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成果)刘东老师班级第二次讨论——赵志宇

关于互动用电的通信问题和对策的思考 组长:赵志宇5120309474 组员:叶迪卓然卢家驹李子龙黄光磊 我们讨论的问题源于电能的特殊属性。我们知道电能是一种二次能源,便于运输,但不 易大规模储存。在电力系统,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大的框架之下,由于发电端和用电端信息 的不对称,发出的电始终和消耗的电的差值,始终不能维持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这就造成 了两种矛盾:电厂有电无人用,用户电荒愁电用。 矛盾意味着解决的对策。 对于电厂,通过准确预测所供负荷(用户)在本运行周期内消耗的电能,来调节发电机 组的发电量。通过怎样的方法预测呢?有以下几点: (1)分析以往用户耗电的经验数据: (2)与用户建立用电量定制的合作关系,双方协议在将来的某个时段会用电多少量: (3)建立对突发用电消耗的侦查、反馈、动作能力,特别是在电网日趋智能的未来, 应用高级智能的测量装置越发必要。高级量测体系(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AM)⑩是 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的主要区别之一。AM1是一个用来测 量、收集、储存、分析和运用用户用电信息的完整网络和系统,目前主要包括智能电表(smat meter)、双向通信网络(two2 way communication network)、量测数据管理系统 (meter data management system)和用户户内网络(home area networks),其结构如图I所示: 高级量测体系 智能 双向通 电表 信网络 用户户 量测数 内网络 据管理 系统 图1AMI组成示意图 互动用电的良好通信可以解决电厂和用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做到发电量大致和用 电量相近。 对于互动用电的未来,我们组有以下几点畅想: (1)互动用电的将来必然是信息流与能量流交相辉映的蓝图。电能的利用必然更加的 精细和节约,通过通信的良好沟通,电能会更加按照人类的意志诗意的栖居。能源互联网的 概念己经呼之欲出,如果把全国的发电端和用电端都认为是节点,那么密密麻麻的能量流动 将会在信息技术的实时监测下安全的呈现出来。 (2)大规模超大量的储能设备也许会研发出来,缓解了发电用电不匹配的压力,可以 将用不掉的电暂时存储在储能装置中
关于互动用电的通信问题和对策的思考 组长:赵志宇 5120309474 组员:叶迪卓然 卢家驹 李子龙 黄光磊 我们讨论的问题源于电能的特殊属性。我们知道电能是一种二次能源,便于运输,但不 易大规模储存。在电力系统,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大的框架之下,由于发电端和用电端信息 的不对称,发出的电始终和消耗的电的差值,始终不能维持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这就造成 了两种矛盾:电厂有电无人用,用户电荒愁电用。 矛盾意味着解决的对策。 对于电厂,通过准确预测所供负荷(用户)在本运行周期内消耗的电能,来调节发电机 组的发电量。通过怎样的方法预测呢?有以下几点: (1)分析以往用户耗电的经验数据; (2)与用户建立用电量定制的合作关系,双方协议在将来的某个时段会用电多少量; (3)建立对突发用电消耗的侦查、反馈、动作能力,特别是在电网日趋智能的未来, 应用高级智能的测量装置越发必要。高级量测体系( 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AMI)是 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的主要区别之一。AMI 是一个用来测 量、收集、储存、分析和运用用户用电信息的完整网络和系统,目前主要包括智能电表 ( smart meter) 、双向通信网络 (two2way communication network) 、量 测 数 据 管 理 系 统 ( meter data management system) 和用户户内网络 ( home area networks),其结构如图 1 所示: 互动用电的良好通信可以解决电厂和用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做到发电量大致和用 电量相近。 对于互动用电的未来,我们组有以下几点畅想: (1)互动用电的将来必然是信息流与能量流交相辉映的蓝图。电能的利用必然更加的 精细和节约,通过通信的良好沟通,电能会更加按照人类的意志诗意的栖居。能源互联网的 概念已经呼之欲出,如果把全国的发电端和用电端都认为是节点,那么密密麻麻的能量流动 将会在信息技术的实时监测下安全的呈现出来。 (2)大规模超大量的储能设备也许会研发出来,缓解了发电用电不匹配的压力,可以 将用不掉的电暂时存储在储能装置中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成果)刘东老师班级第二次讨论——黎晨阳.docx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成果)刘东老师班级第二次讨论——姚益剑.doc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成果)刘东老师班级第二次讨论——杨佳涛.docx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成果)刘东老师班级第二次讨论——常飞宇.doc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成果)刘东老师班级第二次讨论——谢方鑫.docx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成果)刘东老师班级第二次讨论——王聪.docx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成果)刘东老师班级第二次讨论——成家瑶.docx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成果)刘东老师班级第二次讨论——陈丽霞.docx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成果)刘东老师班级第三次讨论——刘璐.docx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成果)刘东老师班级第三次讨论——刘宗林.docx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成果)刘东老师班级第三次讨论——崔一帆.docx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成果)刘东老师班级第三次讨论——余正东.doc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成果)刘东老师班级第三次讨论——陈克尧.docx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成果)刘东老师班级第三次讨论——周凌锋.docx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成果)刘东老师班级第三次讨论——沈航.doc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成果)刘东老师班级第三次讨论——李菁.docx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成果)刘东老师班级第三次讨论——刘德远.doc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成果)刘东老师班级第三次讨论——黄森.doc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成果)刘东老师班级第三次讨论——周伟涛.docx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成果)刘东老师班级第三次讨论——郑伊.docx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成果)刘东老师班级第二次讨论——戴进墩.docx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成果)刘东老师班级第二次讨论——余洋洋.docx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成果)刘东老师班级第二次讨论——尚佼娟.docx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成果)刘东老师班级第二次讨论——孙秋.doc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成果)刘东老师班级第二次讨论——甘宇翔.docx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成果)刘东老师班级第二次讨论——甘宇翔.pptx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课)能源互联网———从理念到技术实现.pptx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课)能源互联网从提出到技术实现.pptx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课)能源互联网——从理念到技术实现.pptx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课)能源互联网的组建.pptx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课)能源互联网——微网的概念.pptx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课)能源互联网从理念到技术实现.pptx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课)能源互联网 徐睿.pptx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课)能源互联网.pptx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课)能源互联网.pptx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课)能源互联网_万家豪.pptx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课)能源互联网从理念到技术实现.pptx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课)能源互联网从理念到技术实践.pptx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课)自动化_周修宁.pptx
-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资源(讨论课)从信息模型到信息物理系统.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