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学大教育专修学校2012年高一5月阶段测试语文试题(苏教版)_江苏省南京学大教育专修学校2011-2012学年高一5月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南京学大教育专修学校20112012学年高一5月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学生姓名: 校区 授课教师 学管老师 注意事项: 请考生使用蓝色或黑色圆珠笔、签字笔或钢笔作答。 考核内容 考试范围介绍 必修四、课外能力训练 涉及知识及考点字音、字形、成语、病句、文化常识 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翻译、文意理解 现代文阅读理解;写作 成绩统计: 卷[题号 总分总成绩 I「分数 卷题号 总分 Ⅱ[分数 卷I(30分钟,50分) 语言基础知识及应用(选择题33分,每题3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肤(fu)浅 抹(ma)杀 诅(zu)咒 切悼(dao)念 B.诬蔑(mie) 磐(pan)石 赎(shu) 坚毅不 挠(rdo) C.社稷(j) 饿莩(fu) 孝悌(ti) 贼氛方 炽(che) D.虎兕(si) 勖(x山)勉 鸡豚(tn)荒烟蔓(min) 草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璀璨弃甲曳兵温馨祸起箫墙
南京学大教育专修学校 2011-2012 学年高一 5 月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总分:100 分 考试时间:60 分钟 学生姓名: _______ 校区:_________ 授课教师: 学管老师: 注意事项: 请考生使用蓝色或黑色圆珠笔、签字笔或钢笔作答。 考核内容: 考试范围介绍 必修四、课外能力训练 涉及知识及考点 字音、字形、成语、病句、文化常识; 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翻译、文意理解; 现代文阅读理解;写作 成绩统计: 卷 Ⅰ 题号 一 总分 总成绩 分数 卷 Ⅱ 题号 二 三 总分 分数 卷Ⅰ(30 分钟,50 分) 一.语言基础知识及应用(选择题 33 分,每题 3 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肤(fū)浅 抹(mā)杀 诅(zú)咒 深 切悼(dào)念 B.诬蔑(miè) 磐(pán)石 赎(shú) 坚毅不 挠(ráo) C.社稷(jì) 饿莩(fú) 孝悌(tì) 贼氛方 炽(chè) D.虎兕(sì) 勖(xù)勉 鸡豚(tún) 荒烟蔓(màn) 草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璀璨 弃甲曳兵 温馨 祸起箫墙

B.庠序分崩离析湮没至理名言 C.编纂语焉不祥萎缩买椟还珠 D.枷锁怒涛排壑拯救安知若素 3、选出依次填人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 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在数学 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 是肤浅地研究的 A.也许毕竟甚至然而 甚至毕竟还 有然而 C.也许但是还有而且 D.即使但是甚 至而且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 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B.在冬春相交的日子,气象多变,雨、雪天气基本上是平分秋色,这使得 环城路拥挤不堪。 C.但这种乐趣保留在运动员内心深处,在某种程度上只是自得其乐 D.在州长仍旧仲裁及拒绝执行联邦政府法令大放厥词的阿拉巴马,有一天, 黑人男孩和白人男孩可以无拘无束地手牵着手,情同手足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的情况不在于几代同堂,而在于人们的生活中有一种观念,要求代 际之间有一种融洽的关系 B.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然而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C.随着社会的发展,加快对外太空的开发、探索和研究,是一个必然的趋 势 D.这个城墙由于劳动的创造,它的工程表现出伟大的集体创造与成功的力
B.庠序 分崩离析 湮没 至理名言 C.编纂 语焉不祥 萎缩 买椟还珠 D.枷锁 怒涛排壑 拯救 安知若素 3、选出依次填人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_____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 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____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_____在数学 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____ 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 是肤浅地研究的。 A.也许 毕竟 甚至 然而 B.甚至 毕竟 还 有 然而 C.也许 但是 还有 而且 D.即使 但是 甚 至 而且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 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B.在冬春相交的日子,气象多变,雨、雪天气基本上是平分秋色,这使得 环城路拥挤不堪。 C.但这种乐趣保留在运动员内心深处,在某种程度上只是自得其乐。 D.在州长仍旧仲裁及拒绝执行联邦政府法令大放厥词的阿拉巴马,有一天, 黑人男孩和白人男孩可以无拘无束地手牵着手,情同手足。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的情况不在于几代同堂,而在于人们的生活中有一种观念,要求代 际之间有一种融洽的关系。 B.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然而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C.随着社会的发展,加快对外太空的开发、探索和研究,是一个必然的趋 势。 D.这个城墙由于劳动的创造,它的工程表现出伟大的集体创造与成功的力 量

