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上海交通大学:《当代中国外交》课程教学资源_Lesson 1_中文阅读材料_华德事件与新中国对美政策的确定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15
文件大小:2.85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当代中国外交》课程教学资源_Lesson 1_中文阅读材料_华德事件与新中国对美政策的确定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华德事件与新中国对美政策的确定 杨奎松 心分分A心心A心n心心分心个心心分分个 华德事件(The Ward Case)指的是,美国驻沈阳,总领事华德(Augus I Ward,又 译为瓦尔德)在1948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沈阳后不久,因拒绝交出电台以及 涉嫌间谍活动等原因,被长期软禁,并于1949年11月受到审判被驱逐出境-一事。这 一事件的整个过程,正值新中国成立前后,毫无疑问,它是此后新中国政府与美国政 府之间-一系列严重冲突的开端,因而可以说是新中国与美国关系史上至关重要的一页。 同时,考虑到这一事件发生的复杂背景,以及事件发生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美政策一 度尚未完全确定的情况,可以肯定,对于这一事件前后中共对美政策变化的深入研究, 也是具体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国前后确定对美政策的关键环。然而,迄今为止,有 关这一事件的研究,在国内几乎还处于一种空白状态。美国学者的研究虽稍具体、却 又较多地侧重于介绍美国政府的反映,对中共方面的政策考虑则缺少深入了解和研 究①,但愿本文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弥补这一缺憾。 1948年11月15日是美国与中国共产党关系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上午10 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事管制委员会向美国驻沈阳总领事华德发出了第二号公函 和第四号通令,明确要求除军管会特别批准者外,任何中国和外国公民与机构,凡有 电台及其收发报装置者,均须在36小时之内报知该委员会,并送交其保管。华德最初 似乎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在他当天给军管会的公函中甚至提出:如果“本地当 ①参见爱德温·马丁《抉择与分歧-一英美对共产党在中国的胜利的反应》,中共党史资料出 版社1990年中文版;伯纳德·格茨曼《人质危机:三十年前》,《纽约时报(杂志)》1980年 5月。 ·104· C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华德事件与新中国对美政策的确定 杨 奎 松 华 德事件            指的是 , 美 国驻沈 阳总领 事华德           , 又 译为 瓦尔德 在    年  月 中国人 民解放军占领 沈阳后 不久 , 因拒绝交 出电台以 及 涉嫌间谍活 动等原 因 , 被长期软禁 , 并于   年  月受 到审判被驱逐 出境一 事 。 这 一事件的整个 过程 , 正值新中国成立 前后 , 毫无 疑问 , 它 是此 后新中国政府与美国政 府之 间一 系列严重 冲突的开 端 , 因而 可 以说是 新中国与美 国关系史上至关重要 的一页 。 同时 , 考虑到 这 一 事件发 生的复杂背景 , 以及 事件发生过 程 中中国共 产党对美政策一 度 尚未 完全 确定的情况 , 可 以肯定 , 对于这一事件 前后 中共对美政策变 化的深 入研究 , 也是具 体了解中 国共产党 人在建国前后确 定对美政策的关 键 一 环 。 然而 , 迄今为止 , 有 关这 一事件的研究 , 在国 内几乎还 处于一种空 白状态 。 美 国学者的研 究虽稍具 体 , 却 又 较 多地 侧重 于介绍 美国政府的反 映 , 对 中共方面 的政策考虑则缺少 深入 了解和研 究 , 但愿本文能够在某种程 度上弥 补这一缺 憾 。   年  月  日是美 国与中 国共产 党关系史 上 一个 十分重要 的 日子 。 上 午  时 , 中国人 民解放军沈 阳军事管制委 员会 向美国驻沈 阳总领事华德发出了第二号公函 和 第四 号通令 , 明确要求除军管会特别批准者 外 , 任何中国和 外 国公 民与机构 , 凡有 电台及 其收发报 装置者 , 均 须在  小时之 内报知该 委员会 , 并送交其保管 。 华德最 初 似乎并没 有把这件事放在 心上 。 在 他 当天给军管会 的公函 中甚至提出  如果 “ 本地 当  参见爱德温 · 马丁 《抉择与分歧   一 英美对共产党在中国的胜利的反应》 , 中共党史 资料 出 版社    年 中文版  伯纳德 · 格茨曼 《人质危机  三 十年前 》 , 《纽约时报  杂志 》 。年  月 。   

华德事件与新中国对美政策的确定 局仍希望敝总领事馆之继续存在与工作”,就请“准予继续使用该项电台”,因“敝领 事馆之存在须依赖此项电台之继续使用”①。看来华德相信,共产党不会采取过分的行 动,只会“采取一种更为合作与友好的态度”②。 华德的乐观估计不是没有理由的。自从解放军11月1日下午占领沈阳之后,一切 迹象都表明,共产党对留在沈阳的美国外交及商业机构并没有持敌视的态度。不仅如 此,新任命的共产党市长朱其文上任伊始,即于11月5日以官方身分正式召见了美、 英、法等国驻沈阳的领事,表示将严格保护一切外国人和外国机构的安全,并愿意为 外国机构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包括发放通行证、为机动车提供标志旗等。三天后,朱 市长又对美、英、法领事馆进行了回访,明确肯定他们的领事身分,并饶有兴致地参 观了美国新闻处设在沈阳的一个图书室,强调中美之间不仅需要进行技术方面的合作, 而且也需要进行文化方面的交流③。这自然使受命留在沈阳以非正式的和私人交往的 形式与中共地方当局“建立工作关系”的华德深感振奋,直到11月16日,华德打给 美国国务卿和驻南京大使馆的电报的调子都是相当积极的。他乐观地等待着朱市长和 军管会的召见,准备像前几次那样与他们友好地讨论关于保留美国领事馆继续使用电 台的权利问题。他甚至断言:“共产党的意图是承认我们,并允许我们作为美国官方机 构行使职责的”④。 从15日10时开始的36小时期限过去了大约30个小时之后,华德的信心才真正 有些动摇了。他预期中的与朱市长或军管会主任的会面,迟迟没有能够进行。虽然16 日晚10时之后并没有出现他所担心的行动,织17日他继续寻求与朱市长接触的努力 仍没有成功,直到18日上午才得到召见通知。而在下午2时开始的谈话中,负责接见 他的军管会副主任没有表现出任何灵活的态度。华德反复解释电台是美国政府的财产, 并-~再说明交出电台后他不能进行正常工作,但军管会坚持当日下午5时将派参谋人 员前往领馆接收一切.美领馆对外联络方面今后重要电报可经军管会审查批准后由新 华社代发。华德终于意识到,共产党方面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下午4时,华德匆匆 忙忙地发出了最后一份电报,通知美国国务院和美国大使,沈阳领事馆的电台将就此 关闭并被没收。同时,他还草拟了一份明码电报交给沈阳军管会,请其代为发往华盛 ①《驻沈美国总领事华德致沈阳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函》,1948年11月15日。 ②《驻沈阳总领事(华德)致国务卿》,1948年11月16日,《美国外交文件》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48年第7卷,第573页。 ③《美国外交文件》1948年第7卷,第548一549、829一831页。 ④《美国外交文件》1948年第7卷,第826页;华德:《沈阳事件》,《外事处日志》,1950年2 月15日。 ·105· C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华德事件与新中国对美政策 的确定 局仍希望 敝总领 事馆之 继续 存在 与工作 ” , 就请 “ 准 予继续使用该项 电台 ” , 因 “ 敝领 事馆之存在须 依赖此项 电台之继续 使用 ”  。 看 来华德相信 , 共产 党不 会采取 过分的行 动 , 只会 “ 采取一种更 为合作与友 好的态度 ”  。 华德的乐观 估计 不是没 有理 由的 。 自从解放军  月  日下午 占领 沈阳之后 , 一切 迹象都表明 , 共产党对留在沈 阳的美国外 交及商业机构并没 有持敌视的态度 。 不 仅如 此 , 新任命的共产 党市长朱其 文上 任伊始 , 即 于  月  日以官方身分正式召见 了美 、 英 、 法 等国驻沈 阳的领 事 , 表示将严 格保护一 切外 国人和外国机 构的安全 , 并愿意为 外国机构提 供各种必要的服务 , 包括发放通 行证 、 为 机动车提供标志旗等 。 三天后 , 朱 市长 又 对 美 、 英 、 法领事馆进行 了 回访 , 明确 肯定他 们的领 事身分 , 并饶有兴致地参 观 了美 国新 闻处设 在沈 阳的一 个图书室 , 强调中美之 间不仅需要进行技术方面 的合作 , 而且也 需要 进行文 化方 面的交流 。 这 自然 使受命 留在 沈 阳 以非正式 的 和私 人交往 的 形式与中共地方 当局 “ 建立工 作关系 ” 的华德深 感振 奋 , 直到  月  日 , 华德打给 美 国国务 卿和驻南 京大使 馆 的 电报的调子都是相 当积极 的 。 他乐 观地等待着朱市长和 军管会 的召见 , 准 备像前 几次 那样与他 们友好地 讨论关于保留美 国领事馆继 续使用 电 台的权利问题 。 他甚至 断言  “ 共产党的意 图是承认我们 , 并允许我们作为美国官方机 构行使职责的 ”  。 从  日  时开 始的  小时期限过去了大约  个小时之后 , 华德的信心才真正 有些动摇了 。 他预期 中的与朱市长或军管会主任的会面 , 迟迟没 有能够进行 。 虽 然  日晚  时之后 并没有 出现 他所担 心的行动 , 组  日他继 续寻 求与朱 市长 接触的努力 仍没有成功 , 直到  日上 午才得 到 召见通知 。 而在下 午  时开始的谈话 中 , 负责接见 他 的军管会 副主任没有表现 出任何灵 活 的态度 。 华德反复解释 电台是美国政府 的财产 , 并一 再说明交 出电台后 他不能进行正 常工 作 , 但军管会坚持当 日下午  时将派参谋人 员前往 领馆接收一 切  美 领馆对外联 络方面今后 重要 电报可 经军管会审查批准后 由新 华社代发 。 华德终于意识到 , 共产党方面 的决定 是不可改变的 。 下午  时 , 华德匆匆 忙忙地 发出了最后 一份 电报 , 通知美国 国务院和 美国大使 , 沈 阳领 事馆的 电台将就此 关闭并被没收 。 同时 , 他 还草拟 了一 份 明码 电报交给沈阳军管会 , 请其代为发往华盛  《驻沈美 国总领事华德致沈阳军事管制委 员会主任函 》 ,   年  月  日 。  《驻沈 阳 总领事  华德  致 国务卿 》 ,   年  月  日 , 《美 国外交文件 》            人。     己     , 一   年第  卷 , 第   页 。  《美 国外交文件 》   年 第  卷 , 第  一  、  一  页 。  《美国外交文件 》    年第  卷 , 第  页  华德  《沈阳事件 》 , 《外事处 日志》 ,  。 年  月  日 。  

历史研究 1994年第5期 顿,以验证此种联络方法是否可行①。 其实,事情才仅仅开了一个头。华德无论如何没有想到,拒绝主动交出电台还会 引起更为严重的后果。在18日下午5时的期限过去之后,又过了整整42个小时,沈 阳军管会才正式派人前来没收电台。但这次不再是简单地没收几部电台的问题了。20 日下午1时,即沈阳军管会开始进入美国领事馆没收电台之后不久·华德得到了一份 措辞严厉的书面声明。声明不再承认华德的领事身分,而称其为“先生”,同时强硬地 指出:“因先生等蔑视本会之命令,今后除经市政府准许外,特禁止旧美领事馆全部人 员与外界自由来往”。随后,美国驻沈阳领事馆各类人员及其家属,立即被分别软禁在 领事馆、美孚油行院和总领事私宅安息日院三处。并且,三处的电灯、电话和自来水 供应也被全部切断。但直到这时,华德仍旧不能理解,中共政策上的这种180度的转 变究竟是怎么回事②。 二 从上述事实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沈阳军管会及市政府对美国驻沈阳领事馆 的态度,在11月上旬和中旬,有明显的不同。11月上旬,至少到8日朱市长回访美、 英、法领事馆为止,沈阳市政府所表现出来的希望保持和发展与美国人在经济技术和 文化交流方面合作的态度、至少在形式上还是较为积极的。而在此之后,这种情况有 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今天或音理容易找到某种答案。因为有资料表明,朱市长 8日回访的某些说法次日就受到了中共东北局的批评,东北局并为此就接待外国人的 问题作出了极为严格的规定③。此后,沈阳市政府对各国领事馆的态度自然与前不同, 变得极为谨慎。 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在11月15日军管会宣布没收…切电台之 前,沈阳市政府仍旧以官方形式接待了领事馆的宫员.并回答了他]提出的一些问题, 而15日递交给华德的关于送交电台问题的第二号公函,也仍旧继续承认其官方身分。 那么,事情为什么会发展到后来那种地步呢?这当然不简单是因华德拒绝主动交出电 台所致,而是另有背景,这里首先应当提到的是苏联驻东北外交人员的态度。 据目前查阅到的资料,可以肯定,沈阳军管会11月14日正式签发的没收电台的 ①《美国外交文件》,1948年第7卷,第837页;《驻沈美国总领事华德致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 委员会主任转致华盛顿电》,1948年11月18日。 ②《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致瓦尔德(华德)先生公函》,1948年11月20日,《驻沈阳美 国总领事华德致沈阳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转致香港美国总领事再转国务院和大使馆电》, 1948年11月22日。 3《东北局致中央电》,1948年11月11日 ·106· C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历 史 研 究     年第  期 顿 , 以 验证此种联络 方法是否可行 。 其实 , 事情才仅仅开 了一个头 。 华德无论如何没有想到 , 拒 绝主 动交出 电台还 会 引起更 为严重的后果 。 在  日下午  时 的期限过 去之后 , 又过了整整  个小时 , 沈 阳军 管会才正式派人 前来没 收 电台 。 但这次不再是简单地 没收几部 电台的问题了 。  日下 午  时 , 即沈 阳军管会 开始进入美国领事馆没 收 电台之后 不久 , 华德得到 了一份 措辞严厉 的书面声 明 。 声明不再承认华德的领 事身分 , 而称其为 “ 先 生 ” , 同时强 硬地 指出  “ 因先生 等蔑视本会之命令 , 今后除经 市政府准许外 , 特 禁止 旧美领 事馆全 部人 员与外界 自由来往 ” 。 随后 , 美国驻沈 阳领事馆各类人员及其家属 , 立即被分别软禁在 领事馆 、 美孚油行院和 总领 事私 宅安息 日院三处 。 并且 , 三处的电灯 、 电话和 自来水 供应 也被全部切断 。 但直到这时 , 华德仍旧 不 能理 解 , 中共政策上 的这种  度的转 变究竟是怎么 回事 。 从上 述事实中 ,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 沈 阳军管会及市政府对 美国驻沈 阳领事馆 的态 度 , 在  月上 旬和 中旬 , 有明显 的不 同 。  月上旬 , 至少到  日朱 市长 回访 美 、 英 、 法领 事馆为止 , 沈 阳市政府所表 现 出来的希望保持和发展与美国人 在经济技 术和 文化交流方面合作的态 度 , 至少在形 式上还 是较为积极的 。 