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初、中、高级篇)03 初级宏观经济学计算题1

初级宏观经济学 计算题I 复学终音院
初级宏观经济学 计算题Ⅰ

假定某经济有A、B、C三厂商,A厂商年产5000,卖给 B、C和消费者,其中B买200,C买2000,其余2800卖 给消费者。B年产500,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 其中3000由A购买,其余由消费者购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都用光,计算价值增加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C有500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解: (1)价值增加: A厂商的价值增加:5000-3000=2000 B厂商的价值增加:500-200=300 C厂商的价值增加:6000-2000=4000 总的价值增加:2000+300+4000=6300 (2)GNP=最终产品价值=2800+500+3000=6300 (3)国民收入=GNP一折旧=6300-500=5800 复学经济岩院
1. 假定某经济有A、B、C三厂商,A厂商年产5000,卖给 B、C和消费者,其中B买200,C买2000,其余2800卖 给消费者。B年产500,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 其中3000由A购买,其余由消费者购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都用光,计算价值增加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C有500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解: (1)价值增加: A厂商的价值增加:5000-3000=2000 B厂商的价值增加:500-200=300 C厂商的价值增加:6000-2000=4000 总的价值增加:2000+300+4000=6300 (2)GNP=最终产品价值=2800+500+3000=6300 (3)国民收入=GNP-折旧=6300-500=5800

2.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见表) 单位:亿美元 国民生产总值 4800 总投资 800 净投资 300 消费 3000 政府购买 960 政府预算盈余 30 试计算: (1)国民生产净值(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 复我阶详院
2. 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见表) 单位:亿美元 ———————————————————— 国民生产总值 4800 总投资 800 净投资 300 消费 3000 政府购买 960 政府预算盈余 30 ———————————————————— 试计算: (1)国民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解:(1)、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一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 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 因此国民生产净值=4800-500=4300。 (2)、从GNP=C+I+G+NX中可知N=GNP一C一I一G,因此,净 出口N=4800-3000-800-960=40 (3)、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 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一G,从而有T=BS+G=30+960= 990。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 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 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D=NP-T=4300 990=3310。 (5)个人储蓄S=YD-C=3310-3000=100。 复且经详院
解:(1)、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 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 因此国民生产净值=4800-500=4300。 (2)、从GNP=C+I+G+NX中可知NX=GNP-C-I-G,因此,净 出口NX=4800-3000-800-960=40。 (3)、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 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 990。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 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 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D=NNP-T=4300 -990=3310。 (5)个人储蓄S=YD-C=3310-3000=100

根据下列统计资料,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 净值(NDP)、国民收入(厘)、个人收入(PI)及个人可支配 收入(DPI 单位:亿美元 净投资 125 净出口 15 储蓄 25 资本折旧 50 政府转移支付 120 企业间接税 75 政府购买 200 社会保险金 130 个人消费支出 500 公司未分配利润 100 公司所得税 50 个人所得税 80 复学经济岩院
3. 根据下列统计资料,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 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及个人可支配 收入(DPI)。 单位:亿美元 ————————————————————— 净投资 125 净出口 15 储蓄 25 资本折旧 50 政府转移支付 120 企业间接税 75 政府购买 200 社会保险金 130 个人消费支出 500 公司未分配利润 100 公司所得税 50 个人所得税 80

解:(1)国民生产总值=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500+(125+50)+200+ 15=890。 (2)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一资本折旧=890-50=840。 (3)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一企业间接税=840-75=765。 (4)个人收入=国民收入一公司未分配利润一公司所得税一社会 保险金十政府转移支付 =765-100-50-130+120=605。 (5)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一个人所得税=605-80=525。 复目呼经院
解:(1)国民生产总值=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500+(125+50)+200+ 15=890。 (2)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资本折旧=890-50=840。 (3)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840-75=765。 (4)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 保险金+政府转移支付 =765-100-50-130+120=605。 (5)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605-80=525

4.假定某经济中有如下方程: C=100+0.6YD.消费 =50 …投资 G=250.., 政府购买 T=100. ■■■■■■■■■■■ 税收 试求:(1)均衡收入(Y)和可支配收入(YD) (2)消费支出(C) (3)私人储蓄(SP)和政府储蓄(SG) (4)乘数(KI) 复学经济岩院
4.假定某经济中有如下方程: C=100+0.6YD…………消费 I=50……………………投资 G=250…………………政府购买 T=100…………………税收 试求:(1)均衡收入(Y)和可支配收入(YD) (2)消费支出 (C) (3)私人储蓄(SP)和政府储蓄(SG) (4)乘数(KI)

