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性与健康》教学资源_课程讲义_恋爱过程的心理学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通选课程一一生殖健康 第十五讲恋爱过程的心理学基础 陆峥 恋爱 一、青年的心理特点 1、自我意识的形成 ●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 ·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幻想与现实的矛盾 ·求知欲强与识别力低的矛盾 2、性发育、性成熟带来的困扰 对性的好奇与性知识的需求这是性发育和性心理发展的必然产物。 异性间的关注与吸引这是青年人随性机能成熟而产生的性心理现象。性机能的发育成熟导 致性意识的发展,两性间开始出现一些关注和情感上的吸引,有彼此接近的需求和倾向,趋向于 了解对方,认识和接触异性的心理状态。在性显示和被异性吸引的同时有可能发起性试探和性进 攻。性试探较为隐晦、含蓄,是求爱的前奏。如有意接近对方,找借口与对方讲话,主动帮助对 方做事或求助对方:性进攻则是明确的,表现为以口头或书信方式向对方求爱的主动行为。这一 阶段对异性的亲近行为,其对象往往是广泛而不专一,处于幼稚期,情感反应强烈,易冲动而失 控。当把性吸引、性试探缩小并集中到一个人身上时,已进入恋爱期:此时希望与选定的对象单 独相处,而不热衷于集体活动,有离群的心理倾向。 3、性冲动的心理困扰 ●性幻想:在青春期是性冲动的一种发泄形式。 ● 性梦:一般认为与性激素达到一定水平和睡眠中性器官受刺激有关。 ●手淫:是人对性冲动和性欲的一种处理方法,是暂时的自我安慰行为。 二、恋爱中的动机与需要问题 需要是人脑对个体和社会客观需求的反映。它是一种主观状态,既反映机体内部生理的需求, 又反映个体对外部社会生活环境的需求。个体对食物、运动、睡眠、排泄、配偶、生育的需要等, 都是对生理需求的反映。是为保存和维持机体生命及延续种族发展的需要,被称为自然性需要或 生理性需要。个体对劳动、交往、友爱、亲情、尊重和威信的需要等,都是对社会生活需求的反 映。是在自然性需要基础上派生出来的社会性需要,是在人们社会化发展过程中习得的需要。社 会性需要是人类所独有的。 机体需要的满足,是为了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如果机体由于某种原因缺乏某种物质 而失去平衡,需要便会强烈显现为欲望而转化为动机,并导致相应行为的出现,以获取目的物, 满足需要,使机体恢复平衡状态。因此,需要成为产生动机的基础。当然,只有当某种需要发展 为强烈的欲望,客观上又有实现这种欲望的可能性时,这种需要才能转化为动机。 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行为的一种内在心理倾向。具有先天本能的动机,如饥饿、渴、性、 母性、瞌睡、好奇等,称之为原始性动机。在后天生活中习得的动机,与个体的生活环境有密切 的联系。如恐惧、攻击、亲合、社会赞许、成就、安全等,称之为习得性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生理、安全、归 -1-
上海交通大学通选课程——生殖健康 - 1 - 第十五讲 恋爱过程的心理学基础 陆 峥 恋爱 一、青年的心理特点 1、自我意识的形成 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 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幻想与现实的矛盾 求知欲强与识别力低的矛盾 2、性发育、性成熟带来的困扰 对性的好奇与性知识的需求 这是性发育和性心理发展的必然产物。 异性间的关注与吸引 这是青年人随性机能成熟而产生的性心理现象。性机能的发育成熟导 致性意识的发展,两性间开始出现一些关注和情感上的吸引,有彼此接近的需求和倾向,趋向于 了解对方,认识和接触异性的心理状态。在性显示和被异性吸引的同时有可能发起性试探和性进 攻。性试探较为隐晦、含蓄,是求爱的前奏。如有意接近对方,找借口与对方讲话,主动帮助对 方做事或求助对方;性进攻则是明确的,表现为以口头或书信方式向对方求爱的主动行为。这一 阶段对异性的亲近行为,其对象往往是广泛而不专一,处于幼稚期,情感反应强烈,易冲动而失 控。当把性吸引、性试探缩小并集中到一个人身上时,已进入恋爱期;此时希望与选定的对象单 独相处,而不热衷于集体活动,有离群的心理倾向。 3、性冲动的心理困扰 性幻想:在青春期是性冲动的一种发泄形式。 性梦:一般认为与性激素达到一定水平和睡眠中性器官受刺激有关。 手淫:是人对性冲动和性欲的一种处理方法,是暂时的自我安慰行为。 二、恋爱中的动机与需要问题 需要是人脑对个体和社会客观需求的反映。