而在此之后 , 这种情况 有 了明显的变化 。 这种变化在 今天或 石形容易找到 某种答 案 。 因为有资料 表明 , 朱 市长  日回访 的某些说法次 日就受到 了 中共东北局 的批 评 , 东北 局并为此 就接待外国人 的 问题 作出了极为严格的规 定 。 此后 , 沈 阳市政府对各国领事馆的 态度 自然 与前不 同 , 变得极 为谨慎 。 但值得注 意的是 , 即使在这种情况 卜  , 在  月  日军 管会 宣布没收 · 切电台之 前 , 沈 阳 市政府仍 旧 以官 方形式接待 了领 事馆的官员  并回答 了他们提 出的一些 问题 。 而  日递交给华德的关于 送交电台间题的第二号公 函 , 也仍 旧继 续承 认其官方 身分 。 那么 , 事情为什么会发展到 后来那种地步 呢 这当然不 简单是 因华德拒绝 主动交出 电 台所致 , 而是 另有背景 。 这里首 先应 当提 到 的是 苏联驻 东北外交 人员的态度 。 据 目前查 阅到 的资料 , 可 以 肯定 , 沈 阳军管 会  月  日正式签发 的没 收 电台的  《美 国外交文件》 ,   年第  卷 , 第   页  《驻沈美国总领 事华德致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 委员会主任转致华盛顿 电》 ,   年  月  日 。  《沈 阳特别市 军事管制委员会致瓦尔德  华德 先 生公 函 》 ,    年  月  日 , 《驻沈 阳美 国 总领 事华德致沈 阳军事管制委 员会 主任转致 香港美国总领 事再转国务院和大 使馆 电》 ,    年  月  日 。  《东北局致 中央 电》 ,   年  月  日 。   。

华德事件与新中国对美政策的确定 通令,主要还不是针对美国等国驻沈阳领事馆而采取的一个外交行动。它只是根据中 共中央在部队进入沈阳之前就已经下达的关于必须注意收缴城市中一切电台以确保部 队军事行动的指示,向所有中外机关和个人发布的一个泛泛的通告。导致事态向后来 方向发展的,是军管会宣布没收电台第二天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马里宁给东北局书记 高岗的一个电话。马里宁在电话里明确要求中共立即派人没收美、英、法驻沈阳领事 馆的所有电台,并说明“这是关系到苏联的很大的事情”。高岗当即答复说:驻沈阳卫 戍司令部已经通知各领事馆必须于36小时之内交出所有电台,而我们对美、英、法留 在沈阳的领事馆的策略,则是“挤走”的方针。马里宁当即对此表示欢迎,并称苏联 领导人将会因此感到高兴。一旦美、英、法领事馆不再起任何作用,人民也憎恨他们, 他们最后就只好滚出东北。显然,把没收电台的行动直接同反对美、英、法领事馆在 东北存在的方针联系起来的,确实同马里宁的这个电话有关。 从上述资料中还可以清楚地看出,事态的发展同中共中央的态度也有密切关系。因 为高岗在电话中明确表示,我们对美国等国留在沈阳的外交机构的态度是已经决定了 的、这就是“挤走”的方针。这里所说的“挤走”方针,还在沈阳市政府决定没收当 地所有电台之前,中共中央就已经珂确提出米了,11月10日,中共中央针对东北局提 出对坚持留在沈阳不撤美乐等方国家领事馆应如何处置的问题,曾发出指示:美、 英、法等国既然不承认我们的政府,我们当然也不承认他们的领事。为此,我们有必 要利用目前的军事管制.达到封锁和孤立美、英等国在沈阳的外交机构的目的,不给 他们自由活动的余地。?要圣持这样做.相持日久,他们自然会被迫撒走①。不难看出, 正是苏联的态度,使得这次没收电台的行动迅速同中共中央内定的“挤走”美国等国 在沈阳外交机构的外交行动联系起来。[7日,毛泽东复电:“同意你所取挤走沈阳美、 英、法领事馆的方轩”,使沈阳军管会把没收美国领事馆电台升格为封锁与孤立美国在 沈阳外交人员的行动,只是,如何具体实施这种封锁与孤立,还颇费了一些周折。 沈阳军管会在发出没收电台通令时,完全没有估计到可能引起外交纠纷,因此,当 美国总领事华德表示拒绝主动交出电台之后,由于不了解卫戍部队是否有权力进入外 国领事馆强制执行,他们迟迟未能采取行动。对此,毛泽东自然颇不满意。由周恩来 起草的中共中央的指示电明确提出:既然美国旧领事故意违抗命令,就应派队入室检 查,并将电台带走。“凡驻在该旧领事馆的人员因其蔑视中国人民政府限期交出电台的 命令,将禁止其与外界自由往来。如有需要须经市政府特许,方准外出(在核准其外 出后,应有武装随行保护)。你们如此办理,可达到我们内定之挤走美、英、法等国领 事的方针,而形式上则以双方无正式外交关系并实行军事管制,首先给美国旧领事以 限制,使其知难而退”。 ,参见《周恩来年谐,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796贞。 ·107。 C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华德事件与新中国对美政策的确定 通令 , 主要还 不是针对美国等国驻沈阳领事 馆而 采取的一个外交行动 。 它 只是根据中 共中央在部队进入沈阳之 前就 已经下达 的关于必 须注意 收缴 城市中一切 电台以确保部 队军事行动的指示 , 向所有中外机关和个人发布的一个泛泛的通告 。 导致事态 向后 来 方 向发展的 , 是军管会宣 布没 收 电台第二天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马里宁给东北 局书记 高岗的一个电话 。 马里宁在 电话 里明确要求中共立即派人没 收美 、 英 、 法驻沈 阳领事 馆的所有电台 , 并说明 “ 这是关系到苏联的很大的事情 ” 。 高 岗当即答复说  驻沈阳卫 戍 司令 部已经 通知 各领事馆必 须于  小时之 内交出所有电台 , 而我们对美 、 英 、 法 留 在沈阳的领事馆 的策略 , 则是 “ 挤走 ” 的方针 。 马里宁当即对此 表示欢迎 , 并称苏联 领导 人将会因此感到高兴 。 一旦 美 、 英 、 法领事馆不 再起任何作用 , 人 民也憎恨他们 , 他 们最后 就只好滚 出东北 。 显 然 , 把没收 电台的行动直接同反对美 、 英 、 法 领事馆在 东北存在的方 针联 系起来的 , 确 实 同马里 宁的这 个 电话有关 。 从  上述资料 中还可 以 清楚地看出 , 事态 的发展 同 中共 中央的态 度也 有密切关系 。 因 为高 岗在电话 中明确 表示 , 我 们对美国等国留在沈 阳的外交机构的态度是已经决定了 的 , 这 就是 “ 挤走 ” 的方 针 。 这 里所 说的 “ 挤走 ” 方针 , 还在沈阳市政府决定没 收当 地 所有电台之 前 , 中共 中 一 突就 己 经 很确提 出未了   月  日 , 中共 中央针对 东北局提 出对坚持留在 沈 阳 不撤 的美国等 西方 国家领事馆应如何处置 的问题 , 曾发出指示  美 、 英 、 法等 国既 然不承认我 润的政府 , 我们当然也 不承认 他 们的领 事 。 为 此 , 我们有必 要 利用 目前的军 事管制 达 到封锁和孤 立美 、 英等国在 沈 阳的外交机构的 目的 , 不给 他们 自由 活动 的 余地 。 只 要篮待这 样做 , 相 持 日久 , 他们 自然会 被迫撤走 。 不难看出 , 正是苏联 的态 度 , 使 得这 次没收 电台 的行动迅速 同 中共中央 内定的 “ 挤走 ” 美 国等国 在 沈阳外交机构 的外交 行动联 系起来 。  日 , 毛泽 东复电  “ 同意 你所取挤走沈阳美 、 英 、 法领 事馆的方针 ” , 使沈 阳军管会把没收 美国领 事馆电台升格为封锁与孤立 美国在 沈 阳外交人员 的行动 , 只是 , 如何具体实施这种封锁与孤立 , 还颇 费了一些周折 , 沈 阳军管会在发出没收虫台通令时 , 完全没有估计到可能引起外交纠纷 , 因此 , 当 美国总领事华德表示拒绝 主动交出电台之 后 , 由于 不了解卫戍部队是否有权力进 入外 国领事馆强制执行 , 他 们迟迟未能采取行动 。 对此 , 毛泽 东 自然颇不 满意 。 由周恩来 起草的中共中央的指示 电明确提 出  既然美国旧 领事故意违抗命令 , 就应派队入室检 查 , 并将电台带走 。 “ 凡驻 在该旧 领事 馆的人 员因其蔑视 中国人 民政府限期交出 电台的 命令 , 将禁止 其与外界 自由往来 。 如有需要 须经 市政府特许 , 方准外出 在 核准其外 出后 , 应有武装随行保护  。 你们如此 办理 , 可达到我们内定之挤走美 、 英 、 法等国领 事 的方针 , 而形式上 则以双 方无正式外交关系并 实行军事管制 , 首先给美国旧 领事以 限制 , 使其知难而退 ” 。  参 见 《周恩来年谱 》 , 人 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 。  

