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接口设计

内容提要 本章将详细讨论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用 人机接口与机电接口的类型、各种接口的设 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第三章接口设计 计、工作原理及应用
内容提要 本章将详细讨论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用 人机接口与机电接口的类型、各种接口的设 计、工作原理及应用

目录 第一节概述 补充内容MCS51单片微机 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第三章接口设计 第二节人机接口设计 第三节机电接口设计
目录 ❖ 第一节 概述 ❖ 补充内容 MCS51单片微机 ❖ 第二节 人机接口设计 ❖ 第三节 机电接口设计

第一节概述 机 接口设计的重要性 电一 一个机电一体化产品由机械分系统和微电子分系统(控制 微机)两大部分组成,二者又分别由若干要素构成。要将各要 素、各子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就必 技术基础 须能顺利地在各要素、各子系统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 的传递与交换。为此,各要素和子系统的相接处必须具备一 定的联系条件,这个联系条件通常被称为接口。 因此也可以把机电一体化产品看成是由许多接口将组成 第三章接口设计 产品的各要素的输入/输出联系为一体的系统
第一节 概 述 一、接口设计的重要性 一个机电一体化产品由机械分系统和微电子分系统(控制 微机)两大部分组成,二者又分别由若干要素构成。要将各要 素、各子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就必 须能顺利地在各要素、各子系统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 的传递与交换。为此,各要素和子系统的相接处必须具备一 定的联系条件,这个联系条件通常被称为接口。 因此也可以把机电一体化产品看成是由许多接口将组成 产品的各要素的输入/输出联系为一体的系统

第一节概述 机 二、接口的分类和特点 机电一体化产品接口的分类方法较多,比如根据接口的 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第三章接口设计 变换和调整功能,可将接口分为: 零接口(无变换和调整功能,如:插座、导线等) 被动接口(用被动要素进行变换、调整,如变压器、减速器等) 主动接口(含能动要素,主动进行匹配的接口,如:放大器、AWD 转换器等) 智能接口(含微处理器,可编程或可适应性地改变接口条件,如 PPI8255、STD总线等)
二、接口的分类和特点 机电一体化产品接口的分类方法较多,比如根据接口的 变换和调整功能,可将接口分为: 零接口 (无变换和调整功能,如:插座、导线等) 被动接口(用被动要素进行变换、调整,如变压器、减速器等) 主动接口(含能动要素,主动进行匹配的接口,如:放大器、A/D 转换器等) 智能接口(含微处理器,可编程或可适应性地改变接口条件,如 PPI8255、STD总线等) 第一节 概 述

第一节概述 二、 接口的分类和特点 根据接口的输入输出功能,可将接口分为: 电一体化技术基础 机械接口(进行机械连接的接口,如:管接头、联轴器等) 物理接口(受通过接口部位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具体形态和物理 条件约束的接口,如:气压表、水表等) 信息接口(受规格、标准、语言、符号等逻辑、软件约束的接口, 如:GB、ASCIⅡ码、Basic等) 第三章 环境接口(对周围环境条件有保护作用和隔绝作用的接口,如:防 尘过滤器、防爆开关等) 接口设计 本书按照接口所联系的子系统不同,以控制微机(微电 子系统)为出发点,将接口分为人机接口与机电接口两大类
二、接口的分类和特点 根据接口的输入输出功能,可将接口分为: 机械接口(进行机械连接的接口,如:管接头、联轴器等) 物理接口(受通过接口部位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具体形态和物理 条件约束的接口,如:气压表、水表等) 信息接口(受规格、标准、语言、符号等逻辑、软件约束的接口, 如:GB、ASCII码、Basic等) 环境接口(对周围环境条件有保护作用和隔绝作用的接口,如:防 尘过滤器、防爆开关等) 本书按照接口所联系的子系统不同,以控制微机(微电 子系统)为出发点,将接口分为人机接口与机电接口两大类。 第一节 概 述