它是一种主观状态,既反映机体内部生理的需求, 又反映个体对外部社会生活环境的需求。个体对食物、运动、睡眠、排泄、配偶、生育的需要等, 都是对生理需求的反映。是为保存和维持机体生命及延续种族发展的需要,被称为自然性需要或 生理性需要。个体对劳动、交往、友爱、亲情、尊重和威信的需要等,都是对社会生活需求的反 映。是在自然性需要基础上派生出来的社会性需要,是在人们社会化发展过程中习得的需要。社 会性需要是人类所独有的。 机体需要的满足,是为了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如果机体由于某种原因缺乏某种物质 而失去平衡,需要便会强烈显现为欲望而转化为动机,并导致相应行为的出现,以获取目的物, 满足需要,使机体恢复平衡状态。因此,需要成为产生动机的基础。当然,只有当某种需要发展 为强烈的欲望,客观上又有实现这种欲望的可能性时,这种需要才能转化为动机。 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行为的一种内在心理倾向。具有先天本能的动机,如饥饿、渴、性、 母性、瞌睡、好奇等,称之为原始性动机。在后天生活中习得的动机,与个体的生活环境有密切 的联系。如恐惧、攻击、亲合、社会赞许、成就、安全等,称之为习得性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生理、安全、归
上海交通大学通选课程一一生殖健康 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人的这五个层次需要的满足,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的。人类多层次的需要也就产生多层次的动机。 动机冲突与挫折 1、动机冲突又称为心理冲突,一般有三种基本的类型。接近-接近型冲突:回避回避型冲突:接 近回避型冲突。 2、挫折是指因个体动机性行为遭到阻碍而体验到的不快、烦恼、苦闷和泪丧情绪。 挫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个体的行为动机受到阻碍所致。引起挫折的原因一是客观方面的因 素,如天灾、人的生老病死、环境污染、人际关系紧张、才能发挥受挫、恋爱婚姻失败、家庭矛 盾等。二是主观方面的因素,如个人的容貌、躯体缺陷、个人能力低等。 挫折的忍受力是指个体对对挫折能够承受的能力。这种能力与个体以往的生活经验以及个体 的生理状况有一定的关系。 心理防卫机制是指个体在应付心理压力或挫折和适应环境时无意识采用的心理策略。在恋爱 过程中,当事人双方在交往过程中往往无意识地运用心理防卫机制。 三、恋爱与人格发展 人格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综合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需要、气质、性格、能力等。正常的人 格是自我统一的内在感觉和外在表现的反映,也是正常的自尊、自信和生活情趣的基础和先决条 件。一个人自我的整合观念保证了他对愿望、能力和一系列信誉的现实检验力。正常人格很大程 度上源自于自我强度,而自我强度来源于自我的一致,是一系列情感定位、控制冲动能力、升华 能力和工作评价的反映。正常人格是统一和成熟的超我。正确的恋爱观源自完整的人格。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人格发展:1)口唇阶段:2)肛门阶段:3)男性生殖器崇拜阶段:4)潜伏阶段:5)生殖阶段。 各阶段均存在影响人格成长完整的因素,从而影响成年后恋爱观以及人生观的正确形成。 恋爱与人际吸引 所谓人际吸引,是指在社会交往中能够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以至人们彼此之间产生的友善态 度。在人际吸引中,情感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一般来说,心理上的距离愈近,人与人之间 的吸引力就愈强。一定程度的人际吸引是恋爱的前奏。 外貌吸引:邻近性吸引:能力吸引:相似性吸引:互补性吸引。 四、恋爱与应激 1、应激是指当环境刺激威胁到一个人的重要需求和其应对能力时,个体所产生的一类特殊心理、 生理反应。一般情况下称之为心理负担或压力。应激包括应激原和应激反应。恋爱和失恋均为生 活事件应激,对当事人情绪的影响很大,可能会导致应激障碍。 2、应对恋爱应激 应激源的存在在人类社会中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正确应对恋爱应激,减少或免除恋爱应激因 素对健康的影响,既是直接涉及个人的问题,又是关系整个社会的问题。 应对应激的一般原则:树立应激的社会观念:主动参加社会锻炼: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处理应激 的技术一般有三个步骤:降低应激源的强度:维护健康的技巧:缓冲应激对健康的危害。 五、恋爱观的社会性 一个人恋爱观的形成,除了与个人的人格发展有关,更是和整个社会的道德、文化氛围息息 -2
