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第九章 稠密矩阵运算

第九章稠密矩阵运算 习题例题: 1、根据9.3.2节所讨论的矩阵-向量乘法,试证明:在p个处理器的超立方上 用SF选路方法进行矩阵ˉ向量乘法,其并行运行时间约为 n/p+t, log p+(3/2)t,(n/p)log p 2、试证明:在超立方上,并行分块矩阵算法和 Cannon乘法的等效率函数约为 f(p)=O(p32);而Fox乘法的等效率函数为f(p)=O(p32logp) 3、根据94.3节所讨论的Fox函数: (1)试写出Fox乘法的形式描述 (2)试分析Fox乘法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4、算法9.7给出了n的平方个处理器的并行系统上用 PRAM-CREW模型施行两个n*n矩阵 相乘的算法。假定存储器的读写事件为t,两个元素的乘加时间为t。试分析该算法 的并行运行时间 算法97PRAM-CREW上矩阵相乘算法 输入:A,xn,Bn× 输出:Cnx (1)将n2个处理器组织成nXn的网孔 (2)for each P.do (2.1)c1,=0 (2.2for k=0 to n-1 do Cii -Cr. b endfor endfor 5、参照图9.14,算法98描述了m*二维 systolic阵列上实现Antn*Bnk=Cmk的 矩阵乘法,它是采用流水线原理,通过在时间上延迟矩阵元素的办法来达到一对下标 合宜的矩阵元素适时相乘的目的
第九章 稠密矩阵运算 习题例题: 1、根据 9.3.2 节所讨论的矩阵-向量乘法,试证明:在 p 个处理器的超立方上, 用 SF 选路方法进行矩阵 - 向量乘法,其并行运行时间约为 n / p t s log p (3/ 2)tw (n/ p)log p 2 + + 。 2、试证明:在超立方上,并行分块矩阵算法和 Cannon 乘法的等效率函数约为 ( ) ( ) 3/ 2 f E p = O p ;而 Fox 乘法的等效率函数为 ( ) ( log ) 3/ 2 f E p = O p p 。 3、根据 9.4.3 节所讨论的 Fox 函数: (1) 试写出 Fox 乘法的形式描述; (2) 试分析 Fox 乘法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4、 算法 9.7 给出了n 的平方个处理器的并行系统上用 PRAM-CREW 模型施行两个 n*n 矩阵 相乘的算法。假定存储器的读写事件为 a t ,两个元素的乘-加时间为 c t 。试分析该算法 的并行运行时间。 5、参照图 9.14,算法 9.8 描述了 m*k 二维 systolic 阵列上实现 Am*n * Bn*k =Cm*k 的 矩阵乘法,它是采用流水线原理,通过在时间上延迟矩阵元素的办法来达到一对下标 合宜的矩阵元素适时相乘的目的

算法98SMD-MC2上 Systolic矩阵相乘算法 输入:Am×n,B2×k 输出:在P,中存有乘积矩阵元素cy Be for i=1 to m par i to k 0 (2) while p收到a和b时do (2.1) 十a (22fi< m then发送b给P+1, endif (2.3)j<kthm发送a给P,+1endf erewhile endor b b b 12345 b bbbbb b b b a11a12a13414a5 ao a22 A23 a 33a34 3,L 2 4,2 图914矩阵A和B的输入加载方式

试问①为了确保a1与b适时在P,相遇矩阵的第i行要比第i1行(2≤i≤m)滞后多少 时间单位?同样B矩阵的第j列要比第j一1列(2≤j≤k)的滞后多少时间单位? ②当jk时,a传送给P,+1吗?当=m时b传送给P1,吗?
试问:①为了确保 i s a , 与 s j b , 适时在 Pi, j 相遇矩阵的第 i 行要比第 i-1 行(2≤i≤m)滞后多少 时间单位?同样,B 矩阵的第 j 列要比第 j 一 1 列(2≤j≤k)的滞后多少时间单位? ②当 j=k 时,a 传送给 Pi, j+1 吗?当 i=m 时.b 传送给 Pi+1, j 吗?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第八章 基本通信操作.doc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第七章 并行算法的一般设计过程.doc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第六章 并行算法的基本设计技术.doc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第五章 并行算法的一般设计策略.doc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第四章 并行算法的设计基础.doc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第三章 并行计算性能评测.doc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第二章 当代并行计算机系统介绍.doc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第十五章 并行程序设计环境与工具.doc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第十四章 分布存储系统并行编程.doc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第十三章 共享存储系统并行编程.doc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第十二章 并行程序设计基础.doc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第十一章 快速傅里叶变换.doc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第十章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doc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第一章 并行计算机系统及其结构模型.doc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课程教学资源(讲义)例题讲解.doc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课程教学资源(讲义)各章小结.doc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课程教学资源(试卷)并行分布式试卷(三).doc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课程教学资源(试卷)并行分布式试卷(二).doc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课程教学资源(试卷)并行分布式试卷(一).doc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课程教学资源_Part III Parallel Programming Models.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课程教学资源(实验)并行计算PC机群的构建.doc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排序.doc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课程教学资源(实验)快速傅氏变换和离散小波变换.doc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课程教学资源(实验)串匹配 String Matching.doc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课程教学资源(实验)图论.doc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课程教学资源(实验)组合优化.doc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计算几何.doc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课程教学资源(实验)矩阵运算.doc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课程教学资源(实验)线性方程组的直接解法.doc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课程教学资源(实验)线性方程组的迭代解法.doc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行计算 Parallel Computing》课程教学资源(实验)矩阵特征值计算.doc
- 浙江大学:《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浙江大学:《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图形设备与系统.ppt
- 浙江大学:《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裁剪、反走样方法.ppt
- 浙江大学:《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光栅图形的扫描转换与区域填充(二维填充图元的生成).ppt
- 浙江大学:《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投影.ppt
- 浙江大学:《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三维形体的表示.ppt
- 浙江大学:《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直线、圆、椭圆生成算法.ppt
- 浙江大学:《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图形变换.ppt
- 浙江大学:《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真实感图形绘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