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论学习》教案5_课

课题:《孔孟论学习》 课型:主读 授课日期:2012.11.12-11.13 姓名:李强 单位:滕州市羊庄中学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孔孟论学习》(2课时 课前预习: 了解作者相关资料,并搜集相关名言背诵。 相关课程标准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 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课 题:《孔孟论学习》 课 型:主读 授课日期: 2012.11.12—11.13 姓 名:李 强 单 位:滕州市羊庄中学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孔孟论学习》(2 课时) 课前预习: 了解作者相关资料,并搜集相关名言背诵。 相关课程标准: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 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言文的音韵美、思想美。 2.掌握常用虚实词,结合个人体验,理解文中的思想、方法。 3.比较孔孟议论方式的特点和优点 评价任务: 1.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把获得的体会感受读出来
“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言文的音韵美、思想美。 2.掌握常用虚实词,结合个人体验,理解文中的思想、方法。 3.比较孔孟议论方式的特点和优点。 评价任务: 1.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把获得的体会感受读出来

再次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常见文言现象 3.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说说文中的道理。 4.理解分析文中的议论方式。 5.品味文中的经典思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一回归古典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公元前800—前200年,尤其是公元前600 前3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 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一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 子……。范曾先生说,这是个伟大的时代,这是个产生世界文化巨人的时代
2.再次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常见文言现象。 3.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说说文中的道理。 4.理解分析文中的议论方式。 5.品味文中的经典思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回归古典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公元前 800—前 200 年,尤其是公元前 600— 前 300 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 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 子……。范曾先生说,这是个伟大的时代,这是个产生世界文化巨人的时代

在其中,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古哲人,成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和精神家园之一 特别在精神虚浮的今天,在世界各地也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成为人们精神 回归古典的源头之一。人们在其中寻找着自己的精神归宿。 学而时习—认识孔孟 学生在历史及课外,对孔孟已有一定的认识。用多媒体展示孔孟的图片,增强 学生对孔孟的感性认识。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所知来介绍孔孟。学生相互补充。 假设孔孟是自己的老朋友或自己引以为豪的人,你该如何向他人介绍。 教师补充强调要点 对于古代作者要掌握人、时、地、名、作、事六个方面。 如:孔子,字仲尼,名丘,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主要作品是《论语》。 主要成就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宣传“仁”,强调因材施教。 强调《论语》作者不是孔子,而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在其中,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古哲人,成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和精神家园之一。 特别在精神虚浮的今天,在世界各地也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成为人们精神 回归古典的源头之一。人们在其中寻找着自己的精神归宿。 二、学而时习---认识孔孟 学生在历史及课外,对孔孟已有一定的认识。用多媒体展示孔孟的图片,增强 学生对孔孟的感性认识。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所知来介绍孔孟。学生相互补充。 假设孔孟是自己的老朋友或自己引以为豪的人,你该如何向他人介绍。 教师补充强调要点: 对于古代作者要掌握人、时、地、名、作、事六个方面。 如:孔子,字仲尼,名丘,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主要作品是《论语》。 主要成就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宣传“仁”,强调因材施教。 强调《论语》作者不是孔子,而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同样让学生记住孟子的知识点。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它是研 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 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 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 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孟子公元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儒家 学派中思子思孟孟轲学派的主要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是孟子 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孟子》现仅存“内书”七篇。 《孟子》一书除了阐述儒家的“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 本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列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 三、与古人谋一—我是“孔孟”(吟诵之美) 假设你回到古代,遇到孔孟,孔孟是如何向他们的学生呤诵自己的文章。应 该用什么样的语气与口吻。找几个“孔子”或“孟子”呤诵
同样让学生记住孟子的知识点。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它是研 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 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孔子前 551—前 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 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 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孟子公元前 372——约前 289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儒家 学派中思子思孟孟轲学派的主要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是孟子 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孟子》现仅存“内书”七篇。 《孟子》一书除了阐述儒家的“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 本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列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 三、与古人谋---我是“孔孟”(吟诵之美) 假设你回到古代,遇到孔孟,孔孟是如何向他们的学生呤诵自己的文章。应 该用什么样的语气与口吻。找几个“孔子”或“孟子”呤诵

