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学》参考资料_内外盘及委比的含义(选读)

外盘、内盘、委比和量比 在证券部的一些股市行情显示屏上,我们常会看到除股价波动的曲线显示外,还有“外 盘”、“内盘”、“委比”、“量比”等指标的显示。什么是“内、外”盘,什么又是“量比”和 委比”?它们是怎样计算的,表达的又是什么呢? 简单地说,这几项都是表示目前盘中多、空力量对比的短线技术指标。在看盘的过程中 我们都知道有“最高委托买入报价”和“最低委托卖出报价”,也就是显示屏上的“买入” 和“卖出”或“委买”和“委卖”。如果即时的成交价是以“委卖”价成交的,说明买方也即 多方愿以卖方的报价成交,就像我们在市场买东西时生怕买不到的“不讲价” 样。所以,以“委卖价”成交的量越多,就说明市场中的“买气”也即多头气氛浓厚。我们 把以“委卖价”实现的成交量称为“外盘”。反之我们把以“委买价”实现的成交量称为“内 盘”。可见,当“外盘”大于“内盘”时,反映了场中买盘强劲,若“内盘”大于“外盘”时, 则反映场内卖盘汹涌,市道偏弱。由于“内、外”盘显示的是开市后至现时以“委卖价”和 委买价”各自成交的累计量,所以对我们判断目前的市道强弱有益。 “委比”是衡量一段时间内场内买、卖盘强弱的技术指标。它的计算公式为 委比=(委买手数一委卖手数)/(委买手数+委卖手数)×100%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委比”的取值范围从-100%至+100%。若“委比”为正值,说明 场内买盘较强,且数值越大,买盘就越强劲。反之,若“委比”为负值,则说明市道较弱。 为及时反映场内的即时买卖盘强弱情况,“委买手数”是指即时向下三档的委托买入的总 手数,“委卖手数”是指即时向上三档的委托卖出总手数。如:某股即时最高 入委托报价及委托量为15.00元130手,向下两档分别为14.99元150手、14.98元205 最低卖出委托报价及委托量分别为15.01元270手,向上两档分别为15.02元475手、 15.03元655手,则此时的即时委比为-48.54%。显然,此时场内抛压很大 量比”是当日场内每分钟平均成交量与过去五日每分钟平均成交量之比。其公式为: 当日即时为止的总成交量 量比 过去五日的每分钟平均成交量×当日即时为止的交易时间(分钟) 显然,量比大于1,表明目前场内交投活跃,成交较过去几日增加。 所以,“内、外盘”、“委比”和“量比”都是表达目前场内多、空力量对比的短线技术 指标。但是,既然是短线指标,就有可能被市场主力和庄家利用来蒙骗中小散户。举个例子 说明: 1996年12月18日,已连续两天跌停的深沪股市虽然仍有三百多只股票开市即告跌停, 但“深发展”和“四川长虹”却分别率领两市绩优股逆市飘红。十点半过后,多只绩优股撞 入涨停。直至收市,两市较昨日分别劲升6.28%和7.41%,上百只股票涨停而无一告跌。但 细心的人发现,临收市前,封在“深发展”涨停价的一笔五百万股委买单和封在“四川长虹” 涨停价上的一笔四百万股委买单几乎同时撤单,紧接着,数百万股的委卖单蜂拥而上,将排 在刚刚撤掉的单子后边的数十万股委买单一扫而光。其它个股亦有同样现象。次日,两市开 盘后仅略略摸高后便掉头而下,收市时两市竟被打回前日原形,三百多只股票再 次跌停。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在12月18日收市前,“委比”一定是正值且较大,但谁又曾想
外盘、内盘、委比和量比 在证券部的一些股市行情显示屏上,我们常会看到除股价波动的曲线显示外,还有“外 盘”、“内盘”、“委比”、“量比”等指标的显示。什么是“内、外”盘,什么又是“量比”和 “委比”?它们是怎样计算的,表达的又是什么呢? 简单地说,这几项都是表示目前盘中多、空力量对比的短线技术指标。在看盘的过程中, 我们都知道有“最高委托买入报价”和“最低委托卖出报价”,也就是显示屏上的“买入” 和“卖出”或“委买”和“委卖”。如果即时的成交价是以“委卖”价成交的,说明买方也即 多方愿以卖方的报价成交,就像我们在市场买东西时生怕买不到的“不讲价” 一 样。所以,以“委卖价”成交的量越多,就说明市场中的“买气”也即多头气氛浓厚。我们 把以“委卖价”实现的成交量称为“外盘”。反之我们把以“委买价”实现的成交量称为“内 盘”。可见,当“外盘”大于“内盘”时,反映了场中买盘强劲,若“内盘”大于“外盘”时, 则反映场内卖盘汹涌,市道偏弱。由于“内、外”盘显示的是开市后至现时以“委卖价”和 “委买价”各自成交的累计量,所以对我们判断目前的市道强弱有益。 “委比”是衡量一段时间内场内买、卖盘强弱的技术指标。它的计算公式为: 委比=(委买手数-委卖手数)/(委买手数+委卖手数)×100%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委比”的取值范围从-100%至+100%。若“委比”为正值,说明 场内买盘较强,且数值越大,买盘就越强劲。反之,若“委比”为负值,则说明市道较弱。 为及时反映场内的即时买卖盘强弱情况,“委买手数”是指即时向下三档的委托买入的总 手数,“委卖手数”是指即时向上三档的委托卖出总手数。如:某股即时最高 买 入委托报价及委托量为 15.00 元 130 手,向下两档分别为 14.99 元 150 手、14.98 元 205 手; 最低卖出委托报价及委托量分别为 15.01 元 270 手,向上两档分别为 15.02 元 475 手、 15.03 元 655 手,则此时的即时委比为-48.54%。显然,此时场内抛压很大。 “量比”是当日场内每分钟平均成交量与过去五日每分钟平均成交量之比。其公式为: 当日即时为止的总成交量 量比=————————————————————————————— 过去五日的每分钟平均成交量×当日即时为止的交易时间(分钟) 显然,量比大于 1,表明目前场内交投活跃,成交较过去几日增加。 所以,“内、外盘”、“委比”和“量比”都是表达目前场内多、空力量对比的短线技术 指标。但是,既然是短线指标,就有可能被市场主力和庄家利用来蒙骗中小散户。举个例子 说明: 1996 年 12 月 18 日,已连续两天跌停的深沪股市虽然仍有三百多只股票开市即告跌停, 但“深发展”和“四川长虹”却分别率领两市绩优股逆市飘红。十点半过后,多只绩优股撞 入涨停。直至收市,两市较昨日分别劲升 6.28%和 7.41%,上百只股票涨停而无一告跌。但 细心的人发现,临收市前,封在“深发展”涨停价的一笔五百万股委买单和封在“四川长虹” 涨停价上的一笔四百万股委买单几乎同时撤单,紧接着,数百万股的委卖单蜂拥而上,将排 在刚刚撤掉的单子后边的数十万股委买单一扫而光。其它个股亦有同样现象。次日,两市开 盘后仅略略摸高后便掉头而下,收市时两市竟被打回前日原形,三百多只股票再 次跌停。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在 12 月 18 日收市前,“委比”一定是正值且较大,但谁又曾想

