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中国企业500强总部分布10大城市(2011)

中国企业500强总部分布10大城市 中国企业500强十年来平均总部所在地选择的前十名分别为北京、广东、江 苏、山东、浙江、上海、天津、辽宁、河北和河南。北京以首都的独特优势一直 独占鳌头,天津以直辖市的特殊地位和近年的滨海新区等的快速发展成为吸引大 企业前往的前七名。 北京市有其特殊性,因此,我们在除北京市之外的地域选取数字可能更有可 比性。我们发现不仅东部,中部和西部也都有擅长培养大企业的省份,而且随着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越来越吸引中国500强企业。 表2002-2011最撞长培养中国500强企业的省/直辖市 排名 省/直辖市 十年500强平均企业增加数 区域 1 浙江 1.56 东部 2 山东 1.4 东部 3 天染 0.78 东部 安徽 0.67 中部 河北 0.56 中部 江苏 0.4 东部 1 河南 0.33 中部 8 山西 0.2 中部 9 四川 0.2 西部 10 内蒙古 0.22 西部 11 甘肃 0.11 西部 12 广西 0.11 西部 13 湖北 0.11 中部 14 青海 0.11 西部 15 陕西 0.1 西部 16 云南 0.1 西部
中国企业 500 强总部分布 10 大城市 中国企业 500 强十年来平均总部所在地选择的前十名分别为北京、广东、江 苏、山东、浙江、上海、天津、辽宁、河北和河南。北京以首都的独特优势一直 独占鳌头,天津以直辖市的特殊地位和近年的滨海新区等的快速发展成为吸引大 企业前往的前七名。 北京市有其特殊性,因此,我们在除北京市之外的地域选取数字可能更有可 比性。我们发现不仅东部,中部和西部也都有擅长培养大企业的省份,而且随着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越来越吸引中国 500 强企业。 表 2002-2011 最擅长培养中国 500 强企业的省/直辖市 排名 省/直辖市 十年 500 强平均企业增加数 区域 1 浙江 1.56 东部 2 山东 1.44 东部 3 天津 0.78 东部 4 安徽 0.67 中部 5 河北 0.56 中部 6 江苏 0.44 东部 7 河南 0.33 中部 8 山西 0.22 中部 9 四川 0.22 西部 10 内蒙古 0.22 西部 11 甘肃 0.11 西部 12 广西 0.11 西部 13 湖北 0.11 中部 14 青海 0.11 西部 15 陕西 0.11 西部 16 云南 0.11 西部

数据来源:《中国企业发展报告》2002-2007,《中国500强企业发展报告》 2008-2011 中心大城市由于人才、信息和生活便利等的优势,一直是大企业青睐的区域 和大学生毕业选择工作地一样,最吸引中国500强企业的大城市都是在我国著名 的综合环境好的城市。 含直辖市的数据也可能会影响可比性,去掉直辖四市,则无锡、太原、石家 庄、昆明加入进来,且这四个城市在这十年间都曾有11家企业进入过中国500 强。 2002-2011最吸引中国500强企业的大城市(含直辖市) 排名 城市 十年饲曾进过500强的企业数量 北京市 183 2 上海市 94 3 深圳市 52 4 杭州市 41 5 天津市 0 南京市 37 广州市 32 宁波市 20 9 重庆市 18 10 济南市 18 11 苏州市 17 12 青岛市 13 大连市 17 14 厦门市 14 长沙市 14 16 武汉市 14 沈阳市 13
数据来源:《中国企业发展报告》2002-2007,《中国 500 强企业发展报告》 2008-2011 中心大城市由于人才、信息和生活便利等的优势,一直是大企业青睐的区域。 和大学生毕业选择工作地一样,最吸引中国 500 强企业的大城市都是在我国著名 的综合环境好的城市。 含直辖市的数据也可能会影响可比性,去掉直辖四市,则无锡、太原、石家 庄、昆明加入进来,且这四个城市在这十年间都曾有 11 家企业进入过中国 500 强。 2002-2011 最吸引中国 500 强企业的大城市(含直辖市) 排名 城市 十年间曾进过 500 强的企业数量 1 北京市 183 2 上海市 94 3 深圳市 52 4 杭州市 41 5 天津市 40 6 南京市 37 7 广州市 32 8 宁波市 20 9 重庆市 18 10 济南市 18 11 苏州市 17 12 青岛市 17 13 大连市 17 14 厦门市 14 15 长沙市 14 16 武汉市 14 17 沈阳市 13

