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技学院:《热工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热量传输(2.10)气体与固体间的辐射换热

热量传输 第十讲 气体与固体间的辐射换热 本课的基本要求: 1.掌握气体辐射的特点,正确理解气体的吸收定律。 2.能够正确使用霍脱尔线图求出气体的黑度、气体的吸收率 3.能够理解综合换热并知道综合换热量的计算步骤 出 (#
‹#› 第十讲: 一、本课的基本要求: 1. 掌握气体辐射的特点,正确理解气体的吸收定律。 2. 能够正确使用霍脱尔线图求出气体的黑度、气体的吸收率。 3. 能够理解综合换热并知道综合换热量的计算步骤。 第二章 热 量 传 输 气体与固体间的辐射换热

热量传输 本课的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学会正确使用霍脱尔 线图。 2.本课的难点是计算气体的黑度及气体 的吸收率。 出 (#
‹#› 二、本课的重点、难点: 1. 本课的重点是学会正确使用霍脱尔 线图。 2. 本课的难点是计算气体的黑度及气体 的吸收率。 第二章 热 量 传 输

热量传输 24.4气体与固体间的辐射换热 1.气体辐射的特点 (1)选择性 (2)容积内辐射 (3)r=0 2.气体的吸收定律 loe-ks 单色辐射强度穿过气层时,是按指数规律衰 减的。 出 (#
‹#› 2.4.4 气体与固体间的辐射换热 1. 气体辐射的特点: (1)选择性 (2)容积内辐射 (3)r=0 2. 气体的吸收定律 Is=I0 e −Ks 单色辐射强度穿过气层时,是按指数规律衰 减的。 第二章 热 量 传 输

热量传输 3.气体的黑度 气体的黑度通常通过实验线图查阋,其中以霍脱尔线图 应用最 f1(T9, Pco. S) CO ℃o·8 CO Ehpo=f2(Tg,pho·s) ho=Cho·Eho 出 (#
‹#› 3. 气体的黑度 气体的黑度通常通过实验线图查阅,其中以霍脱尔线图 应用最广。 第二章 热 量 传 输 co=f1 (Tg,pco s) co=Cco co h o =f2 (Tg,ph o s) h o=Ch o h o 2 2 2 2 2 2 2 2 2 2

热量传输 考虑到冶金炉中的主要辐射气体是二氧化碳及 水蒸气,其他三原子及多原子气体含量甚微可忽 略不记,所以可认为气体的黑度: CO tsh p △ 式中的△是考虑到CO2与H2O的光带 有部分重叠的修正值。△e数值可由图 2-4-32查出。 出 (#
‹#› 考虑到冶金炉中的主要辐射气体是二氧化碳及 水蒸气,其他三原子及多原子气体含量甚微可忽 略不记,所以可认为气体的黑度: 式中的是考虑到CO2与H2O的光带 有部分重叠的修正值。数值可由图 2-4-32查出。 第二章 热 量 传 输 g= co +h o− 2 2

热量传输 注意: 气体在不同形状容器内辐射时,射线对某处的距离即所 经过的行程长短并不一样,因此在计算时要采用平均射线 行程S。s的公式为: s=C·4V/A 系数,0.85~0.95,一般取09 值得注意的是:气体的吸收率与黑度并不相 等,因为气体不是灰体,而且在与固体表面进 行热交换时,气体温度可能与壁面温度不相等。 对含有二氧化碳及水蒸气的烟气中,气体的吸 收率a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ag- aco t an,o 出 (#
‹#› 注意: 气体在不同形状容器内辐射时,射线对某处的距离即所 经过的行程长短并不一样,因此在计算时要采用平均射线 行程s。s的公式为: s=C 4V/A C——系数,0.85~0.95,一般取0.9 第二章 热 量 传 输 值得注意的是:气体的吸收率与黑度并不相 等,因为气体不是灰体,而且在与固体表面进 行热交换时,气体温度可能与壁面温度不相等。 对含有二氧化碳及水蒸气的烟气中,气体的吸 收率ag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ag = aco + ah o 2 2