到主力会用“撤单”的战法将紧随于后的跟风盘悉数套牢呢? 至于“内、外”盘和“量比”,主力庄家也可以“造假”或是利用来进行“反技术”操作 以谋其利。比如利用“对敲”来实现“量比”的增加,制造场内活跃的虚假气氛:利用“内 盘”大于“外盘”诱出中小散户筹码后以便其“逢低吸纳
到主力会用“撤单”的战法将紧随于后的跟风盘悉数套牢呢? 至于“内、外”盘和“量比”,主力庄家也可以“造假”或是利用来进行“反技术”操作 以谋其利。比如利用“对敲”来实现“量比”的增加,制造场内活跃的虚假气氛;利用“内 盘”大于“外盘”诱出中小散户筹码后以便其“逢低吸纳”……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证券投资学》参考资料_技术形态分析(必读).doc
- 《证券投资学》参考资料_技术分析常用术语(选读).doc
- 《证券投资学》参考资料_基金管理中国债投资组合策略分析(选读).doc
- 《证券投资学》参考资料_国债投资分析(必读).doc
- 《证券投资学》参考资料_关于上海股市系统风险的实证研究(选读).doc
- 《证券投资学》参考资料_股票交易市场(阅读).doc
- 《证券投资学》参考资料_股票交易常识(选读).doc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基础会计学》第11章 会计核算形式(吴国萍).ppt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基础会计学》第10章 会计报表(吴国萍).ppt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基础会计学》第9章 财产清查(吴国萍).ppt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基础会计学》第8章 会计账簿(吴国萍).ppt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基础会计学》第7章 会计凭证(吴国萍).ppt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基础会计学》第6章 账户的分类(吴国萍).ppt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基础会计学》第5章 成本计算(吴国萍).ppt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基础会计学》第4章 账户及复式记账的应用(吴国萍).ppt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基础会计学》第3章 复式记账(吴国萍).ppt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基础会计学》第2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吴国萍).ppt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基础会计学》第1章 总论(吴国萍).ppt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基础会计学》第12章 会计工作组织(吴国萍).ppt
- 《金融学:投资组合管理理论及应用》(第二版)PDF电子书(共十五章).pdf
- 《证券投资学》参考资料_如何计算除权价(选读).doc
- 《证券投资学》参考资料_投机智慧(二).doc
- 《证券投资学》参考资料_投机智慧(三).doc
- 《证券投资学》参考资料_投机智慧(一).doc
- 《证券投资学》参考资料_Christopher.ppt
- 《证券投资学》参考资料_分红方案分析(阅读).doc
- 《证券投资学》参考资料_股票发行市场(阅读).doc
- 《证券投资学》参考资料_股票基本分析-财务操纵案例(必读).doc
- 高鸿业版《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13-17章).doc
-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新制度经济学》课程讲稿(PPT教学课件,严冰).ppt
- 暨南大学:《新制度经济学》课程教学讲义(董建新,共四讲).pdf
- 浙江工业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技术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导论.ppt
- 浙江工业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技术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设备更新与租赁.ppt
- 浙江工业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技术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经济性评价方法.ppt
- 浙江工业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技术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经济性评价基本要素.ppt
- 浙江工业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技术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项目可持续发展评价.ppt
- 浙江工业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技术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技术创新.ppt
- 浙江工业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技术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价值工程.ppt
- 浙江工业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技术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ppt
- 《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经济学家的忠告.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