18 江阴市 13 19 哈尔滨市 13 20 佛山市 12 合计 679 2002-2011最吸引中国500强企业的大城市(不含直辖市) 排名 城市 省份 十年间曾进过500强的企业数量 1 深圳市 广东 52 2 杭州市 浙江 41 3 南京巾 江苏 37 4 广州市 广东 32 5 宁波市 浙江 20 6 济南市 山东 西 7 苏州市 江苏 17 8 青岛市 山东 9 大连市 辽宁 17 10 厦门市 福建 14 11 长沙市 湖南 4 12 武汉市 湖北 14 13 沈阳市 辽宁 13 14 江阴市 江苏 13 15 哈尔滨市 黑龙江 13 16 佛山市 广州 12 17 无锡市 江苏 18 太原市 山西 19 石家庄市 河北 1 20 昆明市 云南 合计 38
18 江阴市 13 19 哈尔滨市 13 20 佛山市 12 合计 679 2002-2011 最吸引中国 500 强企业的大城市(不含直辖市) 排名 城市 省份 十年间曾进过 500 强的企业数量 1 深圳市 广东 52 2 杭州市 浙江 41 3 南京市 江苏 37 4 广州市 广东 32 5 宁波市 浙江 20 6 济南市 山东 18 7 苏州市 江苏 17 8 青岛市 山东 17 9 大连市 辽宁 17 10 厦门市 福建 14 11 长沙市 湖南 14 12 武汉市 湖北 14 13 沈阳市 辽宁 13 14 江阴市 江苏 13 15 哈尔滨市 黑龙江 13 16 佛山市 广州 12 17 无锡市 江苏 11 18 太原市 山西 11 19 石家庄市 河北 11 20 昆明市 云南 11 合计 388

上表可以看出,某些经济和大企业大省,已经明显地形成了“一省两核心” 的城市经济圈。比如山东的济南和青岛市:浙江的杭州和宁波市:辽宁的沈阳和 大连市等,都有如此的现象。部分企业大省甚至形成“多核”的城市经济圈,如 江苏除南京和苏州两市外,还有江阴和无锡市:广东除广州和深圳两市外,还有 佛山市
上表可以看出,某些经济和大企业大省,已经明显地形成了“一省两核心” 的城市经济圈。比如山东的济南和青岛市;浙江的杭州和宁波市;辽宁的沈阳和 大连市等,都有如此的现象。部分企业大省甚至形成“多核”的城市经济圈,如 江苏除南京和苏州两市外,还有江阴和无锡市;广东除广州和深圳两市外,还有 佛山市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鄂湘陕蒙被喻“金砖四省区”GDP翻番猛追东部.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推广飞地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国务院关于支持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的若干意见.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区域一体化的乌昌模式及启示.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四大经济带“十二五”期间将推动东北全面振兴.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上海浦东——破题“国家改革示范区”.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三分巢湖捧出“大合肥” 安徽力造皖江经济“发动机”.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西部地区现代化的战略思考.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沿海经济初步形成“三大四小”发展格局.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义乌策略——建设生产资料市场 创新时代商业模式.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浙江模式的“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云南推进桥头堡战略 激活与东盟合作能量.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中部两大城市圈具有五大比较优势.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经济观察——中国成功发展模式为世界作出贡献.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借鉴意义?.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比较.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拉美经济发展模式分析.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发展模式.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香港与新加坡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分析.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轨迹与演进.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成渝经济区瞄准中国第四极 双核同城成渝效应聚焦内江.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温州布局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长三角产业集群——持续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ppt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6—2020年).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海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pdf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规划(2009-2020).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云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四川省十二五规划和建议全文.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山西省十二五规划建议(全文).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河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河南省十二五规划建议.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
-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浙江省十二五规划.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