热量传输 4.气体与器壁间的辐射换热 出 (#
‹#› 4. 气体与器壁间的辐射换热 第二章 热 量 传 输

热量传输 2.45对流与辐射共同存在时的热量传输 工程上实际的热量传输过程常包括两种 或两种以上的传输方式,称为综合换热。 总换热量等于对流与辐射换热量之和。 Q=Qc+ Qr 对流换热量 Q——辐射换热量 出 (#
‹#› 2.4.5 对流与辐射共同存在时的热量传输 工程上实际的热量传输过程常包括两种 或两种以上的传输方式,称为综合换热。 总换热量等于对流与辐射换热量之和。 Q=Qc+ Qr Qc——对流换热量 Qr——辐射换热量 第二章 热 量 传 输

热量传输 作业 P2072324 出 (#
‹#› 作业: P207 23 24 第二章 热 量 传 输 返 回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重庆科技学院:《热工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热量传输(2.12)导热的有限差分解法.ppt
- 重庆科技学院:《热工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热量传输(2.11)不稳定导热.ppt
- 重庆科技学院:《热工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热量传输(2.5)流体在管内流动时的对流换热.ppt
- 重庆科技学院:《热工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热量传输(2.8)辐射换热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ppt
- 重庆科技学院:《热工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热量传输(2.6)习题课.ppt
- 重庆科技学院:《热工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热量传输(2.7)自然对流换热.ppt
- 重庆科技学院:《热工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热量传输(2.2)F-K方程.ppt
- 重庆科技学院:《热工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热量传输(2.3)一维圆筒壁稳定导热.ppt
- 重庆科技学院:《热工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热量传输(2.1)热量传输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ppt
- 重庆科技学院:《热工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热量传输(2.4)对流换热概述.ppt
- 重庆科技学院:《热工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动量传输(1.13)射流.ppt
- 重庆科技学院:《热工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动量传输(1.14)两相动量传输简介.ppt
- 重庆科技学院:《热工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动量传输(1.15)相似原理及因次分析.ppt
- 重庆科技学院:《热工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动量传输(1.12)流体的流出.ppt
- 重庆科技学院:《热工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动量传输(1.16)相似原理及因次分析.ppt
- 重庆科技学院:《热工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动量传输(1.8)动量传输的基本定律.ppt
- 重庆科技学院:《热工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动量传输(1.11)流体的流出.ppt
- 重庆科技学院:《热工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动量传输(1.9)动量传输的基本定律.ppt
- 重庆科技学院:《热工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动量传输(1.10)动量传输中的阻力.ppt
- 重庆科技学院:《热工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动量传输(1.7)伯努利方程及应用.ppt
- 重庆科技学院:《热工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质量传输(3.1)质量传输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ppt
- 重庆科技学院:《热工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热量传输(2.9)固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ppt
- 重庆科技学院:《热工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燃料及燃烧计算(4.1)燃料的通性.ppt
- 重庆科技学院:《热工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质量传输(3.2)传质计算.ppt
- 重庆科技学院:《热工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综合传热计算(6.2)散料层内热交换.ppt
- 重庆科技学院:《热工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燃料及燃烧计算(4.3)燃烧计算.ppt
- 重庆科技学院:《热工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燃料及燃烧计算(4.4)燃烧温度及其计算.ppt
- 重庆科技学院:《热工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气体力学计算.ppt
- 重庆科技学院:《热工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综合传热计算(6.3)余热利用设备及其热工计算.ppt
- 重庆科技学院:《热工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一章 动量传输.doc
- 重庆科技学院:《热工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三章 质量传输.doc
- 重庆科技学院:《热工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四章 燃料及燃烧计算.doc
- 重庆科技学院:《热工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五章 气体力学计算.doc
- 重庆科技学院:《热工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二章 热量传输.doc
- 重庆科技学院:《热工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六章 综合传热计算.doc
- 《太阳能光伏原理及应用》讲义.ppt
- 上海交通大学:《低温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2章 工程材料的低温性能.pdf
- 上海交通大学:《低温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3章 气体液化系统.pdf
- 上海交通大学:《低温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5章 低温制冷系统.pdf
- 上海交通大学:《低温系统》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义)第6章 低温测量系统.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