1、学生结合注解及工具书,试着读文章。要求尽可能地读准字音和停顿 2、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文章,并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段落,同位之间互读。 3、教师范读,学生标出字音和停顿。 强调七个通假字的读音及重点字词读音: 论语1u 不亦说乎yue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wang 不悱不发fi 奕之为数yi辟若掘井pi流杵 也ch道 4、学生大声诵读,注意诵读的抑扬顿挫。并相互评价, 5、学生进行诵读竞赛。并试着背诵
1、学生结合注解及工具书,试着读文章。要求尽可能地读准字音和停顿。 2、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文章,并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段落,同位之间互读。 3、教师范读,学生标出字音和停顿。 强调七个通假字的读音及重点字词读音: 论语 lún 不亦说乎 yu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wǎnɡ dài 不悱不发 fěi 举一隅 yú 奕之为数 yì 辟若掘井 pì 流杵 也 chǔ 4、学生大声诵读,注意诵读的抑扬顿挫。并相互评价。 5、学生进行诵读竞赛。并试着背诵

注意强调两个要点:大声读,有感情 让学生从诵读中感悟文言文的音韵美 四、好之乐之一-“孔孟”是我(文白之美) 选择你比较喜欢的一则,假设你做为孔子或孟子穿越时空,来到当代的教室 里,你该用什么的语言向你的学生介绍你的观点。要符合信、达、雅的要求。 并请同时代的“俊杰”给你提出“最忠肯的建议”,以寻求最合理的表达 百家争鸣,各抒已见。评出“十佳孔孟” “信”即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达”即表意明确 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 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做这项工作之前,要做好预习工作,可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
注意强调两个要点:大声读,有感情。 让学生从诵读中感悟文言文的音韵美。 四、好之乐之---“孔孟”是我(文白之美) 选择你比较喜欢的一则,假设你做为孔子或孟子穿越时空,来到当代的教室 里,你该用什么的语言向你的学生介绍你的观点。要符合信、达、雅的要求。 并请同时代的“俊杰”给你提出“最忠肯的建议”,以寻求最合理的表达。 百家争鸣,各抒已见。评出“十佳孔孟”。 (“信”即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达”即表意明确 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 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做这项工作之前,要做好预习工作,可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 趣

1、思考提问法:学生手上资料太多,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因 此可采用思考提问法。让学生自读,找出不懂的地方,做出标志;其次划出文中 的重点语句,并将自己理解中的难句标出来;并试着让学生把课文内容用现代文 的形式向同位讲述。并以问题的形式将课文内容列出 2、语意推断法:对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生可根据上下文的信息进行合 理的推断,并可联系旧有知识点进行合理的猜想。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3、对应翻译法:也可叫字句落实法。即对每一个字词要一一对应地落实。 不懂的地方,做出标志,听老师讲解。 五、与古人居——神交孔孟(再读文章) 学生再读,并试着背诵,融入古时的情境。闭目想着孔孟在春天的田野上领 着一群学生在畅游,并谆谆教导着自己的弟子的学业。而学生以崇拜的目光仰 视着他们的老师。 让我们一起进入那让人神游天外的地方去吧!
1、思考提问法:学生手上资料太多,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因 此可采用思考提问法。让学生自读,找出不懂的地方,做出标志;其次划出文中 的重点语句,并将自己理解中的难句标出来;并试着让学生把课文内容用现代文 的形式向同位讲述。并以问题的形式将课文内容列出。 2、语意推断法:对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生可根据上下文的信息进行合 理的推断,并可联系旧有知识点进行合理的猜想。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3、对应翻译法:也可叫字句落实法。即对每一个字词要一一对应地落实。。 不懂的地方,做出标志,听老师讲解。 五、与古人居——神交孔孟(再读文章) 学生再读,并试着背诵,融入古时的情境。闭目想着孔孟在春天的田野上领 着一群学生在畅游,并谆谆教导着自己的弟子的学业。而学生以崇拜的目光仰 视着他们的老师。 让我们一起进入那让人神游天外的地方去吧!