6.下列各句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剧作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 野》《北京人》等 B.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 令、中调、长调。由于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句。 C.世界名著《人间喜剧》《死魂灵》《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的作 者依次是巴尔扎克、果戈理、托尔斯泰和莫伯桑。 D.《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是我国第 一部语录体散文。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粟于河东。 B.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C.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D.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8、下面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句是( A.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一现在那颛臾,(城郭)坚固而且跟费接近,现在(如果)不攻取,后世一 会成为子孙的忧患。 B.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因为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上下和好共处,就无所谓人口少;上下相 安无事,国家就无倾覆的危险。 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一七十岁的老人穿上丝衣吃上肉食,老百姓不饥饿挨冻,这样还不能称王的人, 从来还没有。 D.既来之,则安之。 既然他主动来了,就要让他安定下来。 9、下面是对本专题文章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在这部文集中, 孔子以“仁”为核心,提倡“礼治”。《季氏将伐颛臾》记述孔子坚守大义,说 明季氏不可伐颛臾的道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礼治”的主张
6.下列各句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剧作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 野》《北京人》等。 B.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 令、中调、长调。由于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句。 C.世界名著《人间喜剧》《死魂灵》《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的作 者依次是巴尔扎克、果戈理、托尔斯泰和莫伯桑。 D.《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是我国第 一部语录体散文。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河内凶,则移粟于河东。 B.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C.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D.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8、下面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句是( ) A.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现在那颛臾,(城郭)坚固而且跟费接近,现在(如果)不攻取,后世一 定 会成为子孙的忧患。 B.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因为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上下和好共处,就无所谓人口少;上下相 安无事,国家就无倾覆的危险。 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七十岁的老人穿上丝衣吃上肉食,老百姓不饥饿挨冻,这样还不能称王的人, 从来还没有。 D.既来之,则安之。 ——既然他主动来了,就要让他安定下来。 9、下面是对本专题文章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在这部文集中, 孔子以“仁”为核心,提倡“礼治”。《季氏将伐颛臾》记述孔子坚守大义,说 明季氏不可伐颛臾的道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礼治”的主张

B.《寡人之于国也》在说理中采用了“欲擒故纵”的论辩手法,孟子使 用“五十步 笑百步”的比喻来使梁惠王说出“直不百步耳,是亦走 也”,引他上套,从而向他说明了他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打消了梁 惠王的矜傲情绪,为下面孟子提出的治国之策能够为梁惠王所接受作了铺垫。 C.《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由于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二人一生的友谊为基础, 所以文中对马克思的称谓使用了“思想家”“巨人”“科学巨匠”“革命家 等,表现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超越客观评价的敬仰与悼念。 D.《我有一个梦想》中作者将《宪法》、《独立宣言》和《解放黑奴宣 言》作为自己的依据,抨击了美国社会对待黑人的种种不公平现象,号召大家行 动起来,投入到争取平等权利和自由的斗争中去,为黑人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0、与“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的“而”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患寡而患不均 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C.而在萧墙之内也。 D.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11、与“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C.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
B.《寡人之于国也》在说理中采用了“欲擒故纵”的论辩手法,孟子使 用“五十步 笑百步”的比喻来使梁惠王说出“直不百步耳,是亦走 也”,引他上套,从而向他说明了他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打消了梁 惠王的矜傲情绪,为下面孟子提出的治国之策能够为梁惠王所接受作了铺垫。 C.《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由于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二人一生的友谊为基础, 所以文中对马克思的称谓使用了“思想家”“巨人”“科学巨匠”“革命家” 等,表现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超越客观评价的敬仰与悼念。 D.《我有一个梦想》中作者将《宪法》、《独立宣言》和《解放黑奴宣 言》作为自己的依据,抨击了美国社会对待黑人的种种不公平现象,号召大家行 动起来,投入到争取平等权利和自由的斗争中去,为黑人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10、与“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的“而”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患寡而患不均 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C.而在萧墙之内也。 D.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11、与“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C.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