历史研究 由于美国领事公然违抗命令,“首先给美国旧领事以限制,使其知难而退”,无疑 是中共中央实施“挤走”美、英、法等国领事方针的一种策略。但沈阳方面在实行时 却又忽略了这种策略上的必要性。他们不仅将美国领事馆的人员,而且还将英、法两 国领事馆的人员也都统统软禁起来了。而全面切断领事馆的电灯、电话和自来水供应, 也并非受命于中共中央,纯粹是考虑到东北主力部队即将入关必须设法封锁消息,参 考了苏联在沈阳的商务代表的建议的结果。显然,对于刚刚进入大城市的共产党人来 说,他们在外交方面是欠缺经验的。正是在毛泽东的指导下,情况才多少有了改观。沈 阳方面的中共领导人已经注意到必须区别对待英、法人员,而以主要力量对付美国人 了。 三 中国共产党人针对沈阳领事馆所采取的带有敌视性的行动,并不意味着他们准备 与美国全面对抗,也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希望得到西方国家的外交承认。问题在于,基 于中国革命的反帝性质和意识形态特点,他们这时很少幻想西方国家,特别是积极支 持国民党的美国会迅速承认中国的革命政权。忽视了这一点,我们就无法理解这一时 期中共外交政策上所出现的种种变动。特别是在此之前中共中央刚刚召开过政治局会 议,会上人们多半相信:“根本打倒国民党大概要五年左右”,因此会议设没有谈到外交 问题,只有毛泽东简单地提到一句:一旦我们成立中央政府,至少以苏联为首的国际 人民民主力量会跟我们合作的。当然,一旦这种外交承认问题开始提上议事日程,共 产党中许多人未必不会对西方国家抱以某种希望。事实上,注意到中共部分领导人第 一次开始在沈阳处理与美、英、法等国领事馆的外交接触问题时,一度极力争取后者 的好感,积极主动地去做联络工作的事实,就可以看出,他们确实存有这样的希望。当 然,无论是毛泽东,还是在东北的中共领导人,他们很快就意识到自已应该怎样做了, 因为东北毕竞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地方,在那里的苏联人十分明确地反对任何美国人继 续留在这一地区。他们尖锐地指出,美、英、法领事馆坚持留在共产党控制的中国东 北地区,这完全是“别有用心”,中共方面必须“提高警惕”①。 在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强大的资本主义阵营威助的情况下,一 个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只有加入到以苏联为首的杜会主义强大阵营中去,才有可能生存 和发展。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中共中央非常重视苏联的意见,因此,毛泽东在得 知苏联的态度之后,明确表示:“关于东北以及全国的外交政策,我们一定和苏联协商 ①参见《东北局给中央的电报》,1948年11月6日;《中央给东北局的指示》,1948年11月1 日:等。 ·108· C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历 史 研 究 由于 美国领事公然违抗命令 , “首先给美国 旧领事以限制 , 使其知难而退 ” , 无疑 是中共中央实施 “ 挤走 ” 美 、 英 、 法 等国领 事方针的一种策略 。 但沈阳方面在 实行 时 却 又 忽略了这种策略上 的必要性 。 他们不仅将美 国领 事馆的人员 , 而且还将英 、 法两 国领事馆的人员也都统统软禁起来了 。 而全面 切断领 事馆的 电灯 、 电话和 自来水供应 , 也 并非受命于 中共中央 , 纯 粹是考虑到东 北主力部队即将入关必 须设法 封锁消息 , 参 考了苏联 在沈 阳的商务代表的建议的结果 。 显然 , 对于 刚刚进入 大城市的共产 党人 来 说 , 他 们在外交方面是 欠缺经验的 。 正是在毛泽 东的指导 下 , 情况才多少有了改观 。 沈 阳方面 的中共领导 人 已经 注意到 必须区别对待英 、 法 人员 , 而 以主要 力量对付美 国人 了 。 中国共产党人针对 沈 阳领事馆所采取的带有敌视性的行动 , 并不意味着他 们准 备 与美国全面对抗 , 也并不意 味着他们不希望得 到西方 国家的外交承认 。 问题 在于 , 基 于 中国革命的反帝性质和意识形态特点 , 他 们这时很 少幻 想西方 国家 , 特别是积极 支 持国民党他美国会迅 速承认中国 的革命政权 。 忽视 了这 一 点 , 我 们就无法理 解这一时 期中共外交政策上所出现 的种种变动 。 特别是在此 之前中共 中央刚刚 召开过政治局会 议 , 会上 人们多半相信  “根 本打倒 国 民党大概要 五年左 右 ” 、 因此会议没 有谈到外交 问题 , 只有毛泽 东简单地提到一句  一旦 我 们成 立 中央政府 , 至 少 以苏联 为首的国际 人民 民主力量会跟 我们合作的 。 当然 , 一 旦这种外交承 认 问题 开始提 上议 事 日程 , 共 产党中许多人未必不会对 西方 国家抱纵 某种希望 。 事实上 , 注 意到 中共部分领导人 第 一次开 始在沈阳处理与美 、 英 、 法等国领 事馆的外交接触间题时 , 一度极力争取后 者 的好感 , 积极主动地 去做联 络工作的事实 , 就可 以看出 , 他们确 实存有这样的希望 。 当 然 , 无论是毛泽东 , 还是在东北 的中共领导人 , 他们很快就意识到 自己应该怎样做了 , 因为东北毕竟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地方 , 在那里 的苏联人 十分明确地反对任何美国人继 续留在这一地 区 。 他们尖锐 地指 出 , 美 、 英 、 法领 事馆坚持留在共产 党控 制的中国东 北 地区 , 这完全是 “ 别有用心 ” , 中共方 面必须 “ 提高警惕 ”  。 在 不可避免地要面对 以美帝国主 义为首的强大的资本主义 阵营威胁的情况 下 , 一 个 百废待兴 的新中国只有加入到 以 苏联 为首的社会主 义强大阵营中去 , 才有可能生存 和发展 。 正是基于这样 一种考虑 , 中共中央非常重视苏联的意见 , 因此 , 毛泽 东在 得 知苏联 的态度之后 , 明确表示  “关于东北 以及全 国的外交政策 , 我 们一定和 苏联协商  参见 《东北局给中央的电报 》 ,   年  月  日 《中央给东北局的指示》 ,    年   月  日  等 。 ·    ·

华德事件与新中国对美政策的确定 处理,以求一致”①。当然,这并不等于说,中国共产党只能亦步亦趋地根据苏联的意 见去做,还在周恩来刚刚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挤走”美国等国驻沈阳领事馆方针的 文件之后不久,毛泽东就再度发出指示,即使在外交斗争中,也要注意策略问题。 为了孤立美国,毛泽东主张“对于英法,似应较对美稍微和缓些”②,在沈阳不必 禁止其出入,过一时期更应准其修复电灯电话。由周恩来拟稿的中共中央11月23日 的指示,更进一步对毛泽东的意见作了具体的说明:我们目前坚持不承认国民党与这 些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是为了使我外交立于主动,“并不等于我们永远不与这些 帝国主义国家发生外交关系,也不等于对待这些帝国主义国家毫无区别。挤走美、英、 法三国驻沈领事馆的一般方针…并不一定在东北以外的解放区都实行,而且对英法 和对美必须有所区别”③。 周恩来起草的11月10日和23日这两封解释中共中央“挤走”方针的指示电,有 一点显著不同,那就是,在10日最初提出“挤走”方针时,中共中央并没有在政策上 做任何区分,而在23日的指示电中,则不仅提出了区别美、英、法,而且宣布说“挤 走”的方针在东北以外的地区并不一定要实行。要了解这种改变的背景,还必须注意 到11月中旬毛泽东对革命胜利时间估计的改变,因为恰恰是这种估计的改变,使得中 共中央此前此后对于未来外交的前途有了颇为不同的认识。 