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气浮

第八章气浮 气浮的基本原理 气浮的分类与特点 气浮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第八章 气浮 •气浮的基本原理 •气浮的分类与特点 •气浮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81气浮的基本原理 1、基本概念 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气袍作为载体粘附于废水中的悬浮污 染物,使其浮力大于重力和阻力,从而使污染物上浮至水 面,形成泡沫,然后用刮渣设备自水面刮除泡沫,实现固液 或液液分离的过程称为气浮。 悬浮颗粒与气泡粘附的原理:水中悬浮固体颗粒能否与 气泡粘附主要取决于颗粒表面的性质。颗粒表面易被水湿 润,该颗粒属亲水性;如不易被水湿润,属疏水性。亲水性 与疏水性可用气、液、固三相接触时形成的接触角大小来解 释。在气、液、固三相接触时,固、液界面张力线和气液张 力线之间的夹角称为湿润接触角以θ表示。为了便于讨论, 气、液、固体颗粒三相分别用1,2,3表示
8.1 气浮的基本原理 1、基本概念 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气袍作为载体粘附于废水中的悬浮污 染物,使其浮力大于重力和阻力,从而使污染物上浮至水 面,形成泡沫,然后用刮渣设备自水面刮除泡沫,实现固液 或液液分离的过程称为气浮。 悬浮颗粒与气泡粘附的原理 :水中悬浮固体颗粒能否与 气泡粘附主要取决于颗粒表面的性质。颗粒表面易被水湿 润,该颗粒属亲水性;如不易被水湿润,属疏水性。亲水性 与疏水性可用气、液、固三相接触时形成的接触角大小来解 释。在气、液、固三相接触时,固、液界面张力线和气液张 力线之间的夹角称为湿润接触角以θ表示。为了便于讨论, 气、液、固体颗粒三相分别用1,2,3表示

如图所示。如θ90。为疏水 性颗粒,易于与气泡粘附。在气、液、固相接触时,三个界面张力总是 平衡的。以σ表示界面张力,有 013=012coS(1800-6)+023 2-11-17) 式中:01.3水、固界面张力; 12—液、气界面张力; 02.3—气、固界面张力 θ——接触角 水中气泡与颗粒粘附之前单位界面面积上的界面能为W1=σ1.3十 012,而粘附后则减为W2=σ23界面能减少的数值为: △W=W1—W2=013十012-023(2-11-18) 将式(2-11-17)代入式(2-11-18)得; △W=01.2(1-cos6) 亲水性和疏水性物质的接 泡精 60,即颗粒完全被水湿润cos8-小 △W 0,颗粒不 就不宜用气浮法处理 θ→180°,颗粒完全不被水湿润,cosθ→-1,ΔW→2σ1.2,颗粒易于与 气泡粘附,宜于气浮法处理。此外如σ12很小,△W亦小,也不利于 泡与颗粒的粘附
如图所示。如θ90ْ ْ 为疏水 性颗粒,易于与气泡粘附。在气、液、固相接触时,三个界面张力总是 平衡的。以σ表示界面张力,有: σ1.3=σ1.2cos(180ْ -θ)+ σ2.3 (2-11-17) 式中:σ1.3——水、固界面张力; σ1.2——液、气界面张力; σ2.3——气、固界面张力; θ——接触角。 水中气泡与颗粒粘附之前单位界面面积上的界面能为W1=σ1.3十 σ1.2,而粘附后则减为W2=σ2.3界面能减少的数值为: ∆W=W1—W2=σ1.3十σ1.2一σ2.3 (2—11—18) 将式(2—11—17)代入式(2—11—18)得; ∆W=σ1.2 (1-cosθ) 亲水性和疏水性物质的接触,当θ→0ْ ,即颗粒完全被水湿润cosθ→l, ∆W→0,颗粒不与气泡粘附,就不宜用气浮法处理。当 θ→180ْ ,颗粒完全不被水湿润,cosθ→-1,∆W→2σ1.2,颗粒易于与 气泡粘附,宜于气浮法处理。此外如σ1.2很小,∆W亦小,也不利于气 泡与颗粒的粘附

O1.2 气泡 颗粒 3 颗粒 亲水性 疏水性 亲水性和疏水性物质的接触
亲水性和疏水性物质的接触 θ θ 亲水性 颗粒 气泡 疏水性 颗粒 σ1.2 σ1.2 σ1.3 σ2..3 σ2..3 σ1.3

2.投加化学药剂对气浮效果的促进作用 (1)投加表面活性剂维持泡沫的稳定性 2)利用混凝剂脱稳以油的颗粒为例,表面 活性物质的非极性端吸附于油粒上,极性端 则伸向水中,极性端在水中电离,使油粒被 包围了一层负电荷,产生了双电层现象,增 大了-电位,不仅阻碍油粒兼并,也影响抽 粒与气泡粘附。 (3)投加浮选剂改变颗粒表面性质
2.投加化学药剂对气浮效果的促进作用 (1)投加表面活性剂维持泡沫的稳定性 (2)利用混凝剂脱稳以油的颗粒为例,表面 活性物质的非极性端吸附于油粒上,极性端 则伸向水中,极性端在水中电离,使油粒被 包围了一层负电荷,产生了双电层现象,增 大了ζ-电位,不仅阻碍油粒兼并,也影响抽 粒与气泡粘附。 (3)投加浮选剂改变颗粒表面性质

82气浮的分类与特点 根据气泡产生的方式气浮法分为: 电解气浮法; 散气气浮法:扩散板曝气气浮、叶轮气浮 溶气气浮法:溶气真空气浮 加压溶气气浮:全溶气流程、部分溶气流程、 回流加压溶气流程
8.2 气浮的分类与特点 根据气泡产生的方式气浮法分为: 电解气浮法; 散气气浮法:扩散板曝气气浮、叶轮气浮。 溶气气浮法:溶气真空气浮 加压溶气气浮:全溶气流程、部分溶气流程、 回流加压溶气流程