12、简述题(7分) 孔子在申述反对攻打颛臾的理由时运用了哪些方法?请具体分析。 13、请翻译下面句子。(10分)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 为? (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卷Ⅱ(30分钟,50分) 二、默写 14.根据课文默写填空。(8分) ①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季氏将伐颛臾》 ②吾恐季孙之忧, (同上)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 也》 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老子》 三、古诗词鉴赏 15、阅读《客至》,完成下面题目。(10分) 客 至
12、简述题(7 分) 孔子在申述反对攻打颛臾的理由时运用了哪些方法?请具体分析。 13、请翻译下面句子。(10 分)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 为? (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卷Ⅱ(30 分钟,50 分) 二、默写 14.根据课文默写填空。(8 分) ①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季氏将伐颛臾》 ②吾恐季孙之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上)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 也》 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老子》 三、古诗词鉴赏 15、阅读《客至》,完成下面题目。(10 分) 客 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首联写出了草堂怎样的环境?其中“但见”二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4分) (2)颈联表现了主人怎样的生活状况?(3分) (3)全诗主要写“客至”,尾联又写邀请邻翁对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3分)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5-8题。(12分) ①戏剧是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主要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 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戏剧文学是供舞台演 出的脚本又称剧本,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文学样式。通常所说的戏剧欣 赏,主要指的就是对剧本的欣赏 ②欣赏戏剧,首先要了解戏剧所展示的戏剧冲突,冲突是怎样形成的 冲突的性质是什么,进而弄清冲突发展的过程,完整的把握剧本的情节。戏剧冲 突,主要指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看冲突, 其中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雷雨》第二幕表现出多种人物之间的矛 盾冲突,这些冲突表面看来是家庭内部的矛盾,实际上是阶级之间的矛盾。鲁侍 萍与周朴园之间的冲突属于下层劳动人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周朴园与 鲁大海之间的冲突属于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主要是社会 矛盾的反映,同时也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 ③欣赏戏剧,其次要把握戏剧语言。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戏剧语言 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剧作 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表达自己对生 活的认识。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景、环境 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第一,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所谓 个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
杜 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首联写出了草堂怎样的环境?其中“但见”二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4 分) (2)颈联表现了主人怎样的生活状况?(3 分) (3)全诗主要写“客至”,尾联又写邀请邻翁对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3 分)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 5—8 题。(12 分) ①戏剧是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主要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 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戏剧文学是供舞台演 出的脚本又称剧本,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文学样式。通常所说的戏剧欣 赏,主要指的就是对剧本的欣赏。 ②欣赏戏剧,首先要了解戏剧所展示的戏剧冲突,冲突是怎样形成的, 冲突的性质是什么,进而弄清冲突发展的过程,完整的把握剧本的情节。戏剧冲 突,主要指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看冲突, 其中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雷雨》第二幕表现出多种人物之间的矛 盾冲突,这些冲突表面看来是家庭内部的矛盾,实际上是阶级之间的矛盾。