第二课时 、温故知新一复习旧知 学生可以先背诵片断,然后思考下列问题。 学而不思则罔(“而”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与“好学”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并提?) 3.弈之为数。(是翻译成“围棋是一种技艺”,还是”围棋作为一种技艺“更 恰当? 4.惟弈秋之为听。(是翻译成“只听弈秋的”,还是“惟有弈秋的话听进去 5.“为是”(是翻译成“因为这样“,还是”造成这样的结果“?为什么? 、居安资深-一归纳整理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复习旧知 学生可以先背诵片断,然后思考下列问题。 1 学而不思则罔(“而”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与“好学”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并提?) 3.弈之为数。(是翻译成“围棋是一种技艺”,还是”围棋作为一种技艺“更 恰当? 4.惟弈秋之为听。(是翻译成“只听弈秋的”,还是“惟有弈秋的话听进去 了”?) 5.“为是”(是翻译成“因为这样“,还是”造成这样的结果“?为什么? 二 、居安资深---归纳整理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归纳常见文言现象 1、通假字:不亦说乎左右逢其原今夫奕之为数掘井九轫而 不及泉是知也 日暴之辟若掘井 2、古今异义 今夫奕之为数(古义:技艺,技能;今义:数量) 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可能 是知也(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 虽有天下之物(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一词多义 居:与古人居(动词,生活在一起)居之安(动词,保有)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归纳常见文言现象: 1、 通假字:不亦说乎 左右逢其原 今夫奕之为数 掘井九轫而 不及泉 是知也 一日暴之 辟若掘井 2、古今异义: 今夫奕之为数(古义:技艺,技能;今义:数量) 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可能) 是知也(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 虽有天下之物(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一词多义 居:与古人居(动词,生活在一起) 居之安(动词,保有)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孔孟论学习》教案2.doc
- 《孔孟论学习》教学设计3_7 孔孟论学习.doc
- 《孔孟论学习》导学案_孔孟论学习.doc
- 《孔孟论学习》复习练习(两份)_孔孟论学复习练习(2)(答案).doc
- 《孔孟论学习》复习练习(两份)_孔孟论学复习练习(2).doc
- 《孔孟论学习》复习练习(两份)_《孔孟论学》复习练习(1).doc
- 《孔孟论学习》复习练习(两份)_《孔孟论学》复习练习答案(1).doc
- 《孔孟论学习》同步练习.doc
- 《孔孟论学习》全文翻译.doc
- 《孔孟论学习》ppt课件(26页).ppt
- 《孔孟论学习》ppt课件(25页)_《孔孟论学习》说课稿.doc
- 《孔孟论学习》ppt课件(25页)_《孔孟论学习》教学课件.ppt
- 《孔孟论学习》ppt课件(25页)_《孔孟论学习》教学设计.doc
- 《孔孟论学习》ppt课件(18页).ppt
- 《孔孟论学习》ppt课件5.ppt
- 《孔孟论学习》ppt课件4_孔孟学习论.ppt
- 《孔孟论学习》ppt课件3.ppt
- 《孔孟论学》课堂练习.doc
- 《孔孟论学》ppt课件1_孔孟论学.ppt
- 《孔孟》ppt课件6.ppt
- 《孔孟论学习》练习题_第7课孔孟论学习.doc
- 《孔孟论学习》说课稿_孔孟论学习.doc
- 《孔明借箭》ppt课件1_孔明借箭PPT(1).ppt
- 《孔明借箭》ppt课件2_孔明借箭PPT.ppt
- 《孔明借箭》ppt课件3_孔明借箭课件.ppt
- 《孔明智退司马懿》ppt课件1_孔明智退司马懿.ppt
- 《孔明智退司马懿》教学设计2_教学目标.doc
- 《孔明智退司马懿》教案1_《孔明智退司马懿》教学设计.doc
- 《孔繁森》ppt课件1_《孔繁森》课件(苏教版.ppt
- 《孔繁森》ppt课件2_《孔繁森》课件.ppt
- 《孔繁森》ppt课件3_二上孔繁森课件4.ppt
- 《孔繁森》ppt课件4_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孔繁森》公开课课件PPT.ppt
- 《孔雀东南飞》ppt说课课件1_孔雀东南飞.ppt
- 《孔雀东南飞》ppt课件(37页).pptx
- 《孔雀东南飞》ppt课件(51页)_孔雀东南飞1.ppt
- 《孔雀东南飞》ppt课件(58页).ppt
- 《孔雀东南飞》ppt课件11_孔雀东南飞.ppt
- 《孔雀东南飞》ppt课件1.ppt
- 《孔雀东南飞》ppt课件13_6孔雀东南飞.ppt
- 《孔雀东南飞》ppt课件1.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