上海交通大学通选课程——生殖健康 - 2 - 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人的这五个层次需要的满足,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的。人类多层次的需要也就产生多层次的动机。 动机冲突与挫折 1、动机冲突又称为心理冲突,一般有三种基本的类型。接近-接近型冲突;回避-回避型冲突;接 近-回避型冲突。 2、挫折是指因个体动机性行为遭到阻碍而体验到的不快、烦恼、苦闷和沮丧情绪。 挫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个体的行为动机受到阻碍所致。引起挫折的原因一是客观方面的因 素,如天灾、人的生老病死、环境污染、人际关系紧张、才能发挥受挫、恋爱婚姻失败、家庭矛 盾等。二是主观方面的因素,如个人的容貌、躯体缺陷、个人能力低等。 挫折的忍受力是指个体对对挫折能够承受的能力。这种能力与个体以往的生活经验以及个体 的生理状况有一定的关系。 心理防卫机制是指个体在应付心理压力或挫折和适应环境时无意识采用的心理策略。在恋爱 过程中,当事人双方在交往过程中往往无意识地运用心理防卫机制。 三、恋爱与人格发展 人格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综合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需要、气质、性格、能力等。正常的人 格是自我统一的内在感觉和外在表现的反映,也是正常的自尊、自信和生活情趣的基础和先决条 件。一个人自我的整合观念保证了他对愿望、能力和一系列信誉的现实检验力。正常人格很大程 度上源自于自我强度,而自我强度来源于自我的一致,是一系列情感定位、控制冲动能力、升华 能力和工作评价的反映。正常人格是统一和成熟的超我。正确的恋爱观源自完整的人格。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人格发展:1)口唇阶段;2)肛门阶段;3)男性生殖器崇拜阶段;4)潜伏阶段;5)生殖阶段。 各阶段均存在影响人格成长完整的因素,从而影响成年后恋爱观以及人生观的正确形成。 恋爱与人际吸引 所谓人际吸引,是指在社会交往中能够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以至人们彼此之间产生的友善态 度。在人际吸引中,情感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一般来说,心理上的距离愈近,人与人之间 的吸引力就愈强。一定程度的人际吸引是恋爱的前奏。 外貌吸引;邻近性吸引;能力吸引;相似性吸引;互补性吸引。 四、恋爱与应激 1、应激是指当环境刺激威胁到一个人的重要需求和其应对能力时,个体所产生的一类特殊心理、 生理反应。一般情况下称之为心理负担或压力。应激包括应激原和应激反应。恋爱和失恋均为生 活事件应激,对当事人情绪的影响很大,可能会导致应激障碍。 2、应对恋爱应激 应激源的存在在人类社会中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正确应对恋爱应激,减少或免除恋爱应激因 素对健康的影响,既是直接涉及个人的问题,又是关系整个社会的问题。 应对应激的一般原则:树立应激的社会观念;主动参加社会锻炼;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处理应激 的技术一般有三个步骤:降低应激源的强度;维护健康的技巧;缓冲应激对健康的危害。 五、恋爱观的社会性 一个人恋爱观的形成,除了与个人的人格发展有关,更是和整个社会的道德、文化氛围息息