10日的电报,中共中央仍旧是以9月政治局会议上关于五年左右胜利的估计为依 据的,因而它对早日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不抱多少希望。但就在这封电报发出的 第二天,毛泽东即改变了形势的估计。11月11日,他在给各方面负责同志的电报指示 中,明确指出:“九月上旬(济南战役前)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所作的五年左右建军五百 万,歼敌五百个正规师,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估计及任务,因为九十两月的伟大胜利, 显然已经显得是落后了。这一任务的完成,大概只需要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即可达 到”。正是从这种新的估计出发,23日的电报对与西方国家,特别是与英法两国建立外 交关系的可能性,较前有了更多的灵活性。而毛泽东对此似乎更乐观,他明确提出,即 使是在东北地区,是否挤走英法也还要看那个时候的具体情况;即使是“挤走”美国, 最后的决定权也必须操在中央手里,况且就是挤走也并不意味着将来不与美国建交,因 此做事也要留有一定的余地,比如电台所有权可仍属美方,由我代管,“将来两国建立 外交关系时退还”④。 产 一方面没收电台,封锁美驻沈领事馆,软禁其人员,一方面估计不久的将来有可 ①《毛泽东给高岗的电报》,1948年11月17日。 ②《毛泽东给周恩来的批示》,1948年11月18日、21日等。 ③《中央关于挤走美英法领事馆给东北局电》,1948年11月23日。 ④《毛泽东关于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即可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指示》,1948年11月11日:《毛 泽东在中央关于挤走美英法领事馆给东北局电上的批语》,1948年11月23日;等。 ·109· C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华德事件与新中国对美政策 的确定 处理 , 以求一致 ”  。 当然 , 这并不等于说 , 中国共产党只能亦步 亦趋地根据苏联 的意 见去做 , 还在周恩 来刚 刚起草了 中共 中央关于 “ 挤走 ” 美国等国驻沈阳领 事馆方针的 文件之 后不 久 , 毛泽东就再度发出指示 , 即使在外交斗争中 , 也要注 意策略问题 。 为了孤 立美 国 , 毛泽东 主张 “ 对 于英法 , 似应较对美稍 微和 缓些 ”  , 在 沈阳 不必 禁止其出入 , 过一 时期更应准其修复 电灯 电话 。 由周恩来拟 稿的中共中央  月  日 的指示 , 更进 一步 对毛泽 东的意见作了具体的说 明  我 们 目前坚持不承 认国民党与这 些帝国主义 国家的外交关系 , 是为了使我外交立于 主动 , “ 并不等于我们永远不与这些 帝国主 义国家发生外交关系 , 也不等于对待这些 帝国主义 国家毫无区别 。 挤走美 、 英 、 法三 国驻 沈领 事馆的一般方针 … … 并不一定 在东 北 以外 的解放区都实行 , 而 且对英法 和对美必须有所区别 ”  。 周恩来起草的  月  日和  日这两封解释中共 中央 “挤走 ” 方针的指示 电 , 有 一点显著不 同 , 那就是 , 在  日最初提出 “ 挤走 ” 方针时 , 中共中央并没有在政策上 做任何区分 , 而在  日的指示 电中 , 则不仅提 出了 区别美 、 英 、 法 , 而 且宣布说 “挤 走 ” 的方针在东北 以外的地 区并不一 定要实行 。 要 了解这种改变的背景 , 还必须注 意 到  月中旬毛 泽东对革命胜利 时间估计的改变 , 因为恰 恰是这 种估计的改变 , 使得 中 共 中央此前此后对于未来外交 的前途有了颇 为不 同的认识 。  日的电报 , 中共中央仍 旧是 以  月政治 局会议上关于五年左右胜利的估计为依 据的 , 因而 它对早 日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不抱 多少希望 。 但就在 这封 电报发 出的 第二天 , 毛泽东即改变 了形 势的估计 。  月  日 , 他 在给各方面负责同志 的电报指示 中 , 明确指出  “ 九月上 旬 济南战役前 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所作的五年左右建军 五百 万 , 歼敌 五百个正规师 , 根本上打倒 国民党的估计及任务 , 因为九十两 月 的伟大胜利 , 显 然 已经显得是落后了 。 这一 任务的完成 , 大概只 需要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即可达 到 ” 。 正是从这种新的估计出发 ,  日的电报对 与西方国家 , 特别是与英法两 国建立 外 交关系的可能性 , 较前有了更多的灵 活性 。 而 毛泽东对此似乎 更乐 观 , 他明确提出 , 即 使是在东北地 区 , 是否挤走英法也 还要看那个时候的具体情况  即使是“ ‘挤走 ” 美国 , 最后 的决定权也必须操在 中央手里 , 况且就是挤走也并不意 味着将来不与美国建交 , 因 此 做事也 要留有一定 的余地 , 比如 电台所有权可仍属 美方 , 由我代管 , “ 将来两 国建立 外交关系时退还 ”  。 一方面没收 电台 , 封锁美驻 沈领 事馆 , 软禁其人 员 , 一方面估计不久 的将 来有可  《毛泽东给高 岗的电报 》 ,    年  月  日 。  《毛泽东给周恩来的批示 》 ,  年  月  日 、  日等 。  《中央关于挤走美英法领事馆给东北局 电》 ,    年  月  日 。  《毛 泽东关于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即可根本上打倒 国民党 的指示 》 ,   年  月  日 《毛 泽东在中央关于挤走美英法 领事馆给 东北 局电上 的批语 》 ,  ! 年  月  日 等 。 一   ·

历史研究 能同美国建交而主张留有余地,这清楚地表明,毛泽东固然对美国颇不信任,但并没 有根本否定即将诞生的新中国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为此,中共中央很快电 示东北局,对美国领事馆的封锁也不宜像监禁一样,分别软禁在三处的领事馆人员及 其家属,应该允许他们自由来往。但这样一种相对积极的做法,突然被25日收到的一 份东北局的电报打断了。 这份电报报告说,沈阳方面于软禁美国总领事华德等人之后的次日,破获了一起 重大间谍案,全部系美国特务,直接由美国驻沈阳领事馆提供各种收发报装置、经费 并领导,任务是刺探并递送有关苏联、外蒙古和中国解放区的各种情报①。这一情况的 出现,对中共中央外交政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恢复沈阳美国领事馆三处人员自由来 往的指示暂时停止执行了,对沈阳美国领事馆事件的性质估计迅速发生变化。中共中 央再度不加区别地提出“逐步挤走”美、英、法三国驻沈阳外交人员的主张,并且提 出:“我们不应允许资本主义国记者留在解放区发新闻”。几天之后毛泽东文获悉,美 国政府正在考虑以某种方式承认中国即将产生的新的联合政府,通过恢复与新中国的 贸易,鼓励对新中国的投资等方式,分化中国现在的统一战线,努力造成新的联合政 府中的反对派,以抵抗共严党。毛泽东指出:“此种阴谋必须立即开始注意,不要使美 帝阴谋在新政协及联合政府中得逞”,“决不允许”那些心怀鬼胎的外国人到解放区 来②,根据毛泽东的这…指示,周恩来很快又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对待资本主义国家外 交及新闻人员态度的指示,明确指出:“现时帝国主义外交人员及冒险分子都在寻找机 会企图钻进解放区来,进行挑拨和破坏民主阵营的工作,我应严正地注视这一发展,并 在适当时机用适当方式,揭露其阴谋,打破其幻想。”故对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 中要求进入解放区的外交人员、记者等,一概拒绝:各种问题,一律不予答复。