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6章 AT89S52单片机的串行口

第6章 AT89S52单片机 的串行口 2 1
1 第6章 AT89S52单片机 的串行口 1

第6章AT89S52单片机的串行口 6.1串行通信基础 6.1.1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 6.1.2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 6.1.3 串行通信的传输模式 6.1.4串行通信的错误校验 6.2串行口的结构 6.2.1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 6.2.2特殊功能寄存器PCON 6.3串行口的4种工作方式 6.3.1方式0 6.3.2方式1 2
2 第6章 AT89S52单片机的串行口 6.1 串行通信基础 6.1.1 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 6.1.2 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 6.1.3 串行通信的传输模式 6.1.4 串行通信的错误校验 6.2 串行口的结构 6.2.1 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 6.2.2 特殊功能寄存器PCON 6.3 串行口的4种工作方式 6.3.1 方式0 6.3.2 方式1

6.3.3方式2 6.3.4方式3 6.4多机通信 6.4.1多机通信通信的工作原理 6.4.2多机通信设计举例 6.5波特率的制定方法 6.5.1波特率的定义 6.5.2定时器T1产生波特率的计算 6.5.3定时器/计数器T2作为波特率发生器 6.5.4定时器/计数器T2的可编程时钟输出 6.6串行通信接口标准 3
3 6.3.3 方式2 6.3.4 方式3 6.4 多机通信 6.4.1 多机通信通信的工作原理 6.4.2 多机通信设计举例 6.5 波特率的制定方法 6.5.1 波特率的定义 6.5.2 定时器T1产生波特率的计算 6.5.3 定时器/计数器T2作为波特率发生器 6.5.4 定时器/计数器T2的可编程时钟输出 6.6 串行通信接口标准

6.6.1RS-232C双机通信接口 6.6.2RS-422A双机通信接口 6.6.3 RS-485双机通信接口 6.6.420mA电流环串行接口 6.6.5各种串行接口性能比较 6.7串行口的应用设计举例 6.7.1串行通信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6.7.2双机串行通信软件编程 6.7.3PC机与单片机的点对点串行通信接口设计 6.7.4PC机与单片机与多个单片机的串行通信接口设计 4
4 6.6.1 RS-232C双机通信接口 6.6.2 RS-422A双机通信接口 6.6.3 RS-485双机通信接口 6.6.4 20mA电流环串行接口 6.6.5 各种串行接口性能比较 6.7 串行口的应用设计举例 6.7.1 串行通信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6.7.2 双机串行通信软件编程 6.7.3 PC机与单片机的点对点串行通信接口设计 6.7.4 PC机与单片机与多个单片机的串行通信接口设计

内容概要 本章介绍AT89S52单片机片内串行口的工作原理,与串行 口有关的特殊功能寄存器以及串行口的4种工作方式,串行口 多机通信的工作原理,串行通信中的各种接口标准,以及双 机串行通信的软件编程设计。 5
5 内容概要 本章介绍AT89S52单片机片内串行口的工作原理,与串行 口有关的特殊功能寄存器以及串行口的4种工作方式,串行口 多机通信的工作原理,串行通信中的各种接口标准,以及双 机串行通信的软件编程设计

6.1串行通信基础 随着单片机的广泛应用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单片机 与个人计算机或单片机与单片机之间的通信使用较多。 6.1.1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 单片机的数据通信有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两种方式。 1.并行通信 单片机的并行通信通常使用多条数据线将数据字节的各个 位同时传送,每一位数据都需要一条传输线,此外还需要一 条或几条控制信号线。并行通信的示意图见图6-1。 6
6 6.1 串行通信基础 随着单片机的广泛应用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单片机 与个人计算机或单片机与单片机之间的通信使用较多。 6.1.1 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 单片机的数据通信有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两种方式。 1. 并行通信 单片机的并行通信通常使用多条数据线将数据字节的各个 位同时传送,每一位数据都需要一条传输线,此外还需要一 条或几条控制信号线。并行通信的示意图见图6-1