上海交通大学通选课程一一生殖健康 相关。因此,恋爱观具有社会性,并对社会产生责任。个人不仅要从周围环境中获取知识和文化, 更要继承传统,承担文化道德的义务和责任。可见,恋爱中的道德问题必须加以认真考虑。 恋爱对当事人双方的人格再造:恋爱产生着调动或抑制人们的责任感:恋爱深刻影响着当事 人的婚姻关系和家庭生活。 恋爱的基本动力源自人的性欲因素:恋爱的本质是满足男女双方的心理需要。 六、恋爱原则 形成符合自我的正确的恋爱观:培养爱的能力和道德责任感: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提高恋 爱挫折的忍受力和应对应激的能力。 正确认识权利和责任,培养两性正常交往。异性间的神秘感和好奇心是由于男女双方缺乏共 同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所引起的,有了健康的社会交往可有更多的社会适应能力,就可解除 男女之间交往必然发展到性行为的错误观念。 文明社会中,性活动不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具有更丰富的社会内容,不要把性仅仅看成性欲 的满足,这样会使自己从人类退化到动物阶段。 学好包括性生活、性心理、性卫生和性道德的知识,以养成一种良好的性适应和性控制能力, 防止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被某些似是而非的论调所蛊惑,发生各种违反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 学会说“不”的艺术,千万别被四周浪漫气氛和对方的甜言蜜语弄得丧失理智。说“不”是 对对方负责,是彼此尊重的表现。 婚姻与家庭 一、婚姻 1、婚姻的定义 作为个人活动结果的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持续的性关系十共同生活。第一个要素 既排除了一夜风流,又涵盖了多妻多夫或“同性婚姻”。第二个要素则既排除了“住店式”的性行为 (哪怕长期),又容纳了经济的、情感的和潜在的生育等内容。 作为社会设置的婚姻,则是指:1、两个人按照社会所要求的契约关系和程序来组建共同生 活(当事人的婚”):2、双方都与对方原来的家庭结成确定的关系(当事家庭之间的“姻”)。因此 在社会设置中,当事人的地位、角色、权利、义务是最本质和最重要的,性关系与共同生活则在 其次。例如,无性生活或两地分居的夫妻并不表明没有婚烟,同样,长期包娼也不被认为是婚烟。 婚烟的生活实体与社会设置,在矛盾中统一为某时某地的婚姻存在形态。个人不得不遵守社会的 婚姻制度,或者说被社会化为能遵从婚姻制度的人。社会也不得不在法律上承认事实婚姻,或者 说,社会默认了婚姻的生活实体是先于社会设置而存在的。 2、婚姻制度的形成 历史的车轮进入了阶级社会即私有制社会,人类的两性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性交 范围的逐渐缩小,就出现了婚姻制度。婚姻(实质上是男女的性关系)之所以成为一种制度,就 是说明了男女的性关系要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婚姻制度的建立是人类两性关系的一个历史性的 巨大进步。从婚姻缔结的途径来看,人类的婚姻可分为掠夺婚、买卖婚、媒约婚、自由婚等:从 性交关系的范围来看,人类的婚姻发展过程分别经历了群婚制、族内婚、族外婚、对偶制、、一 夫一妻制。 3、婚姻的特点 一定的婚姻家庭形态不仅反映了一定社会的历史进程,而且是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重要标 志。只有一定社会风俗或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产生的夫妻关系,才是婚姻。其 -3-
上海交通大学通选课程——生殖健康 - 3 - 相关。因此,恋爱观具有社会性,并对社会产生责任。个人不仅要从周围环境中获取知识和文化, 更要继承传统,承担文化道德的义务和责任。可见,恋爱中的道德问题必须加以认真考虑。 恋爱对当事人双方的人格再造;恋爱产生着调动或抑制人们的责任感;恋爱深刻影响着当事 人的婚姻关系和家庭生活。 恋爱的基本动力源自人的性欲因素;恋爱的本质是满足男女双方的心理需要。 六、恋爱原则 形成符合自我的正确的恋爱观;培养爱的能力和道德责任感;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提高恋 爱挫折的忍受力和应对应激的能力。 正确认识权利和责任,培养两性正常交往。异性间的神秘感和好奇心是由于男女双方缺乏共 同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所引起的,有了健康的社会交往可有更多的社会适应能力,就可解除 男女之间交往必然发展到性行为的错误观念。 文明社会中,性活动不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具有更丰富的社会内容,不要把性仅仅看成性欲 的满足,这样会使自己从人类退化到动物阶段。 学好包括性生活、性心理、性卫生和性道德的知识,以养成一种良好的性适应和性控制能力, 防止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被某些似是而非的论调所蛊惑,发生各种违反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 学会说“不”的艺术,千万别被四周浪漫气氛和对方的甜言蜜语弄得丧失理智。