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表格式教案(3课时)_醉翁亭记 1

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瑞金市英才学校8年级语文备课组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课时计划 星期 醉翁亭记第1课时 计划课时 知识目标掌握全文的脉络,理解文章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精炼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领悟及表达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 教学重点 1、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并理解欧阳修阔达高尚的胸怀。2、学习本文情景交 融的写作手法。3、体会本文精炼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教学难点 1、理解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2、体会本文精炼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语设计 、导入新课:欣赏醉翁亭图片,由图片引入本节课《醉 前置作业展示: 、检查前置作业翁亭记》 简介作者与背景 二、第一段释义讲解 2、生字词检测 学生逐句翻译,从“环滁皆山也一一醉翁亭也”教3、概述文意 师点拨 4、初读感悟 感知课文,逐段2提问: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3.周围环境是怎样的 学生读课文,配乐 释义讲解。 映入我们眼帘的第一个镜头的角度是什么? 三、(学生讨 4.接着镜头还是全景吗?(否,移向局部)写什么? 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参考注解,疏通全文大 5.接下来又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还是鸟瞰吗?为什意。没有注解的语句,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 么?6.这些景观中谁是主景?明确:醉翁亭7作者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画下来,待全 怎样引出主角醉翁亭的?28.学生逐句翻译后半部分,班集体讨论解决。说明:引导学生利用书上注解 教师点拨。9.提问:这一部分交待了什么? 和工具书独立学习,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10.如何交待的?先?后? 力。设立二人小组来讨论全文大意,是为了互相 明确:作亭者、名之者、醉翁雅号的由来(命名之意)启发,并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2.集体解难。各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如何理解?此句的作用是什么?问题,集体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或给子解答 五、布置作业 小结:本段主要写醉翁亭秀丽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 四、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发言 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 明确1:写醉翁亭的周围环境,引入醉翁亭。 二、第二段释义讲解 明确2:鸟瞰镜头,从上空看到的滁州城全景一 1.学生默读2.提问:学生边回答边翻译 四面环山。环滁皆山明确:西南诸峰尤其指 ①朝暮之景的特点? 出琅玡山 3.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之景时抓住什么来写? 明确4:酿泉醉翁亭作者与亭周环境的相 4.找出本段的对偶句和散句。体会偶散结合的抑扬顿挫对位置是身在山中。“ “临于泉上”角度 应该是仰望。 5.本段写的是什么?明确: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明确5:“环滁皆山也”先写大环境,凝炼概括 三、小结。 地写出滁州的地理特征:接着以视觉角度:俯一 一仰和空间角度:远一一近外一一内 的变换层层推进通过周围环境 教学后记 英才朗歌制作 欢迎同行下载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瑞金市英才学校 8 年级语文备课组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英才朗歌制作 欢迎同行下载 1 课 时 计 划 第 周 星期 课 题 醉翁亭记 第1课时 课 型 计划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掌握全文的脉络,理解文章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精炼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领悟及表达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 教 学 重 点 1、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并理解欧阳修阔达高尚的胸怀。2、学习本文情景交 融的写作手法。3、体会本文精炼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教 学 难 点 1、理解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2、体会本文精炼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语设计 二、检查前置作业 三、感知课文,逐段 释义讲解。