鲁侍 萍与周朴园之间的冲突属于下层劳动人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周朴园与 鲁大海之间的冲突属于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主要是社会 矛盾的反映,同时也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 ③欣赏戏剧,其次要把握戏剧语言。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戏剧语言 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剧作 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表达自己对生 活的认识。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景、环境 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第一,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所谓 个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

第二,要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动作性包括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内心活 动),像周萍打鲁大海,他们之间表现为外部动作;鲁侍萍看见周萍打鲁大海后 那种痛苦的心情,是内部动作。第三,要品味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丰富的潜台词。 好的潜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给人以品味、想象的空间;比 如《雷雨》中,鲁侍萍听周朴园“沉呤”“无锡是个好地方”的时候,虽然顺着 周的话语说“哦,好地方”,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 ④欣赏戏剧,还要学会欣赏戏剧人物形象。首先,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 征;其次,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另外,还要随着剧情的发展,弄清人物性格的发 展交化。因为,人物形象是在戏剧冲突的发展中通过戏剧语言来刻画的;戏剧冲 突主要是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它为人物性格所决定,同时又是为展示人物性格 服务的。因此,要完整地了解一个人物形象,还要弄清在冲突的发展过程中,这 个人物形象有无变化,以及有哪些变化 16.根据文意,下列对“戏剧”与“戏剧文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剧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之类的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 揭示社会矛盾,表现社会生活 B.戏剧文学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主要通过人物形象来表现 矛盾冲突,反映社会现实。 C.戏剧文学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也就是演员进行 舞台表演所使用的剧本。 D.我们中学生所要进行的戏剧欣赏,主要指的就是对剧本的欣赏;欣赏内 容包括戏剧冲突、戏剧语言、人物形象等。 17.根据文意,下列对“戏剧语言”的分析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物语言包括对白、独白、旁白三大类,这样的语言可以用来表现戏 剧冲突,直接展示戏剧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 B.剧作家主要通过舞台说明来塑造人物性格,展现戏剧的情节,揭示戏 剧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C.《雷雨》中周萍打鲁大海,他们之间表现为内部动作性;鲁侍萍看见 周萍打鲁大海后那种痛苦的心情,系外部动作性 D.戏剧中的潜台词,一般是用较少的语言来表达较为丰富的内容,能给 人以品味、想象的空间。 1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第二,要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动作性包括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内心活 动),像周萍打鲁大海,他们之间表现为外部动作;鲁侍萍看见周萍打鲁大海后 那种痛苦的心情,是内部动作。第三,要品味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丰富的潜台词。 好的潜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给人以品味、想象的空间;比 如《雷雨》中,鲁侍萍听周朴园“沉呤”“无锡是个好地方”的时候,虽然顺着 周的话语说“哦,好地方”,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 ④欣赏戏剧,还要学会欣赏戏剧人物形象。首先,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 征;其次,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另外,还要随着剧情的发展,弄清人物性格的发 展交化。因为,人物形象是在戏剧冲突的发展中通过戏剧语言来刻画的;戏剧冲 突主要是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它为人物性格所决定,同时又是为展示人物性格 服务的。因此,要完整地了解一个人物形象,还要弄清在冲突的发展过程中,这 个人物形象有无变化,以及有哪些变化。 16.根据文意,下列对“戏剧”与“戏剧文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戏剧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之类的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 揭示社会矛盾,表现社会生活。 B.戏剧文学是—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主要通过人物形象来表现 矛盾冲突,反映社会现实。 C.戏剧文学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也就是演员进行 舞台表演所使用的剧本。 D.我们中学生所要进行的戏剧欣赏,主要指的就是对剧本的欣赏;欣赏内 容包括戏剧冲突、戏剧语言、人物形象等。 17.根据文意,下列对“戏剧语言”的分析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物语言包括对白、独白、旁白三大类,这样的语言可以用来表现戏 剧冲突,直接展示戏剧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 B.