说“不”是 对对方负责,是彼此尊重的表现。 婚姻与家庭 一、婚姻 1、婚姻的定义 作为个人活动结果的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持续的性关系+共同生活。第一个要素 既排除了一夜风流,又涵盖了多妻多夫或“同性婚姻”。第二个要素则既排除了“住店式”的性行为 (哪怕长期),又容纳了经济的、情感的和潜在的生育等内容。 作为社会设置的婚姻,则是指:1、两个人按照社会所要求的契约关系和程序来组建共同生 活(当事人的“婚”);2、双方都与对方原来的家庭结成确定的关系(当事家庭之间的“姻”)。因此 在社会设置中,当事人的地位、角色、权利、义务是最本质和最重要的,性关系与共同生活则在 其次。例如,无性生活或两地分居的夫妻并不表明没有婚姻,同样,长期包娼也不被认为是婚姻。 婚姻的生活实体与社会设置,在矛盾中统一为某时某地的婚姻存在形态。个人不得不遵守社会的 婚姻制度,或者说被社会化为能遵从婚姻制度的人。社会也不得不在法律上承认事实婚姻,或者 说,社会默认了婚姻的生活实体是先于社会设置而存在的。 2、婚姻制度的形成 历史的车轮进入了阶级社会即私有制社会,人类的两性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性交 范围的逐渐缩小,就出现了婚姻制度。婚姻(实质上是男女的性关系)之所以成为一种制度,就 是说明了男女的性关系要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婚姻制度的建立是人类两性关系的一个历史性的 巨大进步。从婚姻缔结的途径来看,人类的婚姻可分为掠夺婚、买卖婚、媒约婚、自由婚等;从 性交关系的范围来看,人类的婚姻发展过程分别经历了群婚制、族内婚、族外婚、对偶制、、一 夫一妻制。 3、婚姻的特点 一定的婚姻家庭形态不仅反映了一定社会的历史进程,而且是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重要标 志。只有一定社会风俗或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产生的夫妻关系,才是婚姻。其
上海交通大学通选课程一一生殖健康 本质并不是单纯的男女两性的自然结合,而是两性关系的社会组织形态。婚姻家庭应该具有如下 特点:(1)自然性,婚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人类自然的本能性所为:(2)社会性,婚姻家庭在本 质上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依存于一定社会结构,具有一定社会内容。在现代社会中, 婚姻是综合调节两性社会关系和性关系的唯一有效形式:(3)阶级性,婚姻家庭的社会性决定了 它必然带有阶级性,是它在阶级社会里所不可避免的特殊属性:(4)相对独立性,婚姻家庭制度 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它同经济基础总是保持一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 二、家庭 家庭,作为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实体婚姻+孩子十生活共同体。美国社会学家默 多克于1949年首先提出一套划分家庭类型的概念。近年来我国社会学界较多地运用。 核心家庭,又称夫妇家庭,就是只有父母与未婚子女共同居住和生活。它有三种具体形式: 仅由夫妻组成、夫妻加未婚子女(含领养子女)、仅有父或母与子女(单亲家庭)。主干家庭,指 父母(或一方)与一对己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 联合家庭,指父母(或一方)或多对己婚子女(或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包括子女 已成家却不分家。主干家庭与联合家庭又合称扩展家庭。此外还有其他家庭,包括无父母的未婚 子女共同居住、跨代或缺代以及由实体婚姻产生的其他多人共居组合形式。 作为社会设置,家庭的定义强调的是:血缘十供养十继承,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权利义务 关系。这是因为,对于社会来说,家庭首先是人口生产的基本单位,因此对于未成年孩子和老年 人口的供养是社会最关心的问题,必须强制规定具有血缘关系的个人之间的供养、赡养、财产分 配和遗产继承等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或者说,在社会设置的意义上,不同的个人仅仅是由于这 些权利义务关系的存在,才组合成家庭的。