解:(1)由Y=C+I+G与YD=Y一T可得:均衡收入Y=850, YD=750。 (2)消费C=550。 (3)私人储蓄SP=YD-C=750-550=200 政府储蓄SG=T-G=100-250=-150。 (4)乘数K1 2.5 1-b 复且学经院8
8 解:(1)由Y=C+I+G与YD=Y-T可得:均衡收入Y= 850, YD=750。 (2)消费C=550。 (3)私人储蓄SP=YD-C=750-550=200。 政府储蓄SG=T-G=100-250=-150。 (4)乘数 KI= =2.5 1 1− b

5.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YD为可 支配收入),投资支出为I=50,政府购买G=200,政 府转移支付TR=62.5,比例所得税税率t=0.25,(单位 均为10亿), 试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 (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 移支付乘数 复学经济岩院
5. 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 YD (YD为可 支 配收入),投资支出为I=50,政府购买G=200,政 府转移支付TR=62.5,比例所得税税率t=0.25, (单位 均为10亿), 试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 (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 移支付乘数

解:(1)可支配收入 Y,=Y-T+t=Y-0.25Y+62.5=0.75Y+62.5 Y=C+/+G=10008(0.75+625)+50+20=100+0.6+50+50+200=06+400 得y 400 =1000 均衡收入 0.4 复学终音院
解:(1)可支配收入 0.25 62.5 0.75 62.5 Y Y T t Y Y Y d r = − + = − + = + Y C I G Y Y Y = + + = + + + + = + + + + = + 100 0.8(0.75 62.5) 50 200 100 0.6 50 50 200 0.6 400 400 1000.............................. 0.4 得 Y = = 均衡收入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初、中、高级篇)02 初级宏观经济学选择题2.ppt
- 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初、中、高级篇)01 初级宏观经济学选择题1.ppt
- 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初、中、高级篇)四章金融市场: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ppt
- 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初、中、高级篇)二章宏观经济学度量衡:国民收入核算.ppt
- 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初、中、高级篇)三章总支出与国民收入:产品市场角度.ppt
- 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初、中、高级篇)7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ppt
- 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初、中、高级篇)14 第十四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ppt
- 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初、中、高级篇)12 第十二章动态模型基础.ppt
- 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初、中、高级篇)11 第十一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ppt
- 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初、中、高级篇)10 第十章开放经济.ppt
- 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初、中、高级篇)09 第九章投资理论.ppt
- 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初、中、高级篇)07 第七章宏观经济政策.ppt
- 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初、中、高级篇)06 第六章总供给、总需求和价格调节.ppt
- 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初、中、高级篇)01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ppt
- 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初、中、高级篇)10 第十章经济增长理论.ppt
- 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初、中、高级篇)09 第九章货币理论.ppt
- 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初、中、高级篇)08 第八章投资理论.ppt
- 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初、中、高级篇)07 第七章消费理论.ppt
- 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初、中、高级篇)06 第六章新凯恩斯主义.ppt
- 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初、中、高级篇)05 第五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II.ppt
- 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初、中、高级篇)04-初级宏观经济学计算题2.ppt
- 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初、中、高级篇)05 初级宏观经济学分析讨论题1.ppt
- 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初、中、高级篇)06 初级宏观经济学分析讨论题2.ppt
- 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初、中、高级篇)07 初级宏观课后思考题.ppt
- 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初、中、高级篇)01 Topics+in+Macroeconomic+Policy+Part+I.ppt
- 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讲义(初、中、高级篇)01 高级宏观:拉姆齐模型.pdf
- 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初、中、高级篇)02 Topics in Macroeconomic Policy Part II.ppt
- 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讲义(初、中、高级篇)02 高级宏观:迭代模型.pdf
- 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初、中、高级篇)03 Topics in Macroeconomics Part III.ppt
- 复旦大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讲义(初、中、高级篇)03 高级宏观:经济增长理论.pdf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发展经济学 Economics of Development》教学资源_参考书目录.doc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发展经济学 Economics of Development》教学资源_第一章 导论.ppt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发展经济学 Economics of Development》教学资源_第十章 农业与经济发展.ppt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发展经济学 Economics of Development》教学资源_第十一章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ppt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发展经济学 Economics of Development》教学资源_第十二章 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ppt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发展经济学 Economics of Development》教学资源_第二章 经济增长.ppt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发展经济学 Economics of Development》教学资源_第三章 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ppt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发展经济学 Economics of Development》教学资源_第四章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ppt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发展经济学 Economics of Development》教学资源_第五章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ppt
-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发展经济学 Economics of Development》教学资源_第六章 外部资源与经济发展.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