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开放专科”小学教育专业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2)期末试题(开卷)
试卷代号:2083 座位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一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小教专业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2) 试题 2007年7月 题 号 二 三 四 总 分 分 数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在考夫曼的系统分析模式中,确定问题方案要进行4项有关的分析,分别是:一 一、任务分析、方法和手段的分析。() A.内容分析使命分析 B.使命分析职能分析 C.职能分析活动分析 D.使命分析动机分析 2.学习风格的构成有()三个层面。 A.场独立、场依存和生理 B.生理、心理和社会 C.焦虑水平、概括和列举 D.生理、心理和气质 3.教学活动过程是一种系统过程,该过程蕴含着三个从属过程:( )。 A,学习过程、教授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B.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资源和组织支撑变量 C.学习过程、教授过程和测验过程 D.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 4.“各种媒体仅仅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介物,就如同用不同的车辆都能运载食品,但如不能 改变食品的营养结构,不同的媒体也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产生更大的影响。”教育效果的好坏 不在于媒体,而在于方法,任何一种教育媒体,其使用方法都可以有很大的不同。这是()的 观点。 A.克拉克 B.贝茨 C.戴尔 D.麦克卢汉 462
试卷代号:2083 座位号口习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小教专业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2) 试题 200 年 7月 题 号 四 总 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 (每题 3分 ,共 30分) 1.在考夫曼的系统分析模式中,确定问题方案要进行4项有关的分析,分别是:_ 、 、任务分析、方法和手段的分析。( ) A.内容分析 使命分析 B.使命分析 职能分析 C.职能分析 活动分析 D.使命分析 动机分析 2.学习风格的构成有( )三个层面。 A.场独立 、场依存和生理 B.生理 、心理和社会 C.焦虑水平、概括和列举 U.生理、心理和气质 3.教学活动过程是一种系统过程,该过程蕴含着三个从属过程 :( )。 A.学习过程 、教授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B.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资源和组织支撑变量 C.学习过程、教授过程和测验过程 D.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 4.“各种媒体仅仅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介物,就如同用不同的车辆都能运载食品,但如不能 改变食品的营养结构,不同的媒体也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产生更大的影响。”教育效果的好坏 不在于媒体,而在于方法,任何一种教育媒体,其使用方法都可以有很大的不同。这是( )的 观点。 A.克拉克 B.贝茨 C.戴尔 D.麦克卢汉 462
5.通常是两维排列,以媒体的种类为一维,以教学功能及其他考虑因素为另一维,然后用 某种评判尺度反映两者之间的关系。评判尺度可用“适宜”与否、“有利、较有利、困难、不利”等 不同级别或维度的文字表示,也可用数字和字母符号表示。这种选择媒体的方法是( )。 A.问题表型 B.矩阵型 C.算法型 D.流程图型 6.杜比数字音响技术是一种新的立体环绕声技术,它采用了( )个声道。 A.6 B.2 C.4 D.5 7.在播放质量方面,4种电器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 A.DVD、LD、VCD、VHS B.LD、DVD、VCD、VHS C.VCD、VHS、DVD、LD D.DVD、VCD、LD、VHS 8.关于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作用的表述中,有错误的是()。 A,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提供虚拟现实的教学条件 B.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提供多种感官参与和非线性组织结构的信息空间 C.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提供自然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和交互活动 D.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提供比其他教学方式更经济的教学活动、需要更少的投入 9.关于音像信息数字化处理方法的下列表述中,有错误的是() A.数字信号的压缩只能采用不可逆编码方法,即无损压缩,解码之后的数据与原始 数据完全一致 B.基本方法是把连续的音频或视频信号经过采样和量化形成离散的数字化的音频 或视频信号 C.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定理,最低的采样频率应该是信号频率带宽中最高频率的两倍 以上,以保证信号的正确还原 D.为了保证图像信号的信噪比,视频信号的量化等级至少要达到256级(256= 2),故称8比特量化 463
5.通常是两维排列,以媒体的种类为一维,以教学功能及其他考虑因素为另一维,然后用 某种评判尺度反映两者之间的关系。评判尺度可用“适宜”与否、“有利、较有利、困难、不利”等 不同级别或维度的文字表示,也可用数字和字母符号表示。这种选择媒体的方法是( )。 A.问题表型 C.算法型 矩阵型 流程 图型 6.杜 比数字音响技术是一种新的立体环绕声技术,它采用了( )个声道。 A.6 B, 2 C. 4 D. 5 7.在播放质量方面 ,4种电器 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 A. DVD,L,D,VCD,VHS B. LD,DVD,VCD,VHS C. VCD,VHS,DVD,I_D D. DVD,VCD,LD,VHS 8.关于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作用的表述中,有错误的是( )。 A.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提供虚拟现实的教学条件 B.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提供多种感官参与和非线性组织结构的信息空间 C.多媒体计算机可 以提供 自然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和交互活动 D.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提供 比其他教学方式更经济的教学活动、需要更少的投入 9.关于音像信息数字化处理方法的下列表述中,有错误的是( ) A.数字信号的压缩只能采用不可逆编码方法,即无损压缩,解码之后的数据与原始 数据完全一致 B.基本方法是把连续的音频或视频信号经过采样和量化形成离散的数字化的音频 或视频信号 C.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定理,最低的采样频率应该是信号频率带宽中最高频率的两倍 以上,以保证信号的正确还原 D。为了保证图像信号的信噪比,视频信号的量化等级至少要达到 256级(256 = 2fl ),故称 8比特量化 463