第一节概述 机 机电接口:按信息和能量的传递方向,可分为信息采集接口(传感 电 器接口)与控制输出接口。控制微机通过信息采集接口接受传感 器输出信号,检测机械系统运行参数,经过运算处理后,发出有 关控制信号,经过控制输出接口的匹配、转换、功率放大,驱动 化 执行元件来调节机械系统的运行状态,使其按要求动作。 人机接口:包括输出接口与输入接口两类,通过输出接口,操作 者对系统的运行状态、各种参数进行监测;通过输入接口,操作 者向系统输入各种命令及控制参数,对系统运行进行控制。 基础第三章接口设计 人机对话设备 人机接口 控制微机 传器 执行 机械分系统 接口 元件 机电接口 图3-1 机电 ·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
机电接口:按信息和能量的传递方向,可分为信息采集接口(传感 器接口)与 控制输出接口。控制微机通过信息采集接口接受传感 器输出信号,检测机械系统运行参数,经过运算处理后,发出有 关控制信号,经过控制输出接口的匹配、转换、功率放大,驱动 执行元件来调节机械系统的运行状态,使其按要求动作。 人机接口:包括输出接口与输入接口两类,通过输出接口,操作 者对系统的运行状态、各种参数进行监测;通过输入接口,操作 者向系统输入各种命令及控制参数,对系统运行进行控制。 第一节 概 述

补充内容:MCS51单片微机 P1.0 Vec Vs Vee RST/VrD P]. 39 F00 P0-I XTALI P1 3- F0-2 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第三章接口设计 .4 36 P03 P1.5 3 P04 XTAL: P1:6 P0.5 (地址/数 P1,7- P0,6 AYm← P0.7 折总线) RST/Vrp 边 SEN◆ P30RX物 10 3引 Vm函 P3*1/TD一 1 3D一ALE,PRO ALE/PROG+ 食I口 P3·2WT 12 29 ·SEN p33T的 RXD一 (I0镜) 28一 27 TXD+ P34T一 27一26 师 35T1 26-P25 的口 P34W丽 6 P24 (011T, 度今2n P3,7迈 17 24 P23 XTAL:- 3 P22 (地址总线) XTALI一 9 21 吸 Vss 2 P2-0
补充内容 : MCS51单片微机

MCS51单片微机 机 )主电源引脚 电 VSs-(20脚):电路地电平 Vcc-(40脚):正常运行和编程校验(8051/8751)时为+5V电 体化技 源. 2)外接晶振或外部振荡器引脚 XTAL1一(19脚):接外部晶振的一个引脚。. 在单片微机内 荡察是当来痛梨酪余雾入是引斋态接 是业金相效器的输入端 这个放大器构成了片内 XTAL2-(18脚):接外部晶振的另一个引脚.在片内接至振荡 器的反相放大器的输出和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当采用 三章接口设计 外部振荡器时,则此引脚接外部振荡信号的输入·
MCS51单片微机 1) 主电源引脚 Vss-(20脚):电路地电平 Vcc-(40脚):正常运行和编程校验(8051/8751)时为+5V电 源. 2) 外接晶振或外部振荡器引脚 XTAL1—(19脚):接外部晶振的一个引脚。在单片微机内 部,它是一个反相放大器的输入端,这个放大器构成了片内 振荡器.当采用外部振荡器时,此引脚应接地. XTAL2-(18脚):接外部晶振的另一个引脚.在片内接至振荡 器的反相放大器的输出和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当采用 外部振荡器时,则此引脚接外部振荡信号的输入.

MCS51单片微机 3)控制、选通或电源复用引脚 电一体化 RST/Vpo-(9脚):RST即Reset(复位)信号输入端.振荡器工 作时,由该引脚输入脉宽2个以上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时复位单 片微机.当外部在RST与Vcc之间接一个电容(约1OPF)和在 RST与Vss之间接一个电阻约8.2k2)时,就可实现加电复位功 术基础 能. Vp为备用电源输入端,即当Vcc掉电时,由此引脚提供备用电 源,以保持内部RAM的信息 ALE/PROG-(30脚):ALE,允许地址锁存信号输出.当访问 外部存储器时,ALE信号的负跳变将PO口上的低8位地址送入 三章接口设计 锁存器。在非访问外部存储器期间;
MCS51单片微机 3)控制、选通或电源复用引脚 RST/VPD-(9脚):RST即Reset(复位)信号输入端.振荡器工 作时,由该引脚输入脉宽2个以上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时复位单 片微机.当外部在RST与VCC之间接一个电容(约10PF)和在 RST与VSS之间接一个电阻(约8.2k)时,就可实现加电复位功 能. VPD为备用电源输入端,即当Vcc掉电时,由此引脚提供备用电 源,以保持内部RAM的信息 ALE/PROG-(30脚): ALE,允许地址锁存信号输出.当访问 外部存储器时,ALE信号的负跳变将P0口上的低8位地址送入 锁存器。在非访问外部存储器期间;