8位数据同时传送 单片机 单片机 询问 应答 图6-1并行通信示意图 团 7
7 图 6 - 1 并行通信示意图

并行通信相对传输速度快。但由于传输线较多,长距离传送 时成本高,因此这种方式适合于短距离的数据传输。 2.串行通信 单片机串行通信是将数据字节分成一位一位的形式在一条传 输线上逐个传送。一次只能传送一位,对于一个字节的数据, 至少要分8位才能传送完毕。如图6-2所示。 串行通信在发送时,要把并行数据变成串行数据发送到线路 上去,接收时要把串行数据再变成并行数据。 串行通信传输线少,长距离传送时成本低,且可以利用电话 网等现成设备,因此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串行通信的使用非 常普遍。 8
8 并行通信相对传输速度快。但由于传输线较多,长距离传送 时成本高,因此这种方式适合于短距离的数据传输。 2. 串行通信 单片机串行通信是将数据字节分成一位一位的形式在一条传 输线上逐个传送。一次只能传送一位,对于一个字节的数据, 至少要分8位才能传送完毕。如图6-2所示。 串行通信在发送时,要把并行数据变成串行数据发送到线路 上去,接收时要把串行数据再变成并行数据。 串行通信传输线少,长距离传送时成本低,且可以利用电话 网等现成设备,因此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串行通信的使用非 常普遍

单片机 DO D1 D2 D3 D4 D5 D6 D7 单片机 8位数据顺次传送 图6-2 串行通信的示意图 9
9 图6-2 串行通信的示意图

6.1.2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 串行通信又有两种方式:异步通信与同步通信。 同步串行通信是采用一个同步时钟,通过一条同步时钟线 ,加到收发双方,使收、发双方达到完全同步,此时,传输 数据的位之间的距离均为“位间隔”的整数倍,同时传送的 字符间不留间隙,既保持位同步关系。同步通信及数据格式 见图6-3。 异步串行通信是指收、发双方使用各自的时钟控制数据的 发送和接收,这样可省去连接收、发双方的一条同步时钟信 号线,使得异步串行通信连接更加简单且容易实现。为使收 发双方协调,要求收、发双方的时钟尽可能一致。 10
10 6.1.2 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 串行通信又有两种方式:异步通信与同步通信。 同步串行通信是采用一个同步时钟,通过一条同步时钟线 ,加到收发双方,使收、发双方达到完全同步,此时,传输 数据的位之间的距离均为“位间隔”的整数倍,同时传送的 字符间不留间隙,既保持位同步关系。同步通信及数据格式 见图6-3。 异步串行通信是指收、发双方使用各自的时钟控制数据的 发送和接收,这样可省去连接收、发双方的一条同步时钟信 号线,使得异步串行通信连接更加简单且容易实现。为使收 发双方协调,要求收、发双方的时钟尽可能一致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运城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1章 串行扩展技术(单片机应用系统的串行扩展).ppt
- 运城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0章 AT89S52单片机与DAC、ADC的接口.ppt
- 运城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8章 扩展存储器(AT89S52单片机外部存储器的扩展).ppt
- 运城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章 8051指令系统与编程基础.ppt
- 运城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4章 AT89S52单片机的中断系统.ppt
- 运城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2章 AT89S52单片机硬件结构.ppt
- 运城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章 单片机概述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Computer(赵润林、朱铭琳、王晓丽).ppt
- 运城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库)第15章 应用系统设计 习题解答.doc
- 运城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库)第14章 抗干扰及可靠性设计 习题解答.doc
- 运城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库)第13章 功率接口设计 习题解答.doc
- 运城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库)第12章 其他接口设计 习题解答.doc
- 运城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库)第11章 串行扩展技术 习题解答.doc
- 运城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库)第10章 DA、AD转换的接口 习题解答.doc
- 运城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库)第9章 扩展IO 习题解答.doc
- 运城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库)第8章 扩展存储器 习题解答.doc
- 运城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库)第7章 显示与开关键盘输入 习题解答.doc
- 运城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库)第6章 串行口 习题解答.doc
- 运城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库)第5章 定时器计数器 习题解答.doc
- 运城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库)第4章 中断系统 习题解答.doc
- 运城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库)第3章 指令系统 习题解答.doc
- 运城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7章 显示与开关键盘输入及微型打印机接口设计.ppt
- 运城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9章 扩展IO(AT89S52单片机的I/O扩展).ppt
- 运城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2章 其他应用接口设计.ppt
- 运城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3章 功率接口设计.ppt
- 运城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4章 单片机应用系统抗干扰与可靠性设计.ppt
- 运城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5章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与调试.ppt
- 安顺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2018版).doc
- 安顺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教学大纲).doc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米应恺).ppt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2章 计算机部件与组装.ppt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6章 PowerPoint 2003.ppt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7章 计算机网络及Internet应用.ppt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3章 计算机操作系统(OS).ppt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4章 文字处理软件 Word 2003.ppt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5章 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3.ppt
- 安顺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计算机新技术及应用.pptx
- 安顺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pptx
- 安顺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计算机系统的构成.pptx
- 安顺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操作系统基础.pptx
- 安顺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