10.下述关于录音一投影仪组合的表述中存在问题的是()。 A.录音一投影仪组合能同时传递视听教学信息,有效教授概念、技能以及情感态度 等教学活动 B.录音一投影仪组合要求系统有较好的声、像同步控制功能,对教师的操作技能与 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C.教学设计方便,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层次、知识状况等进行设计和修改 D.录音一投影仪组合硬件设备移动性差,教学控制较复杂 得分 评卷人 二、简答题(每题7分,共21分) 1.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五个基本步骤。 2.戴尔的“经验之塔”的主要观点。 3.使能目标分析的基本内容。 得 分 评卷人 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1.教学系统方法是一种系统地设计、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教与学全过程的总方法。它 是在程序教学的开发模式、传播理论和一般系统理论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2.在早期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与现代的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人工智 能技术整合的计算机教育应用之间,不仅存在着某些继承和丰富的联系,更多的是发展和创新 的关系。()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3.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图式是人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所以,图式的形成和变化 由两个基本过程组成:同化、顺化。()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464
10.下述关于录音一投影仪组合的表述中存在问题的是( )。 A.录音一投影仪组合能同时传递视听教学信息,有效教授概念、技能以及情感态度 等教学活动 B.录音一投影仪组合要求系统有较好的声、像同步控制功能,对教师的操作技能与 课 堂教学组织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C.教学设计方便,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层次、知识状况等进行设计和修改 D.录音一投影仪组合硬件设备移动性差,教学控制较复杂 得 分 评卷人 二、简答题(每题 7分 ,共 21分) 1.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五个基本步骤。 2.戴尔的“经验之塔”的主要观点。 3.使能目标分析的基本内容。 得 分 评卷人 三、判断题(每题 3分,共 30分) 1.教学系统方法是一种系统地设计、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教与学全过程的总方法。它 是在程序教学的开发模式、传播理论和一般系统理论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 .完全正确 「无错误 ,但不完备 完全错误 部分错误 2.在早期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与现代的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人工智 能技术整合的计算机教育应用之间,不仅存在着某些继承和丰富的联系,更多的是发展和创新 的关系。(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 ,但 不完备 D.部分错误 3.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图式是人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所以,图式的形成和变化 由两个基本过程组成:同化、顺化。(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464
4.按照班杜拉(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人类大多数的学习是通过榜样作用学到 的。个体因素、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的、彼此联系的,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生活中的重 要人物的行为而学习到社会行为。()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5.人耳的音调感觉与声音的频率相对应。频率高,音调高,声音听起来“尖”;频率低,音 调低,声音听起来“低沉”。()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6.网上教育环境按照应用服务性质分,主要为4部分:网络教育的具体应用、网上教育资 源、网上教学管理、网络硬件基础设施和教学平台。()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7.课件的教学环节设计涉及6个方面的问题:阐明教学目标、呈现教学内容(信息量的大 小)、剖析重点难点、渗透学法指导、合理设置反馈、适时归纳总结(完善知识建构的意义以及知 识的迁移)。()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8.校园网的教育应用分为:教学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教学科研系统、学校行政和教学管理 系统、通讯服务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等功能部分(或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以相应的工作主干网 为基础,并建成相应的资源中心数据库。()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9.信息加工分析可以揭示两种信息:清楚的描述实现教学目标的信息加工步骤和单元目 标,即呈现一系列目标和行为。并且还可以揭示出某些不明显的个别步骤。它对于设计教学 中的发展教学策略等后续工作非常关键,特别是那些内部加工而非外显的行为尤为重要。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465
4.按照班杜拉(A. 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人类大多数的学习是通过榜样作用学到 的。个体因素、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的、彼此联系的,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 自己生活中的重 要人物的行为而学习到社会行为。(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5.人耳的音调感觉与声音的频率相对应。频率高,音调高,声音听起来“尖”;频率低,音 调低,声音听起来“低沉”。(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6.网上教育环境按照应用服务性质分,主要为 4部分:网络教育的具体应用、网上教育资 源、网上教学管理、网络硬件基础设施 和教学平台。(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7.课件的教学环节设计涉及 6个方面的问题:阐明教学目标、呈现教学内容(信息量的大 小)、剖析重点难点、渗透学法指导、合理设置反馈、适时归纳总结(完善知识建构的意义以及知 识的迁移)。(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8.校园网的教育应用分为:教学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教学科研系统、学校行政和教学管理 系统 、通讯服务系统和网络管理 系统等功能部分(或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以相应的工作主干网 为基础 ,并建成相应的资源中心数据库 。(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 ,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9.信息加工分析可以揭示两种信息:清楚的描述实现教学目标的信息加工步骤和单元 目 标,即呈现一系列目标和行为。并且还可以揭示出某些不明显的个别步骤。它对于设计教学 中的发展教学策略等后续工作非常关键,特别是那些内部加工而非外显的行为尤为重要。 ( ) 完全正确 无错误,但不完备 B.完全错误 D.部分错误 46}i
10.作为有线接入的补充,在不便有线接人的地区,像偏远山区的中小学校,通过微波专 线、卫星通信或移动通信系统等方式接人Internet都属于无线接人方式。微波专线的接入方 式具有建设周期短、费用低、传输速率高、方便、可调等不可替代的优点。()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得分 评卷人 四、实践题(19分) 完成一个教学设计,要求有前期分析、目标编制、策略设计和评价方案4部分内容。 466