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一、导入新课:欣赏醉翁亭图片,由图片引入本节课《醉 翁亭记》。 二、第一段释义讲解 1.学生逐句翻译,从“环滁皆山也——醉翁亭也”,教 师点拨。 2.提问: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3.周围环境是怎样的? 映入我们眼帘的第一个镜头的角度是什么? 4.接着镜头还是全景吗?(否,移向局部)写什么? 5.接下来又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还是鸟瞰吗?为什 么?6.这些景观中谁是主景? 明确:醉翁亭 7.作者 怎样引出主角醉翁亭的??8.学生逐句翻译后半部分, 教师点拨。9.提问:这一部分交待了什么? 10.如何交待的?先?后? 明确:作亭者、名之者、醉翁雅号的由来(命名之意) 1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如何理解?此句的作用是什么? 小结:本段主要写醉翁亭秀丽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 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 二、第二段释义讲解 1.学生默读 2. 提问:学生边回答边翻译 ①朝暮之景的特点? 3.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之景时抓住什么来写? 4.找出本段的对偶句和散句。体会偶散结合的抑扬顿挫 之美。 5.本段写的是什么? 明确: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 三、小结。 一、前置作业展示: 1、 简介作者与背景 2、 生字词检测 3、 概述文意 4、 初读感悟 二、学生读课文,配乐 三、(学生讨论) 1.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参考注解,疏通全文大 意。没有注解的语句,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 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画下来,待全 班集体讨论解决。说明:引导学生利用书上注解 和工具书独立学习,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力。设立二人小组来讨论全文大意,是为了互相 启发,并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集体解难。 各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 问题,集体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或给予解答。 四、 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发言 明确1:写醉翁亭的周围环境,引入醉翁亭。 明确2:鸟瞰镜头,从上空看到的滁州城全景— —四面环山。环滁皆山明确:西南诸峰 尤其指 出琅玡山 明确4:酿泉 醉翁亭 作者与亭周环境的相 对位置是身在山中。 “泻” “临于泉上”角度 应该是仰望。 明确5:“环滁皆山也”先写大环境,凝炼概括 地写出滁州的地理特征;接着以视觉角度:俯— —仰 和空间角度:远——近 外——内 的变换层层推进通过周围环境。 教学后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醉翁亭记》表格式教案_课题.doc
- 《醉翁亭记》表格式导学案.doc
- 《醉翁亭记》练习题.doc
- 《醉翁亭记》练习合集.doc
- 《醉翁亭记》练习ppt课件.ppt
- 《醉翁亭记》文言文复习_醉翁亭记.doc
- 《醉翁亭记》教案(三课时).doc
- 《醉翁亭记》教案17_28 醉翁亭记.doc
- 《醉翁亭记》教案15_醉翁亭记.doc
- 《醉翁亭记》教案1.doc
- 《醉翁亭记》教案12_醉翁亭记.doc
-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16_人教版八.doc
-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14.doc
- 《醉翁亭记》教学模式操作卡_8下 28.醉翁亭记.doc
- 《醉翁亭记》教学案.doc
- 《醉翁亭记》拓展阅读练习_新人教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醉翁亭记》拓展阅读.doc
- 《醉翁亭记》总复习.doc
- 《醉翁亭记》归类练习_醉翁亭记.doc
- 《醉翁亭记》小测期未复习卷_醉翁亭记练习[学生用](答案).doc
- 《醉翁亭记》小测期未复习卷_醉翁亭记小测答案.doc
- 《醉翁亭记》表格式教案(3课时)_醉翁亭记 3.doc
- 《醉翁亭记》表格式教案(3课时)_醉翁亭记 2.doc
- 《醉翁亭记》讲学稿2.doc
- 《醉翁亭记》讲学稿(2课时)_醉翁亭记1.doc
- 《醉翁亭记》讲学稿(2课时)_醉翁亭记2.doc
- 《醉翁亭记》说课稿2_醉翁亭记.doc
- 《醉翁亭记》说课稿3_醉翁亭记.doc
- 《醉翁亭记》说课稿4.doc
- 《醉翁亭记》课堂实录2_醉翁亭记.doc
- 《醉翁亭记》课文简析.doc
- 《醉翁亭记》课文翻译.doc
- 《醉翁亭记》问题学案.doc
- 《醉翁亭记》阅读练习(2012年巴中市中考题)_三.doc
- 《醉花阴》ppt课件3.ppt
- 《醉花阴》ppt课件4.ppt
- 《醉花阴》ppt课件5_醉花阴.ppt
- 《醉花阴》ppt课件6.ppt
- 《醉花阴》ppt课件7_醉花阴(课件).ppt
- 《醉花阴》ppt课件8.ppt
- 《醉花阴》ppt课件(14页).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