所以,尽管离婚而去的父亲或者母亲早已脱离了生活 实体意义上的原家庭,但是在社会设置看来,他们与其子女仍然是一个家庭,仍然具有相应的权 利义务。所以说,对于家庭的一切社会设置,都是围绕着孩子旋转的。 在中国,家庭定义首先需要分清家庭、家族与宗族的异同。这方面的争议比较大。从生活实 体的角度来看,中国人所说的家族一般是以五服为界,宗族则指同宗同姓同地域的各个家族结成 的群体。家庭一般是五服之内的,但并不严格限定在某一辈份之内,而是更强调共居和共同的经 济生活。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核算范围。即使父母尚在,兄弟分家不分院,也会被视为是两个家 庭了。也可以认为,家庭主要是婚烟的产物,而家族却是血缘的产物。例如张男与李女结婚生子, 他们就组成一个家庭,但他们也仍然是张氏家族与李氏家族的成员。所以中国人的结婚,不仅意 味着两个个人的成婚,也表明着两个家族的联姻。以往的一切包办婚姻都以此作为最主要的理由。 -4-
上海交通大学通选课程——生殖健康 - 4 - 本质并不是单纯的男女两性的自然结合,而是两性关系的社会组织形态。婚姻家庭应该具有如下 特点:(1)自然性,婚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人类自然的本能性所为;(2)社会性,婚姻家庭在本 质上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依存于一定社会结构,具有一定社会内容。在现代社会中, 婚姻是综合调节两性社会关系和性关系的唯一有效形式;(3)阶级性,婚姻家庭的社会性决定了 它必然带有阶级性,是它在阶级社会里所不可避免的特殊属性;(4)相对独立性,婚姻家庭制度 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它同经济基础总是保持一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关系。 二、家庭 家庭,作为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美国社会学家默 多克于 1949 年首先提出一套划分家庭类型的概念。近年来我国社会学界较多地运用。 核心家庭,又称夫妇家庭,就是只有父母与未婚子女共同居住和生活。它有三种具体形式: 仅由夫妻组成、夫妻加未婚子女(含领养子女)、仅有父或母与子女(单亲家庭)。主干家庭,指 父母(或一方)与一对已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 联合家庭,指父母(或一方)或多对已婚子女(或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包括子女 已成家却不分家。主干家庭与联合家庭又合称扩展家庭。此外还有其他家庭,包括无父母的未婚 子女共同居住、跨代或缺代以及由实体婚姻产生的其他多人共居组合形式。 作为社会设置,家庭的定义强调的是:血缘+供养+继承,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权利义务 关系。这是因为,对于社会来说,家庭首先是人口生产的基本单位,因此对于未成年孩子和老年 人口的供养是社会最关心的问题,必须强制规定具有血缘关系的个人之间的供养、赡养、财产分 配和遗产继承等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或者说,在社会设置的意义上,不同的个人仅仅是由于这 些权利义务关系的存在,才组合成家庭的。所以,尽管离婚而去的父亲或者母亲早已脱离了生活 实体意义上的原家庭,但是在社会设置看来,他们与其子女仍然是一个家庭,仍然具有相应的权 利义务。所以说,对于家庭的一切社会设置,都是围绕着孩子旋转的。 在中国,家庭定义首先需要分清家庭、家族与宗族的异同。这方面的争议比较大。从生活实 体的角度来看,中国人所说的家族一般是以五服为界,宗族则指同宗同姓同地域的各个家族结成 的群体。家庭一般是五服之内的,但并不严格限定在某一辈份之内,而是更强调共居和共同的经 济生活。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核算范围。即使父母尚在,兄弟分家不分院,也会被视为是两个家 庭了。也可以认为,家庭主要是婚姻的产物,而家族却是血缘的产物。例如张男与李女结婚生子, 他们就组成一个家庭,但他们也仍然是张氏家族与李氏家族的成员。所以中国人的结婚,不仅意 味着两个个人的成婚,也表明着两个家族的联姻。以往的一切包办婚姻都以此作为最主要的理由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上海交通大学:《性与健康》教学资源_课程讲义_性暴力与性犯罪.doc