对于 坚持留在我解放区,包括今后留在平津、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区的外交人员,只当 外国侨民看待;对于留在这些地区的美国武官(连原美国驻延安观察组组长包瑞德在 内),因美国军官正在助蒋作战,故应以武装监视;对于留下来的外国记者,因其均为 反共报纸或通讯社的记者,故亦不承认其为记者,不给以任何采访和发电之权,军管 期间还应监视其行动,发现其有破坏行为,即予惩办直至驱逐出境③。 ①关于这一案件的较为详细的情况,在以后审判华德时曾经部分地加以公布,从当时东北局的 报告和被捕特务人员的交待材料来看,应该肯定此间谍组织确曾一度利用了沈阳领事馆,只 不过经过长期你察和审讯,关于华德是否知晓此间谍组织,并负有直接责任的问题,始终没 有得到证明。参见《东北局致中央电3,1948年11月24日。 ②《毛泽东对雷和文谈话摘要的批语》、1948年12月4日,等。 ③《中央关于战争期间拒绝1切外国记者采访解放区的指示,1948年12月23日,等。 ·110· C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历 史 研 究 能同美国建交而 主张留有余地 , 这清楚地表明 , 毛 泽东固然对美国颇不信任 , 但并没 有根本否 定即将诞生的新中国与美国建立 外交关系的可能性 。 为此 , 中共中央很快 电 示 东北局 , 对美国领事馆的封锁也不宜像监禁一 样 , 分别软禁在三处 的领事馆人 员及 其家属 , 应该允许他们自由来往 。 但这样一 种相对积极的做法 , 突然被  日收到 的一 份东北 局的 电报打断 了 。 这份 电报报告说 , 沈阳方面 于软禁美 国 总领事华德等人 之后的次 日 , 破获了一起 重 大间谍案 , 全部系美 国特务 , 直接 由美 国驻沈 阳领事馆提供各种收发报装置 、 经 费 并领导 , 任务是刺探并递送有关苏联 、 外蒙古和 中国解放区的各种情报 。 这一情况 的 出现 , 对 中共中央外交政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恢复沈阳美国领事馆三 处人员 自由来 往的指示暂时停止执行了 , 对沈阳美国领事馆事件的性质估计迅速发生变化 。 中共中 央再度不加区别地提出 “ 逐步挤走 ” 美 、 英 、 法三 国驻沈阳外交人员的主张 , 并且 提 出  “ 我们不 应允许资本主义 国记者留在解放区发新闻 ” 。 几 天之后 毛泽东 义获悉 , 美 国政府正在考虑以某种方式 承认中国即将产生 的新的联合政府 , 通 过恢复与新中国 的 贸易 , 鼓励对新中国的投资等方式 , 分化中国现 在的统一 战线 , 努力造成新的联合政 府中的反 对派 , 以抵抗共产党 。 毛泽 东指出  “ 此种阴谋必须 立即开始注意 , 不要 使美 帝 阴谋在 新政协及联 合政 府中得逞 ” , “ 决不 允许 ” 那些 心怀鬼胎的外国 人到解放区 来 。 根 据毛 泽东的 这一指示 , 周恩来很 快又 起 草了中共 中央关于对待资本主 义国家外 交及新 闻人员 态度的 指示 , 明确指 出  “ 现时帝国主 义外交人 员及 冒险分子都在寻找机 会企 图钻进解放区来 , 进行挑拨和 破坏 民主 阵营的工 作 , 我应严正地注视这一发展 , 并 在适当时机 用适当方式 , 揭露其阴谋 , 打破其幻想 。 ” 故对美 、 英 、 法等资本主 义国家 中要 求进入解放区的外交人 员 、 记者等 , 一概拒绝  各种问题 , 一律不 予答复 。 对于 坚持留在我解放区 , 包括今后留在平津 、 上海 、 南京 、 武汉等地 区的外交人 员 , 只当 外国侨民看待  对于 留在这些地区的美国武官  连原美国驻延安观察组组长 包瑞德在 内 , 因美 国军官正 在助蒋作战 , 故应以武 装监视  对子留下来的外国记者 , 因其均为 反 共报纸 或通讯社的记者 , 故亦 不承认其为记者 , 不给 以任何采访和发电之 权 , 军管 期间还应监视其行动 , 发现其有破坏行为 , 即予惩办直至驱逐出境 。  关于这 一案件的较 为详细的情况 , 在以后审判华德时曾经部分地加 以公布 。 从 当时东北局的 报告和被捕特务人 员的交待材料来看 , 应该肯定此间谍组织确 曾一度利用了沈阳领 事馆 , 只 不过经过 长期侦察和审讯 , 关 一 于华德是否知晓此间谍组织 , 并负有直接责任 的间题 , 始终没 有得到证明 。 参 见 了东北局致 中央 电》 ,  ! 年  月   日 。  《毛泽东对雷和 文谈话摘要的批语 》 ,    年  月  日 , 等 。  《中央关于战争期 可拒绝二切外国记者 采访解放 区的指示 》 ,  年  月  日 , 等 。 

华德事件与新中国对美政策的确定 四 1949年初,中共中央接连召开会议,讨论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准备工作,外交问题 第一次提上议事日程。但对帝国主义阴谋保持高度警惕,成了人们议论的重点,外交 承认问题反而被放在一边了。由于即将成立的新政权还带有联合政权的性质,政权内 部还包含有相当一部分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政党的代表,国内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 帝国主义,特别是对美帝国主义存在程度不同的幻想,这使得刚刚得到政权的共产党 领导人对美国人的阴谋极其反感和担心。毛泽东强调指出:我们的革命是带反帝国主 义性质的,帝国主义恨死了我们的革命,尤其是美帝国主义在中国失掉了威信,它当 然不会甘心。美帝国主义的对华政策就是两手,一是帮国民党打我们,二是通过某些 右派,甚至利用特务从我们内部破坏我们。从现在情况看,国民党失败后他们是可能 承认我们的,这样他们就能够钻到我们内部来同我们作斗争了。因此,我们相当长的 一段时间之内应当不给他们这种机会。我们要等到中国全部解放了·我们已经站稳了 脚跟,并且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和基础统统搞掉,再说承认的话。他这时有过一 句很形象的说法,叫做“打扫干净房子再请客”。而他亲自起草的1949年1月8日中 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形势与任务的指示,则向全党明确宜布了对美国的这种强硬态度①。 战争时期,军事胜利就是一切,既然注意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人员及其记者都 可能同帝国主义阴谋有牵连,那么,为了保证军事行动的顺利进行,不加区别地限制 一切资本主义国家人员的自由,也是理所当然的。1月19日,中共关于外交工作的指 示,再度明确规定:坚决否认一切资本主义国家在华代表及其机关的权利②。不过,引 人注目的是,几天之后,即1月25日,中共中央又很快下达了一个关于外交工作的 “补充指示”,提出对原指示中的两项内容须暂时变通办理。其一是对平津两地外国领 事馆所有的电台,包括美国领事馆在内,“暂置不理”;其二是对平津两地的外国记者, 连同美国记者在内,亦暂取放任态度,并可考虑经过一个时期的考察后,令所有外国 记者重新登记,对其中合乎我们需要的外国记者给以采访和发报之权,其他则不予批 准③。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既是同苏联的意见有关,也是同国内政治形势突然出现的 兴 ①参见《毛泽东选集》第1435一1436页,《中央政治局关于且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 务》,1949年1月8日:等。 ②《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1949年1月19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卷,第45-47 页。 3习中央对于外交工作的补充指示9,12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8卷,第78 9页。 ·111· C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华德事件与新 中国对美政策的确定 四    年初 , 中共中央接连召开 会议 , 讨论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准备工作 , 外交问题 第一次提上议事 日程 。 