821电解气浮法 8.2.1.1工作原理 电解气浮法是用不溶性阳极和阴极,通以 直流电,直接将废水电解。阳极和阴极产生 氢气和氧的微细气泡,将废水中的污染物颗 粒或先经混凝处理所形成的絮凝体粘附而上 浮至水面,生成泡沫层,然后将泡沫刮除, 实现分离去除污染物质 2H+2e→>H2 OH-4e→>2H2O+O2 在直流电作用下,正负两极产生的氢和氧 的微气泡,将废水中呈颗粒状的污染物带至 水面以进行固液分离
8.2.1电解气浮法 8.2.1.1工作原理 电解气浮法是用不溶性阳极和阴极,通以 直流电,直接将废水电解。阳极和阴极产生 氢气和氧的微细气泡,将废水中的污染物颗 粒或先经混凝处理所形成的絮凝体粘附而上 浮至水面,生成泡沫层,然后将泡沫刮除, 实现分离去除污染物质。 在直流电作用下,正负两极产生的氢和氧 的微气泡,将废水中呈颗粒状的污染物带至 水面以进行固液分离。 2 2 H2 H + + e → 2 2 OH − 4e → 2H O + O −

8.2.1.2.电解气浮法的气浮装置 1、竖流式电解气浮池(图8-4) 出水 排泥 进水 图8-4竖流式电解气浮池 1-入流室;2-整流栅;3-电极组;4-出流孔:5-分离室;6-集水孔 7-出水管;8-排沉泥管;9-刮渣机;10-水位调节器
8.2.1.2.电解气浮法的气浮装置 1、竖流式电解气浮池(图8—4) 图 8-4 竖流式电解气浮池 1-入流室;2-整流栅;3-电极组;4-出流孔;5-分离室;6-集水孔; 7-出水管;8-排沉泥管;9-刮渣机;10-水位调节器 10 9 4 3 7 2 1 6 8 5 5 排泥 出水 进水

平流式电解气浮池(图8-5) 平流式电解气浮装置的工艺设计 B-21+e ①电流板块数n o+e 式中:B——电解池的宽度,mm 极板面与池壁的净距,取100mm e——极板净距,mm;e=15~20mm q——极板厚度,mm;6=6~10mm
2、平流式电解气浮池(图8—5) 平流式电解气浮装置的工艺设计 ① 电流板块数 式中:B——电解池的宽度,mm l——极板面与池壁的净距,取100mm e——极板净距,mm;e=15~20mm φ——极板厚度,mm;δ=6~10mm e B e n + − + = 21

图8-5双室平流式电解气浮池 入流室:2-整流栅:3-电极组:4-出口水位调节器: 5-刮渣机:6一浮渣室;7-排渣阀:8-污泥排除口
图 8-5 双室平流式电解气浮池 1-入流室;2-整流栅;3-电极组;4-出口水位调节器; 5-刮渣机;6-浮渣室;7-排渣阀;8-污泥排除口 i 8 b 1 2 3 8 5 6 7 4 L2 L2 B L H1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南华大学:《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预处理.ppt
- 南华大学:《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膜法.ppt
- 南华大学:《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氧化还原.ppt
- 南华大学:《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离子交换.ppt
- 南华大学:《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消毒.ppt
- 南华大学:《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吸附.ppt
- 南华大学:《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过滤.ppt
- 南华大学:《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水处理反应器理论.ppt
- 南华大学:《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水质与水质标准.ppt
- 南华大学:《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水体循环与水的利用.ppt
- 南华大学:《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水处理方法概论.ppt
- 南华大学:《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实习指导)给水排水专业生产实习指导书.doc
- 南华大学:《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目录提纲).doc
- 南华大学:《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共二十四章,授课教师:谢水波、何少华).doc
- 《水及废水处理厂设计》PPT——概论.ppt
- 山东大学:《环境监测与分析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部分 土壤和固体废物监测技术.ppt
- 山东大学:《环境监测与分析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部分 生物监测技术(崔兆杰).ppt
- 山东大学:《环境监测与分析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部分 物理污染监测技术.ppt
- 山东大学:《环境监测与分析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部分 水和废水监测技术.ppt
- 山东大学:《环境监测与分析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nalysis》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部分 空气和废气监测技术.ppt
- 南华大学:《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五章 水的冷却与水质稳定.ppt
- 南华大学:《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六章 水的其他物理化学处理方法.ppt
- 南华大学:《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混凝.ppt
- 南华大学:《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沉淀与澄清.ppt
- 南华大学:《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八章 生物膜法.ppt
- 南华大学:《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九章 厌氧生物处理.ppt
- 南华大学:《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十章 自然生物处理.ppt
- 南华大学:《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十一章 生物处理新技术.ppt
- 南华大学:《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十二章 污泥的处理与资源化.ppt
- 南华大学:《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七章 活性污泥法.ppt
- 南华大学:《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十四章 典型污水处理系统.ppt
- 南华大学:《水质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十三章 典型给水处理系统.ppt
- 西安科技大学:《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绪论.doc
- 西安科技大学:《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群落生态.doc
- 西安科技大学:《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生态系统服务及主要生态系统功能a6.doc
- 西安科技大学:《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doc
- 西安科技大学:《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章 种群生态.doc
- 西安科技大学:《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九章 生态监测.doc
- 西安科技大学:《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doc
- 西安科技大学:《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七章 污染的生态防治.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