10.作为有线接人的补充,在不便有线接人的地区,像偏远山区的中小学校,通过微波专 线、卫星通信或移动通信系统等方式接人Internet都属于无线接人方式。微波专线的接人方 式具有建设周期短、费用低、传输速率高、方便、可调等不可替代的优点。(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误,但不完备 D.部分错误 得 分 评卷人 四、实践题 (19分 ) 完成一个教学设计,要求有前期分析、目标编制、策略设计和评价方案 4部分内容。 466
试卷代号:2083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一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小教专业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2)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7年7月 一、选择题(每空3分,共30分)】 1.B 2.B 3.A 4.A 5.B 6.A 7.A 8.A 9.A 10.D 二、简答题(每题7分,共21分) 1.五个基本步骤:制定评价计划、选择评价方法、试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资料、归纳和分析 资料、报告评价结果。 2.人的经验有的是直接方式得来的,有的是由间接方式得来的,各种经验大致可分为三 大类十个阶层: ·做的经验: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设计的经验、参与演戏; ·观察的经验:观摩示范、野外旅行、参观展览、电影与电视、广播、录音、照片、幻灯; ·抽象的经验:视觉符号、言语符号。 戴尔经验之塔的主要观点是: ①经验之塔最低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趋抽象。 ②教育应从具体经验人手,逐步过渡到抽象,这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 ③教育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发展思维,向抽象和一般发展,形成概念,上升为理论。 ④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媒体,可以使得教育内容更为具体,从而形成科学的抽象。 ⑤位于宝塔中层的是替代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而且易 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信息加工分析完成后,学习内容分析的另一项任务就是鉴定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所必须 掌握的先决条件。先决条件包括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两类。必要条件是指决定下一步学习 必不可少的条件,也就是使能目标。 467
试卷代号:2083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小教专业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2)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7年 7月 一、选择题(每空 3分,共 30分) 1.B 2.B 3.A 4.A 5.B 6. A7. A 8. A 9. A 10. D 二、简答题(每题 7分,共 21分) 1.五个基本步骤:制定评价计划、选择评价方法、试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资料、归纳和分析 资料、报告评价结果 。 2.人的经验有的是直接方式得来的,有的是由间接方式得来的,各种经验大致可分为三 大类十个阶层: ·做的经验: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设计的经验、参与演戏; ·观察的经验:观摩示范、野外旅行、参观展览、电影与电视、广播、录音、照片、幻灯; ·抽象的经验:视觉符号、言语符号 。 戴尔经验之塔的主要观点是: ①经验之塔最低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趋抽象。 ②教育应从具体经验人手,逐步过渡到抽象 ,这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 。 ③教育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发展思维,向抽象和一般发展 ,形成概念,上升为理论 。 ④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媒体,可以使得教育内容更为具体,从而形成科学的抽象。 ⑤位于宝塔中层的是替代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而且易 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信息加工分析完成后,学习内容分析的另一项任务就是鉴定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所必须 掌握的先决条件。先决条件包括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两类。必要条件是指决定下一步学习 必不可少的条件 ,也就是使能 目标 。 467
在从起点状态到终点目标之间,学生必定有许多知识技能尚未掌握,而掌握这些知识技能 又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这些介于起点到终点之间的教学目标就称为使能目标。从起 点到终点之间所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越多,则使能目标也越多。一般而言,如果先后两次教 学的知识、技能距离较大,其中的使能目标也比较多。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般是从终点目标出发,来一步一步揭示其使能目标的,如反复提出 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标,他必须预先具备什么能力或倾向?”一直追问到学生的起点 状态为止,然后把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分层次一一排列出来。这样,起点状态、使能目标 和终点目标及其类型和它们的先后顺序被分析清楚了,则教学的步骤和方法的确定就有科学 的依据。 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1.C 2.A 3.D 4.A 5.A 6.A 7.A 8.A 9.A 10.A 四、实践题(共19分) 前期分析(5分) 目标编制(5分) 策略设计(5分) 评价方案(4分) 468
在从起点状态到终点目标之间,学生必定有许多知识技能尚未掌握,而掌握这些知识技能 又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这些介于起点到终点之间的教学目标就称为使能目标。从起 点到终点之间所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越多,则使能目标也越多。一般而言,如果先后两次教 学的知识、技能距离较大 ,其中的使能 目标也 比较多。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般是从终点目标出发,来一步一步揭示其使能目标的,如反复提出 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标,他必须预先具备什么能力或倾向?”一直追问到学生的起点 状态为止,然后把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分层次一一排列出来。这样,起点状态、使能 目标 和终点目标及其类型和它们的先后顺序被分析清楚了,则教学的步骤和方法的确定就有科学 的依据 。 三、判断题(每题 3分,共 30分) 1. C 2. A 3. D 4. A 5. A 6. A 7. A 8. A 9. A 10. A 四、实践题(共 19分) 前期分析(<5分) 目标编制(5分) 策略设计(<5分) 评价方案(4分) 468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国家开放大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开放专科”小学教育专业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1)期末试题(7月).