段是计算机——计算机的简 单网络; l第三个阶段是开放式标准化的、易于 普及和应用的网络; l第四个阶段是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化发 展阶段

◆50年代中期,美国半自动地面环境SAGE (Semi- 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防空 系统开始进行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 △C2的尝试,将远距离的雷达和其他测量控制设 备的信息通过通信线路汇集到一台IM计算机 A果行集中的处理和摇着:(多 接到一台中心计算机上,这些地理上分散的 多个终端,称之为远程终端。 ◆由此就出现了第一代的计算机网络,即面向 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50 年代中期,美国半自动地面环境 SAGE (Semi-Automatic Ground Environment)防空 系统开始进行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 的尝试,将远距离的雷达和其他测量控制设 备的信息通过通信线路汇集到一台IBM计算机 里进行集中的处理和控制。接着,许多系统 都将地理上分散的多个终端通过通信线路连 接到一台中心计算机上,这些地理上分散的 多个终端,称之为远程终端。 由此就出现了第一代的计算机网络,即面向 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即面向终端 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特点 在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主 要存在的是终端和中心计算机间的通信,不 ②存在各计算机间的资源共享或信息交流。 人随着所连远程终端个数的增多,中心计 算机要承担的与各远程终端间通信的任务也 必然加重,这使得以数据处理为主要任务的 中心计算机增加了许多额外的开销来支持远 程通信,使得中心计算机实际工作效率下降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即面向终端 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特点: l 在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主 要存在的是终端和中心计算机间的通信,不 存在各计算机间的资源共享或信息交流。 l 随着所连远程终端个数的增多,中心计 算机要承担的与各远程终端间通信的任务也 必然加重,这使得以数据处理为主要任务的 中心计算机增加了许多额外的开销来支持远 程通信,使得中心计算机实际工作效率下降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改进方法: ◆●数据处理和通信的分工,即在中心计算机 前面增设一个前端处理机FEP( Front End Processor,简称前端机)来完成通信的工作, 上中心计算机专门进行数据计算和数据处理, 这样可显著地提高整个计算机的工作效率 ··在终端比较集中的地点设置终端控制器TC Terminal Controller 过低速 路将附近各终端连接起来,再通过高速通信 线与远程中心计算机的前端机相连。它可以 利用一些终端的空闲时间来传送其他处于工 作状态的终端的数据,这样提高了远程线路 的利用率,降低了通信费用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改进方法: l 数据处理和通信的分工,即在中心计算机 前面增设一个前端处理机 FEP (Front End Processor,简称前端机)来完成通信的工作, 让中心计算机专门进行数据计算和数据处理, 这样可显著地提高整个计算机的工作效率。 l 在终端比较集中的地点设置终端控制器TC (Terminal Controller)。它首先通过低速线 路将附近各终端连接起来,再通过高速通信 线与远程中心计算机的前端机相连。它可以 利用一些终端的空闲时间来传送其他处于工 作状态的终端的数据,这样提高了远程线路 的利用率,降低了通信费用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多台主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起来而 为用户提供服务 ◆即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多台主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起来而 为用户提供服务 即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和第一代计 算机网络的显著区别在于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多台主计算机都具 8有自主处理能力,它们之间不存在主从 关系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和第一代计 算机网络的显著区别在于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多台主计算机都具 有自主处理能力,它们之间不存在主从 关系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典型代表 是ARPA网( ARPANET) ◆60年代后期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 ARPA(目前称为 DARPA--Defense 28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提 供经费给美国许多大学和公司,以促进 八多台主计算机互连网络的研究,并最终 导致一个实验性的四节点网络开始运行 并投入使用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典型代表 是ARPA网(ARPANET) 60年代后期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 ARPA ( 目前称为 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提 供经费给美国许多大学和公司,以促进 多台主计算机互连网络的研究,并最终 导致一个实验性的四节点网络开始运行 并投入使用