但对帝 国主义 阴谋保持高度警惕 , 成了人们议论的重点 , 外交 承认间题反而被放在一边了 。 由于即将成立 的新政权还带有联合政权的性质 , 政权内 部还包含有相当一部分资产阶级和 小资产阶级政党的代表 , 国 内还有相当一 部分人对 帝国主义 , 特别是 对美帝国主义存在程度不 同的幻想 , 这使得刚刚得到政权的共产党 领导 人对美国人 的阴谋极其反 感和 担心 。 毛 泽东强调指出  我们的革命是带反 帝国主 义性质的 , 帝国主义恨 死 了我们的革命 , 尤 其是美帝国主义 在中国失掉了威信 , 它 当 然不会 甘心 。 美帝国主 义的对 华政策就是两手 , 一是 帮国 民党打我们 , 二 是通过某些 右派 , 甚至 利用特务从 我 们内部破 坏我 们 。 从现在情况 看 , 国民党失败后 他 们是可能 承认 我们的 , 这样 他 们就能够钻到 我们内部来同我 们作斗争了 。 因此 , 我 们相当长 的 一段 时间之 内应 当不给他们这种机会 。 我 们要等到 中国全部解放 了 , 我们已经 站稳了 脚跟 , 并且把帝国主义 在 中国的影 响和基 础统统搞掉 , 再说承认 的话 。 他这时有过一 句很形象的说法 , 叫做 “ 打扫 干净房子再请客 ” 。 而他亲 自起草 的    年  月  日中 共 中央政治局关于形 势与任务的指 示 , 则 向全党明确宣 布了对 美 国的这种强硬态度 。 战争时期 , 军 事胜利就是一 切 , 既然注意到 资本主义 国家的外交人员及 其记者都 可能同帝国主 义阴谋有牵连 , 那么 , 为了保证军事行动的顺利进行 , 不加 区别地 限制 一 切资本主 义国家人员 的自由 , 也是理所 当然的 。  月  日 , 中共关于外交工作的指 示 , 再度明确规定  坚决否认一切 资本主义 国家在华代表及其机关的权利 。 不过 , 引 人注 目的是 , 几天之后 , 即  月  日 , 中共 中央又很快下 达了一 个关于外交工作的 ,’ 卜充指示 ” , 提出对原 指示 中的两 项 内容须暂时变通办理 。 其一是对平津两地外国领 事馆所有 的电台 , 包括美国领事馆在内 , “ 暂置不理 ”  其二是对平津两地的外国记者 , 连 同美 国记者在 内 , 亦暂取放任态度 , 并可考虑经过一个时期的考察后 , 令所有外国 记者重新登记 , 对其中合乎我们需要 的外国记者给以采访和发报之权 , 其他则不予批 准 。 之所 以 出现这种情况 , 既是同苏联的意 见有关 , 也是同国 内政治形 势 突然 出现 的  参见 《毛泽东选集》 第 一  ! 页  《中央政 治局关于 臼前形势和党在一九 四 九年 的任 务 》 ,  年  月  日 , 等 。  《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 ,  年  月  日 , 《中共中央文 件选 集》第  卷 , 第 子一 页 。 匆 犷中央对于外交工作 的补充指示 少 ,   冬 年  月  日 , 《中共中央文件选 集》第  卷 , 第  一 丁 页 。

历史研究 重要变化有关。 还在1月上旬,南京政府就积极谋求苏联出面调停国共两党之间的战争。1月10 日斯大林向毛泽东通报这一情况,征求毛泽东意见,毛泽东最初断然予以否定。但考 虑到强硬地拒绝和平谈判,可能会给美国干预中国革命带来借口,斯大林一再劝告毛 泽东务必在策略上做出某种姿态,包括对美国也不宜采取过于激烈的敌对态度。在反 复考虑了斯大林的建议之后,毛泽东最终同意采取比较灵活的做法。这既包括策略上 赞同与南京政府进行谈判,也包括在外交上避免采取过于生硬的作法①,斯大林的态度 表明,苏联这时并非一味地有意要使中共与美国之间保持紧张关系。 在此之后,蒋介石突然于1月21日宣布下野,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及白崇禧等又 ■ 积极密谋和共反蒋,政治和军事形势有急转直下的可能,这时在政治上和外交上保持 一种较为积极态度,对干影响和分化国民党统治区的各种势力,包括美国的势力在内, 益显出其必要性。 自1949年1月上旬以来,中共中央就不断收到来自美国方面的讯息,表明美国方 面的态度也并非铁板一块。就连美国驻中国大使司徒雷登也通过其秘书傅泾波辗转送 来密信,转达两点希望:“(一)伪府因迷信武力,失却民心,致此田地,希中共以收 挽民心为先决条件:(二)美所望于中国者,为主权独立、政治、经济、文化能达自 由”。而后,又有情报显示,即使南京政府决定撤往广州,美国大使以及多数西方国家 的大使仍将继续留在南京,准备与共产党方面进行接触②。紧接着,美国国务卿也就沈 阳领事馆人员被软禁一事,通过在北京和香港的总领事向中共最高当局提出书面询 问③,所有这些在中共中央看来,意味着美国政府确实有曲折承认未来共产党政权的可 能性。 虽然共产党自1月下旬以来在外交上表现出了某种灵活的态度,但在3月召开的 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等人仍旧再度重申了在1月会议上提出的那些观点, 并高度评价了中共与苏联之间的盟友关系。这表明,不论这时共产党人的外交政策是 否变得多少灵活一些,他们仍然是把美英等国,特别是把美国,看成是自已最危险的 敌人。问题仅仅在于,即使把美国当成敌人,是不是就一定不能同美国等国发生外交 关系呢?1949年4月,来自斯大林的一份电报和来自上海陈铭枢将军那里的一则信息, 终于促使中共中央重新考虑对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策略了。 4月中旬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前夕,中共中央得知美国大使正式出面谋求与中共 方面疏通和解。从上海来的陈铭枢将军的代表雷仲仁报告称:几个月来,美国方面一 1参见《毛泽东选集》第1397页。 ②《傅泾波致周恩来、邓颗超、董必武诸先生函》,148年12月8日。 ③《美国外交文件》,1949年第8卷,第90小03、07-910页。 ·112 C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历 史 研 究 重要变化有关 。 还 在  月 上旬 , 南京政府就积极谋求苏联出面调 停国共两党之 间的战争 。 ‘  月  日斯大林向毛 泽东通报这一情况 , 征 求毛泽 东意 见 , 毛泽 东最初 断然予 以否定 。 但考 虑到强 硬地拒绝和平谈判 , 可能会给 美国干 预中国革命带 来借 口 , 斯大林一再劝 告毛 泽东务 必在策略上做出某种姿态 , 包 括对美 国也 不宜采取过于激烈的敌对 态度 。 在反 复考虑 了斯大林的建议之后 , 毛泽东最终同意采取 比较灵活的做法 。 这既包括策略上 赞同与南京政府进行谈判 , 也 包括在外交上避免采取过于 生硬的作法 。 斯大林的态度 表明 , 苏联这时并非一味地 有意要使 中共与美 国之间保持 紧张关系 。 在此之 后 , 蒋介石突然 于  月  日宣布 下野 , 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及 白崇禧等又 积极 密谋和共反蒋 , 政 治和军事形 势有 急转直下 的可能 , 这 时在政治上和外交上保持 一种较为积极 态 度  , 对于影响和 分化国 民党统治 区的各种势 力 , 包括 美国 的势力在 内 , 益显 出其必要性 。 自  年  月上旬以来 , 中共中央就不断收到 来 自美国方面的讯息 , 表 明美 国方 面 的态 度也并非铁板一块 。 就连美国驻 中国大 使司徒雷登 也通过其秘书傅径波辗转 送 来密信 , 转达两点希望  “ 一  伪府因迷 信武力 , 失却 民心 , 致此 田地 , 希 中共 以收 挽民心为先决条件  二  美所望 于 中国者 , 为 主权独 立 , 政治 、 经 济 、 文 化能达 自 由 ” 。 而 后 , 又有情报显示 , 即使南京政府决定撤 往广州 , 美国大使以及 多数西方国家 的大使仍将继 续 留在 南京 , 准备与共产党方面进行接触 。 紧接着 , 美国国务卿也就沈 阳领事馆 人员被 软禁一事 , 通过 在北京和 香港 的 总领事向中共最高当局 提出书面询 问 。 所有这些 在 中共中央看来 , 意味 着美国政府确实有 曲折 承认未来共产 党政权的可 能性 。 虽 然共产党 自  月下旬以来在外 交上表现出 了某种灵 活的态度 , 但在  月召开的 中共中央七届二 中全会上 , 毛泽东等人仍 旧 再度重 申了在  月会议上提出的那些 观点 , 并高度评价了中共与苏联之 间的盟友关系 。 这表明 , 不论这时共产竟人 的外交政策是 否变得 多少灵 活一些 , 他们仍然是把美英等国 , 特别是把美 国 , 看成是 自己最危险的 敌人 。 间题仅仅在 于 , 即使 把美国当成敌人 , 是不是就一定 不能 同美国等国发生外交 关系呢   年  月 , 来 自斯大林的一份 电报和 来 自上 海陈铭枢 将军那里 的一则信息 , 终于促使 中共申央重新考虑 对美国等资本主义 国家的外交策略了 。  月 中旬解放军 发动渡 江 战役前夕 , 中共中央得知美国大使正 式 出面谋求与中共 方 面疏通 和解 。 从 上海来的陈铭枢将军的代表雷仲仁报告称  几个月来 , 美国方面 一  十  参见 《毛 泽东选集》 第   页 。  《傅径波致周恩来 、 邓颖超 、 董必武诸先生 函 》 ,  ,  年  月  日 。  《美国 外交文件》 ,   年第  卷 , 第    一  昭 、 明 一  页 。  