- 上海交通大学:《性与健康》教学资源_课程讲义_性别认同与性取向.doc
- 上海交通大学:《性与健康》教学资源_课程讲义_性传播疾病的危害及预防.doc
- 上海交通大学:《性与健康》教学资源_课程讲义_性、性健康与性文化.doc
- 上海交通大学:《性与健康》教学资源_课程讲义_女性性器官的解剖及生理意义.doc
- 上海交通大学:《性与健康》教学资源_课程讲义_女性性功能障碍及其相关因素.doc
- 上海交通大学:《性与健康》教学资源_课程讲义_女性常见疾病的自我保健与防治.doc
- 上海交通大学:《性与健康》教学资源(通识核心课)课程讲义_附录 1.pdf
- 上海交通大学:《性与健康》教学资源(通识核心课)课程讲义_第四章 性社会学.pdf
- 上海交通大学:《性与健康》教学资源(通识核心课)课程讲义_第十章 生育异常.pdf
- 上海交通大学:《性与健康》教学资源(通识核心课)课程讲义_第十二章 性法医学.pdf
- 上海交通大学:《性与健康》教学资源(通识核心课)课程讲义_第十三章 性传播疾病.pdf
- 上海交通大学:《性与健康》教学资源(通识核心课)课程讲义_第十一章 性器官疾病.pdf
- 上海交通大学:《性与健康》教学资源(通识核心课)课程讲义_第六章 怀孕、分娩、计划生育与性.pdf
- 上海交通大学:《性与健康》教学资源(通识核心课)课程讲义_第八章 性心理异常.pdf
- 上海交通大学:《性与健康》教学资源(通识核心课)课程讲义_第五章 爱情、婚姻、家庭与性.pdf
- 上海交通大学:《性与健康》教学资源(通识核心课)课程讲义_第二章 性生理.pdf
- 上海交通大学:《性与健康》教学资源(通识核心课)课程讲义_第九章 性功能障碍.pdf
- 上海交通大学:《性与健康》教学资源(通识核心课)课程讲义_第三章 性的道德与伦理.pdf
- 上海交通大学:《性与健康》教学资源(通识核心课)课程讲义_第七章 同性爱.pdf
- 上海交通大学:《性与健康》教学资源_课程讲义_生殖道德、伦理及相关法律.doc
- 上海交通大学:《性与健康》教学资源_课程讲义_男性性器官及其生理意义.doc
- 上海交通大学:《性与健康》教学资源_课程讲义_男科常见疾病与生殖生理卫生.doc
- 上海交通大学:《性与健康》教学资源_课程讲义_研究男人的学科—男科学.doc
- 上海交通大学:《性与健康》教学资源_课程讲义_艾滋病的起源与发展.doc
- 上海交通大学:《推理与思维训练》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必然性推理(上).ppt
- 上海交通大学:《推理与思维训练》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必然性推理(下).ppt
- 上海交通大学:《推理与思维训练》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或然性推理.ppt
- 上海交通大学:《推理与思维训练》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推理的运用——论证、第六章 逻辑思维基本规律.ppt
- 上海交通大学:《推理与思维训练》教学资源_课外习题_思维训练题1.doc
- 上海交通大学:《推理与思维训练》教学资源_课外习题_思维训练题2.doc
- 上海交通大学:《推理与思维训练》教学资源_课外习题_思维训练题3.doc
- 上海交通大学:《推理与思维训练》教学资源_课外习题_思维训练题4.doc
- 上海交通大学:《推理与思维训练》教学资源_课外习题_思维训练题5.doc
- 上海交通大学:《推理与思维训练》教学资源_课外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一章思维演练题.doc
- 上海交通大学:《推理与思维训练》教学资源_课外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三章思维演练题.doc
- 上海交通大学:《推理与思维训练》教学资源_课外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二章思维演练题.doc
- 上海交通大学:《推理与思维训练》教学资源_课外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五章思维演练题.doc
- 上海交通大学:《推理与思维训练》教学资源_课外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四章思维演练题.doc
- 上海交通大学:《脑与机器人》课程教学课件(一)第一章 绪论.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