MCS51单片微机 ALE仍以1/6振荡频率固定不变的速率输出,因而它 能作外部时钟或定时信号用.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 器时,将以1/12振荡频率输出.PROG为编程脉冲 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第三章接口设计 输入端,即当选用8751单片微机时,对片内程序存 储器进行编程时,由此引脚输入编程脉冲, PSEN-(29脚),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选通信号,低 电平有效.在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读取指令码时, 每个机器周期产生二次PSEN信号.在执行片内程序 存储器取指令时,不产生PSEN信号,在访问外部 数据存储器时,亦不产生PSEN信号
MCS51单片微机 ALE仍以1/6振荡频率固定不变的速率输出,因而它 能作外部时钟或定时信号用.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 器时,将以1/12振荡频率输出. PROG为编程脉冲 输入端,即当选用8751单片微机时,对片内程序存 储器进行编程时,由此引脚输入编程脉冲. PSEN-(29脚),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选通信号,低 电平有效.在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读取指令码时, 每个机器周期产生二次PSEN信号.在执行片内程序 存储器取指令 时,不产生PSEN信号,在访问外部 数据存储器时,亦不产生PSEN信号.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新疆大学:《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负责人:周建平).ppt
- 同济大学出版社:《机电工程专业英语》书籍教材PDF电子版 ENGLISH FOR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主编:王永鼎、姜少杰).pdf
-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光机电一体化实用技术.pdf
-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pdf
-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Mechatronic Systems - Georg Pelz,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with HDLs.pdf
-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Mechatronics,Dynamics of Electromechanical and Piezoelectric Systems,A Preumont.pdf
- 新疆大学:《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各部分习题集解答.doc
- 新疆大学:《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实验指导(共四个实验).doc
- 新疆大学:《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开放实验指导书.doc
- 新疆大学:《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Mechatronics Technology.doc
- 新疆大学:《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Mechatronics Technology.doc
- 新疆大学:《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7章 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双馈调速系统.ppt
- 新疆大学:《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6章 基于动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ppt
- 新疆大学:《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5章 基于稳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ppt
- 新疆大学:《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4章 可逆控制和弱磁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ppt
- 新疆大学:《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3章 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ppt
- 新疆大学:《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章 转速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ppt
- 新疆大学:《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章 绪论.ppt
- 机械工业出版社:《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课程书籍教材PDF电子版(第3版,主编:陈伯时).pdf
- 新疆大学:《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试验七 三相SPWM马鞍波SVPWM变频调速系统.docx
- 新疆大学:《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机械系统设计.ppt
- 新疆大学:《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检测系统设计.ppt
- 新疆大学:《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伺服系统设计.ppt
- 山东理工大学:《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Motion control system(B).pdf
- 机械工业出版社:《电子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书籍教材PDF电子版(第5版,编著:阮毅、杨影、陈伯时).pdf
- 山东理工大学:《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1章 绪论(主讲人:张厚升).pdf
- 山东理工大学:《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2章 转速开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2.0 直流调速系统的调速概述.pdf
- 山东理工大学:《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2章 转速开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2.1 V-M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调速特性.pdf
- 山东理工大学:《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2章 转速开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2.2 PWM变换器——电动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调速特性2.pdf
- 山东理工大学:《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2章 转速开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2.3 稳态调速性能指标和开环系统存在的问题.pdf
- 山东理工大学:《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1章 绪论 关键知识点解析.pdf
- 山东理工大学:《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2章 开环直流调速系统 关键知识点解析.pdf
- 山东理工大学:《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3章 转速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3.1 有静差的转速闭环直流调速系统.pdf
- 山东理工大学:《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3章 转速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3.2 无静差的转速闭环直流调速系统.pdf
- 山东理工大学:《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3章 转速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3.3 转速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限流保护.pdf
- 山东理工大学:《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3章 转速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关键知识点解析.pdf
- 山东理工大学:《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4章 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4.1 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其静特性.pdf
- 山东理工大学:《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4章 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4.2 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与动态过程分析.pdf
- 山东理工大学:《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4章 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4.3 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pdf
- 山东理工大学:《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4章 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4.4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弱磁控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