剧作家主要通过舞台说明来塑造人物性格,展现戏剧的情节,揭示戏 剧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C.《雷雨》中周萍打鲁大海,他们之间表现为内部动作性;鲁侍萍看见 周萍打鲁大海后那种痛苦的心情,系外部动作性。 D.戏剧中的潜台词,一般是用较少的语言来表达较为丰富的内容,能给 人以品味、想象的空间。 1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欣赏戏剧,了解戏剧冲突尤为重要,包括冲突形成的原因与过程,冲 突的性质,从而完整的把握剧本的情节 B.戏剧冲突主要有三大要素,一是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二是人物自身 的矛盾冲突,三是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 C.戏剧中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具有 个性特点的语言,是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D.欣赏戏剧的人物形象,首先,要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其次,要 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最后,还要注意人物的语言 19.下列根据原文作出的推理,正确的一项是( A.《雷雨》第二幕开始的“舞台说明”交待了舞台气氛,烘托了人物的 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 生一种压抑感。 B.罗密欧与朱利叶的悲剧是性格悲剧,主要是由他们自身的某些弱点造 成的,如罗密欧有明显的急躁性格 C.戏剧冲突有一个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的过程,这就决定了社会冲 突也有一定的发展过程,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D.《雷雨》中鲁侍萍听周朴园“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的时候,顺 着周的话语说“哦,好地方”,其中潜藏着对周朴园始乱终弃行径的揭露 四、写作(20分) 20、请以“我有一个梦想”为话题写一段话。要求;①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 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像等。②不少于200字
A.欣赏戏剧,了解戏剧冲突尤为重要,包括冲突形成的原因与过程,冲 突的性质,从而完整的把握剧本的情节。 B.戏剧冲突主要有三大要素,一是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二是人物自身 的矛盾冲突,三是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 C.戏剧中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具有 个性特点的语言,是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D.欣赏戏剧的人物形象,首先,要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其次,要 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最后,还要注意人物的语言。 19.下列根据原文作出的推理,正确的一项是( ) A.《雷雨》第二幕开始的“舞台说明”交待了舞台气氛,烘托了人物的 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 生一种压抑感。 B.罗密欧与朱利叶的悲剧是性格悲剧,主要是由他们自身的某些弱点造 成的,如罗密欧有明显的急躁性格。 C.戏剧冲突有一个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的过程,这就决定了社会冲 突也有一定的发展过程,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D.《雷雨》中鲁侍萍听周朴园“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的时候,顺 着周的话语说“哦,好地方”,其中潜藏着对周朴园始乱终弃行径的揭露。 四、写作(20 分) 20、请以“我有一个梦想”为话题写一段话。要求;①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 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像等。②不少于 200 字

试卷配套答案 2、B 4.B(平分秋色:喻双方各占一半) 5.A(B项“然而”应改为“而且”;C项语序不当,应为“研究、探索和开发” D项句子成分残缺,前一分句缺少谓语) 6.C(《巴黎圣母院》的作者应为雨果) 11、B 12、引用,孔子引用了上古时代的史官周任“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来说明季氏 攻打颛臾是冉有等人的失职;类比,孔子用“盲人与相”来类比季氏与冉有来说 明季氏攻打颛臾冉有等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喻,孔子用“虎逃玉毁,是看守 者失职”来比喻说明季氏攻打颛臾是冉有等人的失职。 13、君子痛恨那种避而不说自己想要那样却一定另找借口的做法。 那颛臾,先代的国君曾经任命他主持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鲁国的疆域之中 是鲁国的藩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大王您如果能够不归罪于荒年,那么,天下的百姓便会投靠您了。默写略 14、默写略 15.B(“戏剧文学”应改为“戏剧”) 16.D(A项“直接展示戏剧情节”错;B项“舞台说明”概念太小;C项“内 部”“外部”互调) 17.D(“首先”应为“最后”,“其次”应为“首先”,“另外”应为“其次
试卷配套答案 4.B(平分秋色:喻双方各占一半) 5.A(B 项“然而”应改为“而且”;C 项语序不当,应为“研究、探索和开发”; D 项句子成分残缺,前一分句缺少谓语) 6.C(《巴黎圣母院》的作者应为雨果) 7、B 8、D 9、C 10、D 11、B 12、引用,孔子引用了上古时代的史官周任“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来说明季氏 攻打颛臾是冉有等人的失职;类比,孔子用“盲人与相”来类比季氏与冉有来说 明季氏攻打颛臾冉有等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喻,孔子用“虎逃玉毁,是看守 者失职”来比喻说明季氏攻打颛臾是冉有等人的失职。 13、君子痛恨那种避而不说自己想要那样却一定另找借口的做法。 那颛臾,先代的国君曾经任命他主持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鲁国的疆域之中, 是鲁国的藩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大王您如果能够不归罪于荒年,那么,天下的百姓便会投靠您了。默写略 14、默写略 15.B(“戏剧文学”应改为“戏剧”) 16.D(A 项“直接展示戏剧情节”错;B 项“舞台说明”概念太小;C 项“内 部”“外部”互调) 17.D(“首先”应为“最后”,“其次”应为“首先”,“另外”应为“其次”)