◆ARPA网后来扩展到连接数百万台计算 机,从欧洲到夏威夷,地理范围跨越了 半个地球。ARPA网中提出的一些概念 和术语至今仍被引用
ARPA网后来扩展到连接数百万台计算 机,从欧洲到夏威夷,地理范围跨越了 半个地球。ARPA网中提出的一些概念 和术语至今仍被引用

◆ARPA网中互连的运行用户应用程序的 主计算机称为主机(Host)。但主机之 间并不是通过直接的通信线路,而是通 过称为接口报文处理机MP( Inter-face Message Processor)的装置转接后互连 的,如图1-2所示
ARPA网中互连的运行用户应用程序的 主计算机称为主机(Host)。但主机之 间并不是通过直接的通信线路,而是通 过称为接口报文处理机IMP(Inter-face Message Processor)的装置转接后互连 的,如图1-2所示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计算机系统概论》第十五章 通讯原理(陈天洲).ppt
- 《计算机系统概论》第十四章 编译原理(陈天洲).ppt
- 《计算机系统概论》第十三讲 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陈天洲).ppt
- 《计算机系统概论》第九讲 计算机软件基础(陈天洲).ppt
- 《计算机系统概论》第八讲 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陈天洲).ppt
- 《计算机系统概论》第十二讲 软件工程概述(陈天洲).ppt
- 《计算机系统概论》第十讲 操作系统(陈天洲).ppt
- 《计算机系统概论》第十一讲 应用软件(陈天洲).ppt
- 《计算机系统概论》第七讲 计算机体系结构(陈天洲).ppt
- 《计算机系统概论》第六讲 计算机常用外部设备(陈天洲).ppt
- 《计算机系统概论》第五讲 输入/输出系统(陈天洲).ppt
- 《计算机系统概论》第四讲 存储器(陈天洲).ppt
- 《计算机系统概论》第三讲 中央处理器(陈天洲).ppt
- 《计算机系统概论》第二讲 电子计算机(陈天洲).ppt
- 《工业组织》(英文版)Part 3 Oligopoly pricing.ppt
- 《工业组织》(英文版)IO-Part 2 Monopoly.ppt
- 《工业组织》(英文版)Industrial Organization.ppt
- 《工业组织》(英文版)throru of the firm2.doc
- 《工业组织》(英文版)theory of the firm1.doc
- 《工业组织》(英文版)product deferentiation1.pdf
- 《计算机系统概论》第十七讲 网络设备(陈天洲).ppt
- 《计算机系统概论》第十四讲 计算机系统集成(陈天洲).ppt
- 《计算机系统概论》第十九讲 Internet与WWW(陈天洲).ppt
- 《计算机系统概论》第二十讲 网络计算体系结构(陈天洲).ppt
- 《计算机系统概论》第二十五讲 计算机图形学(陈天洲).ppt
- 《计算机系统概论》第二十六讲 数字图像处理(陈天洲).ppt
- 《计算机系统概论》第二十七讲 计算机辅助技术(陈天洲).ppt
- 《计算机系统概论》第二十八讲 数字媒体技术(陈天洲).ppt
- 《计算机系统概论》第二十九讲 人工智能(陈天洲).ppt
- 《计算机系统概论》第三十讲 计算机综合应用(陈天洲).ppt
- 《计算机系统概论》第二十一讲 计算机应用技术(陈天洲).ppt
- 《计算机系统概论》第二十二讲 信息系统概论(陈天洲).ppt
- 《计算机系统概论》第二十三讲 办公自动化(陈天洲).ppt
- 《计算机系统概论》第二十四讲 电子商务与安全(陈天洲).ppt
- 《计算机系统概论》绪论(陈天洲).ppt
- 《计算机系统概论》第一讲 数字电路与数理逻辑(陈天洲).ppt
- 《管理方法》第一讲 为什么要管理.doc
- 《管理方法》第二讲 管理的本质和内涵.doc
- 《管理方法》第三讲 管理环境.doc
- 《管理方法》第四讲 对管理理论和方法技术的需要.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