华德事件与新中国对美政策的确定 直极力寻找途径与中共疏通。为此,“司徒大使偕傅泾波于三月二十五日上午十一时冒 恶劣天气乘专机抵沪在友家与陈先生会见密谈三小时,三月二十六日下午又密谈三小 时。并要求陈先生为中国及世界和平计往北平一行,向中共中央解悉美国政策,俾得 与中共化仇为友,与苏联合作建设世界,制止第三次战争”。司徒大使表示美国顾虑中 共者二:“(一)美国怕中共站在苏联一边与美国为敌,助长第三次世界大战之危险性: (二)怕中共武力统一中国后放弃民主人士及民主联合政府,而实行赤化亚洲,独裁中 国”。司徒大使称:美国希望中国即日停止战争,实现和平,清除贪官污吏,希望中共 真正实行民主,成立一个真正和平独立民主自由的联合政府,同时并希望中共能够改 变对美之态度,制止反美运动。如此,美国定愿与中共实现友好并援助新政府复兴与 1· 建设新中国①。紧接着,毛泽东又收到了斯大林关于新中国政府建立及其有关政策问题 意见的回电。斯大林建议:只要资本主义国家,包括美国在内,能够正式放弃对蒋介 石国民党政府的支持,那么,中国民主政府就不要拒绝同这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和进 行正常的贸易往来。因为这样做将有助于使美国放弃其分裂中国的计划②。 司徒雷登的主动和斯大林的建议,无疑给了中共中央一个适当的机会表现其灵活 性。毛泽东很快将司徒雷登的要求通知了斯大林。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开始考虑向美 国方面传递某些积极的信息和在可能条件下与之发生外交关系的问题了。 4月6日晚,中共中央收到新华社驻香港分社来电,报告美国前副总统华莱士介绍 来华的索尔·密尔斯(Saul Mills)已经到达香港,要求前往华北解放区。由于华莱士 是力主消除美苏分歧、结束冷战的前美国总统候选人,苏联方面自然大开绿灯。但最 初,像以往一样,中共中央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只是在收到斯大林的电报之后,才批 准密尔斯进入华北解放区,访问天津和北平。毫无疑问,密尔斯是得到这种殊荣的第 一位美国人。尽管这位美国前纽约产联理事会总书记、纽约州美国劳工党副主席,名 义上是代表美国近10家公司前来中国与中共领导人谈生意的。但任何人都看得出来, 在这个时候宣布让这位具有重要政治背景的美国人到北平来,其政治意义远较双方对 生意上的考虑要重要得多③。 一度关死的门打开了。由于已经在军事上取得了无可争议的优势,共产党人不再 需要像几个月以前那样把向外国人封锁军事消息放在外交考虑的重要位置,当务之急 是避免美国军事介入的可能,和尽可能快地结束对国民党的战争。为此,毛泽东首先 染 通知前线领导人注意不要在外交上出问题,并提出:鉴于美国方面托人请求和我方建 ①参见《美国外交文件》1949年第8卷第174页;《陈铭枢先生报告美大使来沪密访二次事》, 1949年3月26日。 ②冈察洛夫:《斯大林与毛泽东的对话》,《远东问题》(俄)1992年第1一3合期. ③《密尔斯备忘录》,1949年:密尔斯:《赴华使命》,1949年:《密尔斯与周恩来谈话纪要》,1949 年5月18日。 ·113· C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华 德事件与新 中国对美政策的确定 直极力 寻找途径与中共疏通 。 为此 , “ 司徒大使偕傅径波于三月 二十五 日上汗十一时 冒 恶劣天气乘专 机抵沪在友家与陈先生 会见 密谈三小时 , 三月二 十六 日下午 又密谈三小 时 。 并要求陈先生为中国及世界和平计往北平一行 , 向 中共中央解悉美国政策 , 惮得 与中共化仇为 友 , 与苏联 合作建设世界 , 制止第三次战争 ” 。 司徒大使表示 美 国顾虑 中 共者 二  “ 一 美国怕中共站在苏联一 边与美国 为敌 , 助 长第三次世界大战之危险性  二  怕中共武力 统一 中国后 放弃民主人 士及民主联合政府 , 而实行赤化亚洲 , 独裁中 国 ” 。 司徒大使称  美国希望中国即 日停止战争 , 实 现和平 , 清除贪官污吏 , 希望中共 真正 实行民主 , 成 立一个真正 和平独 立 民主 自由的联合政府 , 同时并希望 中共能够改 变对美之态度 , 制止反 美运动 。 如此 , 美国定愿与中共实现友好并援助新政府复兴与 建设新中国 。 紧接着 , 毛泽东 又 收到 了斯大林关于 新中国政府建立及其有关政策问题 意见 的回 电 。 斯大林建议  只要资本主 义国家 , 包括美国在内 , 能够正式放弃对蒋介 石 国民党政府的支持 , 那么 , 中国民主政府就不要拒绝 同这些 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和进 行正 常的贸易往来 。 因为这样做将有助于 使美国放弃其分裂中国的计划 。 司徒雷登 的主 动和斯大林的建议 , 无疑给了 中共 中央一个适 当 的机会表现其灵 活 性 。 毛泽东很快将司徒雷登 的要 求通知 了斯大林 。 与此 同时 , 中共中央开 始考虑 向美 国方面传递某些积极 的信息和 在可能条件下与之 发生外交关系 的问题了 。  月  日晚 , 中共中央收到新华社驻香港分社来 电 , 报告美国前副总统华莱士介绍 来华的索尔 · 密 尔斯        已 经到达香港 , 要 求前往华北 解放区 。 由于华莱士 是力主消除美 苏分歧 、 结束冷战的前美 国总统候选人 , 苏联方面 自然大开绿灯 。 但最 初 , 像以往一 样 , 中共中央没 有做出任何反 应 , 只是在收到 斯大林 的电报之 后 , 才批 准 密尔斯进入华北解放 区 , 访间天津和 北平 。 毫无疑 问 , 密尔斯是得到 这种殊荣的第 一位美国人 。 尽 管这位美国前纽 约产联 理 事会总书记 、 纽约 州美国劳工党副主席 , 名 义 上是代表美国近  家公司前来中国与中共领导 人谈生意的 。 但任何人 都看得 出来 , 在这个时候宣布让这位具有重要政治背景的美国人 到北平来 , 其政治意义远较双方对 生 意上 的考虑要重要得多 。 一度关死的门打开 了 。 由于 已经在军事上取得 了无可争议的优势 , 共产党人不再 需要 像几个月以前那样把 向外国人封锁军事消息放在外交考虑的重要位置 , 当务之急 是避免美 国军事介入的 可能 , 和尽 可能快地结束对国 民党的战争 。 为此 , 毛泽东首先 通知前线领 导人 注意不要 在外交上 出问题 , 并提 出  鉴于 美国方面托人请求和 我方建  参见 《美国外交文件 》 年第 8 卷第 174 页 ; 《陈铭枢先生报告美大使来沪密访二次事》 , 1 9 4 9 年 3 月 26 日 。 º 冈察洛夫 : 《斯大林与毛泽东的对 话》 , 《远 东间题 》 (俄 ) 1992 年第 1一3 合期 。 » 《密尔斯备忘录 》 , 1 9 4 9 年 ;密 尔斯 :《赴华使命 》 , 1 9 4 9 年 ;《密尔斯与周 恩来谈话纪要 》 , 1 9 4 9 年 5 月 18 日 。 · 1 1 3 ·

共15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