18.A(B项“主要”不当;C项戏剧冲突不能决定社会冲突,只能是社会冲突决 定戏剧冲突;D项“潜藏着对周朴园始乱终弃行径的揭露”不当,只能说“潜藏 着痛苦,愤怒等复杂心情”) 19.①写出了居住环境的清幽;表现诗人闲适而有些寂寞的心境 ②生活贪困 ③烘托老友相逢时洒兴之高,情意之浓,言有尽而意无穷
18.A(B 项“主要”不当;C 项戏剧冲突不能决定社会冲突,只能是社会冲突决 定戏剧冲突;D 项“潜藏着对周朴园始乱终弃行径的揭露”不当,只能说“潜藏 着痛苦,愤怒等复杂心情”) 20、略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南京外国语学校2009—2010学年度苏教版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oc
- 南京六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江苏南京六中09-10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doc
- 华清中学2012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人教版)_陕西西安市临潼区华清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 华容县2014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_华容县2014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doc
-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0届高三第二次考试语文试题.doc
- 华中师大一附中08—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高一年级语文试题_高一语文.doc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谈谈高一语文学习ppt课件_千里之行始于足下.ppt
- 十堰外国语高级中学2017级语文(下)高二第一次双周测试卷.doc
- 十堰外国语高级中学2017级语文(下)高二第一次双周测试卷.doc
- 十堰外国语高级中学2017级语文(下)高二第一次双周测试卷.doc
- 北省唐山一中2012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人教版)_北省唐山一中.doc
- 北师大附中2009—2010学年度人教版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东北师大附中2009.doc
- 北师大万宁附中2015届上学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人教版).doc
- 北大附中2011届高三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_北大附中2011届高三适应性训练语文.doc
- 北信附中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入学考试试卷_北信附中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入学考试试卷.doc
- 北京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doc
- 北京版必修一高一字形练习.doc
- 北京版必修一高一字形练习.doc
- 北京海淀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北京.doc
- 北京市龙门育才学校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_北京龙门育才学校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doc
- 南京学大教育专修学校2012年高二5月阶段测试语文试题_江苏省南京学大教育专修学校2011-2012学年高二5月阶段测试语文试题.doc
- 南京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南京市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doc
- 南京市2011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 南京市2014届第一学期高三学情调研语文试卷.doc
- 南京市2016-2017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学情调研测语文试卷_南京市.doc
- 南京市2017-2018学年苏教版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江苏省南京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 南京市2017-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测试卷语文试卷_南京市.doc
- 南京市、盐城市2011年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_南京市.doc
- 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
- 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届高三年级一模联考试卷.doc
- 南京市十三中200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三语文第三次模拟检测试题.doc
- 南京市启英高复中心2014届高三年级摸底测试语文试卷.doc
- 南京市实验国际学校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南京实验国际学校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doc
- 南京市新华学校2013届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试题.doc
- 南京市江宁区2014届高三10月质量调研语文试卷_南京市江宁2014届高三10月质量调研.doc
- 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2010届高三学情分析样题_南京市2010届高三学情分析样题及答案.doc
- 南京市金陵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 南充市2009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_南充市2009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doc
- 南充市2009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_次诊断性检测试题.doc
- 南充市2018—2019学年度下期高一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_四川省南充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