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开放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学期末试题(7月).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开放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试题(7月).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开放专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试题(7月).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教育管理专业现代教育管理专题期末试题(开卷).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教育管理专业现代教育技术期末试题(开卷).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教育管理专业教育评价期末试题(1月).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教育管理专业教育法学期末试题(1月).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教育管理专业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1月).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开放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教育原理期末试题(1月).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开放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心理专题期末试题(1月).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开放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期末试题(1月).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教育管理专业教育行政概论期末试题(1月).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教育管理专业教育学期末试题(1月).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开放专科”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思想期末试题(1月).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开放专科”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教师学导论期末试题(1月).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开放专科”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试题(1月).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开放专科”小学教育专业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1月).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开放专科”小学教育专业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2)期末试题(开卷).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开放专科”小学教育专业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1)期末试题(1月).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开放专科”小学教育专业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7月).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开放专科”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试题(7月).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开放专科”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教师学导论期末试题(7月).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开放专科”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思想期末试题(7月).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教育管理专业教育学期末试题(7月).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教育管理专业教育行政概论期末试题(7月).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开放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期末试题(7月).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开放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心理专题期末试题(7月).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开放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教育原理期末试题(7月).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教育管理专业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7月).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教育管理专业教育法学期末试题(7月).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教育管理专业教育评价期末试题(7月).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教育管理专业现代教育技术期末试题(开卷).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教育管理专业现代教育管理专题期末试题(开卷).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开放专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试题(1月).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开放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试题(1月).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开放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期末试题(1月).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开放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学期末试题(1月).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开放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课程论期末试题(1月).pdf
- 国家开放大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开放专科”小学教育专业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1)期末试题(1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